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寧波曾經出過哪些文化名人
倪 匡
香港作家。1935年生,浙江寧波人,出生於上海。
1957年到香港,作過工人、校對、編輯,自學成才,成為專業作家。他寫作面十分廣闊,眾體皆備,小說則包括偵探、科幻、神怪、武俠、言情各種。寫作速度也十分驚人,每小時可寫4500字,曾同時為12家報紙寫連載。武俠小說以《六指琴魔》為代表,想像奇特;也曾在金庸出國期間代金庸寫《天龍八部》連載(這一部分後來金 庸改寫時刪去了)。他的武俠小說主要有:《飛針》《鬼界》《鐵拳》《夜遁》《大鹽梟》《獨臂刀》《紅飛雁》《巨靈掌》《游俠兒》《冰天俠侶》《六指琴魔》《五虎屠龍》《俠義金粉》《最後一劍》《大俠金旋風》《龍虎雙劍俠》《雲海爭奇記》《紫青雙劍錄》《浪子高達傳奇》《女黑俠木蘭花》等。
柔石(1902-1931年)
現代作家。原名趙平復。浙江寧海人。
1917年在家鄉正學小學畢業,次年到杭州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1921年10月,參加同學潘漠華、馮雪峰組織的文學團體「晨光社」。1923年夏畢業後,曾在杭州當家庭教師。1924年春,在慈溪縣普迪小學任教,並從事業余創作。1924年下半年,因團結進步教師組織讀書會而被解聘。1925年春,到北京大學旁聽,常聽魯迅講課。1926年初,由於貧病交迫,離開北京,奔波於滬杭一帶,曾計劃與朋友在杭州辦一所私立中學,未成。在此期間著手創作長篇小說《舊時代之死》,上冊寫於上海,下冊寫於杭州。不久去鎮海中學任教。1927年夏,到寧海中學任教。1928年初,在黨組織和進步教師的支持下,出任寧海縣教育局局長。4月,寧海縣農民在亭旁(今屬三門縣)起義,寧海中學二三十名教師參加。暴動失敗後,寧海中學被解散,一些師生慘遭殺害。柔石被迫出走到上海,改訂《舊時代之死》,由魯迅推薦,在北新書局出版。1928年下半年起,與魯迅比鄰而居,合辦朝花社,出版《朝花周刊》二十期、《朝花旬刊》十二期及《文苑朝花》五本。1929年1月至9月,受魯迅委託,接編《語絲》雜志。1929年11月出版中篇小說《二月》。1930年2月,同魯迅、宋慶齡等人發起成立「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3月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柔石為發起人之一,被選執行委員,後任常務委員和編輯部主任。同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以左聯代表出席在上海召開的全國蘇維埃區域代表大會籌備會,並寫了報道此次會議的通訊《一個偉大的印象》。1930年中,翻譯了高爾基等蘇聯作家的不少創作和論著,同時發表短篇小說《為奴隸的母親》,並被譯成多種外文。1931年1月17日晚,在上海東方旅館參加黨的秘密會議,因叛徒出賣,同與會三十多人一起被捕。2月7日晚,與其他二十多人被秘密殺害於上海龍華警備司令部,其中左聯成員五人,稱為左聯五烈士。遇難後,魯迅曾寫《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和前驅的血》、《為了忘卻的紀念》、《柔石小傳》等文;左聯也出版紀念專刊《前哨》,沉痛紀念柔石等五位烈士。
邵逸夫 (1907-)
電影事業家。原名邵仁楞,浙江寧波人。
上海青年會中學畢業。1925年與兄醉翁、人 、仁枚在上海創辦天一影片公司,負責外埠發行業務,並學習攝影和編劇。1928年與仁枚攜影片去新加坡、馬來西亞開辟放映市場。後成立邵氏兄弟有限公司,並在南洋各地擁有數十家電影院。1957年與仁枚在香港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接辦邵氏父子公司的製片業務。並闢建邵氏電影城,攝影棚擴展至十餘個,擁有拍攝、錄音、彩色洗印、放映等全套設備,使之成為香港規模大、設備先進的電影製片廠。公司成立後每年約生產三十部影片,至80年代中期已生產影片七百餘部。並常以其影片領風氣之先,如李翰祥導演的《江山美人》、《梁山伯與祝英台》等影片使黃梅調電影風行香港影壇數年之久;胡金銓導演的《大醉俠》,張徹導演的《 獨臂刀》等又使60年代沉寂一時的武俠片重新興盛起來;影片《後門》、《萬古流芳》、《珊珊》等也接連在亞洲影展獲獎。其中多部優秀影片均由其親自監制。同時,在東南亞各地,其戲院已擴展至一百六十餘家,形成一個龐大的發行網,並在東京、巴黎、羅馬、倫敦、柏林等大都市設常駐代表,使中國影片打入世界電影市場。由於他對電影事業的貢獻,1974年和1977年分別獲英國女皇頒授CBE勛銜和爵士勛銜。1983年獲第二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高榮譽獎,並兼任香港無線電視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香港中文大學校董、香港藝術節主席、香港藝術中心主席等。
包玉剛(1918—1991年)
名起然。浙江寧波人。
早年入上海中興學堂,後入吳淞商船學校。1937年輟學,供職中央信託局衡陽辦事處,任中國工礦銀行衡陽分行副經理,未幾任中國工礦銀行重慶分行經理。抗日戰爭勝利後,改任上海市銀行業務部經理,1946年任副總經理兼業務部經理。1949年初至香港,與人合資開設華人行,經營進口貿易,為大陸裝運進口鋼材、棉花、葯品等緊缺物資。1955年創設環球有限公司,經營印度至日本間煤炭運輸。次年埃及收回蘇伊士運河為國有,運費大漲,獲資甚豐,遂購置新船,擴展業務。繼與日本造船業、金融業、香港匯豐銀行等合作,漸著聲航運界。1967年中東戰爭石油危機中擴大船隊,1970年改為環球航運集團有限股份公司,1972年創設環球國際金融有限公司,任董事會主席。至1981年底,擁有船隻210艘,總載重噸位2100萬噸,人稱「東方船王」。又於紐約、倫敦、東京等地設立10多家子公司、代理公司,還兼營地產、碼頭倉儲、公共交通等業,歷任國際獨立油輪船東協會、亞洲航業有限公司、世界航運及投資公司、世界海事及陸豐國際(投資)公司、世界金融國際有限公司和LBJ金融(香港)有限公司主席等職。1963年加入英國籍,1976年英國女王授予爵士,比利時國王、巴拿馬總統及日本天皇授於勛章、獎章。1991年9月23日病逝香港。他熱愛祖國,擁護「一國兩制」政策,曾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自奉節儉,樂善好施,先後捐資興建北京兆龍飯店、上海交通大學兆龍圖書館、杭州包玉剛游泳池等,又倡設包兆龍、包玉剛中國留學生獎學基金,捐款賑濟災民。促進故鄉建設,應聘任國務院寧波經濟開發協調小組顧問、甬港聯誼會、寧波經濟建設促進協會名譽會長等職,捐資5000萬元創建寧波大學,又捐資建包玉剛圖書館。
蔣介石(1887-1975)
名中正,原名瑞元,學名志清,奉化人。
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在寧波箭金學堂讀書,次年入奉化龍津中學。1907年入保定軍官學校,一年後赴日留學。1908年至1910年,在東京振武軍事學校學習。經陳其美介紹,於1908年加入同盟會,1910年結識孫中山。1911年武昌起義後回國,曾參加光復上海和杭州等戰役,在滬軍都督陳其美手下任團長。民國成立後,曾隨陳其美參加反對袁世凱的活動,也曾受陳指使派人暗殺光復會領袖陶成章。「二次革命」失敗後去日本。1914年加入中華革命黨。1918年,應孫中山之召去廣州,任陳炯明粵軍作戰參謀。1919年至1920年間,在上海從事證券交易。1922年6月,陳炯明叛亂,蔣應孫中山電召去廣州,後隨孫中山到上海,著《孫大總統廣州蒙難記》一書。1923年4月,又隨孫中山回廣州,任大元帥府參謀長。8月被派往蘇聯考察軍事。1924年孫中山改組國民黨,確定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蔣表面擁護,取得孫中山的信任。5月,黃埔軍校創辦時,蔣被任命為校長,旋兼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孫中山逝世後,國民黨內右派勢力抬頭。1926年3月,蔣介石製造「中山艦事件」後,提出「整理黨務案」排斥共產黨人,並乘機攫取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主席、組織部部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等職。1927年,北伐軍進占長江中下游地區後,蔣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並在各地「清黨」,公開破壞第一次國共合作。南京國民黨政府成立後,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中央政治會議主席,並任國民黨總裁,控制黨、軍、政大權,對內實行法西斯統治,對外投靠帝國主義。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武裝侵略,採取不抵抗政策,鼓吹「攘外必先安內」,繼續進行反共內戰,對中國工農紅軍先後發動五次「圍剿」,此外,又不斷製造新軍閥混戰。1936年12月西安事變後,被迫結束十年內戰,開始了第二次國共合作。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蔣一面抗戰,一面企圖與日謀和。1938年武漢失陷後,採取消極抗日、積極反共政策,曾先後掀起三次反革命高潮。1943年,林森病逝,蔣繼任國民政府主席。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妄圖獨吞勝利果實,偽裝和談,准備內戰部署,旋即悍然撕毀「停戰協定」和「政協決議」,向解放區發動大規模進攻。1946年一手召開偽國大,通過「憲法」,1948年任「總統」,激起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1949年4月,南京解放,國民黨政府滅亡。蔣率殘部逃到台灣。1975年4月5日病死台北。
童第周(1902-1979)
鄞縣人 。
曾任山東大學、中央大學、同濟大學、復旦大學教授,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英國劍橋大學、美國耶魯大學研究員。解放後歷任山東大學教授、副校長,中國科學院實驗生物研究所副所長,海洋研究所所長和動物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等職,並任中國科學院生物部委員、主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一至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197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童是我國實驗胚胎學的開創者,早期在脊椎動物、鳥類和兩棲燈動物卵子發育能力的研究方面,有獨創性發現。五十年代開始,系統研究文昌魚和卵子發充規律,為進一步確定文昌魚在動物學上的位置提供了重要證據,豐富了實驗胚胎學理論。六十年代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研究細胞核和細胞質在魚類個體發育、細胞分化和性狀遺傳中的相互作用,提出了創見。他在研究海洋有害生物的防治、經濟水產動物的人工養殖、經濟魚類育種的新途徑等方面,也作出了貢獻。先後發表論文和專著七十餘種。
潘天壽(1897-1971)
原名天授,字太頤,號壽者,又號雷婆頭峰壽者。1897年3月生於浙江省寧海縣。
浙江省立第一師范學校畢業。 潘天壽年青時自感「無幹事之才,只有書畫尚能勝任」,因而在詩、書、畫、篆刻等方面深入探研。1923年,27歲的潘天壽應聘到上海美專任職,並參與創辦上海新華藝專,培養了許多學生。1928年,他到新成立的杭州西湖藝術院任中國畫系主任,他的才幹受到當時已80高齡的昊昌碩的賞識,潘天壽在藝術上亦也受了到吳的影響。1945年任國立藝專校長。1955-1965年間,是潘天壽創作、著論豐盛的10年,這時期他曾任全國美協副主席,1958年榮任蘇聯莫斯科美術研究院名譽院士,1959年任浙江美術學院院長。文革中受到誣陷與摧殘,1971年9月含冤而逝,時年75歲。後來由國家投資在中國美院院內建有潘天壽紀念館。他對繼承和發展民族繪畫充滿信心與毅力。為捍衛傳統繪畫的獨立性竭盡全力,奮斗一生,並且形成一整套中國畫教學的體系,影響全國。他的藝術博採眾長,尤於石濤、八大、吳昌碩諸家中用宏取精,形成個人獨特風格。不僅筆墨蒼古、凝煉老辣,而且大氣磅礴,雄渾奇崛,具有懾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現代結構美。著述有《中國繪畫史》、《聽天閣畫談隨筆》。他是一代藝術大師和美術教育家。
B. 寧波有哪些名人
寧波的廣告詞是:書藏古今,港通天下。故寧波歷來就是人才薈萃之地,寧波的名人主要來源有以下幾點:一是以寧波四明山為中心的」浙東史學「,思想界諸子百家。浙東史學代表:黃宗羲http://ke..com/view/49159.htm。萬斯同http://ke..com/view/199176.htm朱舜水。全望祖。中國心學創始人王陽明。二是近代以來涌現的院士群體,寧波院士數在各大城市中名列前茅,比較有威望的如中科院前院長路甬祥http://ke..com/view/898225.htm寧波院士大全。三是寧波先來的商業精英,http://www.nbbbwg.com/showNews.asp?newsID=1662。四是寧波籍藝術家包括教育家,雖然與下八府相比,寧波的藝術家顯少,但是其中不乏大家,例如沙孟海,潘公凱,潘天壽,蔣夢麟。還有一些原籍寧波的港台演員,
柯受良:籍貫寧波象山,生於象山
苗僑偉:籍貫寧波,生於舟山
胡兵:籍貫寧波慈溪,生於杭州
王志文:籍貫寧波,生於上海
沈殿霞:籍貫寧波慈溪,生於上海
周星馳:籍貫寧波,生於上海
洪金寶:籍貫寧波,生於香港
林憶蓮:籍貫寧波,生於香港
蔡康永:籍貫寧波,生於台北
陸毅:籍貫寧波鄞州,生於上海。張衛健,薛之謙,胡彥斌,蔡康永 著名主持人
張泉靈 央視主持人還有一些是舟山的就不列了,原先舟山也屬於寧波。
當然近代在中國歷史上有一位不應該被忘記的蔣!@介,@石,寧波籍政治人物也不少怕敏感詞就不發了
其餘名人http://..com/question/1900226.html
還有香江名人邵逸夫,人稱六叔
C. 寧波近代有哪些名人分別是誰
王守來仁:寧波餘姚人,心學源集大成者,主觀唯心主義大哲學家;一稱,中國古代宋學之後最大哲學家
蔣介石
虞世南:寧波餘姚人,初唐大書法家
嚴子陵:寧波餘姚人,東漢時期大隱士
方孝孺:寧波寧海縣人,明初大儒
朱舜水:寧波餘姚人,日本德川幕府時期日本國國師
黃宗羲:寧波餘姚人,明末清楚三大思想家
黃宗炎、黃宗會、黃百家:寧波餘姚人,清初著名學者
全祖望:寧波鄞縣人,清代大歷史學家
范欽:明朝尚書,大藏書家,天一閣創始人
張可久:元慶元道(今寧波鄞縣)人,詞曲家,元朝散曲大家
萬斯同:寧波鄞縣人,大歷史學家,四庫全書修編
邵晉涵:寧波餘姚人,乾隆年間史學一代宗師,四庫全書編撰
趙時綱:寧波鄞縣人,清末書畫家,金石學家,篆刻大師
張蒼水:愛國將領。寧波鄞縣人,南明大臣,文學家,詩人
蔣夢麟:教育家寧波餘姚人,曾任北大校長,浙大校長,教育家
D. 寧波歷史名人
寧波抄名人
【嚴光】生卒年待考。東漢初隱士。本姓庄,後人避漢明帝劉庄諱改姓,一名遵,字子陵。餘姚人。少有文名,與劉秀同游學,曾拒為王莽官。建武元年(25),劉秀即位,嚴光隱名換姓,避居他鄉。後三聘而始至洛陽,授以諫議大夫之職,不就,歸隱富春山(今浙江桐廬縣境內)。80歲卒,安葬在客星山。現餘姚與慈溪等地有嚴子陵祠、客星山"高風千古"坊、故里碑亭等史跡。
【闞澤】(170~243)三國時吳國官吏。字德潤。寧波市慈城鎮人。世代為農,好學,後舉孝廉。曾任錢塘長,三國吳尚書令、中書令,拜太子太傅,精通經學、歷書。極力向孫權推薦賈誼的《過秦論》,主張廢除酷刑,以禮義治國。晚年篤信佛教,舍宅為普濟寺。今慈湖(又名德潤湖)邊有其故址,宅後山為"闞峰"。
E. 作為歷史文化城的寧波,曾經誕生過哪些名垂青史的人物
自南宋開始,寧波出現了大批重要官員。南宋時產生三名宰相的鄞縣史氏家族即出自寧波。明代,寧波出現了被譽為「天下讀書種子」的名臣方孝孺,還有四位內閣首輔沈一貫、張煌言、熊汝霖和沈宸荃以及多位尚書。中華民國歷史上的兩位總統蔣中正、蔣經國皆是寧波籍,民國軍政要員屬於寧波籍的中還有胡宗南、俞濟時等。[31]
寧波商幫興起於明代中晚期,以創辦同仁堂的樂顯揚為代表。清代中晚期,寧波商人登陸上海,成為重要的商業和社會力量。這一時期的代表有李也亭、鎮海方氏家族、嚴信厚、葉澄衷、虞洽卿等等。孫中山曾評價道:「凡吾國各埠,莫不有甬人事業,即歐洲各國,亦多甬商足跡,其能力之大,固可首屈一指也。」二戰以後,寧波商幫轉移到香港、北美等地,此時的代表為王寬誠、包玉剛、邵逸夫、李達三、曹光彪、應昌期、張忠謀、趙安中等。20世紀80年代以來,寧波也涌現了一批商界名人,包括丁磊、庄思浩等。[31]
文化、科技界的寧波名人有明代哲學家王守仁,清代學者黃宗羲、萬斯大、萬斯同、全祖望,文學家姚燮,書法家梅調鼎。民國時期,寧波出現了文人陳佈雷、林漢達,作家柔石、殷夫、唐弢,書法家沙孟海和國畫大師潘天壽。當代寧波的文化界名人有戲劇理論家、文化學者余秋雨,英語文學家陸谷孫、英國諾丁漢大學校監楊福家、北京大學醫學部校長韓啟德、中國科學院前院長路甬祥、近現代教育家蔣夢麟、地質學家翁文灝、生物學家童第周、遺傳學家談家楨、斷手再植之父——骨科學家陳中偉、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32] 網路作家安妮寶貝(勵婕)等。[31] 此外,出生寧波和祖籍寧波的兩院院士總數超過百名。[33]
F. 浙江寧波有什麼名人
【嚴光】生卒年待考。東漢初隱士。本姓庄,後人避漢明帝劉庄諱改姓,一名遵,字子陵。餘姚人。 闞澤】(170~243)三國時吳國官吏。字德潤。寧波市慈城鎮人。世代為農,好學,後舉孝廉 【虞喜】(281~356)東晉天文學家。字仲寧。餘姚人。 虞世南】(558~638)唐初書法家。字伯施。慈溪市人。 陳藏器】(681~757)唐代葯物學家和方劑學家。四明人。 林逋】(967~1028)北宋詩人。字君復。寧波奉化大里黃賢村人 史浩】(1106~1194)南宋右丞相。字直翁。鄞縣人 張孝祥】(1132~1170)南宋詞人。字安國,號於湖居士。鄞縣人 葉夢鼎】(1200~1270)南宋官員。字鎮之,號西澗。寧海東倉上宅人 【黃震】(1213~1281)南宋官員。字東發,人稱於越先生。慈溪人。王應麟】(1223~1296)南宋學者。字伯厚,號深寧,人稱厚齋先生。鄞縣人。 戴錶元】(1244~1310)元初文學家。字帥初,一字曾伯,自號剡源先生。奉化榆林人。從師王應麟 【胡三省】(1230~1302)南宋學者。原名滿孫,字身之,又字景參,其家居澗旁有古梅,因號"梅澗"。寧海縣中胡村人 【方孝孺】(1357~1402)明初學者。字希直,又字希古,號遜志。人稱緱城先生、正學先生。寧海縣人 王守仁】(1472~1529)明代哲學家。原名雲.,更名守仁,字伯安,號陽明。人稱陽明先生。餘姚人。 呂紀.范欽.屠隆.朱之瑜.黃宗羲.張蒼水.潘天壽.童第周
G. 寧波的著名人物
自南宋開始,寧波出現了大批重要官員。南宋時產生三名宰相的鄞縣史氏家族即出自寧波。明代,寧波出現了被譽為「天下讀書種子」的名臣方孝孺,還有四位內閣首輔沈一貫、張煌言、熊汝霖和沈宸荃以及多位尚書。中華民國歷史上的兩位總統蔣中正、蔣經國皆是寧波籍,民國軍政要員屬於寧波籍的中還有胡宗南、俞濟時等。
寧波商幫興起於明代中晚期,以創辦同仁堂的樂顯揚為代表。清代中晚期,寧波商人登陸上海,成為重要的商業和社會力量。這一時期的代表有李也亭、鎮海方氏家族、嚴信厚、葉澄衷、虞洽卿等等。孫中山曾評價道:「凡吾國各埠,莫不有甬人事業,即歐洲各國,亦多甬商足跡,其能力之大,固可首屈一指也。」二戰以後,寧波商幫轉移到香港、北美等地,此時的代表為王寬誠、包玉剛、邵逸夫、李達三、曹光彪、應昌期、張忠謀、趙安中等。20世紀80年代以來,寧波也涌現了一批商界名人,包括丁磊、庄思浩等。
文化、科技界的寧波名人有明代哲學家王守仁,清代學者黃宗羲、萬斯大、萬斯同、全祖望,文學家姚燮,書法家梅調鼎。民國時期,寧波出現了文人陳佈雷、林漢達,作家柔石、殷夫、唐弢,書法家沙孟海和國畫大師潘天壽。當代寧波的文化界名人有戲劇理論家、文化學者余秋雨,英語文學家陸谷孫、英國諾丁漢大學校監楊福家、北京大學醫學部校長韓啟德、中國科學院前院長路甬祥、近現代教育家蔣夢麟、地質學家翁文灝、生物學家童第周、遺傳學家談家楨、斷手再植之父——骨科學家陳中偉、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 網路作家安妮寶貝(勵婕)等。 此外,出生寧波和祖籍寧波的兩院院士總數超過百名。
H. 浙江寧波出過哪些名人
1、梅調鼎,字友竹,晚號赧翁,慈溪人(今江北區慈城鎮),書法家。道光十九年(1839)生,光緒三十二年(1906)去世。著有《赧翁集錦》和《梅赧翁手書山谷梅花詩真跡》印行於世,另有《注韓室試存》。
2、余秋雨,1946年8月23日出生於浙江省寧波市餘姚縣,中國著名當代文化學者,理論家、文化史學家、作家、散文家。余秋雨以擅寫歷史文化散文著稱,他的散文集《文化苦旅》在出版後廣受歡迎。此外,他還著有《山居筆記》《霜冷長河》《千年一嘆》等散文作品。
3、童第周(1902.5.28-1979.3.30),浙江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人,生物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中國實驗胚胎學的主要創始人,中國海洋科學研究的奠基人,生物科學研究的傑出領導者,開創了中國「克隆」技術之先河,被譽為「中國克隆之父」。
4、談家楨(1909.9.15-2008.11.1),浙江寧波人,國際遺傳學家、中國現代遺傳學奠基人。20世紀50年代,他在復旦大學建立了中國第一個遺傳學專業、第一個遺傳學研究所和第一個生命科學學院,被譽為「中國的摩爾根」。
5、屠呦呦,女,漢族,中共黨員,葯學家。1930年12月30日生於浙江寧波,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葯學家,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
屠呦呦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 中國醫學界迄今為止獲得的最高獎項,也是中醫葯成果獲得的最高獎項。
I. 寧波古代名人 急
張蒼水
J. 寧波歷史上有哪些文化名人
王守仁、黃宗羲、萬斯大、萬斯同、全祖望、姚燮等。
1、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漢族,幼名雲,字伯安,別號陽明,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今屬寧波餘姚)人。
因曾築室於會稽山陽明洞,自號陽明子,學者稱之為陽明先生,亦稱王陽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
弘治十二年(1499年)進士,歷任刑部主事、貴州龍場驛丞、廬陵知縣、右僉都御史、南贛巡撫、兩廣總督等職,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
因平定宸濠之亂而被封為新建伯,隆慶年間追贈新建侯。謚文成,故後人又稱王文成公。
王守仁(心學集大成者)與孔子(儒學創始人)、孟子(儒學集大成者)、朱熹(理學集大成者)並稱為孔、孟、朱、王。
王守仁的學說思想王學(陽明學),是明代影響最大的哲學思想。其學術思想傳至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以及東南亞,立德、立言於一身,成就冠絕有明一代。
弟子極眾,世稱姚江學派。其文章博大昌達,行墨間有俊爽之氣。有《王文成公全書》。
2、黃宗羲
黃宗羲(1610.9.24-1695.8.12),漢族,浙江紹興府餘姚縣人,字太沖,一字德冰,號南雷,別號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藍水漁人、魚澄洞主、雙瀑院長、古藏室史臣等,學者稱「梨洲先生」。
明末清初經學家、史學家、思想家、地理學家、天文歷算學家、教育家。「東林七君子」之一黃尊素長子。
黃宗羲提出「天下為主,君為客」的民主思想。他說「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主張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從而限制君權,保證人民的基本權利。
黃宗羲的政治主張抨擊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對其後反專制斗爭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黃宗羲與顧炎武、王夫之並稱「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與顧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並稱為「明末清初五大家」,與陝西李顒、直隸容城孫奇逢並稱「海內三大鴻儒」,亦有「中國思想啟蒙之父」之譽。
3、萬斯大
萬斯大(1633-1683),字充宗,別字褐夫,因患足疾而自號跛翁,浙江鄞縣(今寧波)人。清初著名經學家。
萬泰第六子,與其弟萬斯同等俱師事黃宗羲,為黃氏之高足弟子。其為人剛毅質直,義形於色。
又性和易,好結納賢豪,獎引後進。絕意進取,獨精經學,廣搜諸家之說,晝夜鑽研,窮其旨要,尤邃於《春秋》、《三禮》。其治經學,以禮學為根柢,會通諸經,折衷群言,是浙東學派的代表人物。
4、萬斯同
萬斯同(1638年3月9日—1702年5月4日),清初著名史學家。字季野,號石園,門生私謚貞文先生,浙江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人,師事黃宗羲。康熙間薦博學鴻詞科,不就。
精史學,以布衣參與編修《明史》,前後十九年,不署銜,不受俸。《明史稿》五百卷,皆其手定。著有《歷代史表》、《紀元匯考》、《儒林宗派》、《群書辯疑》、《石園詩文集》等。
5、全祖望
全祖望(1705-1755)字紹衣,號謝山,浙江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人,清代浙東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博學才俊。
乾隆元年(1736)會試中進士,入翰林院庶吉士,因不附權貴,於次年辭官歸里,不復出任,專心致力於學術,相繼講學,足跡遍布大江南北,曾主講紹興蕺山書院,從者雲集,後又應邀主講廣東端溪書院,對南粵學風影響很大。
在學術上,其推崇黃宗羲,自稱為梨洲私淑弟子,又受萬斯同影響,專研宋和南明史事,留意鄉邦文獻,尤好搜羅古典文獻及金石舊拓,曾編成《天一閣碑目》。
其著作頗豐,撰有《鮚琦亭集》38卷及《外編》50卷,《詩集》10卷,還有《漢書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經書問答》、《句餘土音》等。
又七校《水經注》,三箋南宋王應麟《困學紀聞》續選《甬上耆舊詩》,為我國文化寶庫增添了許多珍貴遺產。
全祖望卒年51歲,葬在六世祖全少微墓之西南。墓呈橫長方形,墓碑上刻「謝山全太史墓」,西北側尚有全氏明代神道石坊一方。
6、姚燮
姚燮(1805—1864),字梅伯,號復庄,又號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復翁、復道人、野橋、東海生等,浙江寧波府鎮海縣崇邱鄉姚家斗(今屬寧波市北侖區下邵鄉)人,祖籍浙江諸暨。晚清文學家、畫家。
道光舉人,以著作教授終身。治學廣涉經史、地理、釋道、戲曲、小說、紅學、詩歌、書畫等多個領域。五歲賦詩,一生作詩萬首。又擅畫人物花鳥,尤精墨梅,人稱「大梅先生」。
著有《復庄詩問》《復庄駢儷文榷》《疏影樓詞》《今樂考證》《紅樓夢綱領》《退紅衫》《梅心雪》《苦海航》等,編有《今樂府選》《皇朝駢文類苑》等,所著編為《大梅山館集》傳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