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歷史上經典的勸諫故事有哪些
1、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通過自己的妻子、奴僕、有求於己的客人,對自己的贊美之詞,領悟到,齊王被人贊美而受到的蒙蔽,於是入宮勸諫。最後,齊王知錯就改,成為強國眾多小國,聞之臣服。
2,魏徵直諫唐太宗:
有一次,魏徵在上朝的時候,跟唐太宗爭得面紅耳赤。唐太宗實在聽不下去,想要發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丟了自己接受意見的好名聲,只好勉強忍住。退朝以後,他憋了一肚子氣回到內宮,見了他的妻子長孫皇後,氣沖沖地說:「總有一天,我要殺死這個鄉巴佬!」
長孫皇後很少見太宗發那麼大的火,問他說:「不知道陛下想殺哪一個?」唐太宗說:「還不是那個魏徵!他總是當著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實在忍受不了!」長孫皇後聽了,一聲不吭,回到自己的內室,換了一套朝見的禮服,向太宗下拜。唐太宗驚奇地問道:「你這是干什麼?」
長孫皇後說:「我聽說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現在魏徵這樣正直,正說明陛下的英明,我怎麼能不向陛下祝賀呢!」這一番話就像一盆清涼的水,把太宗滿腔怒火澆熄了。公元643年,直言敢諫的魏徵病死了。
唐太宗很難過,他流著眼淚說:「一個人用銅作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歷史作鏡子,可以看到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作鏡子,可以發現自己做得對不對。魏徵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鏡子了。」
3、觸龍說趙太後:
趙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公元前266年,趙國國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兒子孝成王繼承王位,因為年紀輕,故由太後執政。趙太後即赫赫有名的趙威後。當時的趙國,雖有廉頗、藺相如、平原君等人輔佐,但國勢已大不如前。
而秦國看到趙國正在新舊交替之際,國內動盪不安,孝成王又年少無知,認為有機可乘,於是派遣兵將「急攻之」,一舉攻佔了趙國的三座城池,趙國危在旦夕,太後不得不請求與趙國關系密切的齊國增援。齊王雖然答應出兵,但提出趙國必須派太後的幼子長安君到齊國去作人質。
她先問收成,後問百姓,最後才問候君王,致使齊使不悅,說她是「先賤而後尊貴」。趙威後據理以對,道出「苟無歲,何有民?尚無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但在這篇文章中,她溺愛少子而置國家安危於不顧,簡直到了蠻橫不講理的地步,全不像一個開明君主的樣子,這才引出了觸龍說趙太後的一段故事。
4、褚遂良還陛下笏勸諫:
一日退朝,召長孫無忌、李績、於志寧、褚遂良入內殿。遂良曰:「今日之召,多為中宮,上意既決,逆之必死。太尉元舅,司空功臣,不可使上有殺元舅及功臣之名。遂良起於草茅,無汗馬之勞,致位至此,且受顧托,不以死爭之,何以下見先帝!」績稱疾不入。
無忌等至內殿,上顧謂無忌曰:「皇後無子,武昭儀有子,今欲立昭儀為後,何如?」遂良對曰:「皇後名家,先帝為陛下所娶。先帝臨崩,執陛下手謂臣曰:『朕佳兒佳婦,今以付卿。』此陛下所聞,言猶在耳。皇後未聞有過,豈可輕廢!臣不敢曲從陛下,上違先帝之命!」
上不悅而罷。明日又言之,遂良曰:「陛下必欲易皇後,伏請妙擇天下令族,何必武氏!武氏經事先帝,眾所共知,天下耳目,安可蔽也。
萬代之後,謂陛下為如何!願留三思!臣今忤陛下,罪當死!」因置笏於殿階,解巾叩頭流血曰:「還陛下笏,乞放歸田裡。」上大怒,命引出。昭儀在簾中大言曰:「何不撲殺此獠!」無忌曰:「遂良受先朝顧命,有罪不可加刑!」
5、諫太宗十思疏:
唐太宗李世民跟隨其父親李淵反隋時作戰勇敢,生活儉朴,頗有作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貞觀。在貞觀初年,他借鑒隋煬帝覆亡的教訓,進一步保持了節儉、謹慎的作風,實行了不少有利於國計民生的政策。
經過十幾年的治理,經濟得到發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來,加上邊防鞏固,內外無事,唐太宗逐漸驕奢忘本,大修廟宇宮殿,廣求珍寶,四處巡遊,勞民傷財。
魏徵對此極為憂慮,他清醒地看到了繁榮昌盛的後面隱藏著危機,在貞觀十一年(637)的三月到七月,"頻上四疏,以陳得失",《諫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稱"論時政第二疏"。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寫了《答魏徵手詔》,表示從諫改過。
這篇文章被太宗置於案頭,奉為座右銘。貞觀十三年,魏徵又上《十漸不克終疏》,直指太宗十個方面行為不如初期謹慎,被太宗書於屏風之上。
② 歷史上有哪些「因為一封信,改變了命運,或改變了戰爭局勢,或改變了格局,或改變了某些重要觀點」的故事
滑鐵盧之戰,拿破崙給葛魯西一封信,叫他帶著3萬軍隊向自己靠攏。這封信沒送到。於是拿破崙帶7萬人沒有吃下6萬多英軍,反而被5萬普軍趕到翻盤
③ 歷史上因為換位思考而成功的名人事例
歷史上因為換位思考而成功的名人事例:
1、葉聖陶
葉聖陶先生在教育子女要多為他人著想過舉一一個例子:一位父親讓兒子遞給他一支筆,兒子隨手遞過去,不想把筆頭交在了父親手裡。
父親就對兒子說:「遞一樣東西給人家,要想著人家接到了手方便不方便。你把筆頭遞過去,人家還要把它倒來,倘若沒有筆帽,還要弄人家一手墨水。刀剪一類物品更是這樣,決不可以拿刀口刀尖對著人家。」
④ 因為掌聲而忘掉自己的名人故事
故事一:尼克松敗於自信的故事。 尼克松是我們極為熟悉的美國總統,但就是這樣一個大人物,卻因為一個缺乏自信的錯誤而毀掉了自己的政治前程。 1972年,尼克松競選連任。由於他在第一任期內政績斐然,所以大多數政治評論家都預測尼克松將以絕對優勢獲得勝利。 然而,尼克松本人卻很不自信,他走不出過去幾次失敗的心理陰影,極度擔心再次出現失敗。在這種潛意識的驅使下,他鬼使神差地干出了後悔終生的蠢事。他指派手下的人潛入競選對手總部的水門飯店,在對手的辦公室里安裝了竊聽器。事發之後,他又連連阻止調查,推卸責任,在選舉勝利後不久便被迫辭職。本來穩操勝券的尼克松,因缺乏自信而導致慘敗。 故事二:小澤征爾勝於自信的故事。 小澤征爾是世界著名的交響樂指揮家。在一次世界優秀指揮家大賽的決賽中,他按照評委會給的樂譜指揮演奏,敏銳地發現了不和諧的聲音。起初,他以為是樂隊演奏出了錯誤,就停下來重新演奏,但還是不對。他覺得是樂譜有問題。這時,在場的作曲家和評委會的權威人士堅持說樂譜絕對沒有問題,是他錯了。面對一大批音樂大師和權威人士,他思考再三,最後斬釘截鐵地大聲說:"不!一定是樂譜錯了!"話音剛落,評委席上的評委們立即站起...
⑤ 歷史上有哪些巧問妙答的故事
西方記者問:「請問中國人民銀行有多少資金?」周總理回答:「18元8角8分!」這位記者似乎沒聽懂,周總理補充說:「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面額為10元、5元、2元、5角、1角、5分、2分、1分的10種主輔貨幣,合計18元8角8分。」說完一片掌聲。
⑥ 關於掌聲的故事
小澤征爾是世界著名的交響樂指揮家。在一次世界優秀指揮家大賽的決賽中,他按照評委會給的樂譜指揮演奏,敏銳地發現了不和諧的聲音。起初,他以為是樂隊演奏出了錯誤,就停下來重新演奏,但還是不對。他覺得是樂譜有問題。這時,在場的作曲家和評委會的權威人士堅持說樂譜絕對沒有問題,是他錯了。面對一大批音樂大師和權威人士,他思考再三,最後斬釘截鐵地大聲說:"不!一定是樂譜錯了!"話音剛落,評委席上的評委們立即站起來,報以熱烈的掌聲,祝賀他大賽奪魁。
原來,這是評委們精心設計的"圈套",以此來檢驗指揮家在發現樂譜錯誤並遭到權威人士"否定"的情況下,能否堅持自己的正確主張。前兩位參加決賽的指揮家雖然也發現了錯誤,但終因隨聲附和權威們的意見而被淘汰。小澤征爾卻因充滿自信而摘取了世界指揮家大賽的桂冠。
鋼琴家阿瑟.魯賓斯坦
阿瑟.魯賓斯坦(Arthur Rubinstein,1887-1982),是猶太裔波蘭出生,歸化美國的鋼琴大師,以演奏肖邦、德布西、舒曼和勃拉姆斯等人的作品見長。他的演奏音色之圓潤、豐厚、甜美,而且充滿詩意,常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鋼琴家。
魯賓斯坦剛成名時,每次演奏前仍是很緊張,有一回他在倫敦開演唱會,一位音樂迷因為買不到票,急著在會場前看看有沒有人願意讓票。
「您有位置嗎,可不可以賣給我。」年輕人問。
魯賓斯坦很誠懇的告訴他:「別說賣,送都可以!我也很希望有人代替我的位置呢。」
年輕人欣喜激動地說:「您的位置在哪裡呢?」
「就是彈鋼琴那個座位。」魯賓斯坦回答。
**************************************************************
有一回演奏會,聽眾很多,許多人坐在台上樂隊旁的空處,當他演奏完之後,聽眾都抱以熱烈掌聲。
此時,魯賓斯坦看見台上有一位老太太緩慢起身,准備要穿大衣。魯賓斯坦馬上走過去幫他把大衣穿上。剛穿好,台下聽掌聲響起,而且越來越大聲,比他先前任何演奏獲得的掌聲還熱烈、還久。
⑦ 有關名人因掌聲而成功的例子。急!在線等!
鄧稼先,鄧小平,毛主席~~~關於他們的事跡,自己慢慢想吧!
⑧ 從古至今關於一次遇見而改變人的一生的故事都有哪些
汽車大王福特從小就在頭腦中構想能夠在路上行走的機器,用來代替牲口和人力,而全家人都要他在農場做助手,但福特堅信自己可以成為一名機械師。於是他用一年的時間完成別的機械師三年才能完成的訓練課程,隨後他花二年多時間研究蒸汽機原理,試圖實現他的夢想,但沒有成功。隨後他又投入到汽油機研究上來,每天都夢想製造一部汽車。他的創意被大發明家愛迪生所賞識,邀請他到底特律公司擔任工程師。經過十年努力,他成功地製造了第一部汽車引擎。福特的成功,完全歸功於他的正確定位和不懈努力
⑨ 因為掌聲而忘掉自己的名人故事 一小段,急
小澤征爾是世界著名的交響樂指揮家。在一次世界優秀指揮家大賽的決賽中,他按照評委會給的樂譜指揮演奏,敏銳地發現了不和諧的聲音。起初,他以為是樂隊演奏出了錯誤,就停下來重新演奏,但還是不對。他覺得是樂譜有問題。這時,在場的作曲家和評委會的權威人士堅持說樂譜絕對沒有問題,是他錯了。面對一大批音樂大師和權威人士,他思考再三,最後斬釘截鐵地大聲說:"不!一定是樂譜錯了!"話音剛落,評委席上的評委們立即站起來,報以熱烈的掌聲,祝賀他大賽奪魁。
原來,這是評委們精心設計的"圈套",以此來檢驗指揮家在發現樂譜錯誤並遭到權威人士"否定"的情況下,能否堅持自己的正確主張。前兩位參加決賽的指揮家雖然也發現了錯誤,但終因隨聲附和權威們的意見而被淘汰。小澤征爾卻因充滿自信而摘取了世界指揮家大賽的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