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覃」姓的由來
覃姓的起源
覃姓是一個有多種讀音的姓氏,不同的讀音代表著不同的覃字在回讀為tan時,所代答表的姓氏血統與譚姓相同,相傳其姓氏本來也就是由「譚」字去掉偏旁而來的。漢代時,譚姓人中有人與名將韓信關系密切,後來韓信因故被殺,他怕受牽連,便攜家人逃往外地,改姓為覃,他的後代在後來也相沿以覃為姓。歷史上,這支覃姓人以齊郡(治所在今山東淄博)為郡望,主要分布在黃河流域的北方各省和關隴地區。
覃字讀為xun時,主要是指居住在長江以南原古代蠻族或巴蜀區的覃姓人。早在漢代時,澧中、平川、賜州等地的蠻族中都有覃姓,蜀郡也有覃姓。至南朝梁時,出自這一支派的覃姓人還出了一位名為覃元先的名人,官至東寧州刺史。直到清代,居住在今四川一帶的覃姓人仍把自己的姓氏讀為xun。
覃字讀為qin時,主要指生活在今廣西一帶的覃姓人。相傳,他們姓氏的讀音原為tan,與表示品嘗之意的「啖」字同音,後訛為qin,遂相沿成習。據有關方面統計,目前出自這一支派的覃姓人大約有50萬,而廣西也因此是全國分布最為集中的地區。
㈡ 有誰知道"覃"姓的來歷
覃福(1351年----1386年)鐔津(今藤縣)寧鳳鄉人。祖籍廣西慶遠府南丹,壯族。祖夢顯,初為南丹總目,元至正七年(1347年)率兵至藤州鐔津寧鳳鄉平黃得寧義舉,功升世襲百戶。遂於鐔津五隘(後改五屯)居住。至正十三年招四方佃戶開墾五隘。祖父廣成遂定居落戶。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派楊景定廣西,檄諸「夷」歸化,覃福集所屬壯民歸順。四年上書行中書省參政高傑,具陳守五屯策略,高准其議,遂召壯兵800 多人,編附桂林右衛報效,八年升五屯千戶所千戶,率其屬墾守五屯。十九年,大藤峽瑤民起義,奉命出戰,義軍前哨劉因初戰獲勝,覃福率軍追擊,被伏兵箭傷而死。明大祖敕封忠毅武德將軍。 摘自廣西《藤縣志》 覃姓發源於覃懷之地的覃懷底績。「覃懷」是地名,夏代時的稱謂,今河南溫縣周圍為覃懷,底績是覃懷之地的最底部。《禹貢》雲:「覃懷底績至於衡漳」。《左傳》雲:「覃懷,近河地名。」「衡」是稱其重量,漳是河流之意,「衡漳」就是黃河稱起的地方。《左傳覃懷註疏》雲:「河內郡有懷縣,在河之北,善覃懷二字為一地,故雲近河地名。」河南溫縣周圍,夏稱覃懷地,秦漢稱河內郡,唐宋稱懷州,元以後稱懷慶府。覃懷底績是這塊方的底部,即今溫縣北平皋村,也是漢代以前的古地邢丘。 「覃懷」字意來自甲骨文中的解釋。考古學家羅振玉說:「覃像酒盈樽,(古代的酒壺)。郭沫若和陳夢說,「覃」字上面的「西」字,是酒壺的蓋,西下的「曰」是酒壺的大肚,「十」字底部為尖狀,插入地中便於存放。這些歷史大家考析的覃字,正是古代覃懷地區的形貌。覃懷地區,西與北是太岳山脈,南與東是萬里黃河。在今邢台、安陽一帶為「西」處,在今焦作、沁陽一帶為「曰」處,在今溫縣北平皋為「十」的下底處。北平皋四面環水,中為突起高地,黃河過此後,開始東北去,故稱底尖部。 覃姓的始祖是有竹氏的伯益,生活在虞舜時期協助大禹治水。當時,溫地竹林茂密,生活在此的族群,有一支以竹為圖騰稱有竹氏,首領是伯益,住在今北平皋處。此地周圍今日仍然竹林叢生,晉代有「竹林七賢」在此地活動。當大禹治水來到這里後,伯益開始協助他治理濟河、沁河和黃河。其後,伯益攜族人向東,隨大禹往東至兗州地治水,今河南浚縣有覃氏族人數千人,是伯益族人留居下來的,他們以祖地「覃」為姓氏。 伯益族人一直隨大禹治水遷徙,最後到了江南的會稽(今浙江韶興),其族人散居到各地。但是,他們不忘自己的祖地,均以覃懷地名為氏,在各地產生了覃的姓氏。另外,在周代期間,有竹氏遷出外地的有稱孤竹氏,一支被封在今山東的章丘、歷城一帶建譚國,後譚國被齊國所滅,在逃亡中去「言」字邊以覃為氏,《姓篡》中說:「覃本譚氏,避難改。」
㈢ 覃氏有哪些歷史名人
覃玹:西抄晉鴻臚寺大鴻臚。襲
覃季:唐朝太子太傅。
覃慶元:宋朝景德進士、御史中丞。
覃光佃:宋朝監察御史。
覃昌:宋朝進士,官至國子祭酒,退休後閉門講學,教人讀經書,著有文集。
覃慶元:明朝嘉靖進士、陝西兵備。
覃修綱:清朝甘肅西寧鎮總兵。
㈣ 覃姓的有多少歷史名人
覃祥官(1933~2008),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人,吃水不忘挖井人,看病不忘覃祥官——中國合作醫療之父。覃 昌北宋廣西融州(今融安縣)人,覃光佃的兒子,慶歷進士,官至國子祭酒,退休後閉門講學,教人讀經書,著有文集。覃 達明代湖南石門人,曾任農民起義領袖陳友諒的萬戶官,洪武年間(1368-1398年)被征調到四川征剿,奮勇殺敵立功。喪於四川省大溪坪。覃 吉明代太子太傅,太子年九歲,口授四書章句及古今政典。「老伴」這個稱呼,原來是太子稱呼老太監的,現在通用於老年夫妻之間的稱呼。明朝憲宗皇帝朱見深冊立9歲兒子朱祐樘為太子,派宮中服侍多年的太監覃吉專門照管太子的生活和學習。幾年間,覃吉對太子口授「四書」,還常常敘說民間情況,連歷史上宦官專權禍國的往事也不避諱。覃吉對太子說:「我老了,也不想當富人,但願天下有個聖君,我就滿足了。」覃吉為人正派,忠於職守,太子非常尊敬他,稱他為「老伴」。以後傳到民間,老年夫妻之間互稱「老伴」了。覃 振原名道讓,字理鳴。當代湖南桃源縣人,留學日本,後加入同盟會、中華革命黨,參加護法運動。蔣介石隱退時,以主執委代行總統職權數月。系國民黨元老,孫中山好友,與毛澤東有密切交往。1947年在上海病逝,終年63歲。葬嶽麓山,墓為湖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覃元先字流欽,名無克,南梁廣東南海人,原籍陝西善騎射,亦精通文墨。齊未,反者四起,元先募乒衛鄉里,據有番禹。慶州刺史李堅,遣人說元先歸梁。武帝召見問其姓名,元先以「衍」與「彥」同音,恐犯帝諱,乃以無名對帝渭曰:「公當立勛業,書彝常,奈何無名乎?遂改今名。拜東寧州(今廣西羅城縣)刺史。累著戰功,加雲麾將軍。侯景反,元先與蕭雲合力討伐,擒賊斬將,所向無敵,未凡卒於軍中,年73歲。其後裔均落籍羅城。覃光佃北宋廣西融州(今融安縣)人。博學能文,宋仁宗時監察御史,彈劾不避權勢,京師呼為真御史。外籌軍政,內肅朝儀,咸倚重焉。曾與狄青並封為將軍,以音乞歸賜詔特進光祿大夫上柱國;賜紫金魚袋致仕。覃慶元:覃光佃之父親,北宋融州(今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苗族自治縣)人,景德進士,景德至大中祥符年間(1006-1010年)被封為御史中丞。為人穩健,遇事敢於發表意見,舉朝服其公正。覃應元字德芳,明朝四川省雲陽縣人,嘉靖進士,知河南府。他以德感召下屬及群眾,平息匪亂,整肅地方治安,政績突出,升任四川副使。覃紹殷廣西自治區馬山縣人,壯族。1959年畢業於湖北藝術學院美術系。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廣西分會理事,桂林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桂林畫院院長。作呂多次參加全國美展,並有作品在日本、美國、法國、新加坡、港澳等國家和地區展出或限表。有作品被全國人大會堂,天安門管理處、毛主席記念堂等收藏。覃炳榮男,1932年4月生,廣西貴港人。中學一級教師。畢業於廣州中醫學院。曾任政協原貴港市第三、第四屆委員,中學教師兼任中醫師。已退休,以社會醫術治療燙傷,療效突出,止痛鎮靜明顯,一經塗葯疼痛立即消除或緩解。專長被收錄於《中國特技名醫》。學術論文《燙傷的民間特色醫療》在韓國召開的』99國際疑難病優秀成果交流大會交流,並榮獲優秀論文一等獎,獲論文證書和獎杯,論文載入此次大會的《中國醫學專家代表團論文集》。覃子豪覃子豪,現代詩人、詩歌評論家。學名覃基,四川廣漢人。1932年到北平就讀於中法大學。1935年東渡日本入東京中央大學,兩年後回國,曾在浙江永嘉縣縣政府、國民政府軍委政治部任職,在浙江、福建編輯或主編過報紙副刊。1947年到台灣,曾主編《自立晚報》的《新詩周刊》。1954年參加創辦藍星詩社,任社長,主編《藍星詩周刊》、《藍星詩季刊》等。他還擔任台灣中華文藝函授學校詩歌班班主任,培養了不少青年詩人。他與紀弦就新詩創作問題展開論戰,批判台灣新詩西化的主張,主張中國新詩應堅持民族主義精神。覃春華男,1928年10月生,廣西北流縣人。1954年畢業於廣西農學院林學系本科,1954年5月分配到中央林業部綜合隊工作。1961年底調回廣西林業勘測設計院,已連續專門從事林業調查設計工作35年以上,林業高級工程師。《西南地區資源開發與發展戰略研究》成果獲中科院科技進步二等獎(1993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995年)特頒榮譽證書。獲國家民委、勞動人事部、中國科協授予在省數民族地區長期從事科技工作證書(1983年)。獲林學會從事林業工作榮譽證書、勁松獎章(1986年)。覃國忠男,1944年10月生。主管葯師。中共黨員。畢業於廣州軍區二十分部葯訓班。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181醫院主管葯師,系中國葯理協會廣西分會會員、楚天書法研究院院士、桂林智能功協會理事、中國伏牛畫院名譽院長等。被評為五好戰士(1964年)榮立集體三等功2次,集體嘉獎2次,個人三等功1次,嘉獎6次。1975年參與「復方白須公、少年紅皂甙、野芋花」的葯理研究工作,此後作了「甜茶的毒理學研究,黃皮葉降血脂作用研究,羅漢果、華腺萼水、銀杏可樂、葯螺殼、甜瓜葉、咳七風」毒理學研究。「少年紅皂甙,復方白須公,銀杏可樂,甜茶通過自治區鑒定」甜茶毒理學會研究獲廣後科技成果三等獎,並攝有廣西甜茶科技新聞電影。覃事湘男,1933年10月生,湖南省石門縣人,土家族。石門縣經濟委員會經委副主任,會計師。1982年4月晉升會計師,1950年畢業於湖南九澧中學,1950年9月參加工作後,曾任石門縣糧食局、磨市區糧站主管會計、縣易市聯合工廠、化工三廠、縣印刷廠會計主管、縣工業局計財股長、縣經委財務科長,縣經委副主任,縣財政會計學會副會長,常德市財政會計學會理事,縣會計職稱評委會評委等職。他1952年三反後,一直從事會計工作。40多年來,工作勤奮負責,認真鑽研經濟理論。在會計業務建設上,熱心培訓人才,累計培訓財會人員973人次,其有39人已晉升為會計師、128人為助理會計師;抓會計基礎建設和企業管理基礎工作,制度健全、目標,兩級核算,取得顯著成效。1989年被評為常德市財會先進工作者,同年還榮獲財政部榮譽證書,為石門工業財務作出了貢獻。覃守勝男,1965年3月生,湖北省五峰縣人,土家族。藝名小草。現為山魂根藝盆景社負責人,中國根藝美術師,湖北省盆景協會理事,三峽根藝奇石收藏家。有多篇論文入書或發表。根藝作品《第二次飛躍》、《壽》字根書、《國人漸已醒》、《笑口常開》、《普渡眾生》、《睡美人》等。石藝《北國風光》、《嫦娥奔月》等50件作品被國內外知名人士購買收藏。現收藏的奇石《江山多嬌》、《千里共嬋娟》、《祖先》、《雲起龍驤》等。根藝《自強不息》、《拼搏》等百餘件作品被業內名家視為珍品,正策化籌建一個天趣藝術館,以便同天下朋友交流。覃嗣玲女,1955年10月生,廣西南寧人。中共黨員。政工師。1985年畢業於廣西電視大學。現任廣西南寧市公安局南湖分局副局長。1994年轄區共發生刑事案件破案率為92.3%;治安案件查破率為89.7%。1994年度立集體三等功,其本人立個人二等功;1995年向陽所又創佳績,兩次棒回集體三等功榮譽,被評為南寧市政法戰線先進單位,其立個人二等功,並榮獲全國優秀人民警察稱號;1996年向陽所獲市委、市政府授予的「嚴打鬥爭第一、二、三戰役先進單位」稱號,在市公安局派出所規范化建設檢查評比中,以總分第一的成績,獨占鰲頭,立集體三等功,本人被評為南寧市政法戰線「十佳」民警,獲廣西「五一」勞動獎章及廣西區優秀工作者稱號。論文《有樣學樣》。覃廷雲男,1968年10月生,貴州晴隆人,中共黨員,苗族,現任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局長。
㈤ 覃姓歷史上有什麼意義嗎
覃姓是一個有多種讀音的姓氏,不同的讀音代表著不同的覃字在讀為專tan時,所代表的姓氏血統屬與譚姓相同,相傳其姓氏本來也就是由「譚」字去掉偏旁而來的。漢代時,譚姓人中有人與名將韓信關系密切,後來韓信因故被殺,他怕受牽連,便攜家人逃往外地,改姓為覃,他的後代在後來也相沿以覃為姓。歷史上,這支覃姓人以齊郡(治所在今山東淄博)為郡望,主要分布在黃河流域的北方各省和關隴地區。 -
覃字讀為xun時,主要是指居住在長江以南原古代蠻族或巴蜀區的覃姓人。早在漢代時,澧中、平川、賜州等地的蠻族中都有覃姓,蜀郡也有覃姓。至南朝梁時,出自這一支派的覃姓人還出了一位名為覃元先的名人,官至東寧州刺史。直到清代,居住在今四川一帶的覃姓人仍把自己的姓氏讀為xun。 -
覃字讀為qin時,主要指生活在今廣西一帶的覃姓人。相傳,他們姓氏的讀音原為tan,與表示品嘗之意的「啖」字同音,後訛為qin,遂相沿成習。據有關方面統計,目前出自這一支派的覃姓人大約有50萬,而廣西也因此是全國分布最為集中的地區。
㈥ 誰知道覃姓的來歷
覃福(1351年----1386年)鐔津(今藤縣)寧鳳鄉人。祖籍廣西慶遠府南丹,壯族。祖夢顯,初為南丹總目,元至正七年(1347年)率兵至藤州鐔津寧鳳鄉平黃得寧義舉,功升世襲百戶。遂於鐔津五隘(後改五屯)居住。至正十三年招四方佃戶開墾五隘。祖父廣成遂定居落戶。明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派楊景定廣西,檄諸「夷」歸化,覃福集所屬壯民歸順。四年上書行中書省參政高傑,具陳守五屯策略,高准其議,遂召壯兵800 多人,編附桂林右衛報效,八年升五屯千戶所千戶,率其屬墾守五屯。十九年,大藤峽瑤民起義,奉命出戰,義軍前哨劉因初戰獲勝,覃福率軍追擊,被伏兵箭傷而死。明大祖敕封忠毅武德將軍。 摘自廣西《藤縣志》
覃姓發源於覃懷之地的覃懷底績。「覃懷」是地名,夏代時的稱謂,今河南溫縣周圍為覃懷,底績是覃懷之地的最底部。《禹貢》雲:「覃懷底績至於衡漳」。《左傳》雲:「覃懷,近河地名。」「衡」是稱其重量,漳是河流之意,「衡漳」就是黃河稱起的地方。《左傳覃懷註疏》雲:「河內郡有懷縣,在河之北,善覃懷二字為一地,故雲近河地名。」河南溫縣周圍,夏稱覃懷地,秦漢稱河內郡,唐宋稱懷州,元以後稱懷慶府。覃懷底績是這塊方的底部,即今溫縣北平皋村,也是漢代以前的古地邢丘。
「覃懷」字意來自甲骨文中的解釋。考古學家羅振玉說:「覃像酒盈樽,(古代的酒壺)。郭沫若和陳夢說,「覃」字上面的「西」字,是酒壺的蓋,西下的「曰」是酒壺的大肚,「十」字底部為尖狀,插入地中便於存放。這些歷史大家考析的覃字,正是古代覃懷地區的形貌。覃懷地區,西與北是太岳山脈,南與東是萬里黃河。在今邢台、安陽一帶為「西」處,在今焦作、沁陽一帶為「曰」處,在今溫縣北平皋為「十」的下底處。北平皋四面環水,中為突起高地,黃河過此後,開始東北去,故稱底尖部。
覃姓的始祖是有竹氏的伯益,生活在虞舜時期協助大禹治水。當時,溫地竹林茂密,生活在此的族群,有一支以竹為圖騰稱有竹氏,首領是伯益,住在今北平皋處。此地周圍今日仍然竹林叢生,晉代有「竹林七賢」在此地活動。當大禹治水來到這里後,伯益開始協助他治理濟河、沁河和黃河。其後,伯益攜族人向東,隨大禹往東至兗州地治水,今河南浚縣有覃氏族人數千人,是伯益族人留居下來的,他們以祖地「覃」為姓氏。
伯益族人一直隨大禹治水遷徙,最後到了江南的會稽(今浙江韶興),其族人散居到各地。但是,他們不忘自己的祖地,均以覃懷地名為氏,在各地產生了覃的姓氏。另外,在周代期間,有竹氏遷出外地的有稱孤竹氏,一支被封在今山東的章丘、歷城一帶建譚國,後譚國被齊國所滅,在逃亡中去「言」字邊以覃為氏,《姓篡》中說:「覃本譚氏,避難改。」
㈦ 「覃」姓氏的起源及典故
覃(tán)出自姒姓,源自春秋時譚氏為避難所簡改為覃氏(tán,音譚)。
譚姓源自春秋時代是以國為氏。根據《萬姓統譜》、《譚氏家譜序》等文獻記載,譚姓家族的祖先本是上古聖君夏禹的姒姓後裔,周朝初年大封先聖之後時,把他們封於譚國,爵位為子爵,後為齊國的附庸國,到春秋時代齊桓公稱霸諸侯,就於周莊王五十四年,即公元前683年,將譚國吞並。
當時譚國的主人譚子奔到莒國去避難,失去祖國的譚國公族後裔就「以國為氏」而姓了譚(見《譚氏家譜序》)。覃姓為譚姓避禍去言字為覃姓(見《萬姓統譜》)。
(7)歷史人物姓覃擴展閱讀
覃氏經歷了幾千年來的頻繁遷徙,總的流向和趨勢可概括為:北南東西,即自北向南,先東後西。根據史籍和各地覃氏族譜記載及口碑,除了上述在黃河流域的幾次遷徙之外,還有八次較大的遷徙。
從覃懷地到會稽郡覃懷地,是大禹治水的指揮部,也是治黃最早取得成效的地方。夏禹治水,從冀州出發巡視,冀州治理工作從壺口開始,然後再治理梁山和岐山。覃懷的治理由於當地人民的共同努力而取得成效。伯益帶領覃懷人隨禹到浚縣安營紮寨,治理黃河,後又跟隨禹到各地治水。
接著大禹帶領大家繼續治理黃河下游的水患,施工最多的地方是兗州(今山東省境內),再到徐州(今江蘇省境內),到安徽塗山,經過疏導,引黃河流入渤海。大禹最後到達會稽(今浙江省紹興市),並在會稽去世。
大禹和他的助手包括覃懷人在內的民眾輾轉從北到南,到達會稽。為了紀念祖先伯益,覃懷人把會稽作為覃氏的堂號。
在遍布世界各地的華僑中也有一些覃氏居民。海外覃氏主要是從廣西、廣東地區出境的。這些華僑漂洋過海留居海外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宋代,而大量出走並留居海外的則在明、清和民國時期。廣西華僑人口僅次於廣東、福建兩省,居全國第三位,廣西又是覃氏聚居最多的省區,據所掌握的資料,海外覃氏,以祖籍為廣西者居多。
以容縣為例,據1982年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全縣人口59萬,其中覃氏3萬,佔5%強。1979年出版的台灣《廣西文獻》第3期說,馬來西亞有廣西籍華僑華人50萬,其中容縣籍20萬,在容縣籍華僑中,覃氏約2000人。
㈧ 歷史上姓覃的名人有哪些
1、覃吉:明代太子太傅,太子年九歲,口授四書章句及古今政典。明朝憲宗皇帝朱見深冊立9歲兒子朱祐樘為太子,幾年間,覃吉對太子口授「四書」,還常常敘說民間情況,連歷史上宦官專權禍國的往事也不避諱。
2、覃應機:覃應機(1915-1992)廣西東蘭人。1929年春參加革命工作,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優秀的政治工作領導者。
3、覃光佃:北宋廣西融州(今融安縣)人。博學能文,宋仁宗時監察御史,彈劾不避權勢,京師呼為真御史。外籌軍政,內肅朝儀,咸倚重焉。曾與狄青並封為將軍,以音乞歸賜詔特進光祿大夫上柱國;賜紫金魚袋致仕。
4、覃士冕(1914-1981):廣西壯族自治區東蘭縣人。1929年參加百色起義,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7軍政治部青年幹事,紅3軍團第5師13團特派員,紅3軍團保衛局偵察科科員,第4師12團特派員。參加了長征。
5、覃子豪:現代詩人、詩歌評論家。學名覃基,四川廣漢人。1932年到北平就讀於中法大學。1935年東渡日本入東京中央大學,兩年後回國,曾在浙江永嘉縣縣政府、國民政府軍委政治部任職,在浙江、福建編輯或主編過報紙副刊。
覃姓來源
1、據《姓氏考略》載,"夏有地名覃懷,居者以地為氏為覃氏。"。
2、以職業命姓。
3、出自南方少數民族姓氏,為復姓皇覃氏所簡改。據《姓氏考略》載,夏有皇覃氏部落,其後亦簡改為覃氏。
4、土家族覃姓以鄂西南山區腹地長陽、招徠河最為集中。
覃姓排在名人姓氏的並列第四百二十一位;覃姓的著名醫學家佔中國歷代醫學家總數的0.01%,排在並列第三百六十八位;覃姓的著名美術家佔中國歷代美術家總數的0.0033%。主要的歷史名人有:覃玹、覃季、覃慶元、覃光佃、覃昌、覃達、覃元先、覃萬傳、覃添順、覃修綱、覃貴福、覃振、覃應機等。
㈨ 歷史上的覃姓名人(按朝代排列)
覃祥官(1933~2008),湖北省長陽土家族自治縣人,吃水不忘挖井人,看病不忘覃祥官——中國合作醫療之父。
覃 昌:
北宋廣西融州(今融安縣)人,覃光佃的兒子,慶歷進士,官至國子祭酒,退休後閉門講學,教人讀經書,著有文集。
覃 達:
明代湖南石門人,曾任農民起義領袖陳友諒的萬戶官,洪武年間(1368-1398年)被征調到四川征剿,奮勇殺敵立功。喪於四川省大溪坪。
覃 吉:
明代太子太傅,太子年九歲,口授四書章句及古今政典。「老伴」這個稱呼,原來是太子稱呼老太監的,現在通用於老年夫妻之間的稱呼。明朝憲宗皇帝朱見深冊立9歲兒子朱祐樘為太子,派宮中服侍多年的太監覃吉專門照管太子的生活和學習。幾年間,覃吉對太子口授「四書」,還常常敘說民間情況,連歷史上宦官專權禍國的往事也不避諱。覃吉對太子說:「我老了,也不想當富人,但願天下有個聖君,我就滿足了。」覃吉為人正派,忠於職守,太子非常尊敬他,稱他為「老伴」。以後傳到民間,老年夫妻之間互稱「老伴」了。
覃 振:
原名道讓,字理鳴。當代湖南桃源縣人,留學日本,後加入同盟會、中華革命黨,參加護法運動。蔣介石隱退時,以主執委代行總統職權數月。系國民黨元老,孫中山好友,與毛澤東有密切交往。1947年在上海病逝,終年63歲。葬嶽麓山,墓為湖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覃元先:
字流欽,名無克,南梁廣東南海人,原籍陝西善騎射,亦精通文墨。齊未,反者四起,元先募乒衛鄉里,據有番禹。慶州刺史李堅,遣人說元先歸梁。武帝召見問其姓名,元先以「衍」與「彥」同音,恐犯帝諱,乃以無名對帝渭曰:「公當立勛業,書彝常,奈何無名乎?遂改今名。拜東寧州(今廣西羅城縣)刺史。累著戰功,加雲麾將軍。侯景反,元先與蕭雲合力討伐,擒賊斬將,所向無敵,未凡卒於軍中,年73歲。其後裔均落籍羅城。
覃光佃:
北宋廣西融州(今融安縣)人。博學能文,宋仁宗時監察御史,彈劾不避權勢,京師呼為真御史。外籌軍政,內肅朝儀,咸倚重焉。曾與狄青並封為將軍,以音乞歸賜詔特進光祿大夫上柱國;賜紫金魚袋致仕。 覃慶元:覃光佃之父親,北宋融州(今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苗族自治縣)人,景德進士,景德至大中祥符年間(1006-1010年)被封為御史中丞。為人穩健,遇事敢於發表意見,舉朝服其公正。
覃應元:
字德芳,明朝四川省雲陽縣人,嘉靖進士,知河南府。他以德感召下屬及群眾,平息匪亂,整肅地方治安,政績突出,升任四川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