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歷史成人禮年齡表

中國歷史成人禮年齡表

發布時間:2021-03-11 20:38:14

『壹』 古代人對年齡特別有講究,古代男子24歲稱什麼

古代男子24歲稱為弱冠。

《孔穎達.正義》中記載:「二十成人,初加冠,體猶未壯,故曰弱也。」

譯文:二十歲長大成人,舉行加冠禮,身體還未發育強壯,所以叫做年少。

20歲時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還比較年少,故稱「弱」。冠,帽子,指代成年。後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


(1)中國歷史成人禮年齡表擴展閱讀:

源於周朝的「冠禮」,是中國古代的成年禮。據專家考證古代早期的原始社會,男女青年進入成年階段時會舉行一種儀式,稱為「成丁禮」、「入社禮」,而這種「成丁禮」後來就演變成冠禮。

舉行冠禮儀式是非常講究和慎重的。據《儀禮.士冠禮》上所載,貴族男子到了二十歲,由父親或兄長在宗廟里主持冠禮。行加冠禮首先要挑選吉日,選定加冠的來賓,並准備祭祀天地、祖先的供品,然後由父兄引領進太廟,祭告天地、祖先。

冠禮進行時,由來賓依次加冠三次,即依次戴上三頂帽子;三次加冠完成後,主人必須設酒宴招待賓贊等人(贊是賓的助手),叫「禮賓」。「禮賓」後,受冠者入內拜見母親,然後由賓取「字」,代表今後自己在社會上有其尊嚴。接著再依次拜見兄弟,拜見贊者,並入室拜見姑姊。之後,受冠者脫下最後一次加冠時所戴的帽子和衣服,穿上玄色的禮帽禮服,帶著禮品,去拜見國君、卿大夫(在鄉有官位者)和鄉先生(退休鄉居的官員)。

『貳』 古人行冠禮的年齡

古代男子二十行冠禮
冠禮起源於原始社會,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漢族的冠禮具體濃郁的中國味,在漢字文化圈中最具有代表性。冠禮表示男女青年至一定年齡,性成熟,可以婚嫁,並從此作為氏族的一個成年人,參加各項活動。成年禮(也稱成丁禮)由氏族長輩依據傳統為青年人舉行一定的儀式,才能獲得承認。
華夏族的成年禮,為男子冠禮,女子笄禮。
經書記載,實行於周代。按周制,男子二十歲行冠禮,然天子諸侯為早日執掌國政,多提早行禮。傳說周文王十二歲而冠,成王十五歲而冠。古代冠禮在宗廟內舉行,日期為二月,冠前十天內,受冠者要先卜筮吉日,十日內無吉日,則筮選下一旬的吉日。然後將吉日告知親友。及冠禮前三日,又用筮法選擇主持冠禮的大賓,並選一位"贊冠"者協助冠禮儀式。行禮時,主人(一般是受冠者之父)、大賓及受冠者都穿禮服。先加緇布冠,次授以皮弁,最後授以爵弁。每次加冠畢,皆由大賓對受冠者讀祝辭。祝辭大意謂:在這美好吉祥的日子,給你加上成年人的服飾;請放棄你少年兒童的志超,造就成年人的情操;保持威儀,培養美德;祝你萬壽無疆,大福大祿。然後,受禮者拜見其母。再由大賓為他取字,周代通常取字稱為"伯某甫"(伯、仲、叔、季,視排行而定)。然後主人送大賓至廟門外,敬酒,同時以束帛儷皮(帛五匹、鹿皮兩張)作報酬,另外再饋贈牲肉。受冠者則改服禮帽禮服去拜見君,又執禮贄(野雉等)拜見鄉大夫等。若父親已歿,受冠者則需向父親神主祭祀,表示在父親前完成冠禮。祭後拜見伯、叔,然後饗食。此加冠、取字、拜見君長之禮,後世因時因地而有變化,民間自十五歲至二十歲舉行,各地不一。清中期以後,多移至娶婦前數日或前一日舉行。
某些地區自宋代以來,儀式簡易,不宴請賓客,僅在本家或自家范圍內進行。《儀禮•士冠禮》賈公彥疏:"諸侯十二而冠也。若天子,亦與諸侯同,十二而冠……《大戴禮》雲:'文王十三生伯邑考',《左傳》雲:'冠而生子,禮也。'"又《儀禮•士冠禮》:"始加(冠)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字,順爾成德。壽考惟祺,介爾景福。'再加曰:'吉月令辰,乃申爾服,敬爾威儀,淑慎爾德。眉壽萬年,永受胡福。'三加曰:'以歲之正,以月之令。咸加爾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黃老無疆,受天之慶。'"宋朱熹《朱子語類》卷八九:"[冠禮]是自家屋裡的私事,有甚難行?關了門,將巾冠與子弟戴,有甚難?"

『叄』 中國古代各朝的少年成年禮在多少歲舉行

冠禮和笄禮
古代的成年禮本意是為了禁止與未成年的異性通婚。冠禮是成年禮的一種高級和代表性形式,也可以說是對成年人婚姻資格的一種道德審查。 冠禮即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禮儀。《禮記》雲:「夫禮,始於冠」、「男子二十,冠而字」。對於冠禮非行不可,《禮記》的解釋是:「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故冠而後服備,服備而後容體正、顏色齊、辭令順……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照這么說,不懂禮義的就不是人了,不行冠禮,則一生難以「成人」。 冠禮從氏族社會盛行的成丁禮演變而來,一直延續至明代。具體的儀式是由受禮者在宗廟中將頭發盤起來,戴上禮帽。由於要穿戴的服飾很多,包括冠中、帽子、襆頭、衣衫、革帶、鞋靴等,於是分為3道重要程序,分3次將不同材料製成、代表不同含義的帽子一一戴上。「三加」之後,還要由父親或其他長輩、賓客在本名之外另起一個「字」,只有「冠而字」的男子,才具備日後擇偶成婚的資格。 與男子的冠禮相對,女子的成年禮叫笄禮,也叫加笄,在15歲時舉行,就是由女孩的家長替她把頭發盤結起來,加上一根簪子;改變發式表示從此結束少女時代,可以嫁人了。
從最早的《禮記》記載看,男子成人禮是20歲,女子成人禮是15歲。
希望可以幫到你,望採納,謝謝!

『肆』 中國古代舉行成人禮的三大基本內容

中國古代舉行成人禮的三大基本內容:男子加冠、女子及笄、拜謝父母養育之恩。

古人以男子20歲、女子16歲為成人的年齡門檻,冠禮基本上在此時舉行。舉行冠禮即表示青年從此作為氏族的成年人,可以參加各項活動。

1、加冠(男子)

《禮記·曲禮上》曰:「(男子)二十曰弱冠。」就是說男子到了二十歲即稱「弱冠」。早在周朝,男子二十歲時要行成人禮,其儀式主要是加冠禮,還要加冠三次,表示有權力參與管理、報效國家、參與祭祀。

「弱」則指「初加冠,體猶未壯,故曰弱也。」是指體格還不夠強壯。在實行加冠禮的時候,男子還要把頭發盤起來,做成發髻,因為要戴帽子。

2、及笄(女子)

俗稱「上頭」、「上頭禮」。笄,即簪子。自周代起,規定貴族女子在訂婚(許嫁)以後出嫁之前行笄禮。一般在十五歲舉行,如果一直待嫁未許人,則年至二十也行笄禮。行禮時間多為農歷三月三上巳節,和男子冠禮一樣要三加或者二加。

將發辮盤至頭頂,用簪子插住,以示成年及身有所屬。笄禮作為女孩子的成人禮,象男子的冠禮一樣,也是表示成人的一種儀式。

3、拜謝行禮

男子、女子在加冠、及笄、更換成人禮服後,要向父母、師長等人行禮。冠者立於場地中央,先後行揖禮於:正賓、有司、贊者、父母等。受禮者微微點頭示意即可。

(4)中國歷史成人禮年齡表擴展閱讀:

在冠禮進行時,由重要禮賓依次給青年加冠三次,即依次戴上三頂帽子。

首先戴上用黑麻布材質做的緇布冠,表示從此有了參政的資格,能擔負起社會責任。

接著戴上由白鹿皮做的皮弁,就是軍帽,表示從此要服兵役以保衛社稷疆土。

最後戴上紅中帶黑的素冠,這是古代通行的禮帽,表示從此可以參加祭祀大典。

『伍』 中國古代男女成年各多少歲

男性20歲,女性15歲。

1、《禮記·曲禮上》曰:「(男子)二十曰弱冠。」就是說男子到了二十歲即稱「弱冠」。早在周朝,男子二十歲時要行成人禮,其儀式主要是加冠禮,還要加冠三次,表示有權力參與管理、報效國家、參與祭祀。為什麼說「弱」呢?孔穎達解釋說:「初加冠,體猶未壯,故曰弱也。」原來是指體格還不夠強壯。在實行加冠禮的時候,男子還要把頭發盤起來,做成發髻,因為要戴帽子,由此又產生一個現象:「結發」。當然,「結發」還有指結婚或者妻子的意思。

2、「笄」是古人用來綰定發髻的長針。從周代起,滿15歲,古代女子就被看作成人,如果已經許嫁,便可梳成人的發髻了,這時就需要使用發笄。古時稱女子成年為「及笄」就是這個意思。

(5)中國歷史成人禮年齡表擴展閱讀

現代中國成人是18周歲,男女相同:

中國《民法通則》規定:「18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凡是滿18周歲的公民,不論其性別、精神健康狀況如何,均視為成年人。達到成年且精神健全的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各國根據本國公民的生理、智力發育、習慣和社會要求,對成年人的年齡規定各不相同。如奧地利、義大利等國為21周歲,日本、瑞士為20周歲,法國、英國為18周歲。

『陸』 中國成人禮多少歲

舊時青年跨入成年階段時舉行的儀式:漢族男子20歲行加冠禮,女子15歲行加笄禮。現在一般學校都會在高中時期舉辦「18歲成人禮儀式」。

現代舉辦成人禮儀的目的是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已經成為社會的正式成員,激勵年輕人認識到自己走向成人以後對社會的責任。

漢族的成人禮延續數千年,至滿族入侵後,終結了綿延了幾千年的成人禮,以致後來人只能在「不知不覺」中進入成年,現在正在逐漸恢復。冠禮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禮儀。

冠禮是成年禮的一種高級代表性形式,也就是說是對成年人婚姻資格的一種道德審查。女子的成人禮叫笄禮,也叫加笄,在15歲時舉行,由女孩的家長替她將頭發盤起來,加上一直簪子;改變發誓表示從此結束少女時代。

(6)中國歷史成人禮年齡表擴展閱讀:

世界上其他國家也有成人禮:

日本:日本人相當重視成人日這個傳統節日。在這一天,日本各地都會為年滿20周歲的年輕人舉辦成人禮儀式和活動。當天,青年們大多穿正裝出席,而身著振袖的女孩子們更是成為會場最亮麗的風景線。

日本各地舉辦成人禮儀的目的是讓青年意識到自己已經成為社會的正式成員,激勵年輕人認識到自己走向成人以後對社會的責任。

美國:即將成年的女子將身著晚禮服與他們的父親參加首次社交舞會,接受成人禮。有些成人舞會被公認為美國最高等級的成人舞會,同時也是世界上入選資格條件最為苛刻嚴格的舞會之一。

德國:成人儀式是德國由來已久的一個傳統節日。在宗教和習俗里,年滿14歲就算成人了,德國的成人禮不僅有宗教含義,還賦予了新的意義。

每年的四五月份,全國滿14歲的少男少女穿戴一新,由家長、親友陪同集合在當地的文化之家。在充滿節日的氣氛中,全家聚餐以表示慶祝,晚上為他們舉辦舞會,時間可以破例延長至夜裡10點鍾。

『柒』 中國成人禮是幾歲

成人禮多為18歲

但是對於當今中國人,成人禮的概念其實很模糊,當然,行過成人禮的也不少,相信大家不少都有在廣場上國旗下集體宣誓的經歷。

冠(笄)之禮是我國漢民族傳統的成人儀禮,是漢民族重要的人文遺產,它在歷史上,對於個體成員成長的激勵和鼓舞作用非常之大。其實它對我們生命過程的影響力,遠遠超過當今流行的所謂「成人儀式」。華夏先祖對於冠禮非常重視,所謂「冠者禮之始也」,《儀禮》將其列為開篇第一禮,絕非偶然。

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著名學者彭林先生指出,先民為跨入成年的青年男女舉行這一儀式,是要提示行冠(笄)禮者:從此將由家庭中毫無責任的「孺子」轉變為正式跨入社會的成年人,只有能履踐孝、悌、忠、順的德行,才能成為合格的兒子(女兒)、合格的弟弟(妹妹)、合格的公民(對於過去,即合格的臣下)、合格的晚輩,成為各種合格的社會角色。惟其如此,才可以稱得上是合格的社會成員人。因此,冠禮就是「以成人之禮來要求人的禮儀」。

中國社會發展到今天,由於各種原因,丟失了很多可以承載民族人文品格和精神氣度的傳統。「儀禮」就是其中之一。「禮」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要素,是一種寓教於「美」的文明教化方式,是我們民族特有的人文傳統。禮樂文化強調秩序與和諧,這一民族文化傳統的回歸,無疑會給我們龐大的民族帶來屹立風雨的底氣,給庸俗文化有泛濫趨勢的當今,帶來一股雅正的新風。

自然,古人追求的「禮義」我們並不需要完全照搬,而且,按照「禮」的內涵,講的是「恰如其分」,而不是一味恭敬。作為文明的傳承者,我們需要在尊重文明傳統、汲取既有文明合理內核的基礎上,為傳統冠禮注入新的時代精神。我們現在學習、創新和實踐新的冠禮,就是為了繼承這一份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為了讓民族傳統禮儀對振奮民族精神、弘揚民族文明、激勵青年人的成長發揮應有的作用。在繼承傳統冠禮對青年人負責、仁義、孝廉等正面激勵價值的基礎上,我們更應積極尋求通過適當方式,在冠(笄)之禮中啟發青年人愛國、進步、理性、奮進等應有的精神品格。

『捌』 古人的成人禮是幾歲

冠巾禮、上笄禮、出花園、成人節,都是成人禮.{男子二十,冠而字。」加冠後的人,方能使用字、號。加冠這一年,稱「冠年」或「及冠」加冠時,要隆重設宴,宴請賓客,賓客則以禮物相賀}

冠(笄)之禮是我國漢民族傳統的成人儀禮,是漢民族重要的人文遺產,它在歷史上,對於個體成員成長的激勵和鼓舞作用非常之大。其實它對我們生命過程的影響力,遠遠超過當今流行的所謂「成人儀式」。華夏先祖對於冠禮非常重視,所謂「冠者禮之始也」,《儀禮》將其列為開篇第一禮,絕非偶然。

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著名學者彭林先生指出,先民為跨入成年的青年男女舉行這一儀式,是要提示行冠(笄)禮者:從此將由家庭中毫無責任的「孺子」轉變為正式跨入社會的成年人,只有能履踐孝、悌、忠、順的德行,才能成為合格的兒子(女兒)、合格的弟弟(妹妹)、合格的公民(對於過去,即合格的臣下)、合格的晚輩,成為各種合格的社會角色。惟其如此,才可以稱得上是合格的社會成員人。因此,冠禮就是「以成人之禮來要求人的禮儀」。

中國社會發展到今天,由於各種原因,丟失了很多可以承載民族人文品格和精神氣度的傳統。「儀禮」就是其中之一。「禮」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要素,是一種寓教於「美」的文明教化方式,是我們民族特有的人文傳統。禮樂文化強調秩序與和諧,這一民族文化傳統的回歸,無疑會給我們龐大的民族帶來屹立風雨的底氣,給庸俗文化有泛濫趨勢的當今,帶來一股雅正的新風。

自然,古人追求的「禮義」我們並不需要完全照搬,而且,按照「禮」的內涵,講的是「恰如其分」,而不是一味恭敬。作為文明的傳承者,我們需要在尊重文明傳統、汲取既有文明合理內核的基礎上,為傳統冠禮注入新的時代精神。我們現在學習、創新和實踐新的冠禮,就是為了繼承這一份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為了讓民族傳統禮儀對振奮民族精神、弘揚民族文明、激勵青年人的成長發揮應有的作用。在繼承傳統冠禮對青年人負責、仁義、孝廉等正面激勵價值的基礎上,我們更應積極尋求通過適當方式,在冠(笄)之禮中啟發青年人愛國、進步、理性、奮進等應有的精神品格。

笄禮

笄禮作為女孩子的成人禮,象男子的冠禮一樣,也是表示成人的一種儀式,在舉禮的程序等問題上大體和冠禮相同。但也有許多問題需要另行強調明確。

一.行禮的意義

笄禮的古義是建立在男尊女卑的基礎上的,所以其中有一些明顯的時代烙印,笄禮的古義,是女子訂婚(許嫁)以後出嫁之前所行的禮。明顯將女子的社會責任縮定在狹小的范圍內;不過,我們不應該以時代的限制為由就放棄儀式本身的神聖和象徵作用,實際上,完全可以在此基礎上賦予時代的新意。我們會發現,笄禮的象徵意義和冠禮一樣重大,同樣是對人生責任、社會角色的提醒——當然,這個社會責任的內涵是根據時代的進步調整了的。女子需要獨立、自強,不過女子的自強不需要以男人強大的方式來湮滅自己的柔美。關於這二者之間的矛盾,我們其實已經走了誤區,女子要「平等」,舉手投足間向男人看齊,沒有了優雅,多了幾分粗魯……所以,在女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教她如何正確認識美麗和自強的關系,是一種很有意義的事。我們必須承認,笄禮的行禮方式帶有女性特有的柔美:一頭長發,一根發笄,細心梳成一個秀美的發髻,鄭重簪上發笄……這一過程體現了女性的柔美,暗示了女子將以與男子不同的方式支撐起我們這個世界。

二.行禮年齡

《周禮》及古代習慣,都是十五歲左右行笄禮,最遲二十歲。考慮到時代發展、笄禮意義的調整,女孩子和男孩子一樣要讀書,完成學業。所以,這個時間放在高中畢業18歲為宜。

三.行禮日期

關於這個日期,前面冠禮部分已經詳述,故不加追述,只追加一個日子:農歷三月三-女兒節(上巳節)。這是發源於兩千多年前的華夏節日,但目前只在日本、韓國流傳。目前,「女兒節」已經是日本五大重要節日之一了。所以,建議在這一天進行笄禮,不僅是傳統禮儀的事,同時對民族節日復興也有重要的意義。

四.注意問題

笄禮的儀節及用服,文獻缺乏記載。但綜合各種資料來看,整個行禮程序,笄禮與冠禮基本相同,只在幾處細微方面略有差異。

1.賓、有司、贊者等參禮者宜由女性擔任。行禮地點宜於堂室。

2.加笄:古禮女子笄禮同男子冠禮一樣,也有三加、二加等。冠笄盛於盤中,上面蒙以帕,由有司執之。男子三加分別是巾、帽、襆頭,女子也有紛繁的釵冠。條件許可下,可分別加笄、簪、鳳冠。考慮到現今的實際情況,簡化舉禮時只一加即可——即由正賓鄭重地為女子梳頭,加笄。發簪、發釵這些東西在今天依然很流行,所以比起男子的首服,要容易得多。笄禮用服,文獻幾無記錄,所以,下面的關於笄禮的儀程,我基本上是參考男子冠禮來的。

3.關於頭發長短:現在有許多女孩子習慣留短發的,這和儀式的方式直接沖突,不能不說是一個問題。關於這個我們目前還沒有特別好的建議,想聽聽大家的看法。

五.笄禮的簡明操作儀程

【准備活動】

1.筮日:即定日期。定在成人者生日(公歷農歷皆可)或對其有重要意義的日子。不過,春節、中秋節、清明節不適合行禮——春節、中秋,家人團聚的日子,不宜請人來參加;清明主祭祀,主題不相符,家廟無法兩用。

2.筮賓、戒賓:即確定參禮人員,並以請帖或各種通訊方法邀請.對於正賓,宜由父母提前三日(最遲一日)登門邀請。

參禮人員:
笄者;
主人——一般為笄者的雙親;
正賓——有德才的女性長輩;
有司1人——為笄者托盤的人;
贊者1人——協助正賓行禮,一般為笄者的好友、姊妹;
觀禮者若干。

3.器物陳設:場地、服制、禮器、音樂等。

場地:古時笄禮在「家廟」之中進行,並且在正堂東邊還需搭建設施,稱為「東房」。建議在庄嚴肅穆、安靜開闊、文化氣息重的場地。如孔廟、學校等。

[服制]

1.采衣:采衣即未行禮之前穿的童子服。根據冠禮的資料:樣式是短褂褲,緇(黑)布為衣,朱紅色的錦邊——不知道女童是不是也是黑色?但建議可以穿明麗一些的色彩。穿普通的布鞋。梳雙鬟髻。

2.初加:發笄和羅帕、素色的襦裙,似中衣。衣緣沒有文飾,腰帶用普通的細布帶。

3.再加:發簪、曲裾深衣。

4.三加:釵冠。正式的大袖長裙禮服,上衣下裳制。佩綬等飾物。

衣服的擺放:按順序分別疊好、衣領朝東,由北向南依次置於席上,席置於場地東側;要加的發飾,由有司捧在盤里,立於場地西冊,面朝南,從東到西排開,依次是:發笄、發簪、釵笄。

說明:三次加笄的服飾,分別有不同的蘊義,象徵著女孩子成長的過程——采衣色澤純麗,象徵著女童的天真爛漫;色淺而素雅的襦裙,象徵著豆蔻少女的純真;端莊的深衣(尤其是曲裾的),是公認的最能體現漢民族女子之美的服飾,象徵著花季少女的明麗;最後隆重的大袖禮衣則反映了漢族女子的審美取向——雍容大氣,典雅端麗。

[禮器]
①醴酒1杯:可用普通的較平和的白酒代替,建議用古樸造型的酒杯。
②飯1份:可以用淺盤或小碗象徵性地鋪一層米飯即可,備竹筷一雙。
③小幾一個:作為置醴酒席的幾案,上面放醴酒1杯,飯1份
④席子3張:1張置於場地東側,用來放置要穿的三套漢服。另2張並列置於場地中央偏西側,放座墊(是用來跪坐的)。
⑤盥1個:用普通的盆加水,備毛巾及溫和的洗手液即可,置於放漢服的席子北側。
⑥香爐,香
⑦國旗掛圖1張
⑧觀禮者座墊若干。

[音樂]禮者,天地之序也;樂者,天地之和也。華夏的禮樂文明是一個整體,禮樂不可分。整個儀程中當然少不了絲竹管弦。但希望選擇高雅的古曲,如《高山》《流水》等。琴、箏等樂器最好。

【笄禮儀程】

1.迎賓:主人立於東面台階位等候賓客;有司托盤站在西面台階下;客人立於場地外等候;笄者(沐浴後),換好采衣采履,安坐在東房(更衣間)內等候;音樂演奏開始。

2.就位:有嚴格的順序。正賓來到,父母親上前迎接,相互行正規揖禮後入場,主賓落坐於主賓位;客人就座於觀禮位;賓客都落坐後主人才就坐於主人位。

3.開禮:主人(父親)起身,簡單致辭,可以說:今天,小女某某行成人笄禮,感謝各位賓朋佳客的光臨!下面,小女某某成人笄禮正式開始!稍頓片刻,說,請某某入場拜見各位賓朋!

4.笄者就位:贊者先走出來,以盥洗手,於西階就位;笄者走出來,至場地中,面向南,向觀禮賓客行揖禮。然後面向西正坐(就是跪坐)在笄者席上。贊者為其梳頭,然後把梳子放到席子南邊。

5.賓盥:就是正賓洗手做准備。正賓先起身,主人隨後起身相陪。正賓於東階下盥洗手,拭乾。相互揖讓後主賓與主人各自歸位就坐。

6.初加:笄者轉向東正坐;有司奉上羅帕和發笄,正賓走到笄者面前;高聲吟頌祝辭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棄爾幼志,順爾成德。壽考惟祺,介爾景福。」然後跪坐下(膝蓋著席)為笄者梳頭加笄,然後起身,回到原位。贊者為笄者象徵性地正笄。笄者起身,賓向笄者作揖祝賀。笄者回到東房,贊者從有司手中取過衣服,去房內更換與頭上幅盡相配套的素衣襦裙。

7.一拜:笄者著襦裙出房後,向來賓展示。然後面向父母親,行正規拜禮。這是第一次拜。這次是表示感念父母養育之恩。

8.二加:笄者面向東正坐;正賓再洗手,再復位;有司奉上發釵,正賓接過,走到笄者面前;高聲吟頌祝辭曰:「吉月令辰,乃申爾服。敬爾威儀,淑慎爾德。眉壽萬年,永受胡福。」贊著為笄者去發笄。正賓跪下,為笄者簪上發釵,然後起身復位。贊者幫笄者象徵性地正發釵。賓向笄者作揖。笄者回到東房,贊者取衣協助,去房內更換與頭上發釵相配套的曲裾深衣。

9.二拜:笄者著深衣出來向來賓展示。然後面向正賓,行正規拜禮。這是第二次拜。這次是表示對師長和前輩的尊敬。

10.三加:笄者面向東正坐;正賓再洗手,再復位;有司奉上釵冠,正賓接過,走到笄者面前;高聲吟頌祝辭曰:「以歲之正,以月之令,咸加爾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黃耇無疆,受天之慶。」贊者為笄者去發釵。正賓跪下,為笄者加釵冠,然後起身復位。贊者幫笄者正冠。賓向笄者作揖。笄者回到東房,贊者取衣協助,去房內更換與頭上襆頭相配套的大袖長裙禮服。

11.三拜:笄者著大袖禮服、釵冠出房後,向來賓展示。然後面向國旗,行正規拜禮,這是第三次拜。這次是表示傳承文明報效祖國的決心。

12.置醴:有司撤去笄禮的陳設,在西階位置擺好醴酒席。正賓揖禮請笄者入席。笄者於是站到席的西側,面向南。

13.醮子:正賓向著西邊,贊者奉上酒,笄者轉向北,正賓接過醴酒,走到笄者席前,面向笄者,念祝辭曰:「甘醴惟厚,嘉薦令芳。拜受祭之,以定爾祥。承天之休,壽考不忘。」笄者行拜禮,接過醴酒。正賓回拜。笄者入席,跪著把酒撒些在地上作祭酒。然後持酒象徵性地沾嘴唇,再將酒置於幾上,有司奉上飯,笄者接過,象徵性地吃一點。笄者拜,正賓答拜。笄者起身離席,站到西階東面,面朝南。

14.字笄者:就是給笄者取「字」。正賓起身下來面向東。主人起身下來面向西。賓為笄者取字,念祝辭曰:「禮儀既備,令月吉日,昭告爾字。爰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於假,永受保之,曰××甫。」笄者答:「某雖不敏,敢不夙夜祗來。」笄者向賓行揖禮,正賓回禮。正賓復位。

15.聆訓:笄者跪在父母面前,由父母對其進行教誨。具體內容父母酌定。笄者靜心聆聽,在父母說完後答:「兒雖不敏,敢不祗承!」。對父母行拜禮。

16.笄者揖謝:就是笄者分別向在場的所有參禮者行揖禮以示感謝。笄者立於場地中央,先後行揖禮於:正賓、客人、樂者、有司、贊者、旁觀群眾、父母。受禮者微微點頭示意即可。

17.禮成:笄者與父母並列,全體起立。父親面向全體參禮者宣布:小女某某笄禮已成,感謝各位賓朋嘉客盛情參與!並與笄者向全場再行揖禮表示感謝……贊者有司朋友等人可先留下整理打掃笄禮場地。

至此,笄禮結束。

男子成人禮——冠禮

一.冠禮的年齡和時間

《禮記·曲禮》說「男子二十冠而字」,先民以男子20歲、女子16歲為成人的年齡門檻。冠禮基本上在此時舉行;同時也考慮到現實情況——由於我們現在大多數高中生畢業的年齡在18歲,這基本是一個人生的分界點,「18歲成人」不僅符合時代特點和法律要求,也結合了當代青年人身體發育成長的規律,因此我們建議:舉行冠禮的時間,最好在行禮者18歲生日前後。當然,一些已過18歲的年輕同胞,出於對民族文化的熱愛和對冠禮的實踐願望,雖然已參加過學校組織的「成人儀式」,但也可以參加冠禮活動。不過,宜在20歲之前而不宜過晚。

冠禮的日期,古人是通過「筮日」即用占筮的方式加以確定。此當棄之不用。我們建議,具體日期的選擇應遵循以下原則

單獨舉禮時,定在成人者生日(公歷農歷皆可)或對其有重要意義的日子。(各家庭根據具體情況酌定)考慮到成人者基本為有上學時間安排的中學生,我們建議,舉禮日可向學校請假一天(或半天),而學校也應該給假一日以方便孩子們在家舉行冠禮。(期待這能成為一種傳統)

集體舉行冠禮時,宜定在有文化內涵及紀念性意義的日子。比如國慶節、春節、中秋節、清明節、女兒節(特別適合女孩子行笄禮)、黃帝誕辰日、孔子誕辰日、抗戰勝利紀念日等等。

二.冠禮的地點

古時冠禮在「家廟」之中進行,並且在正堂東邊還需搭建設施,稱為「東房」。考慮到現實情況,我們建議,單獨舉禮時,可在家庭及附近的開闊地帶。集體舉禮時,可在學校廣場、學校大廳、公共文化場所(尤以文廟等處為佳)等地。尤其是單獨舉禮時,因為現實居住條件的制約,應該靈活處理。如果有單獨的庭院的,可在家裡的庭院中進行。如果是住高層樓房的,在家居面積很大的條件下,可以把客廳專門騰空,做適當的布置後舉行。否則,居住面積不大的話,還是最好到小區廣場、草坪等比較開闊的地點舉行。當然,也可以暫借一些公共文化場所的廳堂等進行。為了其神聖性,必須是一個相對安靜的場合.

古時行冠禮有所謂「階」的講究,有司(捧冠的人,也稱執事)依次排開,正賓在為冠者「三加」時需要依次走下不同的「階」。曾有實踐者,在院落地面上劃出房子及階型,我們認為其實可以不必過於拘泥。只要掌握大致的方位講究,有司依次托盤捧冠站好就可以了。

三.冠禮的參加人員

參照古禮要求,結合時代實際,我們建議組織以下人員參加冠禮(當然,也未必需要過於拘泥,可根據實際情況酌定)。這是單獨舉禮時的人員,若是集體冠禮,可酌情增加規模。
①冠者1人(就是舉行成人儀式的成年者本人)
②主人2人(按照古代的宗族制度,必須由宗子等男性宗親長輩擔任,一方面嚴格的宗族制度在今天並沒有普遍流傳;另外,主人只限定於男性宗親,本身具有一定歷史觀念的局限,所以,當今作為主人的,冠者的父母雙親比較合適。)
③正賓1人(就是為冠者擔任加冠的德高望重的那個人)
對即將成年的男孩子,必須強調其作為男性的社會角色,正賓必須符合德高望重的要求,才可作為及冠者的人生向導和社會楷模。其威嚴的祖父、父親等男性長輩應該是最合適的人選;儒家文化里有尊師重教的傳統,所以,請德高望重的師長擔此責任也是不貳之選。)
④贊者1人(就是協助正賓加冠的助手,也協助冠者梳發、更衣等,可選擇師長、兄姊、好友等適當人選)
⑤有司3人(即為冠者托盤准備所加之冠的人,可選擇好友、兄弟姐妹等適當人選)
⑥客人若干(可邀請師長親友等若幹人觀禮)

四.冠禮所需的服飾及擺放方法

宜遵循古制,以周制、漢制、唐制、明制為宜,綜合各種因素考慮,我們建議以明制為標准範本。建議准備以下漢服以行冠禮:
(具體名詞無法詳細解釋,請參考天漢網有關漢服知識帖)

童子服:即未行禮之前換上的漢服。叫做采衣。這種衣服以緇布為衣,而飾以錦邊,錦一般用朱紅色。穿采履。可以暫穿普通的布鞋。正式舉禮之前,孩子脫去平常的衣服沐浴後換上童子服。

「初加」所用:幅巾、深衣、大帶、納履。考慮到漢式鞋子復興的實際,在整個冠禮過程中,可以一直穿布鞋而不必更換。准備一件直裾深衣,一條普通大帶。

「再加」所用:帽子、襕衫、革帶、系鞋。

「三加」所用:襆頭、公服、革帶、納靴。

考慮到現實情況和同胞的各種實際困難,我們可以暫時不必拘泥於那麼多,我們設計了最簡化版本的冠禮所需服飾清單(簡化版冠笄之禮的具體操作詳見第五部分)

中衣1件(代替童子服),比較好的深衣1件(舉禮過程中可不更換),自製軟裹襆頭1個或可系帶的小巾1個(因為沒有那麼多冠可加了,所以奉冠的有司可撤減為一人),布鞋1雙。

衣服的擺放方位:公服、襕衫、深衣,分別疊好、衣領朝東,由北向南依次置於席上,席置於場地東側。

將要加的冠,由三位有司捧在盤里,立於場地西冊,面朝南,從東到西排開,依次是:襆頭、帽、巾。

除冠者外,其它包括主人在內的參禮人員,有漢服最好,沒有也可以著日常服裝,但應注意莊重和整潔。忌披頭散發、穿脫鞋、短褲等裝束。需要特別注意的是,不應穿APEC會議裝、中山裝、旗袍等衣服。

五.冠禮所需的其它物品准備

基本同笄禮,故略。

六.冠禮中所用到的常用行禮動作

①正規揖禮:左手壓右手(女子右手壓左手),手藏在袖子里,舉手加額,鞠躬九十度,然後起身,同時手隨著再次齊眉,然後手放下。
②正規拜禮:直立,舉手加額如揖禮,鞠躬九十度,然後直身(這段叫鞠躬),同時手隨著再次齊眉。然後雙膝同時著地,緩緩下拜,手掌著地,額頭貼手掌上(這叫拜),然後直起上身,同時手隨著齊眉(這叫興)——然後根據禮節,平身或再拜……平身時,兩手齊眉,起身,直立後手放下。

七.冠禮儀程中的取「字」問題

先民姓氏文化中的表「字」風俗,這也是冠禮中很重要的儀式程序之一。

姓、名、字、號,是漢民族文化中完整的姓名結構,先民中許多歷史名人都有神采飛揚的「字」與「號」。近年來一些專家學者呼籲,恢復國人取字的風俗,並從歷史、社會、文化等各個層面論述了其積極價值。我們建議,舉行冠禮的家庭,不妨嘗試給孩子取一個意韻雋永、有勵志作用的格調高雅的「字」,至少,它會給孩子們的一生帶來更加豐富的人生體驗,有百益而無一害。

具體的起法,研究傳統姓名文化的人士皆指出,表「字」重在激勵人生,重在鞭策與鼓勵之情。取字者,在傳統冠禮的設計中,多被賦予了德高望重的主賓,我們建議,冠者父母親若有意給孩子取字,不妨先行和正賓商議,傾聽其意見後加以確定,然後在正式舉禮時由主賓親自授予冠者,此程序古禮稱為「字冠者」。

八.關於舉禮前的沐浴

古時行冠禮及其它儀禮,提前沐浴齋戒大都是不可或缺的環節。清爽和衛生固然是講究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藉此表達對文化傳統的敬意、塑造儀式的神聖性和莊重感。試想,形容邋遢蓬頭垢面的孩子,即使穿上美麗的成人禮服,也沒有多少莊重和神聖可言。冠禮前的沐浴,原則上,每個參禮及觀禮者都應做好,尤其是冠者、主人、正賓、贊者、有司等主禮人員,重點是冠者和正賓。冠者沐浴更衣,可表達對成長的期待、對神聖儀禮的敬畏,正賓神清氣爽舉止得當,可體現對主人盛情邀請的尊敬和感謝、對冠者成年庄嚴時刻的尊重。尤其是作為冠者的孩子,都是青春活潑的少年,常喜運動,愛出汗,更要悉心沐浴更衣,做到干凈、得體。依據傳統,舉禮時冠者需要著襪正坐於席上,預先搞好衛生,也可以避免可能產生的不雅及尷尬。

九.冠禮的儀程

基本同笄禮,惟有所加元服不同,分別為:襆頭、帽、巾。程序略。

十.儀式中禮辭的撰寫

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冠禮贊辭,一種是冠者誓詞。可以參考海內外公祭黃帝孔子等所寫禮辭,結合舉禮學校特點,由教師和學生自行撰寫。格式上宜採用詩經式的四言詩文。

附參考贊辭:
《東莞台商子弟學校成年禮祭中華民族列祖列宗文》
公元二零零五年四月二十三日

維 公元二零零五年四月二十三日,東莞台商子弟學校董事長葉宏燈,率全體董事及教職員工生,為辦理高中部二三年級學生成年禮大典,謹以香花供果,敢昭告我中華民族,列祖列宗大位之前曰:

維我中華,東亞之光,炎黃世胄,鴻圖大同;四維八德,衛道充充,詩禮教化,溫馨融融;聖人制禮,正俗易風,士冠揖射,傳世隆弸;庠序之義,興學樹人,交流兩岸,文化同功;潢涌福地,四水歸堂,巍峨黌宇,巨擘輝煌;台商子弟,天倫圓夢,進學受教,儒道為重;遵古禮行,儀節典範,詩書義理,實踐於茲;吉時令節,遵禮為之,殷殷學子,伏祈佑之。

十一.關於集體冠禮的設想:

集體版冠禮程序(看了前不久的祭孔大典,綜合現狀,compromise後的結果)

1.集體冠禮開始:全體肅靜。樂隊肅靜。司儀宣布集體冠禮開始。

2.冠者入場:司儀宣布冠者入場。此時全體起立。冠者列隊入場,按預先安排位置正立於自己的席位前。

3.奏國歌:全體肅立,樂隊演奏國歌。司儀宣布後觀禮者集體坐下。

4.冠者就位:司儀宣布,請冠者就位。冠者脫鞋,正坐於自己的席子上。鞋子整齊地擺放在席邊一側,注意與前後左右的人保持適當距離。

5.領導致辭:這一項恐怕是省不掉的。可由司儀宣布後,請領導致辭。

6.教師代表致辭:這一項恐怕也省不掉。

7.學生家長代表致辭:同上

8.冠禮學生代表致辭:同上,暈。當代中國人不懂禮儀,但就喜歡致辭。

9.向黃帝像及國旗鮮花,鞠躬:最好由冠禮學生代表來做。樂隊奏樂,有司協助,向黃帝像及國旗獻鮮花、奉果品,三鞠躬。

10.誦加冠贊辭:演奏古樂,請德高望重的老教師誦念贊辭。

11.加冠:在贊辭和音樂聲中,正賓與贊者一同,依次為冠者帶上方巾,贊者為其正冠整理。這個過程耗時會很長。

12.冠者飲醴酒:冠者集體持醴酒,象徵性地飲些。持飯,吃一點。這個程序主要表示對文化傳統的尊重和敬意

13.冠者誦誓詞:在司儀帶領下,冠者集體舉右手誦讀誓詞。

14.冠者向黃帝像及國旗集體行拜禮:冠者斂容正坐,集體面向黃帝像及國旗行拜禮一次。

15.禮成:司儀宣布,禮成。樂隊奏較歡快的古樂。觀禮者集體有序退場。冠者最後退場。

至此,集體冠禮結束。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成人禮年齡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