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姓顧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姓顧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1-03-09 15:30:43

『壹』 歷史上姓顧的名人有哪些

歷史名人
顧炎武:大思想家、學者。學識淵博,於國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儀象、河漕、兵農、以及經史百家、音韻訓詁等,都有研究。晚年治經側重考證,開清代朴學風氣,對後來考據學中的吳派、皖派都有影響。為我國歷史上最受尊敬的學者之一。著有《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志》、《音學五書》等。

顧愷之:東晉畫家。多才藝,工詩賦、書法,尤精繪畫。多作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禽獸、山水等。畫人注重點睛。筆跡周密,緊勁連綿如春蠶吐絲。他和師法他的陸探微並稱"顧陸",號為"密體",以區別南朝梁張僧繇、唐吳道子的"疏體"。他對中國畫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顧憲成:明代人,人稱東林先生。曾與弟允成和高攀龍等在東林書院講學。和趙南星、鄒元標號為三君。他們議論朝政人物,並得到部分士大夫的支持,形成一個集團,就是歷史上的東林黨。

顧野王:南朝梁陳時,訓詁學家、史學家。著龜占侯,蟲篆奇字,無所不通。有《玉篇》三十卷。

顧 璘:明代文學家、刑部尚書。少有才名,以詩風調勝,與同里陳沂、王韋號為"金陵三俊"。後寶應、朱應登起,時稱"四大家"。

顧祖禹:清代歷史地理學家。他所著的《讀史方輿紀要》一書,記敘了歷朝疆域、政區的演變,是研究歷史地理的重要名著。

顧 況:唐朝詩人。善畫山水,其詩同情人民,針砭時弊,後隱居茅山,號"華陽真逸"。

三國時有顧雍、顧邵、顧譚祖孫三人。

大革命時顧復生、顧達珍領導東鄉農民抗租暴動,抗日戰爭時,創建了青東抗日游擊區。顧德熙曾是中共「七大」代表。

『貳』 姓顧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1、顧頡剛(誦坤),中國歷史學家、民俗學家,代表作品有《古史辨》《當今中國史學》等。1893年5月8日出生於江蘇吳縣,1980年12月25日去世。

2、顧祝同(顧墨三),軍人,1941年發動皖南事變。代表作品有《墨三九十自述》等。1893年1月9日出生於江蘇省漣水縣,1987年1月17日去世。

3、顧維鈞(字少川),外交家,被譽為「民國第一外交家」、在外交中為國家民族作出了貢獻、在巴黎和會上拒絕簽字、擔任中華民國總理攝行大總統職、起草《聯合國憲章》,代表中國簽字。代表作品有《顧維鈞回憶錄》《外國人在中國之地位》《門戶開放政策》等等。1888年1月29日出生於江蘇嘉定,1985年11月14日去世。

4、顧隨(顧寶隨,苦水),作家、書法家,代表作品有《顧隨文集》、詩詞曲集《無病詞》《味辛詞》《荒原詞》等等。1897年2月13日出生於河北邢台清河,1960年去世。

5、顧太清(顧春),詞人、小說家,女性小說家、清代第一女詞人。代表作品有小說《紅樓夢影》等。1799年出生於北京,1876年去世。

6、顧大章(塵客先生),「前六君子」之一。1576年出生於南直隸蘇州府常熟縣,1625年去世。

7、顧炎武(本名絳,乳名藩漢,別名繼坤、圭年;亭林先生),開清代朴學風氣;提出經世致用、明道救世思想。1613年7月15日出生於蘇州府崑山千燈鎮,1682年2月15日去世。

8、顧憲成(東林先生、涇陽先生),創辦東林書院,發起東林大會。1550年出生於江蘇無錫,1612年去世。

9、顧明道(顧明道),作家,代表作品有荒江女俠等。1896年出生於江蘇蘇州,1944年去世。

『叄』 古代姓顧的名人

顧炎武:大思想家、學者。學識淵博,於國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儀象、河漕、兵農、以及經史百家、音韻訓詁等,都有研究。晚年治經側重考證,開清代朴學風氣,對後來考據學中的吳派、皖派都有影響。為我國歷史上最受尊敬的學者之一。著有《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志》、《音學五書》等。

顧愷之:東晉畫家。多才藝,工詩賦、書法,尤精繪畫。多作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禽獸、山水等。畫人注重點睛。筆跡周密,緊勁連綿如春蠶吐絲。他和師法他的陸探微並稱"顧陸",號為"密體",以區別南朝梁張僧繇、唐吳道子的"疏體"。他對中國畫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顧憲成:明代人,人稱東林先生。曾與弟允成和高攀龍等在東林書院講學。和趙南星、鄒元標號為三君。他們議論朝政人物,並得到部分士大夫的支持,形成一個集團,就是歷史上的東林黨。

顧野王:南朝梁陳時,訓詁學家、史學家。著龜占侯,蟲篆奇字,無所不通。有《玉篇》三十卷。

顧?:明代文學家、刑部尚書。少有才名,以詩風調勝,與同里陳沂、王韋號為"金陵三俊"。後寶應、朱應登起,時稱"四大家"。

顧祖禹:清代歷史地理學家。他所著的《讀史方輿紀要》一書,記敘了歷朝疆域、政區的演變,是研究歷史地理的重要名著。

顧 況:唐朝詩人。善畫山水,其詩同情人民,針砭時弊,後隱居茅山,號"華陽真逸"。

三國時有顧雍、顧邵、顧譚祖孫三人。

『肆』 歷史上,顧姓名人有幾個

顧姓是源於夏代顧國的姓。

顧姓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姓氏,最早的一支形成於夏末商初,出自顧(今河南范縣);還有一支形成於西漢初期,出自會稽(今江蘇蘇州)。

據宋人鄭樵《通志·氏族略》所雲:「顧氏,已姓,伯爵,夏、商之諸侯,今濮州范縣東南二十八里有故顧城,是其地也,子孫以國為氏。又,顧氏譜雲:越王勾踐七代孫閩君搖,漢封東甌,搖別封其子為顧余侯,漢初居會稽,亦為顧氏。」

據史書記載,夏朝時,昆吾氏的子孫受封於諸侯國顧國(今河南范縣),與附近的巴姓昆吾國和彭姓韋國,都是夏朝在黃河下游的重要支柱和東部的屏障。夏末商初時,顧國被商湯滅掉,亡國後的顧國王族子孫,散居全國各地,以國名為姓氏,從此中國開始有顧姓。

而另一支顧姓源自遙的子孫。漢朝初年,越王勾踐的裔孫搖,因佐諸侯滅秦有功,被封於東頤(今浙江永嘉),後來搖又封自己的兒子於會稽,人稱顧余侯。後來顧余侯的子孫以其封地的名稱號的「顧」為姓氏,從而又形成一支顧性居民。

這兩支顧姓,一支起源於北方,另一支起源於南方,後人便稱為「南顧」和「北顧」。至今顧姓人在談論其淵源時,仍有「南顧」、「北顧」之說。

顧氏得姓後,「北顧」發展不及「南顧」,南顧很快成了會稽一帶的大姓,漢魏六朝時與陸、朱、張三姓合稱為會稽四姓。由於顧姓主要發源和成長於會稽,所以會稽也成了顧姓的著名郡望之一。後來,這支顧姓中的人西遷武陵(今湖南常德),並迅速發展,因此武陵也成了顧姓的又一郡望。三國至唐代,顧姓一直是江東四大姓之一;唐以後,由於種種原因,顧氏不斷向南北各地播遷。至明代,不僅分布於今山東、安徽、湖北、湖南、福建、廣東、四川等地,而且在北方的陝西、山西、河北、內蒙等地也有顧姓人居住。

但是,綜觀顧氏家族史,從古至今,其發展繁衍中心卻一直在江浙一帶,因此,顧姓歷史名人大多出自南方,尤其是江蘇。例如:三國時吳國丞相顧雍,西晉時支持司馬睿的江南士族領袖、顧雍之孫顧榮;東晉畫家顧愷之;南朝時期的文字訓詁學家顧野王;元朝畫家顧安、文學家顧瑛;明朝武英殿大學士顧鼎臣、吏部文選司郎中顧憲成;明、清之際的思想家、學者顧炎武;歷史地理學家顧祖禹;清朝詞人顧貞觀、學者顧棟高、校勘學家顧廣圻等,都是今江蘇人。唐朝詩人顧況為今浙江人,五代南唐畫家顧宏中為江南人;明末農民起義軍將領顧君恩為湖北人。
在古代顧姓名人中,最值得稱道的是在中國畫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顧愷之,和清代思想家顧炎武。顧愷之,東晉義熙年間任通直散騎常待,多才多藝,工詩賦、書法,尤精繪畫,有「才絕、畫絕、痴絕」之稱。其畫主要是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禽獸、山水等。後人評其作畫是「意存筆先,畫盡意在」。著有《論畫》、《魏晉勝流畫贊》等,對中國畫的發展有很大影響。顧炎武,明末清初人,他學識淵博,在國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儀象、河漕、兵農及經史百家,音韻訓詁等方面,都有研究。晚年治經側重考證,開清代朴學風氣,對後來考據學中的吳派、皖派都有影響;在音韻學方面,有承前啟後之功。著有《日知錄》、《音學五書》等,是我國歷史上最受尊崇的學者之一。

在近現代史上,顧姓對社會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例如:現代史學家顧頡剛,曾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主持標點《資治通鑒》和二十四史等。在科學技術界有顧濟之,任《辭海》水利科副主編,參加了《中國大網路全書》的審稿工作;顧震潮,大氣物理研究所第一任所長,對中國氣象預報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藝術界有著名滬劇演員顧月珍;鋼琴演奏家顧聖嬰,曾多次在國際音樂比賽中獲獎,被譽為「天生的肖邦演奏家,真正的鋼琴詩人」。

顧姓在當今中國按人口數量排列的百家姓氏中居第86位。

『伍』 歷史上有哪些姓顧的大人物

顧炎武: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顧憲成:明代人,人稱東林先生在。
顧野王:南朝梁陳時,專訓詁學家、屬史學家。著顧 璘:明代文學家、刑部尚書。
顧祖禹:清代歷史地理學家。他所著的《讀史方輿紀要》一書,記敘了歷朝疆域、政區的演變,是研究歷史地理的重要名著。
顧 況:唐朝詩人。善畫山水,其詩同情人民,針砭時弊,後隱居茅山,號"華陽真逸"。

『陸』 歷史上姓「顧」的名人

歷史名人
顧炎武:大思想家、學者。學識淵博,於國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儀象、河漕、兵農、以及經史百家、音韻訓詁等,都有研究。晚年治經側重考證,開清代朴學風氣,對後來考據學中的吳派、皖派都有影響。為我國歷史上最受尊敬的學者之一。著有《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志》、《音學五書》等。

顧愷之:東晉畫家。多才藝,工詩賦、書法,尤精繪畫。多作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禽獸、山水等。畫人注重點睛。筆跡周密,緊勁連綿如春蠶吐絲。他和師法他的陸探微並稱"顧陸",號為"密體",以區別南朝梁張僧繇、唐吳道子的"疏體"。他對中國畫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顧憲成:明代人,人稱東林先生。曾與弟允成和高攀龍等在東林書院講學。和趙南星、鄒元標號為三君。他們議論朝政人物,並得到部分士大夫的支持,形成一個集團,就是歷史上的東林黨。

顧野王:南朝梁陳時,訓詁學家、史學家。著龜占侯,蟲篆奇字,無所不通。有《玉篇》三十卷。

顧 璘:明代文學家、刑部尚書。少有才名,以詩風調勝,與同里陳沂、王韋號為"金陵三俊"。後寶應、朱應登起,時稱"四大家"。

顧祖禹:清代歷史地理學家。他所著的《讀史方輿紀要》一書,記敘了歷朝疆域、政區的演變,是研究歷史地理的重要名著。

顧 況:唐朝詩人。善畫山水,其詩同情人民,針砭時弊,後隱居茅山,號"華陽真逸"。

三國時有顧雍、顧邵、顧譚祖孫三人。

大革命時顧復生、顧達珍領導東鄉農民抗租暴動,抗日戰爭時,創建了青東抗日游擊區。顧德熙曾是中共「七大」代表。

『柒』 歷史上有幾個姓顧的名人

顧 雍:(生卒年待考),吳郡吳縣人(今江蘇蘇州)。著名三國時期東吳大臣。

出身為江南士族,累官至丞相,在吳國執政達十九年,知人善任,吏民歸服。

顧 況:(生卒年待考),字逋翁,蘇州人,著名唐朝詩人。

至德二年進士。德宗時官秘書郎,他善畫山水,其詩同情人民,針砭時弊,。李泌做宰相時,他遷著作郎,泌死,他作《海鷗詠》一詩嘲誚權貴,被貶為饒州司戶參軍。後隱居茅山,號「華陽真逸」。顧況與元結同時而略晚。他也是一個關心人民痛苦的新樂府作者。作詩能注意「聲教」而不僅僅追求「文采之麗」(《悲歌序》)。他根據《詩經》的諷諭精神寫了《上古之什補亡訓傳十三章》,都是諷刺勸戒之作,其中也有直接反映現實的,如《囝》。

顧 安:(生卒年待考),崑山人(今江蘇蘇州崑山),著名元朝畫家。

曾官至泉州路行樞密院判官。擅墨竹,運筆遒勁,用墨潤澤,自成一家。

顧 璘:(生卒年待考),著名明朝官吏、文學家。

官至刑部尚書。少有才名,以詩風調勝,與同里陳沂、王韋號為「金陵三俊」。後寶應、朱應登起,時稱「四大家」。著有《浮湘集》、《山中集》、《息園詩文稿》等。

顧野王:(生卒年待考),字希馮,吳縣人,著名南朝梁陳之際訓詁學家、史學家。

出身世家,幼好學,聰穎超群博覽群書,遍觀經史,又精記默識,天文地理、蓍龜占候、蟲篆奇字,無所不通。梁武帝時,任太學博士等職,入陳,任國史博士,掌國史,主修梁史,後遷至黃門侍郎。他工詩文,善丹青,擅長人物,尤工草蟲。

著有《玉篇》,為我國文字訓詁學重要著作,收字比《說文解字》多出六千個,也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楷書字典,為後代楷書字典品編寫奠定了基礎。另著有《玉篇》三十卷。另有《輿地誌》、《通史要略》等,均佚。

顧愷之:(生卒年待考),晉陵無錫人(今江蘇無錫),著名東晉畫家。

多才藝,工詩賦、書法,尤精繪畫。多作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禽獸、山水等。畫人注重點睛。筆跡周密,緊勁連綿如春蠶吐絲。他和師法他的陸探微並稱「顧陸」,號為「密體」,以區別南朝梁張僧繇、唐吳道子的"疏體"。他對中國畫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顧名世:(生卒年待考),明朝松江人(今上海)。著名明朝畫家。

明嘉靖卅八年的進士,官拜尚寶丞,告老還鄉,宦囊甚豐,盾萬竹山居東面的空地尚多,於是拓寬來開辟一座池塘,哪知此地本來就是池,有掘出來的一塊石碑為證。碑上刻的是「露香池」三字,而且是趙子昂的手筆。因此,顧名世將萬竹山居改名「露香園」;那座池塘當然一個其舊,依然叫做「露香池」。

顧名世的姬妾很多,其中有一個姓繆,她在京城的時候,學會了刺綉,而且是宮中傳出來的訣竅;繆姨娘在這方面有天才,更加改良,益見精妙。五色絲線擘,細針密縷,顏色由淺入深,渾然一體,配色之美,更不在話下。最見特色的是,顧綉以針代筆,以絲線作丹青,以名跡作藍本,山水、人物、花鳥,無不氣韻生動,工細無匹,當時稱為「畫綉」。繆姨娘曾經仿綉趙子昂的「八駿圖」,董其昌認為即使是趙子昂本人用筆,亦未見得能勝過她,又綉過一幅「停針圖」,真是窮態極妍,而且無法分辨是畫、是綉;後來由揚州的一位鹽商,拿一個漢玉連環,及南唐名家周癙作畫的一幅美人圖交換了去。

顧憲成:(生卒年待考),江蘇無錫人,著名東林先生。

明朝時期曾與弟允成和高攀龍等在東林書院講學。和趙南星、鄒元標號為三君。他們議論朝政人物,並得到部分士大夫的支持,形成一個集團,可謂「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就是歷史上的東林黨。

顧貞觀:(公元1637~1714年),號梁汾,江蘇無錫人。著名清朝詞人。

清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舉人,為內閣中書。喜填詞,與納蘭性德交情甚篤。詞善抒情,真摯委婉,有與陳維崧、朱彝尊「稱詞家三絕」之譽。著有《彈指詞》。

顧炎武:清朝大思想家、學者。學識淵博,於國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儀象、河漕、兵農、以及經史百家、音韻訓詁等,都有研究。晚年治經側重考證,開清朝朴學風氣,對後來考據學中的吳派、皖派都有影響。為我國歷史上最受尊敬的學者之一。著有《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志》、《音學五書》等。

顧祖禹:(公元1631~1692年),字景范,號宛溪,江蘇無錫人。著名明朝歷史地理學家。

他研究歷史地理學,源自庭訓啟蒙。當時的歷史地理學研究,大致有兩條途徑,一是側重實地考察,二是側重文獻鉤稽。顧祖禹是從文獻排比入手,輔以實地見聞而成書。《讀史方輿紀要》自順治十六年始撰,著者數十年如一日,為《讀史方輿紀要》耗盡畢生心血,直到逝世前夕始告完成,實現了顧祖禹「遠追《禹貢》、《職方》之紀,近考《春秋》歷代之文,旁及稗官野乘之說,參訂百家之志」宗旨。《讀史方輿紀要》全書1三十卷,附《輿圖要覽》四卷。前九卷總論歷代州域形勢。以朝代為經,地理為緯,疆域分合,建制沿革,厘然在目。中1十四卷依明朝政區劃分,述南北直隸及十三司地理。各省卷首冠以總敘,綜論其歷史地位。然後以地理為經,朝代為緯。敘述各府、州、縣疆域沿革、名山大川、關隘古跡等。於郡縣變遷、山川險要、戰守攻取,尤為用力,載之最詳。後七卷專言山川原委、天文分野。各卷所記,綱如經,目如傳,先以正文為綱要,再詳為細目以作注釋,自書自注,其注文十數借於正文。全書眉目清晰,體裁新穎。

《讀史方輿紀要》的史學價值,不僅表現在其體裁上的創新,而且還在於作者把地理環境與歷史事變相結合,使全書始終貫穿經世致用的史學思想。《讀史方輿紀要》正是以其治史以經世的思想,使之掩歷代同類著述而上,成為我國古代歷史地理學的一個輝煌總結。

顧炎武:(公元1613~1682年),初名絳,字寧人,自署蔣山佣,學者稱亭林先生,江蘇崑山亭林鎮人。著名明清之際思想家、學者。

顧炎武學識淵博,於國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儀象、河漕、兵農、以及經史百家、音韻訓詁等都有研究。

顧炎武早年曾參加抗清活動。後致力著述,探究國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儀象、河漕、兵農以及經史百家、音韻訓詁之學。哲學上贊成張載關於「太虛」、「氣」、「萬物」三者統一的學說,承認「氣」是宇宙的實體。提倡「經世致用」,反對空談「心、理、性、命」。在清初學術發展過程中,是一代風氣的開啟者,如果說黃宗羲的傑出之處,集中地表現為新思想的吶喊。

顧炎武的歷史貢獻,則主要在於務實學風的積極倡導。顧炎武的實學思想,是在對宋明理學的批判中建立起來的。他對宋明理學的批判,從抨擊王陽明心學入手。顧氏把晚明心學的泛濫比之於魏晉玄學清談,認為二者其「罪深於桀紂」,同樣是導致「神州盪覆,宗社丘墟」的根源。既而又對理學家「性與天道」的論究提出否定式的異議。他說:「命與仁,夫子之所罕言也;性與天道,子貢之所未得聞也。」把「性與天道」的論究直斥為禪學。

就方法論而言,宋明理學以講求義理為特徵,顧炎武的為學路數則反對載之空言而不能見諸行事的空虛之學,他重資料、重實證。資料的收集是作為著述工作不可或缺的第一步,顧炎武對之極為重視。在他一生的著述活動中,「著書不如抄書」的祖訓始終是他的座右銘。他早年的《天下郡國利病書》和《肇域志》就是「有得即錄」,抄撮而成。而晚年的《日知錄》也是「采山之銅」而成。顧炎武為學以「明道救世」為宗旨。他所謂的聖人之道就是「博學於文」與「行己有恥」的合而為一。以這一學風去講求的實學,其落腳點就是要經世致用,也就是他所說的「救世」。

顧炎武一生拳拳於《日知錄》的寫作,只是為了「明學術,正人心,撥亂世以興太平之事」。他研治古音學是因為它是「一道德而同俗者又不敢略」的大事;治經史之學則旨在「引古籌今,亦吾儒經世之用」,涉足金石考古和輿地詩文等學,也都是為了對國家民族能有所作為。他的「明道救世」的實學思想為後世示範了一種嚴謹健實的新學風,開拓了廣闊的學術門徑。而他重資料、重實證的治學風格,爾後遂演成清乾隆、嘉慶年間漢學的基本方法。

顧炎武晚年治經側重考證,開清朝朴學風氣。考訂古音,離析《唐韻》,分古韻為十部。在闡明音學源流和分析古韻部目上,有承前啟後之功。晚年治經側重考證,開清朝朴學風氣,對後來考據學中的吳派,皖派都有影響。為我國歷史上最受尊敬的學者之一。所著有《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志》、《音學五書》、《韻補正》、《亭林詩文集》等。

顧光旭:(公元1731~1797年),字華陽,號晴沙,又號響泉,江蘇無錫人。著名清朝官吏、學者。

官甘肅省甘涼道。工書、善詩文。著有《涼溪詩鈔》、《響泉集》等。

顧正紅:(生卒年待考),江蘇濱海人。著名工運領袖。

1925年他帶領上海內外棉紗廠工人代表進廠交涉,被日本資本家槍殺,成為「五卅運動」導火索。

顧維鈞:(生卒年待考),上海嘉定人,著名北洋政府和國民黨政府時期外交家。

歷任歐美各國公使。1919年參加巴黎和會,據理力爭,使日方歸還中國山東半島主權。後歷任北洋政府外交總長、財政總長和代國務總理。

1932年以後,歷任國民黨政府外交部長及駐國聯和聯合國代表。

1956年轉海牙國際法庭任職。在他僑居美國期間,他仍懷念嘉定。據稱他遇到凡是人過上海的人,都要問及嘉定。有次當姨甥談及嘉定時,他精神振奮地繪了一張嘉定地圖,圖中有嘉定有名的古塔和孔廟,然後又繪了一條東西大街,在街西端寫「西門」就說他家在西門。

顧維鈞繪畫,落款常寫「亭林顧氏」,他是念念不忘故鄉的情結。

顧 鴻:(公元1915~今),安徽廬江人。著名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少將。

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6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皖西北游擊師特務隊隊長。1937年入延安抗大學習。

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三支隊六團民運股股長、五團特務大隊大隊長、江北游擊縱隊營長、營政治委員,第七師五十六團副團長,巢湖獨立團團長,第五十七團團長、政治委員。

解放戰爭時期,任華中野戰軍七縱六十二團政治委員,第六十一團政治委員,第四縱三十三團政治委員、團長,先遣縱隊第九支隊副司令員,皖北軍區警備二旅副旅長,第十五旅副旅長。參加了著名的魯南,萊蕪、孟良崮、淮海等戰役。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某副師長、代師長,第十六步兵學校校長,工程兵學校副校長。1957年畢業於軍事學院。後任工程兵學校校長。

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顧品珍:(公元1883~1922年),字筱齋,昆明醫家之子。雲南昆明人。著名民主革命先驅。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

1921年,出任滇軍總司令,驅逐唐繼堯。後被孫中山任命為雲南北伐軍總司令,次年被殺。

顧品珍在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考赴東京振武學校,入同盟會;復轉至陸軍士官學校。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畢業,李根源、唐繼堯、羅佩金、李鴻祥、葉荃、黃毓成、張開儒等,俱同學焉。回滇為陸軍講武堂軍事教官兼騎兵監督。

清宣統三年辛亥重九,顧品珍左手負傷,猶積極指揮,義軍之猛將也。乃任都督府輜重彈葯部部長。復援入四川,任謝汝翼部第一梯團副梯團長。未幾回滇,歷任滇軍第一師、第六師中將師長、雲南陸軍講武學校校長等職。

民國四年(公元1915年)末,於五華山光復樓歃血復國,為三十九傑之一。次年元旦,為護國軍第一軍第三梯團梯團長,率祿國藩之第五支隊、朱德之第六支隊入川,屢克。2月,與北洋軍閥戰於納溪。2月20晚,顧品珍率部夜襲得手,敵死傷五百餘。2月28日,蔡鍔命兩翼包抄,正面突破,遂逼退吳佩孚、張敬堯軍。兩軍俱疲,各為退守。3月17日反攻,顧品珍為中路,主牽制;趙又新、劉存厚為兩翼,主進攻,終破北洋軍。

護國事訖,顧品珍駐節資中,以剿匪、安民、擇吏、練兵、節用為己任,有擾民者必嚴懲之,常雲:「我不忍刻民以厚兵,又怎能刻兵以厚己。」川人為之鑄銅像。

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唐繼堯以顧品珍為靖國軍參謀長兼第一軍總司令,11月,顧品珍與黔軍王文華部合攻重慶,克之。次年1月從靖國軍取成都。遂為敘滬鎮守使。

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川滇戰起,駐川滇軍第二軍軍長趙又新戰死。顧品珍本不喜滇軍擾川,兼故交李根源陳請,遂率部反攻昆明,任滇軍總司令。4月,更兼雲南省長。唐繼堯流亡廣州。

顧品珍方主滇政,求教於故交丁石生,石生雲:諸葛武侯治蜀,開誠布公為先,此乃政治原則。雲南自護國討袁以來,連年用兵,元氣大傷,蓂賡因情勢所迫,無計收縮軍隊。滇軍既不能逐鹿中原,勢必有鬩牆之爭,於是民不聊生,餓莩載道。今日若整頓內政,增益生產,藏富於民,休養生息,就是百世功業。若唐繼堯仍欲回滇,亦不必與其相爭,所謂爭一日功不如爭萬世功,爭一日名不如爭萬世名。開誠布公,休養生息,八字而已。顧品珍從之。故其主滇也,休兵息民,力除積弊,嚴懲貪賄,法不避親。如其連襟陳繼唐謀保山縣長,行賄被拘。復清剿蒙自、開遠、建水、通海土匪,嚴禁招撫匪徒、徵募兵丁、封雇馱馬,故一省之土匪深銜恨之。且以武備資金一百萬元,移於扶持金融,救濟民眾。

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秋,顧品珍凡四致電與孫孫中山,欲隨從孫中山北伐。11月16日,讓省長職於劉祖武,以專力疆場,躬親前敵。孫孫中山亦三復電與顧品珍,贊其「體國公忠,洵屬超越流輩,毋任欣佩。所委各司令皆一時干城之選,底定中原,胥於此舉是賴。」

民國十一年(公元1922年)3月,唐繼堯反攻昆明,土匪吳學顯、普小洪部從之。顧品珍設重兵於滇東,而唐繼堯援滇越鐵路而上,遂為瓦解。3月25日,吳學顯部黃誠伯包圍顧品珍於陸良天生關鵝毛寨,乃舉槍自盡,終年三十九歲。唐繼堯聞之,念袍澤同學之義氣,痛惜不已,乃予禮葬。

起初,顧品珍聞金漢鼎暗通唐繼堯,故為羈縻,讓雲南總司令與之。部將楊蓁不服,顧品珍乃羈押之,楊蓁舊部遂反,顧品珍軍遂分裂。又誘殺巨匪楊天福,致其舊部數千人嘯聚滇西,匪黨吳學顯於滇南嘯聚萬人,匪患益熾。且楊天福、吳學顯者,本巨匪也,唐繼堯招撫至昆明,今顧品珍專為剿肅,乃倒戈而向。故唐繼堯光復甚疾。顧品珍軍殘部楊希閔、蔣光亮、范石生等推張開儒為主,稱北伐滇軍總司令,由貴州入廣西,與李烈鈞部會合。

次年4月9日,孫文頒《褒揚顧品珍令》,令曰:「前雲南總司令顧品珍,忠誠純篤,勇略冠時,治軍有方,勛勞夙著。護國、護法無役不以,艱阻備嘗,志氣彌厲。本人大總統特任為雲南總司令,綏輯軍民,有功邊徼。前年自請率師北伐,董率將士,為國馳驅,不幸中道殞於寇亂。著追贈陸軍上將,照上將陣亡例給恤,由軍政部查照定章辦理,生平事跡並宣國史館立傳,以昭崇報,而示來茲。」

謝宇俊撰《顧君筱齋墓誌銘》雲:「不招匪,不擾民,異口同聲億兆人;不愛錢、不惜死,岳少保言躬踐履」,洵非諛詞。昆明華山西路四十一號品珍故居,系百年祖遺,毗連民居,全無氣象。長子顧鴻鈞畢業於東陸大學,為省文史館館員。侄女顧映秋,即龍雲夫人也。

顧祝同:(公元1893~1987年),字墨三,江蘇漣水人。著名國民革命軍陸軍上將。

顧心衡: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第二十八軍副軍長。

顧隆筠: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第九軍參謀長。

顧 鐵: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整編第一軍一師一旅參謀主任。

顧煥陵:國民革命軍陸軍少將,台灣省陸軍總司令部通基處處長。

『捌』 姓顧的有哪些名人

歷史名人
顧炎武:大思想家、學者。學識淵博,於國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儀象、河漕、兵農、以及經史百家、音韻訓詁等,都有研究。晚年治經側重考證,開清代朴學風氣,對後來考據學中的吳派、皖派都有影響。為我國歷史上最受尊敬的學者之一。著有《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肇域志》、《音學五書》等。
顧愷之:東晉畫家。多才藝,工詩賦、書法,尤精繪畫。多作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禽獸、山水等。畫人注重點睛。筆跡周密,緊勁連綿如春蠶吐絲。他和師法他的陸探微並稱"顧陸",號為"密體",以區別南朝梁張僧繇、唐吳道子的"疏體"。他對中國畫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顧憲成:明代人,人稱東林先生。曾與弟允成和高攀龍等在東林書院講學。和趙南星、鄒元標號為三君。他們議論朝政人物,並得到部分士大夫的支持,形成一個集團,就是歷史上的東林黨。
顧野王:南朝梁陳時,訓詁學家、史學家。著龜占侯,蟲篆奇字,無所不通。有《玉篇》三十卷。

璘:明代文學家、刑部尚書。少有才名,以詩風調勝,與同里陳沂、王韋號為"金陵三俊"。後寶應、朱應登起,時稱"四大家"。
顧祖禹:清代歷史地理學家。他所著的《讀史方輿紀要》一書,記敘了歷朝疆域、政區的演變,是研究歷史地理的重要名著。

況:唐朝詩人。善畫山水,其詩同情人民,針砭時弊,後隱居茅山,號"華陽真逸"。
三國時有顧雍、顧邵、顧譚祖孫三人。
大革命時顧復生、顧達珍領導東鄉農民抗租暴動,抗日戰爭時,創建了青東抗日游擊區。顧德熙曾是中共「七大」代表。

『玖』 我國歷史上姓顧的名人有哪些

顧炎武,明末清初的傑出的思想家、經學家、史地學家和音韻學家,與黃宗羲、王夫之並稱為明末清初「三大儒」。

『拾』 歷史上姓顧的名人有哪些

顧 雍:三國、顧安:元代畫家、顧璘:明代官吏、顧城:當代朦朧詩的代表詩人。顧野王:訓詁學家、史學家。顧愷之、顧憲成:明代東林先生、顧炎武等。

閱讀全文

與姓顧的歷史名人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