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留園的冠雲峰是誰的遺物
留園的冠雲峰,相傳是宋代「花石綱」的遺物。當年在採石過程中不幸將石掉入太湖,後來撈上來移入留園之中。峰高6.5米,清秀挺拔,有「皺、瘦、透、漏」的峰石之優點。取名「冠雲」,是據酈道元的《水經注》中句:「燕王仙台有三峰,甚為崇峻,騰雲冠峰,高霞翼嶺。」三峰之前還有一泓池水,水映山高,這又是一種構景手法。
Ⅱ 冠雲峰是太湖中的哪一類呢
冠雲峰是江南四大奇石之一,據說是宋代花石綱的遺物,當時宋徽宗在京城內大興土木,建造「萬壽山」,且下令在全國范圍內徵集奇花異石,還在蘇州特地設立了蘇杭應奉局。冠雲峰就是未來得及運走的「花石綱」的遺物,是太湖石中的珍品。重5噸,高6.5米,是我國現存最高的獨峰觀賞假山。太湖石具有皺、瘦、漏、透的特點,在宋、元、明、清時太湖石比黃金還要珍貴,而且用太湖石的皮質來衡量園主的身價。冠雲峰為青灰太湖石,冠絕群峰,充分體現了太湖石的特點,被稱為江南三大名峰之一。
Ⅲ 蘇州留園有什麼特色急!!!
【留園簡介】
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拙政園齊名。坐落在蘇州市閶(音:chāng)門外,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年),另一資料:留園修建於明天順四年(公元1460年)。原為明代徐時泰的東園,清代歸劉蓉峰所有,改稱寒碧山莊,俗稱「劉園」。清光緒二年又為盛旭人所據,始稱留園。留園佔地約30畝(另兩資料:2頃、約30000平方米),留園內建築的數量在蘇州諸園中居冠,廳堂、走廊、粉牆、洞門等建築與假山、水池、花木等組合成數十個大小不等的庭園小品。其在空間上的突出處理,充分體現了古代造園家的高超技藝、卓越智慧和江南園林建築的藝術風格和特色。
建築物將園劃分為幾部分,各建築物設有多種門窗,可溝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內觀看室外景物時,能將以山水花木構成的各種畫面一覽無余,視野空間大為拓寬。
留園全園分為四個部分,在一個園林中能領略到山水、田園、山林、庭園四種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見長,是全園的精華所在;東部以麴院迴廊的建築取勝,園的東部有著名的佳晴雨快魚之廳、林泉耆砍之館、還我讀書處、冠雲台、冠雲樓等十數處齋、軒,院內池後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為名石冠雲峰,兩旁為瑞雲,岫雲兩峰;北部具農村風光,並有新辟盆景園;西區則是全園最高處,有野趣,以假山為奇,土石相間,堆砌自然。池南涵碧山房與明瑟樓為留園的主要觀景建築。
留園以水池為中心,池北為假山小亭,林木交映。池西假山上的聞木樨香軒,則為俯視全園景色最佳處,並有長廊與各處相通。
留園內的建築景觀還有表現淡泊處世之坦然的「小桃源(小蓬萊)」以及遠翠閣、曲溪樓、清風池館等。
留園(The Lingering Garden )在蘇州閶門外,留園是明萬曆年間太僕徐泰時建園,時稱東園,清嘉慶時歸觀察劉恕,名寒碧庄,俗稱劉園。同治年間盛旭人購得,重加擴建,修葺一新,取留與劉的諧音改名留園。科舉考試的最後一個狀元俞樾作《留園記》稱其為「吳下名園之冠」。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拙政園、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齊名,為全國「四大名園」。1961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整體介紹】
留園佔地30餘畝,集住宅、祠堂、家庵、園林於一身,該園綜合了江南造園藝術,並以建築結構見長,善於運用大小、曲直、明暗、高低、收放等文化,吸取四周景色,形成一組組層次豐富,錯落相連的,有節奏、有色彩、有對比的空間體系。全園用建築來劃分空間,可分中、東、西、北四個景區:中部以山水見長,池水明潔清幽,峰巒環抱,古木參天;東部以建築為主,重檐迭樓,麴院迴廊,疏密相宜,奇峰秀石,引人入勝;西部環境僻靜,富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籬小屋,頗有鄉村田園風味。
留園的建築在蘇州園林中,不但數量多,分布也較為密集,其布局之合理,空間處理之巧妙,皆為諸園所莫及。每一個建築物在其景區都有著自己鮮明的個性,從全局來看,沒有絲毫零亂之感,給人有一個連續、整體的概念。
園內亭館樓榭高低參差,曲廊蜿蜒相續有 七百米之多,頗有步移景換之妙。建築物約占園總面積四分之一。建築結構式樣代表清代風格,在不大的范圍內造就了眾多而各有特性的建築,處處顯示了咫尺山林、小中見大的造園藝術手法。
明徐泰時創建時,林園平淡疏朗,簡潔而富有山林之趣。至清代劉氏時,建築雖增多,仍不失深邃曲折幽靜之趣,布局和現在大體相似,部分地方還保留了明代園林的氣息。到盛氏時,一經修建,園顯得富麗堂皇,昔時園中深邃的氣氛則消失殆盡。
全園曲廊貫穿,依勢曲折,通幽渡壑,長達六七百米,廊壁嵌有歷代著名書法石刻三百多方,其中有名的是董刻二王帖,為明代嘉靖年間吳江松陵人董漢策所刻,歷時二十五年,至萬曆十三年方始刻成。
【留園三絕】
冠雲峰
留園內的冠雲峰乃太湖石中絕品,其集太湖石」瘦、皺、漏、透」四奇於一身,相傳這塊奇石還是宋末年花石綱中的遺物。 北宋末年,雖然北面戰事吃緊,金兵壓境,但宋徽宗卻在東京城內大興土木,建造「延福宮」、「萬壽山」。他下令在全國范圍內徵集奇花異石,誇口要搜羅天下珍品於宮廷之中。 徽宗祟寧四年特地在蘇州設立了蘇杭應奉局,專門負責搜羅名花奇石。蘇杭應奉局的主管叫朱緬,此人最善巴結上峰,自當上了此官後,有采辦「花石綱」的大權在手,於是放開手腳,拚命在民間收刮。只要民家有一石一木被他打聽到並看中,立刻派兵、上門搶奪,誰敢反抗,即以對皇帝「大不恭』治罪。有時為了搬樹移石,甚至拆掉民居的圍牆甚至房子,當時朱緬從民間搜到的花石太多,以致終於激起了方臘農民起義,當時方臘起義軍的一個口號就是殺「朱緬」,與方臘起義軍相呼應,蘇州地區也爆發了以石生為首的,農民起義。 不久,北宋政權由於國庫空虛、民不聊生終於為金所滅,微宗自己也做了俘虜。冠雲蜂就是未來得及運的花石綱的遺物。
楠木殿
楠木殿柱子原來是上好的楠木加工而成,但是在抗戰時,楠木殿成了馬棚,飢餓的行軍馬,把上好的楠木柱子啃得不成樣子。後來抗戰勝利後修葺園子時,不得不用水泥把楠木柱糊住,外面又刷上漆。
魚化石
留園的五峰仙館內保存有一件號稱「留園三寶」之一的大理石天然畫「魚化石」。只見一面大理石立屏立於牆邊,石表面中間部分隱隱約約群山環抱,懸壁重疊,下部流水潺潺,瀑布飛懸,上部流雲婀娜,正中上方,一輪白白的圓斑,就像一輪太陽或者一輪明月,這是自然形成的一幅山水畫,這塊直徑一米左右的大理石出產於雲南點蒼山山中,厚度也僅有15毫米,真奇怪這么大尺寸的一塊大理石是如何完好無損從相距千里之外的雲南運到這個江南蘇州的,真是一個謎。
Ⅳ 獅子園和留園的歷史故事急急急~
蘇州城裡有一座園林叫獅子林,這是元朝時建造的獅林寺的後花園。獅林寺又叫畫禪寺,相傳是元朝的天如禪師創建。
傳說造獅子林的時候,請了不少能工巧匠,畫了不少精巧的圖樣,天如禪師都不中意。後來大畫家倪雲林做了指點,才建成了這座獅子林。倪雲林畫的《獅子林圖卷》一直流傳至今。
為啥叫獅子林呢?按照佛門的說法,獅子又名狻猊,是佛國之獸。獅子林的假山最出名,這假山堆的名堂多呢!有的是大獅,有的是小獅,有的是獅舞,有的是獅吼,有的是雄獅蹲坐,有的是母獅沉睡,有的是獅子滾綉球,有的是雙獅在搏鬥,真是千變萬化。假山有許多好聽的名字:有的叫「含暉」,有的叫「吐月」,有的叫「玄玉」,有的叫「昂霄」,最高的一座假山叫「獅子峰」。據說假山中隱伏著五百羅漢身,可惜一般人眼裡看不出。誰能全部看出來,誰就是「羅漢身」,誰看出的越多就越聰明。走進假山,峰迴路轉,如入深山,半天也繞不出來,好比諸葛亮擺的「八陣圖」,真是奧妙無窮。
假山中還有許多山洞,每換一洞,向外張望,景色不同,有「桃園十八景」之稱。其中有一個山洞叫「棋盤洞」。傳說,八仙中的鐵拐李和呂純陽,有一次結伴遊園,一頭鑽進假山,繞了半天走不出來。鐵拐李一瘸一拐走得很吃力,坐在一個山洞裡不肯動,嘴裡直喊:「走勿動哉!走勿動哉!」他對呂純陽說:「我伲歇歇力,下盤棋,啥人輸,就把贏家背出去!」鐵拐李曉得呂純陽棋藝不高,一定輸,哪裡知道呂純陽偏偏贏了這盤棋,鐵拐李沒辦法,只好向呂純陽求饒。呂純陽到了洞口雙手一拂胡須,口中念念有詞,天上飄落兩朵祥雲,兩位仙人這才駕雲而去。獅子林中的棋盤洞,至今還留下了呂純陽用寶劍刻的棋盤呢!
http://www.9tour.cn/info/226/34664.shtml
留園瑞雲峰的傳說
園內原本有一瑞雲蜂「高三丈余,研巧甲於江南」。
關於它也有一段傳奇式故事呢。話說當年朱緬在太湖中採得兩塊奇特的湖石,分別命名為「大謝姑」和「小謝姑」。「大謝姑」先運往東京,深得徽宗的喜愛。而「小謝姑」在裝船啟運過程中突然連船帶石沉沒於太湖深處。以後朱緬派了很多人前去打撈,奇怪的是尋遍周圍水域,就是尋不到「小謝姑」,彷彿這塊奇石「游」走了,朱緬沒有辦法,只得懊喪地放棄了打撈計議。
數年之後,到了明朝,吳縣陳姓人氏競在西洞庭山找到了這「小謝姑」,陳氏欣喜若狂,連忙雇入特此石裝載上船,准備運往蘇州,而奇怪的事情又發生了,石頭上船後不久,突然船漏艙破,「小謝姑」又落入湖底,打撈半天還是找不到,陳氏急了,花大本錢在峰石沉處的四周築成堤圍,將圍中之水干,這才將「小謝姑」取出水,運到家中,安置在堂屋前。
過了一段時間,浙江董氏花費巨資從陳氏手中買下了這塊奇石,令人不可思議的是在運輸這塊奇石的途中,運石船又沉沒了,董氏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小謝姑」打撈上來後,董氏將此石贈給女婿徐泰時,徐泰時將此石置於自己的「東園」內(現留園的一部分)。乾隆四十四年,蘇州地方官為迎接乾隆南巡,裝修行宮,為拍馬邀寵,特將此石搬移到行宮內(現蘇州第十中學內)。時至今日,這塊頗帶傳奇色彩的奇石仍屹立在那裡。
留園冠雲峰的來歷
留園內的冠雲峰乃太湖石中絕品,其集太湖石」瘦、皺、漏、透」四奇於一身,相傳這塊奇石還是宋末年花石綱中的遺物。
北宋末年,雖然北面戰事吃緊,金兵壓境,但宋徽京卻在東京城內大興土木,建造「延福宮」、「萬壽山」。他下令在全國范圍內徵集奇花異石,誇口要搜羅天下珍品於宮廷之中。
徽宗祟寧四年特地在蘇州設立了蘇杭應奉局,專門負責搜羅名花奇石。蘇杭應奉局的主管叫朱緬,此人最善巴結上峰,自當上了此官後,有采辦「花石綱」的大權在手,於是放開手腳,拚命在民間收刮。只要民家有一石一木被他打聽到並看中,立刻派兵、上門搶奪,誰敢反抗,即以對皇帝「大不恭』治罪。有時為了搬樹移石,甚至拆掉民居的圍牆甚至房子,當時朱緬從民間搜到的花石太多,以致終於激起了方臘農民起義,當時方臘起義軍的一個口號就是殺「朱緬」,與方臘起義軍相呼應,蘇州地區也爆發了以石生為首的,農民起義。
不久,北宋政權由於國庫空虛、民不聊生終於為金所滅,微宗自己也做了俘虜。冠雲蜂就是未來得及運的花石綱的遺物。
Ⅳ 蘇州留園的三寶是哪三個
是冠雲峰 、楠木殿 、大理石魚化石 。
冠雲峰乃太湖石中絕品,齊集太湖石「瘦、皺、漏、透」四奇於一身,相傳這塊奇石還是宋末年花石綱中的遺物。 北宋末年,雖然北面戰事吃緊,金兵壓境,但宋徽宗卻在東京城內大興土木,建造「延福宮」、「萬壽山」。他下令在全國范圍內徵集奇花異石,誇口要搜羅天下珍品於宮廷之中。 徽宗祟寧四年特地在蘇州設立了蘇杭應奉局,專門負責搜羅名花奇石。蘇杭應奉局的主管叫朱緬,此人最善巴結上峰,自當上了此官後,有采辦「花石綱」的大權在手,於是放開手腳,拚命在民間收刮。只要民家有一石一木被他打聽到並看中,立刻派兵、上門搶奪,誰敢反抗,即以對皇帝「大不恭』治罪。有時為了搬樹移石,甚至拆掉民居的圍牆甚至房子,當時朱緬從民間搜到的花石太多,以致終於激起了方臘農民起義,當時方臘起義軍的一個口號就是殺「朱緬」,與方臘起義軍相呼應,蘇州地區也爆發了以石生為首的,農民起義。 不久,北宋政權由於國庫空虛、民不聊生終於為金所滅,微宗自己也做了俘虜。冠雲峰就是未來得及運的花石綱的遺物。
楠木殿是對「五峰仙館」的俗稱,「五峰」源於李白的詩句:「廬山東南五老峰,晴天削出金芙蓉」。楠木殿廳堂面闊五間,中間用紗隔屏風隔出前後兩廳。其中前廳約佔了整個建築的三分之二的面積。正廳中間朝南設供桌、天然幾、太師椅等傢具,左右兩邊分設幾、椅。眾多傢具將正廳空間分隔成為明間、次間和梢間等空間系列,這樣的空間分布較一般的江南廳堂更加錯綜復雜,典雅繁美。仙館東西牆上分別設了一列開合非常大,但是裝飾卻簡潔精雅的窗戶。這樣的做法是要把窗戶外的兩個小庭院的風景借鑒進來,拓展廳堂的視覺空間,保證建築中有充分的光線。所以我們走進五峰仙館沒有像以往走進其他老房子那樣,感覺陰暗、壓抑甚至還有點陰森森,相反感覺這個廳堂寬敞明亮,宏麗而大氣。五峰仙館的建築用材非常奢華,樑柱全部採用楠木,中間也全部採用紅木銀杏紗隔屏風。使用如此貴重的木材可見五峰仙館在留園中的地位非比尋常。但是在抗戰時,楠木殿成了馬棚,飢餓的行軍馬,把上好的楠木柱子啃得不成樣子。後來抗戰勝利後修葺園子時,不得不用水泥把楠木柱糊住,外面又刷上漆。
留園的五峰仙館內保存有一件號稱「留園三寶」之一的大理石天然畫「魚化石」。只見一面大理石立屏立於牆邊,石表面中間部分隱隱約約群山環抱,懸壁重疊,下部流水潺潺,瀑布飛懸,上部流雲婀娜,正中上方,一輪白白的圓斑,就像一輪太陽或者一輪明月,這是自然形成的一幅山水畫,這塊直徑一米左右的大理石出產於雲南點蒼山山中,厚度也僅有15毫米,真奇怪這么大尺寸的一塊大理石是如何完好無損從相距千里之外的雲南運到這個江南蘇州的,真是一個謎。
Ⅵ 冠雲峰的簡介
冠雲峰位於留園東部,林泉耆碩之館以北,因其形又名觀音峰,是蘇州園林中著名的庭院置石之一,充分體現了太湖石「瘦、漏、透、皺」的特點。冠雲峰相傳為宋代花石綱遺物(請參見詞條留園中對於冠雲峰的介紹),因石巔高聳,四展如冠,所以取名「冠雲」,另一說認為冠雲之名出自酈道元《水經注》中「燕王仙台有三峰,甚為崇峻,騰雲冠峰,高霞雲嶺」 。此地原有名石瑞雲峰(原物於清乾隆四十四年春被移入蘇州織造署西花園,今蘇州市第十中學內),也有說法認為園主以冠雲表達超過原石之意 。
冠雲峰高5.7米,底高0.8米,總高為6.5米,重約5噸,其高大為江南園林中湖石之最 ,與位於蘇州市第十中學中的瑞雲峰、上海豫園中的玉玲瓏、杭州江南名石苑中的縐雲峰並稱為江南四大奇石(也有說法認為是江南三大奇石,唯獨冠雲峰不在其中)。
Ⅶ 冠雲峰是否是江南四大名石之一
是,江南四大名石,分別為冠雲峰,瑞雲峰,縐雲峰和玉玲瓏。
冠雲峰位於留園東部,林泉耆碩之館以北,因其形又名觀音峰,是蘇州園林中著名的庭院置石之一,充分體現了太湖石「冠雲峰瘦、漏、透、皺」的特點。冠雲峰相傳為宋代花石綱遺物。
因石巔高聳,四展如冠,所以取名「冠雲」 ,另一說認為冠雲之名出自酈道元《水經注》中「燕王仙台有三峰,甚為崇峻,騰雲冠峰,高霞雲嶺」。此地原有名石瑞雲峰(原物於清乾隆四十四年春被移入蘇州織造署西花園,今蘇州市第十中學內),也有說法認為園主以冠雲表達超過原石之意。
(7)蘇州留園的冠雲峰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留園為萬曆年間徐泰時所建,初名東園(徐泰時當時也把已經衰落的歸元寺改建為宅園,稱為西園,東園即與之相對),其中的冠雲峰最初稱為觀音峰,為明代疏浚河道時打撈到的巨型太湖石峰 ,其名聲不及瑞雲峰。
在劉恕利用東園故址建寒碧山莊時,此峰已位於園林東側圍牆外,雖然劉恕十分仰慕和喜愛這塊峰石,但由於無力再征地擴園,成了他一樁心病。
劉恕之孫懋功為滿足觀賞冠雲峰的願望,過痴石之「癮」,竟別出心裁地在寒碧庄東側圍牆邊、鄰近冠雲峰的地方築了一幢小樓,供自己在樓上可以和冠雲峰朝夕相對,並將這幢小樓取名「望雲」 。
至盛康整治寒碧山莊,建立留園時,冠雲峰周圍因戰亂而「數百家亦化為荒煙蔓草,惟此峰巋然獨存」。
盛康購得園東隙地及這幾塊太湖石,又覓兩巨峰,西名岫雲峰,東名瑞雲峰(為以新石沿舊名),分置冠雲峰左右。形成一主兩副、左右對稱、突出中間的布局,圍繞峰石,構築亭台樓館,稱之為東園。
Ⅷ 蘇州第十中學的瑞雲峰的來歷
位居於三大名石之首的是蘇州的太湖石峰瑞雲峰(今在蘇州市第十中學內)它曾被民國元老李根源品評為「蘇城四絕」之一。峰高5米余,寬逾3米,形同巨掌,嵌空玲瓏,褶皺相迭,如雲奔浪涌,據說有70多個小孔洞,極具漏、透、皺之美姿,是「透」的典型,向有「研巧甲於天下」(明袁宏道)之美譽。此峰系宋徽宗「花石綱」的遺物,原名「小謝姑」採掘於蘇州太湖洞庭西山,因故未能北運,被棄置於荒野。明初被郡中有力者所羅致,幾經播遷,嘉靖年間由烏程富豪董氏購得,不久董氏與太僕寺少卿徐泰時聯姻,徐氏愛石,董氏遂此石作為陪嫁相贈,運至徐氏在蘇州的私邸東園(今留園)安置,易名瑞雲峰,後來到了清乾隆44年(1779年),時值清高宗南巡,駐蹕蘇州府織造署,織造太監為取悅乾隆帝,便將此峰輾轉遷至織造署西行宮的西花園內水池中供置(今蘇州十中),至今無恙。
Ⅸ 冠雲峰的歷史
留園為萬曆年間徐泰時所建,初名東園(徐泰時當時也把已經衰落的歸元寺改建為宅園,稱為西園,東園即與之相對),其中的冠雲峰最初稱為觀音峰,為明代疏浚河道時打撈到的巨型太湖石峰 ,其名聲不及瑞雲峰。在劉恕利用東園故址建寒碧山莊時,此峰已位於園林東側圍牆外,雖然劉恕十分仰慕和喜愛這塊峰石,但由於無力再征地擴園,成了他一樁心病。劉恕之孫懋功為滿足觀賞冠雲峰的願望,過痴石之「癮」,竟別出心裁地在寒碧庄東側圍牆邊、鄰近冠雲峰的地方築了一幢小樓,供自己在樓上可以和冠雲峰朝夕相對,並將這幢小樓取名「望雲」。
至盛康整治寒碧山莊,建立留園時,冠雲峰周圍因戰亂而「數百家亦化為荒煙蔓草,惟此峰巋然獨存」。盛康購得園東隙地及這幾塊太湖石,又覓兩巨峰,西名岫雲峰,東名瑞雲峰(為以新石沿舊名),分置冠雲峰左右。形成一主兩副、左右對稱、突出中間的布局 ,圍繞峰石,構築亭台樓館,稱之為東園。
盛康之子盛宣懷曾將這三塊太湖石的名字分別給家中三個孫女兒取作小名,其中瑞雲幼時不幸夭折,後來下人告訴盛宣懷瑞雲峰為拼接而成,盛怒之餘敲斷石峰,斷石至今猶存,而冠雲(盛毓青,小名冠雲名景冠雲峰)則「因名字吉祥,身體一直非常健康」(盛毓青自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