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評價歷史人物馮諼~具體點會追加懸賞
馮諼是孟嘗君的門客。剛到孟嘗君門下時,他的行為豪放不羈,體現了寧越「君擇臣臣亦擇君」的先進思想。在收債時焚燒債券,體現了他高瞻遠矚,不貪圖名利,敢於修正上司的錯誤思想。孟嘗君失勢後他不離不棄,體現了他忠貞的特性。在孟嘗君重新得勢,曾經嘲笑他的其他門客要求重新回來的時候,他沒有落井下石,也沒有攻擊他們來標榜自己的道德高度,體現了他寬容仁厚的特點。
⑵ 在歷史上,山西省都出過什麼名人
王烈:字彥方,平原縣(今山東平原)人。生於永和六年(公元141年),卒於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8年)。王烈少時師從陳寔,聞名遐邇。董卓作亂時避亂遼東,並多次拒絕曹操的聘請。七十八歲時病死於遼東。
王昶:(?—259年)字文舒,太原郡晉陽縣(今山西太原)人。少時知名,初為曹丕的文學侍從,曹丕繼位之後,王昶由散騎侍郎轉任洛陽典農、兗州刺史。魏明帝繼位,出任揚烈將軍、徐州刺史,封關內侯、武觀亭侯。伐吳之後升任征南大將軍,晉封京陵侯。討伐毋丘儉之亂之後升任驃騎將軍,又因平定諸葛誕有功而升任司空。王昶著有《治論》、《兵書》等數十篇論著。死後謚號穆侯。
王沈:西晉文學家。字彥伯。高平(今山東巨野)人。生卒年不詳。出身寒素,受豪門世族壓抑,仕郡文學掾,鬱郁不得志,終於鄉閭。曾作《釋時論》以發泄內心積憤。《晉書·惠帝紀》載,惠帝「居大位,政出群下,綱紀大壞,貨賂公行,勢位之家,以貴□物,忠賢路絕,讒邪得志,更相薦舉,天下謂之『互市』焉。高平王沈作《釋時論》,南陽魯褒作《錢神論》,廬江杜嵩作《任子春秋》,皆疾時之作也」。《釋時論》強烈地指責了世族制度對人才的壓抑,揭露了一批無德無才、欺世盜名之徒的可憎面目和卑劣用心:「責人必急 ,於己恆寬。德無厚而自貴,位未高而自尊。」這些人趨炎附勢,黨同伐異。文章最後表明了作者自己懷真抱素,淡泊自守,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志向。全篇文章,或庄或諧,辛辣有力,是晉代一篇思想性很強的散文。傳世作品僅《釋時論》一篇。
王渾(223~297年),字玄沖,太原晉陽(今山西太原)人,三國至西晉時期的大臣。出生於一個官僚家庭,其父王昶是魏國司空。王渾承襲父親京陵侯之位,屬魏大將軍曹爽部下。嘉平元年(249年),「高平陵事變」後,曹爽被殺,王渾隨之免職。後來又被起用為懷(今河南沁陽縣)令,參司馬昭的安東將軍軍事,任散騎黃門侍郎、散騎常侍。咸熙年間(264~285年),為越騎校尉。
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年),唐代詩人。漢族,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王勃與於龍以詩文齊名,並稱「王於」,亦稱「初唐二傑」。王勃也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齊稱「初唐四傑」,其中王勃是「初唐四傑」之冠。王勃為隋末大儒王通的孫子(王通是隋末著名學者,號文中子),王通生二子,長名福郊,次名福峙,福峙即王勃之父,曾出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縣令、六合縣令、齊州長史等職。可知王勃生長於書香之家。 王勃也是王績的侄孫。
王維(701-761),字摩詰(jié),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官至尚書右丞,原籍祁(今山西 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濟),崇信佛教,人稱詩佛,晚年居於藍田輞川別墅,漢族。其詩、畫成就都很高,蘇軾贊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為最,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後世人稱其為「詩佛」。著有《王右丞集》,存詩400首。善畫人物、叢竹、山水。唐人記載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類似李氏父子,另一類則以破墨法畫成,其名作《輞川圖》即為後者。但是傳為他的《雪溪圖》及《濟南伏生像》都非真跡。王維在唐詩的范疇顯然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開元進士科第一(即狀元)。任過太樂(yuè)丞、右拾遺等官,安祿山叛亂時,曾被迫出任偽職,後兩京收復,降職為太子中允,復累遷至給事中,終尚書右丞
王之渙(688—742),是盛唐時期的詩人,字季凌,祖籍晉陽(今山西太原),其高祖遷今山西絳縣。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名動一時,常與高適、王昌齡等相唱和,以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著稱。
王昌齡(690-756)字少伯,漢族。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世稱王龍標,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存詩一百七十餘首
王居正(公元11世紀)〔北宋〕河東(今山西永濟)人,生卒年不詳。學丹青有父風,真宗大中祥符(1008-1016)年間,與父王拙同馳名於畫壇希望對您有幫助
⑶ 求一歷史人物
漢書下酒:
蘇舜欽字子美,豪放不羈,好飲酒。在外舅杜祁公家,每夕讀書以飲一斗為率。公使人密覘之,聞子美讀《漢書·張良傳》,至「良與客徂擊秦皇帝,誤中副車」,遽撫掌曰:「惜乎!不中!」遂滿引一大杯。又讀至「良曰:『始臣起下邳;與上會於留,此天以授陛下。」又撫案曰:「君臣相與,其難如此。」復舉一大杯。公聞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足多也。」
他是宋人
⑷ 姓姚的歷史名人
1 姚范:桐城人,清代著名文學家,乾隆進士,任三禮館纂修,其學深究遺經,綜括精粹。 2 姚鼐:姚范的侄子,與方苞、劉大槐創立了清代散文重要流派——桐城派,曾參加過清代《四庫全書》的編纂,其治學以經為主,兼及子、史、詩文,但他的主要成就在散文上。 3 姚文田:清學者。字秋農,浙江歸安人,嘉慶進士,官禮部尚書。治學宗宋儒,亦取漢學之長。 4 姚廣孝:明代蘇州長州人,初為燕王心腹,朱隸奪取帝位後拜太子少師。曾參與修纂《太祖實錄》、《永樂大典》等宏大工作。 5 姚長子:明朝浙江會稽人,嘉靖三十四年倭寇進入縣境,逼迫他作向導。他把敵人引到四面皆水的化人壇,並於事先密秘吩咐鄉親撤橋,斷其後路。倭寇中計,遂為明軍所圍殲。而姚長子因此殉難。事後,被鄉人尊為英雄。 6 姚綬:畫家,嘉善人,曾官至監察御史,江西永寧面府。 7 姚平仲:宋代西北名將。 8 姚思廉:唐初史學家,江蘇吳興人,後遷入關中,為今天的陝西西安市人。編纂有《梁書》50卷、《陳書》30卷。他的孫子姚壽博涉經史,育才辯,武後時他任地官尚書,姚壽弟姚班自幼聰明好學,官至戶部尚書,亦善經史,撰有《漢書紹卷》40卷。 9 姚崇:唐初著名政治家,他本人及其家族在政治方面很有成就。姚崇官至宰相,曾任武則天、玄宗朝宰相。為政清廉,深得眾望,後來宋景繼他為相,史稱「姚宋」。姚宋曾孫姚合,元和進士,官終秘書監。因曾授武功主簿,世稱姚武功。他開創的詩體也稱武功體。姚崇玄孫姚瑁,長慶進士,湖、常二州刺史。 10 姚戈仲:西晉永嘉年間人,一個羌族部落的首領,他率領他的部落從赤亭遷到榆眉,後趙時被徙關中。公元323年被任為西羌大都督,率羌眾數萬居於清河。公元352年他的五兒子姚襄率領部眾返回關中,在三原被殺。姚襄弟趁淝水之亂攻入長安,建立了威震四方的後秦。建都於今陝西西安西北。 11 姚鉉:(968-1020) 宋廬州合肥人,字寶之。太宗太平興國八年進士。善文辭,藏書頗富。真宗大中祥符四年,纂集唐代文章為《唐文粹》百卷,去取謹嚴。與柳開、穆修等開宋代古文運動之先聲。 12 姚孳:宋明州慈溪人,字舜徒,以字行。神宗熙寧九年進士。哲宗元佑中補武陵墓令,訊民疾苦而振雪之,捐資修孔子廟,督課諸士,奏課為天下第一。以薦除提舉成都府常平等事。後由江東副曹除知夔州,興學勸農,有古循吏風。有《桃花源集》。
⑸ 我喜歡的歷史人物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庄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長安元年(701年),李白,字太白。其生地今一般認為是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後避玄宗諱改為昌明)青蓮鄉。祖籍為甘肅天水。其家世、家族皆不詳。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
神龍元年(705年), 十一月,武則天去世。李白五歲。發蒙讀書始於是年。《上安州裴長史書》雲:「五歲誦六甲。」六甲,唐代的小學識字課本,長史,州之次官。
開元三年(715年),李白十五歲。已有詩賦多首,並得到一些社會名流的推崇與獎掖,開始從事社會干謁活動。亦開始接受道家思想的影響,好劍術,喜任俠。是年岑參生。
開元六年(718年),李白十八歲。隱居戴天大匡山(在今四川省江油縣內)讀書。往來於旁郡,先後出遊江油、劍閣、梓州(州治在今四川省境內)等地,增長了不少閱歷與見識。
開元十二年(724年),李白二十四歲。離開故鄉而踏上遠游的征途。再游成都、峨眉山,然後舟行東下至渝州(今重慶市)。
開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出蜀,「仗劍去國,辭親遠游」。
開元十四年(726年),李白二十六歲。春往揚州(今江蘇省揚州市)。秋,病卧揚州。冬,離揚州北游汝州(今河南省臨汝縣),至安陸(今湖北省安陸縣)。途經陳州時與李邕相識。結識孟浩然。
開元十五年(727年),是年詔令「民間有文武之高才者,可到朝廷自薦」。秋,全國六十三州水災,十七州霜旱。李白二十七歲。居於安陸壽山,與故宰相許圉師之孫女結婚,逐家於安陸。是年王昌齡進士及第。
開元十六年(728年),土蕃屢次入侵。李白二十八歲。早春,出遊江夏(今湖北省武漢市),與孟浩然相會於斯。
開元十七年(729年),八月五日,唐玄宗為自己四十歲生日舉行盛大的慶賀活動,並以每年八月五日為千秋節。詔令天下諸州宴樂,休假三日。以宇文融管理全國財賦,強制稅法,廣為聚斂,供朝廷奢侈之用。李白二十九歲。在安陸。
開元二十三年(735年),玄宗又一次狩獵,正好李白也在西遊,乘機獻上《大獵賦》,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賞識。他的《大獵賦》希圖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聖朝園池遐荒,殫窮六合」,幅員遼闊,境況與前代大不相同,誇耀本朝遠勝漢朝,並在結尾處宣講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當時崇尚道教的心情。
是年,李白進長安後結識了衛尉張卿,並通過他向玉真公主獻了詩,最後兩句說「幾時入少室,王母應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統治階級的上層。李白這次在長安還結識了賀知章。李白去紫極宮,在那裡遇見了賀知章,立刻上前拜見,並呈上袖中的詩本。賀知章頗為欣賞《蜀道難》和《烏棲曲》。李白瑰麗的詩歌和瀟灑出塵的風采令賀知章驚異萬分,竟說:「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賀知章稱他為謫仙人。三年後,李白發出「行路難,歸去來」的感嘆,離開長安。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由於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交口稱贊,玄宗看了李白的詩賦,對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進宮。李白進宮朝見那天,玄宗降輦步迎,「以七寶床賜食於前,親手調羹」。玄宗問到一些當世事務,李白憑半生飽學及長期對社會的觀察,胸有成竹,對答如流。玄宗大為贊賞,隨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職務是給皇上寫詩文娛樂,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請或郊遊, 必命李白侍從,利用他敏捷的詩才,賦詩紀實。雖非記功,也將其文字流傳後世,以盛況向後人誇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寵信,同僚不勝艷羨,但也有人因此而產生了嫉恨之心。
天寶二年(743年),,李白四十三歲。詔翰林院。初春,玄宗於宮中行樂,李白奉詔作《官中行樂詞》,賜宮錦袍。暮春,興慶池牡丹盛開,玄宗與楊玉環同賞,李白又奉詔作《清平調》。對御用文人生活日漸厭倦,始縱酒以自昏穢。與賀知章等人結「酒中人仙」之游,玄宗呼之不朝。嘗奉詔醉中起草詔書,引足令高力士脫靴,宮中人恨之,讒謗於玄宗,玄宗疏之。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他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風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義精神,達到了內容與藝術的完美統一。他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李白的詩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這也是他的詩歌中最鮮明的藝術特色。李白的詩富於自我表現的主觀抒情色彩十分濃烈,感情的表達具有一種排山倒海、一瀉千里的氣勢。他與杜甫並稱為「大李杜」,(李商隱與杜牧並稱為「小李杜」)。
李白詩中常將想像、誇張、比喻、擬人等手法綜合運用,從而造成神奇異彩、瑰麗動人的意境,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作給人以豪邁奔放、飄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詩歌對後代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中唐的韓愈、孟郊、李賀,宋代的蘇軾、陸游、辛棄疾,明清的高啟、楊慎、龔自珍等著名詩人,都受到李白詩歌的巨大影響。
風格
豪邁奔放,清新飄逸,想像豐富,意境奇妙,語言奇妙,浪漫主義,立意清晰。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性格豪邁,熱愛祖國山河,游蹤遍及南北各地,寫出大量贊美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他的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像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人們稱他為「詩仙」。李白的詩歌不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精神,而且從形象塑造、素材攝取、到體裁選擇和各種藝術手法的運用,無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藝術特徵。
李白成功地在中塑造自我,強烈地表現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獨特個性,因而他的詩歌具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他喜歡採用雄奇的形象表現自我,在詩中毫不掩飾、也不加節制地抒發感情,表現他的喜怒哀樂。對權豪勢要,他「手持一枝菊,調笑二千石」(《醉後寄崔侍御》二首之一);看到勞動人民艱辛勞作時,他「心摧淚如雨」。當社稷傾覆、民生塗炭時,他「過江誓流水,志在清中原。拔劍擊前柱,悲歌難重論」(《南奔書懷》),那樣慷慨激昂;與朋友開懷暢飲時,「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山中與幽人對酌》),又是那樣天真直率。總之,他的詩活脫脫地表現了他豪放不羈的性格和倜(俶)儻不群的形象。
豪放是李白詩歌的主要特徵。除了思想性格才情遭際諸因素外,李白詩歌採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和體裁結構也是形成他豪放飄逸風格的重要原因。善於憑借想像,以主觀現客觀是李白詩歌浪漫主義藝術手法的重要特徵。幾乎篇篇有想像,甚至有的通篇運用多種多樣的想像。現實事物、自然景觀、神話傳說、歷史典故、夢中幻境,無不成為他想像的媒介。常藉助想像,超越時空,將現實與夢境、仙境,把自然界與人類社會交織一起,再現客觀現實。他筆下的形象不是客觀現實的直接反映,而是其內心主觀世界的外化,藝術的真實。
李白詩歌的浪漫主義藝術手法之一是把擬人與比喻巧妙地結合起來,移情於物,將物比人。
李白詩歌的另一個浪漫主義藝術手法是抓住事情的某一特點,在生活真實的基礎上,加以大膽的想像誇張。他的誇張不僅想像奇特,而且總是與具體事物相結合,誇張得那麼自然,不露痕跡;那麼大膽,又真實可信,起到突出形象、強化感情的作用。有時他還把大膽的誇張與鮮明的對比結合起來,通過加大藝術反差,加強藝術效果。
李白最擅長的體裁是七言歌行和絕句。李白的七言歌行又採用了大開大合、跳躍宕盪的結構。詩的開頭常突兀如狂飆驟起,而詩的中間形象轉換倏忽,往往省略過渡照應,似無跡可循,詩的結尾多在感情高潮處戛然而止。
李白的五七言絕句,更多地代表了他的詩歌清新明麗的風格。如《早發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廣陵》、《靜夜思》等,妙在「隻眼前景、口頭語、而有弦外音、味外味,使人神遠。」(《說詩晬語》上)。
⑹ 金庸筆下人格魅力極其突出的有哪些人物
金庸先生作為他們中間最傑出的代表,一生創作了十五部武俠經典,金庸武俠小說的主題---「俠骨「英雄之氣,「柔情「美女之痴。
1、喬峰—最具悲情色彩的豪傑
金庸小說中,性格描寫最突出的一個人物就是喬峰。他集博大深沉、正直真誠、熱情傲岸於一身,從他的身上,總是能看到升騰起的一股逼人的豪氣與血性,是真正能凸現「英雄」這個詞彙的化身。
丐幫的幫主,時人稱為「南慕容、北喬峰。」但命運似乎更多的不是一帆風順,他的身世之謎帶給他無盡的煩惱,也讓他從巔峰一下子跌落下來。他一生堅持主張抗遼,卻不想自己竟然是遼人,不得不迫人扼腕悲憤。在民族大義和個人恩怨上,他有過矛盾與彷徨,但他與生俱來的英雄氣概使他毅然選擇了大義,這就是英雄的實質。
點評:血性是一個民族崛起的精神標志。
2、韋小寶—最具諷刺效果的小丑
憑著一張三寸不爛之舌,以及八面玲瓏的手腕,再加上一點令人捧腹的小聰明,一個連自己名字都不會寫的街頭小混混,居然在康熙王朝混到了高官爵位,真是令人不勝感慨。所以本人認為這無疑是武俠小說中的一部《官場現形記》,通過一個很別致的人物,從側面反映出官場的本質。
他把堂堂的大清王朝及睿智的康熙玩弄於股掌之間,更兼吃喝嫖賭樣樣俱全,尤其令眾多男人嫉妒的是,以他一個貌不驚人、不學無術的無賴竟然能娶到七個如花似玉的老婆。如果說他還有某項特長,只怕就是他的精於世故,因為他成功地周旋於兩個對立的集團。從他的身上,可以強烈感受到極具喜劇諷刺的特色。
點評:建議貪官們多研究研究,討論討論,也許能從中學到很多有用的東西。
3、楊過—最富激情魅力的男人
金先生曾經在他自己的評論中提到過,在他寫過的人物裡面,他最欣賞的就是楊過。為什麼呢?大概金先生也是喜歡楊過剛毅的雄風,男性的魅力,以及對愛侶的痴痴追求。那種對女性恬適的雅緻和纖細的溫柔,正是眾多女性心目中情人的形象。哪怕是斷了一臂的時候,依然受到少女芳心的眷顧。
楊過的成功,在於他的意志、熱情和追求。在當時一個崇尚禮教的風氣下,他敢於摒棄世俗,不顧一切地與之奮斗。他對小龍女的愛,是對詮釋愛情的偉大頌歌。他掙脫年齡的限制、輩份的限制、性格上的限制,毫無顧忌地去愛。這種愛,永遠是驚心動魄的。所以當他將愛深深地注入到整個生命,不再注重任何形式,而只是心靈的那種絕不背叛的刻骨銘心。以他的這種境界,難怪有人說他是情聖。 點評:讀慣了瓊瑤小說纏綿悱惻的少女們,也來認識一下武俠小說中的愛情經典吧
4、郭靖—最朴實無華的英雄
一個大智若愚的英雄,背負起一個民族興衰的重任,雖然哪個搖搖欲墜的南宋朝廷是他獨力所不能挽回的,但他義無返顧,有一種民族的力量九轉回腸,他就是郭靖。
在郭靖身上,似乎能看到岳飛的影子,雖然他沒有武穆的謀略,但他身邊有個輔佐他的女諸葛黃蓉。絕妙的搭配,正顯現出郭靖粗獷的一面。剛毅沉鬱,壯懷激烈,仰天長嘯,慷慨悲歌,匡扶的是民族的大業,流盡的是英雄的鮮血,表現出中華民族的靈魂。
點評:時代精神的象徵,民族英雄的典範。
5、張無忌—最優柔寡斷的領導
張無忌的一生可以說是一部傳奇。他迭逢奇遇,莫名其妙當上了明教的教主,然而他胸無大志,又無遠見,靠著一幫為他捨生忘死的下屬,支撐起戴在他頭上教主的光環。最後,正是由於他的用人失察,成就了另外一位梟雄的歷史。
張無忌是所謂正邪兩派紛爭的產物,在正派面前,他是邪;在邪派面前,他轉而走向正,這些造成了他怯懦、迷惘、軟弱的性格。而後他夾雜在兩個女人中間,無法選擇。他的優柔寡斷,最終葬送了他的事業和愛情。
點評:解讀張無忌,可以使許多政治家從中吸取慘痛的教訓。
6、令狐沖—最重情重義的大俠
中國人自古以來最尊師重道,令狐沖無疑為我們做出了表率,盡管他的師父是那麼的奸詐陰險。為情,他對小師妹那聞之斷腸的痴心,換來的只不過是幾許惆悵;為義,他恪守著對任我行的承諾,換來的也只不過是別人的趕盡殺絕。
很多人認為,令狐沖是豪放不羈的,除了情與義,他好象對什麼都不在乎。名譽、地位、權利在他眼中如糞土,然而一旦牽涉到情義兩字,就熱血沸騰,或者他的本質就是為情義而生。
點評:如果選擇他做丈夫,你不用擔心他會三心二意;如果選擇他做朋友,你也不 用擔心他會背信棄義。
參考地址:http://www.noveld.com/q-28837.html
⑺ 歷史上有什麼出淤泥而不染的人啊
1、陶淵明
陶淵明所生活的晉朝的環境,無論是生活環境還是朝堂之上的環境,說一句淤泥毫不為過,從個人能力來看,陶淵明曾經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多種職位,但是都感到十分的不滿意,尤其是最後的彭澤縣令,僅僅任職了十餘天就自行離去了,歸隱田園成為一代田園詩人。
2、周敦頤
周敦頤是北宋時期的人,宋朝儒家理學思想的開山鼻祖,愛蓮說也是他晚年的作品。由於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周敦頤是提倡改革的,也因此在官場上得罪了不少人。仕途受到了限制,縱然一身的才華和理學的造詣無法發揮,我們所知道的王安石變法中就有一些是從周敦頤那裡學習的。
可惜就如同他的愛蓮說一樣。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頤不願意與哪些人一起在官場上同流合污,不願意為了仕途而背離自己。最終還是止住於朝堂了。
3、李白
李白,這個唐朝最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給後世留下了非常多的傳世之作,但是本人卻始終未能得到朝廷重用。多次被貶的李白寫下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詩句,正是在表達自己的豪放不羈的個性和不同流合污的決心。
4、納蘭性德
納蘭性德,以他的家世,如果想要進入仕途的話。可以說是易如反掌,但是他卻不想違背自己內心的夙願。就這樣,在文壇上就留下了一位惜花惜木的納蘭性德。與納蘭性德從小玩到大的玩伴,有很多已經在官場上混的風生水起。而納蘭性德更中意於一花一樹一菩提。
5、薛濤
薛濤幼年喪父,十六歲時為生計所迫,入了樂籍。由於相貌清麗絕俗,擅長音律,詩詞一絕,而聲名鵲起。一提起女妓,我們對她們的詩詞總會產生質疑。這里老鴨解釋,據資料顯示,這些聲名在外的名妓,一般人是很難請到的。
她們的文採在當時高過無數士人才子,可惜女性地位低下,無出頭之路,否則這些享震詩壇的女子登科及第也是沒什麼問題的。薛濤與當時的名士元稹、牛增孺、張藉、白居易、劉禹錫、張祜、段文昌等都有過往來。
⑻ 王者榮耀里都有哪些歷史人物的名字呢
王者榮耀裡面的歷史人物有:司馬懿、張飛、諸葛亮、劉備和李白。
1、司馬懿
李白,字太白,又稱青蓮居士。唐代大詩人,與杜甫齊名,人稱李杜,後世譽之為詩仙。為人豪放,好酒,好劍術,好遠游,好做俠客行,仗義疏財。雖然詩才天下獨步,但對自己的劍術和治國平天下的本事更加自負。
進長安,被賀知章譽為「謫仙人」,被唐明皇招為翰林供奉。因此有傳說他讓楊貴妃捧硯,讓高力士脫靴。
李白壯游天下,留下名篇不下百首。安史之亂,他有意報效國家,卻報國無門,因李璘之案受牽連下獄,幸而得脫,從此漂流四方,客死他鄉。
⑼ 我國歷史上被貶有著樂觀心理的人物有哪些
有不少人,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陶淵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