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關於紙的手抄報
古今中外,公認為東漢初期的宦官蔡倫是造紙術的發明人。
據范曄的《後漢書》記載:"蔡倫,字敬仲,桂陽人也。……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咸稱蔡侯紙。"
這是歷史文獻中最早的關於造紙術的記載。從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到蔡倫造紙使用的原材料是樹皮、麻頭、舊布、漁網等價格低廉的物料,這樣造出的紙成本低,很快就得到了推廣應用。
但是,在也有一些文獻記載了蔡倫之前就有紙張使用的例證。例如,在班固的《漢書》中,就記載了公元前12前用紙包葯事例。特別是本世紀以來在甘肅天水放馬灘、敦煌馬圈灣烽燧遺址和敦煌甜水井漢懸泉郵驛遺址出土的西漢紙,以現存實物證實了遠在蔡倫發明造紙術之前,西漢就已出現了紙張的使用。這大約比蔡倫發明造紙術要提前170年左右。
由此看出,早在西漢時期就發明了紙張,當時的紙張質量較差,不能用於書寫,到了西漢後期,紙張的質量才有提高。而蔡倫正是在此造紙術的基礎上,對原材料、工藝進行了改進,製造出了質量很高的紙,特別是蔡倫擴大了造紙的原料,而且為以後廣用各種植物纖維造紙提供了條件。
公元105年,蔡倫所造的紙已經能滿足書寫的要求,對於蔡倫來說,造紙的目的就是用來取代木牘、竹簡、縑帛等書寫、記錄文字的材料,由於紙質輕,價格低等優點,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東漢末年,造紙技術與超過了蔡倫的造紙。
公元2世紀4世紀,是竹簡、縑帛和紙張並用的時期,由於紙張的質量和產量不斷提高,紙張作為寫字用的材料,已成為文人不可缺少的寫字材料。
有關中國古代造紙的方法,歷史上記載很少,但就紙的製作工藝及其原理,發明迄今兩千年來,並無多大實質性變化。總結起可歸納以下幾點:
一是將砍伐來的植物,比如麻類植物,用水浸泡,剝其皮,再用刀剁碎,放在鍋里煮,待晾涼後再行浸泡、腳踩,用棍棒攪拌,使其纖維變碎、變細。
二是摻入輔料,製成紙漿。
三是用抄紙器(竹簾之類)進行抄撈、晾乾,即可製成為紙。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3586710.html
造紙的歷史
造紙為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早在1800多年前,造紙術的發明家蔡倫即使用樹膚(即樹皮)、麻頭(麻屑)、敞布(破布)、破魚網等為原料製成「蔡侯紙」,於公元105年獻給東漢和帝,受到高度贊揚。造紙術的發明對中國和世界文明進步做出了巨大貢獻。
在造紙術發明的初期,造紙原料主要是破布和樹皮。當時的破布主要是麻纖維,品種主要是薴麻和大麻。據稱,我國的棉是在東漢初葉,與佛教同時由印度傳入,故用於紡織應是更晚一些的事了。另外當時所用的樹皮主要是構皮(即楮皮),對枸皮紙曾有「楮先生」之稱。
到魏晉南北朝時期(公元3-5世紀)紙的品種、產量、質量都有增加和提高,造紙原料來源更廣。史書上曾論及到這時期一些與原料有關的紙種名稱,如寫經用的白麻紙和黃麻紙,枸皮做的皮紙,藤類纖維做的剡藤紙,桑皮做的桑根紙,稻草做的草紙等。由此看來我國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麻、枸皮、桑皮、藤纖維、稻草等已普遍用作造紙原料。
另外史書上還有提到有關蠶繭紙、苔紙、發箋紙、側理紙等名詞,那麼是否當時曾用青苔、毛發等造紙呢?筆者根據這類纖維的特性來看,認為不大可能,毛發極少纖維結合力,成紙強度很低,不宜單獨用來造紙,至於蠶繭紙和發箋紙之說很可能是一種象形名詞,白凈、細密的麻纖維紙表面形似蠶繭,可能就稱其為蠶繭紙。假如在紙漿中加入少許著色的長纖維或毛發,給人以披發的感覺,故而可能就稱其為發箋紙,形似青苔並且顯綠色花紋者可能謂之苔紙,當然這只是一種推論,尚需送一步考據。
竹子作為造紙原料始於晉還是宋,尚有不同的看法。南北朝書法家蕭子良的一封信中曾說「張茂作箔紙……取其流利,便於行書」,據考據,所渭箔紙即嫩竹紙,張茂是東晉人,看來用竹子造紙可能是初始於晉。但用量很少。
我國唐朝的政治、經濟、文化都空前繁榮,造紙業也進入一個昌盛時期,紙的品種不斷增加,生產出許多名紙及大量藝術珍品。造紙原料以樹皮使用最廣。主要是楮皮、桑皮,也有用沉香皮及棧香樹皮的記載。藤纖維也廣為使用,但到晚唐時期,由於野藤大量被砍伐,有無人管理栽培,原料供不應求,藤紙一蹶不振,到明代即告消失。宋代竹紙發展很快,後期的市場上十之七八是竹紙,用量之大可以想見,就產區而言有四川、浙江、江西、福建、廣東、湖南、湖北等,最盛之地當推浙江、四川。在工藝上宋代竹紙大多無漂白工序,紙為原料本色,除色黃之外,竹紙也有性脆的缺點。
元明時期竹紙的興盛創造了歷史新篇章,尤以福建發展最突出。使用了「熟料」生產及天然漂白,使竹紙產量大有改進。
清代由於造紙業的大發展,麻及樹皮等傳統造紙原料已不能滿足需要,竹紙在清代佔了主導地位,其他草漿也有發展,河南、山東、山西等地有人用麥草、蒲草。陝西、甘肅、寧夏有人用馬蓮草,西北用芨芨草,東北用烏拉草。造些野生草類植物,在清代末期當地居民已用以製造粗草紙。我國用蔗渣造紙始於清末,張東銘在徐家坡設一造紙廠以蔗渣為原料,對此《清朝續文獻通考》卷三八四有記載。清代草漿生產技木有了很大進步,用仿竹漿、皮漿的精製方法製取漂白草漿。著名的涇縣宣紙就是用一定配比的精製稻草漿和檀皮漿抄制而成,其生產工序一直延續至今。蘆葦在清末也有使用。據光緒三十二年《東方雜志》三卷3期載:「陳興泰在漢口橋口地方,設一造紙廠,先後以蘆漿(蘆葦)、蔗渣、稻草桿等物,試造日用紙張,有成效」。
造紙術在我國由發明而發展,遍及全國。到公元7世紀初期(隋末唐初)開始東傳至朝鮮、日本;8世紀西傳入撒馬爾罕,就是後來的阿拉伯,接著又侍入巴格達;10世紀到大馬士格、開羅;11世紀傳入摩洛哥;13世紀傳入印度;14世紀到義大利,義大利很多城市都建了造紙廠,成為歐洲造紙術傳播的重要基地,從那裡再傳到德國、英國;16世紀傳入俄國、荷蘭;17世紀傳到英國;19世紀傳入加拿大。
造紙術西傳後所用的原料及工藝仍習我國之故,以麻和破布為主,不過歐洲的破布普遍是棉纖維,成品紙不如中國產品柔順薄韌,而且破布日感供不應求。到19世紀末,在歐洲產業革命的推動下,以木材為原料的機制紙迅速發展,並普遍認為木材是一種較好的造紙原料。我國在滿清末年和民國初年也逐漸出現了機械化的造紙廠,木材和非木材原料均有使用。
現代造紙
一般印刷紙的生產分為制漿和造紙兩個基本過程。
制漿就是用機械的方法、化學的方法或者兩者相結合的方法把植物纖維原料離解變成本色紙漿或漂白紙漿。
造紙則是把懸浮在水中的紙漿纖維,經過各種加工結合成合乎各種要求的紙頁。
造紙廠一般需貯存足夠用4~6個月的原料,使原料在貯存中經過自然發酵,以利於制漿,同時保證紙廠的連續生產。經備料工段把蘆葦、麥草和木材等原料切削成料片(供生產化學漿)或木斷(供生產磨木漿),再把小片原料放到蒸煮器內加化學葯液,用蒸汽進行蒸煮,把原料煮成紙漿,或把木斷送到磨木機上磨成紙漿,也可經過一定程度的蒸煮再磨成紙漿。然後用大量清水對紙漿進行洗滌,並通過篩選和凈化把漿中的粗片、節子、石塊及沙子等除去。再根據紙種的要求,用漂白劑把紙漿漂到所要求的白度,接著利用打漿設備進行打漿。然後在紙漿中加入改善紙張性能的填料、膠料、施膠劑等各種輔料,並再次進行凈化和篩選,最後送上造紙機經過網部濾水、壓榨脫水、烘缸乾燥、壓光卷取,並進行分切復卷或裁切生產出捲筒紙和平板紙。如果生產要生產塗布印刷紙,則需要乾燥中部或生產成捲筒紙後經塗布加工而實現。
除以上基本過程外,還包括一些輔助過程,如蒸煮液的制備、漂液的制備、膠料的熬制及蒸煮廢液和廢氣中的化學葯品與熱能的回收等。
② 紙的歷史 手抄報
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用以書寫、印刷、繪畫或包裝等的片狀纖維製品。早在西漢,我國已發明用麻類植物纖維造紙。在上古時代,祖先主要依靠結繩紀事,以後漸漸發明了甲骨文,開始用甲骨作為書寫材料。後來又發現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縑帛作為書寫材料。但由於縑帛太昂貴,竹片太笨重,於是便導致了紙的發明。
據考證,我國西漢時已開始了紙的製作,魏晉南北朝時期紙廣泛流傳。普遍為人們所使用,造紙術進一步提高。造紙原料也多樣化,紙的名目繁多如竹簾紙、藤紙、魚卵紙……蔡倫造紙的原料廣泛,以爛漁網造的紙叫網紙,破布造的紙叫布紙。 隋唐時期,著名的宣紙誕生。唐代在前代染黃紙的基礎上,又在紙上均勻塗蠟,經過砑光,使紙具有光澤瑩潤,艷美的優點,人稱硬黃紙。五代制紙業仍繼續向前發展,歙州製造的澄心堂紙,直到北宋,一直被公認為是最好的紙;此紙"滑如春水,細密如蠶繭,堅韌勝蜀箋,明快比剡楮"。元代造紙業凋零,只在江南還勉強保持昔日的景象。到了明代,造紙業才又興旺發達起來,主要名品是宣紙,竹紙,宣德紙,松江潭箋。清代宣紙製造工藝進一步改進,成為家喻戶曉的名紙。
造紙術對促進世界文明發展有重大作用。關於蔡倫與造紙術的關系,當今有兩種不同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他是造紙術發明者,第二種意見認為西漢初已用紙代簡,蔡倫只是造紙術革新者。現在看來第二種意見是正確的,因早在蔡倫200年前的西漢初即已有用於書寫的麻紙。蔡倫的貢獻是組織並推廣了高級麻紙的生產和精工細作,促進了造紙術發展,但「造意用樹膚以為紙」者,倒有可能是蔡倫或其尚方下屬。皮紙用樹皮纖維製成,其技術難度比麻紙更大。蔡倫的貢獻就在於使皮紙生產在東漢發展起來。麻紙及皮紙是漢代以來1200年間中國紙的兩大支柱,中國文化有賴這兩大紙種的供應而得以迅速發展。
③ 歷史手抄報 ,要古代史,從皇帝到南北朝,急 !!謝謝了!
1 初一歷史復習資料
第一課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文化代表 距今時間 體質形態 工具製造 火的使用 觀念 社會組織 生產活動
元謀人 約170萬年 打制石器 會使用火 採集、狩獵
北京人 約70-20萬年 保留猿特徵 打制石器 會使用火保存火 原始群居 採集、狩獵
山頂洞人 一萬八千年 和現代人基本一樣 打制石器 磨光、鑽孔 人工取火 審美 氏族 採集、狩獵、捕魚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是元謀人
2、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是製造工具
3、我國歷史最早可以上溯到170萬年前
第二課 原始的農耕生活
原始居民 地域 距今時間 生產工具 房子 畜牧 手工業
河姆渡居民 長江流域 約七千年 磨製石器 耒耜 干欄式 家畜 紡織 陶器
半坡居民 黃河流域 約五六千年 磨製石器骨箭頭 半地穴式 豬狗 紡織 彩陶
1、我國較早種植粟的是半坡居民 2、我國較早種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居民
3、我國早期文字的雛形源於半坡彩陶 4、河姆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種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用石刀收割莊稼,主要糧食作物是粟。
第三課 華夏之祖
炎黃部落聯盟—→華夏族—→漢族——→中華民族
黃帝——→人文初祖
1、我國原始社會結束在禹時期 2、我國奴隸社會開始於公元前21世紀
3、部落聯盟民主推選首領的制度叫「禪讓」制。首先實施該制度的是堯推選舜為繼承人,結束該制度的是禹。夏朝的建立,標志著奴隸制度開始了。
第四課 夏、商、西周的興亡
夏的都城在陽城,統治中心地區,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帶。
夏朝的國家機構,是奴隸主階級壓迫平民和奴隸的工具
朝代 暴君 亡國之君
夏朝 夏桀 夏桀
商朝 紂 紂
西周 周厲王 周幽王
西周為什麼要實行分封制?分封制的內容是什麼?起了什麼作用
商朝曾幾次遷都,直到商王盤庚遷都到殷,統治才穩定下來。後來又稱商朝為殷朝。
約公元前1600年,湯戰勝桀,夏滅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戰。商滅,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又稱鎬京,歷史上叫西周。
第五課 燦爛的青銅文明
1、夏、商、西周是以農業為主的社會。那時候,農業上以知道選種、施肥和治蟲害。
2、、於商周同期,我國西南地區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種獨特的青銅文化,這就是舉世聞名的「三星堆」文化。
3、、我國古代稻、黍、粟、麥、豆被稱為五穀。
時期 青銅器鑄造情況
原始社會晚期 出現青銅器
夏 朝 青銅器種類逐漸增多
商 朝 青銅器生產規模大,品種多,工藝精美
西 周 青銅器種類更豐富,大量用於祭祀
第六課 春秋戰國的紛爭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積極改革內政,發展生產;同時改革軍制,組建強大的軍隊,以「尊王攘夷」。
公元前7世紀中期,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
公元前7世紀後期,晉楚雙方在城濮大戰,晉軍勝。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後來,楚莊王做了中原霸主。
戰國七雄按東南西北到中間的順序排列為齊、楚、秦、燕、趙、魏、韓.
發生於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決定性戰役是長平之戰|。
第七課 大變革的時代
鐵農具:春秋出現,戰國推廣
牛耕:最遲春秋末年使用,戰國推廣。
1、戰國是我國封建制度的確立時期。 2、我國農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3、戰國時期,李冰為秦國修築的都江堰是舉世聞明的防洪灌溉工程。
都江堰修建後,獲得「天府之國」美稱的是成都平原。
戰國時期,秦國經過商鞅變法,發展成為戰國後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戰國時期各國為什麼會開展變法運動
商鞅變法的內容和歷史作用是什麼?內容是:①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②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③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了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增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初一歷史復習資料
第八課 中華文化的勃興(1)
1、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2、商朝人刻在龜骨或獸骨上的文字,稱為「甲骨文」。
3、商周青銅器上鑄刻的文字,叫 「金文」,也稱「銘文」。西周晚期,有人將文字整理成「大篆」。
4、今天的農歷又稱「夏歷」,據說來源於夏朝。
5、扁鵲是春秋戰國之際的名醫。他能用針刺、按摩、湯葯治療疾病。他總結出來的望、聞、問、切四種診斷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醫沿用。
6、屈原代表作《離騷》,離:遭遇 騷:憂愁
7、春秋戰國盛行「鍾鼓之樂」,其中以整套編鍾最為珍貴。
8、《詩經》記載公元前776年9月6日發生日食,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有確切日期的日食現象。
第九課 中華文化的勃興(2)
姓名 時期 著作 主要思想 備注
孔子 春秋晚期 《論語》 提出「仁」的學說,主張「愛人」,「為政以德」 《論語》由孔子弟子整理編寫
老子 春秋晚期 《道德經》 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 由戰國時期道家學派整理而成
墨子 春秋戰國時期 「兼愛」「非攻」,反對以大欺小、以強凌弱,支持正義戰爭
孟子 戰國 「春秋無義戰」,反對一切戰爭。「仁政」治國,輕徭薄賦,保護環境
韓非 戰國末期 主張改革,反對空談仁義,提倡法制
孫武 春秋晚期 《孫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第十課 「秦王掃六合」
1、從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陸續滅掉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定都咸陽。
秦始皇為了鞏固統治創了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
2、統一貨幣、度量衡、文字
3、焚書坑儒
4、北築長城,抵禦匈奴
5、南鑿靈渠,開發南疆
5、秦統一後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度。
6、秦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
7、秦朝疆域廣大,東至東海,西到隴西,北到長城一帶,南達南海。
8、秦統一六國的年代是公元前221年。
第十一課 「伐無道,誅暴秦」
秦的1、徭役繁重、 暴政 2、賦稅嚴重 3、刑法殘酷 4、秦二世更加殘暴
導致1、 陳勝、吳廣起義,公元前209,大澤鄉引發農民起義,在陳建設政權,陳勝為王。
起義失敗
2、項羽取得巨鹿之戰(前207)勝利
秦滅時,正式接受秦朝統治者投降的農民軍領袖是劉邦。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歷史上稱為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
第十二課 大統一的漢朝
文景時期,重視「以德化民」,國家富裕,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統治為「文景之治」。
被皇帝譽為「強項令」的東漢敢於執法的廉吏是董宣。
我國封建社會歷史上的第一個盛世出現在西漢。
西漢的首都在長安,東漢的首都在洛陽。
為鞏固中央集權,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把儒家思想作為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漢武帝還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長安興辦太學。
第十三課 兩漢經濟的發展
西漢時比較徹底地治理黃河是在漢武帝時。
王景治理黃河是在漢明帝時。
地方鑄幣權收歸中央始於漢武帝時。
「水排」是一種鼓風冶鐵工具。
東漢時,南陽太守杜詩發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風冶鐵。
第十四課 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
1、匈奴的傑出首領冒頓單於第一次統一了蒙古草原。
2、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大將衛青、霍去病出擊匈奴。
3、經過漠北戰役的沉重打擊,匈奴無力再與西漢對抗。
漢元帝時,王昭君出嫁呼韓邪單於,促進了漢匈友好。
漢武帝時,開始反擊匈奴,奪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
第十五課 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
西漢時期,人們把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區和更遠的地方,稱為西域
公元前138年,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60年,西漢設置西域都護。
歐洲的古羅馬帝國被中國稱作「大秦」。
第十六課 昌盛的秦漢文化(一)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出現在西漢早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初一歷史復習資料
2、東漢改進造紙術的重要歷史人物是蔡倫。
3、《九章算術》成書於東漢。
4、張仲景寫成的《傷寒雜病論》全面闡述了中醫的理論和治病原則。
5、張衡製造的地動儀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
造紙術未發明以前,古埃及人將字寫在紙草上,古代歐洲人將字寫在羊皮紙上。
東漢華佗最早製成了「麻沸散」。主要著作《五禽戲》。
第十七課 昌盛的秦漢文化(二)
世界三大宗教指:基督教、佛教、和伊斯蘭教。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西漢末年(公元前1世紀末)傳入我國中原地區(張騫通西域後,佛教沿絲綢之路逐步傳到中國)。(西漢為前206——公元25)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東漢時期,道教在民間興起,創始人之一是張陵(道教徒尊稱他為張天師)。道教尊老子為教主,稱他為「太上老君」。
司馬遷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他生活在西漢漢武帝時代。
《史記》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史事,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秦漢時期的雕塑藝術水平很高,它的傑出代表詩轟動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馬俑。
第十八課 三國鼎立
奠定曹操統一北方基礎的戰役是官渡之戰。200年袁紹十萬大軍,主力直逼曹軍所在地官渡,曹操只有三四萬人,曹操火燒袁軍糧草,大敗袁軍。
208年曹操率二十多萬大軍南下,想要統一南北,孫劉聯軍五萬人馬在長江沿岸的赤壁一帶和曹軍對峙,周瑜指揮聯軍火燒赤壁,大敗曹軍。
220年,曹丕廢漢獻帝,稱帝,國號魏,定都洛陽,東漢結束。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222年,孫權稱王,國號吳,後定都建業。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
蜀國丞相諸葛亮,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人稱「卧龍」。
230年,孫權派將軍衛溫等,率軍萬餘人,橫渡台灣海峽,到達夷洲。
第十九課 江南地區的開發
266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奪位,建晉朝,都洛陽,史稱「西晉」。280年,西晉滅吳國。
從東漢末年以後,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數民族陸續內遷。316年,內遷匈奴人的一支武裝滅西晉。
西晉滅亡的第二年(317年),司馬睿重建晉朝,史稱「東晉」,都城在建康(282年建業改為建鄴,313年又改為建康,今南京)。
4世紀後期,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權,前秦王苻堅用漢人王猛為丞相,統一黃河流域。
淝水之戰是我國歷史上又一個以少勝多的戰役。383年,苻堅以八十多萬兵力,欲滅東晉。東晉軍隊8萬人與秦軍隔淝水對峙。東晉要秦軍稍後退,便於晉軍渡河與之決戰。苻堅欲乘晉軍渡河時擊之,同意後退。誰料秦軍中漢人多,不願為秦賣命,一退潰不成軍。苻堅「草木皆兵」,秦軍「風聲鶴唳」。晉軍乘機進攻,大敗前秦。淝水之戰結束了前秦的統治,東晉在南方暫時穩定,經濟得以迅速發展。
420年,大將劉裕自立為帝,國號「宋」,結束東晉。此後,南方經歷了宋、齊、梁、陳四個王朝,總稱為「南朝」
第二十課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4世紀後期,,我國東北地區鮮卑族的一支強大起來,建立了北魏,439年,統一黃河流域。當時各族人民長期生活在一起,生產、生活相互影響,民族融合已經成為趨勢。
北魏建立以後,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洛陽迅速發展為一座壯觀城市。
孝文帝遷都洛陽後,進一步實行改革,主要措施包括:①在朝廷中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②官員及其家屬必須穿戴漢族服飾;③將鮮卑族的姓氏改為漢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為姓元;④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貴族聯姻;⑤採用漢族的官制、律令;⑥學習漢族的禮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國,提倡尊老、養老的風氣等。這些措施促進了民族融合。
第二十一課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一)
南朝的祖沖之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他利用並發展前人創造的「割圓術」,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值確定為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這項成果領先世界近一千年。
北朝的賈思勰是我國歷史上著名農學家。他生活在北魏和東魏時期,做過東魏太守。他著的《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在世界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齊民要術》總結了北方人民長期積累的生產經驗,介紹了農、林、牧、副、漁業的生產技術和方法。
北魏的酈道元是我國古代傑出的地理學家。他寫的《水經注》,是一部綜合性的地理學專著,全書以注錄水道系統為綱,詳細地介紹了江河流經地區的山川、城鎮、地形物產、風土人情、歷史古跡等。
第二十二課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二)
東漢末年,書法逐漸成為一種藝術。魏晉時期,書法字體由篆書、隸書轉化到楷書,草書和行書也逐漸流行。東晉的王羲之,集書法之大成,其字或端秀清新,或「飄若浮雲,矯若驚龍」,他的代表作《蘭亭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王羲之被後人稱為「書聖」。
魏晉南北朝時繪畫藝術有較大發展,東晉的顧愷之最為出色,代表作有《女史箴圖》、《洛神賦圖》
為了宣傳佛教,北朝的統治者開鑿石窟,雕造佛像。山西大同平城附近的雲岡石窟和河南洛陽附近的龍門石窟,是著名的兩大石窟。
紙、墨、筆、硯是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
④ 紙的由來板報簡單明了
你好:這個很簡潔了
或者可以參考下這個,然後自己總結下:http://zuoye..com/question/.html;
古今中外,公認為東漢初期的宦官蔡倫是造紙術的發明人。
據范曄的《後漢書》記載:"蔡倫,字敬仲,桂陽人也。……自古書契多編以竹簡,其用縑帛者謂之為'紙'。縑貴而簡重,並不便於人。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元興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從用焉,故天下咸稱蔡侯紙。"
這是歷史文獻中最早的關於造紙術的記載。從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到蔡倫造紙使用的原材料是樹皮、麻頭、舊布、漁網等價格低廉的物料,這樣造出的紙成本低,很快就得到了推廣應用。
但是,在也有一些文獻記載了蔡倫之前就有紙張使用的例證。例如,在班固的《漢書》中,就記載了公元前12前用紙包葯事例。特別是本世紀以來在甘肅天水放馬灘、敦煌馬圈灣烽燧遺址和敦煌甜水井漢懸泉郵驛遺址出土的西漢紙,以現存實物證實了遠在蔡倫發明造紙術之前,西漢就已出現了紙張的使用。這大約比蔡倫發明造紙術要提前170年左右。
由此看出,早在西漢時期就發明了紙張,當時的紙張質量較差,不能用於書寫,到了西漢後期,紙張的質量才有提高。而蔡倫正是在此造紙術的基礎上,對原材料、工藝進行了改進,製造出了質量很高的紙,特別是蔡倫擴大了造紙的原料,而且為以後廣用各種植物纖維造紙提供了條件。
公元105年,蔡倫所造的紙已經能滿足書寫的要求,對於蔡倫來說,造紙的目的就是用來取代木牘、竹簡、縑帛等書寫、記錄文字的材料,由於紙質輕,價格低等優點,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東漢末年,造紙技術與超過了蔡倫的造紙。
公元2世紀4世紀,是竹簡、縑帛和紙張並用的時期,由於紙張的質量和產量不斷提高,紙張作為寫字用的材料,已成為文人不可缺少的寫字材料。
有關中國古代造紙的方法,歷史上記載很少,但就紙的製作工藝及其原理,發明迄今兩千年來,並無多大實質性變化。總結起可歸納以下幾點:
一是將砍伐來的植物,比如麻類植物,用水浸泡,剝其皮,再用刀剁碎,放在鍋里煮,待晾涼後再行浸泡、腳踩,用棍棒攪拌,使其纖維變碎、變細。
二是摻入輔料,製成紙漿。
三是用抄紙器(竹簾之類)進行抄撈、晾乾,即可製成為紙。
⑤ 七年級歷史1到6課小報
歷史成語
完璧歸趙(藺相如)圍魏救趙(孫臏)完璧歸趙(藺相如) 圍魏救趙(孫臏)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薦(毛遂)負荊請罪(廉頗) 紙上談兵(趙括)
一鼓作氣(曹劌) 千金買骨(郭隗)高山流水(俞伯牙、鍾子期)
諱疾忌醫(蔡桓公) 卧薪嘗膽(勾踐)退避三舍(重 耳) 毛遂自薦(毛遂)
殺妻求將(吳起)驚弓之鳥(更羸)背水一戰(韓信) 破釜沉舟(項羽)
元謀人:生活在(雲南的元謀),距今(170萬年)。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
(元謀人)的活動揭開了中國歷史的第一頁.
火的使用的作用: 取暖.,照明,驅趕野獸,,吃上熟食減少疾病增強體質。
北京人 山頂洞人
約70萬年前-----20萬年前生活. 在北京西南周口店 約18000年前. 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頂部
具備人的基本體質特徵,保留一些猿類的特點。前額低平,眉骨突出,嘴巴前伸牙齒粗大。 和現代人基本一樣
能打制石器(稱為 舊石器) 掌握了磨光,鑽孔技術
使用天然火 人工取火
把獸皮用骨針製作衣服
有衣服,裝飾品,產生了愛美的要求
過著群居生活 過著群居生活,已進入了氏族公社
原始農耕文化遺存
河姆渡遺址 半坡遺址
約7000年前 生活在今天浙江餘姚河姆渡。屬於長江流域。我國南方留下的一處重要的原始農耕文化遺址。 6000多年前 生活在今天陝西西安半坡。屬於黃河流域。我國北方留下的一處重要的原始農耕文化遺址。
①使用骨,木,石質工具。(石器經過磨製,被稱為「新石器」)②從事原始農業生產,種植水稻。③飼養水牛,豬和狗等。④利用簡陋的小船採集,打魚,漁獵在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⑤住在木頭建造的房子里。 ①最早廣泛使用磨製石器。用石鏟,石刀從事農業,種植粟,麻,蔬菜。②飼養豬狗牛羊雞等,經營原始的畜牧業。③把粟加工成小米用麻紡織麻布改善了生活。④能製造各式各樣的陶器,取水的尖底瓶獨具特色,彩陶美觀實用。⑤住在半地穴房子里。初一歷史上主要內容
元謀人:生活在(雲南的元謀),距今(170萬年)。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
(元謀人)的活動揭開了中國歷史的第一頁.
火的使用的作用: 取暖.,照明,驅趕野獸,,吃上熟食減少疾病增強體質。
北京人 山頂洞人
約70萬年前-----20萬年前生活. 在北京西南周口店 約18000年前. 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頂部
具備人的基本體質特徵,保留一些猿類的特點。前額低平,眉骨突出,嘴巴前伸牙齒粗大。 和現代人基本一樣
能打制石器(稱為 舊石器) 掌握了磨光,鑽孔技術
使用天然火 人工取火
把獸皮用骨針製作衣服
有衣服,裝飾品,產生了愛美的要求
過著群居生活 過著群居生活,已進入了氏族公社
原始農耕文化遺存
河姆渡遺址 半坡遺址
約7000年前 生活在今天浙江餘姚河姆渡。屬於長江流域。我國南方留下的一處重要的原始農耕文化遺址。 6000多年前 生活在今天陝西西安半坡。屬於黃河流域。我國北方留下的一處重要的原始農耕文化遺址。
①使用骨,木,石質工具。(石器經過磨製,被稱為「新石器」)②從事原始農業生產,種植水稻。③飼養水牛,豬和狗等。④利用簡陋的小船採集,打魚,漁獵在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⑤住在木頭建造的房子里。 ①最早廣泛使用磨製石器。用石鏟,石刀從事農業,種植粟,麻,蔬菜。②飼養豬狗牛羊雞等,經營原始的畜牧業。③把粟加工成小米用麻紡織麻布改善了生活。④能製造各式各樣的陶器,取水的尖底瓶獨具特色,彩陶美觀實用。⑤住在半地穴房子里。
遠古的傳說
①約4000多年前,黃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十分有名。南方蚩尤部落力量很大。
②炎帝姓姜,製作耒耜,教民耕種被稱為神農,還發明了陶器。嘗百草發現治病的葯物。 黃帝姓姬,號軒轅氏創制歷法,發明加工穀物和蒸煮食物的用具。發明了銅器和車船。
③黃炎聯盟構成華夏族的主幹。華夏族是漢族的前身。華夏族尊奉炎帝和黃帝為祖先。
④堯,舜,禹相繼擔任部落聯盟的首領是經過部落首領們民主推選實現的,這一制度稱為「禪讓」。
⑤大禹治水過程中,親自參加,「三過家門而不如」
夏朝和商朝
①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夏朝是我國的第一個王朝。
②禹死後,他的兒子繼承了位子,從此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夏朝的建立標志我國早期國家的產生。
③約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領成湯發動推翻夏朝的戰爭。大戰與鳴條。成湯建立了商朝。
④約公元前1300年,商王盤庚把都城遷到了殷(今河南安陽西北)從此,商朝的都城穩定下來了。
⑤商朝的勢力范圍:東至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抵長江流域,北達遼河一帶。
⊙商朝經濟比夏朝有很大發展的表現:А 農業生產規模一相當大,種植的農作物有粟,黍,稻,麥等。 В 畜牧業發達,飼養六畜,祭祀用幾百甚至上千頭家畜。 ℃青銅冶鑄,玉器製作和釀酒等手工業很發達。 D商業發展到一定水平,交易是用海貝,骨貝,玉貝和銅貝等作貨幣
西周的興亡
1: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領導了滅亡商朝的戰爭,大戰與牧野。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前期都城在鎬京(今天的陝西西安西)歷史上稱為西周。
2:分封制:為了控制全國廣大地區,周王讓自己的子弟,親戚功臣和一些 古帝王的後代在各地去建立封國。這就是分封制。封國的統治者叫國君(一般稱諸侯)。享有統治和管理封國的土地和人民的權力。同時,必須承擔擁戴周王為共同的天子,定期朝見周王,參加周王主持的重要的典禮儀式,貢獻財寶和特產,服從周王調遣出征作戰等義務,否則將受懲罰。
3:西周初年,一共建立了71個封國,重要的有,魯,齊,燕,晉,宋。 姓姬的封國有53個。
4:西周末年,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和統治集團內部矛盾尖銳,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鎬京周幽王被殺死,西周結束。
春秋爭霸
1:公元前770周平王把都城從鎬京遷到洛邑(今河南洛陽)。進入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2:春秋爭霸的原因: A王權衰落,周王統治出現嚴重危機。 B一些諸侯國強大起來,為了爭奪更多的土地,財產和人口,爭當左右天下,支配別國的霸主而展開了長期的爭霸戰爭。
3: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先後當個霸主歷史上稱為「春秋五霸」
4:齊桓公首霸條件:①:任用政治家官仲為相,發展生產,改革內政,整頓軍隊,使國力強盛。②: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③:是東方的一個大國。
5:齊桓公在葵丘以霸主的身份會盟,當上了春秋歷史上的第一個霸主。
6:齊桓公後,晉楚爭霸。晉楚軍隊在城濮進行決戰,晉軍戰勝,晉文公稱霸,後來,楚國強大起來,楚莊王北進中原,在鉍打敗晉軍。楚莊王稱霸。
7:春秋末期,南方的吳國和越國加入了爭霸的行列。吳王闔閭任用著名的軍事家孫武為將軍。進攻楚國,五戰五勝,吳王闔閭稱霸。 經過長期努力。越王勾踐北上會盟諸侯,成為春秋的最後的一個霸主。
8:鐵器和牛耕的推廣是春秋時期生產力顯著提高的標志。
戰國七雄
1:春秋之後,歷史進入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這時的諸侯國主要有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歷史上稱為「戰國七雄」。
2:戰國時期的戰爭:①:七國之間戰爭不斷。②:兵器得到改進,步兵和騎兵取代車兵,成為主要兵種。③:各國組織軍隊在都城和邊境修築城防工事。④戰爭激烈,規模很大,發生了「圍魏救趙」和長平之戰等著名戰役,戰國時期出現孫臏、白起等著名軍事家。
3:合縱與連橫: A(合縱原因):戰國中後期,秦國力量日益強大,對東方六國造成威脅。B:(合縱內容:)六國有「合眾勢以攻一強」的意願,並因此進行合作,包括聯合出兵進攻秦國。歷史上稱這種策略為「合縱」。C(連橫的原因):秦國進一步向東發展,必須破壞六國的聯合,尤其是齊楚兩個大國的聯盟。D(連橫的內容);秦國採用各個擊破的辦法,分別收買拉攏東方國家服從於自己,「事一強以攻眾弱」歷史上稱為「連橫」
4:合縱與連橫之爭是戰國紛爭的重要的內容。
商鞅變法
背景:秦國相對落後,東方六國看不起秦國;,土地被魏國佔領也無力奪回,秦孝公深感恥辱,決心變法圖強,改革內政,發布求賢令,招攬人才。 時間: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開始變法。
內容:1,改革土地制度。廢除奴隸制的土地國有制,國家承認私人的土地所有權。2,重農抑商。3,獎勵軍功。4,遷都咸陽,推行縣制。5,嚴明法令。
性質:是戰國時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會改革。
影響:1,舊的制度被廢除,新的制度建立,秦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2,秦軍的戰鬥力大大提高。3,秦國的社會經濟得到發展。
秦朝的統一
一:秦王掃六合:戰國末年,秦國的實力遠遠超過東方六國,統一時機成熟。秦王嬴政積極准備,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國先後滅了 韓,趙,魏,楚,燕,齊。
二: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天下,建立秦朝,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三:皇帝制度的確立,秦王為了顯示自己的威嚴,就將最尊貴稱號「皇」和「帝」合起來,號稱「皇帝」自己稱「始皇帝」
l 四:秦朝鞏固國家統一的措施:1:皇帝制度的確立。皇帝處於至高無上的地位,擁有絕對的權力,國家重大事務由他決定。大臣官吏必須絕對服從皇帝的命令。2:中央設置丞相,太尉和御使大夫,分別管理行政,軍事和監察。在地方,廢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縣制。3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規定圓形方孔的「半兩」銅錢為通行貨幣,,統一文字,把小篆作為全國的通用字體。4北擊匈奴,修長城,防禦匈奴。
陳勝吳廣起義
一:秦的暴政表現:1:焚書坑儒, 2:沉重的賦稅,徭役和服兵役。3:極端嚴酷的刑罰。
二:公元前209,陳勝吳廣在大澤鄉(今天安徽宿縣)起義,它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不久,陳勝自立為王,建立了張楚政權。
三:陳勝,吳廣犧牲後,劉邦,項羽強大起來,公元前207 年,項羽率軍在巨鹿之戰中殲滅了秦軍的主力。
四:公元前207年,劉邦逼近咸陽,子嬰投降,秦朝滅亡。
五;「焚書坑儒」是秦始皇專制統治在文化思想領域的集中表現。 「焚書」是李斯的建議。
漢武帝的文治武功
一: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建立了漢朝,都城在長安。漢武帝在位時,漢朝進入鼎盛時期。
二:漢武帝下詔求賢,著名學者董仲舒被舉薦上來,漢武帝採納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並在長安興辦「太學」招收「弟子員」。
三:漢武帝為鞏固統一的措施和作用:A, 措施 :1,思想上:尊儒術興太學。 2,政治上,頒布「推恩令」,還採取有力措施,取消了一些王,侯的資格。3經濟上,整理財政,規定貨幣由國家統一鑄造,鹽鐵有國家壟斷經營,私人不得鑄造貨幣和經營鹽鐵。B:作用:有利與國家的統治,徹底解決了王國問題,加強了國家對經濟的控制,為漢武帝的文治武功提供了雄厚的財力支持。
四:漢武帝開發邊疆(武功):1,打敗匈奴,設「河西四郡」2,重設郡縣,加強對五嶺以南廣大地區的管理。3。把西南夷地區納入漢王朝的直接統治。
張騫通西域
一:漢朝時,玉門關和陽關以西,蔥嶺以東的廣大地區稱為西域。
二: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目的是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公元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聯絡烏孫國,進攻匈奴。
三:張騫出使西域後,內地與西域的聯系日益密切,絲綢和鐵器,鐵器製作和打井技術傳如西域。駿馬,魔術,胡桃,胡蘿卜等傳入內地。
四;公元前60年,西漢設置「西域都護」。 西域(今天新疆天山南北地區)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管轄。
絲綢之路
一:絲綢之路 (起點)長安-------河西走廊-------陽關,玉門關-------蔥嶺------西亞,歐洲。這條路輸出的主要是絲綢,所以稱為「絲綢之路」
二:南方絲綢之路起點是成都,
三:秦漢時與朝鮮的交往:1,鐵器技術傳入朝鮮,2,在平壤附近墓里發現「蜀」的「漆器」3當時朝鮮有個國家叫「秦韓」。
四:西漢時,中國與日本就了交往,當時日本列島上有30多個國家與中國有交往。東漢時,日本的一個叫「委奴國」的派使者到中國,漢光武帝贈送「漢委奴國王」金印。
五:班超派部屬甘英出使大秦,只到了「條支海」(今天的波斯灣)。166年大秦(羅馬帝國)安敦尼王朝派使者從海上來到中國,這是歐洲國家和我國直接友好往來的最早記錄。
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一:東漢末年,形成了軍閥混戰的局面,著名的軍閥有袁紹,曹操等。
二:官渡之戰:200年,袁紹與曹操在官渡大戰,曹操親自率精兵偷襲烏巢把袁紹的糧草燒的一干二凈曹操打敗了袁紹。以少勝多。官渡之戰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基礎,官渡之戰後幾年,曹操基本上統一了北方。
三:赤壁之戰:208年,曹操以漢王朝丞相的身份南下,企圖統一全國,孫權與劉備組成聯軍,在赤壁打敗曹軍。赤壁之戰後,曹操,孫權,劉備三分天下的局面實際形成
四:220年,曹丕建立魏國,都城是洛陽。221年,劉備建立漢,又稱蜀漢或者蜀。都城是成都。229年孫權建立吳國,都城是建業(今江蘇南京)。魏,蜀,吳的建立,標志三國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五:三國鼎立局面得以維持主要是蜀國和吳國的聯盟,使魏國不敢南下。
南方的初步開發
一:三國時期南方開發的原因:1,南方地區相對穩定。2北方人民大批南遷,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工具,技術和農作物。3:南北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4:孫吳政權以及蜀國重視發展經濟。
二:吳蜀時期,江南手工業中最重要的是織造麻布,會稽出產的越布是著名的特產。侯官和番禺是造船中心,能建造大艦船。瓷器技術提高,能生產精緻的青瓷。
三:諸葛亮輔佐劉禪治理蜀國,穩妥處理民族關系,使「南中地區」的到初步的開發。
四:三國後,西晉曾經統一全國。從4世紀初到6世紀末,東晉和南朝先後統治南方。
五:東晉南朝是南方開發的原因:1,北方人口繼續大量南遷。2,南方統治者大多重視發展經濟。3,社會相對安定。4,南方氣候溫暖,雨水充足,土地肥沃。
六:建康(南京)是南朝的政治經濟中心和最大的都會。建康的變化是江南地區開發的一個縮影。
七:230年吳國派衛溫,諸葛直率萬人船隊到達「夷洲」(台灣)這是大陸與台灣最早交往記載。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一:從東漢末年起,匈奴,鮮卑,氐,羯,羌等少數民族內遷,其中,鮮卑族的拓拔部的影響最大。
二:我國民族分布形成了「漢族」主要居住在中原地區,少數民族居住在邊地的格局。
三:鮮卑族建立了北魏政權,439年北魏統一了北方,標志北朝開始。拓拔宏是鮮卑族的傑出政治家。
四: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內容,意義?
背景:北魏統一北方後,各族人民交往增多,民族融合的趨勢明顯增強。鮮卑貴族用落後的方式統治各族人民,激化了社會矛盾。北魏政權面臨著危機,孝文帝拓拔宏決定改變這種狀況。
內容:1,借鑒漢族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實施一系列新的制度,加強對經濟和官吏的管理。2,把都城從平城遷到洛陽。3,大力推行學習漢族先進經濟文化政策,提倡和鼓勵鮮卑人改穿漢服,與漢族通婚,學說漢語,還完善了學校教育制度。
影響:1,促進了鮮卑族的進步和發展。 2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和的進程。
青銅工藝的傑出成就
一:4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已掌握了「青銅」冶煉和鑄造技術,人類最先利用的金屬是銅,青銅是人類煉成的第一種合金。 夏,商,西周時期被稱為「青銅時代」。戰國時,我國進入「鐵器時代。
二:青銅器有食器,酒器,樂器,車馬器,兵器,工具等十多類
三:青銅器代表:1司母戊鼎(河南出土)--------充分體現了青銅冶鑄技術水平。雄偉端莊,氣勢凜然。是商朝青銅器典型風格代表
2四羊方尊(湖南出土)---------結構巧妙,製作精細,堪稱青銅器中的精品。
3青銅立人,青銅面具,青銅樹(四川廣漢三星堆出土)--------結構精妙,造型奇異,風格獨特;紋飾上具有豐富的線條,優美的圖案,具有無窮的藝術魅力,使人得到藝術享受。
卓越的工程
一:都江堰:戰國後期,秦國蜀守李冰在成都的岷江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的特點是:選址合理,設計科學,無壩引水,自流灌溉,工省效宏。都江堰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
二:戰國後期,秦國在咸陽附近修建了「鄭國渠」灌溉關中平原的農田。
三:為了抵抗匈奴,鞏固北部邊防,秦朝初年,秦國修建了「長城」,它西起「臨洮」,東至「遼東」。長萬余里。它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徵,也是古代世界的偉大工程之一。
四:秦朝修建的「靈渠」連通了長江和珠江兩大流域。
科學技術的重大成果
一:西漢時候,人們用麻造紙,中國在世界上最早發明了造紙術。東漢時,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使紙的產量增加,成本大大降低,紙成為重要的書寫材料。
二:造紙術的發明和改進的意義:為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的條件,是我國古代人民對人類文化的偉大貢獻。
三:東漢時的《九章算術》是我國古代十分重要的數學專著。介紹的負數概念,正負數的加減運演算法則,聯立一次方程組的解法。在世界上都是最早的。
四:南朝時,數學家「祖沖之」在世界上最早把圓周率計算到小數點後第七位,比歐洲早約1100年。
姓名 朝代 領域 主要成就
張仲景(醫聖) 東漢 醫學 編著《傷寒雜病論》,奠定中醫治療學的基礎。
華佗:著名民間醫生 東漢 醫學 世界最早採用全身麻醉手術法,編制「五禽戲」
賈思勰(農學家) 北魏 農學 撰寫的《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的最早的農學著作,也是世界著名的農學著作。
儷道元(地理學家) 北魏 地理學 撰寫的《水經注》,是我國古代的地理學名著
漢字的演變
一:甲骨文:商朝時,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稱為甲骨文。商朝時,普遍使用甲骨文,是比較成熟和完備的文字,漢字由甲骨文發展而來。從商朝開始我國的歷史就有了可靠的文字記載。
二:商周時期,在青銅器上鑄的文字被稱為「金文」 西周時期,鑄有文字的青銅器增多。
三:秦朝,小篆是全國通用字體。漢朝時,隸書廣泛使用,漢代竹簡,帛書和石刻上的文字基本是隸書
四:漢朝後期,草書和楷書形成。三國兩晉時期,草書,楷書,行書趨向成熟。草書瀟灑,楷書端莊,行書流暢便捷。
五:甲骨文和金文為後人研究商周歷史留下了可靠的文字記載和寶貴資料。
活躍的學術思想
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天山東曲阜)人。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保存在《論語》一書中,,《論語》為研究孔子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二:為什麼稱孔子為思想家?-----------因為: 1,提出了「仁」的學說,認為統治者只要體貼人民,人民敬重和服從統治者,天下就太平了。 2,提出了一套保守的政治思想,看不慣正在發生的社會變革。 3,創立了儒家學派,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封建時代的正統思想,對中國文化有深遠的影響。
三:孔子的教育方面的重大貢獻:1,創辦私學,擴大了教育對象,打破了官府對教育的壟斷。2,編訂了《詩》,《書》,《春秋》等書作為教材,豐富了教學內容,保存和發展了我國古代文化。3在教學中,重視師德,善於啟發誘導,堅持因材施教,用不同的方法教育學生。
四 戰國時百家爭鳴形成的原因和主要學派和代表:
原因: 戰國時期,社會正經歷著深刻的變化,對於這變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一些學者紛紛著書立說,聚眾講學,闡述自己的主張,傳播自己的觀點,這樣產生了一大批思想家,形成眾多學派。各學派之間相互批評,激烈辯論,彼此影響,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使學術思想空前活躍起來。
代表及代表作:
道家 莊周 宋國 《莊子》
儒家 孟軻 鄒國 《孟子》
荀況 趙國 〈〈荀子》
墨家 墨翟 魯國 《墨子》
法家 韓非 韓國 《韓非子》
兵家 孫臏 齊國 《孫臏兵法》
文學,史學與宗教
二:〈史記〉的作者,內容,影響。 答:作者---西漢的司馬遷。 內容:1,記述了遠古的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歷史,是我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著作。2。全書共130篇,創造了「紀傳體」的史書新體列。 影響: 是我國古代最優秀的史學著作,對後來史書的編寫有深遠的影響。
三:西漢末東漢初,古印度的佛教從西域傳入我國內地。由於統治階級的提倡,逐漸流行起來,對我國的思想文化,經濟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四: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東漢時,道教正式創立,道教尊奉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為教主
多姿多彩的藝術
一, 音樂: 湖北隨州戰國墓出土的一套編鍾可以演奏各種樂曲,得到中外藝術界的高度贊揚。
二, 美術: 秦漢時的美術中,雕塑成就最突出,秦始皇陵兵馬佣是雕塑的傑作堪稱四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大型陳列館。
三:書法: 東晉傑出書法家王羲之擅長多種字體,他的隸書,楷書端正規范,行書和草書流暢瀟灑,創造出新意境,登上書法藝術的高峰,他的〈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
四:繪畫: 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擅長人物畫,不但形象優美逼真,而且內心世界和性格特點都得到充分體現,代表作有〈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
1. 對秦始皇的評價,眾說紛紜:有人認為他是傑出的地主階級政治家;有人認為他是一個暴君。你怎樣看?(表明觀點並說明理由)
他既是一個傑出的地主階級政治家又是一個暴君,功大於過。
功:①完成國家統一,建立了我國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②創立了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影響深遠 ③統一車輛形制、文字、統一貨幣、度量衡。
過:①焚書坑儒,摧殘文化。②徭役繁重,賦稅沉重。③刑法嚴酷,生活腐化。
一,以少勝多的戰役:巨鹿之戰,官渡之戰,赤璧之戰。
二成語相關的事或人。
反戈一擊---牧野之戰 退避三舍----城濮之戰 一鳴驚人,問鼎中原--楚莊王
卧薪嘗膽---越王勾踐 破釜沉舟----項羽 揭竿而起---大澤鄉起義
三: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都是屬於儒家。 孫武,白起,孫臏屬於兵家
商鞅,韓非屬於法家。 老子,莊周屬於道家。
歷史成語
完璧歸趙(藺相如)圍魏救趙(孫臏)完璧歸趙(藺相如) 圍魏救趙(孫臏)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薦(毛遂)負荊請罪(廉頗) 紙上談兵(趙括)
一鼓作氣(曹劌) 千金買骨(郭隗)高山流水(俞伯牙、鍾子期)
諱疾忌醫(蔡桓公) 卧薪嘗膽(勾踐)退避三舍(重 耳) 毛遂自薦(毛遂)
殺妻求將(吳起)驚弓之鳥(更羸)背水一戰(韓信) 破釜沉舟(項羽)
)
⑥ 四大發明 手抄報
http://ke..com/view/3606.html?wtp=tt
四大發明全部在這里啦。但願有幫助。
⑦ 歷史小報
歷史成語
完璧歸趙(藺相如)圍魏救趙(孫臏)完璧歸趙(藺相如) 圍魏救趙(孫臏)
退避三舍(重耳) 毛遂自薦(毛遂)負荊請罪(廉頗) 紙上談兵(趙括)
一鼓作氣(曹劌) 千金買骨(郭隗)高山流水(俞伯牙、鍾子期)
諱疾忌醫(蔡桓公) 卧薪嘗膽(勾踐)退避三舍(重 耳) 毛遂自薦(毛遂)
殺妻求將(吳起)驚弓之鳥(更羸)背水一戰(韓信) 破釜沉舟(項羽)
元謀人:生活在(雲南的元謀),距今(170萬年)。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
(元謀人)的活動揭開了中國歷史的第一頁.
火的使用的作用: 取暖.,照明,驅趕野獸,,吃上熟食減少疾病增強體質。
北京人 山頂洞人
約70萬年前-----20萬年前生活. 在北京西南周口店 約18000年前. 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頂部
具備人的基本體質特徵,保留一些猿類的特點。前額低平,眉骨突出,嘴巴前伸牙齒粗大。 和現代人基本一樣
能打制石器(稱為 舊石器) 掌握了磨光,鑽孔技術
使用天然火 人工取火
把獸皮用骨針製作衣服
有衣服,裝飾品,產生了愛美的要求
過著群居生活 過著群居生活,已進入了氏族公社
原始農耕文化遺存
河姆渡遺址 半坡遺址
約7000年前 生活在今天浙江餘姚河姆渡。屬於長江流域。我國南方留下的一處重要的原始農耕文化遺址。 6000多年前 生活在今天陝西西安半坡。屬於黃河流域。我國北方留下的一處重要的原始農耕文化遺址。
①使用骨,木,石質工具。(石器經過磨製,被稱為「新石器」)②從事原始農業生產,種植水稻。③飼養水牛,豬和狗等。④利用簡陋的小船採集,打魚,漁獵在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⑤住在木頭建造的房子里。 ①最早廣泛使用磨製石器。用石鏟,石刀從事農業,種植粟,麻,蔬菜。②飼養豬狗牛羊雞等,經營原始的畜牧業。③把粟加工成小米用麻紡織麻布改善了生活。④能製造各式各樣的陶器,取水的尖底瓶獨具特色,彩陶美觀實用。⑤住在半地穴房子里。初一歷史上主要內容
元謀人:生活在(雲南的元謀),距今(170萬年)。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
(元謀人)的活動揭開了中國歷史的第一頁.
火的使用的作用: 取暖.,照明,驅趕野獸,,吃上熟食減少疾病增強體質。
北京人 山頂洞人
約70萬年前-----20萬年前生活. 在北京西南周口店 約18000年前. 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頂部
具備人的基本體質特徵,保留一些猿類的特點。前額低平,眉骨突出,嘴巴前伸牙齒粗大。 和現代人基本一樣
能打制石器(稱為 舊石器) 掌握了磨光,鑽孔技術
使用天然火 人工取火
把獸皮用骨針製作衣服
有衣服,裝飾品,產生了愛美的要求
過著群居生活 過著群居生活,已進入了氏族公社
原始農耕文化遺存
河姆渡遺址 半坡遺址
約7000年前 生活在今天浙江餘姚河姆渡。屬於長江流域。我國南方留下的一處重要的原始農耕文化遺址。 6000多年前 生活在今天陝西西安半坡。屬於黃河流域。我國北方留下的一處重要的原始農耕文化遺址。
①使用骨,木,石質工具。(石器經過磨製,被稱為「新石器」)②從事原始農業生產,種植水稻。③飼養水牛,豬和狗等。④利用簡陋的小船採集,打魚,漁獵在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⑤住在木頭建造的房子里。 ①最早廣泛使用磨製石器。用石鏟,石刀從事農業,種植粟,麻,蔬菜。②飼養豬狗牛羊雞等,經營原始的畜牧業。③把粟加工成小米用麻紡織麻布改善了生活。④能製造各式各樣的陶器,取水的尖底瓶獨具特色,彩陶美觀實用。⑤住在半地穴房子里。
遠古的傳說
①約4000多年前,黃河流域的炎帝部落和黃帝部落十分有名。南方蚩尤部落力量很大。
②炎帝姓姜,製作耒耜,教民耕種被稱為神農,還發明了陶器。嘗百草發現治病的葯物。 黃帝姓姬,號軒轅氏創制歷法,發明加工穀物和蒸煮食物的用具。發明了銅器和車船。
③黃炎聯盟構成華夏族的主幹。華夏族是漢族的前身。華夏族尊奉炎帝和黃帝為祖先。
④堯,舜,禹相繼擔任部落聯盟的首領是經過部落首領們民主推選實現的,這一制度稱為「禪讓」。
⑤大禹治水過程中,親自參加,「三過家門而不如」
夏朝和商朝
①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夏朝是我國的第一個王朝。
②禹死後,他的兒子繼承了位子,從此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夏朝的建立標志我國早期國家的產生。
③約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領成湯發動推翻夏朝的戰爭。大戰與鳴條。成湯建立了商朝。
④約公元前1300年,商王盤庚把都城遷到了殷(今河南安陽西北)從此,商朝的都城穩定下來了。
⑤商朝的勢力范圍:東至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抵長江流域,北達遼河一帶。
⊙商朝經濟比夏朝有很大發展的表現:А 農業生產規模一相當大,種植的農作物有粟,黍,稻,麥等。 В 畜牧業發達,飼養六畜,祭祀用幾百甚至上千頭家畜。 ℃青銅冶鑄,玉器製作和釀酒等手工業很發達。 D商業發展到一定水平,交易是用海貝,骨貝,玉貝和銅貝等作貨幣
西周的興亡
1: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領導了滅亡商朝的戰爭,大戰與牧野。周武王建立了周朝,前期都城在鎬京(今天的陝西西安西)歷史上稱為西周。
2:分封制:為了控制全國廣大地區,周王讓自己的子弟,親戚功臣和一些 古帝王的後代在各地去建立封國。這就是分封制。封國的統治者叫國君(一般稱諸侯)。享有統治和管理封國的土地和人民的權力。同時,必須承擔擁戴周王為共同的天子,定期朝見周王,參加周王主持的重要的典禮儀式,貢獻財寶和特產,服從周王調遣出征作戰等義務,否則將受懲罰。
3:西周初年,一共建立了71個封國,重要的有,魯,齊,燕,晉,宋。 姓姬的封國有53個。
4:西周末年,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和統治集團內部矛盾尖銳,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鎬京周幽王被殺死,西周結束。
春秋爭霸
1:公元前770周平王把都城從鎬京遷到洛邑(今河南洛陽)。進入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2:春秋爭霸的原因: A王權衰落,周王統治出現嚴重危機。 B一些諸侯國強大起來,為了爭奪更多的土地,財產和人口,爭當左右天下,支配別國的霸主而展開了長期的爭霸戰爭。
3: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先後當個霸主歷史上稱為「春秋五霸」
4:齊桓公首霸條件:①:任用政治家官仲為相,發展生產,改革內政,整頓軍隊,使國力強盛。②: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③:是東方的一個大國。
5:齊桓公在葵丘以霸主的身份會盟,當上了春秋歷史上的第一個霸主。
6:齊桓公後,晉楚爭霸。晉楚軍隊在城濮進行決戰,晉軍戰勝,晉文公稱霸,後來,楚國強大起來,楚莊王北進中原,在鉍打敗晉軍。楚莊王稱霸。
7:春秋末期,南方的吳國和越國加入了爭霸的行列。吳王闔閭任用著名的軍事家孫武為將軍。進攻楚國,五戰五勝,吳王闔閭稱霸。 經過長期努力。越王勾踐北上會盟諸侯,成為春秋的最後的一個霸主。
8:鐵器和牛耕的推廣是春秋時期生產力顯著提高的標志。
戰國七雄
1:春秋之後,歷史進入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這時的諸侯國主要有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國,歷史上稱為「戰國七雄」。
2:戰國時期的戰爭:①:七國之間戰爭不斷。②:兵器得到改進,步兵和騎兵取代車兵,成為主要兵種。③:各國組織軍隊在都城和邊境修築城防工事。④戰爭激烈,規模很大,發生了「圍魏救趙」和長平之戰等著名戰役,戰國時期出現孫臏、白起等著名軍事家。
3:合縱與連橫: A(合縱原因):戰國中後期,秦國力量日益強大,對東方六國造成威脅。B:(合縱內容:)六國有「合眾勢以攻一強」的意願,並因此進行合作,包括聯合出兵進攻秦國。歷史上稱這種策略為「合縱」。C(連橫的原因):秦國進一步向東發展,必須破壞六國的聯合,尤其是齊楚兩個大國的聯盟。D(連橫的內容);秦國採用各個擊破的辦法,分別收買拉攏東方國家服從於自己,「事一強以攻眾弱」歷史上稱為「連橫」
4:合縱與連橫之爭是戰國紛爭的重要的內容。
商鞅變法
背景:秦國相對落後,東方六國看不起秦國;,土地被魏國佔領也無力奪回,秦孝公深感恥辱,決心變法圖強,改革內政,發布求賢令,招攬人才。 時間: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開始變法。
內容:1,改革土地制度。廢除奴隸制的土地國有制,國家承認私人的土地所有權。2,重農抑商。3,獎勵軍功。4,遷都咸陽,推行縣制。5,嚴明法令。
性質:是戰國時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會改革。
影響:1,舊的制度被廢除,新的制度建立,秦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2,秦軍的戰鬥力大大提高。3,秦國的社會經濟得到發展。
秦朝的統一
一:秦王掃六合:戰國末年,秦國的實力遠遠超過東方六國,統一時機成熟。秦王嬴政積極准備,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國先後滅了 韓,趙,魏,楚,燕,齊。
二: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天下,建立秦朝,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三:皇帝制度的確立,秦王為了顯示自己的威嚴,就將最尊貴稱號「皇」和「帝」合起來,號稱「皇帝」自己稱「始皇帝」
l 四:秦朝鞏固國家統一的措施:1:皇帝制度的確立。皇帝處於至高無上的地位,擁有絕對的權力,國家重大事務由他決定。大臣官吏必須絕對服從皇帝的命令。2:中央設置丞相,太尉和御使大夫,分別管理行政,軍事和監察。在地方,廢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縣制。3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規定圓形方孔的「半兩」銅錢為通行貨幣,,統一文字,把小篆作為全國的通用字體。4北擊匈奴,修長城,防禦匈奴。
陳勝吳廣起義
一:秦的暴政表現:1:焚書坑儒, 2:沉重的賦稅,徭役和服兵役。3:極端嚴酷的刑罰。
二:公元前209,陳勝吳廣在大澤鄉(今天安徽宿縣)起義,它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起義,不久,陳勝自立為王,建立了張楚政權。
三:陳勝,吳廣犧牲後,劉邦,項羽強大起來,公元前207 年,項羽率軍在巨鹿之戰中殲滅了秦軍的主力。
四:公元前207年,劉邦逼近咸陽,子嬰投降,秦朝滅亡。
五;「焚書坑儒」是秦始皇專制統治在文化思想領域的集中表現。 「焚書」是李斯的建議。
漢武帝的文治武功
一: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建立了漢朝,都城在長安。漢武帝在位時,漢朝進入鼎盛時期。
二:漢武帝下詔求賢,著名學者董仲舒被舉薦上來,漢武帝採納了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並在長安興辦「太學」招收「弟子員」。
三:漢武帝為鞏固統一的措施和作用:A, 措施 :1,思想上:尊儒術興太學。 2,政治上,頒布「推恩令」,還採取有力措施,取消了一些王,侯的資格。3經濟上,整理財政,規定貨幣由國家統一鑄造,鹽鐵有國家壟斷經營,私人不得鑄造貨幣和經營鹽鐵。B:作用:有利與國家的統治,徹底解決了王國問題,加強了國家對經濟的控制,為漢武帝的文治武功提供了雄厚的財力支持。
四:漢武帝開發邊疆(武功):1,打敗匈奴,設「河西四郡」2,重設郡縣,加強對五嶺以南廣大地區的管理。3。把西南夷地區納入漢王朝的直接統治。
張騫通西域
一:漢朝時,玉門關和陽關以西,蔥嶺以東的廣大地區稱為西域。
二: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目的是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公元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聯絡烏孫國,進攻匈奴。
三:張騫出使西域後,內地與西域的聯系日益密切,絲綢和鐵器,鐵器製作和打井技術傳如西域。駿馬,魔術,胡桃,胡蘿卜等傳入內地。
四;公元前60年,西漢設置「西域都護」。 西域(今天新疆天山南北地區)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管轄。
絲綢之路
一:絲綢之路 (起點)長安-------河西走廊-------陽關,玉門關-------蔥嶺------西亞,歐洲。這條路輸出的主要是絲綢,所以稱為「絲綢之路」
二:南方絲綢之路起點是成都,
三:秦漢時與朝鮮的交往:1,鐵器技術傳入朝鮮,2,在平壤附近墓里發現「蜀」的「漆器」3當時朝鮮有個國家叫「秦韓」。
四:西漢時,中國與日本就了交往,當時日本列島上有30多個國家與中國有交往。東漢時,日本的一個叫「委奴國」的派使者到中國,漢光武帝贈送「漢委奴國王」金印。
五:班超派部屬甘英出使大秦,只到了「條支海」(今天的波斯灣)。166年大秦(羅馬帝國)安敦尼王朝派使者從海上來到中國,這是歐洲國家和我國直接友好往來的最早記錄。
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一:東漢末年,形成了軍閥混戰的局面,著名的軍閥有袁紹,曹操等。
二:官渡之戰:200年,袁紹與曹操在官渡大戰,曹操親自率精兵偷襲烏巢把袁紹的糧草燒的一干二凈曹操打敗了袁紹。以少勝多。官渡之戰為曹操統一北方奠定基礎,官渡之戰後幾年,曹操基本上統一了北方。
三:赤壁之戰:208年,曹操以漢王朝丞相的身份南下,企圖統一全國,孫權與劉備組成聯軍,在赤壁打敗曹軍。赤壁之戰後,曹操,孫權,劉備三分天下的局面實際形成
四:220年,曹丕建立魏國,都城是洛陽。221年,劉備建立漢,又稱蜀漢或者蜀。都城是成都。229年孫權建立吳國,都城是建業(今江蘇南京)。魏,蜀,吳的建立,標志三國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五:三國鼎立局面得以維持主要是蜀國和吳國的聯盟,使魏國不敢南下。
南方的初步開發
一:三國時期南方開發的原因:1,南方地區相對穩定。2北方人民大批南遷,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工具,技術和農作物。3:南北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4:孫吳政權以及蜀國重視發展經濟。
二:吳蜀時期,江南手工業中最重要的是織造麻布,會稽出產的越布是著名的特產。侯官和番禺是造船中心,能建造大艦船。瓷器技術提高,能生產精緻的青瓷。
三:諸葛亮輔佐劉禪治理蜀國,穩妥處理民族關系,使「南中地區」的到初步的開發。
四:三國後,西晉曾經統一全國。從4世紀初到6世紀末,東晉和南朝先後統治南方。
五:東晉南朝是南方開發的原因:1,北方人口繼續大量南遷。2,南方統治者大多重視發展經濟。3,社會相對安定。4,南方氣候溫暖,雨水充足,土地肥沃。
六:建康(南京)是南朝的政治經濟中心和最大的都會。建康的變化是江南地區開發的一個縮影。
七:230年吳國派衛溫,諸葛直率萬人船隊到達「夷洲」(台灣)這是大陸與台灣最早交往記載。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一:從東漢末年起,匈奴,鮮卑,氐,羯,羌等少數民族內遷,其中,鮮卑族的拓拔部的影響最大。
二:我國民族分布形成了「漢族」主要居住在中原地區,少數民族居住在邊地的格局。
三:鮮卑族建立了北魏政權,439年北魏統一了北方,標志北朝開始。拓拔宏是鮮卑族的傑出政治家。
四: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內容,意義?
背景:北魏統一北方後,各族人民交往增多,民族融合的趨勢明顯增強。鮮卑貴族用落後的方式統治各族人民,激化了社會矛盾。北魏政權面臨著危機,孝文帝拓拔宏決定改變這種狀況。
內容:1,借鑒漢族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實施一系列新的制度,加強對經濟和官吏的管理。2,把都城從平城遷到洛陽。3,大力推行學習漢族先進經濟文化政策,提倡和鼓勵鮮卑人改穿漢服,與漢族通婚,學說漢語,還完善了學校教育制度。
影響:1,促進了鮮卑族的進步和發展。 2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和的進程。
青銅工藝的傑出成就
一:4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已掌握了「青銅」冶煉和鑄造技術,人類最先利用的金屬是銅,青銅是人類煉成的第一種合金。 夏,商,西周時期被稱為「青銅時代」。戰國時,我國進入「鐵器時代。
二:青銅器有食器,酒器,樂器,車馬器,兵器,工具等十多類
三:青銅器代表:1司母戊鼎(河南出土)--------充分體現了青銅冶鑄技術水平。雄偉端莊,氣勢凜然。是商朝青銅器典型風格代表
2四羊方尊(湖南出土)---------結構巧妙,製作精細,堪稱青銅器中的精品。
3青銅立人,青銅面具,青銅樹(四川廣漢三星堆出土)--------結構精妙,造型奇異,風格獨特;紋飾上具有豐富的線條,優美的圖案,具有無窮的藝術魅力,使人得到藝術享受。
卓越的工程
一:都江堰:戰國後期,秦國蜀守李冰在成都的岷江修建了都江堰。都江堰的特點是:選址合理,設計科學,無壩引水,自流灌溉,工省效宏。都江堰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
二:戰國後期,秦國在咸陽附近修建了「鄭國渠」灌溉關中平原的農田。
三:為了抵抗匈奴,鞏固北部邊防,秦朝初年,秦國修建了「長城」,它西起「臨洮」,東至「遼東」。長萬余里。它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徵,也是古代世界的偉大工程之一。
四:秦朝修建的「靈渠」連通了長江和珠江兩大流域。
科學技術的重大成果
一:西漢時候,人們用麻造紙,中國在世界上最早發明了造紙術。東漢時,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使紙的產量增加,成本大大降低,紙成為重要的書寫材料。
二:造紙術的發明和改進的意義:為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的條件,是我國古代人民對人類文化的偉大貢獻。
三:東漢時的《九章算術》是我國古代十分重要的數學專著。介紹的負數概念,正負數的加減運演算法則,聯立一次方程組的解法。在世界上都是最早的。
四:南朝時,數學家「祖沖之」在世界上最早把圓周率計算到小數點後第七位,比歐洲早約1100年。
姓名 朝代 領域 主要成就
張仲景(醫聖) 東漢 醫學 編著《傷寒雜病論》,奠定中醫治療學的基礎。
華佗:著名民間醫生 東漢 醫學 世界最早採用全身麻醉手術法,編制「五禽戲」
賈思勰(農學家) 北魏 農學 撰寫的《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的最早的農學著作,也是世界著名的農學著作。
儷道元(地理學家) 北魏 地理學 撰寫的《水經注》,是我國古代的地理學名著
漢字的演變
一:甲骨文:商朝時,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稱為甲骨文。商朝時,普遍使用甲骨文,是比較成熟和完備的文字,漢字由甲骨文發展而來。從商朝開始我國的歷史就有了可靠的文字記載。
二:商周時期,在青銅器上鑄的文字被稱為「金文」 西周時期,鑄有文字的青銅器增多。
三:秦朝,小篆是全國通用字體。漢朝時,隸書廣泛使用,漢代竹簡,帛書和石刻上的文字基本是隸書
四:漢朝後期,草書和楷書形成。三國兩晉時期,草書,楷書,行書趨向成熟。草書瀟灑,楷書端莊,行書流暢便捷。
五:甲骨文和金文為後人研究商周歷史留下了可靠的文字記載和寶貴資料。
活躍的學術思想
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天山東曲阜)人。是我國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保存在《論語》一書中,,《論語》為研究孔子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二:為什麼稱孔子為思想家?-----------因為: 1,提出了「仁」的學說,認為統治者只要體貼人民,人民敬重和服從統治者,天下就太平了。 2,提出了一套保守的政治思想,看不慣正在發生的社會變革。 3,創立了儒家學派,儒家思想成為中國封建時代的正統思想,對中國文化有深遠的影響。
三:孔子的教育方面的重大貢獻:1,創辦私學,擴大了教育對象,打破了官府對教育的壟斷。2,編訂了《詩》,《書》,《春秋》等書作為教材,豐富了教學內容,保存和發展了我國古代文化。3在教學中,重視師德,善於啟發誘導,堅持因材施教,用不同的方法教育學生。
四 戰國時百家爭鳴形成的原因和主要學派和代表:
原因: 戰國時期,社會正經歷著深刻的變化,對於這變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一些學者紛紛著書立說,聚眾講學,闡述自己的主張,傳播自己的觀點,這樣產生了一大批思想家,形成眾多學派。各學派之間相互批評,激烈辯論,彼此影響,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使學術思想空前活躍起來。
代表及代表作:
道家 莊周 宋國 《莊子》
儒家 孟軻 鄒國 《孟子》
荀況 趙國 〈〈荀子》
墨家 墨翟 魯國 《墨子》
法家 韓非 韓國 《韓非子》
兵家 孫臏 齊國 《孫臏兵法》
文學,史學與宗教
二:〈史記〉的作者,內容,影響。 答:作者---西漢的司馬遷。 內容:1,記述了遠古的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歷史,是我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著作。2。全書共130篇,創造了「紀傳體」的史書新體列。 影響: 是我國古代最優秀的史學著作,對後來史書的編寫有深遠的影響。
三:西漢末東漢初,古印度的佛教從西域傳入我國內地。由於統治階級的提倡,逐漸流行起來,對我國的思想文化,經濟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四: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東漢時,道教正式創立,道教尊奉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為教主
多姿多彩的藝術
一, 音樂: 湖北隨州戰國墓出土的一套編鍾可以演奏各種樂曲,得到中外藝術界的高度贊揚。
二, 美術: 秦漢時的美術中,雕塑成就最突出,秦始皇陵兵馬佣是雕塑的傑作堪稱四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大型陳列館。
三:書法: 東晉傑出書法家王羲之擅長多種字體,他的隸書,楷書端正規范,行書和草書流暢瀟灑,創造出新意境,登上書法藝術的高峰,他的〈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
四:繪畫: 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擅長人物畫,不但形象優美逼真,而且內心世界和性格特點都得到充分體現,代表作有〈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
1. 對秦始皇的評價,眾說紛紜:有人認為他是傑出的地主階級政治家;有人認為他是一個暴君。你怎樣看?(表明觀點並說明理由)
他既是一個傑出的地主階級政治家又是一個暴君,功大於過。
功:①完成國家統一,建立了我國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②創立了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影響深遠 ③統一車輛形制、文字、統一貨幣、度量衡。
過:①焚書坑儒,摧殘文化。②徭役繁重,賦稅沉重。③刑法嚴酷,生活腐化。
一,以少勝多的戰役:巨鹿之戰,官渡之戰,赤璧之戰。
二成語相關的事或人。
反戈一擊---牧野之戰 退避三舍----城濮之戰 一鳴驚人,問鼎中原--楚莊王
卧薪嘗膽---越王勾踐 破釜沉舟----項羽 揭竿而起---大澤鄉起義
三: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都是屬於儒家。 孫武,白起,孫臏屬於兵家
商鞅,韓非屬於法家。 老子,莊周屬於道家。
⑧ 七年級上歷史手抄報的資料
一、我國境內的早期人類包括:
1、元謀人:雲南省元謀縣,約萬年前,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已會製造工具和知道用火。
2、北京人: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約70——20萬年前,已具備了人類的基本體質特徵(四肢),但仍保留著一些猿類的特點(頭部)。但手腳分工明顯能製造和使用工具(這是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使用打制石器(被稱 為「舊石器」)。食物來源於打獵和採集,住山洞,會使用天然火(取暖、照明、燒烤食物、驅趕野獸)。會保存火種,還會管理火。北京人遺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類遺骨和遺跡最豐富的遺址。
3、山頂洞人:約18000年前,北京周口店龍骨山頂部的洞穴里,模樣同現代人基本一樣,仍用打制石器,已經掌握磨製、鑽孔技術,能人工取火,縫制獸皮衣服。
二、 原始農耕文化的代表:
1、河姆渡遺址:約7000年前,浙江餘姚河姆渡村(代表南方長江流域),使用磨製石器(新石器)、耒、耜,從事原始農業生產,種水稻,飼養家畜,定居(干欄式建築)。
2、半坡遺址:約6000年前,陝西西安半坡村(代表北方黃河流域),廣泛使用磨製石器,種植粟、麻、蔬菜,紡麻織布,製作彩陶,住半地穴式房子。
3、大汶口遺址,有隨葬物,出現貧富分化。
三、 遠古的傳說
1、黃河流域兩大部落: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黃帝打敗炎帝,結成黃炎聯盟,構成華夏族的主幹,它是漢族的前身,所以中華民族尊奉炎帝和黃帝為人文始祖。
2、禪讓制:部落首領們民主推選部落聯盟首領的制度。先後擔任部落聯盟首領的有堯、舜、禹。
3、大禹治水:用疏導的方法。
四、 夏朝和商朝
1、夏朝:約公元前2070年,由禹建立,是我國的第一個王朝。夏的建立標志著我國早期國家的產生(奴隸制)。禹的兒子啟繼位,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最後一個夏王是桀(暴君)。
2、商:約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的首領成湯在鳴條打敗桀,建立商朝。約公元前1300年,商王盤庚遷都於殷(河南安陽)。商東到大海,西到渭水上游,南到長江流域,北達遼河。最後一個王商紂(暴君)。
五、 西周的興亡
1、西周: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建都於鎬京(西安)。
2、分封制:周王讓自己的子弟、親戚以及功臣和古帝王的後代在各地建立封國(統治者叫國君,或諸侯),叫分封制。目的:鞏固周的統治。諸侯要向周王進獻財物,服從周王調遣出征作戰。
3、西周結束:公元前771年,犬戎族破鎬京,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
六、春秋爭霸
1、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都城到洛邑,即洛陽)——公元前476年。
2、春秋五霸: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3、齊桓公首霸的原因:①管仲改革:發展生產,改革內政,整頓軍隊,使齊國國力更加強盛。②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 齊桓公稱霸的標志:葵丘會盟。
4、晉楚爭霸:城濮之戰(退避三舍),楚敗,晉文公成為霸主。 楚莊王(一鳴驚人、問鼎中原)
5、吳越爭霸:吳王闔閭任用孫武打敗楚,成為霸主。吳王夫差打敗越王勾踐。
勾踐「卧薪嘗膽」打敗吳,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個霸主。
○七、戰國爭雄
1、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韓趙魏由晉分裂而成。
2、戰國時著名戰役:圍魏救趙(齊國孫臏)、長平之戰(秦將白起)
3、合縱與連橫:合縱(合眾勢以攻一強)以蘇秦為代表,連橫(事一強以攻眾弱)以張儀為代表。
八、商鞅變法:
1、背景:①戰國時生產力發展,標志為鐵器普遍使用和牛耕推廣。②秦國相對落後。③秦孝公決心變法圖強。
2、變法:公元前356年,在秦孝公支持下商鞅開始變法。主要內容有:①改革土地制度。②重農抑商。③獎勵軍功。④遷都咸陽,推行縣制。⑤嚴明法令。
3、性質:商鞅變法是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社會改革。影響:①廢除了舊制度,建立了新制度,秦國社會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②秦國戰鬥力提高。③秦國社會經濟得到發展。
4、戰國後期,秦國修建了都江堰和鄭國渠。
九、秦朝的統一:
1、「秦王掃六合」(統一全國)的原因:①秦國實力超過東方六國。②秦王贏政制定了正確的策略(遠交近攻)。
2、秦統一全國:公元前221年,都咸陽。意義:①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的分裂割據局面。②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國家。
2、皇帝制度的建立:內容:①確立皇帝的稱號,處於至高無上的地位。②在中央設置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③在地方,廢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縣制。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在秦朝建立起來。
3、鞏固統一的措施:①統一貨幣(秦國圓形方孔「半兩」銅錢)。②統一度(長度)量(容量)衡(重量)。③統一文字(小篆,後來是隸書)。
十、秦末農民起義
1、原因:秦的暴政。表現在:①「焚書坑儒」(這是秦始皇專制統治在文化思想領域的集中表現)。②殘酷地剝削。③嚴酷的刑罰。④秦二世更加昏庸殘暴。
2、開始:大澤鄉起義。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領導,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在陳縣建立張楚政權,曾攻到咸陽附近的戲。
3、巨鹿之戰:公元前207年,項羽以少勝多,在巨鹿殲滅秦軍主力(破釜沉舟)。
4、秦朝滅亡:公元前207,劉邦進入關中,逼近咸陽,子嬰出降,秦朝滅亡。
十一、漢武帝的文治武功
1、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西漢,都長安(西安)。漢武帝(劉徹)時,西漢進入鼎盛時期。
2、漢武帝的文治武功:①思想方面:尊儒術興太學。董仲舒提出「大一統」思想,主張「罷黜百家,獨尊儒術」。②政治方面:頒布「推恩令」徹底解決王國威脅中央的問題。下令允許諸王將自己的封地分給子弟,建立較小的侯國。從此諸侯國越分越小。③經濟方面:貨幣由國家統一鑄造,鹽鐵由國家壟斷經營。④軍事方面:北方打敗匈奴,設置「河西四郡」,管轄河西走廊至玉門關一帶;南方控制海南島和「西南夷」。
十二、張騫通西域
1、 西域的范圍:玉門關和陽關以西、蔥嶺以東的地區。
2、 張騫通西域:第一次,公元前138年,目的是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第二次,公元前119年,目的是聯絡烏孫國。意義:促進了內地和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為「絲綢之路」的開通打下了基礎。
3、 西域都護的設置: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置西域都護,西域(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區)正式歸屬中央政權管轄。
十三、兩漢時期的外交
1、「絲綢之路」:以長安為起點,經河西走廊和新疆地區,翻越蔥嶺,通向西亞和歐洲。另有「南方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2、漢與朝鮮、日本的交流:鐵器製造技術傳到朝鮮,在平壤出土有漢朝蜀郡製造的漆器。公元57年,漢光武帝贈給日本倭奴國使者「漢委奴國王」 金印。
3、漢與歐洲的往來: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古代羅馬帝國),到達波斯灣。公元166年,大秦人從海路到中國,這是中國與歐洲第一次直接交往。
十四、三國鼎立
1、 官渡之戰:200年,曹操以少勝多,打敗袁紹。之後,曹操基本統一北方。
2、 赤壁之戰:208年,孫、劉聯軍以少勝多,打敗曹操,之後,三分天下局面實際形成。
3、 三國鼎立:①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陽。②221年,劉備建漢(蜀漢或蜀),都成都。③229年,孫權建吳,都建業(南京)。三國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十五、南方的初步開發
1、 南方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1.江南地區雨量充沛,氣候較熱,土地肥沃,具有發展農業的優越條件。2.從東漢末開始,為了躲避北方的戰亂,北方人民大量南遷,為南方帶來了勞動力、工具、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種子。
3.
2、 吳國的經濟:手工業中最重要的是織造麻布(越布),青瓷,三大造船中心(侯官、臨海、番禺)。230年,吳國的衛溫、諸葛直率萬人船隊到過夷洲(今台灣)。
3、 諸葛亮治蜀:堰官,錦官,平定南中地區(四川南部、雲南和貴州一帶)。
4、 西晉都洛陽,東晉和南朝(宋、齊、梁、陳)都建康(南京)。江南經濟發展原因:①北方人口繼續大量南遷。②統治者重視發展經濟。③社會相對安定。④自然條件優越。 南京被稱為「六朝古都」。
十六、北魏孝文帝改革
1、 少數民族內遷:東漢末年起,匈奴、鮮卑、氐、羯、羌內遷到黃河流域。
2、 北魏孝文帝改革:背景:①民族融合趨勢增強。②鮮卑貴族用落後方式統治人民。③北魏政權面臨危機。
內容:①借鑒漢族政治經濟制度。②遷都洛陽。③推行學習漢族文化風俗的政策(改用漢姓、改穿漢服、與漢族通婚、學說漢語、推行漢族教育制度)。作用: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黃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進程。
十七、青銅工藝
1、 青銅:是以銅為主要成分(銅、錫、鉛)的合金,因呈青灰色而被稱為青銅。青銅時代:是指夏、商、西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我國進入鐵器時代。
2、 主要青銅器:①司母戊大方鼎:古代最大的青銅器,商朝後期鑄造,特點是雄偉端莊,氣勢凜然,代表商朝殘品的典型風格。②四羊方尊:結構巧妙,製作精細,堪稱青銅器中的精品。③四川廣漢三星堆的青銅立人、青銅人頭像和青銅樹:造型奇異,風格獨特,具有無窮的藝術魅力。
十八、卓越的工程包括:
1、 都江堰:戰國後期,秦國蜀守李冰主持修建,位於成都附近岷江上。特點:選址合理,設計科學,無壩引水,自流灌溉,工省效宏。影響: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不知飢饉」的天府之國。
2、 鄭國渠:戰國後期秦國建於咸陽附近,由鄭國主持修建,灌溉了關中平原。
3、 秦長城:秦朝為防禦匈奴,在秦、趙、燕三國北方防禦工程基礎上修築而成,西起臨洮,東到遼東。它是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徵,也是古代世界的偉大工程。
4、 靈渠。秦朝修建,聯通了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
十九、科技成果
1、 造紙術:發明於西漢(世界最早),用麻造紙。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產量增加,成本降低,取代竹木簡,成為主要書寫材料。意義:為文化的交流和保存提供了重要的條件,是我國古代人民對人類的偉大貢獻。
2、 數學:①《九章算術》,成書於東漢初期,書中關於負數的概念、正負數的加減運演算法則,以及聯立一次方程組的解法,在世界上都是最早的。②「圓周率」:南朝時,祖沖之在世界上最早將圓周率計算到小數點後第7位,比歐洲早1100年。
3、 醫學:①「醫聖」張仲景,東漢人,著有《傷寒雜病論》,奠定中醫治療學的基礎。②華佗,東漢人,世界上最早採用全身麻醉手術法(麻沸散),編制了五禽戲。
4、 農學:賈思勰,北魏時期,著有《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農學著作。
5、 地理學:酈道元,北魏時期,著有《水經注》。《水經注》是一部綜合性的地理學專著。
二十、漢字的演變
1、 文字的起源:原始陶器上的刻畫符號可能就是原始的文字。
2、 甲骨文:商朝時人們刻寫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它是一種比較成熟和完備的文字。漢字是由它發展而來。意義:甲骨文記錄了商王的活動,反映了商朝的情況,為研究當時的歷史提供了可靠的文字材料。
從商朝開始我國的歷史有了可靠的文字記載。
3、 金文:商朝時鑄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又叫銘文和鍾鼎文。為後人研究商周歷史留下了寶貴資料。
4、 小篆和隸書:秦朝統一文字為小篆,流行於秦。後推廣為隸書,漢時廣泛使用。
5、 草書、楷書和行書:出現於漢朝後期,三國兩晉時趨向成熟。
二十一、學術思想
1、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時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①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他提出「仁」的學說,主張統治者體貼人民,人民敬重和服從統治者。他創立了儒家學派。儒家思想後來成為中國封建時代的正統思想。②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他創辦私學,擴大教育對象,打破了官府對教育的壟斷;編訂了《詩》、《書》、《春秋》作教材,保存和發展了我國古代文化。教學中,善於啟發誘導,因材施教。③孔子的言行記錄在《論語》里。
2、 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①原因:戰國時社會發生深刻變化,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看法,著書立說,宣傳自己的主張,形成眾多的學派,歷史上稱為「諸子百家」。②最重要的學派有: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還有縱橫家(蘇秦、張儀)、兵家和農家。③代表人物:儒家:孟軻(鄒國,《孟子》)、荀況(趙國,《荀子》)。道家:莊周(宋國,《莊子》)。墨家:墨翟(魯國,《墨子》)。法家:韓非(韓國,《韓非子》)。兵家:孫臏(齊國,《孫臏兵法》)。
二十二、文學、史學與宗教
1、 詩歌:屈原,戰國時楚國人,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作品《離騷》、《天問》。端午節就是紀念屈原。
2、 史學:司馬遷,西漢漢武帝時期,我國古代偉大史學家,著有《史記》,記述了黃帝到漢武帝的歷史,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130篇,分為「本紀」、「世家」、「列傳」等,它是我國古代最優秀的史學著作,對後來史書的編寫有深遠影響。
3、 佛教:產生於古代印度,西漢末年東漢初年經西域傳入我國內地。對我國有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4、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東漢時正式創立,創始人之一叫張陵,尊老子為教主。稱它為太上老君。
二十三、藝術
1、 戰國編鍾:出土於湖北隨州,製作於戰國時期,說明當時我國音樂已經達到很高水平。
2、 秦始皇陵兵馬俑:在秦漢時期的美術中,雕塑的成就最為突出。秦始皇陵兵馬俑坑堪稱中國古代雕塑藝術的大型陳列館。
3、 王羲之:「書聖」王羲之,東晉,作品《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
4、 顧愷之:東晉著名畫家,擅長人物畫,作品有《女史箴圖》、《洛神賦圖》
提問者評價
謝謝
⑨ 初一歷史手抄報 急急急急!!!!
隋朝: 隋朝(公元581年—618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朝代之一,隋唐時期也是全世界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期 。隋朝在政治上確立了重要的制度——三省六部制,創建了影響深遠的科舉制度,改革律令;在軍事上繼續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在經濟上,一方面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另一方面則採取了「大索貌閱」和「輸籍定樣」等措施,以增加政府收入。隋朝還興修了舉世聞名的大運河,鞏固了中央對東南地區的統治,加強了南北經濟、文化的聯系。
唐朝: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是世界公認的中國最強盛的時代之一。李淵於618年建立唐朝,以長安(今陝西西安)為首都。其鼎盛時期的公元7世紀時,中亞的沙漠地帶也受其支配。在690年,武則天改國號「唐」為「周」,遷都洛陽,史稱武周,也稱「大周」。705年唐中宗李顯恢復大唐國號,恢復唐朝舊制,還都長安。唐朝在天寶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亂後日漸衰落,至天佑四年(907年)梁王朱溫篡位滅亡。唐歷經21位皇帝(含武則天),共289年。唐在文化、政治、經濟、外交等方面都有輝煌的成就,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元朝: 元朝(公元1206年~1368年,一說1271年建立,定國號為元),又稱大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蒙古族)建立並統治全國的封建王朝。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國。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大元」,取《易經》中「大哉乾元」之意。1279年統一全國。元朝的疆域空前廣闊,今天的新疆、西藏、雲南、東北、台灣及南海諸島,都在元朝統治范圍內。1368年被朱元璋建立的明朝滅亡。北遷的元政權退居漠北,仍沿用大元國號,與明朝對峙,史稱「北元」。元朝自成吉思汗起歷經十五帝163年,自忽必烈定國號起,歷十一帝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