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山西歷史名人介紹500字

山西歷史名人介紹500字

發布時間:2021-03-08 17:58:44

1. 中國歷史人物故事500字

講一個清朝末期比較著名的人物是左宗棠。左宗棠是洋務派運動的代表,而專且在清朝末年也屬為中國的新工業革命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他年輕的時候學習是很笨的,有一次那個小偷躲在了他的書房下。聽左宗棠背書背了很久,左宗棠都沒有背了下來,小偷都氣得出來了,說你這么笨還背什麼書哇,我都背下來了,然後大搖大擺的走了出去,左宗棠看著小偷什麼也沒有說,後來發誓好好讀書,後來成為了。清朝末年的重要的功臣。

2. 有關山西名人的作文

來自山西的網路之父
網路,著名的搜索引擎,為80%的中國網民提供專業的搜索服務。而網路CEO李彥宏,這個中國短短幾年崛起的搜索引擎的領跑者,他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輝煌的呢?
1987年,在山西小城陽泉里,19歲的李彥宏填報高考志願:高中時參加全國青少年程序設計大賽的他,毫無疑問地喜愛計算機,但是第一志願不是北大計算機系,而是信息管理系,因為他考慮到:將來,計算機肯定應用廣泛,單純地學計算機恐怕不如把計算機和某項應用結合起來有前途。
李彥宏留學讀研期間,偶然間,聽到了導師的一句話—「搜索引擎技術是互聯網一項最基本的功能,應該很有未來」。這句話被李彥宏熟記於心。雖然這時候,1992年,互聯網在美國還沒開始普及,但李彥宏已經開始行動———從專攻計算機轉回來,開始鑽研信息檢索技術。並從此認准了搜索。 然後他來到矽谷當時最成功的搜索技術公司。在那裡,李彥宏見識了一個每天支持上千萬流量的大型工業界信息系統是怎樣工作的,並寫成了第二代搜索引擎程序。這就是網路。
根據最近的美國調查機構統計,「網路」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獨立搜索引擎商,在中文搜索引擎中位居第一。而2004年新財富勞斯萊斯500富人榜上,李彥宏以10億元位居第156名。這個出生於山西陽泉的,有著遠大理想的成功者,仍在不懈地奮斗著!

3. 介紹一位歷史名人作文550

第1篇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 500字
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很早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帶。有的以游牧為業,有的以農耕為生。他們的紡織業和治濤業平也很高。
吐蕃人飼養牛,馬和單鋒駝等,種植青稞,小麥和蕎麥。吐蕃人已會製造金屬器血和鎧甲,兵器。將士的鎧甲精良,用勁弓利刀都很難穿破。全副鎧甲的士兵,全身只露兩個眼窩。吐蕃習俗以戰死為榮,一家幾代人連續戰死,被看做『榮譽甲門』。
7世紀前期,吐蕃傑出的贊普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定都邏些。松贊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幾次向唐求婚。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他。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
松贊干布少年時,父親遇害,貴族舉兵叛亂,他在動亂中繼位。年少的贊普,驍勇而有謀略。他依靠叔父和親信大臣,團結各方力量,很快平息叛逆,穩定了局勢。
而我所喜歡的文成公主可是個才女!文成公主自幼熟讀詩書,是個有才識的女子。她出嫁吐蕃,帶去許多書籍和穀物,蔬菜種子,還帶去大批手業大臣。從此,吐蕃人學會了平整土地,種植蔬菜,學會了養蠶剿絲,防治刺綉,等等。
文成公主的進入,使吐蕃有了新的開始,我們應該永遠記住文成公主一樣的歷史人物。

第2篇 古人不遠,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 500字
光陰倒轉,恍惚之間我來到了那一天。莽莽烏江因著如血的殘陽,如同你身上底下的錚錚鐵水,哪裡拔山河的氣魄隨激流滾滾而去。
你是一個令我心痛的悲劇,雖然不似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凄美,卻是獨具一格的悲壯,天與山之間的好不蒼涼,千百年來無數文人騷客為你譜下詩篇,如果你肯聽到那一句「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那麼你會慚愧嗎?
你是一代英才,但卻不願從頭再來,你以為大丈夫就要無敵於天下,永立於不敗之地,你以為東山再起會讓你無顏面對江東父老鄉親,你錯了,錯的很離譜,離譜到根本不配做一個統領大半江山的霸王,只能永遠成為一個後人留下遐想的神話,你再也不能像雄鷹一樣遨視天下了。
你不知道卧薪嘗膽後的甜美,結局是你註定成為一個為後人「景仰」的懦夫,榮辱成敗,不在一念之間,若當年的一切可以重來,我相信你能夠力挽狂瀾,其實並不是天要敗你,是你敗了你自己,或許這也是你最好的結局,歷史終究是歷史,你已成為了過去,成為了不可改變的神話。
你的愛與恨都隨著江水奔騰遠了,如果你的靈魂真的還會有來世,我願化作你乘騎的駿馬,隨你殺敵而去,可歷史誰又能改……
悲——哉,項羽!
項羽,悲——哉!

第3篇 古人不遠: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 800字
孔子是春秋戰國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對中國文化有著深遠影響。
孔子的父親叫叔梁紇是當時有名的武士建立過兩次戰功。成為了大夫。與妻子生下了孔子。取名丘。字仲尼。他三歲時父親就死了。母親與他相依為命。在母親與先生的教導下。孔子決定去做一位人人尊敬的君子。於是他朝著他的目標努力著。
孔子17歲時母親離他而去。並且他也一事無成。生活的艱難沒有使他屈服。
二十多歲時。他做過小吏。放羊。駕過車。在他的不斷努力下。三十多歲時他開始廣收門徒。有些人沒有錢。上不起學。孔子教他們不但不要錢。而且還根據他們不同的性格特點因材施教。不久便在當地小有名氣。門徒們也都擁有高尚的品格。各個能文善武。
五十一歲時他做了魯國的中都宰。他任職不過一年的時間。四周的地方都來效仿。因為他政績出色且門人眾多聲望又高。所以很快就又做了魯國的小司空。又過了不久他做了大司寇。這是管理刑罰的大官。後來齊景公與魯定公在夾谷相會。讓孔子去做魯國司儀。其實齊國強大。魯國弱小。齊想藉此機會像魯示威。讓他們臣服。當齊國以奏四方之音為由。想劫持魯軍時孔子登上臨時築成的盟壇土階責備齊景公但沒明說齊景公明白了他什麼意思。便以和平制定盟約齊國在其中加了一條讓魯國在齊國出征時要出三百乘兵車相從。否則便是壞盟。其實這無非就是讓魯國臣服於齊國。孔子便在這時讓齊國歸還侵佔魯國的土地。事後魯君更加器重他了。後來魯國統治越來越壞。孔子便在55歲時離開了。
後來孔子周遊列國。在衛國五年他受到衛靈公的禮遇但不重用他。只是養起來。衛靈公死後衛國內亂。他就離開衛國離開後經過了曹國曹國不接待他。經過宋國宋國大夫甚至要殺了他。到了鄭國後與弟子們失散。鄭國也不接待。孔子在陳國住了三年。後來吳國入侵。孔子與弟子逃走了。因為他的弟子大多在衛國做官他又返回衛國。衛國還是不接待他。他就返回了魯國。他已經68歲了。專心寫作寫成了《春秋》一書。五年後他死在家裡。
孔子一生弟子三千。桃李滿天下。創立儒學。揚名千古。


第4篇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諸葛亮 1200字
如果有人問我喜歡哪個歷史人物,我一定會說:我最喜歡三國時期蜀國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智慧的化身——諸葛亮。
千古以來,諸葛亮深受人們的愛戴,身上有著無數美麗的光環。
「未出茅廬,已知天下三分。」毫無疑問,這是對諸葛亮才華的側面概括。集超人智慧與謀略於一身的諸葛亮,被善於招攬人才的劉備重用,蜀國在諸葛亮的全力以赴下,終成就了大業。
我喜歡諸葛亮遇事鎮定自若,深謀遠慮。在「空城計」中,智慧的他毫不畏懼司馬懿的逼迫,從容布置,從而使對方退兵,西城得以轉危為安。我喜歡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料事如神。在「草船借箭」中,妒賢嫉能的周瑜設計陷害諸葛亮,而諸葛亮將計就計,趁大霧天扎草人攻打曹營,從而借來十萬支箭,為赤壁之戰准備了足夠的箭支,也保全了自己。我還喜歡諸葛亮的智勇超群與忠貞不渝。諸葛亮為了求得南方的長治久安,聽從馬謖的建議,採用「攻心為上」的計謀,在與孟獲的戰斗中七擒七縱,最後使孟獲心悅誠服地歸順了劉備,成為蜀漢南方的屏障……這些世人耳熟能詳的故事無不閃耀著諸葛亮知識與智慧的光芒。
我喜歡諸葛亮一生淡泊名利、志存高遠的品質。他是一個「滴水之恩,必將湧泉相報」的人。他的一片丹心以求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因為受到劉備三顧茅廬之恩,諸葛亮只求安心生活,「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因為受到劉備三顧茅廬之恩,白帝城託孤之重任,為了漢室之興竭忠盡智,至死不渝,他是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為了江山社稷,忠貞不二,嘔心瀝血,直到臨死之前,還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業,為的就是報先帝的知遇之恩,實在可歌可泣!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這是後人對諸葛亮的評價,可以看出諸葛亮的鞠躬盡瘁。諸葛亮的性格品質至今還廣為後人流傳。《三國演義》同時也塑造了很多不同性格的英雄人物,它現在已經成了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讀物了。
訪先人之遺跡,發聖賢之古情。千百年來,諸葛亮成為東方智慧的化身,也是忠誠、廉潔、正直的榜樣,很多歷史典故都出自諸葛亮,「三顧茅廬」,「舌戰群儒」,「火燒赤壁」,「三氣周瑜」、「六齣祁山」,「白帝託孤」,「嘔心瀝血」、「七縱七擒」,「空城退雄兵,死諸葛嚇走活仲達」等等。不僅如此,後世留下了許多與諸葛亮有關的諺語、俗語或歇後語。如「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既生瑜,何生亮!」「諸葛亮借箭——有去無還。」等等的這些諺語、俗語、歇後語不計其數。其傳奇般故事為世人千古傳誦,數不勝數。
諸葛亮,靈與肉雖然已經化作清風明月,但他的精神品質卻在歷史的天幕上鑲嵌起耀眼的恆星,為世人永遠展現出他那聖潔的光輝!

第5篇 花自飄零水自流古人不遠: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 1200字
其,清水芙蓉,多愁善感,一介女流;其,如詩永遠籠罩著一層淡雲哀愁,籠罩著美麗的輕輕面紗;其,秀面芙蓉一笑開,眼波才動被人猜;其,見客入來,珠劃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情風依依,在倦鳥投林,牧童歸家而你卻流離在外的時候,你是否會默悵著一首詩「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來,月滿西樓,花白飄零水自流,一處相思,兩處閑愁……」思風徐徐,在意外收到家信的時候,你是否會想起這首詩「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在這情思飄逸的時刻你是否會像起她——一個作為封建社會的一介女流,一個有理想、有抱負,對生活一直抱著積極的態度,具有強烈的進取心的女中豪傑——李清照。
李清照,是古代文學創作中的一道獨特的亮麗的風景線,也是整個太陽系間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1987年,國際天文學命名了水星上15座環形山。用了15個世界名人命名,李清照就是其中的一個。
李清照的詞體現了她感悟力的纖敏豐富,而她的詩則表達了她對於政治、民族、國家的看法,和關心國事、不讓須眉的精神氣魄。可以說,她的詞之所以具有一般婉約詞所缺乏的骨力,並非偶然,而是她性格剛烈、大膽的體現,詩只是更明確地抒寫了詞人性情的這一面。較之一般的士大夫文人,李清照對朝廷政策、天下蒼生的關懷,對政局的預見,都有自·己的懷抱和主張。如《浯溪中興頌碑詩和張文潛韻二首》,借唐代的安史之亂,托古諷今,突破張文潛詩的思想,對北宋末期政治的腐敗、最高統治者的荒淫昏聵,作了深刻犀利的批判。「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極有力地抨擊了貪生怕死的南宋統治者在金兵追擊下的逃跑主義,偏安於江南、不顧民生願望的軟弱無能。她的詩直指社會現實,以傲昂正氣充盈其間,寫得激昂慷慨,帶有憤郁之氣。
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
李清照較為幸福的前半生,使她前期的詞大多以描寫少女情懷和婚後的生活情趣為主要內容。從而她的詩清新明朗,入口即化。在構思意境上,既有精工雕琢的蘊藉,又有適時的高放,詞風平易而不俚俗,雅正而不繁復,意境優美動人。南渡後,由於政局的影響,感世傷時、悼念亡夫、回憶故土歲月,奠定了這一時期詞作的情感基調。其思想內容更具深度,詞的風格也隨之轉為沉鬱。「春歸秣陵樹,人客建安城」寫出了詞人在動盪的時勢下流離遷徙、歲月蹉跎的身世之痛,是時代悲劇之縮影。這一時期,李清照在慢詞上的成就突出,如《永遇樂》,盛衰今昔之感,通過圓熟的用筆,表現得動人心魄。《聲聲慢》開創了運用雙聲疊韻的創格,一直為後世所稱道。
朋友常誇我像李清照,多愁善感,總流露出一絲淡淡的憂愁。但我知道,我是遠不及她的。李清照除了是一個婉約的,「蹴里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和羞走」的美麗才女。她更有不同凡響的魅力。剛正不阿的性格與細膩敏銳的情感力相得益彰,使她的詩詞具有獨特的精神和風采。她的藝術成就令後世矚目,為中國的文學寶庫增加了一筆寶貴的財富。
古人不遠,風吹笠動,前空悠悠,藕燃深處,是否有她在撥舟吟詩。

第6篇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 800字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帶著逝去的時光,一去不復返,卻留下了讓世人傳頌千古的佳話傳說。
千古佳話永流傳
楚漢相爭,項羽大勢已去,處於敗局。此際,面對著兵少糧盡,夜聞四面楚歌,,這位叱吒風雲的人物竟也流露出兒女情長、英雄氣短的哀嘆:「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凄然起舞,並忍淚和唱:「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她心中早已明了,項王大勢已去,自己只能成為項王的累贅,她不願自己落入敵手讓項王蒙羞受辱。她雖為一介女子,卻也知羞呀,也知恥啊,所以搶先一步自刎在項羽面前。
「霸王別姬」的美麗神話由此上演……
美人起舞離愁盡
她,在眾人離開他時不離不棄,情願以自己做代價,喚起項羽奮戰之鬥志:「君王意氣盡江東,賤妾何堪入漢宮;碧血化為江邊草,花開更比杜鵑紅。」情願以一舞訣別霸王,自刎殉情,希冀勝利突圍。
生死離別前的那一舞,舞盡了天下女子的絕代風華;那一抹淚,流盡了世間女子的辛酸。那飄舞的絲綢,寫滿了離別的愁緒;那輕盈的體態,轉出了滿腔的哀怨。
佳人,離愁上心,相思白頭……
佳人帳下拭淚痕
「腸斷烏騅夜嘯風,虞兮幽恨對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飲劍何如楚帳中?」英雄已末路,佳人何以堪?不過眨眼間,紅顏已散盡。終始虞姬是那殘弱無力的飛蛾,王是那焚盡世間所有的烈火。只不過,飛蛾的淚滴已滅不盡烈火,只能帳下拭淚,獨自承受……
後記:「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欄玉砌今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我贊嘆虞姬的美麗,更驚異於她的痴情與知恥。但,我畢竟只是兩千多年後的一個旁觀者,對於歷史,我有太多太多的疑問,卻只能在迷惘中揣測,只能在歷史的車輪所留下的痕跡中去尋找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虞姬的蹤影……

第7篇 古人不遠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 1200字
古今以來,天下出現了數之不勝,但在我認為,最突出的還要非曹操莫屬了,他是《三國演義》中爭議比較多的一個人物,曹操在性格上的繁復、能力的全面、正邪的雜揉等諸方面,顯出其最難被人蓋棺論定的豐富和龐雜。使人難以捉摸,歷史上對他的看法也較有爭議,不過,在我看來曹操是一位卓越的軍事家,政治家,在文學上也有很高的成就,是著名的詩人。
曹操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他雖然沒當皇帝,但自196年迎獻帝都許,直到220年去世,牢牢把持了東漢朝政大權,「挾天子以令諸侯」,成為沒有名號的皇帝。
曹操是卓越的軍事家,他精通兵法,在漢末征戰群雄的戰爭中,他用兵用計,勝人一籌,多次取得勝利,尤其在官渡之戰中,以少勝多,打敗了不可一世的袁紹,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曹操善於用人,招攬賢能之士,凡能治國用兵者,都盡力網羅,他手下「猛將如雲,謀臣如雨」,人才濟濟。
曹操喜文學,其詩作慷慨悲涼,頗具感染力,不少名篇傳留至今。他與其子曹丕、曹植以及「建安七子」對文學的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曹操之所以成為歷史上傑出的人物,還由於他在政治上的遠見卓識。在漢末天下大亂之時,他始終以漢相自居,堅持不稱帝。曹操晚年,已經占據了東漢十三州的九州,稱帝的時機已經成熟,但仍然執行「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策略。孫權寫信勸他稱帝,曹操說:「是兒欲著吾爐火上邪!」意思是,這小子要把我放在爐火上烤!曹操始終不稱帝,並非他不願意當皇帝,只是他冷靜地分析了形勢,以天下為己任,以理智克服了個人的慾望。曹操始終奉行漢朝正朔,避免了天下再度陷入混亂,他曾說:「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曹操不稱帝,雖然是一種政治謀略,但更主要的是出於自己的理想主義。他在《讓縣自明本志令》中說,春秋時齊桓、晉文「以其兵勢廣大,猶能奉事周室」,表明「以大事小」,可謂至德。曹操心目中有一系列理想人物,如周公、管仲等。他稱贊周文王說:「周西伯昌,懷此聖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修奉貢獻,臣節不墜。」曹操對周文王情有獨鍾,在很大不過,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曹操,自然也有缺點,尤其是他的野心程度上是他的功業與周文王有較多的可比性。然而,周文王被後世儒家美化為「聖德之君」,曹操卻被視為「漢賊」,周瑜就說曹操:「雖名托漢相,其實漢賊也。」周瑜是曹操的政敵,當然不會說曹操好話。用今天的眼光看,曹操身上雖然有不少污點,但他的一生,為平定天下而南征北伐;為吸引人才不遺餘力;為發展文化,精心創作。他為實現自己的理想,矢志不渝,充分體現了政治家的情懷。曹操始終是的理想主義者,又具有堅定的實踐精神。
我們應該剝去對曹操的種種歪曲之詞,還原真實的曹操。可以說,他是一位對中國歷史有重要貢獻的政治家,胸懷博大的理想主義者。用《三國志》作者陳壽的話說:「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不過,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曹操,自然也有缺點,尤其是他的野心:從「寧教我負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負我「這就是曹操最能突出自己野心的一面,他可以錯,但是他的部下不能錯,有句歇後語就就曹操殺呂伯奢——將錯就錯。為得天下,挾天子以令諸侯,此為孟得之雄才大略之體現,他不急於求成,知道韜光養晦,不掙一時之得,深謀遠慮,可是智者千濾必有一失,他的多疑之心無意是他吃敗仗之原因。但是,曹操還是我最喜愛的歷史人物,而且也是我最佩服的歷史人物。

第8篇 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 700字
中國歷史文化源淵流長,在歷史的長河中,涌現出了很多有名的人物。
《三國演義》里就塑造了諸多的英雄人物,如忠勇雙全的關羽、神機妙算的諸葛亮、老奸巨猾的曹操……其中我最敬佩崇敬的就是諸葛亮了。
他千百年來一直深受人們的愛戴,身上有著無數美麗的光環,並作為智慧、忠誠、勤儉的化身而廣為傳頌,千百年來諸葛亮成為東方智慧的化身,也是廉潔、忠誠、正直的榜樣。很多歷史典故都和諸葛亮有關,如三顧茅廬、火燒赤壁、三氣周瑜、空城退雄兵、死諸葛嚇走活仲達……其傳奇故事為世人千古傳誦,數不勝數。
諸葛亮的非凡之智、濟世人才、忠誠之心、報國之情,為世人所仰慕,為後人所贊頌,成為人民心中的偶像。正如閃爍著他的才華和智慧的不朽遺作《出師表》,是出自肺腑的深情篇章,一直在歷史的狂風中不停的奏鳴,在思想的時空久久回盪。千百年來,以至於歷代,無論是文人墨客,還是市井百姓,都對他一番深情,賦予了無數動人的傳說,作下了無數贊美的詩篇。他是一個很有才華的人,他不但上知天文,下曉地理,而且還精通戰術兵法,空城計就是一個絕佳的例子。而他當年那篇肝膽照人,令人讀後感覺盪氣回腸的《出師表》,更成為千古不朽的名篇佳作,流傳至今,千古傳誦。他還是一個心憂天下的人,他雖身在草廬之中,但卻十分注意觀察和分析當時的社會,對外界的形式了如指掌,且在劉備三顧茅廬之時,對當時的時局分析透徹,面面俱到。他甚至還能「呼風喚雨」借東風,彷彿天地萬物都為他所用。
諸葛亮,靈與肉雖然已化作清風明月,但精神永存,在歷史的天幕上鑲嵌起耀眼的恆星,永遠展現出聖潔的光輝。

第9篇 古人不遠: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曹操 1500字
詞曰: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觀看秋月春風。一壺煮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曹操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在我看來,他是一個有抱負的實現、有自我的不斷超越的人,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生於155年7月18日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逝於220年3月15日,是十分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詩人,著名的詩詞有《觀滄海》,《龜雖壽》。
曹操是曹嵩之子,而其父曹嵩「莫能審其本末」,而在宋人裴松之注《三國志》時間接引用三國吳人所著《曹瞞傳》中稱曹嵩本姓夏侯,但此說可信度不高。曹嵩繼承了曹騰的侯爵。
年輕時期的曹操機智警敏有隨機權衡應變的能力,而任性好俠、放盪不羈,不修品行,不研究學業,所以社會上沒有人認為他有什麼特別的才能,只有梁國的橋玄等人認為他不平凡,橋玄對曹操說:「天下將亂,非命世之才不能濟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陽何對他說:「漢室將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許劭,字子將,以知人著稱,他也曾對曹操說過:「君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此據《後漢書·許劭傳》,《三國志》中是「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孫盛《異同雜語》及《三國演義》中作「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
曹操再大多數人眼裡,都是奸詐的象徵,就是我們說的奸雄,實際上,他是一個極有抱負心的人,曹操晚年時期所作的詩《龜雖壽》闡述了曹操的人生態度。詩中的哲理來自曹操對生活的真切體驗,因而寫得興會淋漓,有著一種真摯而濃烈的感情力量;哲理與詩情又是通過形象化的手法表現出來的,因而述理、明志、抒情在具體的藝術形象中實現了完美的結合。
曹操一生的重大事件有很多,比如:敗走華容道、赤壁之戰、三戰徐州、官渡之戰等等,我們最耳熟能詳的就是赤壁之戰:話說赤壁之上東風大作,波浪洶涌。操在中軍,遙望隔江,看看月上,照耀江山,如萬道金蛇,翻波戲浪。操迎風大笑,自以為得志,忽一軍指說:江南隱隱一簇帆幔,使風而來。操憑高望之。報稱:皆插青龍牙旗。內中有大旗,上述先鋒黃蓋名字。操笑曰:公覆來降,此天助我也!來船漸近。程昱觀看良久,謂操曰:來船必詐,且休教近寨。曹曰:何以知之!程昱曰:糧在船中,船必穩重。今觀來船,輕而且浮。更見今夜東南風甚緊,倘有詐謀,何以當之?操省悟,便問:誰去止之?文聘曰:某某在水上頗熟,原請一往。言畢,跳下小船,用手一指,十數只巡船,隨文聘船出。聘立於船頭,大叫:丞相鈞旨:南船且休近寨,就江心拋住。眾軍起喝:快下了篷!言未絕,弓弦響處,文聘被箭射中左臂,倒在船中。船上大亂,各自奔回。南船距操寨止隔二里水面。黃蓋用刀一招,前船一齊發火。火趁風威,風助火勢,船如箭發,煙炎漲天。二十隻火船,裝入水寨,操寨中船一時盡著,又被鐵環鎖住,無處逃避。隔江炮響,四下火船齊到。但見三江面上,火逐風飛,一派通紅,漫天徹地。曹操回觀岸上營寨,幾處煙火。黃蓋跳在小船上,背後數人駕舟,冒煙突火,來尋曹操。操見勢急,方欲跳上岸,忽張遼駕一小腳船,扶操下得船時,那隻小船,已自著了。張遼與十數人保護曹操,飛奔岸口。黃蓋望見穿絳紅袍者下船,料是曹操,乃催船速進,手提利刃,高聲大叫:操賊休走!黃蓋在此!操叫苦連聲。張遼拈弓搭箭,覷著黃蓋較近,一箭射去。此時風聲正大,黃蓋在火光中,哪裡聽得弓弦響?正中肩窩,翻身落水。
在文章的最後,來欣賞一首曹操的《短歌行》吧: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第10篇 古人不遠,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 800字
中華民族有五千年的光輝歷史,在這五千年中涌現出許多偉大的人物,其中,最讓我敬佩的人物要數三國中的「常勝將軍」——趙雲了。
趙雲智勇雙全,文武雙全。武藝超群,忠心耿耿,歷來被後人所贊頌,被後人所學習。因此小時候家人常用趙雲來教育我要精忠報國。漸漸地趙雲的事知道的愈多,我就愈加敬佩趙雲。
我敬佩趙雲,首先是因為他的武功很好,在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探囊取物。一桿銀槍,被趙雲使得風馳電掣,出神入化。一把剁鐵如泥的青紅寶劍,被趙雲耍得神出鬼沒,讓人眼花繚亂。所以,無論什麼怎樣的大將見到趙雲都聞風喪膽,狼狽而逃,否則,就會死在銀槍之下。趙雲直到老年仍英勇無比,真可謂寶刀不老。
我敬佩趙雲,其次是因為他臨危不懼,經常急中生智。有一次,黃忠夜襲曹寨,不料中了埋伏,趙雲捨身將黃忠救回軍營,可這時,曹操趁勝追擊,以排山倒海之勢向趙雲大寨壓來,這時,趙雲軍隊人員傷亡嚴重,無法應戰,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趙雲突然想起一妙計,他讓弓弩手埋伏在戰壕里,待曹軍接近,弓弩手突然站起來,霎時,萬箭齊發,曹操以為趙雲早已布好了天羅地網,馬上命令大軍撤退。看來,趙雲真可謂是一員有勇有謀,不可多得的武將。
我喜歡趙雲,最主要是因為他時刻為天下百姓著想,而且認准明君就死心踏地的跟著他,決無二心。趙雲年少時投奔袁紹,盡管袁紹勢力龐大,但是個昏君,不聽忠臣直言勸告,只聽奸臣花言巧語,趙雲放棄高官厚祿,毅然離開,幾經周折,投奔劉備。當時,劉備勢單力薄,連吃敗仗,可趙雲沒有離開,決心幫助劉備脫離苦境。在長板坡時,趙雲為了留下一點劉備的血緣,為了蜀國的將來,趙雲領著二三十個軍士闖入曹軍去救甘夫人和阿斗。當趙雲尋到阿斗時,已只剩下單人單騎,鮮血灑滿戰袍,可趙雲不顧生命危險,把阿斗放入戰袍中,又打入了曹操百萬軍中,就在他身負重傷的情況下,力斬曹操五十多員,最後,趙雲把阿斗完好的交給劉備。
趙雲是一位世上少見的神奇武將,他為蜀國立下了汗馬功勞。我將永遠敬佩他。

僅供參考哦。。。

4. 歷史人物傳記500字左右

1、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趙氏,名政,又名趙正(政)、秦政,或稱祖龍,秦莊襄王之子。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完成華夏大一統的鐵腕政治人物,也是中國第一個稱皇帝的君主。

秦始皇是出生於趙國都城邯鄲(今邯鄲),並在此度過了少年時期。前247年,13歲時即王位。

前238年,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了國君成人加冕儀式,開始「親理朝政」,除掉呂不韋、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繚。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39歲時完成了統一中國大業,建立起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強大國家——秦朝,並奠定中國本土的疆域。

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採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構成「皇帝」的稱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皇帝」稱號的君主,所以自稱「始皇帝」。

同時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管理國家大事。地方上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修築靈渠,溝通水系。

但是到了後期,求仙夢想長生,苛政虐民,扼殺民智,動搖了秦朝統治的根基,前210年,秦始皇東巡途中駕崩於邢台沙丘。

2、武則天

武則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自名武曌(zhào),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82歲),與漢朝的呂後並稱為「呂武」。

武則天為荊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歲時,進入後宮,為唐太宗才人,獲賜號「武媚」。唐高宗時封昭儀,後為皇後,尊號「天後」,與高宗並稱「二聖」。高宗駕崩後,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後臨朝稱制。

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稱「神都」,建立武周。武則天在位前後,大肆殺害唐朝宗室,興起「酷吏政治」。

但她「明察善斷」,多權略,能用人。又獎勵農桑,改革吏治,重視選拔人材,所以使得賢才輩出。晚年逐漸豪奢專斷,漸生弊政。

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等發動「神龍革命」,擁立唐中宗復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復唐朝後,為其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

同年十一月,武則天於上陽宮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遺命,改稱「則天大聖皇後」,以皇後身份入葬乾陵[5]。其後累謚為「則天順聖皇後」。

3、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一說321—379),字逸少,東晉時期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

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4、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庄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卷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5、張宏

張宏(1577-1652後)字君度,號鶴澗,明代繪畫大師,江蘇蘇州人。善畫山水,重視寫生,筆力峭拔、墨色濕潤、層巒疊嶂、秋壑深邃、有元人古意;

他畫石面皴染結合作為其特色。所作寫意人物,形神俱佳,散聚得宜,是明末吳門畫壇中的中堅人物,吳中學者尊崇之。

他在文人山水畫方面另闢蹊徑,在繼承吳門畫派風格和特色的基礎上加以創新,師自然造化,創作出了富有生活氣息的繪畫作品,並在畫作中體現出了超凡脫俗的精神境界,畫面清新典雅,意境空靈清曠。

代表作有:《棲霞山圖》、《浮嵐暖翠圖》、《延陵掛劍圖》、《西山爽氣圖》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張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李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王羲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武則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秦始皇

5. 歷史人物評價五百字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君王。但古往今來,人們對他的爭論不斷,褒貶不一。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他不僅是一個至高無上的皇帝,更是一位昏庸無
道的暴君。人們可以眾說紛紜,百家爭鳴,但面對歷史我們必須還以尊重和客觀的態度。我認為秦始皇有對有錯,有功有過,甚至在他所在的特定時代功大於過。

在連綿不絕的900年春秋戰國之亂的中國歷史長河中,是他「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並吞八荒之心」僅用短短的九年時間,橫掃天下,因而,
我國第一位前無古人的皇帝橫空出世,他,就是秦王贏政,也是他首創了中國第一個封建帝國之先河。軍事上,「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里;胡
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長城——中華民族精神和智慧的象徵,2000多年過去了,她依然光彩奪目,巋然不倒,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足以令
每一位中華炎黃子孫世代引為驕傲;依然是他——秦王贏政,政治上,「內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具;外連橫而斗諸侯。於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從而,
結束「烽火連三月」的無休止爭戰,開辟了天下一統的曠世新局面;還是他——秦王贏政,文化上,書同文、車同軌、度量衡、被列為世界八大奇跡的秦兵馬俑,不
也是空前絕後,蔚為壯觀嗎?他所創造的一個又一個奇跡,哪一件不引以為中華民族的驕傲!
不是嗎?「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嬌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倍受偉大領袖毛主席推崇的千古歷史人物中,秦始皇首當其沖。凡此種種,秦始皇對中華民族的貢獻可見一斑。
望採納,謝謝

6. 歷史名人的故事500

愛因斯坦小時候十分貪玩。他的母親常常為此憂心忡忡,再三告誡他應該怎樣怎樣,然而對他來講如同耳邊風。這樣,一直到16歲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親將正要去河邊釣魚的愛因斯坦攔住,並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正是這個故事改變了愛因斯坦的一生。故事是這樣的:「昨天,」愛因斯坦父親說,「我和咱們的鄰居傑克大叔清掃南邊工廠的一個大煙囪。那煙囪只有踩著里邊的鋼筋踏梯才能上去。你傑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後面。我們抓著扶手,一階一階地終於爬上去了。下來時,你傑克大叔依舊走在前面,我還是跟在他的後面。後來,鑽出煙囪,我發現一個奇怪的事情:你傑克大叔的後背、臉上全都被煙囪里的煙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連一點煙灰也沒有。」愛因斯坦的父親繼續微笑著說:「我看見你傑克大叔的模樣,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樣,臉臟得像個小丑,於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裡去洗了又洗。而你傑克大叔呢,他看見我鑽出煙囪時乾乾凈凈的,就以為他也和我一樣干凈呢,於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樣上街了。結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還以為你傑克大叔是個瘋子呢。」愛因斯坦聽罷,忍不住和父親一起大笑起來。父親笑完了,鄭重地對他說,「其實,別人誰也不能做你的鏡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鏡子,白痴或許會把自己照成天才的。」愛因斯坦聽了,頓時滿臉愧色。愛因斯坦從此離開了那群頑皮的孩子們。他時時用自己做鏡子來審視和映照自己,終於映照出生命中的熠熠光輝。盲目地與別人相比較,以為自己比身邊的人聰明就滿足了,或者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就沮喪了。這多麼愚蠢啊!每一個人都有其不同的人生目標和生活方式,自己才是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最可靠的人生向導

7. 500字歷史人物傳記5篇,求

1、姬昌

姬昌(前1152年―前1056年),姬姓,名昌,岐周(今陝西岐山縣)人。周朝奠基者,周太王之孫,季歷之子。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君。

其父死後,繼承西伯侯之位,故稱西伯昌。在位四十二年後,正式稱王,史稱周文王。在位期間,克明德慎罰,勤於政事,重視農業生產。

禮賢下士,廣羅人才,拜姜尚為軍師,制定軍國大計,收服虞國和芮國,攻滅黎國(今山西長治市)、邘國(今河南沁陽市)等國,使天下三分,其二歸周。

建都豐京(今陝西西安市),為武王伐紂滅商奠定基礎;演繹《周易》,創立周禮,得到後世儒家所推崇,孔子稱為「三代之英」。

周文王五十年(前1056年),駕崩,享壽九十七歲,葬於畢原(西周王陵位於今陝西岐山縣鳳凰山南麓)。公元前1046年,嫡次子周武王姬發滅商建周,追謚姬昌為文王。

2、武則天

武則天(624年-705年12月16日),自名武曌(zhào),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690年-705年在位),也是即位年齡最大(67歲)、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82歲),與漢朝的呂後並稱為「呂武」。

武則天為荊州都督武士彟次女。十四歲時進入後宮,為唐太宗才人,獲賜號「武媚」。

唐高宗時封昭儀,在「廢王立武」事件後成為皇後,上元元年(674年)加號「天後」,與高宗並稱「二聖」,參預朝政。高宗駕崩後,作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後臨朝稱制。

天授元年(690年),武則天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稱「神都」,建立武周。武則天在位前後,大肆殺害唐朝宗室,興起「酷吏政治」。

但她「明察善斷」,多權略,能用人。又獎勵農桑,改革吏治,重視選拔人材,所以使得賢才輩出。晚年逐漸豪奢專斷,漸生弊政。

神龍元年(705年),武則天病篤,宰相張柬之等發動「神龍革命」,擁立唐中宗復辟,迫使其退位。中宗恢復唐朝後,為其上尊號「則天大聖皇帝」。

同年十一月,武則天於上陽宮崩逝,年八十二。中宗遵其遺命,改稱「則天大聖皇後」,以皇後身份入葬乾陵。其後累謚為「則天順聖皇後」。

3、諸葛亮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卧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國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隆中隱居。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孫抗曹,於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占荊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

蜀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系;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備。

前後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終因積勞成疾,於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劉禪追封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

4、李勣

李勣(jì)(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曹州離狐(今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人。唐朝初年名將,與衛國公李靖並稱。

李勣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他早年投身瓦崗軍,後隨李密降唐。一生歷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他隨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四方,兩擊薛延陀,平定磧北。

後又大破東突厥、高句麗,成為唐朝開疆拓土的主要戰將之一。他出將入相,功勛卓著,被朝廷倚為干城,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歷任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師等職,累封英國公。

總章二年(669年),李勣去世,年七十六。冊贈太尉、揚州大都督,謚號「貞武」,陪葬昭陵。後配享高宗廟庭。

5、林則徐

林則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福建侯官縣人,是清朝時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

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譽。

1839年,林則徐於廣東禁煙時,派人明察暗訪,強迫外國鴉片商人交出鴉片,並將沒收鴉片於1839年6月3日在虎門銷毀。虎門銷煙使中英關系陷入極度緊張狀態,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入侵中國的借口。

盡管林則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對於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貿易則持開放態度,主張學其優而用之。根據文獻記載,他至少略通英、葡兩種外語,且著力翻譯西方報刊和書籍。

晚清思想家魏源將林則徐及幕僚翻譯的文書合編為《海國圖志》,此書對晚清的洋務運動乃至日本的明治維新都具有啟發作用。

1850年11月22日,林則徐在普寧老縣城病逝。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姬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武則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諸葛亮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李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林則徐

8. 山西的家鄉的名人作文 500字

我們村的"開荒王"
我們村的宋茂林叔叔,被村裡人稱為"開荒王"!
說起這個稱號,宋茂林叔叔給我們介紹了他開墾荒山的過程.宋叔叔原來是一個工廠的職工,1998年下崗了.為了生活,宋叔叔決定承包老家的200畝(1畝~666.7平方米)荒山。可荒山上沒有路、沒有電、沒有食物,平時很少有人到那裡去,怎麼辦?在親戚朋友的幫助和支持下,宋叔叔招用了四名下崗職工,硬是靠雙手修了一條能通一輛農用車的盤山小路。路有了,還得通電。可是從村裡往山上架線通電,需要很大一筆費用。為了解燃眉之急,他只好買了一台風力發電機,供日常照明用。為了解決吃飯問題,宋叔叔帶領著下崗職工在山下平出了十幾畝土地,種上莊稼和蔬菜。
解決了基本生活問題,宋叔叔合計著將這200畝荒山先載樹,後養家禽。於是,他買來樹苗,在山上栽上了成片的果樹和板栗樹。讓他想不到的是,2001年夏季,在栽樹的過程中,遇上了天災,大風連帶暴雨,毀掉了大多數的樹木。看著自己的希望就這樣唄風雨捲走了,宋叔叔並沒有放棄,而是重新買來樹苗栽上。
創業過程中最難的是不懂技術。創業初期,宋叔叔對果木種植,山林養護和家禽養殖都一竅不通,為此,宋叔叔在創業道路上又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由於不懂技術,他培育的第一批果樹沒幾天就生病了;養第一批雞時,趕上下大雨,雞都被淋死了。
一次次的失敗和挫折沒有讓宋叔叔退縮。為了學好技術,他從書店買來科技讀本,從理論實踐刻苦鑽研。
如今,宋叔叔承包的200畝荒山已經綠樹成蔭、雞鴨成群了。談起往事,宋叔叔動情地說:「不要失去信念,不要心存埋怨。伸出手就有希望,邁出腳就有收獲。」

9. 歷史人物介紹(500字以上),還要說明喜歡的理由

王守仁(1472-1529) 漢族。浙江餘姚人。字伯安,號陽明子,世稱陽明先生,故又稱王陽明。中國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軍事家。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夠統軍征戰,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封「先儒」,奉祀孔廟東廡第58位。
心外無理
王守仁秉承陸九淵的學說,使陸的思想得以發揚光大,因此他們被稱為「陸王學派」。陸九淵從「心即理」說出發,認為格物的下手處,就是體認本心。王守仁並不滿意陸九淵的解釋,他說:陸象山之學,「其學問思辨,致知格物之語,雖亦未免沿襲之累」。 王守仁反對程頤朱熹通過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為事理無窮無盡,格之則未免煩累,故提倡從自己內心中去尋找「理」,認為「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萬物,人秉其秀氣,故人心自秉其精要。 正如陸九淵所言「心接具是理,心即理也」,何消外求?故明「本心」則明「天理」。故王守仁強調:「心一而已,以其全體惻怛而言謂之仁,以其得宜而言謂之義,以其條理而言謂之理。不可以心外求仁,不可外心以求義,獨可外心以求理乎?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於吾心,此聖門知行合一之教。」

知行合一
在知與行的關繫上,王守仁從「天地萬物本吾一體」出發,他反對朱熹的「先知後行」之說。王守仁認為既然知道這個道理,就要去實行這個道理。如果只是自稱為知道,而不去實行,那就不能稱之為真正的知道,真正的知識是離不開實踐的。比如,當知道孝順這個道理的時候,就已經對父母非常的孝順和關心;知道仁愛的時候,就已經採用仁愛的方式對待周圍的朋友,真正的知行合一在於確實的按照所知在行動,知和行是同時發生的。他的目的在於「發動處有不善,就將這不善的念克倒了,需要徹根徹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潛伏在胸中」。 對於朱熹的「先知後行」等分裂知與行的理論,王守仁在他學生編著的《傳習錄》中是這樣理解的,古代的聖賢在看到很多人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花費在知上,而忽略了行,認為這樣下去會造成浮誇的風氣,於是開始強調要知,更要行,而後世的人就理解為要先知而後行,這就錯誤的理解了聖賢的意思。北京交通大學、東北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把它作為校訓的一部分。

明正德十四年(1519)6月14日,宗室寧王朱宸濠在南昌起兵謀反,叛軍十萬,勢如破竹,陷南康,下九江,順流而下。一路克安慶,逼南京,大有揮戈北上直取京城之勢,明朝廷上下震動,驚慌失措。這時,駐守在豐城的贛南巡撫王陽明迅速趕到吉安,果斷決策,調集軍隊,直搗叛軍老巢南昌。宸濠聞訊,急忙回師救援,王陽明與叛軍大戰鄱陽湖,僅用了35天時間,王陽明就大敗叛軍,在南昌附近的生米街生擒朱宸濠。一場危及江山社稷的大叛亂幾乎是在談笑間平定了。可是,王陽明立了如此大功,不但沒有得到朝廷的獎賞,反而遭到一系列的毀謗與陷害。明武宗甚至覺得王陽明這么快就輕而易舉平定了叛亂丟了自己的面子,認為像這樣的戰斗應由他親自帶兵南徵才能顯示「皇威」。宦官張忠之流又誣陷他與宸濠串通,武宗竟要王陽明放了宸濠讓他率軍與朱宸濠再戰……在這種情況下,王陽明連夜趕到錢塘,將宸濠交給太監,同時遵照武宗的旨意,重新報捷,將平叛的勝利歸功於武宗。這樣顧全了皇帝的面子,才保證了王陽明的身家性命。

10. 山西有哪些名人 作文(500字 一個)

閻錫山、 關羽

閱讀全文

與山西歷史名人介紹500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