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古建築歷史背景

中國古建築歷史背景

發布時間:2021-03-11 17:35:34

Ⅰ 中國古建築歷史根源

中國古建築的欣賞

原始社會至漢代是中國古建築體系的形成時期。在原始社會早期,原始人群曾利用天然崖洞作為居住處所,或構木為巢。到了原始社會晚期,在北方,我們的祖先在利用黃土層為壁體的土穴上,用木架和草泥建造簡單的穴居或淺穴居,以後逐步發展到地面上。南方出現了干欄式木構建築。進入階級社會以後,在商代,已經有了較成熟的夯土技術,建造了規模相當大的宮室和陵墓。西周及春秋時期,統治階級營造很多以宮市為中心的城市。原來簡單的木構架,經商周以來的不斷改進,已成為中國建築的主要結構方式。瓦的出現與使用,解決了屋頂防水問題,是中國古建築的一個重要進步。戰國時期,城市規模比以前擴大,高台建築更為發達,並出現了磚和彩畫。秦漢時期,木構架結構技術已日漸完善,其主要結構方法抬梁式和穿斗式已發展成熟,高台建築仍然盛行,多層建築逐步增加。石料的使用逐步增多,東漢時出現了全部石造的建築物,如石祠、石閾和石墓。秦漢時期還修建了空前規模的宮殿、陵墓、萬里長城、馳道和水利工程。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古建築體系的發展時期。在建築材料方面,磚瓦的產量和質量有所提高,金屬材料被用作裝飾。在技術方面,大量木塔的建造,顯示了木結構技術的提高;磚結構被大規模地應用到地面建築,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的建造標志著石結構技術的巨大進步;石工的雕鑿技術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大量興建佛教建築,出現了許多寺、塔、石窟和精美的雕塑與壁畫。

隋唐時期是中國古建築體系的成熟時期。隋朝建造了規劃嚴整的大興城,開鑿了南北大運河,修建了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券大石橋——安濟橋。唐朝的城市布局和建築風格規模宏大,氣魄雄渾。其長安城在隋大興城的基礎上繼續經營,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在建築材料方面,磚的應用逐步增多,磚墓、磚塔的數量增加;琉璃的燒制比南北朝進步,使用范圍也更為廣泛。在建築技術方面,也取得很大進展,木構架的作法已經相當正確地運用了材料性能,出現了以「材」為木構架設計的標准,從而使構件的比例形式逐步趨向定型化,並出現了專門掌握繩墨繪制圖樣和施工的都料匠。建築與雕刻裝飾進一步融化、提高,創造出了統一和諧的風格。唐朝的住宅,根據主人不同的等級,其門廳的大小、間數、架數以及裝飾、色彩等都有嚴格的規定,體現了中國封建社會嚴格的等級制度。這一時期遺存下來的殿堂、陵墓、石窟、塔、橋及城市宮殿的遺址,無論布局或造型都具有較高的藝術和技術水平,雕塑和壁畫尤為精美,是中國封建社會前期建築的高峰。我國現存最早的木結構建築的實物僅有唐代的五台山南禪寺和佛光寺部分建築。其建築特點是,單體建築的屋頂坡度平緩,出檐深遠,斗拱比例較大,柱子較粗壯,多用板門和直柩窗,風格莊重朴實。

宋朝是中國古建築體系的大轉變時期。宋朝建築的規模一般比唐朝小,但比唐朝建築更為秀麗、絢爛而富於變化,出現了各種復雜形式的殿閣樓台。建築裝飾絢麗而多彩。流行仿木構建築形式的磚石塔和墓葬,創造了很多華麗精美的作品。建築構件的標准化在唐代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各工種的操作方法和工料的估算都有了較嚴格的規定,並且出現了總結這些經驗的建築文獻《營造法式》。《營造法式》是北宋政府為了管理宮室、壇廟、官署、府第等建築工程,於北宋崇寧二年(1103年)頒行的,是各種建築的設計、結構、用料和施工的「規范」。現存宋代的建築有山西太原晉調聖母殿、福建泉州清凈寺、河北正定隆興寺和浙江寧波保國寺等。其建築特徵是,屋頂的坡度增大,出檐不如前代深遠,重要建築門窗多採用菱花隔扇,建築風格漸趨柔和。

元朝是中國古建築體系的又一發展時期。元大都按照漢族傳統都城的布局建造,是自唐長安城以來又一個規模巨大、規劃完整的都城。元代城市進一步發展了各行各業的作坊、店鋪和戲台、酒樓等娛樂性建築。從西藏到大都建造了很多藏傳佛教寺院和塔,大都、新疆、雲南及東南地區的一些城市陸續興建伊斯蘭教禮拜寺。藏傳佛教和伊斯蘭教的建築藝術逐步影響到全國各地。中亞各族的工匠也為工藝美術帶來了許多外來因素,使漢族工匠在宋、金傳統上創造的宮殿、寺、塔和雕塑等表現出若干新的趨勢。現存元代的建築有山西芮城永樂宮、洪洞廣勝寺等。使用遼代所創的「減柱法」已成為大小建築的共同特點,梁架結構又有了新的創造,許多大構件多用自然彎材稍加砍削而成,形成當時建築結構的主要特徵。

明清時期是中國古建築體系的最後一個高峰時期。明朝由於制磚手工業的發展,磚的生產大量增長,明代大部分城牆和一部分規模巨大的長城都用磚包砌,地方建築也大量使用磚瓦。琉璃瓦的生產,無論數量或質量都超過過去任何朝代。官式建築已經高度標准化、定型化。清朝於1723年頒布了《工部工程做法則例》,統一了官式建築的模數和用料標准,簡化了構造方法。民間建築的類型與數量增多,質量也有所提高。各民族的建築也有了發展,地方特色更加顯著。皇家和私人的園林在傳統基礎上有了很大的發展,在明未出現了一部總結造園經驗的著作——《園冶》,並留下了許多優秀作品。北京明清故宮和沈陽故宮是明清宮殿建築群的實例,與前代相比變化較大:明清建築出檐較淺,斗拱比例縮小,「減柱法」除小型建築外重要建築中已不採用。TOP♂

Ⅱ 一種古建築歷史背景。特點,以及一些圖片

500x284 46k jpg
...一保存完好的古代帝王宮殿建...602x400 92k jpg
北京的古建築 - 北京的建築 ...800x633 146k jpg
北京建築--古建築02 - 素材...1020x794 300k jpg
中國古建圖圖片專題_昵圖網n400x330 22k jpg
...京前門復建古建築外部裝修完...600x845 102k jpg
日本古建築圖片-建築圖,中國...600x479 118k jpg
古建築圖片-建築裝飾圖,古建...600x236 72k jpg
古建築圖片-建築裝飾圖,北京...400x300 26k jpg
...,是首都著名的古典園林之一....400x396 40k jpg
...袋房的清寧宮,古樸典雅的文...449x337 64k jpg
學者:北京古建築被破壞得較...500x360 48k jpg
...新復建的明清古建築與鳥籠,...650x452 104k jpg
...物館,大成門,古建築,國子監,...600x475 64k jpg
園林古建築圖片

Ⅲ 簡述中國古建築的發展歷程

原始雛形:

早在5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中國原始人就知道利用天然洞穴作為庇護所。在北京、遼寧、貴州、廣東、湖北、浙江等地發現了原始人居住的岩洞。

新石器時代,黃河中游的宗族部落以黃土為牆、木架和草泥建造半窟民居,然後發展為地上建築,形成聚落。在長江流域,由於潮濕多雨的條件下,經常有水和動物的危害,已發展成為干籬笆建築。

第一個高潮:

公元前221年,皇帝吞並漢、趙、魏、楚、燕、齊六國後,建立了一個集中的帝國,利用國家的人力物力,在咸陽建立了首都、宮殿和陵墓。今天,可以從阿房宮遺址和始皇陵東側大規模的兵馬俑列隊埋坑,可以想見當時建築之宏大雄偉。

第二個高潮:

隋唐建築不僅繼承了歷代建築的成就,而且整合了外部影響,形成了獨立完整的建築體系,將中國古代建築推向成熟階段,對韓國日本影響深遠。

最後的高潮是:

元、明、清六百多年來統治著中國,在這期間,除了元、明末年的短期分裂主義戰爭外,中國總體上保持著統一的局面。隨著中國古代社會的發展已經結束,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緩慢,建築史只能是發展的最後一個高潮。


(3)中國古建築歷史背景擴展閱讀:

在中國古代建築中,基本上有兩種布局方式。一個庄嚴宏偉,整齊對稱,另一個曲折靈活。例如京都、皇宮、壇廟、陵寢,官府的衙署廳堂、王府、宅第、宗教的寺院、宮觀以及祠堂、會館等,大多採取前一種形式。

其平面布置具有明顯的中心軸,其中主要建築物布置在中心軸的兩側,附屬建築物布置在中心軸的兩側。此布局具有清晰的主布局和次布局,左右對稱。

另一種布局方式則與之相反,不求整齊劃一,不用左右對稱,因地制宜,相宜布置。舉凡風景園林、民居房舍以及山村水鎮等等,大都採用這種形式。

Ⅳ 中國古建築的歷史

不過總體來說中國古代建築都是以斗拱,粱坊為主要構架的框架式結構,這種框架比較結實耐用

Ⅳ 中國建築發展史

1、夏商周

最早的建築就地取材,築土構木、建房架屋,大致上有以下三種形式:干闌式-長江流域,潮濕多雨,人居樓上因地制宜;木骨泥牆式-黃河流域,傘架方式,圓形結構;夯土牆-奴隸時代,與青銅器時代制度有關。

2、春秋戰國、秦漢

西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大帝國,並且在咸陽修築都城、宮殿、陵墓。今人從阿房宮遺址和始皇陵東側大規模的兵馬俑列隊埋坑,可以想見當時建築之宏大雄偉。此外,修築馳道,築長城,鑿靈渠。

漢代繼秦又進入大規模營造建築時期。漢武帝劉徹先後五次大規模修築長城,開拓通往西亞的絲綢之路。西漢末年還在長安南郊建造明堂、辟雍。東漢光武帝劉秀依東周都城故址營建了洛陽城及其宮殿。

3、魏晉南北朝

代表建築:龍門石窟 雲岡石窟 敦煌莫高窟

兩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一次民族大融合時期,此期間,傳統建築持續發展,並有佛教建築傳入。東漢時傳入中國的佛教此時發展起來,南北政權廣建佛寺,一時間佛教寺塔盛行。

據記載,北魏建有佛寺三萬多所,僅洛陽就建有一千三百六十七寺。南朝都城建康也建有佛寺五百多所。有大同雲岡石窟、敦煌莫高窟、天水麥積山石窟、洛陽龍門石窟等。這一時期的中國建築,融進了許多傳自印度、西亞的建築形制與風格。

4、隋唐

代表性建築:隋唐洛陽城 趙州橋 大雁塔

隋朝修建了都城大興城,營造了東都洛陽,經營了長江下游的江都。開鑿了長約2500公里的大運河。還動用百萬人力,修築萬里長城。煬帝時期,名匠李春在現今河北趙縣修建了一座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券大石橋安濟橋。

唐代在都城和地方城鎮興建了大量寺塔、道觀,並繼承前代續鑿石窟佛寺,遺留至今的有著名的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南禪寺佛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大理千尋塔,以及一些石窟寺等。

5、宋、遼、金時期

在建築藝術方面,自北宋起,就一變唐代宏大雄渾的氣勢,而向細膩、纖巧方面發展,建築裝飾也更加講究。北宋崇寧二年,朝廷頒布並刊行了《營造法式》。這是一部有關建築設計和施工的規范書,是一部完善的建築技術專書。

6、元、明、清

代表性建築:故宮 明孝陵

元代營建大都及宮殿,明代營造南、北兩京及宮殿。在建築布局方面,較之宋代更為成熟、合理。明清時期大事興建帝王私家園林,形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個造園高潮。

明清兩代距今最近,許多建築保留至今,如京城宮殿、園林,兩朝的帝陵,江南的園林,遍及全國的佛教寺塔、道教宮觀,及民間住居、城垣建築等,構成了中國古代建築史的光輝華章。

Ⅵ 中國古建築是在什麼文化背景下產生與現在連接的結合點是什麼

中國的文化背景源遠流長,春秋戰國時的百家爭鳴,秦朝的法家統治,漢前期崇尚道家的無為,漢武帝時董仲舒提倡「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統治衰落,地方豪強興起,地方貴族就廣建庄園,自給自足,形如堡壘,堅守數月,不與外界相通,也可正常生活。地方豪強庄園成為一大特色。
魏晉南北朝時佛教盛行,在這一時期中國建築多為佛教建築。各地僧侶如蟻,佛寺廣立。唐前期更是如此。
唐朝的長安也是展示多國文明的國際大舞台,許多高官在自家宅院仿照修建羅馬樣式的避暑亭,所以多種文明的建築都可在這里看見。
宋朝商業發達,都市繁華,規模也空前擴大。城市裡出現了行會,夜間的坊、市。元朝則因受蒙古人統治,民族風格迥然。
如果要歸納總結它的主體風格就是以下幾點:
1、莊重嚴肅的紀念型風格。大多體現在禮制祭祀建築、陵墓建築和有特殊涵義的宗教建築中。其特點是群體組合比較簡單,主體形象突出,富有象徵涵義,整個建築的尺度、造型和涵義內容都有一些特殊的規定。例如古代的明堂辟雍、帝王陵墓、大型祭壇,和佛教建築中的金剛寶座、戒壇、大佛閣等。

2、雍容華麗的宮室型風格。多體現在宮殿、府邸、衙署和一般佛道寺觀中。其特點是:序列組合豐富,主次分明,群體中各個建築的體量大小搭配恰當,符合人的正常審美尺度;單座建築造型比例嚴謹,尺度合宜,裝飾華麗。

3、親切宜人的住宅型風格。主要體現在一般住宅中,也包括會館、商店等人們最經常使用的建築。其特點是序列組合與生活密切結合,尺度宜人而不曲折;建築內向,造型簡朴,裝修精緻。

4、自由委婉的園林風格。主要體現在私家園林中,也包括一部分皇家園林和山林寺觀。其特點是空間變化豐富,建築的尺度和形式不拘一格,色調淡雅,裝修精緻;更主要的是建築與花木山水相結合,將自然景物融於建築之中。以上4種風格又常常交錯體現在某一組建築中,如王公府邸和一些寺廟,就同時包含有宮室型、住宅型和園林型3種類型,帝王陵墓則包括有紀念型和宮室型兩種。

Ⅶ 誰知道中國古建築的歷史沿革,急!急!急!

古建築修繕不同於建設工程,它是對古建築實施保護的實踐活動,是自然科學內研究成果的體現。容古建築保護措施的合理與否,對古建築的安全與價值至關重要。文物不能再生,在保護措施上的任何一點疏忽,其造成的後果往往是不可挽回的。

Ⅷ 中國建築發展歷史

1、創立時期:

周至春秋戰國(同時期西方建築分野:埃及、希臘、西要)

2、成熟時期:

秦漢(同時期西方建築分野:希臘、羅馬)

3、溶匯時期:

魏晉南北朝(同時期西方建築分野:早期基督教時期、拜占庭時期)

4、全盛時期:

隋唐時代(同時期西方建築分野:拜占庭時期、早期歌德時期)

5、延續時期:

宋遼金元(同時期西方建築分野:歌德時期)

6、停滯時期:

明清(同時期西方建築分野:文藝復興之後)

(8)中國古建築歷史背景擴展閱讀:

中國從上古至清末,營造了許許多多傳世的宮殿、陵墓、廟宇、園林、民宅,其建築形態及營造方式遠播東亞各國。

中國古代建築不僅是我國現代建築設計的借鑒,而且早已產生了世界性的影響,成為舉世矚目的文化遺產。欣賞中國古建築,就好比翻開一部沉甸甸的史書。

中國古建築有著豐富的雕塑裝飾。古建築的雕塑一般分作兩類,一類是在建築物身上的,或雕刻在柱子、梁枋之上,或塑制在屋頂、梁頭、柱子之上的。題材有人物、神佛故事、飛禽、走獸、花鳥、魚蟲等等,龍鳳題材更被廣泛採用。

雕塑的材料根據建築物本身的用材而定,有木有石,有磚有瓦,有金有銀,有銅有鐵。另一類是在建築物裡面或兩旁或前後的雕塑,它們大多是脫離建築物而存在的,是建築的保藏物或附屬物。建築物內的雕塑多為佛、道寺院內的佛、道教內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建築史

Ⅸ 中國古建築歷史根源是什麼

中國古建築的欣賞 原始社會至漢代是中國古建築體系的形成時期。在原始社會早期, 原始人群曾利用天然崖洞作為居住處所,或構木為巢。 到了原始社會晚期,在北方, 我們的祖先在利用黃土層為壁體的土穴上, 用木架和草泥建造簡單的穴居或淺穴居,以後逐步發展到地面上。 南方出現了干欄式木構建築。進入階級社會以後,在商代, 已經有了較成熟的夯土技術,建造了規模相當大的宮室和陵墓。 西周及春秋時期,統治階級營造很多以宮市為中心的城市。 原來簡單的木構架,經商周以來的不斷改進, 已成為中國建築的主要結構方式。瓦的出現與使用, 解決了屋頂防水問題,是中國古建築的一個重要進步。戰國時期, 城市規模比以前擴大,高台建築更為發達,並出現了磚和彩畫。 秦漢時期,木構架結構技術已日漸完善, 其主要結構方法抬梁式和穿斗式已發展成熟,高台建築仍然盛行, 多層建築逐步增加。石料的使用逐步增多, 東漢時出現了全部石造的建築物,如石祠、石閾和石墓。 秦漢時期還修建了空前規模的宮殿、陵墓、萬里長城、 馳道和水利工程。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古建築體系的發展時期。在建築材料方面, 磚瓦的產量和質量有所提高,金屬材料被用作裝飾。在技術方面, 大量木塔的建造,顯示了木結構技術的提高; 磚結構被大規模地應用到地面建築,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的建造標志著石結構技術的巨大進步; 石工的雕鑿技術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大量興建佛教建築, 出現了許多寺、塔、石窟和精美的雕塑與壁畫。 隋唐時期是中國古建築體系的成熟時期。 隋朝建造了規劃嚴整的大興城,開鑿了南北大運河, 修建了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券大石橋——安濟橋。 唐朝的城市布局和建築風格規模宏大,氣魄雄渾。 其長安城在隋大興城的基礎上繼續經營, 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在建築材料方面,磚的應用逐步增多, 磚墓、磚塔的數量增加;琉璃的燒制比南北朝進步, 使用范圍也更為廣泛。在建築技術方面,也取得很大進展, 木構架的作法已經相當正確地運用了材料性能,出現了以「材」 為木構架設計的標准,從而使構件的比例形式逐步趨向定型化, 並出現了專門掌握繩墨繪制圖樣和施工的都料匠。 建築與雕刻裝飾進一步融化、提高,創造出了統一和諧的風格。 唐朝的住宅,根據主人不同的等級,其門廳的大小、間數、 架數以及裝飾、色彩等都有嚴格的規定, 體現了中國封建社會嚴格的等級制度。這一時期遺存下來的殿堂、 陵墓、石窟、塔、橋及城市宮殿的遺址, 無論布局或造型都具有較高的藝術和技術水平, 雕塑和壁畫尤為精美,是中國封建社會前期建築的高峰。 我國現存最早的木結構建築的實物僅有唐代的五台山南禪寺和佛光寺 部分建築。其建築特點是,單體建築的屋頂坡度平緩,出檐深遠, 斗拱比例較大,柱子較粗壯,多用板門和直柩窗,風格莊重朴實。 宋朝是中國古建築體系的大轉變時期。 宋朝建築的規模一般比唐朝小,但比唐朝建築更為秀麗、 絢爛而富於變化,出現了各種復雜形式的殿閣樓台。 建築裝飾絢麗而多彩。流行仿木構建築形式的磚石塔和墓葬, 創造了很多華麗精美的作品。 建築構件的標准化在唐代的基礎上不斷發展, 各工種的操作方法和工料的估算都有了較嚴格的規定, 並且出現了總結這些經驗的建築文獻《營造法式》。《營造法式》 是北宋政府為了管理宮室、壇廟、官署、府第等建築工程, 於北宋崇寧二年(1103年)頒行的,是各種建築的設計、結構、 用料和施工的「規范」。現存宋代的建築有山西太原晉調聖母殿、 福建泉州清凈寺、河北正定隆興寺和浙江寧波保國寺等。 其建築特徵是,屋頂的坡度增大,出檐不如前代深遠, 重要建築門窗多採用菱花隔扇,建築風格漸趨柔和。 元朝是中國古建築體系的又一發展時期。 元大都按照漢族傳統都城的布局建造, 是自唐長安城以來又一個規模巨大、規劃完整的都城。 元代城市進一步發展了各行各業的作坊、店鋪和戲台、 酒樓等娛樂性建築。從西藏到大都建造了很多藏傳佛教寺院和塔, 大都、新疆、雲南及東南地區的一些城市陸續興建伊斯蘭教禮拜寺。 藏傳佛教和伊斯蘭教的建築藝術逐步影響到全國各地。 中亞各族的工匠也為工藝美術帶來了許多外來因素, 使漢族工匠在宋、金傳統上創造的宮殿、寺、 塔和雕塑等表現出若干新的趨勢。 現存元代的建築有山西芮城永樂宮、洪洞廣勝寺等。 使用遼代所創的「減柱法」已成為大小建築的共同特點, 梁架結構又有了新的創造,許多大構件多用自然彎材稍加砍削而成, 形成當時建築結構的主要特徵。 明清時期是中國古建築體系的最後一個高峰時期。 明朝由於制磚手工業的發展,磚的生產大量增長, 明代大部分城牆和一部分規模巨大的長城都用磚包砌, 地方建築也大量使用磚瓦。琉璃瓦的生產, 無論數量或質量都超過過去任何朝代。官式建築已經高度標准化、 定型化。清朝於1723年頒布了《工部工程做法則例》, 統一了官式建築的模數和用料標准,簡化了構造方法。 民間建築的類型與數量增多,質量也有所提高。 各民族的建築也有了發展,地方特色更加顯著。 皇家和私人的園林在傳統基礎上有了很大的發展, 在明未出現了一部總結造園經驗的著作——《園冶》, 並留下了許多優秀作品。 北京明清故宮和沈陽故宮是明清宮殿建築群的實例, 與前代相比變化較大:明清建築出檐較淺,斗拱比例縮小,「 減柱法」除小型建築外重要建築中已不採用。TOP♂

Ⅹ 中國古建築發展歷程是什麼

中國古建築特色發展歷程。

中國原始建築為「茅茨土階」,很少人工裝飾,其色彩多為草、木、土建築材料的本色,原始而質朴。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及人們審美意識的增強,在建築上使用紅土、白土、蚌殼灰等塗料來裝飾和防護,後來又出現石綠、硃砂、赭石等顏料。起初人們多是依據色彩喜好、圖騰象徵、風水等。把紅、白、黑、黃顏色塗在建築上。

由於階段的產生,統治者把建築物上的色彩賦予了階級內容,在禮記中規定:「楹。天子丹諸侯黝,大夫蒼,土。」這些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明顯地反映在建築的等級與色彩上。殷商時期的宮殿,柱子多用紅色,牆為白色,宮殿的「堂」和前檐多用色彩斑讕的「錦綉被堂」帷幔、壁衣之類的織綉、繪品裝飾,使得統治者的建築高貴、豪華而富麗堂皇。周代還規定青、紅、黃、白、黑為正色。宮殿、柱牆、台基多塗以紅色。這種以紅為高貴色彩的傳統一直延續下來。從戰國時代出土的瓦當圖案看,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分別用於東、西、南、北各方,可以推測,當時在建築上使用黑、白、紅、黃代表不同方位。此時建築的粱架上還出現了彩畫,建築的色彩更加豐富多彩。

漢代的宮殿與官署建築也多用紅色。有大量的「丹楹」、「朱闕」、「丹墀」文字記載。漢代除民間一般磚造泥木房的室內比較樸素外,宮殿樓台極為富麗堂皇。天花一般為青綠色調,棟梁為黃、紅、金、藍色調,柱、牆為紅色或大紅色。盛唐時,佛教影響巨大,競相攀比華貴之風盛行。色彩比以前更豪華,不但用大紅、綠青、黃褐及各層暈染的間色,金銀玉器是必用材料。綠色、青色琉璃瓦流行,深青泛紅的紺色琉璃瓦開始使用。從漢至唐代,建築木結構外露部分一律用塗朱紅,牆面用百粉,採取赤紅與白色組合方式,紅白襯托,鮮艷悅目,簡潔明快的色感是其特點。

自漢以後紅色在等級上退居黃色之後,還利用青、紅、白、黑、黃色彩的組合與對比,出現「彤軒紫柱」、「丹墀縹壁」、「綠柱朱榱」眾多變化的建築色彩組合。在構成建築彩畫的圖案上規定:「青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白與黑謂之黼,黑與青謂之黻,五彩謂之綉」的理論定義。

自魏晉南北朝以後,屋頂上琉璃瓦的出現和使用,黃色成為至高無尚的地位。隋唐的宮殿、廟宇、官邸多用紅柱、白牆、梁架施以彩畫,屋頂為灰瓦、黑瓦與彩色琉璃瓦,還出現了「剪邊」屋頂,豐富了屋頂的色彩變化。

宋代喜歡清淡高雅,重點表現品位,建築彩作和室內裝飾色調追求穩而單純,是受宋代儒家和禪宗哲理思想影響。這時期,往往將構件進行雕飾,色彩是青綠彩畫,朱金裝修,白石台基,紅牆黃瓦綜合運用。

宋元以後的宮殿使用白石台基,紅牆、紅柱、門窗,黃、綠色琉璃瓦屋頂、屋檐下施以「五彩遍裝」、「碾玉裝」、「青綠疊暈棱間裝」等彩畫手段,加強了建築物陰影中色彩冷暖的對比,這作法一直影響明清。明清時代建築色彩等級更加嚴格、分明,琉璃瓦以黃色最高,綠色次之,還有藍、紫、黑、白各色,用途各異。這些多彩的琉璃瓦構成中國古代建築屋頂的柔美曲線,與豐富多姿的屋脊、獸吻,構成中國古建最突出最優美的特點。

中國古代民居白牆、灰瓦、綠色和栗色的梁架與自然環境形成鮮明的色彩對比,這種對比更顯民居的自然、質朴、秀麗、雅淡的格調。

中國古代皇家建築白色台基,紅牆黃瓦與藍天,綠樹交相呼應,形成強烈的原色對比。暖色的建築與檐下冷色的彩畫組成色彩冷暖的對比,構成富麗堂皇的色彩格調。其中紫禁城建築的色彩運用尤其典型。

閱讀全文

與中國古建築歷史背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