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王姓歷史人物有哪些
史上王氏名人2007-11-22 11:15在發展中,王姓還創造了輝煌的家族文化,誕生了無數政治名人、文學名人、藝術名人、科技名人。如王莽、王建、王審知等都曾是一國之主;王允、王導、王安石都是名臣賢相;王翦、王離、王浚都是著名將師;王充、王粲、王羲之、王維、王守仁、王國維等都是享有盛譽的學者、思想家、藝術家;王昭君是女中豪傑;王贛駿則是當代第一位華裔太空人。據有 人統計,王姓不僅人口居全國第一,而且歷史名人也居全國第一位。
在發展中,王姓還創造了輝煌的家族文化,誕生了無數政治名人、文學名人、藝術名人、科技名人。如王莽、王建、王審知等都曾是一國之主;王允、王導、王安石都是名臣賢相;王翦、王離、王浚都是著名將師;王充、王粲、王羲之、王維、王守仁、王國維等都是享有盛譽的學者、思想家、藝術家;王昭君是女中豪傑;王贛駿則是當代第一位華裔太空人。據有 人統計,王姓不僅人口居全國第一,而且歷史名人也居全國第一位。
1、王昭君(公元前一世紀中葉)漢朝的和平使者,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
2、王莽(前45——後23年):新王朝的建立者,公元8——23年在位。
3、王充(公元27——約96年)東漢哲學家。
4、王符(約85——162年):東漢思想家。
5、王羲之(321-379,一作303-361):東晉大書法家。其子王獻之也是著名書法家。
6、王猛(公元325——375年):十六國時期苻堅的丞相。
7、王勃(公元649——676年):唐代詩人,唐初四傑之首。
9、王之渙(公元688——742年):唐代詩人,《登鸛雀樓》久傳不衰。
10、王維(公元701——761年):唐代詩人,畫家。
11、王仙芝(公元?——878年):唐末農民起義軍首領。
12、王小波(公元?——約995年):北宋時農民起義軍領袖。
13、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宋神宗宰相。
14、王重陽(公元1113——1170年):金道士,道教全真道的創始人。
15、王實甫:元戲曲作家。
16、王陽明(公元1472——1528年):名守仁,字伯安,明朝哲學家、教育家。
7、 王士禎(公元1634——1711年):清初大詩人。
18、王夫之(公元1619——1692年):明末清初思想家。
19、王盡美(公元1898——1925年):中共創始人之一,一大代表。
20、王闓運(公元1833——1916年)中國\近代著名學者,文學家。
21、王國維(公元1877——1927年):中國近代著名學者。
22、王若飛(公元1896——1946年):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
三、當代名人 :
1、王亞南(公元1901——1969年):中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
2、王稼祥(公元1906——1974年):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
3、王首道: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毛澤東時期大軍區司令員。
4、王浩驊:中國姓名學創始人,中國姓名文化研究會會長.
5、王樹聲(1905--1974),共和國10大將之一。
6、王震(1908--1993),1955年被授於共和國上將軍銜。
--------------------------------------------------------------------------------
王實甫:著名戲劇家,一生創作雜劇達14種之多。其最傑出的作品《西廂記》,在中國戲曲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王昭君:西漢元帝時宮女,為人正直賢貞,因不願賄賂畫工毛延壽,入宮數年不見帝,竟寧元年請嫁出塞,與匈奴和親。
王羲之:東晉書法家,山東琅邪臨沂人,獨創圓轉流利的書法風格,被後人奉為"書聖"。
王 勃:絳州龍門人,著名文學家,為"處唐四傑"之一。其成就最高以一篇《騰王閣序》露絕世才華。
王安石: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時期著名政治改革家、文學家,江西撫州人。他主張"變風俗,立法度"實行變法。其詩以雄健峭拔著稱。
王 蒙:湖州人,元傑出畫家,以畫山水著稱,創"水暈墨章"法。為"元四家"之一。
歷史名人
王 導 王 旦 王 敦 王 鐸 王 寵 王 弼 王 播 王 勃 王 充
共產黨高級將領
王樹聲 王 平 王 震 王宏坤 王建安 王新亭 王必成 王近山 王尚榮
王宗槐 王秉章 王恩茂 王道邦 王紫峰 王輝球
國民黨高級將領
王天培 王陵基 王銘章 王纘緒 王以哲 王東原 王甲本 王家烈 王敬久
王靖國 王耀武
王氏名流
王 棟 王 濱 王 彬 王 進 王 寬 王 明 王 良 王 力 王 蘋
王獨清 王鈍根 王爾琢 王塵無 王春泉 王萃仁 王大覺 王東明 王成組
在王姓歷史上,出了36位皇後,這樣的累代帝後之族,在炎黃子孫中還找不出第二個。而王家的36位皇後,又集中在西漢至明12個王朝中。另外一些朝代,或者因缺乏史料無從稽考,或者由於民族習俗不立漢人為後,所以登上皇後之位的,只有她們36人。由於她們是皇帝的配偶,有母儀天下之責任,所以自古被抬到極高的位置,向來被認為是巾幗第一人。自然界中,日月同輝,陰陽相輔,彼此依存,不可缺少。人類社會中,皇帝與皇後又是男女之中最為尊貴者。
王姓36位皇後的第一人是西漢景帝皇後王氏。她是右扶風槐里(今陝西興平縣東南南佐村)人,生母是原燕王臧荼孫女。她幼年喪父,隨母改嫁長陵田氏。及長,嫁金王孫為婦,生女一人,後迫於母命,與金氏離婚。景帝為太子時,她與妹兒姁同入太子宮,得太子愛幸,生三女一男;兒姁生四男。及景帝繼位,她被立為皇後,所生之子也被立為太子。景帝死,太子繼位,即漢武帝,她被尊為皇太後。三女分別封平陽公主、南宮公主、隆慮公主。兒姁四男,分別封廣川王、膠東王、清河王、常山王。武帝尊崇外家,封外祖母為平原君,追封外祖父王仲為共侯,舅父王信為蓋侯,族中男女無不榮耀於時。太後也居母後之尊25年,至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去世時,又舉行了極為隆重的葬禮,與景帝合葬在今陝西咸陽市東北的陽陵中。
王家最後一位皇後為明熹宗生母孝和王太後。她是順天府(今北京市)人,少女時被選為神宗太子(即光宗)才人,生熹宗。可惜紅顏薄命,她在萬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去世,沒有能等到被冊封為皇後或皇太後的一天,她的太後名號,是熹宗即位後追封的,全稱是孝和恭獻溫穆徽慈諧天鞠聖皇太後。熹宗把天下所有的優美詞語都加到了亡母的頭上,其哀思之情,藉此得到寄託。王家另外的34位皇後是:
漢宣帝母悼王皇後,涿郡蠡吾平鄉人。
漢宣帝王皇後,長陵人。宣帝時立為皇後,元帝時稱皇太後,成帝稱太皇太後,又稱邛成太後。居後位49年,年七十餘崩,與宣帝合葬杜陵,稱東園。
漢元帝王皇後,諱政君,魏郡元城人,王莽姑母。生成帝,成帝時尊為皇太後,哀帝時稱太皇太後。至平帝時,因帝年方9歲,她垂簾聽政。王家於是大興,其後,王莽終移漢祚。
漢平帝王皇後,王莽女。平帝時立為皇後,劉嬰時尊為皇太後,時年15歲。及王莽代漢,她自投於火中而死,時年18歲。
吳主孫權大懿王皇後,琅玡人,生太子和,薨於孫權時。及太孫孫皓繼位,追尊她為皇後。
吳主孫權敬懷王皇後,南陽人,生吳景帝孫休。
晉文帝明王皇後,諱元姬,東海剡人,魏中領軍王肅女。生晉武帝及遼東王司馬定國、齊王司馬攸、城陽王司馬兆、廣漢王司馬廣德和京兆公主。武帝時尊為皇太後,卒年52歲。
晉懷帝王太後,諱嬡姬,籍貫不詳。初入武帝宮,生懷帝,拜中才人,早卒。懷帝時追尊皇太後。
晉哀帝靖王皇後。諱穆之,太原晉陽人。哀帝時立為皇後,在位3年崩。
簡文帝順王皇後,諱簡姬,太原晉陽人。簡文帝為會稽王時,納為後,生世子司馬道生,早卒。及道生子繼位為孝武帝,追尊為皇後。
晉孝武帝定王皇後,諱法慧,哀帝靖王皇後侄女。年21歲崩。
晉安帝僖王皇後,諱神愛,琅玡臨沂人,王獻之女。初為太子妃,後立為皇後,年29歲崩。
南朝宋孝武帝文穆王皇後,諱憲嫄,琅玡人,初為武陵王妃,武陵王入京繼位後拜皇後,生廢帝及豫章王劉子尚、山陰公主劉楚玉、臨淮公主劉楚佩、皇女劉楚琇康樂公主劉修明。廢帝時尊為皇太後,崩後與孝武合葬於景寧陵。
宋明帝恭王皇後,諱貞風,琅玡人。生晉陵長公主劉伯姒、建安長公主劉伯嬡。廢帝時尊為皇太後。崩於齊初。
齊文帝安王皇後,諱明,琅玡人,初為文惠太子妃,至廢帝鬱林王時,尊為皇太後。齊末一度垂簾聽政,崩於梁時。
齊廢帝海陵王王皇後,諱韶明,琅玡人。廢帝在位時立為皇後,及廢為海陵王,亦降為海陵王妃。
齊和帝王皇後,諱蕣華,琅玡人。和帝時立為皇後,及齊亡於梁,降號為妃。
梁簡文帝王皇後,諱靈賓,琅玡人。生哀太子蕭大器、南郡王蕭大連、長山公主蕭妙。薨於簡文帝稱帝以前。及簡文入繼大統,追崇為皇後。
梁敬帝王皇後,琅玡人。敬帝時拜皇後,及梁亡於陳,降號江陰王妃。
後梁宣帝王皇後,琅玡人,宣帝建國初為皇後,明帝時尊為皇太後。
陳廢帝王皇後,琅玡人。廢帝時為皇後,廢帝被廢為臨海王,亦降為王妃。生太子陳至澤。
北魏平文帝王皇後,廣寧人,生昭成帝。
唐高宗廢王皇後,並州祁人。高宗初為皇後,後因與武則天爭寵。敗,被廢。及武則天當權,尤恨之,改其姓為蟒氏,囚於別室之中,斷其手足,投之酒瓮,遂不堪折磨而死。
唐玄宗廢王皇後,同州下邽人,梁冀州刺史王神念之後。玄宗初立為後,後因預符厭之事被廢。代宗時追復皇後之號。
唐德宗昭德王皇後,籍貫未詳。生順宗。
唐順宗庄憲王皇後,琅玡人,生憲宗及福王李綰、漢陽、安、雲遂安三公主。憲宗時尊為太上皇後、皇太後。
唐穆宗恭僖王皇後,越人,生敬宗。敬宗時尊為皇太後,文宗時稱寶歷太後,又稱義安太後。崩,葬光陵東園。
唐武宗王賢妃,邯鄲人,容貌頗似武宗。武宗初為穎王,後得嗣位,多賴賢妃之力。及南面登極,將立賢妃為後,因宰相李德裕進讒而止。及帝崩,自剄以殉。
唐懿宗惠安王皇後,籍貫未詳,生僖宗,早卒。僖宗即位,追尊為皇太後。
唐懿宗恭憲王皇後,籍貫未詳,生昭宗,早卒。及昭宗立,追尊皇太後。
宋太祖孝明王皇後,邠州新平人,宋初立為皇後。生子女三人,皆夭。年22歲崩。
宋徽宗顯恭王皇後,開封人,生欽宗及崇國公主,年25歲崩。
明憲宗孝貞王皇後,上元人。憲宗時立為皇後,孝宗尊為皇太後,武宗時又進太皇太後,上尊號為慈聖康壽。
明神宗孝端王皇後,餘姚人,萬曆六年(1578年)立為皇後,正位中宮42年。
明光宗孝靖王太後,籍貫未詳。生光宗,早卒。光宗即位,追尊為皇太後。
綜上述可知,王家36位皇後是12個王朝32位皇帝的配偶,又是16位皇帝及4位太子、6位王爺、15位公主的生母。在其所配皇帝之中,有吳主孫權、唐玄宗李隆基、宋太祖趙匡胤等蓋世名主;在所生皇帝之中,有漢武帝劉徹、晉武帝司馬炎、北魏昭成帝什翼健等英明帝王。通過這種血緣上的關系,使王姓與歷代帝王之間聯系起來。王姓人的鮮血,同樣在這些帝王身上流淌。
⑵ 中國著名歷史人物
中國著名歷史人物有:
1、韜略鼻祖、兵家之宗——呂尚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中國著名歷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別號飛熊,因其先祖輔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於呂,故以呂為氏,也稱呂尚。
相傳姜子牙72歲時在渭水之濱的磻溪垂釣,遇到了求賢若渴的周文王,被封為「太師」(武官名),稱「太公望」,俗稱太公,被周武王尊為「師尚父」。
姜子牙輔佐武王伐紂建立了周朝,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紂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勛,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
周初分封,姜子牙被封為齊國君主,他治國有方,創建了泱泱大國,遺風猶存,累世相續,為後來的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五霸之首」而奠定了基礎。
2、春秋第一霸的主謀者——管仲
管仲(公元前725-前645年),經鮑叔牙力薦,為齊國上卿(即丞相),有「春秋第一相」之譽,對內政外交政策進行全面的改革,制定了一系列富國強兵的方針策略,被齊恆公任為上卿,尊稱「仲父」。
執政四十年,因勢制宜,分設各級官吏,選拔士子,賞勤罰惰,征賦稅,統一鑄造、管理錢幣,制定捕魚、煮鹽之法;對外採取「尊王攘夷」的外交策略,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代的第一個霸主,所以又說「管夷吾舉於士」。
他秉政三年,齊國大治,成為「五霸之首」。
3、奇謀成霸業、經商成巨富——范蠡
范蠡(lǐ),字少伯,漢族,春秋時期楚國宛地三戶邑(今河南淅川縣)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謀士和實業家。後人尊稱「商聖」。
他出身貧賤,但博學多才。後至齊,父子戮力耕作,致產數十萬。齊人聞其賢,使為相。范蠡辭而不受,後遷往陶地(今山東肥城湖屯鎮陶山,幽棲寺本名「陶公幽棲寺」,俗稱西幽寺,始建於宋代,緊鄰范蠡墓。)經商積資巨萬,世稱「陶朱公」。
期間三次經商成巨富,三散家財,乃中國儒商之鼻祖。世人譽之:「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4、計關秦王朝興衰成敗——李斯
李斯(約前280年-前208年),秦朝丞相,河南駐馬店上蔡縣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千古一相。
李斯協助秦始皇統一天下;秦統一之後,李斯參與制定了秦朝的法律和完善了秦朝的制度,力排眾議主張實行郡縣制、廢除分封制,提出並且主持了文字、車軌、貨幣、度量衡的統一。
李斯貢獻巨大,但是害死了韓非,後被趙高所害。
5、輔佐劉邦創建西漢王朝的謀略家——張良
張良(約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漢族,潁川城父(今河南省寶豐縣李庄鄉古城村)人。
曾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保存實力,並疏通項羽叔父項伯,使劉邦得以脫身。後又以出色的智謀,協助漢高祖劉邦在楚漢戰爭中最終奪得天下,幫助呂後扶持劉盈登上太子之位,被封為留侯。
他精通黃老之道,不留戀權位,晚年據說跟隨赤松子雲游。張良去世後,謚為文成侯。
《史記·留侯世家》專門記載了張良的生平。漢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評價他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表現出張良的機智謀劃、文韜武略。後世敬其謀略出眾,稱其為「謀聖」。
⑶ 歷史英雄人物簡介
1、鄧世昌
鄧世昌,廣東番禺人。原名永昌,字正卿。1874年畢業馬尾船政學堂。1880、1887年兩次赴英國接回清廷購買的六艘巡洋艦,這是中國海軍首次完成北大西洋——地中海——蘇伊士運河——印度洋——西太平洋航線,大大增強了中國的國際影響,被授予「葛爾薩巴圖魯」勇名。
2、史可法
史可法,祥符(今河南開封)人。字憲之,一字道鄰,是左光斗的學生。明崇禎元年考中進士,在鎮壓各地農民起義時嶄露頭角,拜南京兵部尚書。1644年,李自成攻佔北京,南京弘光政權建立後,被馬士英等人排擠,自請到揚州一帶督師防清。
1645年5月10日,清豫親王多鐸兵圍揚州,史可法被困孤成,拒不投降,寫就了著名的《復多爾袞書》,內容慷慨陳詞,不卑不亢,流傳萬世。史可法率領揚州4千軍民,與來犯之敵浴血奮戰,終因寡不敵眾,於25日城破被害,年僅44歲。
3、張自忠
張自忠,山東臨清市唐元村人,字草忱。1911年考入天津法政學堂。1914年,他投筆從戎,官至師長,並先後兼任察哈爾省主席、天津、北平市市長。
抗日戰爭暴發後,他率部南下,任第59軍軍長。1938年3月,日軍七八萬兵力,分兩路向徐州台兒庄進發。張自忠率部在臨沂阻擊,以「拚死殺敵、報祖國於萬一」的決心,與敵激戰,反復肉搏,殲敵4千餘人。
4、霍去病
霍去病(公元前140年—公元前117年),漢族,河東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西漢時期名將、軍事家, 名將衛青外甥,大司馬霍光兄長。
善於騎射,勇猛果斷。十七歲,拜驃姚校尉,追隨大將軍衛青,率領八百驍騎深入大漠,大破匈奴騎兵,拜驃騎將軍,封為冠軍侯。
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於長途奔襲、快速突襲和大迂迴、大穿插作戰。兩次參加河西之戰中,大破匈奴,俘獲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連山。漠北之戰後,封狼居胥,大捷而歸,拜大司馬,與大將軍衛青同掌軍政。
5、戚繼光
戚繼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謚武毅。漢族,山東蓬萊人(一說祖籍安徽定遠,生於山東濟寧微山縣魯橋鎮) 。明朝抗倭名將,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
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十餘年,掃平了多年為虐沿海的倭患,確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部族內犯十餘年,保衛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進了蒙漢民族的和平發展。
6、文天祥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雲孫,字宋瑞,又字履善。道號浮休道人、文山。江西吉州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田鎮 )人,南宋末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與陸秀夫、張世傑並稱為「宋末三傑」。
⑷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人物有哪些
有:秦始皇、管仲、商鞅、祖沖之、朱熹、孔子等。
1、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或稱祖龍,秦莊襄王之子。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今邯鄲),並在此度過了少年時期。前247年,13歲時即王位。前238年,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國君成人加冕儀式,開始「親理朝政」,除掉呂不韋、嫪毐等人。
重用李斯、尉繚,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39歲時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並奠定中國本土的疆域。
2、管仲
管仲(約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潁上(今安徽潁上縣)人。中國古代著名的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周穆王的後代。
齊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98年),開始輔佐公子姜糾。齊桓公元年(公元前685年),得到鮑叔牙推薦,擔任國相,尊稱為「仲父」。任職期間,對內大興改革、富國強兵。對外尊王攘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齊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645年),病逝,謚號為敬。後世尊稱為「管子」,譽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文明保護者」、「華夏第一相「。
3、商鞅
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國(今河南省安陽市內黃縣梁庄鎮)人,衛國國君的後裔,姬姓公孫氏,故又稱衛鞅、公孫鞅。後因在河西之戰中立功獲封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故稱之為商鞅。
商鞅通過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政治上,商鞅改革了秦國戶籍、軍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區劃、稅收、度量衡以及民風民俗,並制定了嚴酷的法律;經濟上商鞅主張重農抑商、獎勵耕織,軍事上商鞅作為統帥率領秦軍收復了河西。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逝世,其子秦惠文王繼位。秦孝公去世的同年,商鞅因被公子虔指為謀反,戰敗死於彤地,其屍身被帶回咸陽,處以車裂後示眾。
4、祖沖之
祖沖之(429-500),字文遠。出生於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陽郡遒縣(今河北淶水縣),中國南北朝時期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
祖沖之一生鑽研自然科學,其主要貢獻在數學、天文歷法和機械製造三方面。他在劉徽開創的探索圓周率的精確方法的基礎上,首次將「圓周率」精算到小數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
他提出的「祖率」對數學的研究有重大貢獻。直到16世紀,阿拉伯數學家阿爾·卡西才打破了這一紀錄。
由他撰寫的《大明歷》是當時最科學最進步的歷法,對後世的天文研究提供了正確的方法。其主要著作有《安邊論》《綴術》《述異記》《歷議》等。
5、朱熹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號晦庵,晚稱晦翁,謚文,世稱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今屬福建省尤溪縣)。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親傳弟子而享祀孔廟,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與二程合稱「程朱學派」。朱熹的理學思想對元、明、清三朝影響很大,成為三朝的官方哲學,是中國教育史上繼孔子後的又一人。
朱熹十九歲考中進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東巡撫,做官清正有為,振舉書院建設。官拜煥章閣侍制兼侍講,為宋寧宗皇帝講學。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書章句集注》《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說》《周易讀本》《楚辭集注》,後人輯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語象》等。其中《四書章句集注》成為欽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標准。
⑸ 歷史姓王的名人有哪些壞人
歷史姓王的名人壞人有兩個最著名的,一個是西漢末年的王莽,另外一個是明朝的王振。
王莽(前45年12月12日—公元23年10月6日),字巨君,魏郡元城委粟里(今河北邯鄲大名縣北沙窩廟村)人,西漢權臣, 新顯王王曼長子、西漢孝元皇後王政君侄,篡奪皇位。新朝開國皇帝,公元8年至23年在位。
王振,明朝宦官,山西蔚州(今河北蔚縣)人。自閹進宮,英宗為太子時就侍於東宮,英宗即位後掌司禮監。以防備大臣罔上為由,勸皇帝以重典治理。正統七年(1442),太皇太後死 ,王振勾結內外官僚,擅作威福。在京城東造豪華府第,大興土木;逐殺正直官員。
(5)歷史人物王大興擴展閱讀
王莽是西漢末年的外戚,後來篡位為新朝皇帝。他為陞官甚至爬上帝位不擇手段,兩面三刀。之後擁立兩歲的皇子,實居帝位。之後弒君自立,殘酷鎮壓人民斗爭。定製新律。
王莽還屢次改變幣制,禁止使用五銖錢,另制各種各樣的貨幣,名目既十分繁雜,換算比值又極不合理,造成社會經濟的極大混亂,農商失業,食貨俱廢。
王莽還任意改變中央和地方的官名、郡縣名和行政區劃。他頒行五等爵,濫加封賞,卻把受封的人留在長安食祿,官吏們競為奸利,受賄賂以自給。王莽派遣使者強迫各少數族的統治者更換原先漢朝封贈的印綬,貶各族的王為侯,引起各少數族的強烈不滿。
王振原來是落第秀才,做過教書先生。後來中舉人,傳聞又自閹入宮。他善察人意,受明宣宗喜愛,被授為東宮局郎,服侍太子朱祁鎮,被稱為王伴伴。宣德十年,明英宗即位,升王振為司禮監掌印太監。
英宗稱他為先生,公卿大臣呼他翁父,爭相攀附。十四年,瓦剌大舉入侵。王振鼓動皇帝御駕親征,又邀請英宗幸其蔚州宅第,以致於耽誤行程。大軍行至土木堡(今河北懷來東),被瓦剌兵追至,全軍覆沒,英宗被俘,王振被亂軍所殺。
⑹ 王有那些歷史人物
王昭君,四大美女之一,漢朝人,祖籍湖北。
王充,漢代著名學者,無神回論者。
王勃,詩人,文學家,答初唐四傑之首。
王維,唐代詩人,畫家,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者。
王通(580—617),字仲淹,號文中子,隋朝河東郡龍門縣通化鎮(今山西省萬榮縣通化,一說山西河津)人,著名教育家、思想家。王勃的爺爺。
王匡、王鳳:西漢末年起義軍領袖。
王莽:西漢終結者,建立新朝;同時是大學者,經濟學家,可惜不是政治家,所以最終失敗了。
王陽明:明代大儒。
王猛:東晉時代人,輔佐苻堅建立五胡十六國中最強盛的前秦。
.....
⑺ 中國歷史姓王的著名人物有哪些
1、王守仁
王守仁,公元1472~1528年,漢族,浙江餘姚人,字伯安,號陽明子。王守仁是中國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夠統軍征戰,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其「知行合一」的哲學思想澤被後世,影響深遠。
2、鬼穀子
鬼穀子,姓王名詡,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生卒年不詳,春秋戰國時期衛國朝歌,今河南省鶴壁市淇縣人。
鬼穀子是縱橫家的鼻祖,著有《鬼穀子》兵書十四篇傳世,民間稱其為「王禪老祖」,四大弟子蘇秦、張儀、孫臏及龐涓聞名於世。蘇秦主張合縱,張儀主張連橫,孫臏、龐涓鬥法,也轟動當代,震古爍今。
3、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今江西撫州市臨川區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代表作有《傷仲永》,《登飛來峰》。王安石之成就不僅僅在文壇,更重要的是在政治上,主導了王安石變法,是一個改革家。列寧稱王安石是中國十一世紀時的改革家。
4、 王維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
世有「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維是人才」之說,後人亦稱王維為詩佛,此稱謂不僅是言王維詩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維的宗教傾向,更表達了後人對王維在唐朝詩壇崇高地位的肯定。
5、王羲之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
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王羲之書法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書苑。
⑻ 咱們來說說大興在歷史上有那些名人吧。我就知道大詩人賈島是
1,孫承澤山東益都人,字耳泊,號北海,生於北京大興縣采育鎮。他本是明崇禎時的進士,從縣令做起,先後在河南、山西為官頗有政聲,到李自成率軍打進北京時,身為閣僚的孫承澤本想為大明盡忠而死,誰知事實和他開了個大玩笑,上吊自縊繩斷,投水入缸缸裂,想自刎而死又被家人救活,只好做了短命的大順朝的禮官,清王朝打進北京後他又重新被起用,官至吏部侍郎,順治十年因薦人越位與皇帝意見相左,便辭官不做來到北京西山櫻桃溝著書立說,他自稱退翁,把這條山谷命名為退谷。在退谷的十餘年中,孫承澤寫出了《帝京景物略》和《春明夢余錄》兩部書,它成了研究當時北京景物與風情的傳世之作。在今天櫻桃溝門口的青石上尚有「百日維新」發起人之一梁啟超先生親題的「退谷」二字。
2, 毛志成1940年生於北京大興。先後任教於小學、中學、大學,現為首都師大中文系教授。文學著述頗豐,有長篇小說《瓊樓隱事》等九部,中短篇小說集《前夫》等八部,《文學智能品質論》等文學理論專著三部。現為中國作協會員(兼專家咨詢組成員),北京作協理事。
3, 盧鴻傑 一嘯堂(順風堂)主人1974年生於北京大興,幼時拜畫虎名家張建民先生、著名書法家蘇萬順先生為師。現為中國書法藝術研究院藝術委員會藝術委員、中國公共關系協會藝術委員會藝術委員、書畫創作室副主任、中國民族畫院理事、北京華夏名流書畫院一級美術師。中國藝術協會(台灣)特聘委員
1999年 《全國民間工藝美術書法大展》——特別金獎
2000年12月 首界中華「龍騰杯」中國書畫藝術作品赴日交流展——銅獎
2001年8月 魏碑書法大賽精品展——大同
2001年10月 「情系西部」國際書畫攝影大展優秀獎——北京
2003年9月 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二00三文化藝術邀請展——成都
2003年11月 百名書畫名家作品交流展——北京
2003年12月 廣州藝術博覽會——廣州
2004年5月 紀念「五四」青年節當代優秀中青年書畫家八人展——北京
2004年7月 紀念毛澤東《浪淘沙·北戴河》創作五十周年七人展——北戴河
2004年8月 京晉兩地書畫名家交流展——太原
2005年2月 應邀為中韓圍棋對抗賽題寫名稱
2005年6月 應北普陀影視城之邀舉辦個人書畫展——北普陀影視城
2005年9月國務院機關離退休幹部暨全國知名書畫家作品展——軍事博物館
作品被國家博物館、世足聯、亞足聯及各界人士收藏,作品還被《藝術與收藏》、《百年中國書畫家名錄》、《當代書畫精英百人畫集》、《長城頌書畫收藏精品集》、《當代文萃》、《城市文萃》、《海峽兩岸書畫家辭典》、《中華小記者》、中國教育電視台、中國發展報、北京晚報等多家新聞媒體宣傳報道。並為殘疾人事業、西部大開發、抗非典等社會公益活動捐贈作品,被全國文聯命名為「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
4,劉文璞,1934年生於北京大興縣。1955 -1960年赴原蘇聯學習。畢業回國後,到中國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工作。1978年中國社會科學院成立,轉入農業經濟研究所(後改為農村發展研究所)工作至今。1978以後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研究員。1983年起擔任碩士研究生導師,1987年起擔任博士生導師。1982年起擔任副所長,1992至1998年起任所黨委書記兼副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第一、第二屆學術委員會委員,還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貧困問題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私營經濟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村社研究會理事等職、中國鄉鎮促進會副會長、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農業經濟系主任等職。
上個世紀90年代後期以來,多次被聘請為聯合國、德國、荷蘭、香港宣明會對華援助項目的專家,參與扶貧項目的設計、培訓、評估; 2001--2004年被聘擔任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可持續小額信貸扶貧項目專家組長。
5,郎鍾騋,字稚驤,河北大興縣(今北京市大興縣)人。1903年12月26日生於北京。父為清朝舉人,曾任國子監教官。4歲喪父,家道清貧,由胞兄撫養成人。學生時代思想進步,學習認真,深得老師嘉勉。1919年參加過「五·四」運動。1926年3月18日,參加抗議北洋軍閥賣國政府的學生示威遊行。1928年畢業於國立北平大學工學院機械繫。
大學畢業後,到東北呼海鐵路松浦機廠實習,與工人一起操作,向司機學習駕駛機車。在鑄造車間對化鐵爐出渣困難,提出增加稀釋劑的建議,增強了熔渣的流動性,解決了這一難題,受到廠長的嘉許。不久便提升為工務員。任工作股主任後,重視理論聯系實際,不怕臟,不怕累,注重實干。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略軍侵佔東北,郎輾轉到平漢鐵路長辛店機廠任工務員、幫工程司。不久,任工作股長,主持全廠生產技術工作。當時機車零部件名稱混亂,對工作諸多不便。郎在工作之餘,編寫了《機車名稱鑒》,圖文並茂,1936年出版後,促進了機車零部件名稱的統一。
6,朱鐵川,1947年生於北京大興,畢業於中央文化幹部管理學院美術裝潢專業。是北京市第五屆文聯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書法家協會、攝影家協會北京分會會員,北京民間美術會理事。他的作品以國畫為主,兼攻書法、攝影,旁及年畫、連環畫、插圖、水粉畫、裝飾畫等類別。數年來多次參加全國省市及民間交流展,並多次獲獎。有多幅作品被日本、義大利、法國、泰國、美國、新加坡等國博物館及友人收藏。入選《中國當代美術家人名錄》、《中國現代書法辦人名辭典》、《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海峽兩岸書畫名人大辭典》、《當代書法美術詩詞界人名圖鑒》、《世界華人書畫篆刻名家大辭典》、《中國當代美術家》多媒體光碟、《世界名人錄》中國卷及有關網路。
朱鐵川的作品來源於生活、民間,反映當代的時代氣息和人間真情。他主張追求一種清晰輕松的藝術效果,給讀者以美的感受,同時他又希望在運筆上作穩定、厚實的揮墨,給人以實實在在的物象。朱鐵川認為:在不斷地探索、適應社會發展時代需求時,應大膽地嘗試各種西方藝術,並融入中國本土藝術之中。
7,李冶字仁卿。原籍真定府欒城(今河北欒城縣),生於北京大興。1192~1279年。 金代數學家。金哀宗正大七年(1230年)進士。金開興元年(1232年),隱居研究數學,著作有《測圓海鏡》12卷、《益古演段》3卷、《泛說》40卷、《敬齋古今》40卷...
⑼ 歷史上惹怒姓王的歷史人物
王莽、王建、王審知曾是一國之主
在王姓歷史上,出了36位皇後,這樣的累代帝後之族,在炎黃子孫中還找不出第二個。而王家的36位皇後,又集中在西漢至明12個王朝中。另外一些朝代,或者因缺乏史料無從稽考,或者由於民族習俗不立漢人為後,所以登上皇後之位的,只有她們36人。由於她們是皇帝的配偶,有母儀天下之責任,所以自古被抬到極高的位置,向來被認為是巾幗第一人。自然界中,日月同輝,陰陽相輔,彼此依存,不可缺少。人類社會中,皇帝與皇後又是男女之中最為尊貴者。
王姓36位皇後的第一人是西漢景帝皇後王氏。她是右扶風槐里(今陝西興平縣東南南佐村)人,生母是原燕王臧荼孫女。她幼年喪父,隨母改嫁長陵田氏。及長,嫁金王孫為婦,生女一人,後迫於母命,與金氏離婚。景帝為太子時,她與妹兒姁同入太子宮,得太子愛幸,生三女一男;兒姁生四男。及景帝繼位,她被立為皇後,所生之子也被立為太子。景帝死,太子繼位,即漢武帝,她被尊為皇太後。三女分別封平陽公主、南宮公主、隆慮公主。兒姁四男,分別封廣川王、膠東王、清河王、常山王。武帝尊崇外家,封外祖母為平原君,追封外祖父王仲為共侯,舅父王信為蓋侯,族中男女無不榮耀於時。太後也居母後之尊25年,至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去世時,又舉行了極為隆重的葬禮,與景帝合葬在今陝西咸陽市東北的陽陵中。
王家最後一位皇後為明熹宗生母孝和王太後。她是順天府(今北京市)人,少女時被選為神宗太子(即光宗)才人,生熹宗。可惜紅顏薄命,她在萬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去世,沒有能等到被冊封為皇後或皇太後的一天,她的太後名號,是熹宗即位後追封的,全稱是孝和恭獻溫穆徽慈諧天鞠聖皇太後。熹宗把天下所有的優美詞語都加到了亡母的頭上,其哀思之情,藉此得到寄託。王家另外的34位皇後是:
漢宣帝母悼王皇後,涿郡蠡吾平鄉人。
漢宣帝王皇後,長陵人。宣帝時立為皇後,元帝時稱皇太後,成帝稱太皇太後,又稱邛成太後。居後位49年,年七十餘崩,與宣帝合葬杜陵,稱東園。
漢元帝王皇後,諱政君,魏郡元城人,王莽姑母。生成帝,成帝時尊為皇太後,哀帝時稱太皇太後。至平帝時,因帝年方9歲,她垂簾聽政。王家於是大興,其後,王莽終移漢祚。
漢平帝王皇後,王莽女。平帝時立為皇後,劉嬰時尊為皇太後,時年15歲。及王莽代漢,她自投於火中而死,時年18歲。
吳主孫權大懿王皇後,琅玡人,生太子和,薨於孫權時。及太孫孫皓繼位,追尊她為皇後。
吳主孫權敬懷王皇後,南陽人,生吳景帝孫休。
晉文帝明王皇後,諱元姬,東海剡人,魏中領軍王肅女。生晉武帝及遼東王司馬定國、齊王司馬攸、城陽王司馬兆、廣漢王司馬廣德和京兆公主。武帝時尊為皇太後,卒年52歲。
晉懷帝王太後,諱嬡姬,籍貫不詳。初入武帝宮,生懷帝,拜中才人,早卒。懷帝時追尊皇太後。
晉哀帝靖王皇後。諱穆之,太原晉陽人。哀帝時立為皇後,在位3年崩。
簡文帝順王皇後,諱簡姬,太原晉陽人。簡文帝為會稽王時,納為後,生世子司馬道生,早卒。及道生子繼位為孝武帝,追尊為皇後。
晉孝武帝定王皇後,諱法慧,哀帝靖王皇後侄女。年21歲崩。
晉安帝僖王皇後,諱神愛,琅玡臨沂人,王獻之女。初為太子妃,後立為皇後,年29歲崩。
南朝宋孝武帝文穆王皇後,諱憲嫄,琅玡人,初為武陵王妃,武陵王入京繼位後拜皇後,生廢帝及豫章王劉子尚、山陰公主劉楚玉、臨淮公主劉楚佩、皇女劉楚琇康樂公主劉修明。廢帝時尊為皇太後,崩後與孝武合葬於景寧陵。
宋明帝恭王皇後,諱貞風,琅玡人。生晉陵長公主劉伯姒、建安長公主劉伯嬡。廢帝時尊為皇太後。崩於齊初。
齊文帝安王皇後,諱明,琅玡人,初為文惠太子妃,至廢帝鬱林王時,尊為皇太後。齊末一度垂簾聽政,崩於梁時。
齊廢帝海陵王王皇後,諱韶明,琅玡人。廢帝在位時立為皇後,及廢為海陵王,亦降為海陵王妃。
齊和帝王皇後,諱蕣華,琅玡人。和帝時立為皇後,及齊亡於梁,降號為妃。
梁簡文帝王皇後,諱靈賓,琅玡人。生哀太子蕭大器、南郡王蕭大連、長山公主蕭妙。薨於簡文帝稱帝以前。及簡文入繼大統,追崇為皇後。
梁敬帝王皇後,琅玡人。敬帝時拜皇後,及梁亡於陳,降號江陰王妃。
後梁宣帝王皇後,琅玡人,宣帝建國初為皇後,明帝時尊為皇太後。
陳廢帝王皇後,琅玡人。廢帝時為皇後,廢帝被廢為臨海王,亦降為王妃。生太子陳至澤。
北魏平文帝王皇後,廣寧人,生昭成帝。
唐高宗廢王皇後,並州祁人。高宗初為皇後,後因與武則天爭寵。敗,被廢。及武則天當權,尤恨之,改其姓為蟒氏,囚於別室之中,斷其手足,投之酒瓮,遂不堪折磨而死。
唐玄宗廢王皇後,同州下邽人,梁冀州刺史王神念之後。玄宗初立為後,後因預符厭之事被廢。代宗時追復皇後之號。
唐德宗昭德王皇後,籍貫未詳。生順宗。
唐順宗庄憲王皇後,琅玡人,生憲宗及福王李綰、漢陽、安、雲遂安三公主。憲宗時尊為太上皇後、皇太後。
唐穆宗恭僖王皇後,越人,生敬宗。敬宗時尊為皇太後,文宗時稱寶歷太後,又稱義安太後。崩,葬光陵東園。
唐武宗王賢妃,邯鄲人,容貌頗似武宗。武宗初為穎王,後得嗣位,多賴賢妃之力。及南面登極,將立賢妃為後,因宰相李德裕進讒而止。及帝崩,自剄以殉。
唐懿宗惠安王皇後,籍貫未詳,生僖宗,早卒。僖宗即位,追尊為皇太後。
唐懿宗恭憲王皇後,籍貫未詳,生昭宗,早卒。及昭宗立,追尊皇太後。
宋太祖孝明王皇後,邠州新平人,宋初立為皇後。生子女三人,皆夭。年22歲崩。
宋徽宗顯恭王皇後,開封人,生欽宗及崇國公主,年25歲崩。
明憲宗孝貞王皇後,上元人。憲宗時立為皇後,孝宗尊為皇太後,武宗時又進太皇太後,上尊號為慈聖康壽。
明神宗孝端王皇後,餘姚人,萬曆六年(1578年)立為皇後,正位中宮42年。
明光宗孝靖王太後,籍貫未詳。生光宗,早卒。光宗即位,追尊為皇太後。
綜上述可知,王家36位皇後是12個王朝32位皇帝的配偶,又是16位皇帝及4位太子、6位王爺、15位公主的生母。在其所配皇帝之中,有吳主孫權、唐玄宗李隆基、宋太祖趙匡胤等蓋世名主;在所生皇帝之中,有漢武帝劉徹、晉武帝司馬炎、北魏昭成帝什翼健等英明帝王。通過這種血緣上的關系,使王姓與歷代帝王之間聯系起來。王姓人的鮮血,同樣在這些帝王身上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