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歷史上具有教育意義的經典故事,急!!!!!
歷史上具有教育意義的經典故事《斷箭》:
春秋戰國時代,一位父親和他的兒子出征打戰。父親已做了將軍,兒子還只是馬前卒。又一陣號角吹響,戰鼓雷鳴了,父親庄嚴地托起一個箭囊,其中插著一隻箭。父親鄭重對兒子說:「這是家襲寶箭,配帶身邊,力量無窮,但千萬不可抽出來。」那是一個極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鑲著幽幽泛光的銅邊兒,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認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製作。兒子喜上眉梢,貪婪地推想箭桿、箭頭的模樣,耳旁彷彿嗖嗖地箭聲掠過,敵方的主帥應聲折馬而斃.果然,配帶寶箭的兒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當鳴金收兵的號角吹響時,兒子再也禁不住得勝的豪氣,完全背棄了父親的叮囑,強烈的慾望驅趕著他呼一聲就拔出寶箭,試圖看個究竟。驟然間他驚呆了。一隻斷箭,箭囊里裝著一隻折斷的箭。 我一直刳著只斷箭打仗呢!兒子嚇出了一身冷汗,彷彿頃刻間失去支柱的房子,轟然意志坍塌了。
結果不言自明,兒子慘死於亂軍之中。
拂開蒙蒙的硝煙,父親揀起那柄斷箭,沉重地啐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遠也做不成將軍。」
把勝敗寄託在一隻寶箭上,多麼愚蠢,而當一個人把生命的核心與把柄交給別人,又多麼危險!比如把希望寄託在兒女身上;把幸福寄託在丈夫身上;把生活保障寄託在單位身上…… 溫馨提示:自己才是一隻箭,若要它堅韌,若要它鋒利,若要它百步穿楊,百發百中,磨礪它,拯救它的都只能是自己。
❷ 教師感人故事
汪來九是安徽省黃山市黟縣宏潭鄉毛田小學的教師。35年來,汪來九始終堅守在大山裡的三尺講台,在「一師一校」的教學點,擔負起毛田小學6個年級和學前班12門課程的全部教學工作,總結摸索出一套適合山區教學的復式教學方法,為一個200多人的村民組,先後培養出70多名學生到大中專學校學習。 35年裡,毛田村民組沒有一個孩子輟學,沒有一個學生留級,學校沒有發生一起安全事故,贏得了當地村民的高度贊譽。
陶海林是海南省工業學校的教師。他從教19年來,忠於職守,情系職教,被譽為「專家型」教師。他大膽創新,勇於探索,連續15年放棄寒暑假的休息時間,帶領學生到企業實習,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創立了「會計模擬實務教學法」等教學方法;他關心學生,無私奉獻,盡管收入不高,但先後捐款7萬余元,資助20多名貧困學生順利修完學業;他甘為人梯,淡泊名利,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傳授給青年教師,謝絕多家企業的高薪聘請,紮根在少數民族山區,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張昭是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韋曲街道何家營小學的校長。自1982年參加教育工作以來,張昭24年如一日,全心致力於學校的建設和發展,愛校如家,兢兢業業,開拓創新,無私奉獻。以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為己任,想方設法為孩子們解決學習、生活上的實際困難。今年7月13日凌晨,張昭校長在學校值班時,發現兩名盜賊正在行竊。在與盜賊英勇搏鬥中,身受重傷,經醫院全力搶救,實施了脾臟摘除手術後脫離生命危險。張昭同志熱愛集體,視國家財產勝於自己生命的高尚品質,鑄就了新時期人民教師的英雄形象。
王玉貴現為山東省陽信縣第二高級中學高級教師、副校長。他從教27年來,一心撲在教學和管理工作上,嚴於律己、嚴謹治教、精益求精,以優異的教育教學成績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贏得了老師和學生家長的一致贊譽。2005年3月12日晚,王玉貴同志在值班巡查時,發現一夥歹徒在教學樓毆打學生,他奮不顧身沖上前去制止,徒手與歹徒搏鬥,被歹徒連砍5刀,其中一刀險些刺穿胸腔。在突如其來的危險面前,王玉貴同志置個人安危於不顧,用自己的鮮血保護了學生的生命安全,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履行著人民教師的神
❸ 古代老師教學生的故事
1、張伯苓先生以身作則戒煙
我國著名教育家張伯苓,1919年之後相繼創辦南開大學、南開女中、南開小學。他十分注意對學生進行文明禮貌教育,並且身體力行,為人師表。
一次,他發現有個學生手指被煙熏黃了,便嚴肅地勸告那個學生:「煙對身體有害,要戒掉它。」沒想到那個學生有點不服氣,俏皮地說:「那您吸煙就對身體沒有害處嗎?」
張伯苓對於學生的責難,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喚工友將自己所有的呂宋煙全部取來,當眾銷毀,還折斷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愛的煙袋桿,誠懇地說:「從此以後,我與諸同學共同戒煙。」果然,打那以後,他再也不吸煙了。
2、皮爾 保羅校長「妙手回春」
「我一看你修長的小拇指就知道,將來你一定會是紐約州的州長」,一句普通的話,改變了一個學生的人生。
此話出自美國紐約大沙頭諾必塔小學校長皮爾保羅之口,話語中的「你」是指當時一名調皮搗蛋的學生羅傑羅爾斯。小羅爾斯出生於美國紐約聲名狼藉的大沙頭貧民窟,這里環境骯臟、充滿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汗的聚集地。
因此,他從小就受到了不良影響,讀小學時經常逃學、打架、偷竊。一天,當他從又窗檯上跳下,伸著小手走向講台時,校長皮爾保羅將他逮個正著。出乎意料的是,校長不但沒有批評他,反而誠懇地說了上面的那句話並給予語重心長的引導和鼓勵。
當時的羅爾斯大吃一經驚,因為在他不長的人生經歷中只有奶奶讓他振奮過一次,說他可以成為五噸重的小船的船長。他記下了校長的話並堅信這是真實的。
從那天起,「紐約州州長」就象一面旗幟在他心裡高高飄揚。羅爾斯的衣服不再粘滿泥土、羅爾斯的語言不再骯臟難聽、羅爾斯的行動不再拖沓和漫無目的。在此後的40多年間,他沒有一天不按州長的身份要求自己。51歲那年,他終於成了紐約州的州長。
3、陶行知先生的四塊糖果
陶行知先生當校長的時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磚頭砸同學,便將其制止並叫他到校長辦公室去。當陶校長回到辦公室時,男孩已經等在那裡了。
陶行知掏出一顆糖給這位同學:「這是獎勵你的,因為你比我先到辦公室。」接著他又掏出一顆糖,說:「這也是給你的,我不讓你打同學,你立即住手了,說明你尊重我。」
男孩將信將疑地接過第二顆糖,陶先生又說道:「據我了解,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說明你很有正義感,我再獎勵你一顆糖。」
這時,男孩感動得哭了,說:「校長,我錯了,同學再不對,我也不能採取這種方式。」陶先生於是又掏出一顆糖:「你已認錯了,我再獎勵你一塊。我的糖發完了,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
4、永不凋謝的玫瑰
在前蘇聯的一所學校,校園的花房裡開出了美麗的玫瑰花,每天都有很多同學前來觀看,但都沒有人去採摘。
一天清晨,一個四歲的小朋友(就讀於該校幼兒園)進入花房,摘下了一朵最大、最漂亮的玫瑰花。當她拿著花走出花房時,迎面走來了該校的校長。校長十分想知道小女孩為什麼要摘花,便彎下腰親切地問:
「孩子,你可以告訴我你摘下的花是送給誰的嗎?」
「送給奶奶的。奶奶生了重病,我告訴她學校里有一朵很大的玫瑰,奶奶不信,我這就摘下來送給她看,希望她早點好起來,等奶奶看完了之後我會把花送回來。」
聽完孩子的回答,校長的心顫動了。他牽著小女孩的手,從花房裡又摘下了兩朵大玫瑰花,說道:「這一朵是獎給你的,你是一個懂事的孩子;這一朵是送給你奶奶的,感謝她養育了你這樣的好孩子。」
5、「我離不開我的學生」
1989年王平接任財三1班(86級1班)的班主任。 這個班有幾個出名的搗蛋鬼,組織紀律特別差,不是遲到就是早退,不是上課講話就是抄襲別人作業,在班上造成極壞的影響。
再加上當時正遇上國家經濟調整,企業三年不招工,他們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畢業後怎麼辦?一種強烈的危機感使大家不能安心學習。這個班的學生人心很渙散,期中考試成績下來不及格的人數竟高達50%。
為了幫助他們,王平老師在教育過程中,除了動之以情,還曉之以理。她用自己的師愛真情來縮短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架設了師生之間思想交流的橋梁。
在學生就業方面,王平老師首先幫助大家認清形勢,正視現實,並多次組織他們討論,終於使同學們看到就業的路不只是國營企業這一條。同學們說得好,人的價值不在於找到一個好單位,而在於找到一個最能發揮自己才能的地方。
就業觀轉變了,危機感變成了緊迫感,消極變成了積極,壓力變成了學習的動力,期末全班考試成績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大面積教育的基礎上,對班級的差生王老師更是關懷備至。
柏建同學家住得較遠,加上交通不便,常常早飯來不及吃就到了學校。下課鈴一響柏建就迫不及待地沖到食堂窗口,排隊買早點,可往往不到下課鈴響心就不安了。
王老師看在眼裡,於是天天主動幫他買一份早點,為他安心學習創造了條件。看著冒著熱氣的早點和倒好的開水,柏建眼裡濕潤了。這件事雖不起眼,但卻深深地感動了他,使他後來的學習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
有一次,石小明同學急性闌尾炎突然發作,王老師得知後立即和班上的學生將他送進醫院,並親自為他掛號,陪他輸液,連中飯都沒有顧上吃,一直守護到下午三點多鍾。在石小明住院期間,王老師還經常買東西去看望他。石小明和他的家長看著王老師走路不便的身影,衷腸百轉,非常感動。
❹ 介紹歷史老師的文章
……(開場白咱幫不了)
根據我個人總結,我們的歷史老師有以下幾點特色:一、板書精要,講解透徹。(板書就是在黑板寫知識重點,怎麼補充要結合你實際)二、寓理於史,寓教於樂。(通過講史明白道理,通過典故增加教學趣味,具體事例和效果你自己編)三、見解獨到,發人深省。(每個人都有自己看歷史的角度。你要突出教師功底深厚,見解獨特,使學生受益匪淺)……(過渡句自己想)
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歷史開闊了我們思維活動的時空,提供豐富的前車之鑒,使我們在想問題、辦事情的時候多一條思路、多一分厚重、多一個借鑒。歷史是活著的,它就生活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
要學好歷史,就必須注重學習的方法。首先心態要好,要抱著積極的態度去學。你很痛苦的翻開歷史課本,那裡面的內容你還看的下去嗎?說看的下去,那是騙人的!聽課也是一樣的道理。其次,用你的興趣引導你前進。你英語特好,就是不喜歡歷史。那好辦,找英文版史書,看看英國光榮革命、美國南北戰爭。對你來說是鞏固英語,實際取到看歷史的作用。這比直接看教材效果好的多!第三,歷史就是一條時間組成的線。每個時間點、時間段上都有我們必須知道的事件,這是關鍵。因為沒有事件,起因就不被發現,意義就無從談起,歷史就成了無源之水。
(具體怎麼誇你老師,我怎麼知道?誇要誇的不露痕跡,低調低調!)
❺ 如何把歷史故事巧妙地穿插於初中歷史教學中
一堂成功的歷史課,要有明確而又科學的教學目標,內容完整形式豐富的教學過程,更要有有效的目標達成.要完成教學目標,需要教師的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探究,更需要師生的雙邊互動.教師的引導就是要求老師對課堂教學問題的設計和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自主學習與探究強調學生的主動性、參與性、思考與動手能力,這樣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中學歷史教學的任務是知識的教學、職能的發展與培養、思想政治教育.其中知識教學是基本,智能培養是核心,思想教育是靈魂.我們從知識入手,培養和發展學生智能,使其受到思想教育.故而提高學生智能、加強思想教育和愛國主義情感教育是我們歷史教師義不容辭的任務與責任.而職能的培養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教師的對教學過程中問題的設計、方法的引導、探究式的啟發與歸納.問題的設計極其重要,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能力與合作探究學習的興趣.筆者從事教育21年,而從事歷史教學11年了,下面我僅就自己10多年的歷史教學中如何巧妙設計課堂問題與大家交流與探討,如有不妥,敬請指正.一.導語設計問題 從導語開始設計問題,給學生留下懸念,激發學習興趣.導語是有著過渡、承上啟下的作用,過渡要自然、流暢,而不是牽強附會.怎樣由上一節(前面)學習內容很自然過渡到新學內容,並且能留下懸念,這需要教師精心設計.例一:七年級(上) 第九課 第一次農民大起義學完以後,緊接著學習:第十課休養生息與文景之治 我的導語是這樣的:前面我們學習了秦末農民大起義,了解由於秦的暴政引起陳勝吳廣起義並推翻了秦的統治,那麼秦的滅亡將會有哪個政權建立?面對農民戰爭後的經濟蕭條,新的統治者將會採取怎樣措施恢復社會經濟發展?結果會如何?要想解決這三大問題,請同學們和我一起學習第十課休養生息與文景之治.三個問題相互關聯,懸念迭起,學生會有極大興趣的.例二:九年級(下) 第十一課 西方世界社會秩序的調整與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下一課羅斯福新政與德意日法西斯專政的建立.我的導語是: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西方世界社會的秩序調整與資本主義經濟大危機,了解通 過巴黎和會 與華盛頓會議暫時調整帝國主義國家在歐洲、西亞、北非以及亞太地區的矛盾,形成了戰後的世界格局,即凡爾賽---華盛頓體系,1924---1929年是世界相對穩定時期,也是帝國主義國家經濟在戰後發展「繁榮時期」,但繁榮的背後隱藏這危機,很快爆發了1929---1933年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這次危機有三大特點,損失最大的是美國和德國,面對這場經濟大危機,美國和德國會採取怎樣的措施擺脫經濟呢?今天我 們就一起學習第十二課羅斯福新政與德意日法西斯專政的建立.二.課題是設計問題 從學習的課題入手提出問題,直入要害,緊扣重點,突出重點,每一課的題目就是本課的核心、重點,開門見山突破重點,可以事半功倍,會有更好效果.例一:七年級(上)第八課 秦的統一 今天我們學習秦的統一,請同學們探討以下問題:1.秦統一的條件 2. 秦統一了哪些方面?又有哪些具體措施?你最欣賞哪項措施?並說明理由.3.秦統一的各項措施有怎樣的作用,又有哪些措施現在還在起作用? 例二:九年級(上)第二課大河流域的上古文明 從題目可以提出一下問題: 1,大河流域有幾大河流?共有幾大文明古國?並從東向西依次說出其名稱.2.上古文明為哪個社會的文明,這些文明的共性是什麼?三.鏈條式設計問題: 一環緊扣一環,環環相扣,使問題緊湊,拓展學生思維,也更能集中學生的學習精力. 例一:休養生息與文景之治 1.休養生息與文景之治是什麼關系?西漢初年實施休養生息的背景什麼? 2.休養生息重點解決了發展農業方面的什麼問題?休養生息的作用是什麼?對西漢又怎樣的影響?漢高祖、文帝、景帝治理國家的措施對於我們今天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和諧社會有哪些借鑒? 例二: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1.從「貞觀之治」到「開元盛世」經歷幾代皇帝?這幾代皇帝的共同作為是什麼?2.隋唐是我國封建社會最繁榮時期,請你分析其繁榮的原因有哪些?一個國家強盛的基本條件是什麼?四.圖片式設計問題 借用圖片設計問題,比較直觀,培養學生觀察問題、發現問題的能力.把知識與圖片結合起來,其實也是知識的運用與聯想. 例一:仔細觀察下面兩幅圖,並回答問題: 圖一 田納西河水利工程 圖二 藍鷹遊行在紐約舉行 1.圖一是羅斯福新政中解決什麼問題?他還採取什麼措施解決該問題? 2.圖二有事羅斯福新政中解決什麼問題的?其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麼,你是如何評價其新政的?2007年以來的經濟危機還未過去,各國借鑒了羅斯福的哪項措施來擺脫危機? 例二:仔細觀察下面兩幅圖,並回答問題: 1.由兩幅圖,看出日本軍隊前後有何變化?這種變化給日本、中國各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2.這兩幅圖與日本歷史上哪一事件有關?你是如何看待這件事的?例三: 圖一 攻打冬宮 圖二 阿芙樂爾號巡洋艦 圖三 秋收起義 圖四 井岡山會師 仔細觀察下面兩幅圖,並回答問題: 1.列寧說「在帝國主義最薄弱的環節爆發革命」與圖一圖二有關,是什麼事件?其性質是什麼? 2.圖三圖四是毛澤東領導中國革命所走的路,兩國革命道路有何不同?給你有何啟示?五.綜合歸納式設計問題: 就是把相同或相近幾個事件放在一起,找出共同點,進行歸納,拓展提升,得出一種感想或認識、啟示. 例如:1.從張騫出使西域、玄奘西行、鑒真東渡、鄭和下西洋的事件中,他們幾位身上有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請問這種精神是什麼? 2.由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甲午中日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使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給你的感想是什麼? 3.由百家爭鳴、新文化運動到文藝復興再到啟蒙思想運動給你的認識什麼? 4.由三次科技革命的作用你的到怎樣的感悟? 總之,設計問題要有針對性、啟發性、靈活性、歸納性和提升拓展性,方可起到將智能培養與思想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同時要注意語言精練、簡潔,通俗易懂,也需要教師對教材非常熟悉,要有深挖教材、駕馭教材的能力,自成一體,駕輕就熟,靈活運用,縮短歷史與現實的距離,用歷史知識解釋現實的問題,使學生對歷史有一種親切感,歷史的人和事好像就發生在昨天,培養學生的歷史興趣,在輕松中學習歷史,在歷史中尋找知識與快樂.
❻ 我的教學小故事
我的教學小故事
講述教師自己的教育教學故事——我想每個教師肯定有很多。 雖沒有那麼多的感天泣地的故事情節,但也有印象深刻和意義深長的故事情景。
面對一年級學生。他們是這么的「年幼無知」,一切行為規范,課堂常規,學習習慣都要慢慢地教、一步一步地學,那得需要多大的耐心呀。為了完成教學任務,樹立威信,有良好的課堂紀律,我開始板著臉孔上課,上課時只要有一個孩子說話或搞小動作,都會受到我的嚴厲批評。經過一段時間,我是能控制課堂紀律了,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成績也有所提高,但是他們也很少課後粘著我「說三道四」,我多少有些失落感,怎樣才能讓學生既聽話又不敬畏我呢?我開始思考。
和一些調皮孩子的家長聊過後得知孩子對批評已經習以為常,越是罵他越沒有改進的跡象,我是了解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的,他們愛聽表揚,喜歡被關注,「溫嚴並用」這個詞這時浮現出來,對了,我何不用表揚鼓勵的話來代替訓斥呢。
第二天課堂上我對影響課堂紀律的孩子說:「……,我相信你能做到,能做的更好。」剛開使效果甚微,但在以後的課堂上我總是堅持鼓勵他們,並且設立了獎勵機制,只要舉手回答問題、遵守紀律、作業按時完成、作業工整者、知錯就改者被表揚三次的獎一朵小紅花。久而久之孩子們能夠在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下,只要我一說鼓勵、表揚的話就能迅速專注。現在小朋友們都知道嚴厲的批評,並不是不愛他們,而是希望他們更好,對我的態度也既敬又親。
雖然這些經歷是老調重談,但是我們老師往往是氣過了頭而忘記方法,一味用冰冷的面孔熄滅了學生心中的熱情,使課堂氣氛冰如死水。要知道良好的學習氛圍和融洽的師生關系才能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散他們的思維。教師要善於發現孩子們身上的閃光點,對他們進行表揚和激勵,一句鼓勵的話會成為孩子們奮發向上的動力。
班上有這樣一個小女孩,聰明伶俐、活潑可愛,成績還可以,而且小嘴巴能說會道,好像一隻小「百靈」。但她父母沒時間管她,年邁的爺爺、奶奶寵著她,她自己由於年齡還太小,雖有幾分聰明,但自製能力不強,且愛哭鼻子。有一次,她因一道數學題不會做出來而急得大哭。從此,我就留心地觀察她。還有一次,她和宋漩在玩投沙包,一連輸了四次,竟跑進教室里趴在桌子上大哭一場,哭完了又拉著宋漩再投沙包,直到贏了才罷手。我經過再三觀察,分析她每次哭的原因,發現她愛哭正是她自尊心強的一種表現。於是把她爭強好勝的性格特點,引導發揮到朗讀、講故事上來,同時給予她具體指導。這樣,經過一段時間,這個小女孩書讀得悅耳動聽,講起故事來有板有眼,在班上的「講故事」比賽中,被小朋友們評為「故事女王」。
我體會到:教師要做到善於觀察,勤於思考,注意發現學生身上閃光的品質,心中隱秘的活動,臉上流露的神情,生活出現的異常行為,這一切即使剛剛露出端倪,不會引起常人的注意,也應成為教師捕捉的對象。或是因勢利導,或是防微柱漸,並用自己創造性的勞動來影響教育的進程,規范學生的行為.
❼ 歷史故事類課文如何教
《第八次》是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的一篇蘊含深刻哲理的外國歷史故事,講的是古代蘇格蘭王子布魯斯英勇抗擊侵略軍,但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幾乎喪失信心。後來看到蜘蛛結網,受到啟發,振作精神,經過第八次戰斗,終於趕跑了侵略軍,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董老師的第二課時設計巧妙,流程清晰,令人耳目一新。聽了這節課,我頗有啟迪與思考: 一、構建板塊,脈絡清晰 「語文教學,要以學生實踐為主,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我認為,落實好這一點的關鍵是教師要真正學會「用教材教」,要求教師能正確地解讀教材,不僅讀懂其「原生 價值」,更要讀懂「教學價值」。這節課,董老師能根據學生的閱讀心理特點,以人物內心情感變化為主線,緊扣反映人物情感變化的三句話:1. 王子布魯斯帶領軍隊,英勇地抗擊外國侵略軍。2. 對這場戰爭,布魯斯幾乎失去了信心。3. 布魯斯感動極了,他猛地跳起來,喊道:「我也要干第八次。」 課始,以聽說句子的形式呈現出來,既是對學生進行聽說訓練,更是從整體上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課中,圍繞這三句話展開教學,精巧地設計了「英勇地抗擊」、「失去信心」、「恢復信心」三個板塊,使課堂的每一個環節既緊密聯系,又層層推進。這樣的課堂設計,給人簡潔、清晰的感覺,符合故事類課文緊扣故事情節展開教學的要求。值得學習借鑒。 二、引導質疑,授之以漁 薛法根老師認為現在的語文教學比較突出的問題就是「讓學生記憶知識,而忽視了學生質疑問題的探究精神的培養,問號的消失標志著智慧火花的熄滅。」董老師的這節課非常重視引導學生質疑問難。 如:(出示:對這場戰爭,布魯斯幾乎失去了信心。) (經老師耐心指導,生說明了理由) 師:補充板書(加上「幾乎」) 從以上案例中,能看出耐心的董老師在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習慣,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以生為本」的教學思想。 三、角色體驗,感悟精神 再如:出示課文中的插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中人物的樣子,體悟人物重新樹立信心時的豪情。 四、巧抓空白,發展語言 」此情境的創設, 實現了與故事主人公同位同步的境界, 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想像 ,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學習了董老師的這節課,有些許不成熟的想法:1. 「蜘蛛結網」的故事,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然後進行復述或讓學生自己講一講。只要學生能講好故事,也就意味著學生從走進文本到走出了文本。讓學生在此過程中,自己去學習語言、品味語言,感悟蜘蛛鍥而不舍的精神。這樣更能充分發揮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以達到真正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目的。2.
❽ 關於歷史上老師教育名人們的故事 也就是關於師恩的故事
師恩難忘
劉紹棠
那年正月新春,我不滿六周歲,便到鄰近的鄉村小學去讀書。
這個小學設在一座廟內,只有一位老師,教四個年級。當時學生少,四個年級才一個班。老師姓田,十七歲就開始教書了。他口才、文筆都很好。
開學頭一天,我們排隊進入教室。田老師先給二年級和四年級同學上課,叫三年級學兄把著一年級學弟的手描紅。描紅紙上是一首小詩:
一去二三里,煙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田老師給一年級上課了。他先把這首詩念一遍,又連起來講一遍,然後,編出一段故事,娓娓動聽地講起來。我還記得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
一個小孩子,牽著媽媽的衣襟兒去姥姥家,一口氣走了二三里地。路過一個小村子,只有四五戶人家,正在做午飯,家家冒炊煙。娘兒倆走累了,看見路邊有六七座亭子,就走進一座亭子里去歇歇腳。亭子外邊,花開得很茂盛,小孩子伸出小手指念叨著:「……八枝,九枝,十枝。」他越看越喜歡,想折下一枝來。媽媽攔住了他,說:「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後邊歇腳的人就看不到花兒了。」後來,這兒的花越開越多,數也數不過來,變成了一座大花園。
我聽得入了迷,恍如身臨其境。田老師的聲音戛然而止,我卻仍在發呆,直到三年級的大學兄捅了我一下,我才驚醒。
那時候的語文叫國語。田老師每講一課,都要編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我在田老師那裡學習四年。聽了上千個故事,有如春雨點點,滋潤著我。
有一年我回家鄉去,在村邊遇到了老師,他拄著拐杖正在散步。我仍然像四十年前的小學生那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禮。談起往事,我深深感謝老師在我那幼小的心田裡,播下知識的種子。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老師的教誨之恩,我終生難忘!
【賞析】
劉紹棠是著名作家,從事文學創作活動,很有成就。是誰培育了他,是誰使他開了竅呢?是他的啟蒙老師——田老師。
田老師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學教師,但他教課很有特色,他每講一課,都要編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這些故事,有思想、有人物、有形象、有情趣,使「我」聽得入迷。就這樣,作者在田老師門下受業四年,聽到了上千個故事,並在幼小的心田裡,播下了知識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