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論新中國周邊外交政策的歷史演變

論新中國周邊外交政策的歷史演變

發布時間:2021-03-12 04:33:21

A. 近代史的外交政策和新中國成立後的外交政策變化的認識

1、20世紀50年代:「一邊倒」。鑒於新中國屬於東方社會主義陣營,為新中國在保障人民革命勝利成果、保衛和平、維護獨立與主權的斗爭,選擇加入蘇聯社會主義陣營。

2、20世紀70年代:「新局面」。中美關系的緩和,中日關系的發展,打破了從20世紀50年代起美國孤立遏制中國所形成的外交僵局,打開我國外交的新局面。

3、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和平與發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積極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開始踐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

B. 從新中國建立到20世紀80年代,中國外交政策的演變歷程

1949-1960 一邊倒
1960-1972 反帝必反修,反對兩霸,兩面開弓
1972-1981 親美反蘇
1982-1991 獨立自主的和平不結盟政策
1991- 韜光養晦,有所作為
關於具體時間分期不同學者也許不同。

ps:有不明白的歡迎追問,知道的我會盡量回答。

C. 新中國成立後的外交政策有什麼變化 謝謝

一、50年代
1、方針政策: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外交的首要任務是:徹底摧毀帝國主義對中國的控制,恢復國家的獨立和主權。為此,提出了「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和「一邊倒」的三條方針。
「另起爐灶」,就是同舊中國的屈辱外交徹底決裂,不承認舊中國同其他國家建立的外交關系,要在新的基礎上同世界各國建立新的外交關系。

「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就是要在徹底清除舊中國遺留下來的帝國主義在華特權和殘余勢力之後,再請客人進來,以免敵對者「鑽進來」搗亂。
「一邊倒」,即倒向社會主義一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人民,共同奮斗。這就是聯合蘇聯,聯合各人民民主國家,聯合其他各國的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結成國際統一戰線」。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

2、原因:國際方面⑴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對新中國採取經濟封鎖、外交故里、軍事包圍和威脅⑵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一系列國家走上了人民民主道路,形成了社會主義陣營⑶廣大的亞非拉國家紛紛走上獨立自主的道路;國內方面⑴新中國成立,是中國能夠執行獨立自主外交的前提⑵政權急待鞏固,經濟急待恢復,創造和平的建設環境⑶能夠在國際舞台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樹立新中國的國際形象。

3、主要成就:①新中國成立第一年就與17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也就是說17個國家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唯一的合法主權國家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不僅成為解決中印之間的國家准則,也成為解決國家之間的基本准則,反映了我國外交的政策的成熟③日內瓦會議凸顯了我國作為世界五大國的地位④萬隆會議提出的「求同存異」主張,不僅是的萬隆會議成功召開,而且成為「萬隆精神」的核心內容。

二、60年代

1、方針:「兩個拳頭出擊」

2、原因:60年代國際形勢變化的特點是大分化、大動盪、大改組。從蘇共二十大開始,蘇聯推行霸權主義政策,中蘇關系急劇惡化,美國也也繼續推行敵視中國的政策。為捍衛國家主權,維護世界和平,中國實行了這樣的外交政策。

三、70年代

1、方針:「一條線、一大片」、三個世界的提出

2、原因:蘇美兩個超級大國的力量對比,朝著有利於蘇聯的方向發展。蘇聯憑借其迅速膨脹起來的軍事實力到處伸手,而美國由於侵越戰爭拖累,力量相對削弱。蘇美爭霸出現了蘇攻美守的態勢。美國為集中力量對付蘇聯的挑戰,謀求從越南脫身,尋求同中國接近。蘇聯則在加緊同美國爭霸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對中國的壓力和軍事部署。西歐、日本的經濟得到迅速發展,並日益成為美國的競爭對手。亞非拉國家維護和爭取獨立的斗爭取得偉大勝利,成為反帝、反殖和反霸的主力軍。

3、成就:①中國聯合國恢復合法地位②中美關系實現正常化並建立外交關系③中日建立外交外交關系④形成了建國以來的建交高潮。

四、80年代至今

1、方針:無敵國外交

2、政策調整:

堅持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實行不結盟政策

全面對外開放

2、具體表現在:①積極參加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如積極參加聯合國組織的維和行動②積極參加地區性的經濟建設,如2001年成功舉行亞太經合組織的非正式領導人的上海會議③積極推行睦鄰友好政策,營造寬松的建設環境,如在中國倡導和組織下,成立「上海合作組織」④繼續改善與發達國家之間的關系,如積極溝通與歐盟的聯系與交流⑤繼續加強與廣大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交流,如中非論壇建設⑥堅持不結盟的外交路線,如1980年在《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30年後,中國領導人果斷的停止了繼續結盟的做法⑦把對外開放始終作為我國一項基本國策⑧對戰爭與和平的認識有了新的認識,審定認為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始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任何時期都不能夠偏離這一中心,除非發生戰爭

D. 新中國外交政策發展歷程

1、20世紀50年代:「一邊倒」。鑒於新中國屬於東方社會主義陣營,為新中國在保障人專民革命勝利成果、保衛和屬平、維護獨立與主權的斗爭,選擇加入蘇聯社會主義陣營。

2、20世紀70年代:「新局面」。中美關系的緩和,中日關系的發展,打破了從20世紀50年代起美國孤立遏制中國所形成的外交僵局,打開我國外交的新局面。

3、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和平與發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積極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開始踐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方針。

(4)論新中國周邊外交政策的歷史演變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外交上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作為分析國際形勢、制定對外政策的指針。

並從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堅持獨立自主和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相結合的原則。它十分珍惜自己的獨立和主權。

也大力支持被壓迫國家爭取和維護獨立主權的斗爭和為發展民族經濟所作的努力。在尖銳復雜的國際斗爭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始終不渝地反對帝國主義、殖民主義、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同世界各國開展友好合作,謀求共同發展和繁榮。

E. 列舉新中國至今我國外交政策的變化

一、50年代
1、方針政策: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外交的首要任務是:徹底摧毀帝國主義對中國的控制,恢復國家的獨立和主權。為此,提出了「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和「一邊倒」的三條方針。
「另起爐灶」,就是同舊中國的屈辱外交徹底決裂,不承認舊中國同其他國家建立的外交關系,要在新的基礎上同世界各國建立新的外交關系。

「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就是要在徹底清除舊中國遺留下來的帝國主義在華特權和殘余勢力之後,再請客人進來,以免敵對者「鑽進來」搗亂。
「一邊倒」,即倒向社會主義一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人民,共同奮斗。這就是聯合蘇聯,聯合各人民民主國家,聯合其他各國的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結成國際統一戰線」。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政策和戰爭政策。

2、原因:國際方面⑴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對新中國採取經濟封鎖、外交故里、軍事包圍和威脅⑵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一系列國家走上了人民民主道路,形成了社會主義陣營⑶廣大的亞非拉國家紛紛走上獨立自主的道路;國內方面⑴新中國成立,是中國能夠執行獨立自主外交的前提⑵政權急待鞏固,經濟急待恢復,創造和平的建設環境⑶能夠在國際舞台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樹立新中國的國際形象。

3、主要成就:①新中國成立第一年就與17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也就是說17個國家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為唯一的合法主權國家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不僅成為解決中印之間的國家准則,也成為解決國家之間的基本准則,反映了我國外交的政策的成熟③日內瓦會議凸顯了我國作為世界五大國的地位④萬隆會議提出的「求同存異」主張,不僅是的萬隆會議成功召開,而且成為「萬隆精神」的核心內容。

二、60年代

1、方針:「兩個拳頭出擊」

2、原因:60年代國際形勢變化的特點是大分化、大動盪、大改組。從蘇共二十大開始,蘇聯推行霸權主義政策,中蘇關系急劇惡化,美國也也繼續推行敵視中國的政策。為捍衛國家主權,維護世界和平,中國實行了這樣的外交政策。

三、70年代

1、方針:「一條線、一大片」、三個世界的提出

2、原因:蘇美兩個超級大國的力量對比,朝著有利於蘇聯的方向發展。蘇聯憑借其迅速膨脹起來的軍事實力到處伸手,而美國由於侵越戰爭拖累,力量相對削弱。蘇美爭霸出現了蘇攻美守的態勢。美國為集中力量對付蘇聯的挑戰,謀求從越南脫身,尋求同中國接近。蘇聯則在加緊同美國爭霸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對中國的壓力和軍事部署。西歐、日本的經濟得到迅速發展,並日益成為美國的競爭對手。亞非拉國家維護和爭取獨立的斗爭取得偉大勝利,成為反帝、反殖和反霸的主力軍。

3、成就:①中國聯合國恢復合法地位②中美關系實現正常化並建立外交關系③中日建立外交外交關系④形成了建國以來的建交高潮。

四、80年代至今

1、方針:無敵國外交

2、政策調整:

堅持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實行不結盟政策

全面對外開放

2、具體表現在:①積極參加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多邊外交,如積極參加聯合國組織的維和行動②積極參加地區性的經濟建設,如2001年成功舉行亞太經合組織的非正式領導人的上海會議③積極推行睦鄰友好政策,營造寬松的建設環境,如在中國倡導和組織下,成立「上海合作組織」④繼續改善與發達國家之間的關系,如積極溝通與歐盟的聯系與交流⑤繼續加強與廣大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交流,如中非論壇建設⑥堅持不結盟的外交路線,如1980年在《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30年後,中國領導人果斷的停止了繼續結盟的做法⑦把對外開放始終作為我國一項基本國策⑧對戰爭與和平的認識有了新的認識,審定認為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始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任何時期都不能夠偏離這一中心,除非發生戰爭
望採納

F.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周邊外交方針和實踐的演變是什麼樣的.

首先新中國成立後,主要是和蘇聯全面的社會,軍事建設,知道蘇聯和中國翻臉,特別是珍寶島戰爭後,中國和蘇聯關系進入到冰點期。直到戈爾巴喬夫訪華,重新確立新的合作關系,蒙古是看蘇聯的臉色行事,朝鮮和中國不用說了,但是朝鮮後來發生八月宗派事件,直接影響到了中朝關系,在東南亞,萬隆會議是1955年4月18-24日在印度尼西亞萬隆召開的反對殖民主義,推動亞非各國民族獨立的會議。又稱第一次亞非會議。中國總理周恩來率代表團參加。確定了指導國際關系的10項原則。這10項原則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引申和發展。會議號召亞非各國團結一致、和平相處、友好合作、共同反對帝國主義與殖民主義,被稱為萬隆精神,但是後來普遍東南亞都反華了

G. 新中國外交政策至今的演變

新中國成立——50年代中期

面臨的環境:美國的孤立敵視政策
外交目標:爭取國際社會的承認
外交政策:外交三大決策,「一邊倒」「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重點是發展與社會主義國家的關系)
該階段成果:1、基本肅清了帝國主義在華的特權,鞏固了新生的政權2、與幾乎所有的社會主義國家建交(南斯拉夫除外,受蘇南關系的影響)與一些民族主義和北歐的國家建交3、贏得了朝鮮戰爭的勝利,日內瓦會議和亞非會議顯示了新中國的地位和作用4、周恩來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受到國際認可和贊譽。

第二階段:50年代中期——60年代末

面臨的環境:世界動盪、分化、改組、中蘇分歧出現並擴大,國內全面開始建設社會主義
外交目的:推進世界革命
外交政策:放棄「一邊倒」的政策,提出依靠廣大的亞非拉國家,反對帝國主義,修正主義,反動派的政策(此期間的重點是發展與廣大的亞非拉國家的關系)
該階段的成果;1、與包括法國在內的20多個國家建交2、由於中國的睦鄰友好政策,用大約十年左右的時間基本解決了與接壤國家的陸上邊界問題和華僑的雙重國籍問題3、中法建交使該時期的重要成果。
該時期的簡要評價:1、誇大了廣大亞非拉國家的力量對世界的形勢估計過於樂觀並帶有強烈的意識形態色彩(而不是以國家利益為外交政策的依據)2、該時期的外交樹敵過多,具有四面出擊的特點,但是總體來說,中國外交還是不斷前進的。

第三階段:60年代末——70年代末

面臨的環境:中蘇嚴重對峙,中美關系開始緩和
外交目標:緩解蘇聯的威脅,改善所處的險惡的國際環境
外交政策:「一條線」「一大片」的聯美反蘇政策。一條線,即按照大致的緯度畫一條線連接從美國到日本、中國、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和歐洲的戰略線。一大片即並團結該戰略線以外的國家,就是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同反對蘇聯的霸權主義。
該階段的成果:1、1871年第26屆聯大恢復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關系改善2.70年代中國同70多個國家建交基本完成了與西方國家的建交過程形成第三次建交高潮,至1979年底已與120個國家建交,國際地位日益提高。

第四階段:80年代以來

面臨的環境:國家局勢緩和,中國開始啟動改革開放
外交目標: 為國內的經濟建設創造一個有利的國際環境
外交政策: 1、繼續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同時又賦予了新的惡內涵2、科學判斷戰爭與和平的形勢(提出和平與發展兩大主題)3、確立了對外開放為長期的基本國策4、以「一國兩制」來促進國家統一

閱讀全文

與論新中國周邊外交政策的歷史演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