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湖南省地圖歷史名人

湖南省地圖歷史名人

發布時間:2021-03-11 02:10:22

Ⅰ 邵陽從古至今有那些著名人物

楊再興(1104-1140年)
楊再興,崀山鎮人,瑤族。宋崇寧三年(1104年)生於城步,年幼喪父,隨母李氏來新寧崀山盆溪外婆家居住。自幼習武,弓法神奇。
紹興元年,綠林曹成自北方入湘,楊被擄入曹,曹見其身軀奇偉,武藝超人,即委為頭領,把守莫邪關。次年,荊湖路安撫都總管岳飛剿撫曹成,再興在迎戰中墜澗被擒,後追隨岳飛。
金軍大舉南侵,岳飛駐軍襄陽,誓復中原,楊受命為前鋒,開赴長水縣,在業陽一帶與金兵交戰。初戰即斬孫都統及統制蒲在,殺金兵300餘。次日會戰孫洪澗,破敵2000名,得糧2萬擔、軍械馬匹無數,乘勝收復西京一應險要,直下蔡州,積功封御前統制。
紹興十年,金兀術起兵12萬,驟攻臨穎,楊再興率部一馬當先,殺敵2000餘,又領輕騎300進擊,至小商河,雪掩河道,馬陷住河中,金兵乘機萬箭齊發,楊再興英勇戰死。時年36歲。楊再興遺骨、遺甲及軍中指揮所用兩面銅鑼均運回故里,葬於大絹峒,並建專祠祭祀。
UID1258 帖子529 精華1 積分2895 威望6 金錢1365 貢獻43 鮮花71 閱讀許可權100 性別男 在線時間188 小時 注冊時間2008-6-19 最後登錄2009-1-8 查看詳細資料
TOP

藍玉(?---1393)
藍玉,苗族,明朝名將,祖籍城步,常遇春妻弟。隸屬常遇春麾下,臨戰勇敢,所向多捷,由管軍鎮撫積功升至大都督府僉事。明朝建立後,官拜大將軍,被封為「涼國公」。洪武四年(1371),從征虜前將軍傅友德參加明軍滅夏之戰,克綿州(今四川綿陽)。次年,從征虜大將軍徐達北征,敗北元兵於土剌河(今蒙古國土拉河)等地。七年,率師克興和(今河北張北),俘北元國公帖里密赤等59人。十一年,與西平侯沐英征西番(今甘肅、青海藏族居住區)獲勝。次年還師,封永昌侯。十四年,以征南左副將軍從傅友德取雲南,功著。二十年,以征虜左副將軍從大將軍馮勝征北元太尉納哈出,乘大雪率輕騎襲破慶州(今內蒙古巴林左旗西北),殺元平章果來,會主力進至金山(今吉林雙遼東北)接受納哈出降,後代馮勝為大將軍。二十一年,率師15萬,於捕魚兒海(今內蒙古貝爾湖)獲北元主次子地保奴以下百餘人,追獲吳王朵兒只等以下3000人。奏捷京師,被太祖朱元璋比為名將衛青、李靖。後恃功專恣,為太祖所惡,1393年,朱元璋以「謀反罪」處死藍玉,並抄滅家產、誅滅三族,製造駭人聽聞的「藍獄」。當時,藍玉故里城步扶林的藍姓居民為避禍改姓秦,藍玉定居地安微定遠的藍姓居民改姓青。
UID1258 帖子529 精華1 積分2895 威望6 金錢1365 貢獻43 鮮花71 閱讀許可權100 性別男 在線時間188 小時 注冊時間2008-6-19 最後登錄2009-1-8 查看詳細資料
TOP

藍玉(?---1393)
藍玉,苗族,明朝名將,祖籍城步,常遇春妻弟。隸屬常遇春麾下,臨戰勇敢,所向多捷,由管軍鎮撫積功升至大都督府僉事。明朝建立後,官拜大將軍,被封為「涼國公」。洪武四年(1371),從征虜前將軍傅友德參加明軍滅夏之戰,克綿州(今四川綿陽)。次年,從征虜大將軍徐達北征,敗北元兵於土剌河(今蒙古國土拉河)等地。七年,率師克興和(今河北張北),俘北元國公帖里密赤等59人。十一年,與西平侯沐英征西番(今甘肅、青海藏族居住區)獲勝。次年還師,封永昌侯。十四年,以征南左副將軍從傅友德取雲南,功著。二十年,以征虜左副將軍從大將軍馮勝征北元太尉納哈出,乘大雪率輕騎襲破慶州(今內蒙古巴林左旗西北),殺元平章果來,會主力進至金山(今吉林雙遼東北)接受納哈出降,後代馮勝為大將軍。二十一年,率師15萬,於捕魚兒海(今內蒙古貝爾湖)獲北元主次子地保奴以下百餘人,追獲吳王朵兒只等以下3000人。奏捷京師,被太祖朱元璋比為名將衛青、李靖。後恃功專恣,為太祖所惡,1393年,朱元璋以「謀反罪」處死藍玉,並抄滅家產、誅滅三族,製造駭人聽聞的「藍獄」。當時,藍玉故里城步扶林的藍姓居民為避禍改姓秦,藍玉定居地安微定遠的藍姓居民改姓青。
UID1258 帖子529 精華1 積分2895 威望6 金錢1365 貢獻43 鮮花71 閱讀許可權100 性別男 在線時間188 小時 注冊時間2008-6-19 最後登錄2009-1-8 查看詳細資料
TOP
鄒漢勛(1805—1854),
清著名學者,新化(今屬隆回)人。字三傑,號叔績。咸豐元年(1851年)舉人。是我國近代史上傑出的輿地學家,中國近代輿地學奠基人。
鄒漢勛一生致力於輿地學研究,注重古為今用創新發展,並通過實地調查,以補古之不足,主張「知古期以用於今,知今期以稽於古」。他依據以經緯測繪地圖的理論和方法,在《寶慶疆里圖說》中提出繪制地圖的基本原則:1、明分率(比例);2、分准望(方位);3、定中宮(座標);4、測日量,即作圖以經緯度劃成方格,每格按比例等於若干里。他還創造性地沿用前人繪制地圖的諸種圖形標志,並不斷改進使之完善,如山用「疊人」;水用「雙線」;道路用「疊點」等。他的博學多才,被士林尊稱為「古之鄭賈,今之江戴」;他的輿地學與當時馳名京都的魏源的經史、何紹基的書法並稱為「湘中三傑」。鄉諺贊曰:「記不全,問魏源;記不清,問漢勛。」可見其當時的知名度。
鄒漢勛一生著述豐富,主要有《五均論》、《讀書偶識》、《水經移注》等30餘種,共460餘卷,多毀於戰火,後人刊有《鄒叔子遺書》七種傳世。
譚人鳳(1860-1920)

譚人鳳,字石屏,名有時,號符善,晚年自號雪髯,人稱譚鬍子。清咸豐年農歷八月初六(1860年9月20日)生於新化縣福田村(今隆回縣鴨田鄉南塘村)。
16歲考取秀才,後累試未中,30歲時,在村內義學任塾師。在地方頗有威信,里中每有爭議,務請他排難解紛。在教學的同時,開始聯絡會黨,召集江湖朋友在家鄉開山立堂,取名「卧龍山」,自做山主,「抱一部落主義」以自雄。光緒二十一年(1895),他仿照「泰西教法」,創辦福田小學堂,接觸新學,眼界漸開,對時局日益關心。光緒二十六年(1900),義和團運動前後,他與會黨秘密聯絡,進行反清活動。
三十年,得知黃興、宋教仁聯絡哥老會首領馬福益在長沙發難,便在會黨中加緊活動,先後奔走湘西和廣西,伺機響應。後聞寶慶會黨起事,由桂返湘相助。寶慶事敗,為避免官府追捕,於三十二年(1906)春離開縣境,赴長沙,任新化駐省中學監督。同年冬,逃亡日本東京,經黃興介紹,加入同盟會。十二月,萍、瀏、醴起義爆發,他與周震麟、洪春岩、寧調元、胡璞等受同盟會委派,回國密謀響應。事敗,於三十三年初復返東京,入法政學校學習。十一月,同盟會發起鎮南關(今友誼關)起義,他得知起義軍佔領鎮南關,回國將兒子一鴻的官費折抵百金,前往參戰。宣統二年(1910)與宋教仁等醞釀並於次年成產同盟會中部總部,設機關於上海,他負責黨務兼軍事聯絡工作。奔走於長沙、武昌、九江間,准備在長江流域發動起義,為中部總部黃興的聯絡人。黃興、趙聲在香港設立起義機關統籌部,准備廣州起義,譚應召前往參加。廣州起義爆發,他要求參加敢死隊,因年老體弱,被黃興勸阻。廣州起義失敗,有些革命黨人意志沮喪,他卻振作精神,加緊在長江中下游活動,激勵人心,促成武漢「文學社」和「共進會」消除成見,實行聯合,和衷共濟,相輔而行」。宣統三年十月十日,武昌起義爆發,他由滬赴武昌,參與湖北軍政府的領導工作。二十二日,長沙起義成功,去長沙敦促湘軍援鄂。在新軍出發前的誓師會上,當場「湖南子弟善攻取,手執鋼刀九十九;電掃中原定北京,殺盡胡人方罷手」軍歌一首,激勵士氣。漢陽失守後,任武昌防禦使兼北面招討使,立下「城存與存,城亡與城亡」的錚錚誓言,晝出洪山,夜歸武昌,率領軍民,堅守陣地,苦戰十天,終於保住武昌,「而固民國之基礎」。章太炎稱贊他:「若夫見利思義,見危授命,久不忘平生之言者,唯君一人而已矣。」黃興贈詩給他,有句雲「能爭漢上為先著,此復神州第一功。」
民國2年(1913)年7月,孫中山等發動以討伐袁士凱為目標的「二次革命」,堅決主張聯絡各省「同興問罪之師,以至仁伐至不仁」。9月,袁士凱下令通輯孫中山、黃興、譚人鳳等9人,將譚列為「湘省之亂」的「首魁」。他再次被逃亡日本,隱居在九州福岡縣,更名為林泉逸。在這里,寫有帶自傳性質的《石叟牌》,保存了許多珍貴的辛亥革命史料。雖遠在異國,仍關心討袁大計。民國4年,致電蔡鍔「直抵燕雲,以誅元兇」。並往返於南洋、新加坡等地,籌款和組織力量,積極開展反袁斗爭。民國5年6月回滬養病。6年8月,孫中山在廣東組織護法軍政府,他積極聯絡黨人,堅持維護南京臨時政府《約法》。
民國9年農歷三月初六(1920年4月24日),在滬病逝,終年60歲,歸葬於新化縣水車毛田。
魏源(1794-1857)

魏源,名遠達,字良圖,號默深。著名學者,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清乾隆五十九年三月二十四日(1794年4月23日)生於邵陽縣金潭沙洲上(今隆回縣金潭鄉),嘉慶二十五年(1820)全家遷居江蘇揚州新城。
魏源7歲從塾師劉之綱、魏輔邦讀經學史,常苦讀至深夜。母憐其過勤,每夜定時熄燈令卧,他伺二老熟寐,以被遮燈默讀。9歲赴縣城應童子試,考官指著畫有「太極圖」的茶杯提出「杯中含太極」囑對。魏源摸著懷中二麥餅對曰:「腹內孕乾坤。」考官大為驚異。嘉慶十五年(1810)庚午科取秀才。明年辛未歲試補廩膳生。嘉慶十八年癸酉科選拔貢。道光二年(1822)壬午科中式舉人第二名。道光五年受江蘇布政使賀長齡之聘,輯《皇朝經世文編》120卷;又助江蘇巡撫陶澍辦漕運、水利諸事。撰《籌漕篇》、《籌齒差篇》和《湖廣水利論》等。
道光九年應禮部會試,與龔自珍雙雙落第,房考劉逢祿作《兩生行》哀之,從此龔魏齊名。魏捐內閣中書舍人候補,內閣藏書豐富,乃博覽史館秘閣官書及士大夫私家著述。時社會動亂加劇,他目睹江華瑤民起義,已深感清政權的腐敗;道光二十年爆發了鴉片戰爭,外國侵略危機使他更加憤激,進一步激發了愛國熱情。
道光二十一年,魏源入兩江總督裕謙幕府,直接參與抗英戰爭,並在前線親自審訊俘虜。後見清政府和戰不定,投降派昏庸誤國,憤而辭歸,立志著述。道光二十二年完成了《聖武記》,敘述了清朝開國到道光年間的軍事歷史及軍事制度。在文中提出「今夫財用不足國非貧,人材不競之謂貧;令不行於海外國非贏,令不行於境內之謂贏。故先王不患財用,而惟亟人材;不憂不逞志於四夷,而憂不逞志於四境。官不材,則國禎富;境無廢令,則國柄強」的人才論觀點。
道光二十四年甲辰,魏源再次參加禮部會試,中進士,以知州用,分發江蘇,任東台、興化知縣。在改革鹽政、築堤治水方面功績卓著。他依據林則徐所輯的西方史地資料《四州志》,參以歷代史志、明以來《島志》及當時夷圖夷語編成《海國圖志》50卷,後經修訂、增補、到咸豐二年(1852)成為百卷本。它囊括了世界地理、歷史、政制、經濟、宗教、歷法、文化、物產。對強國禦侮、匡正時弊,振興國脈之路作了比較深入的探索。提出「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和「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觀點,主張學習西方製造戰艦、火械等先進技術和選兵、練兵、養兵之法,改革中國軍隊。為了捍衛中國的獨立自主,他號召「以甲兵止甲兵」,相信中國人能戰勝外國侵略者。他告誡人們在「英吉利蠶食東南」之時,勿忘「鄂(俄)羅斯並吞西北之野心」。他提倡創辦民用工業,允許私人設立廠局,自行製造與銷售輪船、火器等,使國家富強。他主張革新,要求「去偽、去飾、去畏難、去養癰、去營窟」;「以實事程實功,以實功程實事。」並在《默觚》中發揮了「變古愈盡,便民愈甚」和「及之而後知,屨之而後艱」的主張,實為近代中國改良思想的前驅。對清王朝長期昧於世界大事,夜郎自大,固步自封,封關鎖國的閉關政策和媚外求和的投降路線予以犀利的批判。正如梁啟超在《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中指出:「《海國圖志》對日本『明治維新』起了巨大影響,認為它是「不龜手之葯」。在《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指出:「《海國圖志》之論,實支配百年來之人心,直至今日猶未脫離凈盡,則其在中國歷史上關系不得謂細也。」
咸豐元年(1851),魏源授高郵知州,公餘整理著述,咸豐三年完成了《元史新編》。後以「遲誤驛報」,「玩視軍機」革職。旋復職,他以年逾六旬,遭遇坎坷,以世亂多故而辭去。晚年,潛心學佛,輯有《凈土四經》。
魏源著述等身,除《聖武記》、《默觚》、《海國圖志》等巨著外,主要著述還有:《古微堂詩文集》、《書古微》、《詩古微》、《公羊古微》、《曾子發微》、《子思子發微》、《高子學譜》、《孝經集傳》、《孔子年表》、《孟子年表》、《小學古經》、《大學古本發微》、《兩漢古文家法考》、《論學文選》、《明代兵食二政錄》、《春秋繁露注》、《老子本義》、《墨子注》、《孫子集注》等若干卷。20世紀80年代末其詩文被輯為《魏源集》。
咸豐七年三月初一日(1857年3月26日)卒於杭州東園僧舍。終年63歲。葬杭州南屏山方家峪。
UID1258 帖子529 精華1 積分2895 威望6 金錢1365 貢獻43 鮮花71 閱讀許可權100 性別男 在線時間188 小時 注冊時間2008-6-19 最後登錄2009-1-8 查看詳細資料
TOP

閱讀全文

與湖南省地圖歷史名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