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姓司馬的歷史人物有哪些

姓司馬的歷史人物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1-03-08 17:02:38

Ⅰ 古代都有哪些姓司馬的名人

中國歷史早期,姓司馬的名人確實比較多。這是因為司馬這個姓的來源。司馬這個姓來源於達官貴族,是典型的以官職為姓的代表姓氏。那麼,在中國早期歷史上,他們受到的教育、經歷的事情自然比那麼比較差的姓氏來源的人要強得多,所以也就比其他人有名了。就比如司馬遷的世家都是修史、掌管典籍的,這從秦國未統一天下的時候就開始了,那麼這個家族的人一直都能接觸到第一手的史學資料,《史記》出自司馬世家也就不出人意料了,畢竟其他人根本接觸不到這些東西。
但是隨著東晉南北朝的到來,原來的世家大族淪為平民百姓,司馬姓的優勢就沒了,之後的名人就少了很多。比起其他的新興大姓比如王姓、李姓等就少了很多名人。

古代的:
春秋時,宋國有司馬牛,為孔子弟子,曾被封為楚丘候

司馬穰苴(齊景公時的將軍)
秦國名將司馬錯;司馬欣(秦時將軍)
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史司馬談、司馬遷;
西漢辭賦家司馬相如;
三國時期的司馬懿以及其後世的司馬昭、司馬師以及晉朝開國皇帝司馬炎、司馬睿等司馬皇族;
司馬徽(三國時候的水鏡先生)
司馬承禎(647-735):字子微,法號道隱,河內溫人,唐代著名道士。
宋代有著名政治家、文學界司馬光等。

Ⅱ 古代姓司馬的人有哪些分別有哪些成就

春秋時,宋國有司馬牛,為孔子弟子,曾被封為楚丘候
司馬穰苴(齊景公時的將軍)
秦國名將司馬錯;司馬欣(秦時將軍)
西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史司馬談、司馬遷;
西漢辭賦家司馬相如;
三國時期的司馬懿以及其後世的司馬昭、司馬師以及晉朝開國皇帝司馬炎、司馬睿等司馬皇族;
司馬徽(三國時候的水鏡先生)
司馬承禎(647-735):字子微,法號道隱,河內溫人,唐代著名道士。
宋代有著名政治家、文學界司馬光等。

Ⅲ 姓司馬的名人有誰

1、司馬遷,字子長,西漢史學家、散文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司馬遷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了解風俗,採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歷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

2、司馬談(約前165-前110) ,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為漢初五大夫,建元、元封年間任太史令、太史公。

有廣博的學問修養,曾「學天官於唐都,受易於楊何,習道論於黃子」。又曾為文「論六家之要旨」,批評了儒、墨、名、法和陰陽五家,因為深受當時流行的黃老思想的影響,所以完全肯定地贊揚了道家。父司馬喜,子司馬遷。

3、司馬懿,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政治家、軍事謀略家,魏國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司馬懿自幼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贅閹遺丑」,司馬懿一度拒絕曹操授予的官職,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後,強行辟司馬懿為文學掾。

因司馬懿曾支持曹操稱帝,所以逐漸贏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後,以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幫助曹丕在儲位之爭中獲得勝利。

4、司馬光,字君實,號迂叟,陝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夏縣)人 ,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自稱西晉安平獻王司馬孚之後代。

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進士及第,累遷龍圖閣直學士。宋神宗時,反對王安石變法,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

5、司馬相如,字長卿,漢族,蜀郡成都人 ,祖籍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南)僑居蓬州(今四川蓬安)西漢辭賦家,中國文化史文學史上傑出的代表。有明顯的道家思想與神仙色彩。

景帝時為武騎常侍,因病免。工辭賦,其代表作品為《子虛賦》。作品詞藻富麗,結構宏大,使他成為漢賦的代表作家,後人稱之為賦聖和「辭宗」。

Ⅳ 歷史上有什麼著名人物姓司馬

司馬光:漢朝史學家、北寧大臣,字君實,陝州夏縣人。寶元進士,官至天章閣待制兼知諫院。英宗時,進圖龍閣直學士,獻《通志》八卷,命設局續修。神宗初,任翰林兼侍讀學士。《通志》賜名《資治通鑒》。為我國著名的編年史著作。

司馬遷: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夏陽人,太史令司馬談之子。初任郎中,元封三年繼父任太史令,盡閱史官所藏舊史,又遍解,觸怒漢武帝而下獄,受宮刑,出獄後,任中書令。仍發奮著書,歷十二年,於征和二年,撰成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時稱《太史公書》。三國後,通稱為《史記》。全書起黃帝,下迄漢武帝,總括三千餘年史事,計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餘字。

司馬相如:西漢辭賦家,字長卿,成都人。景帝時為武騎常侍。

Ⅳ 百家姓司馬的起源 歷史上司馬姓的名人有哪些

司馬氏雖然沒有列在百家大姓之內,但也是中國的一個著名復姓,其家族人才輩出。如西漢時著名的史學家司馬談、司馬遷父子。尤其是司馬遷,他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辯解而入獄,受腐刑。但他忍辱負重,在獄中完成了我國最早的紀傳體通史《史記》,這部書被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西漢辭賦家司馬相如,因作《子虛賦》、《上林賦》而特受漢武帝賞識,他與卓文君的浪漫愛情故事更是千古絕唱,流傳至今。又如三國時期的魏國權臣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司馬懿是魏國大將軍,在曹芳即位後,和皇族曹爽受遺詔輔政。後來他殺曹爽專國政。司馬師是其子,在他死後繼為大將軍,殺曹芳,立曹髦。司馬昭繼其兄司馬師之後,也為魏大將軍。「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這句大家熟知的話出自魏帝曹髦之口,曹髦後被司馬昭所殺,改立曹英。後來司馬昭自稱晉公。他死後,其子司馬炎建立了晉王朝。再如北宋大臣、史學家司馬光,他編撰了《通志》,後被神宗賜書名為我們熟知的《資治通鑒》。「司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

Ⅵ 歷史上有名的姓司馬

一、姓氏源流
司馬(Sī mǎ 司馬)姓源出有三:
1、源於西周,以官職為姓。上古時有人重黎,為司掌天地之官,唐堯曾撫育重黎之後。同宣王時,有重黎之後程伯休父,官至司馬,執掌國家軍隊,佐政輔國,權勢重大,程伯休父克平許方,立下大功,周王室允許他以官職為姓,其後遂成司馬氏。
2、出自晉元帝司馬睿,本姓生,改姓司馬,其後亦為司馬氏。
3、出自許氏、郝氏所改。如許穆之、郝惔之即是,他們的後代有改姓司馬姓的。司馬姓望族居河內(今河南省西部、黃河以北地區武陟縣西南一帶)。
得姓始祖:程伯休父。據《通志·氏族略》上的記載追源溯流,可知,司馬氏的得姓始祖,便是周宣王時官拜司馬(是管轄軍政和征戰的官職)的程伯休父,因戰有功,而被賜姓為司馬,其後世子孫即「以官為氏」而姓了司馬。再說程伯休父,他是殷、周朝時期一個諸侯,是上古顓頊帝之後祝融氏重黎的子孫所傳。程伯休父的子孫,一部分「以官為氏」而姓了司馬;一部分依照慣例「以國為氏」而姓了程。因此,後世的司馬氏系出程氏,和程氏是一家人。司馬氏的得姓,大約在2700 年以前。望族居河內郡(今河南省西部、黃河以北地區武陟縣西南一帶)。司馬氏後人奉程伯休父為司馬姓的得姓始祖。

二、遷徙分布
(缺)司馬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司馬是古代官名,掌管天下軍事。相傳帝少吳時就設置有司馬一職。司馬氏就是擔任過司馬一職的人的後代。司馬,古指調遣武裝部隊的武官。至周宣王執政時,因程伯林父為司馬有功,他攻克了分布於淮河中下游的徐戎族,周宣王以官名賜姓,其族人得賜為「司馬」 氏。商朝,周朝均設有司馬這一武官,後代也有沿用。但此後的一些司馬卻可以是文官。如戰國時的宋,齊等國有公族子弟以此官職命名的。而司馬做為姓氏,由於是御族而生的,發展相當快。休父的子孫中就有以司馬為姓的。晉元帝司馬睿本姓生;許、郝二姓均有改姓司馬的。

三、歷史名人
司馬耕:姓司馬,名耕,字子牛,亦稱司馬牛。春秋末宋國人。唐開元封「向伯」,宋又封「楚丘侯」,後又改稱「睢陽侯」。
司馬光:漢朝史學家、北寧大臣,字君實,陝州夏縣人。寶元進士,官至天章閣待制兼知諫院。英宗時,進圖龍閣直學士,獻《通志》八卷,命設局續修。神宗初,任翰林兼侍讀學士。《通志》賜名《資治通鑒》。為我國著名的編年史著作。
司馬談:漢皮氏縣人。其父司馬喜為五大夫。談自幼向方士學習天文地理,拜楊向為師學習周易,拜黃子為師學習道家學說。漢建元至元豐年間(前140一前 110),被封為太史令,掌管天文地理,不治政事。元豐元年(公元前110年),漢武帝首赴泰山舉行封禪典禮,談因病留守周南,未能與武帝同行,郁憤而亡。臨死前,其子司馬遷剛好從巴蜀返回,兩人見面於黃河與洛水之間。談握住司馬遷之手哭著說:「我們祖先大多為太史,自上世起曾顯露功名。虞夏之時,即掌管天官之事。後世中斷,難道到你為至嗎?你若再為太史,我們祖業便可接續下去。現在皇上承襲千年傳統,赴泰山封禪,而我不能同去,這是天命。我死後,你必然為太史。做了太史,別忘了我終生欲立論著史的夙願。並且你要於後世立身揚名,榮耀父母,這也是最大的盡孝之舉。自孔子著《春秋》至今,四百餘年間,諸侯互相兼並,記事著史之業,無人問津。今日漢朝興旺,天下一統,既有明主賢君,又有忠臣義士。我為太史,而沒有完成歷史論著,使天下文字廢棄,深感遺憾。這一點你能理解嗎?」司馬遷涕淚俱下,哭著答道:「孩兒雖然不太聰敏,一定要全部收集記述祖先積存的歷史見聞,絲毫不敢有所缺失。」聽完兒子的話,司馬談便合上了雙眼。司馬談號為太史公,常恐怕學習的人對精神領會不準而產生迷惑,便對陰陽家、儒、墨、名、法、道德等六家要旨予以論述。死後,百姓崇祀其為鄉賢。
司馬旦:字伯康,清直敏強,雖小事必審思,度不中不釋。以父任,歷鄭縣主簿。鄭有婦藺訟奪人田者,家多金錢,市黨買吏,合為奸謾,十年不決旦取案一閱,情偽立見,黜吏十數輩,冤者以直。又井元慶豪欺鄉里,莫敢誰何,旦擒致於法。時旦年尚少,上下易之,自是驚服。吏捕蝗,因緣搔民。旦言:「蝗,民之仇,宜聽自捕,輸之官。」後著為令,知祁縣,天大旱,人乏食,群盜剽奪,富家巨室至以兵自備。旦召富者開以禍福,於是爭出粟,減直以糶,猶不失其贏,飢者獲濟,盜患易弭。知宜興縣,其民訟。旦每獄必窮根株,痛繩之,校(枷也)系縣門,民稍以詆冒為恥。市貫大溪,長橋壞廢歲久,旦勸民葺復,不勞而成。歷知梁山軍、安州。旦治
郡有大體,所設施,取於適理便事。旦淡薄無欲,奉養苟完(大致完備),人不見其貴。與弟光友愛終始,人無間言。
司馬遷:西漢史學家、文學家,字子長,夏陽人,太史令司馬談之子。初任郎中,元封三年繼父任太史令,盡閱史官所藏舊史,又遍解,觸怒漢武帝而下獄,受宮刑,出獄後,任中書令。仍發奮著書,歷十二年,於征和二年,撰成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時稱《太史公書》。三國後,通稱為《史記》。全書起黃帝,下迄漢武帝,總括三千餘年史事,計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餘字。
司馬徽:字德操,三國時學者,襄陽的著名隱士,道號水鏡先生,意思是很會鑒識人才,如水似鏡,明亮照人。諸葛亮、龐統、徐庶等人,都曾經求學於這位學問家。劉備流落寄居與劉表之處,被蔡氏兄弟追殺,飛躍檀溪,逃到水鏡庄。劉備懷著求才之心,希望能得到司馬徽的指點,司馬徽謙虛表示:「我不過是個儒生俗士,哪懂什麼時務,識時務者為俊傑,這里的俊傑有卧龍、鳳雛兩人。」劉備問:「誰是卧龍,誰是鳳雛?」司馬徽答說:「卧龍諸葛孔明,鳳雛是龐士元(龐統)。」正是由於司馬徽的指點,劉備才能夠三顧茅廬,拜請諸葛亮,定下三分天下的功業。
司馬懿:三國時河內溫縣(今河南省)人,世家豪族出身,早年在郡中作小吏,後被曹操辟為為文學掾。曹操稱魏王後,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佐助曹丕,與陳群等同列「四友」,是曹丕智囊團的主要人物。曹丕代漢後,司馬懿節節高升,開始掌握重權。曹睿繼位後,司馬懿坐鎮宛城,督荊豫二州軍事,主持荊州對吳攻戰,後接替曹真總管對蜀防禦工作,數次成功防禦諸葛亮北伐。曹芳繼位後,司馬懿、曹爽共同輔政。司馬懿受曹爽排擠,後發動政變誅殺曹爽一族,自此掌握魏國大權。司馬懿病逝後,魏國政權仍由其兒子把持,多年後導致晉朝代魏的發生。司馬懿被後代追封為晉朝皇帝。
司馬昭:字子上,河內溫縣(今河南省)人。司馬懿次子。昭隨父抗蜀,多有軍識。景初二年,封新城鄉侯。正始初,遷洛陽典農中郎將。曹髦時,繼兄司馬師為大將軍。專攬國政,陰謀代魏。甘露五年,殺魏帝曹髦,另立曹奐為帝。景元四年,分兵譴鍾會、鄧艾、諸葛緒三路伐蜀,滅之。自稱晉公。後加晉王。咸熙二年,薨。昭死數月,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建晉朝。追尊昭為文帝,廟號太祖。
司馬相如:西漢辭賦家。字長卿(公元前179-公元前118),蜀郡成都(今四川省成都)人。少好讀書擊劍,景帝時,為武騎常侍。景帝不好辭賦,他稱病免官,來到梁國,與梁孝王的文學侍從鄒陽、枚乘等同游,著《子虛賦》。梁孝王死,相如歸蜀,路過臨邛,結識商人卓王孫寡女卓文君,卓文君喜音樂,慕相如才,相如以琴心挑之,私奔相如,同歸成都。家貧,後與文君返臨邛,以賣酒為生。二人故事遂成佳話,為後世文學、藝術創作所取材。武帝即位,讀了他的《子虛賦》,深為贊賞,因得召見。又寫《上林賦》以獻,武帝大喜,拜為郎。後又拜中郎將,奉使西南,對溝通漢與西南少數民族關系起了積極作用,寫有《喻巴蜀檄》、《難蜀父老》等文。後被指控出使受賄,免官。過了一年,又召為郎,轉遷孝文園令,常稱疾閑居,有消渴疾,病免,卒。司馬相如的文學成就主要表現在辭賦上。《漢書·藝文志》著錄「司馬相如賦二十九篇」,現存《子虛賦》、《上林賦》、《大人賦》、《長門賦》、《美人賦》、《哀秦二世賦》6篇,另有《梨賦》、《魚□賦》、《梓山賦》3篇僅存篇名。《隋書·經籍志》有《司馬相如集》1卷,已散佚。明人張溥輯有《司馬文園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Ⅶ 姓司馬的偉人 5個

1、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實,號迂叟。漢族。陝州夏縣(今山西夏縣)涑水鄉人 ,世稱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西晉安平獻王司馬孚之後。

宋仁宗寶元元年(1038年),司馬光登進士第,累進龍圖閣直學士。宋神宗時,因反對王安石變法,離開朝廷十五年,主持編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資治通鑒》。歷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

卒贈太師、溫國公,謚文正,為人溫良謙恭、剛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奮。以「日力不足,繼之以夜」自詡,其人格堪稱儒學教化下的典範,歷來受人景仰。司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稽古錄》、《涑水記聞》、《潛虛》等。

2、司馬遷(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 。西漢史學家、散文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司馬遷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了解風俗,採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歷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3、司馬相如(約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長卿,漢族,蜀郡成都人 ,祖籍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南)僑居蓬州(今四川蓬安)西漢辭賦家,中國文化史文學史上傑出的代表。有明顯的道家思想與神仙色彩 。

景帝時為武騎常侍,因病免。工辭賦,其代表作品為《子虛賦》。作品詞藻富麗,結構宏大,使他成為漢賦的代表作家,後人稱之為賦聖和「辭宗」。他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也廣為流傳。魯迅的《漢文學史綱要》中還把二人放在一個專節里加以評述,指出:「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

4、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 ),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政治家、軍事謀略家,魏國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司馬懿自幼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因曹操出身「贅閹遺丑」,司馬懿一度拒絕曹操授予的官職,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後,強行辟司馬懿為文學掾。因司馬懿曾支持曹操稱帝,所以逐漸贏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後,以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幫助曹丕在儲位之爭中獲得勝利。

曹丕臨終時,令司馬懿與曹真等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叡。明帝時,司馬懿屢遷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等重職。明帝崩,託孤幼帝曹芳以司馬懿和曹爽。曹芳繼位後,司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擠,遷官為無實權的太傅。

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洛陽。自此曹魏軍權政權落入司馬氏手中,史稱高平陵之變。司馬懿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

嘉平三年(251年),司馬懿病死,享年73歲,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謚號宣文。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後,追謚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後,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 。

5、司馬錯,生卒年不詳,秦國少梁(今陝西韓城南)人,史學家司馬遷八世祖,戰國時期秦國著名將領,歷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

司馬錯學屬縱橫家。曾跟張儀有過爭論,主張得蜀即得楚。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年),司馬錯率軍滅亡蜀國。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司馬錯率領隴西軍南下東攻楚國,迫使楚國獻出漢水以北和上庸(今湖北西北部)之地。其後事跡不詳。

Ⅷ 姓司馬的都有哪些歷史名人啊

1、司馬顒

司馬顒(?―306年),字文載,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晉宣帝司馬懿三弟安平獻王司馬孚之孫,太原烈王司馬瑰之子,晉武帝司馬炎的堂兄弟,西晉宗室、八王之亂中的八王之一。

2、司馬光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實,號迂叟,陝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夏縣)人 ,世稱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自稱西晉安平獻王司馬孚之後代。

閱讀全文

與姓司馬的歷史人物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