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成語「兩袖清風」的典故與哪個歷史人物有關
這個成語源自明代於謙。
於謙(1398.5.13-1457.2.16),字廷益,號節庵,官至少保,世稱於少保,漢族,明代名臣,民族英雄。永樂十九年進士。宣德初授御史,出按江西,遷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正統十四年召為兵部左侍郎。土木之變,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鈺監國,擢兵部尚書。於謙力排南遷之議,決策守京師,與諸大臣請郕王即位,為明景泰帝。瓦剌兵逼京師,身自督戰,擊退之。論功加封少保,總督軍務,終迫也先遣使議和,使太上皇得歸。天順元年謙以「謀逆」罪被冤殺。弘治謚肅愍,萬曆改謚忠肅。有《於忠肅集》。於謙與岳飛、張煌言並稱「西湖三傑」。
正統年間,宦官王振專權,作威作福,肆無忌憚地招權納賄。百官大臣爭相獻金求媚。每逢朝會期間,進見王振者,必須獻納白銀百兩;若能獻白銀千兩,始得款待酒食,醉飽而歸。而於謙每次進京奏事,從不帶任何禮品。有人勸他說:「您不肯送金銀財寶,難道不能帶點土產去?」於謙瀟灑一笑,甩了甩他的兩只袖子,說:「只有清風。」還特意寫詩《入京》以明志:手(絹)帕蘑(麻)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兩袖清風」的成語就是這樣來的。閭閻就是里巷的意思,此句的意思是免得被人說長道短。此詩寫成後遠近傳誦,為一時佳話。於謙如此不阿,自然引起了宦官王振的極度不滿。
⑵ 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是指哪個歷史人物
應該是於謙,兩袖清風說的是於謙。兩袖清風的故事
明朝有一位著名的民族內英雄,名叫容於謙,他在明宣宗、英宗、景宗各朝,都做過不小的官。當時官場黑暗,營私舞弊貪贓受賄成風,於謙抱定「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的志向,出淤泥而不染,清廉奉公,頗有政績。
據說,於謙當「兵部侍郎「時,有一次巡撫河南。其時朝中宦官王振專權,驕橫跋扈,貪贓納賄,無所不用其極。地方官進京或京官奉差外出回京,都須向他獻納金銀珠寶等貢品禮物,如若不然,就會遭到種種非難、打擊和排擠。於謙對王振的不法妄為,早已十分厭惡。這次回京之時,有人私下勸他帶些絹帕、蘑茹、線香之類的土特產品?送給權貴們作個人情。於謙聽了哈哈一笑,當即展紙揮毫,賦詩一首:
絹帕茹蘑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
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然後,他果然不帶一物,兩袖清風地上路了。由此,「清風兩袖「 (或曰「兩袖清風「 )這個成語便常常被用來形容正直、清廉的品行。
⑶ 兩袖清風出自哪個名人
兩袖清風與為官清廉這一意思聯系在一起出自於謙。
典故:
一、
其實早在元朝文學家魏初的《送楊季海》一詩中就已出現了「交親零落鬢如絲,兩袖清風一束詩」。魏初,字太初,號青崖,著有《青崖集》五卷,曾任元朝中書省掾吏、監察御史、南台御史中丞等官職,品性清廉,頗有政聲。
二、
此外,元朝陳基在《次韻吳江道中》一詩中也有這樣的句子:「兩袖清風身欲飄,仗藜隨月步長橋。」只不過當時這一詞語還沒有與為官清廉這一意思聯系在一起。到了明朝吳應箕的筆下,「兩袖清風」這一成語就已被用來表達清貧之意了:「入計時,止於兩袖清風,欲送其老母歸楚,至不能治裝以去。」從此以後,「兩袖清風」(亦作「清風兩袖」)才逐漸演變成為官清廉的意思。如明朝另一位清官況鍾(1383~1443年)在出任蘇州知府任滿赴京考績時,為拒收群眾送的禮物,就曾作詩雲:「清風兩袖朝天去,不帶江南一寸綿。慚愧士民相餞送,馬前灑酒注如泉。」
三、
古往今來,凡為官清廉、不貪錢財者,常以「兩袖清風」自譽。說起它的由來,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明人都穆的《都公譚纂(zuǎn)》記載了下面的故事。
於謙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和詩人。他曾先後擔任過監察御史、巡撫、兵部尚書等職。於謙作風廉潔,為人耿直。於謙生活的那個時代,朝政腐敗,貪污成風,賄賂公行。當時各地官僚進京朝見皇帝,都要從本地老百姓那裡搜刮許多的土特產品,諸如絹帕、蘑菇、線香等獻給皇上和朝中權貴。
明朝正統年間,宦官王振以權謀私,每逢朝會,各地官僚為了討好他,多獻以珠寶白銀,巡撫於謙每次進京奏事,總是不帶任何禮品。他的同僚勸他說:「你雖然不獻金寶、攀求權貴,也應該帶一些著名的土特產如線香、蘑菇、手帕等物,送點人情呀!」於謙笑著舉起兩袖風趣地說:「帶有清風!」以示對那些阿諛奉承之貪官的嘲弄。兩袖清風的成語從此便流傳下來。
他曾作過《入京詩》一首:
絹帕蘑菇與線香,
本資民用反為殃;
清風兩袖朝天去,
免得閭閻話短長。
這首詩的意思是說,絹帕、蘑菇、線香這些東西本是供人民享用的,可是因為貪官污吏的搜刮,它們反而給人民帶來了災難。所以我什麼也不帶,只帶兩袖清風去朝見天子(古時,人們把隨身的錢物放在袖中),免除百姓的不滿。這首詩嘲諷了進貢的歪風,表現了於謙為官清廉、不願同流合污的錚錚風骨。
⑷ 關於廉潔方面的歷史人物
很多抄..自己看吧
以廉為金
春秋時,宋國司城子罕清正廉潔,受人愛戴。有人得到一塊寶玉,請人鑒定後拿去獻給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說:「您以寶石為寶,而我以不貪為寶。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們倆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寶物。倒不如我們各有其寶呢?
⑸ 哪些歷史人物具有清正廉潔的品質如:鄭板橋
東漢時,楊震在赴任途中經過昌邑時,昌邑縣令王密山來拜訪他,並懷金十斤相贈。楊震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沒聽明白楊震的責備之意,說:「天黑,無人知曉。」楊震說:「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這才明白過 來,大感慚愧,怏怏而去。 ? 一錢太守 在東漢時,一位叫劉寵的人任會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廢除苛捐雜稅,為官司十分清廉。後來他被朝廷調任為大匠之職,臨走,當地百姓主動湊錢來送給即將離開的劉寵,劉寵不受。後來實在盛情難卻,就從中拿了一枚銅錢象徵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稱為「一 錢太守」 ? 陶母退魚 晉代名臣陶侃年輕時曾任潯陽縣吏。一次,他派人給母親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魚。他母親湛氏收到後,又原封不動退回給他,並寫信給他說:「你身為縣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給我,不但對我沒任何好處,反而增添了我的擔憂。」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 吳隱之不懼飲貪泉 晉代人吳隱之任廣州太守,在廣州城外,見一池泉水名「貪泉」 。當地傳說飲了貪泉之水,便會貪婪成性。他信這些,照飲不誤,飲後還寫了一首詩:「古人雲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他在任期間,果然廉潔自律,堅持了 自己的操守。 ? 一貧如此 南宋大臣張浚因與奸相秦檜政見不和,被貶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發時,帶了幾箱書隨行,有人誣告他與亂黨有關系,結果被高宗檢查書信和破舊衣物,高宗嘆息道:「想不到張浚貧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憐他,於是派人騎快馬追上張浚,賞賜他黃金三百兩。 ? 兩袖清風的於謙 明朝名臣於謙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時,人們買些當地的絹帕、蘑菇、線香等土特產回京分送朝貴,他沒有接受。同時還寫了一首詩表明心跡: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指百姓)話短長。」 ? 不私一錢 明朝時,嘉興知府楊繼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監經過這里,向他索要賄賂,他打開府庫,說:「錢都在這兒,隨你來拿,不過你要給我領取庫金的官府印券。」太監怏怏走了,回京後,在明英宗面前中傷他。英宗問道:「你說的莫非是不私一錢的太守楊繼宗嗎?」太監聽後,再也不敢說楊繼宗的壞話了。 手好不要錢 清乾隆進士王傑為人剛直敢言,不附權貴。當時和坤在朝中專權,大臣都不取得罪他。惟王傑每每與其據理力爭。有一次,議政完畢,和坤有意戲弄王傑,拉著他的手說:「好白嫩的手啊!」王傑正顏厲色地回答道:「王傑手雖好,但不能要錢耳!」和坤羞愧而去。 唐朝宰相盧懷慎 唐朝的宰相盧懷慎清正廉潔,不搜刮錢財,他的住宅和家裡的陳設用具都非常簡陋。他當官以後,身份高貴,妻子和兒女仍免不了經常挨餓受凍,但是他對待親戚朋友卻非常大方。 他在東都(洛陽)擔當負責選拔官吏的重要公務,可是隨身的行李只是一隻布口袋。他擔任黃門監兼吏部尚書期間,病了很長時間。宋璟和盧從願經常去探望他。盧懷慎躺在一張薄薄的破竹席上,門上連個門簾也沒有,遇到刮風下雨,只好用席子遮擋。盧懷慎平素很器重宋璟和盧從願,看到他們倆來了,心裡非常高興,留他們呆了很長時間,並叫家裡人准備飯菜,端上來的只有兩瓦盆蒸豆和幾根青菜,此外什麼也沒有。盧懷慎握著宋璟和盧從願兩個人的手說:「你們兩個人一定會當官治理國家,皇帝尋求人才和治理國家的策略很急迫。但是統治的時間長了,皇帝身邊的大臣就會有所懈怠,這時就會有小人乘機接近討好皇帝,你們兩個人一定要記住。」過了沒幾天,盧懷慎就死了,他在病危的時候,曾經寫了一個報告,向皇帝推薦宋璟、盧從願、李傑和李朝隱。皇帝看了報告,對他更加惋惜。 安葬盧懷慎的時候,因為他平時沒有積蓄,所以只好叫一個老僕人做了一鍋粥給幫助辦理喪事的人吃。玄宗皇帝到城南打獵,來到一片破舊的房舍之間,有一戶人家簡陋的院子里,似乎正在舉行什麼儀式,便派人騎馬去詢問,那人回來報告說:「那裡在舉行盧懷慎死亡兩周年的祭禮,正在吃齋飯。」玄宗於是賞賜細絹帛,並因此停止了打獵。 另外人們傳說:盧懷慎去世時,他的夫人崔氏不讓女兒哭喊,對他說:「你們的父親沒死,我知道。你父親清正廉潔,不爭名利,謙虛退讓,各地贈送的東西,他一點也不肯接受。他與張說同時當宰相,如今張說收受的錢物堆積如山,人還活著,而奢侈和勤儉的報應怎麼會是虛假的呢?」到了夜間,盧懷慎又活了,左右的人將夫人的話告訴了他,盧懷慎說:「道理不一樣,陰間冥司有三十座火爐,日夜用燒烤的酷刑來懲罰發不義橫財的人,而沒有一座是為我准備的,我在陰間的罪過已經免除了。」說完又死了。 注: 盧懷慎(?—716),滑州靈昌(今河南滑縣西南)人,武則天時任監察御史,後歷任侍御史、御史大夫,玄宗開元元年(713)為宰相。盧懷慎自知才能不如另一宰相姚崇,因此凡事避讓,在任期間的政績只在於薦賢舉能,任宰相三年後病故。盧懷慎為官廉潔,家無儲蓄,門無遮簾,飲食無肉,妻兒飢寒,生活得很貧窮。他是唐代比較清廉的一位宰相。盧懷慎的兒子盧奐在廣州作太守時,不為當地的奇珍異寶所動,能保持清廉節操,也受到當時人的稱贊。 玄宗嘉其美政,為其寫有贊詞:「專城之重,分陝之雄,亦既利物,內存匪躬,斯為國寶,不墜家風。」 周總理曾說過只要我當總理,會議廳就不準裝修。」 當年在國務院會議廳入口處,有一塊鐫刻著「艱苦樸素」四個大字的木屏風,這是總理身體力行的工作作風的寫照。在國務院的會上,人們不止一次地聽到總理拒絕裝修會議廳的建議,總理說:「只要我當總理,會議廳就不準裝修。」1959年,在大躍進的氣氛下,水利部未經報告請示,在密雲水庫附近興建一座水利建設成就展覽館。有一天,在西花廳開會,總理突然轉過頭向水利部副部長錢正英說:「錢正英,賀老總告訴我,你們在密雲水庫那裡修建一個相當高級的樓,有沒有這回事?」錢答:「有,是一座水利展覽館。」總理沉默了一會兒,搖搖頭,輕聲地說了一句:「沒有想到你們也會辦這種事。」錢聽了羞愧得無地自容,心裡像刀割一樣難受。如果按現在某些幹部的想法,總理既未嚴厲批評,又未責成處理,既無紀委處分的威懾,更無丟官的危險,完全可以矇混過關。但在周總理偉大人格的感召下,錢回部後,立即在黨組會上作了傳達。水利部黨組隨即決定:將這座價值400多萬元的建築,無償轉讓給第一機械工業部一個研究所,並向中央寫了一個深刻檢查的報告.
⑹ 寫出下列歷史典故成語中的人物夢筆生花逼上樑山兩袖清風
諸葛亮
紀少瑜
包拯
祖逖
武松
⑺ 兩袖清風的主要人物是
主人公是於謙,歷史上的還有
海瑞
包拯
孔繁森
⑻ 清政廉潔的歷史人物有哪些這些事例分別是什麼
1.陸贄上書「防微杜漸」
唐朝宰相陸贄廉潔守法,別人送他的禮物都拒不接受。唐德宗看到他這樣「苛求」自己,覺得有點過分,就勸他說:「卿清慎太過,諸送饋,一皆拒絕,恐事情不通,如鞭靴之類,受亦無傷。」陸贄聽後上書「防微杜漸」,文曰:「賄道一開,展轉滋厚。鞭靴不已,必及衣裘;衣裘不已,必及幣帛;幣帛不已,必及車輿;車輿不已,必及金壁。」陸贄貴為宰相,以他的身份和地位,收受鞭靴自是小事一樁,然而他卻認為,小禮不禁,大禮必到。拒賄就應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實在難能可貴。
2. 蘇軾講寓言婉辭厚禮
北宋大文豪蘇軾在京做過大官。一日,其鄉友帶上厚禮想求他幫忙謀個一官半職,並說:「如您不便,勞令弟之駕也行。」鄉情不便明傷,蘇軾便先給來客講了一則「寓言」。大意是:某人窮極盜墓,數掘無獲,便想去掘伯夷、叔齊之墓,只聽伯夷在墓里說:「我是在首陽山餓死的,除了一把枯骨,別無一物,何以如爾願?」盜墓人喪氣地說:「那我就挖開叔齊之墓,碰碰運氣吧!」伯夷又說:「連我也不過如此,我弟弟就更幫不上忙了!」蘇軾的弦外之音是:您的苦衷我知道,但我們兄弟倆都無法幫忙啊!鄉友悟知求官無望,只好知趣地帶上禮物走了。
3. 司馬光高懸廉政條幅
北宋著名史學家司馬光入朝做了大官以後,很厭煩官場中公私不分、拉拉扯扯的現象,便寫了一幀巨大條幅掛在客廳里,條幅寫道:「訪及諸君,若睹朝政闕遺,庶民疾苦,欲進中言者,請以奏牘聞於朝廷,光得與同僚商議,擇可行者,進呈取旨行之,若但以私書寵渝,終無所益。若光身有過失,欲賜規正,即以通封書簡,吩咐吏人令傳人,光得內自省訟,佩服改行。至於整會官職差遣、理雪罪名,凡干身計,並請一面奏狀,光得與朝省眾官公議施行。若在私第垂訪,不請語及。」作為當朝宰相,在宋代那「尚名好貪」的官場風氣里,掛起這樣氣勢逼人的條幅,以示自己做事光明正大,不徇私情,的確令人佩服。
4. 於謙「兩袖清風朝天去」
以一首《石灰吟》名垂千古的明代著名政治家於謙,曾任兵部尚書和巡撫等要職多年,向來以剛正清廉聞名朝野。當時,外官每年回京述職,多有人攜帶名貴土特產向權臣國戚送禮,而他卻每次都是兩手''空空,不憑關系,只憑政績。從僚有人勸他隨風入俗,明哲保身,他不但謝絕了從僚的好意,還令家人掛出一塊牌子雲:手帕蘑菇及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兩袖清風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兩袖清風」的成語便由此而來。
5. 吳納金盒題詩拒賄賂
明代詩人吳納出任監察御史,受命到貴州考察「三司」吏治。返京途中,已走入四川境內,後面追來一位騎士,說是奉貴州三司之命向大人獻上黃金百兩。吳納一邊戲說「姓吳名納」就是「無納」之意,一邊取筆墨在禮盒上題濤一首,以示拒受。詩雲:「蕭蕭行李東向還,要過前途最險灘。若有贓私並土物,任教沉在碧波間。」騎士只好將原物並詩帶回復命。
6. 於成龍嚴詞通報行賄官
清代名臣於成龍在康熙十九年,他剛剛晉升為直隸巡撫,許多趨炎附勢之徒便想送禮賄賂他,於成龍都一一拒絕。×××縣令因循陋規,在中秋節前夕,向他送上一份厚禮。於成龍大為惱火,嚴詞拒收,並且還特地頒發了《嚴禁饋送檄》,通報了×××縣令送禮的醜事,並明令所屬官吏今後如發現逢年過節私相送禮,決不寬恕。
⑼ 歷史上有哪些清廉正直的人
1.陸贄上書「防微杜漸」 唐朝宰相陸贄廉潔守法,別人送他的禮物都拒不接受。唐德宗看到他這樣「苛求」自己,覺得有點過分,就勸他說:「卿清慎太過,諸送饋,一皆拒絕,恐事情不通,如鞭靴之類,受亦無傷。」陸贄聽後上書「防微杜漸」,文曰:「賄道一開,展轉滋厚。鞭靴不已,必及衣裘;衣裘不已,必及幣帛;幣帛不已,必及車輿;車輿不已,必及金壁。」陸贄貴為宰相,以他的身份和地位,收受鞭靴自是小事一樁,然而他卻認為,小禮不禁,大禮必到。拒賄就應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實在難能可貴。 2. 蘇軾講寓言婉辭厚禮 北宋大文豪蘇軾在京做過大官。一日,其鄉友帶上厚禮想求他幫忙謀個一官半職,並說:「如您不便,勞令弟之駕也行。」鄉情不便明傷,蘇軾便先給來客講了一則「寓言」。大意是:某人窮極盜墓,數掘無獲,便想去掘伯夷、叔齊之墓,只聽伯夷在墓里說:「我是在首陽山餓死的,除了一把枯骨,別無一物,何以如爾願?」盜墓人喪氣地說:「那我就挖開叔齊之墓,碰碰運氣吧!」伯夷又說:「連我也不過如此,我弟弟就更幫不上忙了!」蘇軾的弦外之音是:您的苦衷我知道,但我們兄弟倆都無法幫忙啊!鄉友悟知求官無望,只好知趣地帶上禮物走了。 3. 司馬光高懸廉政條幅 北宋著名史學家司馬光入朝做了大官以後,很厭煩官場中公私不分、拉拉扯扯的現象,便寫了一幀巨大條幅掛在客廳里,條幅寫道:「訪及諸君,若睹朝政闕遺,庶民疾苦,欲進中言者,請以奏牘聞於朝廷,光得與同僚商議,擇可行者,進呈取旨行之,若但以私書寵渝,終無所益。若光身有過失,欲賜規正,即以通封書簡,吩咐吏人令傳人,光得內自省訟,佩服改行。至於整會官職差遣、理雪罪名,凡干身計,並請一面奏狀,光得與朝省眾官公議施行。若在私第垂訪,不請語及。」作為當朝宰相,在宋代那「尚名好貪」的官場風氣里,掛起這樣氣勢逼人的條幅,以示自己做事光明正大,不徇私情,的確令人佩服。 4. 於謙「兩袖清風朝天去」 以一首《石灰吟》名垂千古的明代著名政治家於謙,曾任兵部尚書和巡撫等要職多年,向來以剛正清廉聞名朝野。當時,外官每年回京述職,多有人攜帶名貴土特產向權臣國戚送禮,而他卻每次都是兩手''空空,不憑關系,只憑政績。從僚有人勸他隨風入俗,明哲保身,他不但謝絕了從僚的好意,還令家人掛出一塊牌子雲:手帕蘑菇及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兩袖清風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兩袖清風」的成語便由此而來。 5. 吳納金盒題詩拒賄賂 明代詩人吳納出任監察御史,受命到貴州考察「三司」吏治。返京途中,已走入四川境內,後面追來一位騎士,說是奉貴州三司之命向大人獻上黃金百兩。吳納一邊戲說「姓吳名納」就是「無納」之意,一邊取筆墨在禮盒上題濤一首,以示拒受。詩雲:「蕭蕭行李東向還,要過前途最險灘。若有贓私並土物,任教沉在碧波間。」騎士只好將原物並詩帶回復命。 6. 於成龍嚴詞通報行賄官 清代名臣於成龍在康熙十九年,他剛剛晉升為直隸巡撫,許多趨炎附勢之徒便想送禮賄賂他,於成龍都一一拒絕。×××縣令因循陋規,在中秋節前夕,向他送上一份厚禮。於成龍大為惱火,嚴詞拒收,並且還特地頒發了《嚴禁饋送檄》,通報了×××縣令送禮的醜事,並明令所屬官吏今後如發現逢年過節私相送禮,決不寬恕。7.海瑞(1514-1587),明代著名政治家。海南瓊山人,字汝賢,自號剛峰。祖上從福建晉江垵邊(廣西雜志有載)遷居海南瓊山海厝。他自幼攻讀詩書經傳,博學多才,嘉靖二十八年(1550年)中舉。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後升浙江淳安和江西興國知縣,推行清丈、平賦稅,並屢平冤假錯案,打擊貪官污吏,深得民心。嘉靖四十一年(1562),以罷官抗逆顯於後世的明代廉吏海瑞任諸暨知縣;嘉靖四十五年任戶部雲南司主事,上書批評世宗迷信巫術,生活奢華,不理朝政等弊端,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戶部主事海瑞買棺材,別妻子,散童僕,以死上疏,勸說世宗不要相信陶仲文這班方士的騙術,應振理朝政,因而激怒世宗,詔命下獄論死。 遭迫害入獄。宰相徐階力救海瑞,黃光升則把海瑞上疏比擬兒子罵父,以減輕罪責,並乘機把海瑞留在獄中,營護海瑞甚力(詳見《中國歷史大辭典》第3681頁)直至同年十二月世宗駕崩,穆宗即位,才奏請釋放海瑞出獄。世宗死後獲釋。海瑞隆慶四年曾前往福建晉江潘湖黃光升尚書府拜謁黃光升,以表營護之恩,有潘湖海瑞歇馬廟可證及《中國歷史大辭典》第3681頁有載。 隆慶三年(1569年)調升右僉都御史,他一如既往,懲治貪官,打擊豪強,疏浚河道,修築水利工程,並推行一條鞭法,強令貪官污吏退田還民,遂有「海青天」之譽。後被排擠,革職閑居16年。萬曆十三年(1585年),重被起用,先後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右僉都御史,力主嚴懲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賄,海瑞及聞潘湖黃光升卒 ,悲傷至極,帶病前來晉江奔喪。 後病死於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