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揚州近代史上有哪些名人
李涵秋
【李涵秋】(1873~1923)清末民初文學家。名應漳,字涵秋,號韻花,別署「沁香閣主人」。揚州人。20歲中秀才。29~48歲,先後到安慶、武昌作家庭教師。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返回揚州。宣統二年(1910)起,任兩淮高等小學文史地教員,後兼任江蘇省立第五師范學校國文教師。1921年赴上海,主編《小時報》,兼為《小說時報》及《快活林》等報刊撰寫小說。次年秋,辭職返揚州,未幾病逝。一生著作頗豐,著有長篇小說36部、短篇小說20篇、詩集5卷、雜著5篇、筆記20篇。長篇小說處女作《雙花記》及相繼問世的《雌蝶影》,受到讀者的廣泛歡迎。代表作《過渡鏡》(後易名《廣陵潮》)以揚州社會為背景,以戀愛故事為線索,反映自中法戰爭到五四運動這一階段的社會百態,布局巧妙,通俗幽默,受到當時文藝界稱譽。
王少堂
【王少堂】(1889~1968)評話藝術家。名德庄,又名熙和,藝名少堂。祖籍江都,生於揚州安樂巷。伯父金章、父玉堂均為揚州評話藝人,擅說武(松)、宋(江)、石(秀)、盧(俊義)4個「十回」。王少堂7歲從父學藝,9歲登台,12歲以家傳武(松)十回正式從業,在揚州書壇嶄露頭角。20歲時成為揚州評話界四大名家之一。說書神形兼備,描摹盡致,有聲有色,贏得了「聽戲要聽梅蘭芳,聽書要聽王少堂」的贊譽。1949年後,王少堂先後當選為揚州市人民代表、蘇北文聯常委、揚州曲藝工作者協會主席、江蘇省曲藝研究會會長、中國曲藝工作者協會副主席、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文聯委員。1954年,人民政府為他配備專人,錄制武松、宋江、石秀、盧俊義4個「十回」的全部書目,並翻記成500萬字的文字稿。1958年,政府又組織力量,先後整理出版了他的揚州評話《武松》、《宋江》。
盛白沙
【盛白沙】(1894~1923)革命烈士。名延年、延祺,字白沙。揚州儀徵人。清宣統元年(1909)考入南京兩江商業學堂,次年入南洋水師學堂,後相繼深造於煙台、吳淞、南京海軍學校,歷時8年。其間,於宣統三年(1911)加入中國同盟會,參與策動南京下關海軍起義。1915年在上海參加中華革命黨人發動的奪取「肇和」艦、炮擊江南製造局的反袁世凱起義。1922年4月奉孫中山密令,協同溫樹德等整肅海軍,重組護法艦隊,孫中山委他為「肇和」艦副艦長。1922年6月,粵軍司令陳炯明在廣州發動叛亂,炮轟總統府,盛白沙等人冒生命危險在炮火中將孫中山接至「楚豫」艦,轉登「永豐」艦。當時海軍艦隊司令溫樹德暗中通敵,孫中山任命盛白沙為海軍右指揮,率領各艦痛創叛軍。1923年3月,會同駐汕頭海軍將士發出聲討溫樹德投靠北洋軍閥電。4月15日晨,溫樹德假傳孫中山大元帥命令,將「海圻」、「海琛」艦駛抵汕頭,脅迫「肇和」艦北上投吳佩孚。下午1時許,「肇和」艦上溫樹德黨羽唆使山東籍水兵,以索餉為名,鼓噪鬧事,槍殺了副艦長江澤澍。在此情況下,盛白沙登上「肇和」艦甲板,曉諭官兵,溫樹德黨羽突然在人叢中開槍,甲板上頓時大亂,盛白沙站在高處講話,亂中無法立足,順勢縱身入海,被叛軍射中數彈,成仁殉國。孫中山於翌年以大元帥令追贈海軍中將銜。1985年,江蘇省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
任中敏
【任中敏】(1897~1991)教育家、學者。原名訥,字中敏,號二北,別號半塘。揚州人。1918年考入北京大學國文系,得到曲學大師吳梅賞識,遂專攻詞曲。192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至揚州、南京等地執教,繼至上海大學、復旦大學教授詞曲。1923年任教於蘇州東吳大學,寓居吳梅家,盡讀詞曲善本。後執教於鎮江中學、江蘇省立棲霞鄉村師范等校。1951年任四川大學文學教授。1980年調回揚州工作,先後任揚州師范學院詞曲研究室主任、中國古代文化研究所名譽所長。1981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中國首批博士生導師。任中敏畢生從事教育和學術研究,著述500多萬言。其學術成就主要在詞曲和唐代音樂文藝的研究方面,理清了漢樂府、敦煌歌辭、聲詩、詞、散曲的音樂線索,並橫向梳理了唐代與音樂有關的各門類藝術,創建了相關理論。著作《唐戲弄》獲「第一屆全國戲劇理論著作獎」,《隋唐五代燕樂雜言歌辭集》獲「第五屆中國圖書獎」榮譽獎。1991年,獲國務院頒發的「為發展高等教育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獎。
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詩人、散文家、學者、教育家。原名自華,字佩弦,號實秋。祖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東海,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隨父定居揚州。1916年畢業於江蘇省立第八中學,考入北京大學。1920年大學畢業,先後執教於杭州第一師范學校、揚州江蘇省立第八中學、上海中國公學等校。1921年加入文學研究會,成為「為人生」的代表作家。1922年,與俞平伯、葉聖陶等創辦了中國新文學史上第一個詩刊——《詩》月刊,倡導新詩。1923年發表長詩《毀滅》,引起當時詩壇廣泛注意。繼而寫成《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被譽為白話文藝術的模範。1924年,詩文集《蹤跡》出版。1925年應清華學校之聘,任中文系教授。創作由詩歌轉向散文,同時致力於古典文學研究。第一部散文集《背影》出版後,其中《背影》和《荷塘月色》兩篇,被選入中學國文教材。1930年代理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1946年聞李公朴、聞一多遇害,冒生命危險參加追悼會並演講;是年10月,受校方委託主編《聞一多全集》。同時,他在呼籲和平宣言上簽名,並親往各院校徵求簽名,後又領銜發表抗議國民黨當局任意逮捕人民書,並為清華大學教授起草「反飢餓,反迫害」的罷教宣言。後又在「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取美援麵粉宣言」上簽字,在胃病加劇、體重僅有45公斤的情況下,告誡家人無論如何不買政府所售的美國麵粉。1948年8月12日在貧病中逝去。
張永壽
【張永壽】(1907~1989)工藝美術家。字頌椒。揚州人。10歲隨父張金盛學習剪紙,12歲以剪紙為生,奔走於鎮江、南京、上海及蘇北、皖南一帶。20歲回揚州,在多子街設攤賣藝。其剪紙,精巧細膩,生動活潑,獨具一格,名聞大江南北。1951年加入揚州市文聯,從事專業剪紙工作。1954年,《張永壽剪紙集》出版。1956年調入揚州漆器玉石廠。1957年出席全國第一屆工藝美術藝人代表大會,獲輕工業部授予的「老藝人」稱號。1959年,他的《百花齊放剪紙集》出版,郭沫若贈以「揚州藝人張永壽,剪出百花齊放來。請看剪下出春秋,頓使東風遍九垓」一詩。1962年調揚州民間工藝社工作,並帶徒傳藝。1978、1979年先後出席江蘇省和全國第二屆工藝美術藝人代表大會,分別獲工藝美術師職稱和中國工藝美術家榮譽稱號。其間,他的力作《百菊圖》和《百蝶戀花圖》相繼出版。不少作品曾在國內和日本、澳大利亞等地展出,均獲盛譽。1988年,出席全國第三屆工藝美術藝人代表大會,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是年揚州市人民政府授予他特級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並被評為高級工藝美術師。
Ⅱ 揚州出過哪些名人
有,楊過
Ⅲ 揚州有哪些古代名人古代的,最好做一下介紹。
鑒真
【鑒真】(688~763)唐代高僧。俗姓淳於,揚州人。14歲出家大雲寺,從智滿禪師為沙彌。18歲,由應邀來揚州的南山律宗開創人道岸律師授菩薩戒。27歲,回揚州大明寺,是年夏主持大明寺法會。此後,在揚州興戒壇,繕道場,建寺舍,造佛像,修塔宇,講法闡律,寫經刻石,廣施醫葯,普濟眾生,為4萬餘人授戒。為道岸、義威之後一方宗首。唐天寶元年(742),日本學問僧榮睿、普照來大明寺請求推薦一傳戒師「東游興化」。時已55歲的鑒真,同思托等人先後6次東渡日本,前5次均未成功,鑒真於第五次東渡中失明。天寶十二載十一月十六日,鑒真同普照、法進、曇靜、思托、義靜、法載等24人,第六次東渡日本,歷時1個多月,於十二月二十日抵達日本阿多郡秋妻屋浦,由延慶師引入太宰府。次年二月,鑒真一行入京(奈良),安居東大寺,為聖武上皇、皇太後、孝謙天皇、皇太子等授菩薩戒,後為沙彌澄修等440餘人授戒,又為舊大僧靈福、道緣、忍基等80餘人舍舊戒後重授具足戒。是為日本佛教徒登壇受戒之始。唐乾元二年(759)鑒真率弟子普照、思托等在奈良建成招提寺,遂由東大寺移居於此。鑒真除弘揚戒律外,還將中國的建築、雕塑、醫葯等介紹到日本,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秦少游
【秦少游】(1049~1100)宋代詞人。名觀,字太虛、少游,號淮海居士。揚州高郵人。北宋元豐八年(1085)進士,授定海主簿,調蔡州教授。後經蘇軾、范純仁等舉薦,參加制科考試,授為宣德郎、太學博士,校正秘書省書籍。不久又任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館編修官。此間,秦少游發表過許多切中時弊的言論,並望朝廷審時度勢,安都定策,區別朋黨,任用賢能,遂遭舊黨攻擊,屢遭貶謫。紹聖元年(1094)調任杭州通判。又因御史劉拯讒他增損《實錄》,貶為處州監酒稅。復以他罪削職流放郴州,後又除去名籍,貶謫橫州。元符二年(1099),貶徙雷州。徽宗即位,大赦黨人,秦少游復為宣德郎,還放至衡州,途經藤州,游光化亭(一作華光亭),為友人吟誦夢中長短句《好事近》,索水欲飲,水至,笑視之而卒。秦少游長於議論,文麗詩深,兼有詩、詞、文賦與書法多方面才能,尤以北宋婉約派詞宗馳名於世。著作有《淮海集》40卷、《淮海詞》(又名《淮海居士長短句》)、《勸善錄》、《逆旅集》。又輯《揚州詩》、《高郵詩》。
鄭板橋
【鄭板橋】(1693~1765)清代畫家、書法家、詩人。名燮,字克柔,號板橋。興化市(原屬揚州)人。「揚州八怪」代表人物之一。17歲讀書於真州(今儀征)毛家橋,20歲從鄉里陸種園學填詞,23歲於鄉里及真州江村教館。其時已中秀才,教書非其所願,約於30歲前後至揚州謀生。30~40歲間,父親、兒子、妻子先後去世,家境艱難,靠賣書畫度日。40歲時,應試南京,中舉。44歲時去北京應試,中二甲第八十八名進士。乾隆七年(1742)春,任山東范縣(今屬河南)縣令。十一年(1746),調署山東濰縣。次年,該縣遭災,他開倉借糧於民,並令富戶平糶所積之糧。任中處理民事,多助窮苦百姓,不幫富商,因之得罪豪紳,於十八年(1753)被罷官。回揚州後,以賣字畫為生,晚年回興化。鄭板橋善畫,尤擅寫蘭竹。亦善書法,楷、行、隸三體相兼,以畫法入筆,用隸體參入行楷,自成一格,號稱「六分半書」,後人稱之為「亂石鋪街」。又善詩文,作品明白流暢,不受神韻格調之縛。其中,《悍吏》、《私刑惡》、《孤兒行》、《逃荒行》等作,描寫人民疾苦;《家書》、《道情》等作,自然坦率,為世人稱道。人稱鄭板橋詩、書、畫三絕。
羅聘
【羅聘】(1733~1799)清代畫家。字遁夫,號兩峰。祖籍安徽歙縣,其先輩遷居揚州。「揚州八怪」中最年輕者。24歲時,拜金農為師,學詩習畫,30歲時在揚州畫界嶄露頭角。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羅聘攜畫至京師拜謁名流,所作8幅《鬼趣圖》最受注意。次年南歸,在天津因大雪受阻,整理金農詩作,並作後記。三十八年(1773)路經泰安,與幾位好友相遇,滯留數月,於次年返里。42~46歲間,曾游歷魯、晉、豫、鄂等地。47歲時,第二次赴京。其間,他曾畫蜈蚣、觀音、杜甫與韓愈像,又作過指畫。在外漫遊近10年,後因囊中羞澀而返里。返里後,仍以賣書畫為生。乾隆四十九年(1784),應地方之請為重寧寺作大幅壁畫,畫中仙佛人物維妙維肖,傳為名勝,今已不存。乾隆五十五年(1790),羅聘攜幼子允纘三上京師。其書畫不僅達官貴人求購,在京朝鮮人亦以重金收買。其時收入頗豐,但因豪爽揮霍,8年後還需別人資助路費,才得以返回故里。返鄉之後,作《梅花記歲圖》。嘉慶四年(1799)逝世。
王念孫
【王念孫】(1744~1832)清代學者。字懷祖,號石。揚州高郵人。清乾隆四十年(1775)進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散館後,任工部水司主事、給事中,專心研究治河方略,了解古今利弊,撰寫《導河議》上、下兩篇。後歷官陝西道、山西道、京畿道、監察御史、給事中、永定河道、山東運河道等。職中,以秉公持正著稱。歷10年完成《廣雅疏證》上、下兩冊32卷。曾奉旨編纂《河源紀略》一書,還著有《讀書雜志》82卷、《釋大》1卷等。其子王引之(1766~1834),清嘉慶四年(1799)進士。著有《經義述聞》32卷,皆摘經句而解釋。完成《經傳釋詞》10卷,共收160個字,與《經義述聞》互為表裡,開清代文典之先河。還於道光八年(1828)參加修訂《康熙字典》的工作,校正原版中錯誤2588條,並輯考證12冊。另有《王文簡公文集》4卷、《附錄》1卷。
汪中
【汪中】(1745~1794)清代學者。原名秉中,字容甫,號頌父。揚州人。7歲喪父,家貧不能入塾,由其母鄒氏授《小學》、《四書》。14歲時,為生計所迫,入書店當學徒,遍覽經史百家,故揚州民間有「無書不讀是汪中」的傳說。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以《射雁賦》應試,列揚州府第一名,補諸生。三十三年(1768),鄉試落第,遂不復應試,專心治學。四十二年(1777),侍郎謝墉督學江蘇,試經解、策、賦、詩,汪中均列第一,舉為拔貢生。四十八年(1783),在南京協助編纂《南巡盛典》。五十五年(1790),應聘至鎮江文宗閣檢校《四庫全書》,五十九年(1794),扶病前往杭州文瀾閣檢校《四庫全書》;是年冬,因積勞病發,卒於西湖葛嶺園僧舍。汪中擅詩文,早負盛名。乾隆三十五年(1770),儀征鹽船遭火災,作《哀鹽船文》,名儒杭世駿以為「驚心動魄,一字千金」,鄭虎文、朱筠等名儒稱汪為奇才。五十年,作《廣陵對》3000餘言,被譽為「天地間有數之奇文」。汪中治學廣泛,見識博大,善於融會貫通。對經史、諸子、文學、哲學、文字、音韻、訓詁、校勘、金石、地理、書法、篆刻等均有研究,成果頗豐,有《述學》內外篇、《春秋述義》、《春秋後傳》、《廣陵通典》、《荀卿子通傳》、《小學》等。
焦循
【焦循】(1763~1820)清代學者。字理堂、里堂。揚州市邗江縣人。清嘉慶六年(1801)中舉,會試落第後不復赴考,以授徒、著述為樂。畢生「究習經書,博覽典籍」,於經、史、歷算、音韻、訓詁、詩詞、醫學、戲曲等多有創建。著述近20種300卷,收於《雕菰樓集》。阮元稱其學問精深博大,被世人譽為「通儒」,為「揚州學派」代表人物之一。
阮元
【阮元】(1764~1849)清代官吏、學者。字伯元,號芸台,別號雷塘庵主。揚州市邗江縣人。因其祖父應武舉占籍儀征,故史稱儀徵人,久居揚州舊城選樓巷(今毓賢街8號)。歷官山東、浙江學政,內閣學士,禮部、兵部、戶部、工部等侍郎,浙江、河南、江西巡撫,漕運總督及湖廣、兩廣、雲貴總督,太子少保,體仁閣大學士。清道光十五年(1835),先後主刑部、兵部,兼署都察院左都御史。次年,任經筵講官、殿試讀卷官,教習庶吉士。十八年(1838),以老疾請退,加銜太子太保。阮元任職中,悉心辦學,培養人才,扶掖後進。作會試副考官時,嚴格認真,許多有學問的人得以出類拔萃。博學融通,凡經史、小學、歷算、輿地、金石、校勘等無不涉及,尤以治經名重後世。仕宦生涯50餘年,雖忙於政務,但又從事學術研究,著述不輟。著有《山左金石志》、《兩浙金石志》、《積古齋鍾鼎彝器款識》、《十三經註疏校勘記》、《廣陵詩事》等。
李涵秋
【李涵秋】(1873~1923)清末民初文學家。名應漳,字涵秋,號韻花,別署「沁香閣主人」。揚州人。20歲中秀才。29~48歲,先後到安慶、武昌作家庭教師。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返回揚州。宣統二年(1910)起,任兩淮高等小學文史地教員,後兼任江蘇省立第五師范學校國文教師。1921年赴上海,主編《小時報》,兼為《小說時報》及《快活林》等報刊撰寫小說。次年秋,辭職返揚州,未幾病逝。一生著作頗豐,著有長篇小說36部、短篇小說20篇、詩集5卷、雜著5篇、筆記20篇。長篇小說處女作《雙花記》及相繼問世的《雌蝶影》,受到讀者的廣泛歡迎。代表作《過渡鏡》(後易名《廣陵潮》)以揚州社會為背景,以戀愛故事為線索,反映自中法戰爭到五四運動這一階段的社會百態,布局巧妙,通俗幽默,受到當時文藝界稱譽。
王少堂
【王少堂】(1889~1968)評話藝術家。名德庄,又名熙和,藝名少堂。祖籍江都,生於揚州安樂巷。伯父金章、父玉堂均為揚州評話藝人,擅說武(松)、宋(江)、石(秀)、盧(俊義)4個「十回」。王少堂7歲從父學藝,9歲登台,12歲以家傳武(松)十回正式從業,在揚州書壇嶄露頭角。20歲時成為揚州評話界四大名家之一。說書神形兼備,描摹盡致,有聲有色,贏得了「聽戲要聽梅蘭芳,聽書要聽王少堂」的贊譽。1949年後,王少堂先後當選為揚州市人民代表、蘇北文聯常委、揚州曲藝工作者協會主席、江蘇省曲藝研究會會長、中國曲藝工作者協會副主席、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文聯委員。1954年,人民政府為他配備專人,錄制武松、宋江、石秀、盧俊義4個「十回」的全部書目,並翻記成500萬字的文字稿。1958年,政府又組織力量,先後整理出版了他的揚州評話《武松》、《宋江》。
盛白沙
【盛白沙】(1894~1923)革命烈士。名延年、延祺,字白沙。揚州儀徵人。清宣統元年(1909)考入南京兩江商業學堂,次年入南洋水師學堂,後相繼深造於煙台、吳淞、南京海軍學校,歷時8年。其間,於宣統三年(1911)加入中國同盟會,參與策動南京下關海軍起義。1915年在上海參加中華革命黨人發動的奪取「肇和」艦、炮擊江南製造局的反袁世凱起義。1922年4月奉孫中山密令,協同溫樹德等整肅海軍,重組護法艦隊,孫中山委他為「肇和」艦副艦長。1922年6月,粵軍司令陳炯明在廣州發動叛亂,炮轟總統府,盛白沙等人冒生命危險在炮火中將孫中山接至「楚豫」艦,轉登「永豐」艦。當時海軍艦隊司令溫樹德暗中通敵,孫中山任命盛白沙為海軍右指揮,率領各艦痛創叛軍。1923年3月,會同駐汕頭海軍將士發出聲討溫樹德投靠北洋軍閥電。4月15日晨,溫樹德假傳孫中山大元帥命令,將「海圻」、「海琛」艦駛抵汕頭,脅迫「肇和」艦北上投吳佩孚。下午1時許,「肇和」艦上溫樹德黨羽唆使山東籍水兵,以索餉為名,鼓噪鬧事,槍殺了副艦長江澤澍。在此情況下,盛白沙登上「肇和」艦甲板,曉諭官兵,溫樹德黨羽突然在人叢中開槍,甲板上頓時大亂,盛白沙站在高處講話,亂中無法立足,順勢縱身入海,被叛軍射中數彈,成仁殉國。孫中山於翌年以大元帥令追贈海軍中將銜。1985年,江蘇省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
任中敏
【任中敏】(1897~1991)教育家、學者。原名訥,字中敏,號二北,別號半塘。揚州人。1918年考入北京大學國文系,得到曲學大師吳梅賞識,遂專攻詞曲。192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至揚州、南京等地執教,繼至上海大學、復旦大學教授詞曲。1923年任教於蘇州東吳大學,寓居吳梅家,盡讀詞曲善本。後執教於鎮江中學、江蘇省立棲霞鄉村師范等校。1951年任四川大學文學教授。1980年調回揚州工作,先後任揚州師范學院詞曲研究室主任、中國古代文化研究所名譽所長。1981年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中國首批博士生導師。任中敏畢生從事教育和學術研究,著述500多萬言。其學術成就主要在詞曲和唐代音樂文藝的研究方面,理清了漢樂府、敦煌歌辭、聲詩、詞、散曲的音樂線索,並橫向梳理了唐代與音樂有關的各門類藝術,創建了相關理論。著作《唐戲弄》獲「第一屆全國戲劇理論著作獎」,《隋唐五代燕樂雜言歌辭集》獲「第五屆中國圖書獎」榮譽獎。1991年,獲國務院頒發的「為發展高等教育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獎。
朱自清
【朱自清】(1898~1948)詩人、散文家、學者、教育家。原名自華,字佩弦,號實秋。祖籍浙江紹興,生於江蘇東海,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隨父定居揚州。1916年畢業於江蘇省立第八中學,考入北京大學。1920年大學畢業,先後執教於杭州第一師范學校、揚州江蘇省立第八中學、上海中國公學等校。1921年加入文學研究會,成為「為人生」的代表作家。1922年,與俞平伯、葉聖陶等創辦了中國新文學史上第一個詩刊——《詩》月刊,倡導新詩。1923年發表長詩《毀滅》,引起當時詩壇廣泛注意。繼而寫成《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被譽為白話文藝術的模範。1924年,詩文集《蹤跡》出版。1925年應清華學校之聘,任中文系教授。創作由詩歌轉向散文,同時致力於古典文學研究。第一部散文集《背影》出版後,其中《背影》和《荷塘月色》兩篇,被選入中學國文教材。1930年代理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1946年聞李公朴、聞一多遇害,冒生命危險參加追悼會並演講;是年10月,受校方委託主編《聞一多全集》。同時,他在呼籲和平宣言上簽名,並親往各院校徵求簽名,後又領銜發表抗議國民黨當局任意逮捕人民書,並為清華大學教授起草「反飢餓,反迫害」的罷教宣言。後又在「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取美援麵粉宣言」上簽字,在胃病加劇、體重僅有45公斤的情況下,告誡家人無論如何不買政府所售的美國麵粉。1948年8月12日在貧病中逝去。
張永壽
【張永壽】(1907~1989)工藝美術家。字頌椒。揚州人。10歲隨父張金盛學習剪紙,12歲以剪紙為生,奔走於鎮江、南京、上海及蘇北、皖南一帶。20歲回揚州,在多子街設攤賣藝。其剪紙,精巧細膩,生動活潑,獨具一格,名聞大江南北。1951年加入揚州市文聯,從事專業剪紙工作。1954年,《張永壽剪紙集》出版。1956年調入揚州漆器玉石廠。1957年出席全國第一屆工藝美術藝人代表大會,獲輕工業部授予的「老藝人」稱號。1959年,他的《百花齊放剪紙集》出版,郭沫若贈以「揚州藝人張永壽,剪出百花齊放來。請看剪下出春秋,頓使東風遍九垓」一詩。1962年調揚州民間工藝社工作,並帶徒傳藝。1978、1979年先後出席江蘇省和全國第二屆工藝美術藝人代表大會,分別獲工藝美術師職稱和中國工藝美術家榮譽稱號。其間,他的力作《百菊圖》和《百蝶戀花圖》相繼出版。不少作品曾在國內和日本、澳大利亞等地展出,均獲盛譽。1988年,出席全國第三屆工藝美術藝人代表大會,獲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是年揚州市人民政府授予他特級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並被評為高級工藝美術師。
Ⅳ 揚州有哪些名人
1.阮元
阮元(1764~1849)字伯元,號芸台、雷塘庵主,晚號怡性老人,籍貫江蘇儀徵人,乾隆五十四年進士,先後任禮部、兵部、戶部、工部侍郎,山東、浙江學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撫及漕運總督、湖廣總督、兩廣總督、雲貴總督等職。
歷乾隆、嘉慶、道光三朝,體仁閣大學士,太傅,謚號文達。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經史、數學、天算、輿地、編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著非常高的造詣,被尊為三朝閣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
2.江樹峰
江樹峰(1914年6月—1993年11月),原名江世伯,筆名隱琴、南鴻、別署廣陵詩客、京華夢翰齋主人,揚州大學教授,安徽徽州婺源縣(今屬江西省)江灣村人江石溪第七子。一生創作詩詞甚多,詩友稱其為「江夫子」。
3.熊成基
熊成基(1887—1910),清末民主革命者。字味根,江蘇甘泉(今揚州)人。江南炮兵學堂畢業,先後加入光復會、同盟會,在哈爾濱謀刺載洵被捕遇害。
4.金丹
金丹,男, 1966年5月生,江蘇揚州人。文學博士,南京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書法系主任。教育部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評審專家。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西泠印社社員,江蘇省書法家協會理事,江蘇省篆刻研究會副會長。
5.徐芝綸
徐芝綸(1911.6.20-1999.8.26),江蘇江都(今揚州江都區)人,字君素,中國著名工程力學家與教育家,河海大學一級教授、博士生導師。
1934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1936年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土木工程碩士學位,1939年獲哈佛大學工程科學碩士學位,1943年在浙江大學任教授,1954年加入九三學社,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81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98年當選首批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
參考資料網路-徐芝綸
網路-金丹
網路-熊成基
網路-江樹峰
網路-阮元
Ⅳ 揚州歷史名人的目錄
前言
劉濞廣陵立霸業
鮑照名作《鞠城賦》
隋煬帝流連江都
李氏父子高才雅行回
張若虛孤篇答壓全唐
鑒真東渡弘法
李白數游揚州
杜佑節度淮南
劉禹錫登柄靈塔
杜牧十年揚州夢
崔致遠「桂苑筆耕」
王禹偁首詠瓊花
歐陽修築平山堂
王安石泊船瓜洲
蘇軾揚州留詩文
秦少游馳名詞壇
姜夔名作《揚州慢》
李庭芝抗元盡忠
普哈丁長眠運河畔
馬可·波羅記揚州
史可法亮節孤忠
揚州畫派競風流
石濤魂歸揚州
王土禛修禊紅橋
曹寅監刻《全唐詩》
汪士慎嗜茶愛梅
黃慎畫苑辟蹊徑
金農寓民西方寺
馬氏兄弟富藏書
盧見曾居官揚州
鄭板橋書畫傳神
吳敬梓客死瓊花觀
江春受寵乾隆帝
乾隆六巡到淮揚
汪中才卓識高
王氏父子雙星並峙
焦循博學稱通儒
伊秉綬入祀三賢詞
阮元「品端學醇」
李涵秋著《廣陵潮》
劉師培博學多才
任中敏精通詞曲
朱自清學界稱楷模
後記
Ⅵ 揚州有哪些古代名人
秦少游
鑒真
韋小寶
Ⅶ 揚州名人有哪些
揚州名人
鑒真
【鑒真】(688~763)唐代高僧。俗姓淳於,揚州人。14歲出家大雲寺,從智滿禪師為沙彌。18歲,由應邀來揚州的南山律宗開創人道岸律師授菩薩戒。27歲,回揚州大明寺,是年夏主持大明寺法會。此後,在揚州興戒壇,繕道場,建寺舍,造佛像,修塔宇,講法闡律,寫經刻石,廣施醫葯,普濟眾生,為4萬餘人授戒。為道岸、義威之後一方宗首。唐天寶元年(742),日本學問僧榮睿、普照來大明寺請求推薦一傳戒師「東游興化」。時已55歲的鑒真,同思托等人先後6次東渡日本,前5次均未成功,鑒真於第五次東渡中失明。天寶十二載十一月十六日,鑒真同普照、法進、曇靜、思托、義靜、法載等24人,第六次東渡日本,歷時1個多月,於十二月二十日抵達日本阿多郡秋妻屋浦,由延慶師引入太宰府。次年二月,鑒真一行入京(奈良),安居東大寺,為聖武上皇、皇太後、孝謙天皇、皇太子等授菩薩戒,後為沙彌澄修等440餘人授戒,又為舊大僧靈福、道緣、忍基等80餘人舍舊戒後重授具足戒。是為日本佛教徒登壇受戒之始。唐乾元二年(759)鑒真率弟子普照、思托等在奈良建成招提寺,遂由東大寺移居於此。鑒真除弘揚戒律外,還將中國的建築、雕塑、醫葯等介紹到日本,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Ⅷ 揚州名人的故事
1、秦少游
宋朝詩人蘇東坡和秦少游,二人才華都狠高,又很自負,經常在一起談學論道,互不相讓。有一天,蘇東坡和秦少游在吃飯時,正好看到桌上有一隻虱子。
蘇東坡就說:「這個地方好臟,竟然有虱子,不知是誰身上的垢穢變成虱子!」秦少游一聽,馬上反駁說:「虱子哪裡是人身上的垢穢變的?它是人身上穿的衣服里的棉絮所變的。虱子兩人為此爭論不休,最後決定第二天去請教佛印了元禪師,以做公斷。
蘇東坡求勝心切,先私下去找佛印禪師,請他務必「幫忙」,說虱子是人體的垢穢變的。蘇東坡走了以後,秦少游也來找佛印禪師,請他說「虱子是衣服里的棉絮生出來的。」佛印禪師都答應了他們,所以蘇東坡和秦少游二人都以為自己穩操勝算。
第二天,當三人見面時,佛印禪師就說:「虱子的頭是從人體的垢穢中生出來的,虱子的腳是從衣服的棉絮里長出來的。」
2、鄭板橋
板橋定潤格,規定凡求其書畫者,應先付定金,並作潤例,頗為風趣。當時,許多豪門巨紳,廳堂點綴,常以得到板橋書畫為榮。但板橋不慕名利,不畏權勢,生平最不喜為那些官宦劣紳們作書畫,這在他老人家的潤格里是不便聲明的。
有一次,一幫豪紳為得其書畫,運用計謀,設下陷阱,他們了解到板橋愛吃狗肉,就在他偕友外出交遊的必經之路上,借村民的茅舍,烹煮了一鍋香噴噴的狗肉,待板橋經過時,主人笑臉相迎,並以狗肉好酒相待,板橋不疑,開懷暢飲,連贊酒美餚不止。
飯罷,主人端出文房四寶,言請大人留聯以作紀念。板橋深覺今有口福,便立刻應諾,隨即起身提筆,並詢問主人大名,署款以酬雅意,書畢,盡興而歸。後來,在一次宴席上,他偶然發現自己的書畫作品掛在那裡,方知自己受騙,十分後悔,自己嘴饞不已。
3、朱自清
近現代註明散文家、詩人、作家、學者、民主戰士,六歲隨家人遷居揚州,在揚州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期。1935年,養病於成都,聞李公朴、聞一多遇害,冒生命危險參加追悼會並演講。
同年10月返北平,受校方委託主編《聞一多全集》。同時,積極參加各項民主活動。在胃病加劇,體重僅有38.8公斤的情況下,告誡家人無論如何不買政府所售的美國麵粉。
於民國37年8月,貧病中逝去。毛澤東曾贊揚他「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表現了我們民族的英雄氣概」。
4、李涵秋
涵秋的逸事很多。據說他每次去上課,總是騎著一匹毛驢到學堂去,優哉游哉,令人想起在驢背上覓詩的古代騷人。他喜歡養鳥,認為鳥鳴可以助其文思。他初次到上海時,友人領他乘電梯,他驚訝地說:「這房間怎麼這樣小?」
每逢友人相聚會餐,別人吃西餐時,他總是單獨要一份中餐。他的眼睛高度近視,有一次去訪周瘦鵑,晤畢告辭,但一二分鍾後又折回原處,因為他看不清樓梯。有一次,涵秋在一部小說中偶然涉及某公司產的糖果,該公司因此銷路大增,盈利數倍。
為感激作家,這家公司特地備了最高級的糖果,裝以錦匣,恭敬地送給涵秋。涵秋本是無意,不料得到意外口福,便將糖果分贈給朋友。 涵秋文思敏捷,有時能夠同時做五、六種小說。周瘦鵑在《李涵秋》一文中就曾回憶說,有一段時間,涵秋同時為《新聞報》寫《鏡中人語》。
5、阮元
阮元(1764~1849)清代官吏、學者。字伯元,號芸台,別號雷塘庵主。揚州市邗江縣人。因其祖父應武舉占籍儀征,故史稱儀徵人,久居揚州舊城選樓巷(今毓賢街8號)。歷官山東、浙江學政,內閣學士,禮部、兵部、戶部、工部等侍郎,浙江、河南、江西巡撫。
漕運總督及湖廣、兩廣、雲貴總督,太子少保,體仁閣大學士。清道光十五年(1835),先後主刑部、兵部,兼署都察院左都御史。次年,任經筵講官、殿試讀卷官,教習庶吉士。十八年(1838),以老疾請退,加銜太子太保。阮元任職中,悉心辦學,培養人才,扶掖後進。
作會試副考官時,嚴格認真,許多有學問的人得以出類拔萃。博學融通,凡經史、小學、歷算、輿地、金石、校勘等無不涉及,尤以治經名重後世。仕宦生涯50餘年,雖忙於政務,但又從事學術研究,著述不輟。
Ⅸ 歷史上有哪些名人到過揚州
揚州是個繁華的地方。有「腰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的美談。
所以到過揚州的名人很多很專多。
乾隆六屬次南巡每次都到過揚州,還出現了乾隆游揚州路線圖
乾隆十八年,即公元1753年,揚州鹽商於天寧寺西園興建行宮,三年而成。宮前建御碼頭,乾隆游瘦西湖於此登船。御碼頭為青石所砌,歷經二百多年風雨,完好無損,堅固如初,現為著名的「乾隆水上游覽線」的起點。
清代乾隆皇帝六次南巡,都在揚州經停。揚州的地方官和鹽商們看到聖上之樂在於山水之間,便不惜揮灑黃金,集天下名工巧匠,大興土木,挖池堆山,在瘦西湖南岸建起了一座座美麗別致的園林,從瘦西湖到平山堂呈現出"兩岸花堤全依水,一路樓台直到山"的盛況。今天,這里已成為一條獨具特色的"揚州乾隆水上游覽線",水線十里碧波,二十四景,像一條曲折逶迤的飄帶,綴連著一串閃光的珍珠。從城北梅花嶺畔當年乾隆南下時的行宮和御花園舊址的天寧寺開始,依次經過冶春園、紅園、卷石洞天、綠揚城廊、西園曲水、大虹橋、長堤春柳、徐園、四橋煙雨、月觀、小金山、吹台、鳧庄、五亭橋、白塔晴雲、玲瓏花界、望春台、熙春台、二十四橋、石壁流淙、最後抵達千年古剎大明寺。
Ⅹ 揚州的名人有哪些
1、袁江
袁江(1662年—1735年),字文濤,號岫泉,清代著名畫家。江都(今江蘇揚州)人,雍正時,召入宮廷為祗侯。袁江是我國繪畫史上有影響的畫家之一,原為宮廷畫家,轉工山水樓閣界畫。在清康熙、雍正、乾隆時期,樓閣工整山水當以袁江最有名。
當時還有他的侄子袁耀同齊名。他們兩人曾受揚州的山西鹽商的聘請,到山西作畫,作品在北方流傳較多。他擅畫山水、樓台、師法宋人。山水畫主要學宋代閆次平,畫石多鬼皴,樓閣主要學郭忠恕,工整嚴密。他的繪畫素材多為古代宮苑,尤長於界畫。
2、江上青(革命先烈)
江上青(1911―1939),原名江世侯,江蘇揚州人,出生於一個中醫兼職員的家庭。1927年考入南通中學高中部,受劉瑞龍、顧民元革命思想影響,當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從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9年7月29日,江上青遭到地主反動武裝襲擊,壯烈犧牲,時年28歲。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之一。
3、楚青
楚青(1923年3月—2016年2月21日),原名詹永珠,祖籍江蘇省揚州市。 父親詹克明是一位銀行家。於1938年在皖南參加新四軍,1939年3月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41年,18歲的楚青與34歲的粟裕在新四軍司令部結為終身伴侶。2016年2月21日上午10時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
4、趙丹
趙丹(1915年6月27日-1980年10月10日),原名趙鳳翱,出生於江蘇省揚州市,中國內地演員、導演、編劇,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
1932年,參演個人首部電影《琵琶春怨》,從而開始了電影生涯。1937年,主演劇情電影《十字街頭》。1939年,主演劇情電影《中華兒女》。1945年,執導了茅盾的話劇《清明前後》。
1949年,憑借劇情電影《烏鴉與麻雀》獲得中國文化部優秀影片個人一等獎。1950年,主演劇情電影《武訓傳》。1957年,主演劇情電影《海魂》。
1958年,由其主演的傳記電影《林則徐》上映。1965年,主演劇情電影《烈火中永生》,這是他生前拍攝的最後一部影片。1980年10月10日,趙丹因患癌症在北京病逝,終年65歲。1995年,趙丹獲得中國電影世紀獎最佳男演員獎。2005年,趙丹獲得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秀演員獎
5、庄則棟
庄則棟(1940年8月25日—2013年2月10日),中國男子乒乓球運動員,生於江蘇省揚州市,自幼喜愛乒乓球運動,14歲加入北京市少年宮業余體校乒乓球小組,1957年,入選北京市乒乓球隊,同年參加全國比賽。
1959年,入選中國青年乒乓球隊;庄則棟曾獲得第26—28屆世乒賽男子單打冠軍,是20世紀60—70年代中國男子乒乓球隊主力隊員之一;1971年4月,在日本參加第31屆世乒賽期間,冒著風險,結交美國運動員Glenn Cowan,打開了中美兩國友好的大門。
曾任國家體委主任,中共十屆中央委員,第三、四屆全國人大代表。2013年2月10日,在北京佑安醫院去世,享年7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