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世界歷史沉思錄摘要

世界歷史沉思錄摘要

發布時間:2021-03-12 09:32:23

A. 高分跪求以下歷史著作的電子書~

我有
卡爾:《歷史是什麼?》
修昔底德:《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托克維爾:《舊制度與大革命回》
顧頡剛:《秦答漢的方士與儒生》
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二卷《科學思想史》

除了《舊制度與大革命》是.zip文件,其餘都是PDF的,需要的話給我個地址,我給你發過去。

B. 求《舊時代與大革命》書籍電子版~郵箱598263025qq

看多了你腦來子會糊塗的,黨讓你看《舊自時代與大革命》,你就只看這一本,看明白了就算不錯了,千萬別要去趕什麼時髦,再說這本書主要是給黨員幹部們看得,目的是讓黨員幹部從中看到歷史的教訓,在目前祖國和黨的建設轉型中,做一個人民愛戴的好官,建設好了咱們的祖國解決好了內部矛盾是我黨當前的目標,又不是讓你去研究哲學,去探討什麼世界政治變遷和中國的未來,這也不是你要研究的事情,明白了自己所要擔負的本職工作,對祖國的未來充滿信心、滿懷激情地將自己的本質工作干出色了,你就是一個很有用的人才!

C. 世界文學史

我看過幾本世界文學史的書,推薦蔣承勇的《世界文學史綱》或《外國文學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個人認為是近些年比較好的外國文學史書。前者有插圖,後者沒有。語言十分好,系統且有見解。

D. 1890年~1945年的歷史紀事

世界歷史沉思錄 布克哈特的

E. 世界歷史沉思錄怎麼樣

這兩個月的睡前,經常翻這本書。現在也說不清是看完了還是沒看完,因為是隨手翻,只有些斷片的映象,希望不會過分空洞無物。 很喜歡這一套歷史觀念譯叢,深......

F. 求關於西方文明史 的書籍或者論壇

荷馬:《奧德賽抄》、《伊利亞特襲》,花城出版社
赫西俄德:《工作與時日》
希羅多德:《歷史》
普魯塔克:《希臘羅馬名人傳》
阿里安:《亞歷山大遠征記》
塔西陀:《歷史》、《編年史》、《阿古利可拉傳》
比德:《英吉利教會史》
艾因哈德:《查理大帝傳》
郭小凌:《克來奧的童年——古典西方史學》
啟良:《史學與神學——西方歷史哲學引論》
唐納德•R•凱利:《多面的歷史》
布洛赫:《為歷史辯護》
布克哈特:《世界歷史沉思錄》
WWW-VL History :網上虛擬歷史圖書館。
General History Resources on the Internet :紐約大學歷史系主辦
UT International Network Information Systems :Texas大學國際信息系統。包括亞洲、拉丁美洲、中東、俄羅斯和東歐四個網路信息中心,搜集相關的地區研究網站。
這方面的東西很多,感不感興趣就看你自己了。

G. 雅各布布克哈特的代表作是什麼

雅各布?布克哈特(1818年5月25日~年8月8日),生於瑞士巴塞爾,並在出生地終老,傑出的文化歷史學家,他的研究重點在於歐洲藝術史與人文主義。19世紀傑出的文化史、藝術史學家。生於瑞士巴塞爾,曾留學德國,師從實證主義學派創始人蘭克。後又受業於美術史教授庫格勒,研修藝術史和文化史。在巴塞爾大學長期擔任歷史學與藝術史講座的教授,研究重點為歐洲藝術史與人文主義。

雅各布?布克哈特出身於瑞士巴塞爾城的一個古老家族。1839年至1843年,他曾經留學德國,在柏林大學的蘭克門下接受過「西米納爾」式訓練,打下了開展史料批判方面的扎實基礎;又在波恩大學受業於美術史教授庫格勒,及早涉及到了藝術史和文化史領域。

1843年,布克哈特在蘭克的指導下完成了學業,獲得了博士學位。畢業回國2年之後,他就擔任巴塞爾大學歷史學與藝術史講座的教授,並且一直在這個崗位上工作了50年之久。其間當蘭克1871年從柏林大學退休的時候,布克哈特曾被柏林大學邀請擔任該大學的歷史學講座教授,作為蘭克的繼承人。

雅各布?布克哈特一生未婚,除了在柏林讀書的一段時間和平時的旅遊,他從未離開過巴塞爾這個小城,即令是柏林大學盛情邀請他擔任講座教授,也同樣遭到拒絕。從這一點上看來,他與大哲學家康德非常相象。不過,不同的是,他愛好旅遊,德國、法國、義大利等國都留下了他的足跡。

雅各布?布克哈特對於生活也非常講究,而且天生就有藝術細胞。據說能夠了解科摩湖邊上什麼地方的葡萄最甜;也能夠不假思索地說出某某知名之士生前主要喝過哪些種葡萄酒,等等。

雅各布?布克哈特完成中學學業後,在巴塞爾學了兩年新教神學(1837~1839年),打算接過父親的衣缽,成為一名教士,但他很快發現,歷史學更能打動他的心,乃說服父親同意他到柏林大學學習歷史。

此時史學大師蘭克已經聲名鵲起,成了德國歷史學的翹首。他的第一部史學傑作《教皇史》已經於1834年出版第1卷,第2和第3卷也於1836年出版,這部著作很快為蘭克贏得了世界性的聲譽。

布克哈特已然閱讀了《教皇史》,並且能將其中的一部分銘記於心。他之所以決心進柏林大學,就是為了跟隨蘭克學習當時最新的歷史學方法。在動身之前,他曾嘗試找人向蘭克推薦他,但沒有取得成功,不過卻獲得了向藝術史教授弗蘭茨?庫格勒的推薦。懷揣著這份推薦信,21歲的布克哈特於1839來到了作為德國學術中心的柏林大學,他在這里學習了4年,中間有一個學期去了波恩大學。

柏林的三位教授對布克哈特的學術取向產生了重要影響,首先當然是蘭克。他們兩人的學術承繼關系並不是一目瞭然,除了布克哈特後來的學術取向大不同於蘭克之外,部分是因為他們的個人關系並不融洽。論者均提及,布克哈特並不喜愛他的這位老師,不過這主要是就個人性情、政治和社會態度而言。

對於蘭克的歷史研究,布克哈特還是推崇備至的。除了大學的第一個學期和1841年春季在波恩的那個學期之外,他從沒有錯過蘭克任何的課程和討論班。不僅如此,在蘭克的討論班學習時,布克哈特還提交了兩篇長篇論文。前一篇是研究8世紀法蘭克人國王卡爾?馬特爾的論文,後一篇則是研究德國天主教教派領袖霍希斯特登的論文。兩篇論文都使用了「民族精神」這一概念,而這是蘭克十分偏愛的詞語,後者的影響可見一斑。

在《卡爾?馬特爾》一文的開頭,布克哈特宣稱:「本文的目的是確立事實。」這一蘭克似的宣言明白無誤地告訴讀者,他採用的是蘭克的研究方法,即佔有全部原始資料,對其進行細致的甄別,並在此基礎上客觀地描述事件的過程。對於布克哈特的這兩篇論文以及他後來出版的《君士坦丁大帝時代》蘭克其實都贊賞有加,並推薦慕尼黑大學給予他教授席位。布克哈特還在其他地方表現出對蘭克歷史學的推崇。

在1841年夏天,他和波恩大學的另一些同學送給他們的老師兼朋友、波恩大學神學教授歌特弗里德?金克爾一件生日禮物,即是蘭克的《宗教改革時代的德國史》的第一卷。許多年以後,在老年的時候,布克哈特准備了一份自己去世後在葬禮上宣讀的生平介紹,其中寫道:「我很幸運地在蘭克的討論班上提交了兩項有分量的研究,並且很幸運地得到了大師的贊許。」可見布克哈特從未否認蘭克對他的影響。

《世界歷史沉思錄》呂森在談到布克哈特關於歷史的認識時,曾經提到一段非常重要的話:「說老實話,作為一個老師和講師,我從來沒有像有些人那樣,為了教歷史而慷慨激昂地把它稱作世界歷史,而是把歷史看做是一個入門課,換句話說,我要教給學生的是,他們在日後繼續學習任何學科都不可缺少的框架,因為那些學科並非懸在空中。我在教學過程中試圖使學生對過去有所了解,但同時又盡量不敗壞他們對歷史的興趣,以便他們學會靠自己的能力採摘果實。此外,我也沒有刻意培養什麼有專業知識的學者和學生,我的目標是促進那些聽課的人確立一種信念、萌生一種願望:對每個個體來說,同一件以往的事情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和效果;每個人都能夠並且可以以自己特殊的方式了解和理解它,並且很有可能從中看到對自身有益的因素。」

單從這段話來看,布克哈特對於所謂的宏觀歷史似乎是沒有興趣的,對於歷史哲學更加沒有好感,在《導言》中他說:「我們力求避免系統性的問題;我們並不試圖對世界歷史問題提出觀察,而是滿足於觀察,並且從不同的角度提供歷史事件和片斷的橫切面;最為重要的是,我們在這里不談論歷史哲學。歷史哲學說起來有點像半人半馬的怪物,是一種明顯的自相矛盾。」他甚至認為,「歷史只能片面地和非直接地從事這項工作。」

對於歷史學的研究方法,他格外看重直接面對史料,以史料為史學之基礎,這大概是蘭克的影響。他說:「我們在接觸更多史料的過程中,通過比較相似的和相對的東西,自然而然地獲得正確的結論,這比讀二十本講解閱讀技巧的書更有效。」

他認為原始資料具有兩個特性:首先,原始資料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呈現在我們面前,所以,我們需要靠自己來決定,從這些資料得出什麼樣的結果或結論;而整理性的文獻已經越俎代庖地替我們下了結論。不僅如此,只有在直接接觸原始材料的時候,我們的精神才有可能與被閱讀對象直接結合,從而產生正確的化學反應。

布克哈特一生勤奮,著述甚多。他的主要歷史著作有3部:《君士坦丁大帝時代》(1853年)、《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1860年)和《希臘文化史》(1898~1902年)。除此之外,還有《義大利藝術寶庫指南》(1855年)、《義大利文藝復興史》(1867年)、《義大利藝術史論文集》以及2本遺著:《世界史觀》和《歷史片斷》。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則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一書。《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一書是資產階級歷史學中關於這個重大的文化革命運動最重要的著作。《世界歷史沉思錄》是布克哈特著作中最具有個人風格的一部,不僅因為他在書中以對話的形式講述了世界歷史。對現實的問題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雅各布?布克哈特布克哈特雖然接受過蘭克史學的正規訓練,並且熟練地掌握了蘭克所倡導的一整套史料批判和考證的方法,但是他並不贊同蘭克史學的治史理念,不滿足於將自己的史學實踐局限於史料考證,也不相信一個歷史學家在研究中能夠真正做到「不偏不倚」和心平氣和。

於是他一再聲稱「歷史就是解釋」、「歷史就是批判」等觀念,與客觀主義史學所標榜的「讓史料本身來說話」的原則大相徑庭。在歷史研究的理念和方法方面,布克哈特與泰納極為相似,這一點就連泰納本人也公開承認。布克哈特的代表作《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就是通過泰納介紹給法國讀者的。他們二人在各自的歷史研究中,都致力於尋找歷史發展過程中各個時代的「典型」特徵,而且都認為這種「典型」特徵是在某些穩定因素(泰納認為是「種族」,布克哈特認為是「國家和宗教」)與時代空間(泰納認為是「環境」,布克哈特認為是「文化」)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因此,布克哈特力圖通過寬廣的文化史視野來觀察「國家和宗教」與社會「文化」之間的相互關系以及相互作用,從中發現歐洲各個時代的文化形態,進而揭示出各個時代所謂的「典型」特徵。

與此同時,布克哈特在進行歷史研究的過程中,也與泰納一樣擅長運用心理分析和心理解剖的方法,而且總是在揭示社會個體的思想、行為與社會文化背景的對應關系的時候得到充分的應用。例如他在解釋佛羅倫薩人對暴君不滿的原因時這樣寫道:「佛羅倫薩在當時是人類的個性發展得最為豐富多彩的地方,而那些暴君們卻除了他們自己和他們最親信的人們的個性以外,不能容忍其他人的個性存在和發展」。把佛羅倫薩人痛恨暴君的原因歸結為個性受到壓抑,這是一種純粹的心理解釋,而這樣的歷史解釋在他的著作中到處可見。

布克哈特的史學實踐使得他沒有能夠成為蘭克學派的繼承人,然而卻從另一個角度代表著客觀主義史學與實證主義史學的融合趨勢。

H. 什麼是人文經典著作

目前我國學術界復對『人制文』主義的理解存在著較大的歧義,有相當多的學者把儒家的精神及中國文化精神總括為『人文主義』
國外的名著有約翰.洛克的《政府論》及但丁的《神曲》
而要解釋這些著作無外乎關注人的自由,以人為本的理念,比如說J.洛克這樣說道:只有人民選舉的政府、只有三權分立的政府、只有實行輪換制的政府、只有實行新聞自由的政府。也就是民主政府才能成為保護人的自由的政府。約翰•洛克們的偉大在於,不僅提出了偉大的觀念,而且進一步提出了實現這種觀念的制度保證,他們的偉大還在於,開創了治理社會的新理念:不是靠口號,不是靠提法,而是靠制度,靠一種相互制約的制度,靠一種人民能真正制約政府的制度。

I. 博雅杯 獲獎文章

[文章1]「道」與「文」--從《文心雕龍》談起

作者:江睿傑,畢業於復興高級中學,現就讀於復旦大學中文系

劉勰過人之處在於他窮道究理,但是不以「道」廢文。「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設教」

,其中蘊藏了一種態度,即並不要求作者完全按照聖人之道去創作,而是要自己去追溯探尋「

道」的本意。

追溯「道」的本意,是文學創作中極其重要的一環。「文章與時高下」,人的稟賦各異,

看問題受時間空間各種因素影響,雖然都是追求道的本意,然而結果卻極難有完全相同的。由

於對道的追溯結果不同,則「言以足志,文以足言」,自然在文學作品上會有迥異的表現。所

以,無法片面去追求用完美的「道」來評價和指導文學創作,那樣勢必會造成沒有一樣能夠使

用的標準的荒謬局面。文學的價值存在於追溯真理的過程中,表現在文字中。過分強調道的重

要性如「文章止於潤身,政事可以及物」,「文者,禮教治政雲爾」等,就忽略了文學本質的

特殊屬性,而將之簡單等同於宣傳工具。而缺乏了文字這個媒介,文學就失去了賴以存在的形

式。劉勰說「聖文之雅麗,固銜華而佩實者也」,形式和內容並重,怎麼用文字來盡可能貼切

表達「志」才是文學創作應當關心的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劉勰並非以儒家教化作為他認為的根本之「道」。之所以「論文必征於聖」

,是因為劉勰認為孔子思想與「道」的本意相通,因而「道沿聖以垂文,聖因文而明道」。並

沒有粗率的就將儒家之道定為評價文章的唯一或最高標准。下面《宗經篇》提出了「聖文之殊

質……往者雖舊,餘味日新」的觀點。實際上是確認了形式對於內容表達效果的重要影響。

故此到了《辯騷篇》劉勰的風骨見識顯露。「雖非明哲,可謂妙才」的論斷極其分明的把

標準的「道」和文學評價區分開來。他指出屈原的作品雖然「異乎經典」,但是實際上「取熔

經意,自鑄偉辭」。這乃是劉勰宗經而不泥經,將文論紮根於文學本質的體現。這種以道為本

,文道並重的觀點不止在當時振聾發聵,在近日仍然有這極其深遠的影響。劉勰確實擔當的起

他自己褒美屈原的話「澤被詞人,非止一代」。

簡評:本文意在闡述文學創作當以「文道並重」,反對以「道」廢「文」。作者能知其本

意,發微窮理,言中肯綮,頗有己見。尤其是對《宗經篇》、《辯騷篇》的闡述,言簡意賅,

頗得要領,且言語高雅,為評閱老師青睞是自然的事。文章注意了「道」、「志」、「文」三

者的關系,闡述也有一定的深度,但論述「文」的重要性似乎不足,引了較多《文心雕龍》的

原文,不如聯系當前文學創作現狀、列舉具體事例分析,這樣會更有說服力,也更能發人深思



(點評者:語文特級教師金志浩、黃玉峰)

[文章2]《像布克哈特一樣沉思》

作者:張紫薇,畢業於東北育才學校,現就讀於復旦大學中文系。

布克哈特痛心於優秀的文化被不假思索地遺棄,痛心於國家假借民主攫取更多的權力和發

動更多無恥的戰爭,痛心於這個透著絕望的時代使自由與創造力被侵蝕殆盡,痛心於自己無法

以一己之力改變這個似乎走到盡頭的歐洲。他沉思,他探索,他傳授,他總結,然後他發現了

歷史的本質是充滿危機的事件的綜合體,也發現了人們在永恆的變化中保持獨立的唯一方法。

危機、創造和一個歷史學家的責任感構成了布克哈特的《世界歷史沉思錄》。他如同任何

一個時代的任何一個有責任感的知識分子一樣,雖然「路漫漫其修遠兮」,卻「上下而求索」



生活在一個巨大危機的前兆中,使危機成為布克哈特思考的出發點和他歷史觀中的歷史原

動力。通過他的描述,我們可以看出危機是歷史重新洗牌的過程。歷史中那些由於長期壓制而

產生的彈力,積蓄卻無法爆發,隨著時間的流逝,這種反作用力愈積愈大,大到最後只能通過

一場顛覆一切的巨大變革來釋放。而那種大到甚至可以毀滅人類一切文明的力量一旦釋放出來

,世界就會如同在經歷一場大地震。動盪,蛻變會籠罩著社會,同時安定與和平會在這一段時

期內無影無蹤。而這個歷史階段就是歷史中的危機。

無疑,布克哈特所處時代中的許多因素都隱含著危機產生的苗頭。他敏銳地覺察出了這些

越來越清晰的徵兆,因此盡其所能地找尋解決方法。第一步即是找出催發危機的因素。布克哈

特借鑒和發展了蘭克的思想,通過長期研究,他認為國家、宗教和文化是促使歷史發展和危機

產生的三大潛能。它們本身可能也是由一場大的危機促成的,但自產生以後,它們極大地影響

了歷史。它們之間此消彼長,彼此作用,形成了不同的歷史階段,而且使各個階段打破和平的

危機不盡相同。到了這個時代,布克哈特認為,這個時代的危機極有可能是由集權的加強產生

的。19世紀,民族國家建立,國家以民主為借口擁有了超越以往任何一個時代的巨大權力。同

時科學的發展使宗教的立場越來越弱,失去了維護社會公共秩序的作用,日益與國家勾結起來

形成一股政治力量。而文化則成了這個狂熱年代的犧牲品。國家的形式向統一集權的發展,一

方面加強了流行的民族主義思想的力度,另一方面也扼殺了發展新文化的可能性。利益使人們

陷入了短視的泥沼,文化中可傳承的部分被極端的時代主流日益侵蝕擠壓。當時的現實是國家

和他的公民在利益的誘惑下越來越貪婪,維也納體系下的均勢越來越成為沒人在意的空殼子,

輿論越來越傾向於大規模戰爭,世界愈發地像一個只差點燃引線的火葯桶。危機一觸即發。

簡評:瑞士歷史學家布克哈特的《世界歷史沉思錄》旨在讓學生了解世界歷史的概貌。他

是尼採的老師,尼采稱之為 「有智慧的學者」。然而布克哈特是一個悲觀主義者。他認為歷史

往往是「今不如昔」的。現在的藝術家精神受到了壓抑規范,缺乏發展需要的是自由。他預見

,這個世界充滿了危機。這位年輕的讀者,顯然對布氏的思想有相當的了解。文章雖短,卻容

量很大。沒有對讀物的深入研讀和沉思,是很難想像能寫出這樣大氣的文章的。看來,要在「

博雅杯「中取勝,沒有一定的深度廣度,沒有相當的積淀,是很難出線的。

(點評者:語文特級教師黃玉峰)

[文章3]《矛盾中的完美,確定中的無限——閱讀<我們的祖先>》

(作者:王璐弘,獲2008年第四屆博雅杯特等獎(該獎項此前一直空缺),畢業於西北工業大

學附屬中學。現為復旦大二學生,國際象棋社團秘書部部長,成功組織了新生杯國際象棋比賽

,復旦交大國際象棋校際聯誼賽等。 )

「卡爾維諾在行文中隱藏著諸多難以察覺的觀點。的確,第一次讀卡氏作品,驚嘆於他天

馬行空的想像力,第二次則沉醉於他奔涌清澈的語言魅力,第三次則被他引領著思考,體味他

掩藏著的真正想告訴讀者的東西。做卡爾維諾的讀者絕對不可以大意,那些隱藏在故事下面暗

暗涌動的激流,只有思考後才能將其重現,這才是他文字中最閃光的地帶。

也許因為是關於騎士戰爭、愛情的敘述,也許是因為一脈相承的義大利文化,這本書讓我

感到了《十日談》的風格:劇情開始平鋪直敘,突然大起大落跌宕生姿,極其戲劇化。錯綜的

人事變化像一個墨比烏斯環,第一次不存在的騎士身份的疑點給這個環切下了第一刀,使它變

成了一個更大的墨比烏斯環——更為廣闊的情節發展空間;第二次不存在的騎士的消亡則是給

這個環的第二刀,使它成為套在一起的兩個墨比烏斯環——兩對有情人終成眷屬。墨比烏斯環

是拓撲學中一個經典的例子,表現二維空間的無限延展,生成無盡的可能。這是我第一次試著

將數學模型應用到文章結構中,居然得到了這樣巧合的結果。從這個角度講,卡爾維諾的行文

結構多變卻又循著一定規律,既有數學的精準又不乏數學的悖論,在不確定中保持無盡的完美

。 」

都是節選,網上沒有全文的……也就能搜到這三篇了。

J. WELTGESCHICHTLICHE BETRACHTUNGEN KR02NERS TASCHENAUSGABE BD 55怎麼樣

我們很早就能夠讀到布克哈特的《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斯的文化》,我們也知道,他還著有《君士坦丁大帝時代》、《向導:義大利藝術品鑒賞導論》。這位有著藝術家氣質的歷史學家還留下不少重要遺作,《世界歷史沉思錄》便是其中一部。這部書原來不過是布克哈特講授的課程「關於歷史學習」的講義,尼采受到這門課程的激勵而寫作了《歷史的用途與濫用》;當我們和「歷史的觀念」譯叢主編之一呂森確定要翻譯出版此書時,呂森主動要求為此書作序,以示對布克哈特作品的喜愛和崇敬。 布克哈特是蘭克的弟子,同時也師從德羅伊森、雅各布61格林等德國史學大師,1844年,他在巴塞爾大學獲得編外講師教席之後,在此終其一生。這是一位特立獨行的歷史教師,當他刻意要遠離政治之時,那實際上是意味著他要去接近藝術或宗教。 《世界歷史沉思錄》作為一部講義,布克哈特旨在給學生一些如何學習的提示。因此,他並不追求學科的系統性,而是將自己對於某些感興趣的主題所作的反思娓娓道來。不如讓布克哈特來描述一下全書的布局: 「首先,我們將以引言的形式闡述包含在我們所做的考察范圍內的內容。[第一章:導言]然後,我們將論述國家、宗教和文化這三個大潛能。[第二章:關於三個潛能]接下來,我們將論述這三大潛能之間的相互影響,尤其是處於變化狀態的文化對國家和宗教兩個相對穩定的潛能的影響。[第三章:對六種相互制約關系的考察]在此基礎上,我們將轉而考察整個世界進程中一些驟變的問題,即有關危機和革命的學說;只要危機和革命來臨,多種變化會突然間暫時地交織在一起,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牽連,即出現了人們可以稱之為暴動說的決裂和反動。[第四章:歷史上的危機]再接下來,我們將談論傑出的個人是如何在世界歷史的變化過程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因為這些個人當時的動機和意志在這些歷史變化過程中得到了清晰的表達。[第五章:個性與普遍性(歷史上的偉人)]最後,在有關幸運和不幸的章節里,我們將考察迄今為止對歷史人物和事件的理想化的評價,以便我們在考察世界歷史的時候能夠保持客觀的態度。[第六章:世界歷史上的幸運和不幸]」(第1頁) 在這一段看似並非體系化的概述中,我們仍然能夠看到有一組概念貫穿其中,即個體與變化。 布克哈特在論及19世紀德語世界那對幽靈似的主題「自然與歷史」時,給了一個直截了當的回答:「歷史與自然終究是兩碼事」、自然「對個體的具體需要是無動於衷的」、「歷史的本質在於變化」。很明顯,歷史的變化往往來自於個體,布克哈特認為在人類世界,有些個體處於優越地位,而在自然界,個體與個體可能彼此無足輕重。 正是因為布克哈特認識到個體和變化在人類世界、在歷史之中有著鮮明的表現,他在將不同國家、不同宗教和不同文化當作個體來思考時,便常常會強調它們各個國家、各種宗教和各個文化彼此之間的個體性與獨特性,而對於同一個體則關注其在歷史上的變化。只是在這一個基礎之上,布克哈特才能夠去考慮國家、宗教和文化三者之間互為條件和相互制約的關系。 對於歷史上的偉人,那更是一個適合討論個體性與普遍性的合適領域,它讓我們想起來了蘇格蘭歷史學家托馬斯61卡萊爾在《論英雄和英雄崇拜》中對同一個主題的論述。不過,布克哈特對偉人的認識並不是要強調偉人的特殊性或個體性,相反,偉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在自己身上綜合了普遍性和特殊性、剛性和柔性的東西;在他們身上,體現了國家、宗教、文化以及危機(第218頁),這才使得偉人或許突然間成了世界歷史的承擔者。而在論及世界歷史上的幸運和不幸時,這似乎並不是布克哈特的目的所在。他最終將這個主題引向了人類精神永存的問題,即呼籲人們放棄自己的個體性,尤其要放棄那種盲目的願望,以便在我們追求認知新事物的過程中體驗人類精神的偉大篇章,那時,幸運和不幸便不會再成為我們評判事物的標准,我們也不會受到它們更多的影響。 布克哈特偏居巴塞爾小城,遠離歐洲政治生活的是非之地。他看似沉迷於歷史與文化的分析之中,然而,他卻准確地預言了歐洲的未來:一系列新的戰爭迫在眉睫;隨著教育的普及和交通的便利,人們對痛苦的感受程度以及他們的急躁情緒變得更加強烈;各種運動此起彼伏等等。這些預見,雖不能說是布克哈特在自己的研究中揭示出了某種歷史發展的規律,但是,我們卻可以說它是一種歷史思維的結果。布克哈特在寫給尼採的信中說:「我要教給學生的是,他們在日後繼續學習任何學科都不可缺少的框架,因為那些學科並非懸在空中」(序言,第VI頁),顯然,《世界歷史沉思錄》便是在幫助他的學生建立起這個歷史思維的框架。

閱讀全文

與世界歷史沉思錄摘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