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哪些歷史故事里的人是卧薪嘗膽的
樓主你好:
非常榮幸為你解答疑惑
卧薪嘗膽原指中國春秋時期的越國國王勾踐勵精圖治以圖復國的事跡,後演變為成語,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春秋 時, 越王 勾踐 戰敗,為吳所執,既放還,欲報吳仇,苦身焦思,置膽於坐,飲食嘗之,欲以不忘會稽敗辱之恥。見《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卧薪事不知所出。後用為刻苦自勵,發憤圖強,不敢安逸之典。 宋蘇軾《擬孫權答曹操書》:「仆受遺以來,卧薪嘗膽,悼日月之逾邁,而嘆功名之不立。」
卧薪嘗膽:wò xīn cháng dǎn薪:柴草。睡覺睡在柴草上,吃飯睡覺前都嘗一嘗苦膽。原指中國春秋時期的越王勾踐勵精圖治以圖復國的事跡,後演變成成語,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卧薪:躺卧在柴草上,象徵:發憤圖強。嘗膽:口嘗苦膽,以鍛煉意志。
成語故事
吳王闔閭打敗楚國後,成了南方的霸主。越國是吳國的臨國,它與吳國素來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國國王勾踐即位。為了征服越國,吳王發兵攻打越國。兩國在槜李地方展開了一場大戰,吳王闔閭滿以為可以打贏,沒想到打了個敗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傷,再加上上了年紀,回到吳國,就咽了氣。吳王闔閭死後,兒子夫差即位。闔閭臨死時對夫差說:「不要忘記報越國的仇。」夫差記住這個囑咐,叫人經常提醒他。他經過宮門,手下的人就扯開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殺你父親的仇嗎?」夫差流著眼淚說:「不,不敢忘。」夫差為了報父仇,叫伍子胥和另一個奸臣伯嚭操練兵馬,准備攻打越國。結果越國戰敗,越王勾踐於是被抓到吳國。吳王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與喂馬這些奴僕才做的工作。越王心裡雖然很不服氣,但仍然極力裝出忠心順從的樣子。吳王出門時,他走在前面牽著馬;吳王生病時,他在床前盡力照顧,吳王看他這樣盡心伺候自己,覺得他對自己非常忠心,最後就允許他返回越國。勾踐回到越國後,立志報仇雪恥。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氣,在吃飯的地方掛上一個苦膽,每逢吃飯的時候,就先嘗一嘗苦味,還問自己:「你忘了會稽的恥辱嗎?」他還把席子撤去,用柴草當作褥子。這就是後來人傳誦的「卧薪嘗膽」。勾踐決定要使越國富強起來,他親自參加耕種,叫他的夫人自己織布,來鼓勵生產。因為越國遭到亡國的災難,人口大大減少,他訂出獎勵生育的制度。他叫文種管理國家大事,叫范蠡訓練人馬,自己虛心聽從別人的意見,救濟貧苦的百姓。全國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一把勁,好叫這個受欺壓的國家改變成為強國。越王勾踐整頓內政,努力生產,使國力漸漸強盛起來,他就和范蠡、文種兩個大臣經常商議怎樣討伐吳國的事。公元前484年,吳王夫差要去打齊國。伍子胥急忙去見夫差,說:「我聽說勾踐卧薪嘗膽,跟百姓同甘共苦,看樣子一定要想報吳國的仇。不除掉他,總是個後患。希望大王先去滅了越國。」吳王夫差哪裡肯聽伍子胥的話,照樣帶兵攻打齊國,結果打了勝仗回來。文武百官全都道賀,只有伍子胥反倒批評說:「打敗齊國,只是占點小便宜;越國來滅吳國,才是大禍患。」這樣一來,夫差越來越討厭伍子胥,再加上伯嚭在背後盡說伍子胥壞話。夫差給伍子胥送去一口寶劍,逼他自殺。伍子胥臨死的時候,氣憤地對使者說:「把我的眼珠挖去,放在吳國東門,讓我看看勾踐是怎樣打進來的。」夫差殺了伍子胥,任命伯嚭做了太宰。公元前475年,越王勾踐作好了充分准備,大規模地進攻吳國,吳國接連打了敗仗。越軍把吳都包圍了兩年,夫差被逼得走投無路,說:「我沒有面目見伍子胥了。」說著,就用衣服遮住自己的臉,自殺了。後來勾踐北上中原與諸侯會盟,成為春秋時期最後一個霸主。越王勾踐「卧薪嘗膽」,終於使自己成就了一番偉業!
其中的人物有:越王勾踐,吳王夫差,伍子胥,吳王闔閭,西施
望採納
希望對你有幫助
祝學業有成
『貳』 卧薪嘗膽出自的歷史故事
卧薪嘗膽原指越國國王勾踐勵精圖治以圖復國的事跡,後演變為成語,形容人刻苦自勵,回立志雪恥圖強。春答秋 時, 越王 勾踐 戰敗,為吳所執,既放功率表還,欲報吳仇,苦身焦思,置膽於坐,飲食嘗之,欲以不忘會稽敗辱之恥。見《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卧薪事不知所出。後用為刻苦自勵,發憤圖強,不敢安逸之典。 宋蘇軾《擬孫權答曹操書》:「仆受遺以來,卧薪嘗膽,悼日月之逾邁,而嘆功名之不立。」
『叄』 卧薪嘗膽的歷史故事是什麼
北宋·蘇軾《擬孫權答曹操書》:仆受遺以來,卧薪嘗膽,悼日月之逾邁版,而嘆功名之不立,上負先臣未報權之忠,下忝伯符知人之明。且權先世以德顯於吳,權若效諸君有非常之志,縱不蒙顯戮,豈不墜其家聲耶?」
《史記》原文為:「越王勾踐返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這里僅有「嘗膽」,沒有提到「卧薪」,這是蘇軾發揮想像,戲說孫權「卧薪嘗膽」而創作出來的成語。
卧薪嘗膽後演變為成語,形容人刻苦自勵,立志雪恥圖強,最後果真可以苦盡甘來。
『肆』 卧薪嘗膽歷史故事
故事:
兩千多年前,在長江下游有兩個國家,一個是吳國,一個是越國。他們都想征服對方,使自己的國家強大起來。
會稽一戰,越國打了敗仗。越王勾踐萬般無奈,只好派人向吳王夫差求和,表示願意和夫人一起去吳國,給吳王當奴僕。吳王的謀臣紛紛要求滅掉越國,免除後患。得勝的吳王非常驕傲,不聽大家的建議,答應了勾踐的請求。
勾踐夫婦來到吳國,穿上了粗布衣,住進了石頭房,給吳王養馬駕車,舂米推磨,受盡了屈辱。他們在吳國整整幹了三年,才回到自己的國家。
回國以後,越王勾踐時刻不忘報仇雪恨。白天,他親自下田耕種;晚上,就睡在柴草上。他還在屋裡掛了一隻苦膽,每頓飯前,總是要先嘗嘗它的苦味,提醒自己時刻不忘兵敗會稽的恥辱。
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越國終於轉弱為強,出奇兵滅掉了吳國。
拓展延伸:
1、成語:
卧薪嘗膽,讀音wò xīn cháng dǎn,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一個人忍辱負重,發憤圖強,終能夠苦盡甘來。
2、出處:
北宋·蘇軾《擬孫權答曹操書》:仆受遺以來,卧薪嘗膽,悼日月之逾邁,而嘆功名之不立,上負先臣未報之忠,下忝伯符知人之明。且權先世以德顯於吳,權若效諸君有非常之志,縱不蒙顯戮,豈不墜其家聲耶?」
《史記》原文為:「越王勾踐返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卧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這里僅有「嘗膽」,沒有提到「卧薪」,這是蘇軾發揮想像,戲說孫權「卧薪嘗膽」而創作出來的成語。
3、歷史考證
《吳越春秋》中《勾踐歸國外傳》又是如此記載說:王歸國後,磨礪身心,日夜操勞。困極之時,「攻之蓼」。蓼是非常苦的菜,蓼菜多了,就是蓼薪。勾踐困了,就用苦菜刺激眼睛鼻子,打消睡意。
「嘗膽」是嘴體味苦滋味,「卧薪」則是「目卧則攻之以蓼薪」,不讓眼睛閉上睡覺。後人把「卧薪」說成是卧倒在柴草上,是對《吳越春秋》的誤解。
『伍』 卧薪嘗膽簡要的歷史故事
勾踐回到了越國,抄大臣們一見,又是高興又是傷心。勾踐對他們說:「我是個國破家亡的奴才,不是大夥兒這么盡心盡意地出力,我哪兒能有回國的一天?」范蠡說:「這是大王的洪福,哪兒能算是我們的功勞吶?但願大王從今往後,時時刻刻記住在墳頭石屋裡的苦楚, 這樣,越國才能出頭,我們的仇准能報的。這是我們做臣下的和全越國人的願望!」
勾踐說:「我決不叫你們失望!」他就叫文種管理國家大事,叫范蠡訓練兵馬,自己很虛心地接受別人的意見,想辦法救濟窮苦的老百姓。這么一來,全國的人個個歡喜,恨不得把自己的能耐全都拿出來,好叫這受欺壓的弱國改變成為一個強國。
勾踐惟恐舒服的生活消磨了志氣。他把軟綿綿的褥子撤下去,拿柴草當做褥子。在吃飯的地 方掛上個苦膽,每逢吃飯的時候,先嘗一嘗苦味。這就叫「卧薪嘗膽」。
『陸』 《卧薪嘗膽》這篇歷史故事主要寫了什麼事(要簡短的答案)謝謝!
越王勾踐卧薪嘗膽圖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但被越國擊敗,闔閭版也傷重身亡權,闔閭讓伍子胥選後繼之人,伍子胥獨愛夫差,便選其為王。此後,勾踐聞吳國要建一水軍,不顧范蠡等人的反對,出兵要滅此水軍,結果被夫差奇兵包圍,大敗,大將軍也戰死沙場,夫差要捉拿勾踐,范蠡出策,假裝投降,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夫差也不聽老臣伍子胥的勸告,留下了勾踐等人,三年,飽受屈辱,終被放回越國,勾踐暗中訓練精兵,每日晚上睡覺不用褥,只鋪些柴草(古時叫薪),又在屋裡掛了一隻苦膽,他不時會嘗嘗苦膽的味道,為的就是不忘過去的恥辱。勾踐為鼓勵民眾就和王後與人民一起參與勞動,在越人同心協力之下把越國強大起來。一次夫差帶領全國大部分兵力,去赴會,要求勾踐也帶兵助威,勾踐見時機已到,假裝赴會,領3000精兵,拿下吳國主城,殺了吳國太子,又擒了夫差,夫差悔當初未聽伍子胥言,留下了勾踐,死前,他只求,不要傷害吳國百姓。
『柒』 中國歷史故事中的勾踐卧薪嘗膽全部內容
。越國是吳國的臨國,它與吳國素來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國國王勾踐即位。為了征服越國,吳王發兵攻打越國。兩國在槜李地方展開了一場大戰,吳王闔閭滿以為可以打贏,沒想到打了個敗仗,自己又中箭受了重傷,再加上上了年紀,回到吳國,就咽了氣。
吳王闔閭死後,兒子夫差即位。闔閭臨死時對夫差說:「不要忘記報越國的仇。」
夫差記住這個囑咐,叫人經常提醒他。他經過宮門,手下的人就扯開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殺你父親的仇嗎?」
夫差流著眼淚說:「不,不敢忘。」
夫差為了報父仇,叫伍子胥和伯嚭還有孫子一起操練兵馬,准備攻打越國。結果越國戰敗,越王勾踐於是被抓到吳國。吳王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兒子夫差即位。闔閭臨死時對夫差說:「不要忘記報越國的仇。」
夫差記住這個囑咐,叫人經常提醒他。他經過宮門,手下的人就扯開了嗓子喊:「夫差!你忘了越王殺你父親的仇嗎?」
夫差流著眼淚說:「不,不敢忘。」
夫差為了報父仇,叫伍子胥和伯嚭還有孫子一起操練兵馬,准備攻打越國。結果越國戰敗,越王勾踐於是被抓到吳國。吳王為了羞辱越王,因此派他看墓與喂馬這些奴僕才做的工作。越王心裡雖然很不服氣,但仍然極力裝出忠心順從的樣子。吳王出門時,他走在前面牽著馬;吳王生病時,他在床前盡力照顧,吳王看他這樣盡心伺候自己,覺得他對自己非常忠心,最後就允許他返回越國。
勾踐回到越國後,立志報仇雪恥。他唯恐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氣,在吃飯的地方掛上一個苦膽,每逢吃飯的時候就先嘗一嘗苦味,還問自己:「你忘了會稽的恥辱嗎?」他還把席子撤去,用柴草當作褥子。這就是後來人傳誦的「卧薪嘗膽」。
勾踐決定要使越國富強起來,他親自參加耕種,叫他的夫人自己織布,來鼓勵生產。因為越國遭到亡國的災難,人口大大減少,他訂出獎勵生育的制度。他叫文種管理國家大事,叫范蠡訓練人馬,自己虛心聽從別人的意見,救濟貧苦的百姓。全國的老百姓都巴不得多加一把勁,好叫這個受欺壓的國家改變成為強國。
越王勾踐整頓內政,努力生產,使國力漸漸強盛起來,他就和范蠡、文種兩個大臣經常商議怎樣討伐吳國的事。
公元前484年,吳王夫差要去打齊國。伍子胥急忙去見夫差,說:「我聽說勾踐卧薪嘗膽,跟百姓同甘共苦,看樣子一定要想報越國的仇。不除掉他,總是個後患。希望大王先去滅了越國。」
吳王夫差哪裡肯聽伍子胥的話,照樣帶兵攻打齊國,結果打了勝仗回來。文武百官全都道賀,只有伍子胥反倒批評說:「打敗齊國,只是占點小便宜;越國來滅吳國,才是大禍患。」
這樣一來,夫差越來越討厭伍子胥,再加上伯嚭在背後盡說伍子胥壞話。夫差給
『捌』 卧薪嘗膽出自哪個歷史故事
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踐元年(前496)),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但被越國擊敗,闔閭也傷重身亡。兩年後闔閭的兒子夫差率兵擊敗越國,越王勾踐被押送到吳國做奴隸,勾踐忍辱負重伺候吳王三年後,夫差才對他消除戒心並把他送回越國。其實勾踐並沒有放棄復仇之心,他表面上對吳王服從,但暗中訓練精兵,強政勵治並等待時機反擊吳國。艱苦能鍛煉意志,安逸反而會消磨意志。勾踐害怕自己會貪圖眼前的安逸,消磨報仇雪恥的意志,所以他為自己安排艱苦的生活環境。他晚上睡覺不用褥,只鋪些柴草(古時叫薪),又在屋裡掛了一隻苦膽,他不時會嘗嘗苦膽的味道,為的就是不忘過去的恥辱。勾踐為鼓勵民眾就和王後與人民一起參與勞動,在越人同心協力之下把越國強大起來,最後並找到時機,滅亡吳國。二十年的「卧薪嘗膽」既造就了勾踐,也徹底磨滅了他的人性。他幾乎成了一個冷血的君王,精明的范蠡攜西施適時地離開了他,而文種卻「執迷不悟」,不到一年,即被勾踐賜死! 嘗糞問疾,卧薪嘗膽二十年!勾踐忍人所不能忍之辱,受人所不能受之苦!他創下了人類君王史的奇跡! 他苦心勵志,發憤強國,創下了以小打大,以弱勝強,以卵擊石的人間神話! 卧薪嘗膽的典故被稱為中國幾千年文明史中經典中的經典,勾踐的超人意志或許更有人類意義!
『玖』 誰能講一下歷史上卧薪嘗膽的故事
「卧薪嘗膽」的故事源於春秋末期吳越爭霸之時。公元前494年,吳王夫差率軍在夫椒大敗越國,越王勾踐被迫講和,之後忍受奇恥大辱,帶著妻子兒女到吳國去給吳王夫差當奴僕。3年以後,勾踐被釋放回國,他立志洗雪國恥。為了堅定報仇的決心,不忘昔日的苦楚和恥辱,他睡在柴草堆上,每天早起後、睡覺及吃飯前,都要嘗嘗苦膽的滋味,提醒自己永遠不忘掉志向。越王勾踐卧薪嘗膽奮發圖強,推行一些休養生息的政策,終於使越國兵精糧足,國富民強。公元前473年,趙王勾踐率軍大敗吳圉,夫差被俘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