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初中歷史中考題型
一開始一定是填空,然後就是簡答題,簡答題通常都是一些概念的通常是一些書上直接有的
然後就是閱讀材料題,答案通常可以在材料中在找到,會問一些關於時間的問題!材料問什麼就答什麼!不可以偏離太遠!
⑵ 廣東梅州市中考是省統一試題嗎
2009年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以下簡稱「中考」)與高中階段學校招生工作,在去年中考改革實行全市「六個統一」的基礎上將保持大穩定,進行小調整,近日出台了《梅州市2009年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與高中階段學校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該方案規定: 20...
⑶ 求梅州市中考試題
2l.在通常情況下,將下列各組中的物質混合,有明顯現象發生的是
A.氧氧化鈉溶液、稀鹽酸 B.氮氣、氧氣
C.硝酸鋇溶液、稀硫酸 D.銀、硝酸鋅溶液
一、填空與簡答題(每空1分,共20分)
l.請用元素或化學式表示:
(1)2個氮原子_____________;
(2)3個氧分子_____________;
(3)五氧化二磷_____________;
(4)天然氣或沼氣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
2.從分子的角度解釋下列現象:
(1)食物腐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香四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08年北京奧運會火炬使用燃料是丙烷(C3H8),這是一種價格低廉的燃料,它燃燒後火焰的顏色具有較好的可視性。其完全燃燒的產物不會對環境產生污染。
請你寫出丙烷燃燒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鋰元素(元素符號為Li)及其所形成的化合物,在通訊和航空航天領域中具有極其重要的用途。它的化合物氫氧化鋰(LiOH)是一種易溶於水的白色固體,有辣味,具有強鹼性和腐蝕性。
(1)寫出氫氧化鋰的一條物理性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右表是部分物質的溶解性表,運用此溶解性表並結合你對復分解反應發生條件的理解,從表中選出一種鹽,該鹽能和LiOH發生復分解反應,請你寫出該鹽的化學式:__________。
OH- CO32- SO42- NO3-
Ba2+ 溶 不 不 溶
Cu2+ 不 不 溶 溶
Li+ 溶 微溶 溶 溶
5.高芳同學把自製的一種黃色的花汁,分別加入到下列不同的試劑中,並如實記錄了觀察到的現象
試劑 食醋 蔗糖水 蒸餾水 肥皂水 石灰水
顏色 紅 黃 黃 綠 綠
請分析上表,並回答下列問題:
該花汁測量該棉花地土壤的酸鹼性,花汁的顏色應顯______色;
(2)蚊子、蜜蜂,螞蟻等昆蟲叮咬人體時,會向人體射入一種叫做蟻酸(具有酸的性質)的物質,使皮膚紅腫、瘙癢,甚至疼痛。要緩解這種症狀,可在叮咬處塗抹上述試劑中的________________。
6.某同學在分析實驗室有些葯品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時,歸納出了以下兩種原因:
①葯品易揮發;②葯品能與空氣中的某些成分發生化學反應。
(l)請選擇一種葯品,寫出一個符合原因②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葯品密封保存的原因還很多,請你分析濃硫酸需要密封保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右圖表示的是某同學用50 mL量筒最取一定體積液體的操作。請你仔細觀察該圖,判斷量筒內液體的體積實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大於、等於或小於)25mL。
8.碳酸鈣經過高溫煅燒可分解成氧化鈣和二氧化碳,這也是工業上生產生石灰的化學原理。稱取兩份碳酸鈣,一份跟足量的稀鹽酸反應,另一份在高溫條件下充分煅燒,若要放出等
質量的氣體,則兩份碳酸鈣的質量比為_____________________。
9.已知,A、B、C、D四種物質之間存在以下轉化關系。其中C是單質,D是相對分子質量最小的氧化物。
試回答
(1)寫出A、C、D三種物質的化學式:A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
淺綠色溶液B中溶質的化學式_______________。
(2)寫出C→D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實驗探究題(每空1分,共6分)
10.李洋同學在實驗室用木炭和氧化銅兩種黑色粉末在高溫下反應製取單質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2CuO 2Cu+CO2↑
他聯想到單質碳的一些化學性質,認為在該實驗中還可能會有CO產生。
查閱資料:CO氣體能使濕潤的黃色氯化鈀試紙變藍色。
實驗驗證:
(1)當然A處酒精燈,數分鍾後發現試管中的黑色固體物質變紅,該紅色物質是_____;
(2)裝置B中發生的實驗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裝置中濕潤的黃色氯化鈀試紙變藍色,說明有______氣體生成,證明李洋同學是判斷是正確的。
實驗反思:
(4)李洋同學對CO產生的原因進行了分析:
①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銅在高溫條件下直接發生反出產生CO;
②原因二:反應C+2CuO 2Cu+CO2↑中的一種產物和反應物木炭又發生了新的化學反應,產生了CO;
③原因三:……
請你從原因一、原因二中選擇其一,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存在此原因的化學反應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設計裝置時還要考慮環保因素,因此要在裝置C處添加______________裝置。
三、計算題(共6分)
11.劉明用石灰石(雜質不與酸反應,也不溶於水)和稀鹽酸反應製取二氧化碳,在准備將反應後的廢液倒進廢液缸時,發現實驗桌上有一瓶未知質量分數的Na2CO3溶液,他決定利用該廢液,測定Na2CO3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他將廢液過濾,然後向廢液中慢慢滴加Na2CO3溶液,加入Na2CO3溶液的質量與生成沉澱質量的關系如右圖所示。
(1)在加入Na2CO3溶液的過程中,開始時沒有發現沉澱生成,說明濾液中的溶質除含有CaCl2外,還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計算Na2CO3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計算結果精確到0.1%)
⑷ 請問有沒有知道廣東省梅州市五華縣教師招聘考試的題型是什麼
考試內容
(1)公共知識:《公共基礎知識》和《申論》的部分內容;
(2)崗位技能知識:《教育學》、《心理學》、《教師法》、《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以及上半年(1月-7月)的時事政治。
⑸ 求梅州市新中考總分及各科總分和具體考法。謝謝。
梅州市新中考總分:800分.
各科總分:
語文:120,
數學:120,
英語:120,
化學:100,
物理:100,
政治:50,
歷史:50,
地理:40,
生物:40,
體育:60(在中考前一個月左右先考完).
具體考法:獨立考查的是:語文:120分鍾;數學:90分鍾;英語:90分鍾.
綜合考查的是:物理,化學,生物,統稱為理科綜合,考試總用時130分鍾;
政治,歷史,地理,統稱為文科綜合,考試總用時90分鍾.
⑹ 2009年梅州市中考試卷
上"中考網"找
⑺ 中考歷史主要考的內容有哪些 中考歷史主要有哪些題型
選擇主要題型有以下幾類:
一.單項選擇題
選擇題是歷史學科中考的基本題型之一,題干以文字形式或圖表材料呈現,可以考查歷史概念、歷史事實、歷史結論、階段特徵等各種內容,以及考查獲取和利用有效信息、歸納、比較、概括、辯證全面地認識和分析問題等各種能力,需要學生在平時扎實掌握基礎知識,是一種設題靈活、客觀性強、覆蓋面很廣的多功能題型。
1.概念型選擇題
此類選擇題主要依據基本歷史概念來命題,此類題在題干中提出一個基本概念,備選項則是對這一概念的闡釋。在題干中經常出現的主要標志性用語有「內容是」、「標志是」、「性質是」、「特點是」、「准確的理解是」等。
2.材料型選擇題
通過文字材料或圖表材料創設情境,提出問題,需要從材料中准確地獲取有效信息,是課改以來中考試題中廣受命題者青睞的題型。
3.分析評判型選擇題
此題型加強對歷史概念、歷史觀點和歷史結論等進行分析、判斷和評價,不著眼於「是什麼」,而著眼於「為什麼」
(1)揭示本質選擇:通過用材料創設新情境的形式,要求考生能夠透過材料的表象,深入地揭示歷史發展進程的本質。
(2)因果判斷選擇:分析歷史事件中存在著的各種不同因素,根據題目指向要求找出與上述因素相對應的背景、原因、目的、結果。
(3)比較選擇:把具有可比性的歷史現象、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放在一起或把同一歷史現象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表現放在一起,通過分析、歸納、比較,找出其相同點和不同點以及其形成的原因。
(4)程度選擇:選項與題干隱含著論點與論據的關系,在各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其他選項雖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夠全面或處於次要地位或不合題意而不能成為最佳選項。題干求答項前後,多有「最主要」、「最重要」、「主要」、「根本」等表示程度的副詞或形容詞。
(5)逆向(否定)選擇:要求選出與事實不符的選項。題幹部分採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無」、「沒有」、「不正確」、「不準確」、「錯誤」等詞語,
4.組合型選擇題
將同類選項按一定關系進行組合,通常在題干中列出三組或三組以上的歷史知識,並冠之以數字序號,然後分解組成備選答案作為選項。也可以構成否定形式,可據題意從選項中選出符合題乾的應該否定的一個組合選項。
⑻ 求中考歷史各種題型的固定答題模式
是什麼?為什麼?怎麼樣?加材料加理論
⑼ 梅州市五華縣初三有幾科,分別是哪些還有政治是全閉卷么就是沒有書抄。
10科,語文、數學、英語、政治、化學、物理、歷史、地理、生物、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