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劉秀的平生事跡,故事傳說以及歷史功績。
劉秀(前6—57年),漢族,南陽蔡陽(今湖北棗陽)人。後漢王朝(也俗稱東漢)開國皇帝。新莽末年,海內分崩,天下大亂,身為一介布衣卻有前朝血統的劉秀與兄在家鄉乘勢起兵,並在昆陽之戰中一舉殲滅了新莽王朝的主力。公元25年,劉秀與綠林軍公開決裂,在河北登基稱帝,建立了後漢王朝。經過長達十數年之久的統一戰爭,劉秀先後平滅了更始、建世和隴、蜀等諸多割據政權,使得自新莽末年以來,紛爭戰亂長達20餘年的中國大地再次歸於一統。天下定後,劉秀推行「偃武修文」的國策,發展生產、大興儒學,從而奠定了後漢王朝近兩百年的基業。
故事典故:1、隱身草
王莽盯著劉秀緊緊追趕,眼看劉秀就要被追上了,劉秀趕緊爬到一棵大樹上去躲避。因為這棵老樹皮厚葉稀,難以隱身。他就感嘆地說:「大樹呀大樹,你發出點隱身草多好呀?」話音剛落,大樹枝上就生出一簇象斗籃大的隱身草,將劉秀遮蔽住,王莽追趕到大樹下,轉了幾個圈子,也沒找到劉秀,只得走開。
從此以後,這一帶的大樹上,年年生長出隱身草來。
2、韓城罐蘿卜
相傳,東漢光武皇帝劉秀還沒有登基時,曾被王莽軍攆得到處亂跑。有一天傍晚,劉秀跑到韓城東關,天色已黑。不敢進村投宿,忽然看見不遠處的菜園里有一個矮小的草庵子,他急忙跑過去鑽進庵子,暫避風寒。這個菜園的主人姓陳名來運,並非本地人,幾年前帶著老伴逃荒到這里,託人租種張大戶家二畝地,以種菜賣菜為生。這天在家吃罷晚飯,帶著鋪蓋到庵子來看菜。走到庵子門口,把被子往庵子里鋪上一扔,「哎呀」一聲,來運被嚇了一跳,喊道:「誰?」劉秀在朦朧間覺著身上壓了一件東西,接著又聽到老人的問聲,就會意是來看菜園的人,砰砰跳動的心,也就平靜了下來,便和氣地說:「大伯,我是一個過路的,因沒錢住店,只好在這里借住一晚,明早就走」。來運一聽是個過路的可憐人,聯繫到自己的身世,不覺產生憐憫之心,便關心地說:「大冷天的這里咋行,還是進村到咱家裡去住,以免在這里受罪。」劉秀推辭不過,見老人又是老實可靠人,便把自己的實際情況告訴了老人,並求老人千萬保密,救救自己,來運一聽想起王莽在朝胡作非為的傳說,對劉秀倍加同情。便說:「你放心吧,我決不會做出對不起你的壞事。明天早上我來送你。」來運把被子交給劉秀便返回家了。
來運回到家裡,把地里的所見和老伴一講,老伴心裡也很高興,並心疼地說:「你也不問人家吃飯沒有?」老人後悔地說:「哎呀,我真的忘了」。老伴讓他給劉秀送饃,來運卻說:「不要再去了,被人知道,惹出事來。」老伴嘮叨了幾句,一對老夫婦便入睡了。
次日天還沒亮,老伴起來烙了油餅,燒好了小米湯,就叫來運趁天不亮趕快往地里送。來運怕天不亮送飯引人懷疑,就想出了一個好辦法,用一個最大的蘿卜挖空心把米湯裝到蘿卜里去,用籠布蓋好抱在懷里,油餅裝在口袋裡,急忙來到菜園。
劉秀一覺醒來,見天已將亮,急忙整理被子就要趕路,這時來運送飯已到。又飢又渴的劉秀,不問青紅皂白,抓起就吃就喝,吃喝完畢,猛然看見盛小米湯的罐是個大蘿卜,不由得笑了起來,來運忙問:「笑什麼?」劉秀指著大蘿卜說:「你真會想門道兒」。來運只好忙著解釋,劉秀這才恍然大悟道:「好,好一個罐蘿卜呀。」劉秀走後,來運老人隨手把那個當作飯罐的蘿卜扔在地里。那年冬天西北風很大,颳起的灰土把盛飯的蘿卜埋了起來。第二年春天風和雨潤,被埋在土裡的盛飯罐蘿卜竟發芽、生長、開花、結籽。老人采籽播種,到收獲季節只見庵子周圍的蘿卜,個個長得像小罐一樣,而且中間還有一個很細的水心,生吃脆甜,熟吃味鮮,上市出售被一搶而空。來運老人收入增加,生活從此逐年改善,日子越過越好。因此,人們傳說:「韓城的罐蘿卜是光武帝劉秀所封。」
3、安知非仆
光武帝還是一個普通百姓時,與姐夫鄧晨到別人家去做客,當時大家看到讖書中說:「劉秀當為天子」。旁邊的有些人說:讖書所說的劉秀肯定是國師公劉秀(當時新朝的國師公劉歆恰巧剛剛改名為劉秀)。可當時在場的劉秀(即後來的光武帝)卻說:「怎麼就知道這讖書中所說的要當天子的劉秀不是指的我呢?」,結果引起了眾人的鬨笑!劉秀登基後的第三年,與鄧晨一起談及往事,鄧晨從容的對光武帝說:「仆竟然做到了」,光武帝聽後大笑!
② 歷史上劉秀是個怎麼樣的人
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公元前6年臘月初六—公元57年二月初五),字文叔,南陽版郡蔡陽縣人,出生於陳留郡權濟陽縣,東漢王朝開國皇帝,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新莽末年,海內分崩,天下大亂,身為一介布衣卻有前朝血統的劉秀在家鄉乘勢起兵。公元25年,劉秀與更始政權公開決裂,於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稱帝,為表劉氏重興之意,仍以「漢」為其國號,史稱「東漢」。
經過長達十二年之久的統一戰爭,劉秀先後平滅了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的割據政權,結束了自新莽末年以來長達近二十年的軍閥混戰與割據局面。劉秀在位三十三年,大興儒學、推崇氣節,東漢一朝也被後世史家推崇為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的時代。
③ 歷史上的劉秀是個什麼樣的人
漢光武帝劉秀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封建皇帝之一。
【政治——加強中央集權】
不同於先祖漢高祖劉邦得天下後誅殺功臣的無情,劉秀分封三百六十多位功臣為列侯,給予他們尊崇的地位,只解其兵權。劉秀以後不設丞相,而是「雖置三公」但「事歸台閣」;一方面削弱三公權力,使三公成為虛位,另一方面又擴大尚書台的職權,成為皇帝發號施令的執行機構,所有權力集中於皇帝一身。
【經濟——注意民生,與民休息】
在統一全國之後,劉秀兢兢業業,勤於政事,「每旦視朝,日仄乃罷,數引公卿郎將議論經理,夜分乃寐」。在位期間,經常發救濟糧,減少租徭役,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推行薄賦斂政策,下詔恢復西漢前期三十稅一的賦制。因各項政策措施都不同程度地實行,為恢復發展社會生產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使得墾田、人口都有大幅度的增加,從而奠定了東漢前期八十年間國家強盛的物質基礎。歷史上稱其統治時期為光武中興,其間國勢昌隆,號稱「建武盛世」。
【外交——偃武修文】
劉秀統一中國後,厭武事,不言軍旅,建武二十七年(51年),朗陵侯臧宮、揚虛侯馬武上書:請乘匈奴分裂、北匈奴衰弱之際發兵擊之,立「萬世刻石之功」。光武卻下詔:「今國無善政,災變不息,人不自保,而復欲遠事邊外乎!……不如息民。」
【軍事——長於用兵,強調軍紀】
劉秀史稱其才兼文武,豁達有大度。他善於以少勝多,出奇制勝。在昆陽之戰中,他知人善任,中興二十八將大都拔擢自小吏、布衣、行伍之中。他對待臣僚「開心見誠」,不念舊惡,但賞罰嚴明,雖仇必賞,雖親必罰,如重用有宿怨的朱鮪。光武在戰爭中所以能夠克敵制勝,還在於他注意講求策略,具有敏銳的政治眼光。他在統一戰爭中,善於採用政治攻勢,如宣布釋放奴婢、刑徒,減免賦稅刑法,用以瓦解敵軍,壯大自己的勢力。他還注意整飭軍紀。早在他擔任更始政權的將軍時就注意約束部下遵守軍紀,這就有利於取得更多的支持。
【歷史評價】
《後漢書》作者范曄論曰:「雖身濟大業,競競如不及,故能明慎政體,總攬權綱,量時度力,舉無過事,退功臣而進文吏,戢弓矢而散馬牛,雖道未方古,斯亦止戈之武焉。」
《資治通鑒》作者司馬光曰:「帝每旦視朝,日昃乃罷……雖以征伐濟大業,及天下既定,乃退功臣而進文吏,明慎政體,總攬權綱,量時度力,舉無過事,故能恢復前烈,身致太平。」
近世著名史學家範文瀾評光武帝說:「這個以南陽豪強為主體的劉秀軍,在政治上有優勢,在軍事上有謀略,再加上禁止虜掠,爭取民心,這就決定了它的必然勝利。劉秀既是地主階級的代表,自然是農民起義軍的死敵;但是他也代表著社會的共同要求,完成了國家統一的偉大事業。他在推倒王莽的戰爭中,在削平割據的戰爭中,都起了極大的作用,因之,他是對當時歷史有重要貢獻的歷史人物。」
光武晚年,雖因迷信圖讖,宣布圖讖於天下;貶逐了桓譚、馮衍等直言敢諫之士,有拒諫之失;但大體說來尚能始終保持謹慎,兢兢業業,勤於政事,在封建帝王中還是難能可貴的。
④ 劉秀是個怎樣的歷史人物
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陽郡蔡陽縣回人,答出生於陳留郡濟陽縣,東漢王朝開國皇帝,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新朝王莽末年,海內分崩,天下大亂,身為一介布衣卻有前朝血統的劉秀在家鄉乘勢起兵。公元25年,劉秀與更始政權公開決裂,於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稱帝, 為表劉氏重興之意,仍以「漢」為其國號,史稱「東漢」。
經過長達十二年之久的統一戰爭,劉秀先後平滅了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的割據政權,結束了自新莽末年以來長達近二十年的軍閥混戰與割據局面。劉秀在位三十三年,大興儒學、推崇氣節,東漢一朝也被後世史家推崇為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的時代。
建武中元(一作中元)二年(公元57年)二月初五日,劉秀在南宮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歲。遺詔說:「我無益於百姓,後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務必儉省。刺史、二千石長吏都不要離開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員或通過驛傳郵寄唁函弔唁。」劉秀死後,其子明帝劉庄繼位,於同年三月初五日,葬劉秀於原陵,上廟號世祖[5] 、謚號光武皇帝。
⑤ 《東漢故事》中劉秀是一個怎樣的人
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陽郡蔡陽縣人,出生於陳留郡濟陽縣 ,東漢王朝開國皇帝,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新朝王莽末年,海內分崩,天下大亂,身為一介布衣卻有前朝血統的劉秀在家鄉乘勢起兵。公元25年,劉秀與更始政權公開決裂,於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稱帝, 為表劉氏重興之意,仍以「漢」為其國號,史稱「東漢」。 經過長達十二年之久的統一戰爭,劉秀先後平滅了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的割據政權,結束了自新莽末年以來長達近二十年的軍閥混戰與割據局面。劉秀在位三十三年,大興儒學、推崇氣節,東漢一朝也被後世史家推崇為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的時代。 建武中元(一作中元)二年(公元57年)二月初五日,劉秀在南宮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歲。遺詔說:「我無益於百姓,後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務必儉省。刺史、二千石長吏都不要離開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員或通過驛傳郵寄唁函弔唁。」劉秀死後,其子明帝劉庄繼位,於同年三月初五日,葬劉秀於原陵,上廟號世祖 、謚號光武皇帝。
⑥ 歷史上的劉秀是個什麼樣的人
漢光武帝劉秀
字文叔,蔡陽人[1],漢景帝後裔。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對王莽,昆陽之戰,光武挽狂瀾於即倒,王尋等百萬之眾,一時土崩瓦解。王莽政權的喪鍾,由此而敲響。光武以偏師徇河北,平王郎,降銅馬,艱難奠定中興之基。統一天下,定都洛陽,重新恢復漢室政權,為漢朝中興之主。政治措施皆以清靜儉約為原則,興建太學,提倡儒術,尊崇節義,為一賢明的君王。在位三十三年,謚號光武,廟號世祖。
西漢皇族,漢高祖九世孫。秀九歲喪父,寄養叔父劉良家。早年從事農業生產。新莽天鳳三年(16),到長安求學,拜中大夫許子威為師。後因資用拮據,回到家鄉。地皇三年(22),農民起義軍蜂起,與其長兄劉縯率領和賓客七八千人在舂陵(棗陽)起兵,招新市、平林、下江等軍編為六部,擊殺王莽南陽守將,又擊敗王莽大將嚴尤、陳茂,進軍圍宛,聲勢大振。地皇四年(23),新市、平林諸將擁立劉玄做漢帝,號更始帝。是年劉縯攻下宛城,更始帝入都宛城。更始帝在害死劉秀大哥後,讓劉秀巡河北,想讓河北勢力殺了劉秀,可劉秀借機發展壯大了自己的勢力,在以後先後消滅了其它割據勢力,赤眉軍(建立建世政權),綠林軍(建立更始政權),銅馬軍,公孫述(稱帝)國號「成家,大成,成...漢光武帝劉秀
字文叔,蔡陽人[1],漢景帝後裔。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對王莽,昆陽之戰,光武挽狂瀾於即倒,王尋等百萬之眾,一時土崩瓦解。王莽政權的喪鍾,由此而敲響。光武以偏師徇河北,平王郎,降銅馬,艱難奠定中興之基。統一天下,定都洛陽,重新恢復漢室政權,為漢朝中興之主。政治措施皆以清靜儉約為原則,興建太學,提倡儒術,尊崇節義,為一賢明的君王。在位三十三年,謚號光武,廟號世祖。
西漢皇族,漢高祖九世孫。秀九歲喪父,寄養叔父劉良家。早年從事農業生產。新莽天鳳三年(16),到長安求學,拜中大夫許子威為師。後因資用拮據,回到家鄉。地皇三年(22),農民起義軍蜂起,與其長兄劉縯率領和賓客七八千人在舂陵(棗陽)起兵,招新市、平林、下江等軍編為六部,擊殺王莽南陽守將,又擊敗王莽大將嚴尤、陳茂,進軍圍宛,聲勢大振。地皇四年(23),新市、平林諸將擁立劉玄做漢帝,號更始帝。是年劉縯攻下宛城,更始帝入都宛城。更始帝在害死劉秀大哥後,讓劉秀巡河北,想讓河北勢力殺了劉秀,可劉秀借機發展壯大了自己的勢力,在以後先後消滅了其它割據勢力,赤眉軍(建立建世政權),綠林軍(建立更始政權),銅馬軍,公孫述(稱帝)國號「成家,大成,成,」,漁陽的彭寵(稱燕王),南郡的秦豐(稱楚黎王),梁地的劉永(稱帝),齊地的張步(齊王),盧江的李憲,東海的董憲,漢中的延岑(稱武安王),夷陵的田戎,隴西的隗囂(西伯王,西州上將軍),安定的盧芳(西平王),王郎(稱帝),劉秀都與之有過較量。經過參照某事建議與自己的雄才宏略等方針准備後,打敗高潮、重連、尤來、大槍、五幡……等起義軍,終成大業,建立了東漢帝國。
⑦ 劉秀的生平簡介
1、早期經歷
劉秀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出自漢景帝一脈,劉秀的先世,從王降為列侯,到他父親劉欽這一輩,只是濟陽縣令這樣的小官員了。
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劉秀出生於濟陽縣,他出生的時候,有赤光照耀整個房間,當年稻禾(嘉禾)一莖九穗,因此得名秀。
元始三年(公元3年),劉欽去世,年僅9歲的劉秀和兄妹成了孤兒,生活無依,只好回到祖籍棗陽舂陵白水村,依靠叔父劉良撫養,成了普通的平民。
2、舂陵起兵
西漢自漢元帝以來,朝政日益衰敗,到了成帝之時,以太後王政君為首的王氏外戚集團獨攬朝政大權,加之漢成帝昏聵不堪,極為寵信趙氏姐妹,從而形成了「趙氏亂於內,外家擅於朝」的局面。
王莽歷經「安漢公」、「攝皇帝」,幾乎就是昔日周公攝政的再次重演,初始元年(公元8年),王莽廢孺子嬰(劉嬰)為定安公,正式登基稱帝,建立了新朝,建元「始建國」,西漢在歷經214年的統治後終於滅亡。
新莽末年,水、旱等天災不斷,廣袤中原赤地千里、哀鴻遍野,終於,在新莽天鳳年間,赤眉、綠林、銅馬等數十股大小農民軍紛紛揭竿而起,頓時,海內分崩,天下大亂。
劉秀雖名為皇族後裔,但他這一支屬於遠支旁庶的一脈,劉秀為人、與其長兄劉縯不同,劉縯不事家人居業,傾身破產,交結天下豪傑,欲圖大事;而劉秀則為人「多權略」,處事極為謹慎。
3、大戰昆陽,新室崩塌
因為劉秀兄弟和南陽宗室子弟在南陽郡的舂陵鄉(今湖北棗陽)起兵,故史稱劉秀兄弟的兵馬為舂陵軍,舂陵軍的主力為南陽的劉氏宗室和本郡的豪傑,兵少將寡,裝備很差,甚至在初期,劉秀是騎牛上陣的,這也成為了後世演義中的一段佳話,即所謂的「牛背上的開國皇帝」。
更始元年(公元23年),西漢宗室劉玄被綠林軍的主要將領擁立為帝,建元「更始」,劉玄就是歷史上的更始帝,對此,劉縯及南陽劉姓宗室極為不滿,只是迫於在聯軍之中,綠林軍人多勢大,又有強敵在前,只得暫且作罷,劉縯被封為大司徒,劉秀則受封為太常偏將軍。
更始政權建立,復用漢朝旗號,此舉大大震動了新室,王莽即遣大司空王邑、大司徒王尋發各州郡精兵共四十二萬撲向昆陽和宛城一線,力圖一舉撲滅新生的更始政權。
新朝號稱百萬大軍的主力覆滅於昆陽城下,三輔震動,新莽政權土崩瓦解,更始元年九月,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死於混戰之中,新朝覆滅。
4、韜光養晦,出巡河北
在昆陽之戰中立下首功的劉秀則馬不停蹄的南下攻城略地,此時一個噩耗傳來,劉秀的長兄大司馬劉縯被更始帝所殺,哥哥被更始帝所殺,對劉秀來說,無疑是一個莫大的打擊,但是劉秀能強忍悲傷,益發謙遜,而且悲憤不形於色,正是彰顯出了劉秀的韜光養晦、隱忍負重。
當時新莽王朝雖然覆滅,但是河北(黃河以北)各州郡都在持觀望態度,未曾歸附更始政權,赤眉軍在山東發展迅速、聲勢日益壯大,還有「河北三王」、銅馬、尤來、隗囂、公孫述等等割據勢力。
劉賜對劉玄說:「劉秀是去河北招撫的最佳人選,並且河北一帶只能是劉秀去才合適。」再說,能不能擺平河北,決定更始政權的命運。
劉玄很為難,朱鮪這邊的反對意見也是很有道理的,讓他去,劉秀勢力壯大,太危險,不讓他去,河北的招撫工作做不好,更危險,就在劉玄猶豫不決的時候,馮異給劉秀出了一條錦囊妙計,馮異勸劉秀,一定要想辦法巴結左丞相曹竟,劉秀聽從了馮異的建議,「厚結納之」。
5、登基稱帝
更始元年(公元23年)十月,更始帝劉玄遣劉秀行大司馬事北渡黃河,鎮慰河北州郡,路上,劉秀的摯交鄧禹杖策北渡,追趕上劉秀,對劉秀言劉玄必敗,天下之亂方起,勸劉秀「延攬英雄,務悅民心,立高祖之業,救萬民之命,以公而慮,天下不足定也!」鄧禹的話,正合劉秀的心意。
不久劉秀率軍在更始帝派來的尚書令謝躬和真定王劉楊的協助下,攻破了邯鄲,擊殺了王郎等人。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促成和真定王劉楊兩家的聯盟,劉秀親赴真定府,以隆重的禮儀迎娶了真定王劉揚的外甥女——郭聖通,此時距劉秀在宛城迎娶陰麗華尚不足一年。
見劉秀在河北日益壯大,更始帝極為不安,他遣使至河北,封劉秀為蕭王,令其交出兵馬,回長安領受封賞,同時令尚書令謝躬就地監視劉秀的動向,並安排自己的心腹做幽州牧,接管了幽州的兵馬。
劉秀發幽州十郡突騎與占據河北州郡的銅馬、尤來等農民軍激戰,經過激戰,迫降了數十萬銅馬農民軍,並將其中的精壯之人編入軍中,實力大增,當時關中的人都稱河北的劉秀為「銅馬帝」。
公元25年六月,已經是「跨州據土,帶甲百萬」的劉秀在眾將擁戴下,於河北鄗城(今河北省邢台市柏鄉縣固城店鎮)的千秋亭即皇帝位,為表重興漢室之意,劉秀建國仍然使用「漢」的國號,史稱後漢(唐末五代之後也根據都城洛陽位於東方而稱劉秀所建之漢朝為東漢),劉秀就是漢世祖光武皇帝。
6、擊滅赤眉,掃平關東
建武元年(公元25年)十月,劉秀定都洛陽。此時的長安,極度混亂,赤眉大軍擁立傀儡小皇帝劉盆子建立了建世政權,擁兵三十萬眾,進逼關中,更始遣諸將與赤眉大軍交戰,均大敗而歸,死傷甚重,三輔震動!不久,更始請降,獲封為長沙王,後為赤眉縊殺。
鄧禹與赤眉數次交戰,並一度占據了長安,但最終又為赤眉所敗,不得不退出,見鄧禹的西征軍不利,劉秀遣馮異前往關中,代替鄧禹指揮西征大軍,馮異到後,鄧禹聯合馮異部與赤眉再戰,結果大敗,馮異只率少數人棄馬步行才得脫身歸營,而鄧禹則敗走宜陽,馮異收攏歸散的部下,堅壁清野,待機再戰。
在已陷入絕境的情況下,尚有十幾萬兵馬的赤眉大軍無奈在宜陽被迫請降,並向劉秀呈上了得自更始帝之處傳國玉璽和更始的七尺寶劍。
赤眉降後,上繳的兵器和甲胄堆放在宜陽的城西,與旁邊的熊耳山(山名,因似熊耳而得名,在宜陽以東)一樣高,至此,起自新莽天鳳五年,縱橫山東十餘年的赤眉軍被劉秀扼殺在了血泊之中。
自建武二年始,劉秀先後派虎牙將軍蓋延和建威大將軍耿弇分別平定了割據睢陽的劉永和青州的張歩,特別是耿弇與齊王張歩的戰斗,極為慘烈,「城中溝塹皆滿,八九十里僵屍相屬」,此間,劉秀還親征海西王董憲,大獲全勝,到建武六年初,關東基本上為劉秀所定。
7、得隴望蜀,一統天下
自建武元年(公元25年)至建武六年(公元31年)初,經過近六年的東征西討,劉秀已經基本上控制了除隴右和巴蜀之外的廣大中原之地,基本上統一了中國的東方,與西北隴右的隗囂、西南巴蜀的公孫述形成了鼎足之勢。
建武五年(公元30年)四月,光武帝至長安,告隗囂將派建威大將軍耿弇等七將軍從隴西攻蜀,隗囂反對,並派大將王元率兵據隴坻(今陝西隴縣西北),伐市塞道阻止漢軍進攻,四月,漢軍沿渭北平原翻隴山仰攻隴坻,結果大敗。
建武六年(公元31年)春,公孫述立隗囂為朔寧王,出兵援隴,秋,隗親率步騎三萬進攻安定郡(郡治高平,今寧夏固原),進至陰架(今甘肅涇川東),另派部隊進攻肝縣,企圖奪取關中,馮異、祭遵分別擊敗。
建武七年(公元32年)八月,耿弇、寇恂攻破高平第一城,十月,來歙、蓋延攻破落門,王元隻身逃奔公孫述,隗純等投降,此戰,歷時4年,隴西始平定。
平隴戰後,劉秀即從南、北兩個方向,對益州的公孫述展開攻勢。
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一月,吳漢敗蜀軍於魚腹津(今四川眉山之岷江渡口),進圍武陽,殲滅蜀援軍五千餘人,西上再破廣都,逼近成都,吳漢求勝心切,率二萬步騎進攻成都,兵敗,吳漢隨即改變戰術,乘夜秘撤到錦江南岸與副將劉尚合兵,並力對敵,轉敗為勝。
此後,吳漢根據劉秀敵疲再攻的戰術,與蜀軍戰於成都、廣都之間,殲滅公孫述大量有生力量,兵臨成都城下,十一月,臧宮攻克繁(今四川彭縣西北)、郫(今四川郫縣)與吳漢會師,合圍成都。
公孫述招募五千敢死士交延岑指揮,准備決戰,延岑在市橋(今四川成都市南郊)大敗吳漢,吳漢隱蔽精銳,示弱誘敵,公孫述貿然出擊,蜀軍大敗,公孫述重傷死(參見廣都、成都之戰),延岑見大勢已去,率成都守軍降。
自建武元年至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劉秀登基後用了十二年的時間終於克定天下,使得自新莽末年以來四分五裂、戰火連年的古老中國再次歸於一統。
8、劉秀去世
劉秀勤於政事,「每旦視朝,日仄乃罷,數引公卿郎將議論經理,夜分乃寐」,劉秀在位期間,多次發布釋放奴婢和禁止殘害奴婢的詔書,為減少貧民賣身為奴婢,經常發救濟糧,減少租徭役,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裁並郡縣,精簡官員。
結果,裁並四百餘縣,官員十置其一,歷史上稱其統治時期為光武中興,其間國勢昌隆,號稱「建武盛世」。
劉秀統一中國後,厭武事,不言軍旅,公元51年,朗陵侯臧宮、揚虛侯馬武上書:請乘匈奴分裂、北匈奴衰弱之際發兵擊之,立「萬世刻石之功」。
光武卻下詔:「今國無善政,災變不息,人不自保,而復欲遠事邊外乎!不如息民。」,劉秀善待功臣,分封三百六十多位功臣為列侯,給予他們尊崇的地位,只解其兵權。
劉秀死後,其子劉庄繼位,於同年三月丁卯日,葬劉秀於原陵,上廟號世祖、謚號光武皇帝。
(7)何離歷史人物劉秀擴展閱讀:
軼事典故:
1、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劉秀登基為帝後,派大將馮異率軍西征,敉平赤眉軍。赤眉佯敗,在回溪之地大破馮軍。馮異敗回營寨後,重召散兵,復使人混入赤眉,然後內外夾攻,在崤底之地大破赤眉。
事後,劉秀下詔獎之,謂馮異初雖在回溪失利,但終能在澠池獲勝。可謂在此先有所失,後在彼終有所得,當論功行賞,以表戰功。
2、臨淄勞耿弇
光武帝來到臨淄,親自慰勞軍隊,群臣在這里隆重地聚會。光武帝對耿弇說:「從前韓信因攻破歷下而開創基業,現在將軍您攻取祝阿而立身揚名。
歷下和祝阿都是齊國的西界,你與韓信的功績也足以相比。但韓信襲擊的是已經降伏的對手,而將軍卻獨力戰勝強大的敵人,這個功績的取得,確實要比韓信難。
再說田橫烹殺了酈生,等到田橫投降,漢高帝下詔告誡衛尉酈商,不許他與田橫結仇。張步也曾殺過伏隆,如果張步前來歸降,我也要下詔給司徒伏湛,要他消除仇怨。
這兩件事又更加相似了。將軍從前在南陽時,就提出了這項重要的計策,我原以為迂遠疏闊,很難實現,現在看來,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啊!」
⑧ 劉秀在歷史上是怎樣的人物
劉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57年3月29日),即漢光武帝(公元25年—57年在位),字文叔,南陽郡蔡陽縣(今湖北棗陽)人,出生於陳留郡濟陽縣濟陽宮。中國東漢王朝的建立者,廟號「世祖」,謚號「光武皇帝」。
新朝末年,海內分崩,天下大亂,身為一介布衣的漢室宗親劉秀在南陽郡乘勢起兵。更始三年(25年),劉秀與更始政權公開決裂,於鄗縣南千秋亭登基稱帝,為表劉氏重興之意,仍以「漢」為其國號,史稱「東漢」。經過長達十二年之久的統一戰爭,劉秀先後平滅了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的割據政權,結束了自新莽末年以來長達近二十年的軍閥混戰與割據局面。
劉秀在位三十三年,政治上改革中央官職,整治官場風氣,精簡結構,優待功臣;經濟上解放生產力,採取休養生息,大力發展經濟;文化上大興儒學、推崇氣節,東漢一朝也被後世史家推崇為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的光武中興時代。
建武中元(一作中元)二年(57年)二月初五日,劉秀在南宮前殿逝世,享年六十二歲。劉秀死後,其子劉庄繼位,於同年三月初五日,葬劉秀於原陵,上廟號世祖、謚號光武皇帝,後人多稱呼為光武帝。
劉秀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位有作為的開明君主,面對斷壁殘垣、江山破碎的社會狀況,他勤於國政,改革開拓,終於使東漢王朝在一片焦土廢墟中恢復和發展。
⑨ 歷史上的劉秀是一個如何傑出的皇帝 劉秀的皇後是誰
新朝末年,海內分崩,天下大亂,身為一介布衣的漢室宗親劉秀在南陽郡乘勢起兵。25年,劉秀與更始政權公開決裂,於鄗縣南千秋亭登基稱帝,[5-6] 為表劉氏重興之意,仍以「漢」為其國號,史稱「東漢」。經過長達十二年之久的統一戰爭,劉秀先後平滅了關東、隴右、西蜀等地的割據政權,結束了自新莽末年以來長達近二十年的軍閥混戰與割據局面。
劉秀在位三十三年,政治上改革中央官職,整治官場風氣,精簡結構,優待功臣;經濟上解放生產力,採取休養生息,大力發展經濟;文化上大興儒學、推崇氣節,東漢一朝也被後世史家推崇為中國歷史上「風化最美、儒學最盛」(司馬光、梁啟超語)的光武中興時代。
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的結發妻子被封為光烈皇後陰麗華劉秀說過娶妻當得陰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