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求歷史上的名人對鬼穀子的評價
戰國初中期,鬼穀子幾乎是一個與世隔絕的隱世高人,所以那個時代對他的記載很少。然而戰國的中後期,他的兩位高徒的事跡卻影響了好幾代人,鬼穀子也因此而名揚天下。
漢代,當國家從分裂走向統一和安定後,像《鬼穀子》這類亂世學說,也就自然失去了生存的市場和發展的環境,再加之《鬼穀子》學說與正統的儒家學說相悖,所以後世的名人對鬼穀子的評價很少,就是有,也多為批評和攻擊。
一、西漢時期的著名文學家劉向,在其《說苑·善說》中直接引用了鬼穀子的相關學說,與引用荀子的相關學說和子貢的相關學說並列。
二、南北朝時間的著名文學理論家劉勰,在其《文心雕龍》中直接贊美鬼穀子學說,「鬼谷唇吻以策勛。」、「鬼谷渺渺,每環奧義」,以及「暨戰國爭雄,辯士雲涌,縱橫參謀,長短解勢。《轉丸》騁其巧辭,《飛箝》伏其精術。」(註:《轉丸》、《飛箝》均為《鬼穀子》中的相關文章)。
三、唐朝開國元勛長孫無忌在為《鬼穀子》作序中,對鬼穀子作出了好壞參半的評價:縱橫者,所以明辨說,善辭令,以通上下之志也。漢世以為本行人之官,受命出疆,臨事而制。故曰:「誦詩三百,使於西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周官·掌交》「以節與幣巡邦國之諸侯及萬姓之聚,導王之德意志慮,使辟行之;而和諸侯之好,達萬民之說,諭以九稅之利、九儀之親、九牧之維、九禁之難、九戎之威」是也。佞人為之,則便辭利口,傾危變詐,至於賊害忠信,覆亂家邦。
四、唐朝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柳宗元在《辨鬼穀子》一文中,攻擊和批評鬼穀子為:元冀好讀古書,然甚賢《鬼穀子》,為其指要幾千言。《鬼穀子》,要為無取。漢時劉向、班固錄書,無《鬼穀子》。《鬼穀子》後出,而險盩峭薄。恐其妄言亂世,難信,學者宜其不道。而時之言縱橫者,時葆其書。尤者,晚乃益出七術。怪謬異甚,不可考校。其言益奇,而道益陿。使人狙狂失守,而易於陷墜。幸矣,人之葆之者少。今元子又文之以《指要》,嗚呼,其為好述也過矣!
五、南宋時的學者高似孫對鬼穀子的評價最高,但因其名氣不大,影響也不大,就是這樣也還遭到後人明朝宋濂的攻擊。其評價內容為:
戰國之事危矣!士有挾雋異豪偉之氣,求聘乎用,其應對酬酢,變詐激昂,以自放於文章,見於頓挫險怪、離合揣摩者,其辭又極矣。
《鬼穀子》書,其智謀,其術數,其變譎,其辭談,蓋出於戰國諸人之表。夫一辟一闔,《易》之神也;一翕一張,老氏之幾也。鬼谷之術,往往有得於闔辟翕張之外,神而明之,益至於自放潰而不可御。予嘗觀諸《陰符》矣,窮天之用,賊人之私,而陰謀詭秘,有金匱韜略所不可該者。而鬼谷盡得而泄之,其亦一代之雄乎!
按:劉向、班固錄書無《鬼穀子》,《隋志》始有之,列於縱橫家。《唐志》以為蘇秦之書
。然蘇秦所記,以為周時豪士隱者,居鬼谷,自號鬼谷先生,無鄉里、族姓、名字。今考其言,有曰:「世無常貴,事無常師。」又曰:「人動我靜,人言我聽。」「知性則寡累,知命則不憂。」凡此之類,其為辭亦卓然矣。至若《盛神》《養志》諸篇,所謂「中稽道德之祖,散人神明之賾」者,不亦幾乎!郭璞《登樓賦》有曰:「揖首陽之二老,招鬼谷之隱士。」又《遊仙詩》曰:「清溪千餘刃,中有一道士。借問此何誰?雲是鬼穀子。」可謂慨想其人矣!徐廣曰:「穎川陽城有鬼谷。」注其書者,樂壹、皇甫謐、陶弘景、尹知章。
六、明朝初年散文家宋濂,在《鬼穀子辨》中,對鬼穀子學說持全盤否定的攻擊和批評。其內容為:《鬼穀子》三卷,鬼穀子撰,一名玄微子。鬼穀子無姓名、里居,戰國時隱潁川陽城之鬼谷,故以為號。或雲王誗者,妄也。長於養性治身,蘇秦、張儀師之,受捭闔之術十三章,又受《轉圓》、《胠篋》及《本經》、《持樞》、《中經》三篇。《轉圓》、《胠篋》今亡。梁陶弘景注。劉向、班固錄書無《鬼穀子》;《隋志》始有之,列於縱橫家。《唐志》以為蘇秦之書。
大抵其書皆捭闔、鉤鉗、揣摩之術。其曰:「與人言之道,或撥動之,令有言以示其同;或閉藏之,使自言以示其異。」捭闔也。「既內感之而得其情,即外持之使不得移。」鉤鉗也。
「量天下之權,度諸侯之情,而以其所欲動之。」揣摩也。是皆小夫蛇鼠之智,家用之則家亡,國用之則國僨,天下用之則失天下。學士大夫宜唾去不道。高氏獨謂其得於《易》闔辟翕張之外,不亦過許矣哉!其中雖有「知性寡累,知命不憂」,及「中稽道德之祖,散人神明之賾」等言,亦恆語爾,初非有甚高論也!嗚呼!曷不觀之儀、秦乎?儀、秦用其術而最售者,其後竟何如也?高愛之,慕之,則吾有以識高矣。
❷ 歷史上真有鬼穀子這個人嗎
歷史上有鬼穀子這個人。
鬼穀子,姓王名詡,春秋時人。常入雲夢山采葯修道。因隱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鬼穀子的主要著作有《鬼穀子》及《本經陰符七術》。鬼穀子為縱橫家之鼻祖,蘇秦與張儀為其最傑出的兩個弟子。
鬼穀子是著名謀略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縱橫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學問,因隱居雲夢山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鬼穀子常入山修煉,深諳道法,神妙莫測。
「王禪老祖」是後人對鬼穀子的稱呼,為老學五派之一。老學:蘇張(蘇秦和張儀) 、 鬼谷一派,申、 韓一派; 楊朱一派,庄、 列一派,尹文一派。
在其掌中,占往察來,言無不驗;二曰兵學,六韜三略,變化無窮,布陣行兵,鬼神不測;三曰言學,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出詞吐辯,萬口莫當;四曰出世,修真養性,祛病延年,服食導引,平地飛升。
二千多年來,兵法家尊他為聖人,縱橫家尊他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為祖師爺,謀略家尊他為謀聖,名家尊他為師祖,道教尊其為王禪老祖。 在文化史上,他是與孔子、孟子、莊子、荀子、墨子、韓非子等先哲齊名的學術大家。
鬼穀子所作的《鬼穀子》一書,一直為中國古代軍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究,現又成為當代商家的必備之書。它所揭示的智謀權術的各類表現形式,被廣泛運用於內政,外交、戰爭、經貿及公關等領域,其思想深受世人尊敬,享譽海內外。
然而,就是這一本赫赫有名的書籍,因為所崇尚的是謀略,權術及言談,辯論之技巧,其思想與儒家所推崇的仁義大相徑庭,因此,歷來被視為洪水猛獸,更有禁而毀之者,私下卻時而習之,樂此不疲。
❸ 鬼穀子簡介
《鬼穀子》作者姓王名詡(或利),又名王禪、王通,號玄微子,華夏族,一說春秋戰國時期衛國朝歌(今河南省鶴壁市淇縣)人
;一說是戰國時期魏國鄴地人(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香菜營鄉穀子村)。
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道家、兵家、是縱橫家的鼻祖,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極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譽為千古奇人,長於持身養性,精於心理揣摩,深明剛柔之勢,通曉縱橫捭闔之術,獨具通天之智。
常入雲夢山采葯修道。因隱居周陽城清溪之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一說是山西呂梁交口雲夢山(現仍存棋盤山,和清溪一條。環境優美如世外桃源。是隱士生活的不二選擇。也是北方少有的清幽之地。)「王禪老祖」是後人對鬼穀子的稱呼,是先秦諸子之一。
鬼穀子為縱橫家之鼻祖(也是兵家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蘇秦與張儀為其最傑出的兩個弟子(見《戰國策》)。另有孫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見《孫龐演義》)。他通天徹地,兼顧數家學問,人不能及。一是神學:日星象緯,占卜八卦,預算世故,十分精確;二是兵學,六韜三略,變化無窮,布陣行軍,鬼神莫測;三是游學,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出口成章,萬人難當;四是出世學,修身養性,祛病延壽,學究精深。
《鬼穀子》作為縱橫家游說經驗的總結,它融會了鬼穀子畢生學術研究的精華,其價值是不言自明的。《鬼穀子》共二十一篇,其中的轉丸,卻已失傳。該書作為縱橫家的代表著作,為後世了解縱橫家的思想提供了不少的參考。
包含章節如下:
捭闔第一
反應第二
內揵第三
抵巇第四
飛箝第五
忤合第六
揣篇第七
摩篇第八
權篇第九
謀篇第十
決篇第十一
符言第十二
轉丸第十三(亡佚)
卻亂第十四(亡佚)
本經陰符七篇
持樞篇
中經篇
❹ 歷史上真有鬼穀子這個人嗎
鬼穀子是個很神秘的人物,戰國中期的縱橫家鼻祖,有說是齊國人,也有說是楚國人,也有說根本無此人,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傳統說法姓王,名之利,也有說姓劉名務滋。隱居於潁川(今河南禹縣)陽城(今河南省登封縣東南告成鎮)的鬼谷,因自號「鬼穀子」。
最早記述鬼穀子的是司馬遷。據《史記?蘇秦列傳》和《史記?張儀列傳》載:蘇秦者,東周雒陽人也,東事師於齊,而習之於鬼谷先生。張儀者,魏人也。始嘗與蘇秦俱事鬼谷先生。《太平御覽?禮儀部》載,「周有豪士,居鬼谷,號為鬼谷先生。」蘇秦、張儀去見他,他說:「我將為你們兩個講述最精深的道法。」於是,二位沐浴更衣,不食葷酒,整潔口身,齋戒已畢,去見鬼穀子,鬼穀子向他們講述了《捭闔》、《符言》等篇。王嘉《拾遺記》載,蘇秦、張儀未發跡前,窮困潦倒,但卻勤學不輟。他們在途中看到聖人之文,便將文章抄在手掌中及大腿上,晚上回到家再折竹為筆,將掌股中之文錄於帛上。搜羅好書,無物可盛,便剝下樹皮製成書囊。一天,一位先生出現在蘇秦與張儀面前,詢問他們為什麼如此勤苦學習,蘇秦、張儀反問:「你是何人?」這位先生回答:「我居住在山谷中,人們稱我為鬼穀子。」後來,蘇秦、張儀游說四方,再次遇到鬼穀子,並向他求教,鬼穀子從懷中掏出三卷書,教他們權詐之術,蘇秦、張儀自此持鬼穀子之學終身。這位鬼穀子就是司馬遷筆下的鬼谷先生。東漢王充《論衡》載,蘇秦、張儀跟鬼穀子先生學了一段後,有一天,鬼穀子在地下挖了一個坑,說:「下到里邊去,什麼時候道理說得我涕泣沾襟,你們到各國去游說國君,就能成就功名。」蘇秦、張儀果然下到坑中,充滿感情地向鬼穀子講述縱橫捭闔、爭霸天下的道理,說得鬼穀子涕泣沾襟。蘇秦、張儀得鬼穀子真言,果然成為戰國著名的縱橫家,成就了功名。
後來,二人又去見他,他正席地而坐,表情嚴肅地說:「我告訴你們兩個保全啟身的道法。」蘇秦說六國合縱,最後被反間致死。蘇秦、張儀同師鬼穀子,但蘇秦自己說本事不如張儀。張儀自己也說過自己的權謀不及蘇秦。張儀在游說各國時,力陳蘇秦合縱謀略的短處,以證明自己的連橫謀略的正確,戰國歷史證明,最終是連橫謀略取得了成功。在中國民間,也有傳說鬼穀子是大軍事家孫臏的老師。《尚友錄》載,孫臏和龐涓同學兵法於鬼谷。正因鬼谷更賞識孫臏,把一部天書傳給了孫臏,引起龐涓忌恨,才發生了一系列動人心魄的歷史故事。
有一個人叫來鵠(不知何時人)說:「鬼穀子教給人詭秘欺詐,言語便捷,富於鼓動性,發人陰私,姦邪刁滑,六國時期真正掌握此術的,只有張儀、蘇秦而已。」例如《捭闔》、《飛箝》,捭闔是分化或拉攏之術,飛箝是揣摩人之好惡,待其竭情無隱,加以箝持之術。現實社會中的一些現象,是鬼穀子之術潛移默化,自然流傳而形成的。
鬼穀子說:「人之不善而能矯之者,難矣。說之不行,言之不從者,其辯不明也。既明而不行者,持之不固也。既固而不行者,未中其心之所善也。辯之明之,持之固之,又中其人之所善,其言神而珍,自而分,能入乎人之心,如此而說之不行者,天下未嘗聞也。」劉向說,這是善於說辯的具體方法。
《鬼穀子》一書,雖然在《史記》、《說苑》等書中被引用,但直到《隋書?經籍志》,才把《鬼穀子》錄於目錄。因而,有的學者認為它是蘇秦假鬼谷之名而作,也有學者認為是後人偽書,但也有堅信《鬼穀子》絕非偽托的學者,千百年來,莫衷一說。雖然如此,《鬼穀子》一書自魏晉以來廣為流傳卻是誰也不否認的事實。
而《鬼穀子》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是與鬼穀子的「奇變詭偉」的謀略分不開的。不管鬼穀子是傳說人物;還是實有其人,他都是一個古代謀略家。
立身御世,遠害就利。從一定意義上講,人類的行為都是為了遠害就利,因而,遠害就利是人類謀略的基本特徵。《鬼穀子》告訴人們如何運用謀略,在政治斗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如何進行政治統治,以遠害就利。《鬼穀子》認為,一種小小的縫隙,它會發展形成較大的漏洞,再進一步發展,就可形成為大縫隙。鬼穀子以此引申為政治斗爭中的防患於未然。這是他關於在變幻不定的政治風雲中,進行有效統治的重要思想。他說,始有徵兆,可抵而塞,可抵而隙,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就是說,在縫隙剛要出現的時候,一定會有某種跡象,縫隙一出現,就要嚴嚴實實地把它堵塞,這剛出現的縫隙被阻住,使其發展蔓延的勢頭減弱並最終讓它銷聲匿跡,經過這一番努力,縫隙被堵,隱患消除。這是堵塞縫隙的道理。他認為,政治統治的道理也是如此,能否有效防止社會動亂是關乎國家存亡的大事,必須給予極大的關注。「事之危也,聖人知之,獨保其用。因化說事,通大計謀,以識細微。經起秋毫之末,揮之於泰山之本。其施外兆萌牙孽之謀。意思是,當事態出現不穩定的跡象時,智慧過人者往往能先覺察。這些「聖人」能洞察事理,並能發揮他們獨特的作用,根據事物發展變化的趨勢,細致入微地闡明事理,施計用謀,採取有效的措施。任何事物,都有一個由小到大的發展過程,最鼎盛的時候恰恰是從不起眼的細小萌芽開始的。微不足道的力量可以發展到不可估量,甚至可以使巍峨的泰山發生動搖。「聖人」們教給人們防患於未然的謀略,正是從這種事理中悟出來的。這是治國理政,為君為臣必須牢牢把握的。人類社會分化離合,紛亂安定,都是常事,作為統治者,應該時時警惕,留心觀察,那些深諳此道,並能審時度勢,熟練運用這一謀略的人,可以稱為上智賢明的聖人,是最優秀的統治者。面對復雜的局勢,他們冷靜觀察,韜光養晦,不驚不亂,適時抓住遏制混亂局勢的時機,籌謀劃策。或者因勢利導制止混亂,或者快刀斬亂麻,迅速收拾殘局,以順利實行自己的統治。《鬼穀子》毫不掩飾謀略的功利性和權謀術勢的實用性,把政治謀略發展到相當的高度,當然,他關於政治謀略的論述,含有投機和詭密,這是不能苛求的。《鬼穀子》為縱橫家提供了謀略理論和方法。蘇秦、張儀正是在把握這些謀略的基礎上,才長於權變,游說諸侯以成就功業的。
辯論的奇變詭譎是鬼穀子謀略藝術的另一大特徵。他以獨具風格的詭辯術極大地豐富了中國古代論辯理論,也為戰國時期的「游士」、「策士」、「謀士」等游說權謀者提供了一套詭辯理論。蘇秦、張儀是成功運用這種辯論術的典型。《鬼穀子》第一篇就是《捭闔》,「捭闔」,指開合,指戰國時縱橫家分化、拉攏的游說之術。鬼穀子把「捭闔」看作權謀之本,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大謀略,大智慧,即計謀的最高法則。「縱橫、反出、反復、反忤,必由此矣。」(《鬼穀子?捭闔第一》)《鬼穀子》中的《捭闔》、《反應》、《權篇》等等,都很深刻地論述了詭辯制勝的方法、原則。捭闔篇中說,「捭之者,開也、言也、陽也;闔之者,閉也、默也、陰也。」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須作周密的思考,其中最要緊的,是不可忽略哪怕是最微小的事情。用「捭」之術,要把對方的實際情況了解深透,用「闔」之計,就要使對方感到你與他同心同志,這樣才能使計謀成功。因此,要注意觀察對方,權衡輕重利弊,弄清對方採取什麼計謀。「或捭而出之,或捭而納之」;「或闔而取之,或闔而去之」,要靈活多變,不可生搬硬套。捭闔之術要求對事物變化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預測。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嗜好、財貨、得意、情慾等,都是可以公開向別人說的,為陽;而死亡、憂患、貧賤、屈辱、棄損、失利、失意、刑戮、誅罰等,是屬於隱秘的,是陰,所有這些,都可以用來試探測知對方的志向與意志,歡樂與欲求,思慮與智謀,這就是運用「捭闔」之術的基本法則,是游說他人的謀略。由此可以看出,在磊落光明的人前,只能談論崇高;與陰險狡詐的人,只能談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這樣就可無所不出,無所不入,無所不克,可以游說於人,可以游說於家,也可以游說於國,游說於天下。
對於神秘人物鬼穀子的真偽,對於《鬼穀子》一書的真偽,是歷史家研究的課題。千百年來,對《鬼穀子》一書所反映的謀略思想和方法,褒貶各執一辭。從謀略研究的角度看,《鬼穀子》及鬼谷先生的各種傳說,含有不可忽視的、豐富的謀略智慧,鬼谷先生將作為一個神秘的謀略家而受到謀略研究者重視。
❺ 歷史上的名人鬼穀子和著作。
人物簡介(鬼穀子)
姓名: 王詡 又名: 王禪
王詡
性別: 男 所屬朝代: 春秋戰國時代 所屬文學時期: 先秦文學 代表作品: 《鬼穀子》王詡,又叫鬼穀子,東周戰國時衛國人。生於魏國,其父為魏國大夫王錯,曾在韓,宋,齊三國任職。後因不願讓故人為難,辭去官職,隱居於朝歌清溪之鬼谷,自稱鬼谷先生,常入雲夢山采葯修道,享年75歲。鬼穀子為縱橫家之鼻祖,其傑出弟子有張儀,蘇秦,孫臏,龐涓。曾隱居雲夢山水簾洞箸《鬼穀子》,此書分上中下三卷,共十七篇,中卷中的轉丸,卻亂已失傳。 鬼穀子為縱橫家之鼻祖,蘇秦與張儀為其最傑出的兩個弟子。另有孫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
《鬼穀子》捭闔第一
原文 奧①若稽⑧古,聖人之在天地間也,為眾生之先②。觀陰陽之開闔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門戶③,籌策萬類之終始,達④人心之理,見變化之朕⑤焉,而守司其門戶。故聖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 變化無窮,各有所歸,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馳或張。是故聖人一守司其門戶,審察其所先後,度權量能,校其伎巧短長。 夫賢、不肖;智、愚;勇、怯;仁、義;有差。乃可捭⑥,乃可闔⑦,乃可進,乃可退,乃可賤,乃可貴;無為以牧⑨之。 審定有無,與其虛實,隨其嗜欲以見其志意。微排其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實,貴得其指。闔而捭之,以求其利。或開而示之,或闔而閉之。開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闔而閉之者,異其誠也。可與不可,審明其計謀,以原其同異。離合有守,先從其志。即欲捭之,貴周;即欲闔之,貴密。周密之貴微,而與道相追。 捭之者,料其情也。闔之者,結其誠也,皆見其權衡輕重,乃為之度數,聖人因而為之慮。其不中權衡度數,聖人因而自為之慮。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納⑩之。闔者,或闔而取之,或闔而去之。捭闔者,天地之道。捭闔者,以變動陰陽,四時開閉,以化萬物;縱橫反出,反復反忤,必由此矣。 捭闔者,道之大化,說之變也。必豫審其變化。吉凶大命□焉。口者,心之門戶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慮、智謀,此皆由門戶出入。故關之矣捭闔,制之以出入。 捭之者,開也,言也,陽也。闔之者,閉也,默也,陰也。陰陽其和,終始其義。 故言「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愛好」、「財利」、「得意」、「喜欲」,為『陽』,曰『始』。 故言「死亡」、「憂患」、「貧賤」、「苦辱」、「棄損」、「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誅罰」,為『陰』,曰『終』。 諸言法陽之類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諸言法陰之類者,皆曰『終』;言惡以終其謀。 捭闔之道,以陰陽試之。故與陽言者,依崇高。與陰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無所不出,無所不入,無所不可。可以說人,可以說家,可以說國,可以說天下。 為小無內,為大無外;益損、去就、倍反,皆以陰陽御其事。 陽動而行,陰止而藏;陽動而出,陰隱而入;陽遠終陰,陰極反陽。 以陽動者,德相生也。以陰靜者,形相成也。以陽求陰,苞以德也;以陰結陽,施以力也。陰陽相求,由捭闔也。此天地陰陽之道,而說人之法也。為萬事之先,是謂圓方之門戶。 注釋 ①粵:發語詞,無實意。 ②先:先導。 ③門戶:關鍵之處。 ④達:通達。 ⑤朕:〔音zhen4〕徵兆、行跡。 ⑥捭:〔音3〕分。 ⑦闔:〔音he2〕關。 ⑧稽:〔音ji1〕考。 ⑨牧:處理。 ⑩納:收納閉藏; 忤:逆。編輯本段《鬼穀子》反應第二
原文 古之大化者,乃與無形俱生。反以觀往,復以驗來;反以知古,復以知今;反以知彼,復以知此。動靜虛實之理不合於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復者,聖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人言者,動也。己默者,靜也。因其言,聽其辭。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應必出。 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觀其次。 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辭也。以無形求有聲。其釣語合事,得人實也。其猶張□綱而取獸也。多張其會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釣人之綱也。常持其綱驅之。 己反往,彼復來,言有象比,因而定基,重之、襲之、反之、復之,萬事不失其辭。聖人所愚智,事皆不疑。 故善反聽者,乃變鬼神以得其情。其變當也,而牧之審也。牧之不審,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審。變象比必有反辭以遠聽之。欲聞其聲,反默;欲張,反斂;欲高,反下;欲取,反與。欲開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辭。同聲相呼,實理同歸。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下。此聽真偽,知同異,得其情詐也。動作言默,與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見其式;皆以先定為之法則。以反求復,觀其所託,故用此者。 鬼穀子 己欲平靜以聽其辭,觀其事、論萬物、別雄雌。雖非其事,見微知類。若探人而居其內,量其能,射其意;符應不失,如□蛇之所指,若弈之引矢;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後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魚;其見形也,若光之與影;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鐵;若舌之取燔骨。其與人也微,其見情也疾;如陰與陽,如圓與方。未見形,圓以道之;既見形,方以事之。進退左右,以是司之。己不先定,牧人不正,是用不巧,是謂忘情失道。己審先定以牧人,策而無形容,莫見其門,是謂天神。編輯本段《鬼穀子》內揵第三
原文 君臣上下之事,有遠而親,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進前而不御,遙聞聲而相思。 事皆有內楗,素結本始。或結以道德,或結以黨友,或結以財貨,貨結以采色。用其意,欲入則入,欲出則出;欲親則親,欲疏則疏;欲就則就;欲去則去;欲求則求,欲思則思。若蚨母之從子也;出無間,入無朕。獨往獨來,莫之能止。 內者,進說辭也。楗者,楗所謀也。欲說者務穩度,計事者務循順。陰慮可否,明言得失,以御其志。方來應時,以和其謀。詳思來楗,往應時當也。夫內有不合者,不可施行也。乃揣切時宜,從便所為,以求其變。以變求內者,若管取楗。言往者,先順辭也;說來者,以變言也。善變者審知地勢,乃通於天,以化四時,使鬼神,合於陰陽,而牧人民。 見其謀事,知其志意。事有不合者,有所未知也。合而不結者,陽親而陰疏。事有不合者,聖人不為謀也。 故遠而親者,有陰德也。近而疏者,志不合也。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去而反求者,事中來也。日進前而不御者,施不合也。遙聞聲而相思者,合於謀待決事也。 故曰:不見其類而為之者,見逆。不得其情而說之者,見非。得其情乃制其術,此用可出可入,可楗可開。故聖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楗萬物。 由夫道德仁義,禮樂忠信計謀,先取詩書,混說損益,議論去就。欲合者用內,欲去者用外。外內者,必明道數。揣策來事,見疑決之。策無失計,立功建德,治名入產業,曰楗而內合。上暗不治,下亂不□,楗而反之。內自得而外不留,說而飛之,若命自來,己迎而御之。若欲去之,因危與之。環轉因化,莫知所為,退為大儀。 注釋 君臣之事:君主與臣子上下之間的關系。 就:接近,靠近。 御:使用。 內:向君王進諫說辭,從而結交君王取得信任。 揵:向君王進獻計策,以輔佐君王,成就事業。 內揵:在本文指以言辭與謀略游說國君。編輯本段《鬼穀子》抵戲第四
原文 物有自然,事有合離。有近而不可見,有遠而可知。近而不可見者,不察其辭也;遠而可知者,反往以驗來也。 戲者,罅也。罅者,澗也。澗者,成大隙也。戲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卻,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謂抵戲之理也。 事之危也,聖人知之,獨保其身;因化說事,通達計謀,以識細微。經起秋毫之末,揮之於太山之本。其施外兆萌牙□之謀,皆由抵戲。抵戲之隙為道術用。 天下紛錯,上無明主,公侯無道德,則小人讒賊,賢人不用,聖人鼠匿,貪利詐偽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父子離散,乖亂反目,是謂萌牙戲罅。聖人見萌牙戲罅,則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則抵而塞之;不可治,則抵而得之;或抵如此,或抵如彼;或抵反之,或抵覆之。五帝之政,抵而塞之;三王之事,抵而得之。諸侯相抵,不可勝數,當此之時,能抵為右。 自天地之合離終始,必有戲隙,不可不察也。察之以捭闔,能用此道,聖人也。聖人者,天地之使也。世無可抵,則深隱而待時;時有可抵,則為之謀;可以上合,可以檢下。能因能循,為天地守神。 注釋 抵:抵塞。 戲:隙。 抵戲:意為堵塞有缺漏的地方。編輯本段《鬼穀子》飛箝第五
原文 凡度權量能,所以征遠來近。立勢而制事,必先察同異,別是非之語,見內外之辭,知有無之數,決安危之計,定親疏之事,然後乃權量之,其有隱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 引鉤箝之辭,飛而箝之。鉤箝之語,其說辭也,乍同乍異。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後重累;或先重累,而後毀之;或以重累為毀;或以毀為重累。其用或稱財貨、琦瑋、珠玉、壁帛、采色以事之。或量能立勢以鉤之,或伺候見澗而箝之,其事用抵戲。 將欲用之於天下,必度權量能,見天時之盛衰,制地形之廣狹、阻險之難易,人民貨財之多少,諸侯之交孰親孰疏,孰愛孰憎,心意之慮懷。審其意,知其所好惡,乃就說其所重,以飛箝之辭,鉤其所好,乃以箝求之。 用之於人,則量智能、權財力、料氣勢,為之樞機,以迎之、隨之,以箝和之,以意宣之,此飛箝之綴也。用之於人,則空往而實來,綴而不失,以究其辭,可箝可橫,可引而東,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雖覆能復,不失其度。 注釋 飛:製造聲譽。 箝:箝制。 飛箝:意為先以為對方製造聲譽來贏取歡心,再以各種技巧來箝制他。編輯本段《鬼穀子》忤合第六
原文 凡趨合倍反,計有適合。化轉環屬,各有形勢,反覆相求,因事為制。是以聖人居天地之間,立身、御世、施教、揚聲、明名也;必因事物之會,觀天時之宜,因知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與之轉化。 世無常貴,事無常師;聖人無常與,無不與;無所聽,無不聽;成於事而合於計謀,與之為主。合於彼而離於此,計謀不兩忠,必有反忤;反於是,忤於彼;忤於此,反於彼。其術也,用之於天下,必量天下而與之;用之於國,必量國而與之;用之於家,必量家而與之;用之於身,必量身材氣勢而與之;大小進退,其用一也。必先謀慮計定 ,而後行之以飛箝之術。 古之善背向者,乃協四海,包諸侯忤合之地而化轉之,然後求合。故伊尹五就湯,五就桀,而不能所明,然後合於湯。呂尚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後合於文王,此知天命之箝,故歸之不疑也 。 非至聖達奧,不能御世;非勞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見情,不能成名;材質不惠,不能用兵;忠實無實,不能知人;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長短遠近孰不知,乃可以進,乃可以退,乃可以縱,乃可以橫。 注釋 忤,相背;合,相向。合於此,必忤於彼。良臣須擇主而事。編輯本段《鬼穀子》揣篇第七
原文 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權,而揣諸侯之情。量權不審,不知強弱輕重之稱;揣情不審,不知隱匿變化之動靜。 何謂量權?曰:度於大小,謀於眾寡;稱貨財有無之數,料人民多少、饒乏,有餘不足幾何?辨地形之險易,孰利孰害?謀慮孰長孰短? 揆君臣之親疏,孰賢孰不肖?與賓客之智慧,孰多孰少?觀天時之禍福,孰吉孰凶?諸侯之交,孰用孰不用?百姓之心,孰安孰危?孰好孰憎?反側孰辨?能知此者,是謂量權。 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時,往而極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隱其情。必以其甚懼之時,往而極其惡也;其有惡者,不能隱其情。情慾必出其變。感動而不知其變者,乃且錯其人勿與語,而更問其所親,知其所安。夫情變於內者,形見於外,故常必以其者而知其隱者,此所以謂測深探情。 故計國事者,則當審權量;說人主,則當審揣情;謀慮情慾,必出於此。乃可貴,乃可賤;乃可重,乃可輕;乃可利,乃可害;乃可成,乃可敗;其數一也。 故雖有先王之道;聖智之謀,非揣情隱匿,無可索之。此謀之大本也,而說之法也。常有事於人,人莫能先,先事而生,此最難為。故曰:揣情最難守司。言必時其謀慮。故觀□飛蠕動,無不有利害,可以生事美。生事者,幾之勢也。此揣情飾言,成文章而後論之也。 注釋 揣:估量。編輯本段《鬼穀子》摩篇第八
原文 摩者,揣之術也。內符者,揣之主也。用之有道,其道必隱。微摩之以其索欲,測而探之,內符必應;其索應也,必有為之。故微而去之,是謂塞□匿端,隱貌逃情,而人不知,故能成其事而無患。 摩之在此,符之在彼,從而用之,事無不可。古之善摩者,如操鉤而臨深淵,餌而投之,必得魚焉。故曰:主事日成,而人不知;主兵日勝,而人不畏也。聖人謀之於陰,故曰神;成之於陽,故曰明,所謂主事日成者,積德也,而民安之,不知其所以利。積善也,而民道之,不知其所以然;而天下比之神明也。主兵日勝者,常戰於不爭不費 ,而民不知所以服,不知所以畏,而天下比之神明。 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 廉,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平者,靜也。正者,宜也。喜者,悅也。怒者,動也。名者,發也。行者,成也。廉者,潔也。信者,期也。利者,求也。卑者,諂也。故聖人所以獨用者,眾人皆有之;然無成功者,其用之非也。 故謀莫難於周密,說莫難於悉聽,事莫難於必成;此三者唯聖人然後能任之。故謀必欲周密;必擇其所與通者說也,故曰:或結而無隙也。夫事成必合於數,故曰:道、數與時相偶者也。說者聽,必合於情 ;故曰:情合者聽。故物歸類;抱薪趨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濕者先濡;此物類相應,於事誓猶是也。此言內符之應外摩也如是,故曰:摩之以其類,焉有不相應者;乃摩之以其欲,焉有不聽者。故曰 :獨行之道。夫幾者不晚,成而不拘,久而化成。 注釋 摩,順,合也;意為以事情去順合於說服之君王。編輯本段《鬼穀子》權篇第九
原文 說者,說之也;說之者,資之也。飾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損也 。應對者,利辭也;利辭者,輕論也。成義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驗也。(言或反覆,欲相卻也。)難言者,卻論也;卻論者,釣幾也 。 佞言者,諂而干忠;諛言者,博而干智;平言者,決而干勇;戚言者 ,權而干信;靜言者,反而干勝。先意承欲者,諂也;繁稱文辭者,博也;縱舍不疑者,決也;策選進謀者,權也;他分不足以窒非者,反也。 故口者,機關也;所以關閉情意也。耳目者,心之佐助也;所以窺間見姦邪。故曰:參調而應,利道而動。故繁言而不亂,翱翔而不迷,變易而不危者,(者見)要得理。故無目者不可示以五色,無耳者不可告也五音。故不可以往者,無所開之也。不可以來者,無所受之也 。物有不通者,聖人故不事也。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者,有諱忌也。眾口鑠金,言有曲故也。 人之情,出言則欲聽,舉事則欲成。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長;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故不困也。言其有利者,從其所長也;言其有害者,避其所短也。故介蟲之捍也,必以堅厚;螫蟲之動也,必以毒螫。故禽獸知用其長,而談者亦知其用而用也。故曰:辭言有五:曰病、曰恐、曰憂、曰怒、曰喜。病者,感衰氣而不神也 。恐者,腸絕而無主也。憂者,閉塞而不泄也。怒者,妄動而不治也。喜者,宣散而無要也。此五者精則用之,利則行之。 故與智者言,依於博;與博者言,依於辨;與辨者言,依於要;與貴者言,依於勢;與富者言,依於高;與貧者言,依於利;與賤者言,依於謙;與勇者言,依於敢;與愚者言,依於銳;此其術也,而人常反之。是故與智者言,將以此明之;與不智者言,將以此教之;而甚難為也。故言多類,事多變。故終日言不失其類,而事不亂;終日不變,而不失其主。故智貴不忘。聽貴聰,辭貴奇。 注釋 權:權衡。 干:同於或為。編輯本段《鬼穀子》謀篇第十
原文 凡謀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審得其情,乃立三儀。三儀者,曰上、曰中、曰下,參以立焉,以生奇;奇不知其所壅;始於古之所從。 故鄭人之取玉也,載司南之車,為其不惑也。夫度材、量能、揣情者 ,亦事之司南也。 故同情而相親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同惡而相親者,其俱害者也;同惡而相疏者,偏害者也。故相益則親,相損則疏,其數行也;此所以察異同之分也。故牆壞於其隙,木毀於其節 ,斯蓋其分也。 故變生事,事生謀,謀生計,計生儀,儀生說,說生進,進生退,退生制;因以制於事,故百事一道,而網路一數也。 夫仁人輕貨,不可誘以利,可使出費;勇士輕難,不可懼以患,可使據危;智者達於數,明於理,不可欺以不誠,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是三才也。故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懼也,貪者易誘也,是因事而裁之。 故為強者,積於弱也;為直者,積於曲也;有餘者,積於不足也;此其道術也。 故外親而內疏者,說內;內親而外疏者,說外;故因其疑以變之,因其見以然之,因其說以要之,因其勢以成之,因其惡以權之,因其患以斥之;摩而恐之,高而動之,微而證之,符而應之,擁而塞之,亂而惑之,是謂計謀。 計謀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結;結比而無隙者也。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故說人主者,必與之言奇;說人臣者,必與之言私。其身內,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身者,危。無以人之所不欲而強之於人,無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於人。人之有好也,學而順之;人之有惡也,避而諱之;故陰道而陽取之。故去之者,從之;從之者,乘之。貌者不美又不惡,故至情托焉。 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謀者所不用也。故曰:是貴制人,而不貴制於人。制人者,握權也。見制於人者,制命也。故聖人之道陰,愚人之道陽;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難。以此觀之,亡不可以為存, 而危不可以為安;然而無為而貴智矣。智用於眾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於眾人之所不能見。既用,見可否,擇事而為之,所以自為也。見不可,擇事而為之,所以為人也。故先王之道陰。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在深;聖人之制道,在隱於匿。」非獨忠信仁義也,中正而已矣。道理達於此之義,則可於語。由能得此,則可以殺遠近之誘。編輯本段《鬼穀子》決篇第十一
原文 凡決物,必托於疑者。善其用福,惡其用患;善至於誘也,終無惑偏 。有利焉,去其利,則不受也;奇之所託。若有利於善者,隱托於惡 ,則不受矣,致疏遠。故其有使失利者,有使離害者,此事之失。 聖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陽德之者,有以陰賊之者,有以信誠 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陽勵於一言,陰勵於二言,平素、樞機以用;四者微而施之。於事度之往事,驗之來事,參之平素 ,可則決之。 王公大人之事也,危而美名者,可則決之;不用費力而易成者,可則決之;用力犯勤苦,然不得已而為之者,可貴則決之;去患者,可貴則決之;從福者,可則決之。故夫決情定疑,萬事之基,以正治亂,決成敗,難為者。故先王乃用蓍龜者,以自決也。編輯本段《鬼穀子》符言第十二
原文 安徐正靜,其被節先肉。善與而不靜,虛心平意以待傾損。 右主位。 目貴明,耳貴聰,心貴智。以天下之目視者,則無不見;以天下之耳聽者,則無不聞;以天下之心思慮者,則無不知;輻輳並進,則明不可塞。 右主明。 德之術曰勿堅而拒之,許之則防守,拒之則閉塞。高山仰之可極,深淵度之可測,神明之德術正靜,其莫之極。 右主德。 用賞貴信,用刑貴正。賞賜貴信,必驗而目之所聞見,其所不聞見者 ,莫不諳化矣。誠暢於天下神明,而況奸者干君。 右主賞。 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四方上下,左右前後,熒惑之處安在。 右主問。 心為九窮之治,君為五官之長。為善者,君與之賞;為非者,君與之罰。君因其所以求,因與之,則不勞。聖人用之,故能賞之。因之循理,故能長久。 右主因。 人主不可不周;人主不周,則群臣生亂,家於其無常也,內外不通,安知所聞,開閉不善,不見原也。 右主周。 一曰長目,二曰飛耳,三曰樹明。明知千里之外,隱微之中,是謂洞天下奸,莫不諳變更。 右主恭。 循名而為貴,安而完,名實相生,反相為情,故曰名當則生於實,實生於理,理生於名實之德,德生於和,和生於當。 右主名。 注釋 右:有。 《鬼穀子》轉丸第十三 〔原文現已失傳〕 《鬼穀子》卻亂第十四 〔原文現已失傳〕
❻ 歷史上到底有沒有鬼穀子這個人
鬼穀子是存在的,鬼穀子原名叫王詡,是活躍於於戰國中期的顯赫人物是「諸子百家」之一,史書里記載鬼穀子華夏族,額前四顆肉痣,成鬼宿之象,創建鬼谷門派。是縱橫家的鼻祖,政治家、外交家、陰陽家、預言家,也是位卓有成就的教育家。
二千多年來,兵法家尊他為兵聖,縱橫家尊他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為祖師爺,道教則將他與老子同列,尊他為王禪師。
一個人有如此多的身份,可見其能力絕非一般。他終其一生僅下山一次,終年在深山峽谷之中采葯修道,未曾直接涉足紅塵半步,卻對山下的世事瞭若指掌,足不出戶,運籌於深山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
鬼穀子的著作《鬼穀子》和《本經陰符七術》遺留下來,從中才能窺探這一位舉世奇才的生平扼要。《鬼穀子》主要記載鬼穀子一生所學的精華,縱橫家的權謀策略,「潛謀於無形,常勝於不爭不費」;《本經陰符七術》是道教的一部重要道經,講的休養生息,練氣養神之法。
名師出高徒,鬼穀子的四位高徒同他的老師一樣富有迷人的傳奇色彩。他們就是歷史上聲名顯赫的孫臏、龐涓、蘇秦、張儀。
龐涓、孫臏都是傑出的軍事家,孫臏留世著作《孫臏兵法》是中國著名兵法之一。蘇秦、張儀都是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
(6)介紹一下歷史人物鬼穀子擴展閱讀:
關於鬼穀子,有著名的神話色彩。因為他居住在楚地的雲夢澤,也連帶著雲夢澤成為仙人居住的地方,傳說中的鬼谷這個地方,也成為了一代洞天福地,出現在當今各類玄幻仙俠小說當中。
刨除這些玄幻色彩的人物,我們在歷史中深刻分析鬼穀子此人,就能知道,鬼穀子之所以被歷史如此尊崇,千年來名聲無二,並不是沒有原因的。
王詡前半生事於列國,後半生隱逸山林,專事授徒,著有《鬼穀子》一書。他是王氏立姓之後第一位對後世產生較大影響的人物,從其行為來看,堪稱戰國風雲的幕後總策劃。
鬼谷,是個地名,子,是古代對卓有成效的男子的尊稱。很顯然,與其他諸子百家不同,鬼穀子是唯一以地名、而不是以姓氏指代其名的人。
由於正史沒有給他立傳,與其他諸子百家比較起來,他的生平事跡顯得相當不可考,以致有人懷疑他只是個傳說中的人物。不僅如此,鬼穀子究竟是哪裡人,他是否姓王名詡,《鬼穀子》這本書是否為其所著,都為後世人所存疑。
然而無論是《戰國策》,還是《史記》,都多次提到這個人,肯定其在縱橫術上的高超智慧,並提到叱吒一時的縱橫家蘇秦、張儀皆為其弟子。
至於野史一類,記敘得就更為豐富了。既然還沒有任何史料可以資證縱橫家學派乃為第二人所為,那麼鬼穀子就可以被認定為此一學派的唯一創始人。事實上,大多數史學家也認為鬼穀子是實有其人的。
自春秋至戰國,王詡生活的楚國一直都是一個歷久不衰的強國,這里江河縱橫,沃野千里,物阜民豐,先秦「九藪」之一的雲夢澤在其境內綿延九百里。只是可惜的是,在這樣一個魚米之鄉,王詡的運氣並不好,楚王一點也不賞識他,他只得靠占卜維持生計,順便考察世風人情。
傳說他曾在雲夢澤一帶,或者說在洞庭湖邊一度隱身,這可以看作是他人生的第一次靜心思考。不知過了多長時間,王詡結束了隱居生活,自楚涉韓。
王詡在韓國得到了很好的接待,他在外交上的特長也有了發揮的舞台,這位幾經波折的飽學之士終於開始了他一生中僅有的一段風光歲月。他常常作為韓國的外交使節出使諸侯各國,屢屢為韓國爭得利益。
他善於把每次活動的過程記錄下來,尤其善於總結智謀策略的運用,就這樣日積月累,王詡的強國合縱、弱國連橫的縱橫學思想初步形成。
以他的才華,當為史書大書特書,然而他淡泊的人生態度並沒有嶄露頭角,退出世俗紛爭後,他開始廣收門徒,傳授學術,把畢生所習分門別類地交給全部學生。在他的學生中,但凡學得其一,便可一怒而諸侯懼,安居則天下熄。
傳說他教授的弟子,有蘇秦、張儀、孫臏、龐涓、陳軫、尉繚子、毛遂、范雎、徐福等等一批人,這一長串名字,幾乎囊括了戰國時代最有名的外交家、軍事家、謀略家,乃至說客、方士等。
事實證明,鬼谷這一學派,幾乎左右了戰國後期的歷史風雲。戰國時期每一個強國強盛背後,都有鬼穀子弟子的影子。
龐涓入魏,魏國席捲天下,飲馬中原。孫臏入吳,吳國被擊強魏,南控大楚,左右逢源。張儀入秦自不用多說,毛遂入趙,也在史書上大記下了一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王詡(春秋戰國時期道家代表人物、縱橫家創始人)
❼ 歷史鬼穀子
鬼穀子(公元前400年—公元前320年),姓王名詡,又名王禪、王利,號玄微子。一說額前四顆肉痣,成鬼宿之象。華夏族人,一說春秋戰國時期衛國朝歌(今河南省鶴壁市淇縣)人;一說是戰國時期魏國鄴(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人。
周朝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縱橫家的鼻祖,鬼穀子常入山采葯修道。因隱居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王禪老祖」是後人對鬼穀子的稱呼,為老學五派之一。「老學, 蘇、 張( 指蘇秦和張儀) 、 鬼谷一派,申、 韓一派, 楊朱一派, 庄、 列一派, 尹文一派。 」
據小說演義中描述稱他通天徹地,人不能及。一曰數學,日星象緯,在其掌中,占往察來,言無不驗;二曰兵學,六韜三略,變化無窮,布陣行兵,鬼神不測;三曰言學,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出詞吐辯,萬口莫當;四曰出世,修真養性,卻病延年,服食導引,平地飛升。
二千多年來,兵法家尊他為兵聖,縱橫家尊他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為祖師爺。鬼穀子的師父是尹喜,尹喜的師父則是老子。
鬼谷生於戰國時期,比老子、孔子稍晚。據史料記載鬼穀子只有兩位弟子。
《史記·蘇秦列傳》:「蘇秦者,東周洛陽人也。東事師於齊,而習之於鬼谷先生。」
《史記·張儀列傳》:「張儀者,魏人也。始嘗與蘇秦俱事鬼谷先生,學術。蘇秦自以不及張儀。」
《史記》是一部信史,且著述年代離鬼穀子、蘇秦、張儀所處的年代最近,可信性較強。從西漢以後,亦有其他典籍記述有鬼穀子的事跡,如:
揚雄《法言·淵騫》:「或問:『儀、秦學乎鬼谷術,而習乎縱橫言,安中國者各十餘年,是夫?』日:『詐人也,聖人惡諸。」』
王充《論衡·明雩》:「蘇秦、張儀悲說坑中,鬼谷先生泣下沾襟。」
王充《論衡·答佞》:「術則縱橫,師則鬼谷也。傳日蘇秦、張儀縱橫,習之鬼谷先生。掘地為坑,日:『下說令我泣出,則耐分人君之地。』蘇秦下,說鬼谷先生泣下沾襟,張儀不若。」
另有其他弟子之說如龐涓、孫臏、商鞅、史疾、甘茂、樂毅、范雎、蔡澤、鄒忌、酈食其、司馬錯、蒯通、黃石、公孫衍、李牧、魏僚都是《東周列國志》等野史小說演義之流一笑而已。
在中國3D動漫《秦時明月》中,鬼穀子還培養了兩位傑出人才,一個叫蓋聶,一個叫衛庄。其中,蓋聶得到了鬼穀子的縱劍式,衛庄學會了橫劍式。
❽ 鬼穀子是什麼人物
鬼穀子,姓王名詡,又名王禪,道號玄微子。戰國顯赫人物,華夏族,額前四顆肉痣,成鬼宿之象,創建鬼谷門派。
著名謀略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縱橫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學問, 因隱居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鬼穀子常入山采葯修道,於嵩山東南學仙。 「王禪老祖」是後人對鬼穀子的稱呼,為老學五派之一。
二千多年來,兵法家尊他為聖人,縱橫家尊他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為祖師爺,謀略家尊他為謀聖,名家尊他為師祖,道教尊其為王禪老祖。在文化史上,他是與孔子、孟子、莊子、荀子、墨子、韓非子等先哲齊名的學術大家。
鬼穀子是兵家著名的代表人,他處在春秋戰國時期,豐功偉績數不勝數。鬼穀子出生在戰亂的世代,從小到大經歷過也看到過戰爭的悲劇和殘酷性,所以他從小就立志一定要平息戰爭,要有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的政治風貌。
鬼穀子憑著自己的本事,在各國開始嶄露頭角,不過有很多人不服氣甚至嫉妒他的才能,覺得他的存在威脅到了自己的地位,並遭到奸人設計陷害他。鬼穀子剛出入不久,就遇到了人心險惡,各處逃亡。
馮夢龍在《東周列國志》中說鬼穀子通天徹地,有幾家學問,其中第一門學問就是占卜學。有野史記載,鬼谷為太上老君的唯一弟子玄都仙人,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鬼穀子掐指占卜術具有一定的神話色彩,增添了其可信度。
據悉,鬼穀子掐指占卜術是以十二地支取象的一種占卜方法,非常容易學,主要是在手掌上掐算,就能算出吉凶禍福。十二命神包括很多東西,上談天象,下談地理。
❾ 歷史上有鬼穀子嗎介紹一下
最早記載鬼穀子的是司馬遷的《史記》。《史記·蘇秦列傳》中說:「蘇秦者,東周洛陽人也。內東事容師子齊,而習之於鬼谷先生。」道教認為鬼谷先生為「古之真仙」,曾在人間活了百餘歲,而後不知去向。《鬼穀子》一書完整地保留在道家的經典《道藏》中。 鬼穀子被喻為縱橫家之鼻祖的原因是其下有蘇秦與張儀兩個叱吒戰國時代的傑出弟子〔見《戰國策》〕。另有孫臏與龐涓亦為其弟子之說〔見《孫龐演義》〕。 鬼穀子既有政治家的六韜三略,又擅長於外交家的縱橫之術,更兼有陰陽家的祖宗衣缽,預言家的江湖神算,所以世人稱鬼穀子是一位奇才、全才。他著有《鬼穀子》一書,又叫做《捭闔策》。民間亦有傳說鬼穀子是命理師的祖師爺。 鬼穀子從衣、食、住、行、醫等、了家理財、治國方案、外政外交、兵書戰策、兵器發明、天文地理、神奇推算、養生教子等等可以說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鬼穀子先師據傳說是為個人而笑天下之人。也可以說是個難駕馭之人。他的書籍流傳甚少,多為抄譯。
麻煩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