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陝州區歷史故事

陝州區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2021-03-10 01:29:23

A. 介紹陝縣歷史和溫泉

歷史:在陝縣這塊土地上,舊石器時代已有人類生息、繁衍。新石器時代(距今約6000年前)在陝地出現了較大的部族群落,主要分布在陝縣西張村、菜園、窯頭、人馬寨、張汴、西王等地。公元前21世紀至前16世紀,是夏王朝統治的中心區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歸河南省陝州專區管轄,為陝州專署駐地。1952年,陝州專區撤銷,並入洛陽專區,陝縣歸洛陽專區管轄。1959年底,陝縣並入三門峽市。1961年恢復陝縣建制,縣委、縣政府機關駐三門峽市區,隸屬洛陽專區。1986年4月撤銷洛陽地區,三門峽市升格為省轄市,陝縣歸三門峽市管轄。1994年5月,陝縣縣委、縣政府機關遷至縣西大營鎮溫塘村辦公。


陝縣溫泉:陝縣溫泉保健度假區,位於陝縣縣城南部,距三門峽市區18公里,自然環境優美,人文景觀眾多。唐時就有「酒幔高樓一百家」的繁華盛況。歷史上的王莽、劉秀、曹操、武則天曾慕神泉之名流連於此,在這里至今仍有王莽寨、劉秀峰、馬蹄印、仙姑洞、摩崖造像等眾多名勝古跡和歷史傳說。景區內擁有789個台階的天梯,有依託溫泉建造的極具異國風格的日式、泰式、韓式浴池,有依山而建的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窯洞賓館。登臨山頂思鄉閣,青山綠黛,九曲黃河,無限風光盡收眼底。


B. 欒川在歷史上又叫什麼

歷史上的欒川建置幾經變遷,夏商時期欒川為有莘之野。
漢至北魏置亭,唐置鎮。
宋元祐二年(1087年)置欒川鎮,因川得名。
宋徽宗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始置縣。
金海陵王貞元二年(公元1154年)廢縣改鎮。
元、明、清均置鎮。
以鸞水(今伊河)源出於此得名。
鸞川,後因欒木叢生改為欒川。
民國時置區,隸陝州盧氏縣。
1947年欒川解放再置縣。
先後隸豫鄂陝邊區四專區、豫陝鄂邊區三專區、陝南一專區、豫西七專區、陝州專區和洛陽專區。
1986年4月,隸屬洛陽市。

C. 河南省陝州區西張村鎮窯頭村是不是有個一母三進士

河南省陝州區西張村鎮姚頭村是有一母三進士的

D. 靈寶市歷史簡介

1,靈寶地處黃河中游,屬中華文明發祥地之一,位居豫秦晉三省交界的樞紐地帶。境內的函谷關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是古代通洛陽、達長安、連京都、接帝畿的要沖,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靈寶虞夏時屬豫州,商為桃林,周名桃林塞,置函谷關。春秋初屬虢,關西屬秦。晉滅虢,函谷關東屬晉。

2,秦置桃林縣,屬三川郡。漢元鼎三年(前114年),函谷關遷新安縣,同年在函谷關故關置弘農縣(以弘農澗水得名)。

西漢元鼎四年置弘農郡,領弘農、陝、澠池、新安、宜陽、陸渾、盧氏、丹水、析、商、上洛等十一縣。同年在湖關地置胡縣。西漢建元元年(前140年)改名湖縣,屬京兆尹。新莽改弘農郡為右隊,領弘農縣。後漢復弘農郡。

3,建武二年(26年)劃丹水、析屬南陽郡。建武十五年(39年)劃商、上洛屬京兆尹,增湖縣、華陰兩縣。弘農郡領弘農、陝、澠池、新安、宜陽、陸渾、盧氏、湖縣、華陰9縣,後改為恆農郡。

4,義寧元年(617年)復置湖城縣,仍存閿鄉縣,屬河南郡。同年弘農郡更名鳳林郡,領弘農、閿鄉、湖城3縣,屬豫州。此時靈寶地區有弘農、朱陽、邑陽、桃林、閿鄉、湖城、玉城(義寧元年置)7縣。

5,中華民國初年屬河南省豫西道。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屬河南省第十一行政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靈寶、閿鄉初屬陝州專區。1952年4月,陝州專區撤銷後屬洛陽專區。

(4)陝州區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函谷關古文化旅遊區

函谷關古文化旅遊區位於靈寶市境內,是一處融軍事文化和老子文化為一體的人文游覽區,以兩個文化為主題,形成了文武合璧的太初宮和函谷關兩大景區。

函谷關始建於西周,是我國建置最早的雄關要塞,從時間意義上講,堪稱「天下第一關」。它因「關在谷中,深險如函而得名,東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號稱天險」(《辭海》)。

荊山黃帝鑄鼎原風景名勝區

荊山黃帝鑄鼎原風景區,位於河南省靈寶市西25公里處陽平鎮境內,它是中華文明始祖軒轅黃帝鑄鼎祭天、奠定邦國、馭龍升天的地方。《史記·封禪書》載:「帝采首山之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成崩焉…。其臣左徹取衣冠幾杖而廟祀之」鑄鼎原由此而名。

鑄鼎原現存唐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軒轅黃帝鑄鼎碑銘》碑一通,它是全國迄今發現的關於記載黃帝功績的最早的一通碑刻,是研究黃帝文化的稀世珍品,也是鑄鼎原悠久歷史的見證。

亞武山風景名勝區

亞武山位於靈寶市豫靈鎮南25公里的小秦嶺山脈之中,東據崤函,西臨潼關,背靠秦嶺,俯視黃河,主峰海拔2156.9米,總面積100平方公里,是河南省海拔最高、

面積最大的風景名勝區。相傳真武大帝在此出家,後轉至湖北武當山得道,這里便稱作亞武山。遠看諸峰如鳳凰展翅,躍躍欲飛,故又名鳳凰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靈寶

E. 三門峽陝洲區有關故事五個

搜陝縣,搜陝縣歷史,
應該不止五個了。
金時,陝縣撤縣,並入陝州府。元時,又置陝縣,歸陝州府管轄。明時,陝縣撤縣,並入陝州府。民國初期(1913年),又置陝縣。新中國成立後,1959年11月,經河南省委和洛陽地委批准,陝縣並入三門峽市(地級市);1960年1月,國務院批准撤銷陝縣建置。1961年10月,三門峽市降格為縣級市,經洛陽地委批准,陝縣與三門峽市分開辦公。1962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恢復陝縣建置。2015年2月16日,國務院批復,同意河南省調整三門峽市部分行政區劃,撤銷陝縣,設立三門峽市陝州區,以原陝縣的行政區域為陝州區的行政區域。根據國務院的批復精神,河南省人民政府和三門峽市人民政府也相繼印發了陝縣撤縣設區的通知,「陝縣」的稱謂將再次成為歷史。

F. 南陽歷史上著名人物

南陽歷史上的著名人物有:劉秀、賈復、諸葛亮、黃忠、岑參等。

1、劉秀

東漢光武帝劉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南陽郡蔡陽縣人。東漢王朝建立者(公元25—57年在位),漢高祖劉邦九世孫。

中元二年(57年),駕崩於洛陽南宮前殿,享年六十二,葬於原陵,廟號世祖,謚號光武皇帝。作為中國歷史上的頗有作為的開國君主,面對斷壁殘垣、江山破碎的社會狀況,劉秀勤於國政,改革開拓,終使大漢王朝在一片焦土廢墟中恢復和發展。

2、賈復

賈復(9年-55年),南陽冠軍(今河南省鄧縣西北)人,東漢名將,雲台二十八將第三位。

賈復儒生出身,新朝末年聚眾加入綠林軍。歸順劉秀後,隨其擊信都、攻邯鄣、戰真定、破鄴城、平定郾城、召陵、新息等地,戰功赫赫。

賈復雖然出身文士,但是臨陣果敢、身先士卒,在東漢中興功臣中以勇武見稱。

3、諸葛亮

南陽諸葛廬(今南陽市城西卧龍區)初建於魏晉,盛於唐宋,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躬耕隱居地,漢昭烈皇帝(劉備)三顧茅廬處,「三分天下」的策源地。也是諸葛亮「躬耕南陽」的故址和歷代祭祀諸葛亮的地方。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字孔明,號卧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於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劉禪追封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

4、黃忠

黃忠(?-220年),字漢升(一作「漢叔」 ),南陽郡南陽(今河南南陽)人。東漢末年名將。

本為劉表部下中郎將,後歸劉備,並助劉備攻破益州劉璋。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定軍山之戰中,黃忠陣斬曹操部下名將夏侯淵,拜征西將軍。劉備稱漢中王後,加封後將軍,賜關內侯。次年,黃忠病逝。景耀三年(260年),追謚剛侯。

5、岑參

岑參(718年?-769年?),南陽棘陽(今河南省南陽市)人,唐代詩人,與高適並稱「高岑」。

岑參出生在一個官僚家庭,因聰穎早慧而五歲讀書、九歲屬文。天寶三載(744年),岑參進士及第,守選了三年後獲授率府兵曹參軍,後兩次從軍邊塞,先任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後在天寶末年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

唐代宗時,岑參曾任嘉州(今四川樂山)刺史,故世稱「岑嘉州」。約大歷四年(769年)秋冬之際,岑參卒於成都,享年約五十二歲(51周歲)。

G. 關於三門峽陝州區的來歷200字

陝州區就是陝縣,不代表陝州,這個不要弄混了。在古代,陝縣和陝州是並存的,一直歸陝州管。但是陝縣的歷史要比陝州還要長一點。
就現在來說,陝縣是(陝州區),三門峽是(陝州)。

陝州區(陝縣)歷史:
在今陝州區境內,舊石器時代已有人類生息繁衍。新石器時期(距今6000年前)就出現了較大的部族群落,主要分布在今陝州區西張村、菜園、窯頭、人馬寨、張汴、西王等地。
公元前21世紀至16世紀,今陝州地是夏王朝統治的中心區域。公元前16世紀至11世紀,陝地屬商朝。
公元前11世紀,周滅商,分封焦國、虢國於陝境,陝地先後屬焦、虢。爾後,陝地成為西周初期兩大統治區域的分界線。「自陝以東,周公主之;自陝以西,召公主之。」
公元前775年,「虢人滅焦」,陝地歸虢。公元前655年,虢國為晉國所滅,陝地屬晉。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陝地分歸魏國。
秦惠公十年(公元前390年)置陝縣。此後,秦國與魏國在陝地多次征戰,陝地時而屬秦,時而歸魏。公元前225年,魏國被秦國滅亡,今陝州地域從此歸秦,隸屬三川郡。
西漢時,陝縣歸弘農郡。[3]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年)置陝州,之後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陝縣均屬陝州。
清雍正二年(1724年),陝州改升為直隸州。
民國二年(1913年)廢陝州置陝縣。民國十七年(1928年),屬河南省第三行政區管轄。民國廿一年(1932年),屬河南第十一行政督察區管轄。其間陝縣均為行政公署駐地。
1949年5月,陝縣解放,歸屬河南省陝州專員公署管轄,為陝州專署駐地。
1952年4月,陝州專區撤銷,並入洛陽專區,陝縣歸洛陽專區管轄。
1959年底,黃河水利樞紐工程——三門峽大壩動工興建,陝縣並入三門峽市。
1961年10月與三門峽市分開辦公。1962年3月恢復陝縣建置,縣委、縣政府設於三門峽市,隸屬洛陽專區。
1986年4月,撤銷洛陽地區,三門峽市升格為省轄市,陝縣歸三門峽市管轄。
1994年5月,陝縣政府遷至大營鄉溫塘村。
2016年1月6日,三門峽市陝州區掛牌成立。

H. 陝縣的來歷

公元前21世紀至16世紀,陝縣是夏王朝統治的中心區域。公元前16世紀至11世紀,陝地屬商朝。
公元前11世紀,周滅商,分封焦國、虢國於陝境,陝地先後屬焦、虢。爾後,陝地成為西周初期兩大統治區域的分界線。「自陝以東,周公主之;自陝以西,召公主之。」公元前775年,「虢人滅焦」,陝地歸虢。公元前655年,虢國為晉國所滅,陝地屬晉,在歷史上留下了著名成語典故——「假虞滅虢」。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陝地分歸魏國。秦惠公十年(公元前390年)置陝縣。此後,秦國與魏國在陝地多次征戰,陝地時而屬秦,時而歸魏。公元前225年,隨著魏國被秦國滅亡,陝縣地域從此歸秦,隸屬三川郡。
西漢時,陝縣歸弘農郡。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年)置陝州,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陝縣均屬陝州。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升直隸州。1913年廢州置縣。1928年,屬河南省第三行政區管轄。1932年,屬河南第十一行政督察區管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歸河南省陝州專區管轄,為陝州專署駐地。1952年,陝州專區撤銷,並入洛陽專區,陝縣歸洛陽專區管轄。1959年底,陝縣並入三門峽市。1961年恢復陝縣建制,縣委、縣政府機關駐三門峽市區,隸屬洛陽專區。1986年4月撤銷洛陽地區,三門峽市升格為省轄市,陝縣歸三門峽市管轄。1994年5月,陝縣縣委、縣政府機關遷至縣西大營鎮溫塘村辦公。[1]
秦孝公十年(公元前390年)置陝縣。
孝文帝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置陝州。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均屬陝州。
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改升直隸州。
公元1913年廢州置縣。公元1928年屬河南省第三行政區管轄;
1932年屬河南省第十一行政區管轄。其間陝縣均為行政公署駐地。
1949年5月,陝縣解放,歸屬河南省陝州專員公署管轄。
1952年4月,陝州、洛陽兩專區合並,歸洛陽專屬領導。
1959年,黃河水利樞紐工程——三門峽大壩動工興建。陝縣與三門峽市合並。
1961年10月與三門峽市分開辦公。1962年3月恢復陝縣建置,縣委、縣政府設於三門峽市。
1986年4月,洛陽專區撤銷。三門峽市升格為省轄市,陝縣歸三門峽市管轄。
1994年5月,陝縣縣委、縣政府遷址三門峽西溫塘村。
1995年,報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大營鄉和西張村鄉撤鄉設鎮。
1998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陝縣人民政府從三門峽市區遷至陝縣大營鎮溫塘村。

閱讀全文

與陝州區歷史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