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古代歷史中有哪些有著良好家訓的事例
一、司馬光《家范》
1、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於知愛而不知教也。古人有言曰:「慈母敗子」。愛而不教,使淪於不肖,陷於大惡,入於刑辟,歸於亂亡,非他人敗也,母敗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數。
2、譯文:當人母親不擔心她不慈祥,擔心的是過於溺愛而不知道教導他們。對於母輩,司馬光認為:慈母之所以敗子,關鍵在於愛而不教,只是過分的寵愛和溺愛。小則使兒女們只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不知稼穡之艱,不曉生計之難;大則使兒女們任性孤行,不顧綱紀,無法無天,以至於做出不忠不孝、喪盡天良的事,到頭來身入囹圄,身首異地,成為社會上的渣滓和罪人。
3、司馬光自己說,《家范》比《資治通鑒》更重要。他說;欲治國者,必先齊其家。就研究立身處世和處理復雜的身邊矛盾而言,《家范》確實重要且實用。現代人需要從古訓中汲取智慧,做一個「世事練達」之人。
㈡ 名人的家風家訓
曾國藩家書
1.疑心來生則計較多源,而出納吝矣;私心生則好惡偏,而輕重乖矣
2.天下之理,滿則招損,亢則有悔
3.凡人無不可為聖賢,絕不系乎讀書之多寡
4.無故而怨天,則天必不許;無故而尤人,則人必不服
5.學作聖賢,全由自己作主,不與天命相干涉
6.精神愈用則愈出,陽氣愈提則愈盛
7.凶德致敗者約有二端:日長傲,日多言
8.做人之道,大抵不外敬恕二字
9.少勞而老逸猶可,少甘而老苦則難矣
10.每日飯後走數千步,是養生家第一秘訣
11.欲去驕字,不輕非笑人;欲去惰字,不晏起
12.立身以不妄語為本
13.人生唯有常是第一美德
14.治心以廣大二字為葯,治身以不葯二字為葯
15.好漢打脫牙和血吞
16.自古聖賢豪傑、文人才士,其豁達光明大略相同
17.強字須從明字做出
18.君子大過人處,只在虛心而已
㈢ 中國古代十大經典家訓家規有哪些
運用家訓教誡家人、子弟在我國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端蒙養、重家教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我國古代家庭教育的實施過程中,「家訓」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由於中國傳統政治思想、倫理思想特別強調修身、齊家與治國、平天下的密切聯系,以「整齊門內,提撕子孫」為目的的家訓,歷來受到人們的重視,並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寶庫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從先秦到明清,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家訓可謂汗牛充棟。現遴選出十份家訓,既具有很廣泛的代表性,又是經典中的經典,與大家一起來賞析。
作者:朱柏廬(1627—1698),明末清初江蘇崑山縣人。著名理學家、教育家。
「毋臨渴而掘井」
朱柏廬的父親在守崑山城抵禦清軍時遇難。朱柏廬侍奉老母,撫育弟妹,播遷流離,備極艱辛。他始終未入仕,一生教授鄉里。他潛心治學,以程、朱理學為本,提倡知行並進,躬行實踐。他與顧炎武堅辭不應康熙朝的博學鴻儒科,與徐枋、楊無咎號稱「吳中三高士」。
《朱子家訓》全文五百餘字,內容簡明賅備,文字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問世以來,不脛而走,成為有清一代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經典家訓。
其中一些警示語,如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義。
《朱子家訓》全文雖只有506字,卻集儒家做人處世方法之大成。
十、《弟子規》
作者:李毓秀(1647-1729),字子潛,號采三。清初著名學者、教育家。
「凡是人 皆須愛」
李毓秀科舉不中後,就致力於治學。他根據傳統對童蒙的要求,結合自己的教書實踐,寫成了《訓蒙文》,後來經過賈存仁修訂,改名《弟子規》。
《弟子規》清代後期廣為流傳,幾乎與《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有同等影響。
《弟子規》看似一本不顯眼的小書,實際上匯集了中國至聖先賢的大智慧。
㈣ 歷史上哪些名人的家訓最讓你印象深刻
《孟子》中有句我們很熟悉的話: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無論我們在社會上承擔何種角色
在自己的家裡始終都是一份子
因此從端童蒙、重家教開始
家訓家風的養成就顯得很重要了
影響我們的家訓或許只是一句簡單的話
或許是長輩們常年叮囑不斷的書信
歷史上很多人之所以有濟世之功
都離不開融於心血和根骨的家訓
清朝名臣紀曉嵐
一戒晚起;二戒懶惰;三戒奢華;四戒驕傲。
一宜勤讀;二宜敬師;三宜愛眾;四宜慎食。
無論是風流還是風趣,在家教上紀曉嵐也是頗有心得。看這家書中的「四戒」、「四宜」,既有關注學習,也注重道德修養,更強調了身體健康。相對於其他家訓專注一點來說,是顯得更為全面的,由此也能看出紀曉嵐的博學多才,涉獵之廣了。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
這是諸葛亮在給兒子的家書《誡子書》中寫到的部分內容,從始至終都是圍繞這一個「靜」字,靜得下心才能專注的學習,心浮氣躁只能使學習成為流於表面的形式。
我們在電視上常看諸葛亮無論遇到多危機的情況都能手搖羽扇,眼中透出睿智的光芒,我想這不僅是自信、也是靜的力量,使他有著樂觀面對未知的能力。
晚清重臣曾國藩
家儉則興,人勤則健;
能勤能儉,永不貧賤。
對於子女,曾國藩有兩個重要的要求:「儉」和「勤」。為了遠離奢靡的生活,他曾阻止家人來京城居住,家中男子「看、讀、寫、作缺一不可」,女子「衣、食、粗(工)、細(工)缺一不可」。府邸門外不許掛「相府」、「侯府」的匾,夫人在家手無余錢,親自下廚、紡織。勤奮、儉朴、求學、務實就是他們的家風。
漢武帝時太史令司馬談
且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此孝之大者。
作為史官,撰寫史書是最大的使命,這也是他們心中對先祖和國家最大的「孝」。自孔子逝後的四百多年間,諸侯兼並,史記斷絕,作為一名太史而不能盡到寫作的職責,心有不安。因此他將這個使命遞交給了自己的兒子司馬遷。有人說,沒有司馬談的這句家訓,就沒有司馬遷的《史記》,我想是有道理的。
北宋官員包拯
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
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
不從吾志,非吾子孫。
包拯以公廉著稱,剛直不阿,執法如山。這是他在晚年為子孫後代制定的家訓,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雲:「仰珙刊石,豎於堂屋東壁,以詔後世。」又十四字。以此可見他對名節的看重,君子可以失去錢財、可以失去性命,但自己的名節卻是要至死守護的,哪怕是自己作為一個普通百姓的子孫也是一樣的。
北宋文化家歐陽修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常德,
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
無論是精鐵還是美玉,都需要鍛造和打磨,但無論如何,人都應該像玉一樣,無論在何種狀態下都有自己堅守不變的東西,而不是受到周遭環境的影響而改變自己的品性。
就像我們現在說的,做人要有原則,無論是善還是忠,或者是信,都要有所堅守。而這窮其一生的堅守也絕不是為了傷害或者損害他人,像玉一樣「無害」,正所謂君子如玉,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了。
家是社會的細胞
無數的小家庭給社會新鮮的血液
以及源源不斷的驅動力
雖然我們常說家訓是為訓誡後人
其實每個人在為人父母之前
好像沒有過充足的准備
這個准備不僅僅是物質基礎
更重要的是明白家是什麼
我們要有個怎樣的家
父母長輩的言傳身教才是家裡最重要的
只有長輩明白一個家什麼最重要
晚輩也才能明白長輩的智慧和用心
踐行家訓也才有意義
㈤ 國內外、本地名人、先賢的著名家訓
1.《朱子家訓》
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廬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為主的啟蒙教材。《朱子家訓》僅525字,精闢地闡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其中,許多內容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特點,比如尊敬師長,勤儉持家,鄰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現實意義。
《治家格言》(又稱《朱子家訓》、《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廬治家格言》),全文524字,文字通俗易懂,內容簡明賅備 ,對仗工整,朗朗上口,問世以來,不脛而走,成為有清一代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教子治家的經典家訓。
其中一些警句,如 「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 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 等,在今天仍然具有教育意義。
《朱子家訓》以「修身」、「齊家」為宗旨,集儒家做人處世方法之大成,思想植根深厚,含義博大精深。《朱子家訓》通篇意在勸人要勤儉持家安分守己。講中國幾千年形成的道德教育思想,以名言警句的形式表達出來,可以口頭傳訓,
也可以寫成對聯條幅掛在大門、廳堂和居室,作為治理家庭和教育子女的座右銘,因此,很為官宦、士紳和書香門第樂道,自問世以來流傳甚廣,被歷代士大夫尊為「治家之經」,清至民國年間一度成為童蒙必讀課本之一。
2.《顏氏家訓》
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部內容豐富,體系宏大的家訓,也是一部學術著作。作者顏之推,是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
該書成書於隋文帝滅陳國以後,隋煬帝即位之前(約公元6世紀末)。是顏之推記述個人經歷、思想、學識以告誡子孫的著作。共有七卷,二十篇。
分別是序致第一、教子第二、兄弟第三、後娶第四、治家第五、風操第六、慕賢第七、勉學第八、文章第九、名實第十、涉務第十一、省事第十二、止足第十三、誡兵第十四、養心第十五、歸心第十六、書證第十七、音辭第十八、雜藝第十九、終制第二十。
作為傳統社會的典範教材,《顏氏家訓》直接開後世「家訓」的先河,是我國古代家庭教育理論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顏之推並無赫赫之功,也未列顯官之位,卻因一部《顏氏家訓》而享千秋盛名,由此可見其家訓的影響深遠。
被陳振孫譽為「古今家訓之祖」的《顏氏家訓》,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部重要典籍,這不僅表現在該書「質而明,詳而要,平而不詭」的文章風格上,以及「兼論字畫音訓,並考正典故,品第文藝」的內容方面,而且還表現在該書「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時俗之謬」的現世精神上。
因此,歷代學者對該書推崇備至,視之為垂訓子孫以及家庭教育的典範。縱觀歷史,顏氏子孫在操守與才學方面都有驚世表現,光以唐朝而言,像註解《漢書》的顏師古,書法為世楷模、籠罩千年的顏真卿,凜然大節震爍千古、以身殉國的顏杲卿等人,
都令人對顏家有不同凡響的深刻印象,更足證其祖所立家訓之效用彰著。即使到了宋元兩朝,顏氏族人也仍然入仕不斷,尤其令以後明清兩代的人欽羨不已。
3.《了凡四訓》
是古代著名勸善書,作者是明朝著名官員、思想家袁黃。《了凡四訓》 又名《命自我立》, 是一本種德立命、修身治世類教育書籍。書成於公元1602年,全文通過立命之學、改過之法、積善之方、謙德之效分四個部分來講解如何改變命運。
作者為明代袁黃,字坤儀,後改名了凡,其以親身經歷,講述了改變命運的過程。原本為教訓自己的兒子,故取名《訓子文》;其後為啟迪世人,遂改今名。
(5)歷史名人的千古家訓擴展閱讀
其他家訓
《誡子訓》諸葛亮
原文: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譯文:君子的品行,一安靜努力提高自己的修養,以節儉努力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淡寡慾就不能顯現出自己的志向,不寧靜安穩就不能達到遠大的目標。學習必須靜下心來,才幹必須學習才能增長。不學習就不能有廣博的才幹,沒有志向就不能成就學業。
怠慢便不能振奮精神,冒險急噪便不能治理品性。年華隨時間流逝,意志隨歲月消磨,於是枝枯葉落,大多不能對社會有所作為。等到悲涼地守著貧窮的小屋時,後悔又怎麼來的及呢?
㈥ 名人家風家訓
1. 只要思想未遭錮蔽的人,誰也喜歡子女比自己更強,更健康,更聰明高尚。--魯迅. 父之愛子,教以義方。--宋·司馬光《論公主宅內臣狀》3. 家庭不是別的,正是人類自己。--[俄]葉甫圖申科《家庭》4. 長者須是指導者協商者,卻不該是命令者。--魯迅《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5. 士有悍婦則良友不至,國有妒臣則賢士不留。--明·劉基6. 孩子是要別人教的,毛病是要別人醫的。--魯迅《安貧樂道法》7. 要得健全幸福的人類,須得有健全幸福的母親。--郭沫若《題蘇聯婦女生活展》8. 勤儉治家之本,和順齊家之本,謹慎保家之本,詩書起家之本,忠孝傳家之本。--清·金纓《格言聯璧》9. 若一家自相紛爭,那家就站立不住。--《新約·馬可福音》10. 不愛自己妻子和孩子的人,就是在家裡養了一頭母獅、孵了一窩不幸。--[英]泰勒《佈道書》中國古代的名人家訓:1、治家嚴,家乃和;居鄉恕,鄉乃睦。--清·王豫 2、治家以和平兩字為主。--清·錢泳 3、家有一心,有錢買金;家有二心,無錢買針。--明·徐渭 4、富貴子弟無成者,失於姑息也;貧賤子弟易成者,習於嚴束也。--清·陳藎 5、士有悍婦則良友不至,國有妒臣則賢士不留。--明.劉基6、父之愛子,教以義方。--宋.司馬光 7、勤儉治家之本,和順齊家之本,謹慎保家之本,詩書起家之本,忠孝傳家之本。--清.金纓8、一身能勤能敬,雖愚人亦有賢智風味。9、一戒是(晚)起;二戒懶惰;三戒奢華;四戒驕傲。既守四戒,又須規以四宜:一宜勤讀;二宜敬師;三宜愛眾;四宜慎食。10、學生要三勤:手勤、腦勤、讀書勤。
㈦ 歷史名人曾國藩的家訓
1、勤字功夫,第一貴早起,第二貴有恆;凡將相無種,聖賢豪傑無種,只要人肯立志,都可以做得到的。
2、蓋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3、且苟能發奮自立,則家塾可讀書,即曠野之地,熱鬧之場亦可讀書,負薪牧豕,皆可讀書,苟不能發奮自立,則家塾不宜讀書,即清凈之鄉,神仙之境皆不能讀書。何必擇地?何必擇時?但自問立志之真不真耳!
4、我要步步站得穩,須知他人也要站得穩,所謂立也。我要處處行得通,須知他人也要行得通,所謂達也。今日我處順境,預想他日也有處逆境之時;今日我以盛氣凌人,預想他日人亦有以盛氣凌我之身,或凌我之子孫。常以"恕"字自惕,常留餘地處人,則荊棘少矣。
5、靜中,細思古今億萬年無有窮期,人生其間,數十寒暑,僅須臾耳;大地數萬里無有紀極,人於其中,寢處游息,晝僅一室耳,夜僅一榻耳;古人書籍,近人著述,浩如煙海,人生目光之所能及者,不過九牛之一毛耳;事變萬端,美名百途,人生才力之能辦者,不過太倉之一粒耳。
知天之長而吾所歷者短,則遇憂患橫逆之來,當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則遇榮利爭奪之境,當退讓以守其雌;知書籍之多而吾所見者寡,則不敢以一得自喜,而當思擇善而約守之;知事變之多而吾所辦者少,則不敢以功名自矜,而當思舉賢而共圖之。夫如是,則自私自滿之見可漸漸蠲除矣。
6、家中兄弟子侄,惟當記祖父之八個字,曰:"考、寶、早、掃、書、蔬、魚、豬"。余日記冊中又有八本之說,曰:"讀書以訓詁為本,作詩文以聲調為本,事親以得歡心為本,養生以戒惱怒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居家以不晏起為本,作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此八本者,皆余閱歷而確把握之論,弟亦當教諸子侄謹記之,無論世之治亂,家之貧富,但能守星岡公之八字與余之八本,總不失為上等人家。
7、一曰慎獨則心安;二曰主敬則身強;三曰求仁則人悅;四曰習勞則神欽。
8、讀經有一耐字訣。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讀;今年不精,明年再讀,此所謂耐也。困時切莫間斷,熬過此關,便可少進。再進再困,再熬再奮,自有亨通精進之日。不特寫字,凡事都有極困難之時,打得通的,便是好漢。
9、諸弟在家讀書,不審每日如何用功?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來,雖懶惰如故,而每日楷書寫日記,每日讀史十頁,每日記茶餘偶談一則,此三事未嘗一日間斷。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煙,洎今已兩月不吃煙,已習慣成自然矣。予自立課程甚多,惟記茶餘偶談、讀史十面、寫日記楷本,此三事者誓終身不間斷也。
10、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惡勞,無論貴賤智愚老少,皆貪於逸而憚於勞,古今之所同也。
11、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幾分,未有不興;若全無一分,未有不敗。和字能守幾分,未有不興;不和未有不敗者。諸弟試在鄉間將此三字於族戚人家歷歷驗之,必以吾言為不謬也。
12、三樂:勤勞而且憩息,一樂也;至淡以消嫉妒之心,二樂也;讀書聲出金石,三樂也。
13、八德:勤、儉、剛、明、忠、恕、謙、渾。
14、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
15、吾家祖父教人,亦以懦弱無剛四字為大恥。故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
16、困心橫慮,正是磨練英雄,玉汝於成。李申夫嘗謂余慪氣從不說出,一味忍耐,徐圖自強。因引諺曰:"好漢打脫牙,和血吞。"此二語,是餘生平咬牙立志之訣。
17、諺雲吃一暫長一智,吾生平長進全在受挫受辱之時,務須明勵志,蓄其氣而長其智,切不可戡恭然自餒也
18、家敗離不得個奢字,人敗離不得個逸字,討人嫌離不得個驕字。
19、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20、大約軍事之敗,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敗,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
21、戒驕字,以不輕易笑人為第一義,戒惰字,以不晏起為第一義。
22、以耕讀二字為本,乃是長久之計。
23、讀經、讀史、讀專集、講義理之學,此有志者萬不可易者也。聖人復起,必從吾言矣。然此亦僅為有大志者言之。
24、習字臨《千字文》亦可,但須有恆。每日臨帖一百字,萬萬無間斷,則數年必成書家矣。
25、諸弟在家教子侄,總須有勤敬二字。無論治世亂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興,不勤不敬未有不敗者。
26、吾不望代代得富貴,但願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讀書之種子也,世家之招牌也。禮義之旗幟也。
27、讀書如譬若掘井,掘數十井而不及泉,不如掘一井而見泉。讀書總以背熟經書,常講史鑒為要,每日有常,自有進境,萬不可厭常喜新,此書未完,勿換彼書耳。
28、思古聖人之道莫大乎與人為善。以言誨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薰人,是以善養人也,皆與人為善之事也。君相之道,莫大乎此;師儒之道,亦莫大乎此。仲尼之無常師,即取人為善也;無行不與,即與人為善也。為之不厭,即取人為善也;誨人不倦,即與人為善也。
29、古之成大事者,規模遠大與綜觀密微,二者闕一不可。
30、修身十二款:
①主敬:整齊嚴肅,無時不慎。無事時心在腔子里;應事時,專一不雜,如日之升。
②靜坐:每日不拘何時,靜坐半時,體驗靜極生陽來復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鎮。
③早起:黎時即起,醒後不沾戀。
④讀書不二:一書未點完,斷不看他書,東翻西閱,徒循外為人,每日以十葉為率。
⑤讀史:丙申購二十三史,每日讀十葉,雖有事不間斷。
⑥謹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⑦養氣:氣藏丹田,無不可對人言之事。
⑧保身:節勞節欲節飲食,時時當作養病。
⑨日知其所亡:每日記茶餘偶談一則。分德行門、學問門、經濟門、藝術門。
⑩月無忘所能:每月作詩文數首,以驗積理之多寡,養氣之盛否,不可一味眈著,最容易溺心喪志。
⑾作字:早飯後作字半小時,凡筆墨應酬,當作自己功課,不留待明日,愈積愈難清。
⑿夜不出門:曠功疲神,切戒切戒!
㈧ 列舉一則古代名人的家風家訓
家庭,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級組織單位。歷史上,許多人通過承擔對家庭、氏族的責任,實現從個體「小我」到社會「大我」的轉變。
在此過程中,他們教育子孫、持家治業的智慧凝練成富有哲理的語句,成為家訓,經由後人世代相傳,既作為家庭成員立身處世的准則,又作為家庭文化賡續延綿的依據。
萬丈高樓始於基,一個人價值觀形成的起點是家風,家風就是一個人和一家人成長的「地基」。《顏氏家訓》《朱子家訓》《錢氏家訓》等優良家風的教誨,成就的是我們熟知的大家。
傳統中國,「家國一體」,「家」是縮小的「國」,「國」即放大的「家」,因此,家風家教也在歲月的積淀中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中華文化的重要內容。家風,中華文化的縮影,文明的延續。
家訓,是指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是先輩留與後人的智慧寶典。家訓最早可追溯到周公告誡子侄周成王的誥辭,自此綿延數千年,中國傳統家訓精深宏富,是中國家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中華民族的巨大財富。
賞析:陸游一生極其重家庭教育,寫了大約二百首有關教育子女的家訓詩。《放翁家訓》是陸游的一部家訓專著,此書由兩部分組成。前一部分約寫於其四十四歲時,後一部分約寫於其八十歲左右。
《放翁家訓》在宋代的家訓中有一定的地位,此書結合陸游自己的切身經驗寫成,故在道德教育方面有獨特發人深省之處,其中最突出的思想是教育子孫要繼承清白家風,做清白人,專心耕讀,做鄉中君子。
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國藩,勤奮、儉朴、求學、務實的家訓家風一直為曾家後人所傳承。曾國藩曾留下十六字箴言家風:「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意思是,節儉能使家庭興旺,勤快會使身體強健。既勤勞又節儉,人生才能高枕無憂。他不肯將金錢留給後人,曾寫信對女兒曾紀芬說:「予自三十歲以來,即以做官發財為可恥,以官囊積金遺子孫為可羞。蓋子孫若賢,則不靠父輩,亦能自覓衣食;子孫若不賢,則多積一錢,必將多造一孽,後來淫佚作惡,大玷家聲。故立定此志,決不肯以做官發財,決不肯以銀錢予後人。」意思是,為官應當清廉,當為民請命,不是為了發財。子孫全靠自己,何須我來幫襯。所以,我絕對不留一文錢給後人。
清代第一才子紀曉嵐家教很嚴,對子女有「四戒」「四宜」的要求。四戒是:一戒晚起,二戒懶惰,三戒奢華,四戒驕傲。四宜是:一宜勤讀,二宜敬師,三宜愛眾,四宜慎食。「四戒」與「四宜」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相互補充,相映生輝。既告訴了後人什麼不該做,又告訴了後人應該怎麼做。這樣的家訓,既簡潔明了,又深刻透徹。
民族英雄林則徐曾寫過一副對聯傳給後代:「子孫若如我,留財做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麼?愚而多財,益增其過。」意思是說,如果子孫像我一樣正直、果敢,那我留錢做什麼?賢良的人擁有了大量錢財,就會玩物喪志,失去了遠大志向。如果子孫不如我,那我留錢做什麼?愚蠢的人手中有了錢,不僅不思進取,還會去做壞事。
「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52歲時才有了一個兒子。雖晚年得子,但家教甚嚴,從不溺愛。傳說73歲時,病危的他把兒子叫到床前,說想吃兒子親手做的饅頭。父命難違,時年21歲的兒子只得勉強答應。可他從未做過饅頭,請教了鄰家大娘後,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做好了饅頭,喜滋滋地送到父親床前,誰知父親早已斷氣。案頭上有張信箋,上面寫著父親的遺言:「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漢。」
無獨有偶,民國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這樣說過:「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他的這句話,激勵著當時一大批年輕有為的青年志士,努力奮斗,堅持不懈,走向成功,不辱門風。這句擲地有聲的話,時至今日,也依然深刻地影響著當今的人們,成為許多有志之士為人處世的標准。
可見,好的家訓家風,會成為一個人一生的航標。讓他在人生的大海上不僅不會迷失,還會走得更遠。
家風,往小了說是一個家的發展規劃和准則,是一個家庭興盛的基礎;往大了說是一個國家的風氣,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基礎和准則。作為一個擁有五千年歷史文化的國家,任何時候談家風都不會過時。
㈨ 中國古代有什麼經典家訓
《顏氏家訓》南北朝時期記述個人經歷、思想、學識以告誡子孫的著作。顏之推撰。七卷,共二十篇。之推(531~591以後),字介。顏氏原籍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北),先世隨東晉渡江,寓居建康。侯景之亂,梁元帝蕭繹自立於江陵,之推任散騎侍郎。承聖三年(554),西魏破江陵,之推被俘西去。他為回江南,乘黃河水漲,從弘農(今河南三門峽西南)偷渡,經砥柱之險,先逃奔北齊。但南方陳朝代替了梁朝,之推南歸之願未遂,即留居北齊,官至黃門侍郎。577年齊亡入周。隋代周後,又仕於隋。家訓一書在隋滅陳(589)以後完成。
顏之推是南北朝時期我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詩人、文學家,他是當時最博通、最有思想的學者,經歷南北兩朝,深知南北政治、俗尚的弊病,洞悉南學北學的短長,當時所有大小學問,他幾乎都鑽研過,並且提出自己的見解。他的理論和實踐對於後人頗有影響,《顏氏家訓》是他對自己一生有關立身、處世、為學經驗的總結,被後人譽為家教典範,影響很大。
作為中國傳統社會的典範教材,《顏氏家訓》直接開後世「家訓」的先河,是我國古代家庭教育理論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顏之推並無赫赫之功,也未列顯官之位,卻因一部《顏氏家訓》而享千秋盛名,由此可見其家訓的影響深遠。被陳振孫譽為「古今家訓之祖」的《顏氏家訓》,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部重要典籍,這不僅表現在該書「質而明,詳而要,平而不詭」的文章風格上,以及「兼論字畫音訓,並考正典故,品第文藝」的內容方面,而且還表現在該書「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時俗之謬」的現世精神上。因此,歷代學者對該書推崇備至,視之為垂訓子孫以及家庭教育的典範。縱觀歷史,顏氏子孫在操守與才學方面都有驚世表現,光以唐朝而言,像註解《漢書》的顏思古,書法為世楷模、籠罩千年的顏真卿,凜然大節震爍千古、以身殉國的顏杲卿等人,都令人對顏家有不同凡響的深刻印象,更足證其祖所立家訓之效用彰著。即使到了宋元兩朝,顏氏族人也仍然入仕不斷,尤其令以後明清兩代的人欽羨不已。
㈩ 歷代名人家訓的介紹
本書收錄了歷代名人的家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