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唐璜》的作者被後世尊稱為什麼
唐璜的作者被後世尊稱為一個小說的鼻祖,他的領域令人非常認可。
⑵ 唐璜是個怎樣的人
唐璜是一個歷史人物。他是一個活在15世紀的西班牙貴族;他誘拐了一個少女,跟著又把那個少女的父親謀殺了。
那樣一個作惡多端的人物本來是不會名留青史的,奈何他卻啟發了後代許多詩人、作家、音樂家的藝術創作靈感。例如,英國大詩人拜倫寫了一首題名為唐璜的長詩;奧國音樂家莫扎特以唐璜為題材創作了一部有名的歌劇;英國的戲劇家蕭伯納也借用唐璜的故事寫了一部諷刺式的舞台戲劇。
隨著光陰的流轉,歷史的唐璜演變成傳奇的唐璜。傳奇的唐璜是一個見到女人便要把她引誘上床的男人;傳說他每天晚上跟一個不同的女人發生性關系。
現代唐璜的定義是一個好色徒,他要佔有最大多數的女人的肉體來滿足他的男性虛榮感。所以,唐璜式的性是完全沒有愛的性。
唐璜所追求的只是女人的肉體;他跟女人發生性關系向來不把感情放進去;他也從來不用金錢去買性;他要本著他的男性魅力來引誘女人跟他上床。當他得到了一個女人的肉體,他便立刻轉移目標,尋找新的征服對象;因為他要不斷地征服女人,他的男性虛榮感才能保持它的充滿狀態。
下面舉兩個實例來作示範。兩個實例裡面的男人都是典型的大唐璜。
馬丁是一個丹麥的工業發明家,他的發明品並沒有成為舉世聞名的暢銷品,但他扮演唐璜倒是成績輝煌。
他的相貌和身材都長得異常的英俊,風度翩翩,紳士禮貌十足,衣著講究。他一生結婚三次:頭一個太太是芭蕾舞星;第二個太太是電影明星;第三個太太是時裝模特兒。三次婚姻都以離婚終結,就是因為他結了婚也不能壓制他那見到新的女人便非要追到手不可的唐璜心理。
馬丁自己坦白承認,扮演大情人給予他人生最大的樂趣。現在,讓我們看看馬丁扮演大情人的手段。
馬丁進入任何餐館,坐下來後,他的眼睛便像探射燈那樣,向餐廳的四周搜索。當他看到只有女客在座的桌子,他的眼睛便亮起來。只要女人的樣子長得不錯,氣質還算不壞,年紀不太老,便是他那天晚上的征服對象。他立刻吩咐侍者把一瓶葡萄酒送過去;那位女士當然好奇地問,酒是誰送過來的。此時,馬丁便用多情的眼光向那位女士打招呼。
當那位女士把正餐用完了,馬丁便走過去,很有禮貌地作自我介紹,請問女士准不準許他坐下來,陪她一起喝咖啡。馬丁一坐下來,便鼓其如簧之舌,向女士大灌迷湯,稱贊她何等美麗!何等迷人!當然,他說話的時候,臉上擺出誠懇萬分的表情。
「在我的一生里,」馬丁對他的每一個獵物都這樣說,「我從來沒有遇到過一位像你這樣具有獨特風味的女人!」這句話是從馬丁的口裡機械性地噴出來,但每次都射中女人的心,得到致命傷的效果。
女士把馬丁灌給她飲的一大碗迷湯一滴不剩地喝光了,被迷得魂飛魄散,相信眼前這位英俊的紳士對她一見鍾情。於是,她當天晚上便願意跟馬丁上床風流。
馬丁很小心,永遠不帶任何女子回到他自己的家;他不是跟女士回家,而是另找中立的地方。一夜風流之後,馬丁便不願意再見到那個女子。他頂多留下一個電話號碼,而該電話號碼是屬於他朋友辦公室的。如果那位女士打電話到那裡去找他,她只會得到一句留言:馬丁到外國去了,或者是他不在那裡工作了。
就是這樣,馬丁一生在人生的舞台上扮演大情人,百戰百勝,出獵必有所獲。當他到了八十多歲的時候,兩腿無力走路,躺在老人院的床上,沒辦法再出去狩獵女人。他認為他的人生失去了樂趣,不值得再活下去。在一個晚上,他多吃點安眠葯,一睡不醒。
一代大唐璜,因為再不能征服女人,人生無趣,便與世長辭。
⑶ 唐璜的人物形象與哪些長詩有關
唐璜
一、人物
唐璜是一個歷史人物。他是一個活在15世紀的西班牙貴族;他誘拐了一個少女,跟著又把那個少女的父親謀殺了。
那樣一個作惡多端的人物本來是不會名留青史的,奈何他卻啟發了後代許多詩人、作家、音樂家的藝術創作靈感。例如,英國大詩人拜倫寫了一首題名為唐璜的長詩;奧國音樂家莫扎特以唐璜為題材創作了一部有名的歌劇;英國的戲劇家蕭伯納也借用唐璜的故事寫了一部諷刺式的舞台戲劇。
隨著光陰的流轉,歷史的唐璜演變成傳奇的唐璜。傳奇的唐璜是一個見到女人便要把她引誘上床的男人;傳說他每天晚上跟一個不同的女人發生性關系。
現代唐璜的定義是一個好色徒,他要佔有最大多數的女人的肉體來滿足他的男性虛榮感。所以,唐璜式的性是完全沒有愛的性。
唐璜所追求的只是女人的肉體;他跟女人發生性關系向來不把感情放進去;他也從來不用金錢去買性;他要本著他的男性魅力來引誘女人跟他上床。當他得到了一個女人的肉體,他便立刻轉移目標,尋找新的征服對象;因為他要不斷地征服女人,他的男性虛榮感才能保持它的充滿狀態。
下面舉兩個實例來作示範。兩個實例裡面的男人都是典型的大唐璜。
馬丁是一個丹麥的工業發明家,他的發明品並沒有成為舉世聞名的暢銷品,但他扮演唐璜倒是成績輝煌。
他的相貌和身材都長得異常的英俊,風度翩翩,紳士禮貌十足,衣著講究。他一生結婚三次:頭一個太太是芭蕾舞星;第二個太太是電影明星;第三個太太是時裝模特兒。三次婚姻都以離婚終結,就是因為他結了婚也不能壓制他那見到新的女人便非要追到手不可的唐璜心理。
馬丁自己坦白承認,扮演大情人給予他人生最大的樂趣。現在,讓我們看看馬丁扮演大情人的手段。
馬丁進入任何餐館,坐下來後,他的眼睛便像探射燈那樣,向餐廳的四周搜索。當他看到只有女客在座的桌子,他的眼睛便亮起來。只要女人的樣子長得不錯,氣質還算不壞,年紀不太老,便是他那天晚上的征服對象。他立刻吩咐侍者把一瓶葡萄酒送過去;那位女士當然好奇地問,酒是誰送過來的。此時,馬丁便用多情的眼光向那位女士打招呼。
當那位女士把正餐用完了,馬丁便走過去,很有禮貌地作自我介紹,請問女士准不準許他坐下來,陪她一起喝咖啡。馬丁一坐下來,便鼓其如簧之舌,向女士大灌迷湯,稱贊她何等美麗!何等迷人!當然,他說話的時候,臉上擺出誠懇萬分的表情。
「在我的一生里,」馬丁對他的每一個獵物都這樣說,「我從來沒有遇到過一位像你這樣具有獨特風味的女人!」這句話是從馬丁的口裡機械性地噴出來,但每次都射中女人的心,得到致命傷的效果。
女士把馬丁灌給她飲的一大碗迷湯一滴不剩地喝光了,被迷得魂飛魄散,相信眼前這位英俊的紳士對她一見鍾情。於是,她當天晚上便願意跟馬丁上床風流。
馬丁很小心,永遠不帶任何女子回到他自己的家;他不是跟女士回家,而是另找中立的地方。一夜風流之後,馬丁便不願意再見到那個女子。他頂多留下一個電話號碼,而該電話號碼是屬於他朋友辦公室的。如果那位女士打電話到那裡去找他,她只會得到一句留言:馬丁到外國去了,或者是他不在那裡工作了。
就是這樣,馬丁一生在人生的舞台上扮演大情人,百戰百勝,出獵必有所獲。當他到了八十多歲的時候,兩腿無力走路,躺在老人院的床上,沒辦法再出去狩獵女人。他認為他的人生失去了樂趣,不值得再活下去。在一個晚上,他多吃點安眠葯,一睡不醒。
一代大唐璜,因為再不能征服女人,人生無趣,便與世長辭。
二、詩
《唐璜》是19世紀浪漫主義詩人拜倫的代表作,是一部長篇詩體小說,通過主人公唐璜在西班牙、希臘、土耳其、俄國和英國等不同國家的生活經歷展現了19世紀初歐洲的現實生活,諷刺批判了「神聖同盟」和歐洲反動勢力。
《唐璜》是拜倫的代表長詩之一,詩中表現了唐璜的善良和正義,通過他的種種浪漫奇遇,描寫了歐洲社會的人物百態,山水名城和社會風情,畫面廣闊,內容豐富,堪稱一座藝術寶庫。拜倫在《唐璜》中曾說此詩他將寫一百章,但是,在寫成十六章和第十七章的一小部分後,他就前往希臘參戰。
作者介紹
長詩《唐璜》的作者拜倫(1788-1824)是英國傑出的詩人,也是歐洲浪漫主義文學的重要代表作家之一。他的詩歌以辛辣的社會諷刺和批評對自由、民主的謳歌,極大的鼓舞了歐洲的民族民主運動,在世界各國的革命志士心中引起了強烈共鳴。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需要補充新內容或修改錯誤內容,
⑷ 莫扎特 唐璜劇情簡介
莫扎特的兩幕歌劇《唐·璜》初演於1787年。劇中的主人公唐·璜是中世紀西班牙的一個專愛尋花問柳的膽大妄為的典型人物,他既厚顏無恥,但又勇敢、機智、不信鬼神;他利用自己的魅力欺騙了許多村女和小姐們,但他終於被鬼魂拉進了地獄;他本質上是反面人物,但又具有一些正面的特點。所有劇情都是圍繞唐·璜和為了保護自己的女兒而被唐·璜殺死的司令官這個中心而發展的。 歌劇 《唐·璜》把生活和哲理的因素揉合在一起,著重於人物的心理刻劃,為十九世紀大為發展的音樂心理戲劇開創了先例。
歌劇的中心思想,在它的序曲中已經有了具體的反映。這首序曲用奏鳴曲的形式寫成,其中的主題主要描寫 唐·璜 那種玩世不恭的性格,充滿生命力和火熱的情緒,是樂觀和愉快的形象。 莫扎特把序曲同歌劇直接聯系在一起,這也是本劇的一大特色。
莫扎特的《唐璜》是一部喜歌劇,作於1787年,由蓬特撰寫腳本。蓬特根據貝爾塔迪的腳本《石客記》改編。首次把唐璜這個人物寫成戲劇的是莫利納的《塞維利亞的淫棍和食客》和莫里哀的《石宴》。14世紀西班牙傳奇人物唐璜用義大利語稱為唐.喬萬尼。蓬特在撰寫此劇時,強調了唐璜追逐女性的失敗。
時空背景:十六世紀,西班牙塞維里亞城
(序曲)
(第一幕)(第一場)
在深夜裡,唐璜的侍從Leporello獨自在門外抱怨,他被留在門外看守,而唐璜則在屋內和女人調情。這時,唐璜遮著臉而從屋裡沖出來,屋裡的騎士長之女安娜Anna則緊追在後,而安娜的父親此時也出來拔劍和唐璜決斗,結果中劍倒地而亡,唐璜逃離現場。這時候,安娜和未婚夫Ottavio上場,發現父親已身亡,安娜昏倒,醒後哀痛父親之死,並要未婚夫Ottavio為父復仇,兩人合唱復仇誓言中結朿了第一場。
(第二場)
黎明時分,唐璜和侍從Leporello談話間,發現有女子走來,就躲了起來。這個女子是曾受唐璜騙婚的貴婦Elvira,憤恨地唱著若是唐璜不回心轉意,就要復仇,但唐璜以為又是別的女子而准備去誘引時,被Elvira認出而痛罵,只好在Leporello護駕之下逃走,而Leporello則向Elvira唱出唐璜勾引過二千多位女子的情人目錄一曲之後下場,此時Elvira才了解唐璜的真面目。
(第三場)
在農女Zerlina和其未婚夫Masetto及農民們合唱聲中,唐璜和侍從Leporello也來到農庄,他又看上了農女Zerlina,於是威嚇Masetto走開,對農女Zerlina假意說要與她成婚,騙她到別墅去,他唱出了一首十分優美的詠嘆調「那麼手拉著手吧」貴婦Elvira及時出現揭穿他的面目,帶走Zerlina。這時,安娜和未婚夫Ottavio上場,來請求俠客唐璜替父報仇,殊不知他就是殺父仇人。Elvira卻又出現揭穿他的面目,而他反而向安娜表示這個女人精神錯亂。在Elvira退場後,唐璜臨去所說的話竟和他當初闖入安娜屋內離去時所說的話雷同而使得安娜警覺這個男人就是殺父之仇,於是要未婚夫Ottavio替她除去唐璜以報仇。在兩人都退場後,唐璜和侍從Leporello上場談如何在招待農民的宴席上勾引女人。
(第四場)
在唐璜的別墅里,農女Zerlina向其未婚夫Masetto唱出了一首「打我吧、打我吧,哦Masetto」,向Masetto表示歉意,而Masetto看到唐璜出現就躲了起來,而Zerlina則被唐璜發現,於是就勾引她,又被Masetto碰面。這時,屋內音樂響起,唐璜及農女Zerlina和其未婚夫Masetto就進入了農民聚集了的屋內。安娜及其未婚夫Ottavio和貴婦Elvira三個人都戴著假面進來,在屋內演奏出著名的小步舞曲聲中,三人在門開後進入,唱出復仇之志。
(第五場)
在唐璜的屋內,滿是戴著假面的來賓,而唐璜則趁機向農女Zerlina示愛,當安娜等三人來到時,唱著重唱之後,接連開始三段舞曲聲中,先是安娜和未婚夫Ottavio跳舞,其後唐璜和農女Zerlina,接下來是唐璜的侍從Leporello引開Masetto去跳舞,而唐璜就引誘農女Zerlina並帶入房間去了。屋內傳來了Zerlina
的尖叫聲中,她沖了出來,而唐璜則扯著侍從Leporello的耳朵出來,嫁禍給他;但Zerlina公布了唐璜是輕薄她的人,眾人們這時就取下了面具,指責唐璜惡行昭彰將受報應。
(第二幕)
(第一場)
在街道上,侍從Leporello再也不能和主人唐璜相處,打算要離去,唐璜用錢撫平了Leporello。唐璜打算要勾引貴婦Elvira的女傭人,然而出現在窗口的卻是Elvira。唐璜和侍從換裝,由侍從Leporello穿著他的服裝繼續和Elvira對話,而後他自已則著上侍從的服裝去勾引Elvira的女傭人。當他唱出很有名的『唐璜小夜曲』時,農女Zerlina的未婚夫Masetto和一群農夫等人進來要殺了唐璜,假的侍從也假意大罵其主人,並且指示眾人錯誤的方向,在其它農夫追趕而去時,唐璜痛打了Masetto一頓,而後逃跑。農女Zerlina安慰其未婚夫Masetto而唱出了『葯師之歌』。
(第二場)
在安娜的後花園,Leporello想法子擺脫窮纏不舍的Elvira,但是正當他要逃跑的當兒,安娜和未婚夫Ottavio上場來了,而農女Zerlina和其未婚夫Masetto也從別一側上場來了,都和假扮唐璜的Leporello碰個正面。Ottavio要殺『唐璜』,Elvira忙求情,Leporello嚇得趕緊吐露實情並求寬恕,並且趁隙溜之大吉,Ottavio發現Leporello逃跑,在要去告發唐璜中結朿了本場。
(第三場)
此時由Elvira唱出了她對唐璜復雜心境的詠嘆調,本場是純粹為了展現女歌者的歌藝而添寫的。
(第四場)
唐璜正高興於剛才引誘Elvira的女傭人,當他一面狂笑一面告訴了上場來的Leporello時,傳來了一個神秘的聲音,表示唐璜將在天亮前停止狂笑。他們循聲尋去,發現聲音是來自被殺的騎士長的石雕像,而且墓誌銘上刻著復仇的話語。唐璜毫不畏懼地叫Leporello邀石像參加晚餐。
(第五場)
在安娜的房裡,安娜對責難她延遲婚期的Ottavio表示,由於父親之死,沒有了結婚的心情。
(第六場/終場)
在唐璜的屋內。他獨自在用餐,由Leporello在服侍著,此時樂隊奏著樂,而Leporello躲到一旁偷吃東西。這時Elvira進來要唐璜及早悔悟,但他不理會,反而加以嘲笑,Elvira跑出到外頭,大聲驚叫,Leporello出去一瞧,也嚇得回來,原來門外有一大理石人前來。唐璜去開了門,石人走了進來,不理會唐璜請它吃飯,而要唐璜到它那兒去,並和他握手,要他悔改,唐璜表示拒絕。這時,地中冒火焰出來,唐璜在恐懼之中,下了地獄。
(全劇結朿)
⑸ 歌劇魅影 唐璜
唐璜是一個歷史人物,他誘拐了一個少女,還把她的父親殺了。他引發了很多文人的靈感。他的形象就是通常意義上的好色之徒。
拜倫有一首長詩就是依據這個人物寫的。名字也叫《唐璜》。
至於《歌劇魅影》中魅影寫《唐璜》應該是編劇為劇情需要所寫的,因此劇的上演而將劇中的矛盾激化,達到全劇的高潮。
⑹ 本來覺得唐璜夠那啥了,現在發現浪盪子才叫那啥
世界文學史上有兩部著名的《唐璜》,一是法國莫里哀的戲劇,一是英國拜倫的長詩。
唐璜,西班牙語作Don Juan,義大利語作Don Giovanni,名響亮,如雷貫耳。何許人也?倘若這問題問到一個西方人,他定能如今日武俠迷談起韋小寶一般滔滔江水連綿不絕,講上它一條亞馬遜河的唐璜艷遇故事。末了心裡還要嘆一口氣:「緣何我生不逢時?」唐璜一詞,相當於中國人說的「登徒子」,是好色之徒的同義詞。
每個國家的傳奇故事裡總要有上這么個風流人物。中國的小說本子里要是少了西門慶,那大概要減色不少,不僅是《金瓶梅》出世不來,恐怕而後承其衣缽的《紅樓夢》也要換副身形了;而西方文學藝術里要是少了這浪盪子唐璜,那可要急煞了一大批文學家、音樂家,這名單上赫赫有名的就得列上莫里哀、拜倫、普希金、波德萊爾、莫扎特、理查德施特勞斯……這么些巨擘。
時代不同,人們對唐璜的傳說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模糊的形象反而留下了更多想像和創作的空間。
最早傳說唐璜是西班牙的一個放盪貴族,他終日無所事事,所思所想無不圍著女人打轉。其實說來也怪他不得,早期的貴族不用勞作,不用動腦,供他花的錢自會送到手邊,供他吃的佳餚、喝的美酒自會端到嘴邊,百無聊賴之下總會動點歪腦筋。唐璜的那句傳世名言:「男人對一個女人的忠誠就是對其他女人的殘酷。」彷彿還為他自己辯護出點理來了。
到了莫里哀(Moliere)和達蓬特(Da Ponte,莫扎特劇《唐璜》的劇作家)(1)手裡,這個浪盪子沒得到什麼好下場,整日生活糜爛,頑固不知悔改,最後被兩個劇作家無情地打到了十八層地獄不得翻身。大詩人拜倫(Lord Byron)卻對他充滿同情,不僅給了他咸魚翻身的機會,沒直接把他往地府里送,還往他臉上貼了金—在拜倫的長詩《唐璜》中,他搖身一變成了善良、正義的化身,唾棄自己生存的腐朽社會而為周遭的一切所不容,那點風流嗜好不但沒玷污了他,反而成了美人臉上的硃砂痣,讓好些在拜倫那個年代沉迷於幻想的公子小姐們羨慕不已。等到了普希金(Pushkin)這里,這位「詩的太陽」不僅拜倒在拜倫筆下唐璜的靴尖前,簡直是身體力行了唐璜的風流。據說在結婚不久後,普希金向妻子坦承她是他的第位戀人,而以後還將後繼有人。為了羅列出各種表達愛意的花言巧語,並顯示自己的編劇才能,普希金不厭其煩地再次取材於唐璜的故事,寫出了《石客》,並交由作曲家亞歷山大達爾戈梅日斯基創作成了劇。普希金的這部《石客》比起達蓬特的劇本《唐璜》誰更勝一籌,我們不得而知,但至少莫扎特讓達蓬特的劇本為萬世傳唱,似乎還將繼續傳唱下去,而不論普希金對自己的編劇才能多麼自信十足,《石客》這部劇恐怕得到音樂詞典的故紙堆里才能尋見了。
「我是一個庸俗的人,但我的音樂不是。」-莫扎特
「在音樂史上有一個光明的時刻,所有的對立者和解了,所有的緊張都消除了,那光明的時刻便是莫扎特。」
「在給人和平的藝術作品中,莫扎特的《唐璜》把天堂的樂音和地獄的呼嘯和諧地融合在了一起。」-肖伯納評價《唐璜》
莫扎特在古典音樂史上是被人仰視的。
這在上個世紀80年代,米洛斯.福曼(Milos Forn)就用那部撼動奧斯卡評委們的莫扎特傳記電影Adeus證實了。先把奧斯卡獎評判水平的穩定性撇開不談,至少這一次評委們找到了最大公約數,達成一致,把榮譽搬給了這部巧妙構建的電影。而莫扎特也似乎在頃刻間又紅了起來。電影好看當然得益於對歷史無傷大雅的修改重現,但更打動人的則是莫扎特一曲又一曲動人的音樂。在這部電影中《唐璜》出現了五次,每一次都動人心魄,是電影情節發展的轉折點。而導演和配樂師做如此處理的原因想來也應該同《唐璜》本身的戲劇性緊密。
那麼莫扎特的這部劇傑作《唐璜》到底講了個什麼故事呢?這位風流惡少在劇中自然少不了欠下風流債。他抓住每個機會一親芳澤,到底有多少女人的心碎在了他的摧花辣手下?我們可以從他的隨從萊波雷諾(Leporello)的唱詞中聽到,這位的一大愛好就是記下每個他親近過的女子,那本記錄紙拉開來比他家的小徑還長,他采過的鮮花一千八百朵還盈。而在最近的一次採花奇遇中他卻出師不利。夜半三更戴上假面具冒充多娜安娜(Donna Anna)的未婚夫摸到了她家,沒成想被多娜安娜發現,攆出了。逃跑的路上他碰上了聞聲趕來的多娜安娜的父親,一名警衛官。在爭斗中唐璜殺死了老人。第二天他卻像沒事人,又去勾引將要結婚的新娘瑟琳娜(Zerlina)。同時又被他曾經拋棄的老情人埃薇拉(Donna Elvira)纏上了。這下他可觸了霉頭,三方仇家哪個也不肯放過他,但他不僅沒有愁上眉頭,反而游刃有餘,虱多不癢,索性玩世不恭地到墓地邀請被他殺死的警衛官的石像赴宴。這下他可招來了死神,終有報應。
石像出現在唐璜家門口的一幕至今是劇史上最震撼人心的瞬間,石像喊出他的名字:」Don Giovanni, Don Giovanni.」彷彿是來在地獄的聲音,帶走惡魔讓光明重返人間。於是這部喜劇帶上了莫扎特以往劇不具有的內省,畢竟通常我們所熟悉的莫扎特總是有那麼點嬉皮笑臉的。
同《費加羅的婚禮》、《魔笛》一樣,《唐璜》再一次展示了莫扎特劇的典範力量,序曲部分優美典雅,樂隊演奏豐富,發揮著交響性和戲劇性的雙重作用,也幫觀眾做好入戲的情緒准備。整部劇可以看作莫扎特為後繼音樂家們樹下的圭臬—與理智的完美結合。這同樣也是莫扎特音樂創作的最突出特點。他不似嚴肅神聖,也不像貝多芬熱情灼人,但他親切活潑,典雅幽默,張弛有度。
這當然同他生活的時代有關。莫扎特生於年,卒於年。十八世紀是一個理性的時代,哲學家、科學家們向信條和權威挑戰,畫家們敏銳地捕捉每一個變化給人們帶來的影響,但在音樂方面,理性的覺醒還沒有那麼快,洛可可風格還是有相當的地位。洛可可一詞,源自法語Rocaille,指的是建築上富於裝飾的石雕,或是精美的貝雕,最早是由法國建築師引入,意在柔化巴洛克風格中過於宏大、嚴峻的設計。莫扎特也在家書中坦言自己喜歡這種建築風格,而這種華麗柔和,富有感官之美的風格也同樣影響到了他的音樂創作。因此我們可以發現莫扎特的音樂配器從來都是豐富的,它們甜美,彷彿天使渾身披著的柔美光芒,明亮而不刺眼。與此同時,時代對他的影響體現在一種對前人音樂瑕疵之處的大膽改革。他繼承了格魯克(Christoph Willibald Gluck,-)對劇藝術簡潔化的作風,清掃了花腔演唱(Coloratura,聲樂上用來炫技的華麗裝飾音),加重了樂隊的分量。
更進一步的是,他簡化了劇的唱詞。在這一點上他和我們的大文豪莎士比亞分道揚鑣了。莫扎特曾經在家信中寫道:「如果《哈姆雷特》中鬼魂的台詞沒有那麼長,效果會好得多。」當然對莎士比亞劇本而言這樣做是萬萬不能的,這會使《哈姆雷特》中人物形象嚴重縮水,但是從劇的角度講這無疑是正確的。因為如果劇的唱詞過緩,觀眾的耐心面臨著考驗,同時劇的表現力也將大打折扣。以《唐璜》為例,第一男主角唐璜沒有大型詠嘆調,至多就是一些短小的炫耀。這些都是為了情節和角色性格的需要,莫扎特用這些短小精悍的唱詞把唐璜這樣一個否定力量表現得淋漓盡致,可謂惜墨如金。
莫扎特從來不避諱使用一些聽起來有些下流的樂器,只要這是劇的切實需要,而他的偉大之處就在於這些下流段子一點也沒有減弱他劇的神聖力量,人們依然覺得它們純潔,美麗不可方物。比如說《唐璜》中唐璜的唱段《酒已過三巡》,巴松管的音色粗俗下流,卻恰到好處地描繪了唐璜精力過剩無處發泄。而這些都把唐璜推向了一個戲劇化的,登得高,跌得重大概就是這個用意了。
誠然《唐璜》可算作莫扎特最具思想深度的一部劇,但是它給人的欣賞體驗卻是十分愉快的。莫扎特彷彿就是一個擅拍溫情片的導演,情感拿捏得恰到好處,他不煽情,也不冷酷,施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他頑皮可親,彷彿很好說話。他不像亨德爾(Handel)、貝多芬(Beethoven)、瓦格納(Wagner)那般唯我獨尊,視他人為低等生物。他沒有血腥的醜陋,沒有沉重的勸導,他帶給我們傳統意義上的美感,在他的音樂中我們natural high.
這便是古典主義給我們的啟示。
最後用一首中國小詩褒贊這部偉大的劇--人人都愛Don Giovanni.
北方有佳人
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國與傾城,佳人難再得。
(1)達蓬特(Da Ponte),劇作家,莫扎特劇《女人心》(&uot;Così fan tutte&uot;)及《費加羅的婚禮》(&uot;Le nozze di Figaro&uot; 即&uot;Marriage of Figaro&uot;)同樣出自他的筆下。
⑺ 《唐璜》有兩個版本,一個是拜倫的詩體小說《唐璜》,那麼另一部小說《唐璜》是誰的作品
世界文學史上有兩部著名的《唐璜》,一是法國莫里哀的戲劇,一是英國拜倫的長詩。
唐璜,西班牙語作Don Juan,義大利語作Don Giovanni,名號響亮,如雷貫耳。何許人也?倘若這問題問到一個西方人,他定能如今日武俠迷談起韋小寶一般滔滔江水連綿不絕,講上它一條亞馬遜河的唐璜艷遇故事。末了心裡還要嘆一口氣:「緣何我生不逢時?」唐璜一詞,相當於中國人說的「登徒子」,是好色之徒的同義詞。
每個國家的傳奇故事裡總要有上這么個風流人物。中國的小說本子里要是少了西門慶,那大概要減色不少,不僅是《金瓶梅》出世不來,恐怕而後承其衣缽的《紅樓夢》也要換副身形了;而西方文學藝術里要是少了這浪盪子唐璜,那可要急煞了一大批文學家、音樂家,這名單上赫赫有名的就得列上莫里哀、拜倫、普希金、波德萊爾、莫扎特、理查德•施特勞斯……這么些巨擘。
時代不同,人們對唐璜的傳說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模糊的形象反而留下了更多想像和創作的空間。
最早傳說唐璜是西班牙的一個放盪貴族,他終日無所事事,所思所想無不圍著女人打轉。其實說來也怪他不得,早期的貴族不用勞作,不用動腦,供他花的錢自會送到手邊,供他吃的佳餚、喝的美酒自會端到嘴邊,百無聊賴之下總會動點歪腦筋。唐璜的那句傳世名言:「男人對一個女人的忠誠就是對其他女人的殘酷。」彷彿還為他自己辯護出點理來了。
到了莫里哀(Moliere)和達蓬特(Da Ponte,莫扎特歌劇《唐璜》的劇作家)(1)手裡,這個浪盪子沒得到什麼好下場,整日生活糜爛,頑固不知悔改,最後被兩個劇作家無情地打到了十八層地獄不得翻身。大詩人拜倫(Lord Byron)卻對他充滿同情,不僅給了他咸魚翻身的機會,沒直接把他往地府里送,還往他臉上貼了金—在拜倫的長詩《唐璜》中,他搖身一變成了善良、正義的化身,唾棄自己生存的腐朽社會而為周遭的一切所不容,那點風流嗜好不但沒玷污了他,反而成了美人臉上的硃砂痣,讓好些在拜倫那個年代沉迷於幻想的公子小姐們羨慕不已。等到了普希金(Pushkin)這里,這位「詩歌的太陽」不僅拜倒在拜倫筆下唐璜的靴尖前,簡直是身體力行了唐璜的風流。據說在結婚不久後,普希金向妻子坦承她是他的第113位戀人,而以後還將後繼有人。為了羅列出各種表達愛意的花言巧語,並顯示自己的編劇才能,普希金不厭其煩地再次取材於唐璜的故事,寫出了《石客》,並交由俄羅斯作曲家亞歷山大•達爾戈梅日斯基創作成了歌劇。普希金的這部《石客》比起達蓬特的劇本《唐璜》誰更勝一籌,我們不得而知,但至少莫扎特讓達蓬特的劇本為萬世傳唱,似乎還將繼續傳唱下去,而不論普希金對自己的編劇才能多麼自信十足,《石客》這部歌劇恐怕得到音樂詞典的故紙堆里才能尋見了。
•「我是一個庸俗的人,但我的音樂不是。」-莫扎特
•「在音樂史上有一個光明的時刻,所有的對立者和解了,所有的緊張都消除了,那光明的時刻便是莫扎特。」
•「在給人和平的藝術作品中,莫扎特的《唐璜》把天堂的樂音和地獄的呼嘯和諧地融合在了一起。」-肖伯納評價《唐璜》
莫扎特在古典音樂史上是被人仰視的。
這在上個世紀80年代,米洛斯.福曼(Milos Forman)就用那部撼動奧斯卡評委們的莫扎特傳記電影Amadeus證實了。先把奧斯卡獎評判水平的穩定性撇開不談,至少這一次評委們找到了最大公約數,達成一致,把榮譽搬給了這部巧妙構建的電影。而莫扎特也似乎在頃刻間又紅了起來。電影好看當然得益於對歷史無傷大雅的修改重現,但更打動人的則是莫扎特一曲又一曲動人的音樂。在這部電影中《唐璜》出現了五次,每一次都動人心魄,是電影情節發展的轉折點。而導演和配樂師做如此處理的原因想來也應該同《唐璜》本身的戲劇性緊密聯系。
那麼莫扎特的這部歌劇傑作《唐璜》到底講了個什麼故事呢?這位風流惡少在劇中自然少不了欠下風流債。他抓住每個機會一親芳澤,到底有多少女人的心碎在了他的摧花辣手下?我們可以從他的隨從萊波雷諾(Leporello)的唱詞中聽到,這位花花公子的一大愛好就是記下每個他親近過的女子,那本記錄紙拉開來比他家的花園小徑還長,他采過的鮮花一千八百朵還盈。而在最近的一次採花奇遇中他卻出師不利。夜半三更戴上假面具冒充多娜安娜(Donna Anna)的未婚夫摸到了她家,沒成想被多娜安娜發現,攆出了房。逃跑的路上他碰上了聞聲趕來的多娜安娜的父親,一名警衛官。在爭斗中唐璜殺死了老人。第二天他卻像沒事人,又去勾引將要結婚的新娘瑟琳娜(Zerlina)。同時又被他曾經拋棄的老情人埃薇拉(Donna Elvira)纏上了。這下他可觸了霉頭,三方仇家哪個也不肯放過他,但他不僅沒有愁上眉頭,反而游刃有餘,虱多不癢,索性玩世不恭地到墓地邀請被他殺死的警衛官的石像赴宴。這下他可招來了死神,終有報應。
石像出現在唐璜家門口的一幕至今是歌劇史上最震撼人心的瞬間,石像喊出他的名字:」Don Giovanni, Don Giovanni.」彷彿是來在地獄的聲音,帶走惡魔讓光明重返人間。於是這部喜歌劇帶上了莫扎特以往歌劇不具有的內省,畢竟通常我們所熟悉的莫扎特總是有那麼點嬉皮笑臉的。
同《費加羅的婚禮》、《魔笛》一樣,《唐璜》再一次展示了莫扎特歌劇的典範力量,序曲部分優美典雅,樂隊演奏豐富,發揮著交響性和戲劇性的雙重作用,也幫觀眾做好入戲的情緒准備。整部歌劇可以看作莫扎特為後繼音樂家們樹下的圭臬—激情與理智的完美結合。這同樣也是莫扎特音樂創作的最突出特點。他不似巴赫嚴肅神聖,也不像貝多芬熱情灼人,但他親切活潑,典雅幽默,張弛有度。
這當然同他生活的時代有關。莫扎特生於1756年,卒於1791年。十八世紀是一個理性的時代,哲學家、科學家們向信條和權威挑戰,畫家們敏銳地捕捉每一個政治變化給人們帶來的影響,但在音樂方面,理性的覺醒還沒有那麼快,洛可可風格還是有相當的地位。洛可可一詞,源自法語Rocaille,指的是建築上富於裝飾的石雕,或是精美的貝雕,最早是由法國建築師引入,意在柔化巴洛克風格中過於宏大、嚴峻的設計。莫扎特也在家書中坦言自己喜歡這種建築風格,而這種華麗柔和,富有感官之美的風格也同樣影響到了他的音樂創作。因此我們可以發現莫扎特的音樂配器從來都是豐富的,它們甜美,彷彿天使渾身披著的柔美光芒,明亮而不刺眼。與此同時,時代對他的影響體現在一種對前人音樂瑕疵之處的大膽改革。他繼承了格魯克(Christoph Willibald Gluck,1714-1787)對歌劇藝術簡潔化的作風,清掃了花腔演唱(Coloratura,聲樂上用來炫技的華麗裝飾音),加重了樂隊的分量。
更進一步的是,他簡化了歌劇的唱詞。在這一點上他和我們的大文豪莎士比亞分道揚鑣了。莫扎特曾經在家信中寫道:「如果《哈姆雷特》中鬼魂的台詞沒有那麼長,效果會好得多。」當然對莎士比亞劇本而言這樣做是萬萬不能的,這會使《哈姆雷特》中人物形象嚴重縮水,但是從歌劇的角度講這無疑是正確的。因為如果歌劇的唱詞過緩,觀眾的耐心面臨著考驗,同時歌劇的表現力也將大打折扣。以《唐璜》為例,第一男主角唐璜沒有大型詠嘆調,至多就是一些短小的炫耀。這些都是為了情節和角色性格的需要,莫扎特用這些短小精悍的唱詞把唐璜這樣一個否定力量表現得淋漓盡致,可謂惜墨如金。
莫扎特從來不避諱使用一些聽起來有些下流的樂器,只要這是歌劇的切實需要,而他的偉大之處就在於這些下流段子一點也沒有減弱他歌劇的神聖力量,人們依然覺得它們純潔,美麗不可方物。比如說《唐璜》中唐璜的唱段《酒已過三巡》,巴松管的音色粗俗下流,卻恰到好處地描繪了唐璜精力過剩無處發泄。而這些都把唐璜推向了一個戲劇化的高潮,登得高,跌得重大概就是這個用意了。
誠然《唐璜》可算作莫扎特最具思想深度的一部歌劇,但是它給人的欣賞體驗卻是十分愉快的。莫扎特彷彿就是一個擅拍溫情片的導演,情感拿捏得恰到好處,他不煽情,也不冷酷,施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他頑皮可親,彷彿很好說話。他不像亨德爾(Handel)、貝多芬(Beethoven)、瓦格納(Wagner)那般唯我獨尊,視他人為低等生物。他沒有血腥的醜陋,沒有沉重的勸導,他帶給我們傳統意義上的美感,在他的音樂中我們natural high.
這便是古典主義給我們的啟示。
最後用一首中國小詩褒贊這部偉大的歌劇--人人都愛Don Giovanni.
北方有佳人
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國與傾城,佳人難再得。
(1)達蓬特(Da Ponte),劇作家,莫扎特歌劇《女人心》("Così fan tutte")及《費加羅的婚禮》("Le nozze di Figaro" 即"Marriage of Figaro")同樣出自他的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