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的歷史沿革
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生院成立於1979 年,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成為我國第一批博士學位與碩士學位授予單位之一。20多年來,研究生院堅持「以人為本、以研為本、以質量為本」的原則,以「院所結合、兩段式培養」為特色,積極探索科研單位辦研究生教育的模式和路子,為我國農業科技事業培養了大批高層次人才。
『貳』 中國四大科學院是哪四大
分別為:中國農業科學院 、中國地質科學院 、中國社會科學院 、中國林業科學院。
『叄』 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的歷史是什麼
中國農業科學院直屬的研究所之一。1960年3月建立,原名中國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鄭州分所,位於河南省鄭州市南郊,1979年3月改名為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第一任所長是張子明,現任所長黃學森。
該所以漿果、核果、瓜類為主要研究對象,面向全國,以應用研究為主,有重點地開展應用基礎研究,著重研究解決葡萄、桃、瓜類生產中的重大科技問題;同時綜合運用科技成果,大力進行開發研究。開展了葡萄、桃、瓜類、蘋果砧木等種質資源的收集、保存和評價研究;葡萄、桃、瓜類、獼猴桃和中國中部地區蘋果、梨新品種選育及遺傳規律研究;組織全國葡萄、桃、獼猴桃和瓜類重點科技項目的協作。
該所設有品種資源研究室、栽培研究室、土壤肥料研究室、植物保護研究室、砧木研究室、果品機械化研究室、果品加工研究室、瓜類研究室和情報研究室等9個研究室。有實驗用地41.5公頃。1988年有職工267人,其中科技人員152人,包括高級科技人員26人。從1982年開始培養碩士研究生。
該所建有國家葡萄、桃種質資源圃,收集有葡萄、桃種質資源1330份:櫻桃、獼猴桃、西瓜、甜瓜等種質資源1260餘份。
1960年以來,該所在果樹和瓜類的研究上取得的科研成果42項,其中扶國家和省級獎勵的科技成果20項。這些成果大多數在生產上已廣泛應川例如育成的葡萄優良品種鄭州早紅、西瓜優良品種鄭州3號、蘋果優良品種伏帥以及優良黃肉桃品種等,都已在生產上推廣,並發揮了良好作用在栽培技術方面,通過系統研究,總結出了適於中國中部地區應川的成套蘋果矮化栽培技術,還研究出了對葡萄炭疽病、桃小食心蟲、棗尺蠖、柿蒂蟲的有效防治措施。
多年來該所圍繞當地果樹生產上存在的重大科學技術問題開展研究工作,培訓技術人員,普及果樹科學知識,建設示範果園,促進了當地的果樹生產,在黃河故道地區發展成中國新的蘋果、梨、葡萄生產基地方面做出了貢獻。
該所編輯出版有《果樹科學》和《國外農學——果樹》兩種雜志。編著有《中國果樹栽培學》(與中國農業科學院果樹研究所、柑橘研究所共同主編)、《中國病蟲防治》、《落葉果樹種類學》和《蘋果栽培技術》等書。
『肆』 中國農業發展史
中國農業起源於距今9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早期。
距今1萬至4000年前,也就是史稱的新石器時代,回出現了中國遠古神話答人物—神農氏,他遍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終於選擇出可供人們食用的穀物,接著又觀察天時地利,創制斧斤耒耜,教導人們種植穀物,於是開啟了人類農業的歷史。
中國傳統農業歷來就是廣義的農業,涉及農、林、牧、漁、副各個方面,從神農氏至今,我按照生產工具的發展分為了四個時期:一是人力、石器農業時期;二是人力、青銅器農業時期;三是人力、畜力、鐵器農業時期;四是人力、動力、鐵器農業時期。其中第三個時期稱作是我國的傳統農業時期,又可分為三個時期:精耕細作農業成型時期(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主要特點是北方旱田精耕細作技術體系的形成;精耕細作農業擴展時期(隋、唐、宋、遼、金、元),主要特點是南方水田精耕細作技術體系的形成;精耕細作農業持續發展時期(明、清),主要特點是為了適應全國性人多地少格局的形成,多熟種植的推廣和耕作技術的精細化。
『伍』 中國大陸有哪些比較權威的歷史學刊物
歷史學
國家級重點期刊
北大史學
北京大學出版社
北大歷史系
歷史學
國家級重點期刊
當代中國史研究
北京
當代中國史研究所,國史學會
歷史學
國家級重點期刊
檔案學通訊
《檔案學通訊》雜志社
中國人民大學
歷史學
國家級重點期刊
近代史研究
北京·近代史研究雜志社
中國社科院近代史年
歷史學
國家級重點期刊
考古
北京·科學出版社
中國社科院考古所
歷史學
國家級重點期刊
抗日戰爭研究
北京
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
歷史學
國家級重點期刊
歷史研究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中國社科院歷史所
歷史學
國家級重點期刊
清史研究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所
歷史學
國家級重點期刊
史學理論研究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中國社科院世界歷史所
歷史學
國家級重點期刊
史學史研究
北師大史學所
北師大
歷史學
國家級重點期刊
世界歷史
北京·世界歷史雜志社
中國社科院世界歷史所
歷史學
國家級重點期刊
文獻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北京圖書館社
歷史學
國家級重點期刊
中國史研究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中國社科院歷史所
歷史學
國家級重點期刊
中國農史
南京農業大學農史研究室
中國農業歷史學會,中國農科院,南京農業大學
歷史學
國家級重點期刊
中國科技史料
北京中科院自然學史研究所
中國自然科學史學會,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
歷史學
國家級重點期刊
中國黨史研究
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所
歷史學
國家級期刊
百年潮
北京
中共黨史學會
歷史學
國家級期刊
出版發行研究
出版發行雜志社
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
歷史學
國家級期刊
檔案學研究
北京·該刊編輯部
中國檔案學會
歷史學
國家級期刊
東南文化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
歷史學
國家級期刊
敦煌研究
甘肅敦煌
敦煌研究院
歷史學
國家級期刊
故宮博物院院刊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故宮博物院
歷史學
國家級期刊
胡適研究叢刊
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歷史學
國家級期刊
考古學報
北京·科學出版社
中國社科院考古所
『陸』 中國農業科學院家禽研究所的歷史沿革
1958年4月25日-1959年3月18日,開始籌建中國農業科學院家禽研究所,先後在揚州萃園橋招待所和揚州北鄉許巷辦公,受中國農科院和中國農科院江蘇分院的領導。 1959年3月28日-1960年9月9日,掛「中國農業科學院家禽研究所」牌子,啟用「中國農業科學院家禽研究所」公章,設立辦公室、品種繁育研究室、飼養管理研究室、孵化研究室、禽病研究室、試驗場等6個部門。
1960年9月10日-1960年12月31日,增掛「江蘇省家禽科學研究所」牌子,啟用「江蘇省家禽科學研究所」公章。即一套班子,兩塊牌子,受中國農科院和中國農科院江蘇分院雙重領導,所部在所院內紅大樓辦公。
1961年1月1日-1968年9月10日,部屬所下放到省,掛「江蘇省家禽科學研究所」牌子,繼續啟用「江蘇省家禽科學研究所」印章,歸中國農科院江蘇分院領導,第一任所長吳學友,副所長夏冰。內部組織機構為辦公室,飼養管理研究室,品種繁育研究室,禽病防治研究室,試驗禽場等5個部門。
1968年9月11日-1970年12月23日,掛「江蘇省家禽科學研究所革命委員會」牌子,啟用「江蘇省家禽科學研究所革命委員會」印章,歸中國農科院江蘇分院革命委員會領導,所革命主任委員由吳學友擔任,副主任委員由李萬鑫擔任,所部辦公地點不變。
1970年12月24日-1974年3月15日,我所下放到縣,掛「江都縣家禽養殖場革命委員會」牌子,啟用「江都縣家禽養殖場革命委員會」印章,受中國農科院江蘇分院革命委員會和江都縣革委會領導,夏冰任革委會主任,所部辦公地點不變。
1974年3月16日-1979年8月27日,按照《江都縣家禽養殖場改為省家禽科學研究所的通知》要求(蘇革發[1974]13號文),掛「江蘇省家禽科學研究所革命委員會」牌子,啟用「江蘇省家禽科學研究所革命委員會」印章,受江蘇省農業局革命委員會領導。
1979年8月28日,撤消革委會,成立所委會,掛「江蘇省家禽科學研究所」牌子,啟用「江蘇省家禽科學研究所」印章,受江蘇省農林廳領導,所委會由方陔,許翥雲、張復佳、陳鍔四同志組成。
1987年6月,科研體制改革,科研單位歸口管理,事業經費歸口江蘇省科委,接受江蘇省農林廳和江蘇省科委雙重領導。
1990年10月1日- 2002年11月14日,揚州所部實驗樓、培訓樓及四幢宿舍樓相繼建成使用,所部及相關部門由邵伯大院遷至揚州市桑園路46號揚州大院辦公,期間,劉立人,徐少華,丁鏟先後任所長,接受江蘇省農林廳和江蘇省科委的雙重領導。
2002年11月15日-至今,增掛「中國農業科學院家禽研究所」牌子(中國農科院人函(2002)11號),接受江蘇省農林廳,江蘇省科技廳和中國農科院三重領導,在這期間,丁鏟、周新民、鄒劍敏先後任所長。現任所長鄒劍敏,黨委書記邢進才,所部辦公在桑園路46號所揚州大院內。
『柒』 中國農業大學煙台研究院的歷史沿革
1993年經原國家教委批准,中國農業大學依託山東省煙台農業學校創辦了煙台教學基內地。2002年11月山東省批復同容意中國農業大學在煙台設立校區。2003年,經山東省同意並報請教育部,中國農業大學將教學基地提升為中國農業大學煙台校區。2003年8月5日,中國農業大學與煙台市人民政府正式簽署協議,合作建設「中國農業大學(煙台),」簡稱「煙台校區」,作為中國農業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予以建設和發展,按照公辦機制和模式運行,舉辦本科層次教育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2007年5月30日,教育部批復設立中國農業大學煙台研究院,作為中國農業大學設在山東的教育科研機構。
『捌』 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的發展歷程
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是在朱德等老一輩革命家親自關懷和支持下,在各級領導的具體指導和幫助下,於1958年創建的國家級研究所。
蜂業研究范圍:涉及養蜂業產前、產中、產後各個階段,包括優質高產高效蜜蜂飼養技術、蜜蜂遺傳育種、蜜蜂病蟲敵毒害防治、蜂種資源及為農業授粉增產、蜂產品化學及綜合深加工利用、蜂機具設備、蜂產品質量安全與檢測等。全所現有蜂資源與遺傳育種、蜜蜂保護與生物安全、蜜蜂飼養與生物技術、昆蟲授粉與生態、蜜蜂產品、蜂產品質量安全研究與評價等多個研究室。建所47年來,共取得科研成果165項,其中獲獎成果56項(國家級獎6項、部省級獎24項、院級獎26項)。可以說,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是當今世界蜂業科技學科設置最全、規模最大的專業性研究所
2002年以來,研究所為落實中國農業科學院翟虎渠院長代表院黨組提出的「要用5—10年時間,把中國農業科學院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國家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國內一流的農業科技產業孵化中心、國際農業科技合作交流中心和高層次農業科研人才培訓基地」的戰略目標,積極引進企業有效管理模式,大力構建科技平台,發揚團隊精神,全所的面貌大為改觀,科技研發碩果累累,社會經濟效益大幅上升,呈現出「朝陽產業」的趨勢。
全所現有在職職工96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25人,中級職稱的30人;博士8人、碩士20人;設立二級人才崗位2人、三級人才崗位5人。
在新形勢下,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以「引領蜂業科技,打造產業品牌」為願景,確立了「凝煉學科方向,爭創國際一流」的辦所理念,將圍繞農業、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及其人與蜜蜂和諧共存等方面的重大需求和科學問題,進一步明確科技目標,深化體制改革,優化科技隊伍,加強創新文化建設,全面提高綜合創新能力,按照院黨組提出的「三個中心,一個基地」戰略目標,力爭將蜜蜂研究所建成國家蜂業科技研究中心、蜂業科技國際交流中心、蜂業高新技術產業孵化中心和蜂業高級人才培養基地。
為了適應新的經濟環境,我所組建了「北京中蜜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專業從事蜂產品生產和銷售工作。本公司依託蜜蜂研究所最先進的科技成果。農業部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北京)為我公司原料及成品檢測嚴格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