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法典是否正確
不正確,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是1954年制定的第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第一部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憲法。
『貳』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兵書是什麼書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兵書是《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被譽為「兵學聖典」和「古代第一兵書」。它在我國古代軍事學術和戰爭實踐中,都起過極其重要的指導作用。
《孫子兵法》,孫武撰。孫武,字長卿,春秋末期齊國人,從齊國流亡到吳國,輔助吳王經國治軍,顯名諸侯,被尊為「兵聖」。
《孫子兵法》,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早於克勞塞維茨《戰爭論》約2300年,被譽為「兵學聖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為春秋時祖籍齊國樂安的吳國將軍孫武。
《孫子兵法》是中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產中的璀璨瑰寶,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贍,邏輯縝密嚴謹,是古代軍事思想精華的集中體現。
《孫子兵法》被奉為兵家經典。誕生已有2500年歷史,歷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兵法是謀略,謀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戰略、大智慧。
《孫子兵法》在國外的流傳,許多著述都認為以日本最早,朝鮮次之。因為這兩個與中國相鄰的國家在歷史上與中國文化交流頻繁,而日本奈良時代多次派遣學生到中國學習,無疑為《孫子兵法》的東傳搭建了便捷的橋梁。
據史書記載,在公元734年,也就是處於鼎盛時期的唐朝開元二十二年,在中國留學長達17年之久的日本學生吉備真備歷盡艱辛回到自己的祖國。
這位兼修文武的飽學之士,在離開繁華的唐朝都城時並沒有攜帶什麼絲綢珍寶,而是用唐朝廷賞賜給他的錢來買書,將大批記載中國兵學陣法知識的書籍捆載而歸,回到故鄉後傳授給日本的文士武將。
『叄』 中國歷史上的 第一部 史書 是哪部
《尚書》來是中國最古老的皇室自文集,是中國第一部上古歷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匯編,它保存了商周特別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尚書》,最早書名為《書》,約成書於前五世紀,傳統《尚書》(又稱《今文尚書》)由伏生傳下來。考證為上古文化《三墳五典》遺留著作。
《尚書》列為重要核心儒家經典之一, 「尚」即「上」,《尚書》就是上古的書,它是中國上古歷史文獻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匯編。
(3)新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江河綜合治理擴展閱讀:
早期的史書都是以編年史的形式存在,晉朝太康年間汲冢出土的《竹書紀年》也是編年體。東漢末年,荀悅撰成《漢紀》,開創了編年體的斷代史。北宋司馬光撰《資治通鑒》,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顯德六年(959年),編年體的優點是方便考查歷史事件發生的具體時間,了解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系,還避免敘事重復,《資治通鑒》的成功開創了撰寫編年史的高潮。陳寅恪曾說:「中國史學莫盛於宋。」。
編年體盛行起來,從而產生了綱目體與紀事本末體,梁啟超以為:「蓋紀傳體以人為主,編年體以年為主,而紀事本末體以事為主。夫欲求史跡之原因結果以為鑒往知來之用,非以事為主不可。」
『肆』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完整的法典是什麼名字
《法經》。
《法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比較系統的封建成文法典,但它並不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在《法經》之前,已經頒布了很多法典,只是不太完善。
《法經》成為以後歷代法典的藍本,它的制定者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改革家李悝。戰國時期各國的變法很多,李悝也在魏國魏文侯的支持下進行變法,推行新政。
其中之一就是制定了《法經》,約成書於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407年)。該書已失傳。據《晉書·刑法志》記載,《法經》分《盜》、《賊》、《網》、《捕》、《雜》、《具》6篇。
(4)新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江河綜合治理擴展閱讀:
戰國時期魏國的李悝為了進一步實行變法,鞏固變法成果,匯集各國刑典,著成《法經》一書,通過魏文侯予以公布,使之成為法律,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護變法,固定封建法權。
《法經》的編訂,是李悝在法律制度方面作出的重大貢獻。春秋末年,晉、鄭諸國作刑鼎或刑書,以公布新的法律條文。
到戰國時,隨著歷史條件的改變,出現了更多的新的成文法典。李悝「撰次諸國法」,修訂出《法經》六篇,包括盜、賊、囚、捕、雜、具。
盜是指侵犯財產的犯罪活動,大盜則戍為守卒,重者要處死。窺宮者和拾遺者要受臏、刖之刑,表明即使僅有侵佔他人財物的動機,也仍構成犯罪行為。
賊律是對有關殺人、傷人罪的處洽條文,其中規定,殺一人者死,並籍沒其家和妻家:殺二人者,還要籍沒其母家。囚、捕兩篇是有關劾捕盜賊的律文。
雜律內容包羅尤廣,包括以下幾類:
①淫禁
禁止夫有二妻或妻有外夫。
②狡禁
有關盜竊符璽及議論國家法令的罪行。
③城禁
禁止人民越城的規定。
④嬉禁
關於賭博的禁令。
⑤徒禁
禁止人民群聚的禁令。
⑥金禁
有關官吏貪污受賄的禁令。如規定丞相受賄,其左右要伏誅,犀首以下受賄的要處死。
具律是《法經》的總則和序例。《法經》出現後,魏國一直沿用,後由商鞅帶往秦國,秦律即從《法經》脫胎而成,漢律又承襲秦律,故《法經》在中國古代法律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經
『伍』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比較系統的封建成文法典是
《法經》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比較系統,比較完整的封建成文法典,在中國封建立法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陸』 新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綜合治理開發規劃的河流是哪條
新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綜合治理開發規劃的河流是黃河。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江河綜合治理與開發的規劃是《黃河綜合利用規劃技術經濟報告》,這一規劃報告揭開了人民治黃事業的新篇章。
黃河,全長約5464公里,流域面積約79.5萬平方公里,是中國境內長度僅次於長江的河流,它發源於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山脈北麓的卡日曲,呈「幾」字形。
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及山東9個省,最後流入渤海。由於河流中段流經中國黃土高原地區,因此夾帶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
但是在中國歷史上,黃河及沿河流域的人類文明帶來很大的影響,是中華民族最主要的發源地之一,所以中國人一般稱其為「母親河」。黃河是中國第二長河,世界第五大河。
(6)新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江河綜合治理擴展閱讀:
關於黃河的治理和開發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即著手查勘、調查與研究,1952年水利部和燃料工業部向黨中央提出聘請前蘇聯專家綜合組來我國幫助制定黃河規劃。
1953年7月成立黃河組,1954年有中蘇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共120多人參加,自2月23日由北京出發,經巡黃河,6月15日返京,初步醞釀出《黃河綜合利用規劃技術經濟報告》草稿。
隨著我國大江大河的第一部綜合治理規劃——《黃河綜合利用規劃技術經濟報告》的實施,全面開展了黃河的治理開發,保障了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改善了生態環境。
下游防洪取得了連續53年伏秋大汛不決口的安瀾局面。修建了三門峽、小浪底、陸渾、故縣等干支流水庫。先後4次加高培厚了黃河下游1400公里的臨黃大堤。
初步開展了放淤固堤,開展了大規模的河道整治,開辟了北金堤、東平湖等滯洪區,對河口進行了初步治理,初步形成了「上攔下排,兩岸分滯」的下游防洪工程體系。
,加強了防洪非工程措施建設,提高了黃河下游抗禦洪水災害的能力,扭轉了歷史上頻繁決口改道的險惡局面,保障了黃淮海大平原的防洪安全和穩定發展。
『柒』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完整的農書是什麼
無疑,入主北方的胡人貴族要站穩腳跟必須學習農業,發展農業生產,北魏政權曾為此實行回了均田政答策。在山東當過北魏太守的賈思勰(480~550左右)於北魏時期寫了一部十餘萬字的著作《齊民要術》,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完整的農書,對北方農業生產的歷史經驗和技術作了認真總結,教導人們按照作物生長規律培育和管理作物。作者寫作的原意不是為了留名於後世,而是勸諫北魏皇帝重農,但北魏政權在他身後衰亡下去了,此書卻成了中國和世界科學技術與文化寶庫中的典籍。
『捌』 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農業百科全書是什麼
《齊民要術》是北魏時期的中國傑出農學家賈思勰所著的一部綜合性農書,也是世界農學史上內最早的專著之一。容是中國現存的最完整的農書。書名中的「齊民」,指平民百姓。「要術」指謀生方法。 《齊民要術》大約成書於北魏末年(533年-534年),《齊民要術》系統地總結了6世紀以前黃河中下游地區農牧業生產經驗、食品的加工與貯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對中國古代農學的發展產生過重大影響。
『玖』 新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江河綜合治理與開發規劃是關於哪條河流
黃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