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歷史故事偷光

歷史故事偷光

發布時間:2021-02-02 08:55:47

A. 鑿壁偷光相關歷史人物故事

西漢時候,有個來農民的孩子,叫自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裡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裡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很著急,心裡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裡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原來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B. 鑿壁偷光是不是歷史故事

鑿壁偷光 [záo bì tōu guāng]
鑿壁偷光,漢語成語,拼音是záo bì tōu guāng,原指西漢匡衡鑿穿牆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後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

中文名
鑿壁偷光
拼音
záo bì tōu guāng
注音
ㄗㄠˊ ㄅㄧˋ ㄊㄡ ㄍㄨㄤ
出處
《西京雜記》
解釋
家貧而讀書刻苦
成語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示例
一個說要用功,古時候曾有「囊螢照讀」「~」的志士。 ◎魯迅《且介亭雜文·難行和不信》[1]
成語辨析
【同義】囊螢映雪、焚膏繼晷、鑿壁借光
【反義】不學無術、目不識丁、胸無點墨[1]
成語出處
《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1]
成語故事
西漢時期,有一名丞相叫匡衡,他學識淵博、清正廉潔。匡衡小時候家境貧苦,上不起學,但是他特別渴望讀書求知,每天幫父母幹完活都會去私塾門口聽先生講課。
「那個窮小子匡衡又來偷聽我們上課了。」
「文大郎,他不是你們家的鄰居嗎?」
「匡衡,送你個蘋果。」文大郎把蘋果砸到匡衡的頭上,哈哈大笑的走開了。
這時先生走過來,說:「匡衡,你又來了。」
匡衡說:「是的先生,我很想學習。請問先生,是不是聽了您講的這些書,我就能學會所有的知識了呢?」
「不不不,這些書只是茫茫書海中的一朵浪花。要想成為真正有用的人,必須博覽群書,做到胸中有文章。難得你這么好學,你每天都可以從我這拿走一本書,回家要好好地讀,有什麼不明白的你就來問我。」
「真的!謝謝先生。」
「跟我來吧,我帶你去書房。」
正要溜出去玩的大郎被文老爺抓個正著,「好哇,你又出去玩,今天的書背會了嗎?背不對看我怎麼收拾你。」
「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莫我肯顧。逝……逝將去女。」
「 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碩鼠碩鼠,無食我麥!三歲貫女,莫我肯德。逝將去女,適彼樂國。」只見騎著牛的匡衡嘴裡振振有詞的從家門口路過。
文老爺看著匡衡,生氣地對大郎說:「你聽聽你聽聽,樂國樂國人家都背下來了,你真給我丟臉。今晚關你禁閉,背不熟別睡覺了!」
匡衡回到家高興地說:「媽媽,先生借我的書。」
匡衡母親看著微弱的光,「看不見就明天再讀吧!」
「啊?要是咱家有蠟燭就好了。」這時匡衡看見牆上透過一束光線,「亮是亮,可惜太細了,我來把它鑿大些。太好了,光線好像大了一些,可是還是有點小,再鑿大一些。哐哐哐,這下差不多了。」
正在背書的大郎聽見「哐哐哐」鑿牆的聲音,本來心裡很害怕,突然發現牆上出現了一個大洞:「有有有賊呀,有賊。」
文老爺聞聲趕來:「好哇,在我們家牆上鑿洞,想搶偷東西呀?小小年紀就學做賊,走,跟我去官府。」
「我不是做賊,我,我只是想看書。」
文老爺聽後,說:「給我看看可以嗎?」文老爺拿起書透過那一束光線,又說道:「真是一個好學之人哪!這樣的孩子何罪之有,以後你就到我家裡和大郎一起讀書吧!」
從此以後,大郎和匡衡一起學習。

C. 鑿壁偷光的故事,50字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裡窮,沒錢上學,匡衡買不起書,只好悄悄地在牆上鑿了個小洞,他借著鄰居家這微弱的光線讀書。

鑿壁偷光:[
záo

tōu
guāng
]
1. 【解釋】:原指西漢匡衡鑿穿牆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後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
2. 【出自】:《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3. 【示例】:一個說要用功,古時候曾有「囊螢照讀」「~」的志士。
◎魯迅《且介亭雜文·難行和不信》
4.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拓展資料: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裡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
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裡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
匡衡很著急,心裡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裡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麼辦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
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D. 鑿壁偷光的歷史典故,簡短一點哦!!!!

鑿壁偷光,成語、典故。描寫的是西漢匡衡勤學苦讀的故事,最終成為大學問家。現在人們一般用此成語來形容勤學苦讀。 匡衡勤奮學習卻沒有蠟燭。鄰居家有蠟燭卻穿不過來,匡衡因此把牆壁鑿個洞引來了鄰家的燭光,用燭光映著書讀。同鄉有一大戶人家文不識(人名),家中富有,有很多書,匡衡給他做傭人卻不要報酬。主人奇怪地問匡衡,匡衡說:「希望能把主人所有的書都通讀一遍。」主人感嘆,就把書借給他,於是他成了大學問家。

E. 鑿壁偷光故事(簡要復述)

鑿壁偷光故事: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鄰家有蠟燭,但光亮照不到他版家,匡衡就在牆權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縣里有個名文不識大戶人家,但家中富有,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但不要報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希望讀遍主人家的書。」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借給匡衡書(用書資助匡衡)。於是匡衡成了一代的大學問家。

(5)歷史故事偷光擴展閱讀:

漢代名相匡衡,精通經史子集,博學多才,忠君愛民,為官清廉,剛正不阿,幼年鑿壁輸光,青年勤奮用工讀書的事傳為千古佳話,也是常川語「借光」一詞的來源。

據說匡衡家住鄒縣境內的陽下村,後來遷居匪庄。幼年家貧,沒有錢買燈油看書。鄰居家常常點著燈紡織到深夜。

匡衡於是請求楊母同意,在自家牆上開了一個洞,借著鄰居家的燈光讀書。後來聽說鄰村有一姓文的財主藏書甚豐,他就到文府幫佣,與文家講好,不討報酬,只求能夠閱覽藏書。

他一面傭工,一面讀書,學習十分刻苦,終成大器,學富五車,才高八斗,德高望眾,被鄉里舉為孝廉,薦到朝庭做官,功績卓著,晉升為漢朝右丞相的高位。

F. 鑿壁偷光歷史故事中家喻戶曉的典故是什麼

鑿壁抄借光(鑿壁偷光),漢語襲成語、典故。描寫的是西漢匡衡勤學苦讀,最終成為大學問家的故事。現在人們一般用此成語來形容勤學苦讀。只有勤學苦練,才能有所作為。
原文:
匡衡,字稚圭,匡衡勤學而無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佣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人物評價:
民間評價:「即說詩,匡衡來,匡說詩,解人頤。」
唐代杜甫:「匡衡抗疏功名薄, 劉向傳經心事違。」
後世評價:匡衡勤奮無比、通古博今,經學絕倫,直言進諫,剛直不阿,受人敬重,是漢代著名經濟學家和政治家。匡衡被《漢書》列為一代名相而世代相傳。

G. 歷史著名故事照壁偷光的人是誰

鑿壁偷光,是一個成語。出自西漢大文學家匡衡幼時鑿穿牆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終成一代文學家的故事。

H. 鑿壁偷光是歷史故事還是寓言故事

是歷史故事。
歷史故事是指歷史上真實發生的事情。
而寓言故事是指在作品中虛構的故事。

I. 鑿壁偷光的故事

漢朝時,有一人叫匡衡,勤奮好學。 家裡很窮,白天必須幹活,晚上他才能讀書。但又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他的鄰居家一到晚上屋子都點起蠟燭把屋子照得通亮。

對鄰居說:「晚上想讀書,可買不起蠟燭,能借用你們家的一寸之地呢?」鄰居瞧不起比他們家窮的人,就說:「既窮得買不起蠟燭,還讀什麼書呢!」

匡衡聽後非常氣憤,不過他更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書讀好。匡衡回到家,悄悄地在牆上鑿了個小洞,燭光透過來了。借著這微弱的光線,如飢似渴地讀起書來,漸漸地把家中的書全都讀完了。

附近有個大戶人家,有很多藏書。一天,匡衡卷著鋪蓋出現在大戶人家門前。他對主人說:「請您收留我,我給您家裡白幹活不用報酬。只是讓我閱讀您家的全部書籍就可以了。」

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答應了他借書的要求。匡衡就是這樣勤奮學習的,後來他做了漢元帝的丞相,成為西漢時期有名的學者。

(9)歷史故事偷光擴展閱讀:

匡衡小的時候因為家裡貧窮,很難能像富家子弟一樣去私塾上課學習,所以他只能憑借著自己的努力借書學習,只不過努力不一定會有回報,他雖然最後步入仕途當官。

可是他的仕途之路卻異常坎坷,比偷光還要困難,經歷了數次失敗,才得到了一個平原文學的小官。由於他對在文學方面的理解能力特別突出,被很多官員推薦給了漢宣帝。

皇帝見匡衡卻是很有才能,還提升了他的官職,當時的皇太子因為匡衡的學識,忍不住結識他,跟他一起學習,探討文學的事情。

漢元帝登基後,匡衡被提拔我郎中、博士,仕途終於開始步入正軌有了起色,匡衡希望趁著皇帝賞識的機會,非常積極主動給皇帝提供建議,利用自己對詩經的理解,讓皇帝廣開言路。

嚴格執行朝綱紀律,漸漸的漢元帝越來越賞識他,還把他提拔為了光祿大夫,太子少傅。可見,匡衡能夠走到這種官職,離不開自己背後的努力,也離不開自己的能力。

後來由於他的建議都非常有利於江山社稷和百姓,漢元帝還將他封為宰相,還封他為安鄉候,賞賜了食邑六百戶。

漢成帝繼位後,匡衡繼續積極主動的進諫,也是因為匡衡事業心太強,導致他疏忽了家庭教育,他的兒子因為匡衡的不負責任,成了一個頹廢少年,他的兒子叫做匡昌。

靠著匡衡的關系做擔任越騎校尉,由於他喝的酩酊大醉,與人爭執,神志不清的殺了人,被捕入獄。跟匡衡一夥的官員因為與匡衡交好,所以想要設法將他兒子救出來。

只因方法是在是太笨,而且還留下了不幹凈的痕跡,被人發現,稟告了皇帝,那些大臣也只好請罪,希望皇帝能夠寬恕他們,漢成帝念在匡衡勞苦功高的份上,便饒了他教子無方的之罪。

除了教子無方不是個好父親之外,匡衡也算不上是一個好官,他當年其實也做過不少壞事,當年他被封為安鄉候的時候,給他了一塊大面積的土地。以南邊的閩佰為界限,可是在當時的地圖上。

閩佰是平陵佰的邊界,這樣的情況下,匡衡一下子多了四百多頃的土地,匡衡獲得了這么多土地,不僅沒有及時上報朝廷,還隱瞞了十幾年,最後被人告發,治了他專地盜土的罪名,貶為庶人。

閱讀全文

與歷史故事偷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