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歷史中春節的故事

歷史中春節的故事

發布時間:2021-03-09 05:45:09

A. 春節有關的歷史名故事

1、王安石寫《元日》的故事
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這是王安石的一首著名的詩作《元日》,「元日」就是陰歷正月初一。這是一首寫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大約是王安石在神宗初年剛任宰相不久寫的。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逢年遇節燃放爆竹,這種習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續到今天。屠蘇,指古代春節時喝的用屠蘇草或幾種草葯泡的酒。古代風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蘇酒,然後用紅布把渣滓包起來,掛在門框上,用來「驅邪」和躲避瘟疫。這兩句是說:在爆竹的響聲中,舊的一年過去了。人們喝著過節的屠蘇酒,暖洋洋地感到春天已經來臨。
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承接前面詩意,是說家家戶戶都沐浴在初春朝陽的光照之中。「曈曈日」,指由暗轉明的朝陽。結尾一句描述轉發議論。桃符:指畫有神荼、郁壘兩個神像或寫有這兩個神像名字的桃木板,正月初一清晨掛在門上,以求「避邪」。這也是古代民間的一種習俗。「總把新桃換舊
符」,是個壓縮省略的句式,「新桃」省略了「符」字,「舊符」省略了「桃」字,交替運用,這是因為七絕每句字數限制的緣故。意思是:都是用新桃符替換了舊桃符。以桃符的更換揭示出「除舊布新」的主題。
《元日》這首詩取材於民間習俗,他敏感地攝取老百姓過春節時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細節:點燃爆竹,飲屠蘇酒,換新桃符,充分表現出年節的歡樂氣氛。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今天它還具有古代民俗學的價值。
其實,這首詩表現的意境和現實,還自有它的比喻象徵意義 ,它是以除舊迎新來比喻和歌頌新法的勝利推行。大家知道,王安石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改革家,他在任期間,大力推行新政,這首詩,正是贊美新事物的誕生如同「春風送暖」那樣充滿生機;「曈曈日」照著「千門萬戶」,這不是平常的太陽,而是新生活的開始,變法帶給百姓的是一片光明。
結尾一句「總把新桃換舊符」,表現了詩人對變法勝利和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喜悅之情。其中含有深刻哲理,指出新生事物總是要取代沒落事物的這一規律。
2、中國第一幅春聯的故事

相傳在春秋戰國時代,人們缺乏科學知識,認為某些自然災害和生老病死等現象,是神鬼作怪所致。於是,每逢春節便用傳說可以「驅鬼避邪」的桃木,製成一寸余寬、七八寸長的木條,上面寫上「滅禍降福」之類的吉祥話,然後把它釘在大門兩旁。這種木條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
公元964年,五代後蜀國君孟昶,在春節時要翰林學士作詩句題寫桃符。辛寅遜受命為他寢室門的桃符題詩。辛寅遜擬出詩句後,孟昶不甚滿意。於是他便親自寫了一聯詩:
新年納余慶;
佳節號長春。
這兩句詩,對仗工整,含義明了,而且首尾二字連起來便是「新春」,與春節的氣氛相符。兩句詩各寫在一條桃木板上,一左一右,嵌綴在孟昶的寢室門旁。孟昶題寫的這一聯桃符詩句,被公認為我國的第一副春聯,自此春聯便正式誕生了。
公元965年,後蜀為北宋所滅。孟昶歸降了北宋,被封為秦國公,當年死去。但是,他首創的春聯習俗,卻延續至今,大約有一千多年了。

B. 求中國歷史上關於春節的典故或有趣的故事

「年」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

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銀須飄逸,目若朗星。

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誰還有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

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

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鶴發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可她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獨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
"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

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

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里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臘燭還發著餘光……

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賀右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quot;年"獸的辦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C. 春節的由來和傳說故事

「年」在民間是有悠久的歷史的。過年泛指過陰歷年(農歷年),這是我國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之時家人團聚,共享天倫之樂,人們在家裡貼門神、貼對聯、掛年畫、貼窗花、包餃子、做年糕、掛彩燈、放鞭炮。

而年畫就是門神畫,東漢的蔡邕的《獨斷》中記載,在漢代已有民間在門上貼有「神荼」「郁壘」畫像的,到了宋代演變為木版年畫;同時,民間還燃燒青竹,發出聲響和火花,來嚇跑年獸。根據《詩經》中《小雅 庭燎》篇中就有「庭燎」的記載,也就是燃放竹桿類的器物,後來在竹筒里放上火葯,就成了爆竹,以後就逐漸演變為了紅紙來製作鞭炮了。在過了除夕夜之後,第二天一早,也就是大年初一,大家安然無恙,出來相互拜望,拱手相賀,拜年也就由此而來。

春節,作為一種習俗,在我國流傳了幾千年了。關於它的由來,有這么一個傳說。

相傳遠古時,有一個叫「年」的動物,體形龐大,生猛無比,常在每年初夕出來,傷人性命,殘害牲畜,人們就在初夕夜,在院子點上大火,門上貼著鮮紅的對聯,燃放煙花爆竹,舞龍舞獅,是為了嚇跑「年」。一大家族人聚攏在一起躲年,也叫過年。久而久之,便成了一種習俗,世代相傳。

過年的時候,又是冬去春來的時候,又一輪四季初始,春回大地,年也叫春節。

D. 中國傳統文化故事春節

春節傳說故事

傳說中國古時侯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年」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

又到了一年的除夕,鄉親們象往年都忙著收拾東西准備逃往深山,這時候村東頭來了一個白發老人,白發老人對一戶老婆婆說只要讓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將「年」獸驅趕走.眾人不信,老婆婆勸其還是上山躲避的好,但老人堅持留下,眾人見勸他不住,便紛紛上山躲避去了。

當「年」獸象往年一樣准備闖進村肆虐的時候,突然傳來爆竹聲,「年」獸混身顫栗,再也不敢向前湊了,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大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獸大驚失色,倉惶而逃.

第二天,當人們從深山回到村裡時,發現村裡安然無恙,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白發老人是幫助大家驅逐「年」獸的神仙,人們同時還發現了白發老人驅逐「年」獸的三件法寶.從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待歲.這風俗越傳越廣,就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

春節的習俗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 ,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乾乾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壓歲錢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

民間認為分壓歲錢給孩子,當惡鬼妖魔或「年」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而化凶為吉。清人吳曼雲《壓歲錢》的詩中雲:「百十錢穿綵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由此看來,壓歲錢牽系著一顆顆童心,而孩子的壓歲錢主要用來買鞭炮、玩具和糖果等節日所需的東西。

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壓歲餞的數額從幾十到幾百不等,這些壓歲錢多被孩子們用來購買圖書和學慣用品,新的時尚為壓歲錢賦予了新的內容。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斗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貼窗花和倒貼「福」字

在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託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也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 隨著木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經典的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 我國出現了年畫三個重要產地:蘇州桃花塢,天津楊柳青和山東濰坊;形成了中國年畫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國現今我國收藏最早的年畫是南宋《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的木刻年畫,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和綠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間流傳最廣的是一幅《老鼠娶親》的年畫。描繪了老鼠依照人間的風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場面。民國初年,上海鄭曼陀將月歷和年畫二者結合起來。這是年畫的一種新形式。這種合二而一的年畫,以後發展成掛歷,至今風靡全國。

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等著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習俗後來逐漸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古時守歲有兩種含義:年長者守歲為「辭舊歲」,有珍愛光陰的意思;年輕人守歲,是為延長父母壽命。自漢代以來,新舊年交替的時刻一般為夜半時分。

爆竹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隨著時間的推移,爆竹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品種花色也日見繁多,每逢重大節日及喜事慶典,及婚嫁、建房、開業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圖個吉利。現在,湖南瀏陽,廣東佛山和東堯,江西的宜春和萍鄉、浙江溫州等地區是我國著名的花炮之鄉,生產的爆竹花色多,品質高,不僅暢銷全國,而且還遠銷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幹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由於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後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來後來的「賀年片」。

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准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春節里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到新朋好友家和鄰那裡祝賀新春,舊稱拜年。漢族拜年之風,漢代已有。唐宋之後十分盛行,有些不必親身前往的,可用名帖投賀。東漢時稱為"刺",故名片又稱"名刺"。明代之後,許多人家在門口貼一個紅紙袋,專收名帖,叫"門簿"。

E. 告訴我關於春節的歷史故事

下面是春節的歷史故事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只見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銀須飄逸,目若朗星。鄉親們有的封窗鎖門,有的收拾行裝,有的牽牛趕羊,到處人喊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這時,誰還有心關照這位乞討的老人。

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一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驚目細看,見他鶴發童顏、精神矍鑠,氣宇不凡。可她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婆婆無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難去了。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年」朝婆婆家怒視片刻,隨即狂叫著撲過去。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栗,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竄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鄉親們一齊擁向老婆婆家,只見婆婆家門上貼著紅紙,院里一堆未燃盡的竹子仍在「啪啪」炸響,屋內幾根紅蠟燭還發著餘光......

欣喜若狂的鄉親們為慶祝吉祥的來臨,紛紛換新衣戴新帽,到親友家道喜問好。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F. 春節的來歷,故事和習俗

來歷故事:

傳說中,很久以前,在一個山腳下,有一個村子。而在山頂的洞里,住著一個專門吃人的怪獸,叫「年」。每到春節的夜晚,這個可怕的怪獸就會到村子裡吃人,天上的神仙知道了這件事,就下凡來幫村民們解難。他告訴村民,怪獸很怕紅色的東西還有響聲。

又一年的春節到了,村民們很擔心,怕這個方法行不通,但還是試著做了。怪獸來了,村民們按照這個方法做了,在房子上貼上紅紙,穿上紅衣,拿出各種紅色的東西,並製造出各種響聲。沒想到,怪獸真的被嚇跑了。從此,村民們又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而這個方法慢慢流傳下來,也有了「過年」這個詞。

習俗:

1、貼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

2、守歲

除夕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見於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

3、吃餃子

民間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已有相當盛行。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歷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6)歷史中春節的故事擴展閱讀

春節的民族特色

1.蒙古族

蒙古族歷來崇尚白色,所以將農歷正月稱為"白月",把過年節稱為作"白節"。蒙古族過年的准備工作從農歷臘月二十三即開始。除了掃除、沐浴、布置蒙古包外,還要人著新裝,馬佩紅纓和新鞍。要把放有哈達的整隻牛、羊獻給至親厚友。除夕夜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團圓。初一凌晨先向長者敬辭歲酒,再向同輩敬酒,親朋間互贈哈達,恭賀新年吉祥如意。初一給長輩拜年一定要在上午。

2.白族

白族從除夕開始互拜、贈送禮品。子夜過後,男女青年爭先挑水,以示勤勞。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祝願日子比蜜甜。早飯後,孩子們由成人帶領到親友家給長輩拜年。耍龍燈、舞獅子、打霸王鞭是節日不可缺少的活動。

3.布依族

布依族在除夕前要准備粑粑、米酒等節日食品,除夕夜守歲至天明。雄雞報曉,姑娘們爭先恐後到河邊擔水,誰先擔回第一擔水,就說明她最勤勞、最幸福。

參考資料:網路-春節

G. 過年的歷史故事

查看全部7個回答
我來答
寫回答 查看全部7個回答

hchy96
LV.22017-11-28

相傳:中國古時侯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回長尖角,凶答猛異常,」年」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傷害.
今年的除夕,鄉親們都忙著收拾東西逃往深山,這時候村東頭來了一個白發老人對一戶老婆婆說只要讓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將」年」獸驅走.眾人不信,老婆婆勸其還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堅持留下,眾人見勸他不住,便紛紛上山躲避去了.
當」年」獸象往年一樣准備闖進村肆虐的時候,突然傳來白發老人然響的爆竹聲,」年」獸混身顫栗,再也不敢向前湊了,原來」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大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獸大驚失色,倉惶而逃.
第二天,當人們從深山會到村裡時,發現村裡安然無恙,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白發老人是幫助大家驅逐」年」獸的神仙,人們同時還發現了白發老人驅逐」年」獸的三件法寶.從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燈火通明,守更待歲.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

H. 關於歷史人物與春節的故事

鄧小平七年在上海過春節
從l988年到1994年連續七年,每逢除夕之夜,鄧小平都來到上海與各界人士共迎新春佳節,對上海的工作作了許多重要指示,並寄予殷切期望。
1993年1月,鄧小平在上海過春節時看望全國政協副主席、著名數學家蘇步青

胡錦濤主席與普通百姓一起過春節。
美聯社報道: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8日在貧困的少數民族地區與村民一起慶祝除夕,與普通百姓一起過春節已成為中國領導人的傳統。
中國國家電視台播出了胡錦濤輕撫小朋友臉頰,打糍粑,以及接受貴州省少數民族村民贈送的一卷手工織布的畫面。
胡錦濤還來到一戶村民家中,提起茶壺仔細查看這家使用的原始的爐子,並與村民一起喝茶聊天。

周總理與人藝演職人員過春節
1960年,那是我國三年經濟困難時期,物質非常匱乏。就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很艱難的日子裡,周總理已老朋友,老觀眾的身份,主動提出要和北京人藝的演職人員過春節。
夕陽西下,華燈初上,周總理和鄧穎超大姐,還有陳毅李先念,王震(嘿嘿,偶們學校的老校長)等一起來到了首都劇場的三樓宴會廳。那天劇院作了最大努力,也只准備了一些茶水糖果和職工自己蘸的冰糖葫蘆。陳毅副總理吃了一口便問:「你們是從哪裡搞到的這樣的好吃的東西啊?」我們解釋說,這是有關部門為劇場特批的白糖和紅果,做好以後賣給觀眾們的,每張戲票只能買兩串。陳毅聽了哈哈大笑:我曉得了,觀眾是為了來吃冰糖葫蘆才來看戲的!」我們也跟著笑了起來。然而總理沒有小,他看了看大家清說:這是說明糧食不夠吃啊!」一句話說得大家都停止了笑聲,陷入了沉思中。
晚會開始了,在溫馨的樂曲聲中人們紛紛跳起了舞。周總理和鄧大姐跳起了第一個慢三步舞。-挑了一曲之後,周總理提議大家一起表玩笑節目,人們用熱烈的故障老表示贊成。劇院的得幾位老演員唱起了當年「抗敵演出隊」的保留節目《張先生討學錢》。儀式會場上揚漾著風趣喜悅的歌聲。
周總理惠棋手說:你們請小超大姐來一個節目來一個節目嘛!」有人問:「有嗎?」周總理答道:「有!」在人們的連續的掌聲中,鄧大姐有些不好意思地站了起來。鄧大姐說:「好吧,我會唱京劇《武家坡》。可誰和我配唱呢?」演員狄辛馬上走到前面說:
「我可以配唱。」緊接著,在演員朱旭的胡琴伴奏下,鄧大姐唱老生薛平貴,狄辛唱青衣王寶釧,戲便「開鑼」了。鄧大姐的一句:「八月十五月光明」還真是韻味十足,迎來了更加熱烈的掌聲和叫好聲。
京劇唱完之後,鄧大姐沒有坐下來,緊跟著說:「我告訴你們我老伴兒周恩來會唱《洪湖水,浪打浪》。大大家歡迎不歡迎啊?」人們異口同聲地喊:」歡迎!」周總理搖了搖頭說:「看來不唱是不行了嘛!」於是,總理走到話筒邊,抱著雙臂,左手還輕輕的打著節拍,非常認真地唱著:「洪湖水呀,浪呀么浪打浪啊,洪湖岸邊是呀么是家鄉啊。」他一邊唱著,已有把演員朱琳,王志鴻,李曼宜拉到前邊去一起唱。唱完之後,周總理的性質不見,又向著王震大喊道:「王鬍子,快過來嘛!」同時又招手保曹禺和歐陽山尊豆角樂趣,並且宣布:「現在我們再來唱一支歌《南泥灣》!」歌聲響起,大家用掌聲擊著節奏,也隨著合唱起來:「花籃的花兒香啊。。。。。。」
歌聲停止以後,陳毅搶先一步走下舞池,用四川話高喊到:「下一個節目是扭秧歌!」,接著,鑼鼓響起,周總理和陳毅各帶一支人馬牛氣東北大秧歌來。
最讓人難以忘懷的事,那天總理讓人從家裡帶來了一些酒和花生米分別擺在桌子上,面對這些當時很珍貴的東西大家連動也沒動。周總理發現後,一再說?:「來來大家都吃一點么。」可是仍然沒有人肯吃。後來一個青年女演員鼓足勇氣伸手抓了一把花生米,坐在一邊的老演員趕快用手捧捧年輕人,青年演員頓時張紅了臉,覺得很窘迫,急忙把花生米再送回盤子里去。這個細微的舉動,沒能逃過總理的眼睛,周總理一下擋住了女演員的手說:「年輕人正是長身體的時候,要多吃一些嘛!……花生米就是留下來讓大家吃的……」

溫總理---希望你在家裡過春節!
2003年春節,溫總理在遼寧阜新煤礦,和礦工一起過春節。2004年春節,溫總理來去了南上蔡縣蘆崗鄉陽光家園,看望因艾滋病失去親人的老人和孩子,和大家一起吃團圓餃子,觀看演出,共度除夕。2005年元旦,溫總理去了陝西銅川陳家山煤礦。看著礦工遺孤,流下了眼淚。2006年元旦,總理又是在九江地震災區慰問。

閱讀全文

與歷史中春節的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