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幾篇歷史故事的心得!
《中國歷史故事》是我的啟蒙書,是我「不說話的老師」,是它幫助我打開了知識的大門,是它讓我知道了中國的悠久歷史。
這本書的內容很吸引人,裡面有許多歷史故事,比如說:晏子相齊、風流才子司馬相如、周武王伐紂等故事。這些故事有的充分體現了古代人民的足智多謀,有的表現了友誼的珍貴,還有的是講一些爾虞我詐的故事。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要數《女紡織家黃道婆》這個故事了。
黃道婆善良、好學、誠實的品格,讓我欽佩。她家境貧窮,父母養不活她,就把她賣給別人當童養媳。黃道婆整天都要幹活,還要被公婆打罵,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因為她的勇敢,她終於逃出了公婆家,到處去流浪。有一天,黃道婆偷偷地上了一條船,跟著船一起來到了海口市。她和當地居民一起學紡織。但她時刻不忘自己的家鄉,過了三十多年,黃道婆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烏泥涇鎮。她把自己學到的紡織技術傳給了鎮上的婦女,從而生產出了大批的「烏泥涇被」。當時,「烏泥涇被」聞名全國。
這個故事讓我有很大的感觸。從書中,我知道了黃道婆,了解了黃道婆為了家鄉的發展,她無私奉獻、自強不息。她真是我學習的好榜樣。
李老師點評:
小作者圍繞《中國歷史故事》中的一篇《女紡織家黃道婆》這個故事發表感想,對黃道婆這位歷史人物進行了歌頌。感情真摯,行文流暢。對於小學五年級學生來說,實在不容易。有一點不足之處在於,小作者就故事談故事,視角不夠開放。建議在寫作之前,要靜下心來,列好提綱。
B. 金屋藏嬌之類的歷史成語
這類的成語很多,基本都是反應成語故事的主要內容,現把比較常用的成語以及簡單釋義列舉如下:
【擺龍門陣】:閑談,聊天,講故事。
【得勝回頭】:宋、元說書人的術語,在開講前,先說一段小故事做引子,取其吉利之意。
【得勝頭回】:頭回:前回。宋、元說書人的術語。在開講前,先說一段小故事做引子,謂之「得勝頭回」,取其吉利之意。
【斷織之誡】:孟子的母親用割斷織布機上的紗,使機上的紗不能成布的損失來告誡中途放棄學業的兒子。後用這個故事告誡中途輟學的人。
【過五關斬六將】:比喻克服重重困難。這是《三國演義》中描寫關羽的故事。
【紅葉題詩】:唐代宮女良緣巧合的故事。比喻姻緣的巧合。
【畫眉舉案】:畫眉:指漢張敞為妻畫眉毛的故事;舉案:指漢朝孟光為夫送飯的故事。比喻夫妻互敬互愛。
【江湖藝人】:在街上表演吟唱、講故事、舞蹈、變戲法和啞劇等藝術而謀生的人。
【馬鹿異形】:用趙高指鹿為馬的故事,比喻顛倒是非。
【馬鹿易形】:出自趙高指鹿為馬的故事,比喻顛倒是非、混淆黑白。
【女媧補天】:神話故事,伏羲的妹妹女媧煉五色石補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偉氣魄和大無畏的斗爭精神。
【青面獠牙】:青面:臉上泛著青色;獠牙:露在外面的長牙。舊時神怪故事中形容凶神惡鬼的面貌。現形容人面貌極其凶惡。
【瓊台玉閣】:瓊:美玉。指神話故事中月宮亭台樓閣。形容華麗堂皇的建築物。
【瓊台玉宇】:瓊:美玉;宇:屋檐,引申為樓房。指神話故事中月宮亭台樓閣。形容華麗堂皇的建築物。
【三顧茅廬】:顧:拜訪;茅廬:草屋。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三過家門而不入】:指夏禹治水的故事,比喻熱心工作,因公忘私。
【三過其門而不入】: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後比喻熱心工作,因公忘私。
【三生石上】:佛教故事,唐代李源與高僧圓澤禪師相約來世相見的故事。借指前世姻緣,來世重新締結。
【蛇珠雀環】:指大蛇銜明珠、黃雀銜白環報恩的故事。同「蛇雀之報」。
【市民文學】:封建社會後期,適應城市居民需要而產生的一種文學。內容大多描寫市民社會的生活和悲歡離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階層的思想和願望。宋元明話本是其代表作品。
【水滿金山】:神話故事。金山,在江蘇省鎮江市。同「水漫金山」。
【水漫金山】:神話故事。金山,在江蘇省鎮江市。
【演古勸今】:演:表演。表演古代的故事勸誡今天的人。
【野史稗官】:野史:古代私家編撰的史書;稗官:古代其職為搜集街談巷議、風俗故事,供皇帝看的小書。泛稱記載軼聞瑣事的文字。
【以古非今】:非:非難,否定。用歷史故事抨擊當前的政治。
【逸聞趣事】:指世人不在知道而感興趣的傳聞和故事。
【逸聞瑣事】:指世人不在知道而感興趣的傳聞和故事。
【逸聞軼事】:指世人不在知道而感興趣的傳聞和故事。
【引經據古】:引用經史古籍中的文句或故事作為根據。
【有話便長,無話便短】:話多就長說,話少就短說。一般為說書人的套話,指故事多就多講,故事少就少講。
【有首有尾】:首:頭。有開頭,有結尾。做事能堅持到底。指故事或文章結構完整。
【御溝紅葉】:御溝:流經宮苑的河道。指紅葉題詩的故事,後用以比喻男女奇緣。亦作「御溝流葉」、「紅葉之題」。
【寓言十九】:寓言:有所寄託的話;十九:十分之九,指絕大多數。原意是採用寓言的方式表達,最容易使大多數人信服。後泛指故事情節多為虛構。
【援古刺今】:引述故事古義以諷刺今事。
C. 關於歷史故事
辛棄疾,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D. 巧妙回答的歷史故事
1. 1971年,基辛格博士為恢復中美外交關系秘密訪華。在一次正式談判尚未開始之前,基辛格突然向周恩來總理提出一個要求:「尊敬的總理閣下,貴國馬王堆一號漢墓的發掘成果震驚世界,那具女屍確是世界上少有的珍寶啊!本人受我國科學界知名人士的委託,想用一種地球上沒有的物質來換取一些女屍周圍的木炭,不知貴國願意否?」
周恩來總理聽後,隨口問道:「國務卿閣下,不知貴國ZF將用什麼來交換?」基辛格說:「月土,就是我國宇宙飛船從月球上帶回的泥土,這應算是地球上沒有的東西吧!」
周總理哈哈一笑:「我道是什麼,原來是我們祖宗腳下的東西。」基辛格一驚,疑惑地問道:「怎麼?你們早有人上了月球,什麼時候?為什麼不公布?」
周恩來總理笑了笑,用手指著茶幾上的一尊嫦娥奔月的牙雕,認真地對基辛格說:「我們怎麼沒公布?早在5000多年前,我們就有一位嫦娥飛上了月亮,在月亮上建起了廣寒宮住下了,不信,我們還要派人去看她呢!怎麼,這些我國婦孺皆知的事情,你這個中國通還不知道?」周恩來總理機智而又幽默的回答,讓博學多識的基辛格博士笑了。
2 .「派克」筆的來歷
50年代,有一次,周恩來和一位美國記者談話時,記者看到總理辦公室里有一支派克鋼筆,便帶著幾分諷刺,得意地發問:「總理閣下,也迷信我國的鋼筆嗎?」周恩來聽了風趣地說:「這是一位朝鮮朋友送給我的。這位朋友對我說:「這是美軍在板門店投降簽字儀式上用過的,你留下作個紀念吧!」我覺得這支鋼筆的來歷很有意義,就留下了貴國的這支鋼筆。」美國記者的臉一直紅到了耳根。
E. 精彩的歷史故事
傳說距今約4600餘年前黃帝聯合炎帝部族與東夷集團九黎族首領蚩尤在涿鹿(今河北省涿鹿縣)進行的一次艱苦激烈的大戰,這是遠古時代一次很大規模的戰爭。「戰爭」的目的,是雙方為了爭奪適於牧放和淺耕的中原地帶。它也是我國歷史上見於記載的最早的「戰爭」,對於古代華夏族由野蠻時代向文明時代的轉變產生過重大的影響。九黎族原居於南方,後北上中原,與以黃帝為首的部落發生了沖突,雙方戰於涿鹿之野。據說蚩尤族善於製作兵器,其銅制兵器精良堅利,且部眾勇猛剽悍,生性善戰,擅長角牴,進入華北地區後,首先與炎帝部族發生了正面沖突。蚩尤族聯合巨人誇父部族和三苗一部,用武力擊敗了炎帝族,並進而占據了炎帝族居住的「九隅」,即「九州」。
炎帝族為了維持生存,遂向同集團的黃帝族求援。黃帝族為了維護華夏集團的整體利益,就答應炎帝族的請求,將勢力推向東方。這樣,便同正乘勢向西北推進的蚩尤族在涿鹿地區相遭遇了。當時蚩尤族集結了所屬的81 個支族(一說72族),在力量上占據某種優勢,所以,雙方接觸後,蚩尤族便倚仗人多勢眾、武器優良等條件,主動向黃帝族發起攻擊。黃帝族則率領以熊、羆、狼、豹、雕、龍、鴞等為圖騰的氏族,迎戰蚩尤族,並讓「應龍高水」,即利用位處上流的條件,在 河流上築土壩蓄水,以阻擋蚩尤族的進攻。
戰爭爆發後,適逢濃霧和大風暴雨天氣,這很適合來自東方多雨環境的蚩尤族展開軍事行動。所以在初戰階段,適合於晴天氣環境作戰的黃帝族處境並不有利,曾經九戰而九敗(九是虛數,形容次數之多)。然而,不多久,雨季過去,天氣放晴,這就給黃帝族轉敗為勝提供了重要契機。黃帝族把握戰機,在玄女族的支援下,乘勢向蚩尤族發動反擊。其利用特殊有利的天候——狂風大作,塵沙漫天,吹號角,擊鼙鼓,乘蚩尤族部眾迷亂、震懾之際,以指南車指示方向,驅眾向蚩尤族進攻,終於一舉擊敗敵人, 並在冀州之野(即冀州,今河北地區)擒殺其首領蚩尤。涿鹿之戰就這樣以黃帝族的勝利而宣告結束。
【神話傳說】
傳說古代最有名的一場戰爭,要首推炎、黃二帝和蚩尤的大戰。那場戰爭真是殺的昏天黑地、日月無光!後代歷史學家就稱這場大戰為「涿鹿之戰」。也因為這場戰爭,確立了黃帝為中華民族始祖的地位。
蚩尤本是炎帝的大臣,他為了獨霸天下、聯合苗氏,把炎帝從南方趕到了涿鹿,還自稱南方大帝,是個很有野心的人。大戰當時,只見蚩尤一夫當關、站在雲間,手持長劍,指揮著如黃蜂般的部隊沖向炎黃的陣營,炎帝一面抵抗,一面在箭雨中帶部下倉皇的撤離戰場,當炎帝的軍隊和黃帝會合之後,炎帝便向黃帝報告作戰的情形:蚩尤不但侵犯我們的國土,還向涿鹿進軍,犯我疆界。於是黃帝下令重整隊伍,兩軍又和蚩尤的軍隊展開大戰,大夥心想,只要攜手並肩、齊心協力,一定可以打敗蚩尤。不料蚩尤祭起了妖法,瞬間天地間揚起一片濃霧,伸手不見五指,頓時軍陣大亂,炎黃大軍節節敗退!一時之間,沙場上風聲鶴唳,兩軍人馬拚命沖殺,但最後炎黃大軍終於無法承受蚩尤敵軍的攻擊,而從濃霧中倉皇撤退。黃帝為了不讓天下百姓受苦,幾次派人與蚩尤和談,但是驍勇擅戰的蚩尤仍一意孤行,雙方並沒有達成共識。於是黃帝決定奮力一搏,找了炎帝、九天玄女徹夜思量作戰對策。
在被蚩尤圍攻情況危急時,炎黃軍中,有一個叫風後的人,她利用占卜的方式得知要藉助大自然的力量,才有辦法打敗蚩尤,風後利用磁鐵靠地球南北極磁場的原理,發明了指南車。
由於指南針的指針永遠都指在南北固定的方向,於是他們利用指南車在霧中確定了方向,得以逃離戰場到達南山,而蚩尤的部隊追趕到南山,用水攻擊炎黃軍,在千鈞一發之際,幸好?實時趕到,救了炎黃部隊,否則後果不堪設想。而在水攻之後,炎黃軍重新整理了隊伍,又由九天玄女傳授了一字長蛇陣,就在蚩尤進攻時,長蛇陣頭尾相接,蚩尤的士兵便被團團包圍,行軍布陣之後,他們還利用了指南車辨識方位,於是大家便跟隨指南車指示的方向進攻,此時炎黃軍把魃的皮和雷神的骨頭做的戰鼓,擊出轟雷般的巨響,也使得士氣大振,戰力倍增,士兵們個個變得更為英勇,而奮勇殺敵。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最後終於將蚩尤擊敗於涿鹿戰場,而被俘的蚩尤不肯投降,黃帝便下令將他斬首,蚩尤的血染了的大地則變成一片楓林,而炎黃部落最後團結一致,統一了整個中原。
【對戰爭的評價】
這場「戰爭」的大致經過情況是由神話傳說所透露的,因此更具體的細節已無從考索了。但是神話畢竟是歷史的投影,曲折地反映了事實的本身。從這個意義上說,涿鹿之戰堪稱為我國古代戰爭的濫觴。
涿鹿之戰中,黃帝族之所以取得最後勝利,在於其戰爭指導比蚩尤族要來得高明。具體而言,即其已開始注意從政治和軍事兩方面作好戰爭准備,史稱「軒轅氏乃修德振兵」,就是證明。在戰爭過程中,黃帝族還善於爭取同盟者,並能注意選擇和准備戰場,巧妙利用有利於己不利於敵的天候條件,果斷及時進行反擊,從而一舉擊敗強勁的對手,建立自己對中原地區的控制。相反,蚩尤族方面盡管兵力雄厚,兵器裝備優於對手,但由於一味迷信武力,連年對外擴張,「好戰必亡」,已預先埋下了失敗的種子。在作戰指導上,又缺乏對天候條件的應變能力,缺乏對黃帝族的大規模反擊的抵禦准備,因而最終遭致敗績,喪失了控制中原地區的歷史性機遇。
涿鹿之戰的結果,有力地奠定了華夏集團據有廣大中原地區的基礎,並起到了進一步融合各氏族部落的催化作用。取得這場戰爭勝利的部族首領黃帝從此成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並被逐步神化。由此可見,涿鹿之戰的確為我們中華民族在發軔時期決定日後基本面貌的歷史性「戰爭」。
F. 歷史故事
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德國納粹黨在西班牙犯下了滔天大罪。後來,西班牙的大畫家PICASSO就畫了一幅很有名的畫《格爾尼卡》。當時因為戰亂,PICASSO為了要保護這幅畫就有一個條件,他說他願意把畫暫時放在紐約的博物館裡面,等到戰亂結束後再把畫退還我們西班牙,今天呢,這幅畫就藏在西班牙PRADO博物館裡面。
為什麼我要講到這幅畫?因為最近我看到一個女孩子為了一件事情特別苦惱,那就是距離的問題。我也就願意在這里特別來談一談我捂在心裡的一點點感想。事實上,在我的眼裡兩個人關系挺好的是沒有什麼空間距離可言的,出於學業的緣故,出於個人家庭緣故,出於個人時間的緣故……兩個人是有分分合合的時候。可是呢,這是沒有相聚的時候出現的問題,也是空間的一個問題,變不變心也另當別論。但是如果兩個人都挺好的,又剛好相聚在一段時間裡面,我認為沒有必要去談距離的問題,除非彼此不相識,或者只是逢場作戲之類的,還是出於人際的敷衍。此須另當別論。
這幅畫由於時間的問題剛好也出現了空間的問題,可是最後呢還是回到了它的祖國。我是讀歷史的,在這裡面有一個非常細小的歷史問題,那就是歷史有的因為一念之差就變得不一樣。比如說,西安事變,當時蔣介石被張學良軟禁起來,逼他抗日。可是張學良不清楚這個動作改變了整個中國的命運,而事實上國民黨當時抗日也抗不好,在上海整支軍隊被日本人打得很慘。只是在軍隊上耗著日本人的精力而已。總體上也打不成什麼仗。打到最後,日本人還是往南打下來,打了一半,美國給日本投下原子彈。這才是最重要的歷史原因。我從來沒有抹殺三顆原子彈的巨大貢獻,並且認為是其中兩顆原子彈拯救了中國。看到沒有,從張學良逼蔣介石抗日到美國人投原子彈這是一個多麼短的距離,整個中國得救了。
最近,我在看一部電視劇,一百多集,我有空的時候就看一點點,看了幾集以後就發現這裡面有這么一個問題。其中兩個女主角當初選錯了託付終生的對象,結果造成了多少人的悲劇,當然,最慘的還是兩個女的自己。換句話說,兩個女的當初要不是自己作賤,要不是因為一時任性,放著兩個大情人不愛去選一個混蛋,很多人就不用跟著受那麼多的苦,不用受連累,她們自己也不用那麼痛苦。所以我常常說,女人有她的悲劇所在,女人有她們自毀的因子所在。這也是一個歷史問題,不是嗎?一念之差可以改寫多少歷史啊。
今天我特別談到距離的問題,事實上也是一念之差的問題。我從大畫家PICASSO講到抗日戰爭,再談到一部挺寫實的電視劇,其中一個很重要的主題就是,很多事情就在一念之間,如果你懂了,就不用造成那麼多不必要的痛苦,也不用造成那麼多的苦惱。如果錯了,很對不起,你會失去很多很多。
G. 反映歷史故事的成語有
來自歷史故事的成語:
三顧茅廬 鐵杵成針 望梅止渴 完璧歸趙 四面楚歌 負荊請罪 精忠報國 手不釋卷 懸梁刺股 鑿壁偷光 描寫人物動作:走馬觀花 歡呼雀躍 扶老攜幼 手舞足蹈 促膝談心 前俯後仰 奔走相告 跋山涉水 前赴後繼 張牙舞爪 描寫人間情誼: 恩重如山 深情厚誼 手足情深 形影不離 血濃於水 志同道合 風雨同舟 赤誠相待 肝膽相照 生死相依 說明知事曉理方面: 循序漸進 日積月累 溫故知新 勤能補拙 笨鳥先飛 學無止境 學海無涯 滴水穿石 發奮圖強 開卷有益 來自寓言故事的成語: 自相矛盾 濫竽充數 畫龍點睛 刻舟求劍 守株待兔 葉公好龍 亡羊補牢 畫蛇添足 掩耳盜鈴 買櫝還珠 描寫事物的氣勢、氣氛: 無懈可擊 銳不可當 雷厲風行 震耳欲聾 驚心動魄 鋪天蓋地 勢如破竹 氣貫長虹 萬馬奔騰 如履平地形容四季特點:春寒料峭 春意盎然 春暖花開 滿園春色 春華秋實 春風化雨 驕陽似火 暑氣蒸人 烈日炎炎 秋風送爽 秋高氣爽 秋色宜人 冰天雪地 寒氣襲人 寒冬臘月 形容繁榮興盛景象: 濟濟一堂 熱火朝天 門庭若市 萬人空巷 座無虛席 高朋滿座 如火如荼 蒸蒸日上 欣欣向榮 川流不息 描寫美的景和物: 美不勝收 蔚為壯觀 富麗堂皇 金碧輝煌 玉宇瓊樓 美妙絕倫 巧奪天工 錦上添花 粉妝玉砌 別有洞天 描寫山水美景:錦綉河山 高聳入雲 水天一色 波光粼粼 湖光山色重巒疊嶂 山明水秀 高山流水 白練騰空AABB式: 鬼鬼祟祟 熙熙攘攘 戰戰兢兢 兢兢業業 沸沸揚揚 林林總總 支支吾吾 吞吞吐吐 浩浩盪盪 影影綽綽 密密麻麻 疏疏朗朗 朝朝暮暮 日日夜夜 渾渾噩噩 AABC式: 芸芸眾生 咄咄逼人 頭頭是道 津津有味 津津樂道 奄奄一息 念念不忘 空空如也 源源不絕 姍姍來遲 面面相覷 面面俱到 振振有辭 竊竊私語 息息相關 喋喋不休 循循善誘 鬱郁寡歡 彬彬有禮 亭亭玉立 錚錚鐵骨 飄飄欲仙 誇誇其談 孜孜以求 孜孜不倦 莘莘學子 躍躍欲試 井井有條 綽綽有餘 楚楚可憐 十二生肖成語: 膽小如鼠 對牛彈琴 殺雞嚇猴 如狼似虎 守株待兔 狗急跳牆 葉公好龍 畫蛇添足 呆若木雞 人仰馬翻 順手牽羊 人怕出名豬怕壯
H. 反映歷史故事的四字詞語每項至少三個
歷史故事成語:
戰國:
完璧歸趙(藺相如)圍魏救趙(孫臏)退避三舍(重耳)毛遂自薦(毛遂) 負荊請罪(廉頗) 紙上談兵(趙括)一鼓作氣(曹劌)千金買骨(郭隗)諱疾忌醫(蔡桓公)卧薪嘗膽(勾踐)殺妻求將(吳起)驚弓之鳥(更羸) 高山流水(俞伯牙、鍾子期)
秦 :
一字千金(呂不韋)指鹿為馬(趙高)焚書坑儒(秦始皇)窮圖匕見(荊軻) 懸梁刺股(蘇秦、孫敬)
漢 :
一飯千金(韓信)四面楚歌(項羽)約法三章(劉邦)孺子可教(張良) 背水一戰(韓信)破釜沉舟(項羽)手不釋卷(劉秀)金屋藏嬌(劉徹)暗渡陳倉(韓信)十面埋伏(項羽)投筆從戎(班超)馬革裹屍(馬援) 多多益善(韓信)老當益壯(馬援)蕭規曹隨(蕭何、曹參)
三國:
鞠躬盡瘁(諸葛亮)三顧茅廬(劉備)煮豆燃萁(曹植)刮目相看(呂蒙) 初出茅廬(諸葛亮)樂不思蜀(劉禪)七步成詩(曹植)言過其實(馬謖)七擒七縱(諸葛亮)寶刀不老(黃忠)才高八斗(曹植)一身是膽(趙雲) 封金掛印(關羽) 單刀赴會(關羽)望梅止渴(曹操)
晉:
入木三分(王羲之)聞雞起舞(祖逖)東山再起(謝安)洛陽紙貴(左思) 草木皆兵(苻堅) 鑿壁偷光(匡衡)狗尾續貂(司馬倫)
南北朝:
畫龍點睛(張僧繇)江郎才盡(江淹)
宋:
精忠報國(岳飛)東窗事發(秦檜)胸有成竹(文與可)
I. 關於歷史的故事文章
三顧茅廬:
《三國演義》中的故事。
劉備、關羽、張飛自桃園結義後,雖整天東奔西跑,但因缺少謀士,總覺得恢復漢朝天下無望。後來得徐庶幫助,連打勝仗。徐庶為救母無奈去了曹營。臨走推薦了諸葛亮。
一日,劉備帶關羽、張飛來到隆中卧龍岡,想請諸葛亮出山。小僮說:"先生今早出去了。"劉備讓僮子轉告先生說他來訪,然後拉馬悶悶不樂地回去了。又過了數日,劉備控得諸葛亮已回家,便同關、張二次來訪。僮子說:"先生正在草堂看書。"劉備求見後得知不是諸葛亮,而是其弟諸葛鈞。於是留下一封信,表達敬慕之情。兄弟三人又冒雪回去了。
回到新野不久,劉備想再次去請諸葛亮。關羽勸說:"可能諸葛亮沒本事,怕見我們。張飛則說:你們別去了,我用繩子捆來。劉備忙講了當年文王訪姜子牙的故事。兄弟三人又第三次來到卧龍岡。他們一到,小僮忙說:"先生在睡覺。"劉備一直等到諸葛亮睡醒後更衣相見。劉備不辭勞苦,三顧顧廬,終於請出諸葛亮出山輔佐,共圖大業。
入木三分的故事:
入木三分
入木三分」這則成語的意思是筆力深入木板三分。形容書法筆力強勁,也比喻見解、議論十分深刻、恰切。
這個成語來源於唐.張懷瑤《書斷》,晉帝祭北郊,王羲之書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王羲之字逸少,晉朝時會稽(今浙江紹興)人。他是我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書法家,因為他曾經做過右軍將軍,所以後人又稱他為王右軍。
王羲之的書法,可以稱得上冠絕古今,他的字秀麗中透著蒼勁,柔和中帶著剛強,後代的許多書法家,沒有一個能比得上他的。所以,學習書法的人很多都以他的字作範本。現今在他留下來的書帖中最著名的有《蘭亭集序》、《黃庭經》等。
王羲之的字寫得這樣好,固然與他的天資有關系,但最重要的還是由於他的刻苦練習。他為了把字練好,無論休息還是走路、心裡總是想著字體的結構,揣摹著字的架子和氣勢,而且不停地用手指頭在衣襟上劃著。所以時間久了,連身上的衣服也劃破了。
他曾經在池塘邊練習寫字,每次寫完,就在池塘里洗滌筆硯。時間一久,整個池塘的水都變黑了。由此我們可以知道,他在練習書法上所下功夫之深了。
據說他很愛鵝,平時常常望著在河裡戲水的鵝發呆,後來竟然從鵝的動作中領悟出運筆的原理,而對他的書法技藝大有助益。
有一次,他到一個道觀去玩,看到一群鵝非常可愛,便要求道士賣給他。觀里的道士早就欽慕他的書法,便請他寫部《黃庭經》作為交換。王羲之實在太喜歡那些鵝了,便同意了。於是王羲之給觀里寫了部《黃庭經》,道士便把那些鵝都送給了他。
還有一次,當時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讓王羲之把祝辭寫在一塊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雕刻的工人在雕刻時非常驚奇,王羲之寫的字,筆力竟然滲入木頭三分多。他贊嘆地說:「右軍將軍的字,真是入木三分呀!」
四面楚歌的故事:
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終於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裡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楚地了嗎?為什麼他的部隊裡面楚人這么多呢?」說著,心裡已喪失了鬥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裡面喝酒;並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一會兒,項羽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邊打,到烏江畔自刎而死。
因為這個故事裡面有項羽聽見四周唱起楚歌,感覺吃驚,接看又失敗自殺的情節,所以以後的人就用「四面楚歌」這句話,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境,而致陷於孤立窘迫的境地。
凡是陷於此種境地者,其命運往往是很悲慘的,例如某人因經常與壞人為伍,不事生產,游手好閑,但後來卻破那些壞人逼迫的無以為生,求助於別人時,別人也因他平日行為太壞,絕不同情更不理睬,這人所處的境地便是「四面楚歌」。又如學校里討論學術問題,其學生不學無術(成語,意即沒有學術)、信口雌黃、顛倒是非,同學們群起而攻之,這學生便完全處於孤立地位,這也可叫做 「四面楚歌」。在我們的人生歷程上,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好好的做人,腳踏實地的做事,若是一步踏錯,就未免要遭受「四面楚歌」的厄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