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廈門汅州故事店有什麼歷史

廈門汅州故事店有什麼歷史

發布時間:2021-03-08 14:03:41

『壹』 廈門的歷史故事 講講

很早以前,這里寸草
不生,荒無人煙,一群白鷺南歸飛到這里,停在岸邊歇息,
領頭的大白鷺,發現水裡魚蝦成群,有充足的食物,而且
既沒有毒蛇猛獸的威脅,也不見獵人弓箭的騷擾,於是它
鼓上了這個小島,便率領這群白鷺定居下來。白鷺們也隨
之著手打扮自己的家園。一些白鷺用嘴啄利爪挖,費了九
牛二虎之力開鑿了許多泉眼,清澈的泉水嘩嘩地流淌下來;
另一些白鷺,則從大陸上銜來各種花籽、草籽,播撒在島
上,島上便百花齊放,綠草蔥蔥。山明水秀,花團錦簇引
來許多鳥兒築巢;蜜蜂、蝴蝶也來採集花粉,頓時小島變

『貳』 有關廈門的一些有趣的歷史故事

很早以前,這里寸草
不生,荒無人煙,一群白鷺南歸飛到這里,停在岸邊歇息,
領頭的大白鷺,發現水裡魚蝦成群,有充足的食物,而且
既沒有毒蛇猛獸的威脅,也不見獵人弓箭的騷擾,於是它
鼓上了這個小島,便率領這群白鷺定居下來。白鷺們也隨
之著手打扮自己的家園。一些白鷺用嘴啄利爪挖,費了九
牛二虎之力開鑿了許多泉眼,清澈的泉水嘩嘩地流淌下來;
另一些白鷺,則從大陸上銜來各種花籽、草籽,播撒在島
上,島上便百花齊放,綠草蔥蔥。山明水秀,花團錦簇引
來許多鳥兒築巢;蜜蜂、蝴蝶也來採集花粉,頓時小島變
得熱鬧非凡,五彩繽紛。
此番景象使盤踞在東海底下的蛇王異常嫉妒,它想霸
占這白鷺建設的美麗小島,於是率領蛇妖興風作浪,瞬間
島上飛砂走石,天昏地暗。
白鷺為了保衛自己的家園,與蛇妖展開殊死搏鬥。領
頭的大鷺重創了蛇王,趕走了蛇妖,但它自己也身受重傷,
躺在血泊之中。後來,在大鷺灑過鮮血的那一片土地上,
長出一棵挺拔的大樹,那樹的葉子,象大鷺一樣張開;那
樹開的花,象大鷺的鮮血一樣火紅。這種樹木,人們稱為
鳳凰木;這種花,人們稱為鳳凰花。
趕走蛇妖之後,白鷺們安心地嬉戲於樹林、海水、沙
灘之間,做這個美麗小島的主人。廈門島最早稱為「鷺島」
是由這個傳說而來的。這個源於民間的故事寄託了人們對
廈門的熱愛和對建設廈門,保衛廈門事跡的懷念。
廈門古名鷺島,它的真正由來其實是人們第一次登上
小島,看見白鷺長年成群地浮游在水面,於是冠之以「鷺
島」。白鷺屬涉禽類鷺科,又名鷺鷥,嘴長腳長,頸也長,
全身羽毛純白,頭後還垂著長長的白冠毛,毿長如絲;背
部有白色疏鬆的鬢毛和尾翼,形態瀟灑,逗人喜愛。本世
紀20年代以前,廈門山野樹林,到處有白鷺棲息,三五成
群,飛翔於田間海上。後來因城市興建,生態的變化,白
鷺慢慢減少,瀕於絕跡。這幾年經過環境綜合治理,白鷺
又回到島上。由於白鷺是廈門的象徵,因此廈門的許多地
名含有「鷺」字,許多招牌,店名都喜歡用「鷺」字命名,
乃至於廈門的人名也常常取「鷺」字。今天,白鷺又成為
廈門的市鳥。
究竟什麼時候,島上有人類的存在呢?1931年,廈門
大學林惠祥教授在廈門港蜂巢山發現一件長方形薄邊石錛,
第三年,他又在廈門港東邊社發現第二件類似石錛。這兩
件石錛,是新石器時代人類採集食物和狩獵的工具。1952
年,林惠祥又在廈大發現三件表面印有「V」 字紋和雲紋
的印紋陶片,其中一件的耳柄上,還可以看到指紋痕跡,
這是手工制陶留下來的。1953~1955年,其他地方還發現
多件石器、陶片。1980年11月,在湖裡區象嶼海濱,發現
一件石制箭頭,長6

『叄』 廈門發展歷史

看下廈門島的歷史沿革跟島內的發展你就懂了

唐大中十一年(857年)廈門島設嘉禾里,隸屬泉州南安縣。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為防禦倭寇,移泉州永寧衛中、左二所於廈門島,兵額1204名,兵船20艘。廈門故稱中左所。
其餘不多述,總之清代以前的廈門島一直都屬於泉州府轄區。
泉州與廈門一府雙中心時期
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二月泉州人鄭成功在中左所置吏、戶、禮、兵、刑、工等六官,分理軍政各事。三月鄭成功改中左所為思明州。
順治十四年(1657年)六月台灣荷蘭殖民者派何斌來思明州請求通商,鄭成功以荷蘭當局每年輸餉5000兩、箭坯10萬枝、硫磺千擔為條件許之。之後鄭經又於康熙二年(1663年)將州改制為縣,設縣署,有知縣等職。是為「思明縣」之名首次出現。康熙十九年二月,泉州人萬正色帶領清軍大舉進攻金廈,鄭經逃往台灣,廈門被清兵佔領。由此,結束了30年之久的鄭氏政權,廈門歸屬清政府統治,並取消思明縣,恢復廈門稱謂,仍歸同安縣管轄,復稱嘉禾里。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水師提督泉州人施琅率師東征台灣,同月攻佔澎湖,鄭克塽降。收復台灣後,在台改承天府為台灣府,屬福建省;至光緒十一年(1885年)另行建省,才與福建分治。
施琅為福建水師提督移府廈門的首任提督,(康熙元年清廷批准福建專設水師提督,駐海澄,首任提督為施琅)
施琅在廈門城內建提督署,又奏准開放海禁,並在廈門設立海關(清泉州府有海關關所十所,分布於泉州沿海各縣)。自此清政府把廈門作為與台灣聯系的樞紐。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朝廷設立台灣廈門兵備道,統一管理廈門與台灣軍政要務。清政府開放海禁,在廈門設閩海關,凡商船越省及往外洋貿易者,皆由海關辦理,由此開放廈門與台灣鹿耳門為規定的負責運送士兵,軍資與貿易的唯一單口港,但商民經常無視這一指定航線,"其貪時之迅速者,俱從各處直走外洋,不由廈門出入」,後大勢所趨又開放石獅蚶江等港與台灣對渡(八月,施琅在泉州人萬正色題請未准後再次上書康熙帝請封媽祖。康熙恩准敕封媽祖為天後,次年欽差禮部郎中雅虎等齎御書香帛到泉州廟及湄洲祖廟致祭。)。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泉州府海防同知從泉州改駐廈門(稱為泉州府廈門海防分府)。
清雍正四年(1726年)蘇祿國(今菲律賓)派泉州籍華僑龔廷彩為正使,率領官員12人,華僑舵工,水手31人,前來中國朝貢,於7月25日抵達泉州灣的日湖港(今蚶江的石湖港)。
雍正五年(1727年),取消台廈兵備道,而將原設泉州的興泉兵備道衙門移駐廈門。朝廷命令解除「南洋禁航令」,但仍禁止華僑出入國。
雍正十二年(1734 年),增劃永春直隸州歸興泉道,並改稱分守巡海興泉永兵備道。屬於監察區級別。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加兵備銜,稱福建分巡興泉永海防兵備道,共管轄二府一州。其職能為管理海口,稽查商役、洋船、驛務,監發兵餉、監造戰船等。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開放晉江蚶江港(今石獅)與台灣鹿港對渡貿易。設海防通判駐蚶江。泉州附屬各港口航行於台灣的船舶均要到蚶江關口掛驗,方准出海。清乾隆五十七年又准許蚶江與台灣八里岔對渡。蚶江港興盛時期,每日有300餘艘船舶進出港口。嘉慶十年(1805年)蚶江海防通判鄭鍷建造蚶江海防官署。 《台灣史》(台北版)載:道光四年(1824年)台灣又開放海豐與蚶江通航。稱為「泉州總口」的蚶江,成為大陸與台灣通商貿易的中心碼頭。清政府在蚶江設立泉州蚶江海防官署(屬正五品衙門),下設海關、厘金(稅務)、營盤、海陸訊,統管泉州一府五縣(晉江、南安、惠安、同安、安溪)的對台貿易達110年之久。

廈門獨立出泉州府時期

直至鴉片戰爭後廈門開放為通商口岸,租界,成為閩南對外中心。這段特殊時期不屬於泉州府管轄范圍,在這之前廈門島都是屬於泉州府的一部分。
動盪的民國時期廈門島正式獨立出泉州。
新中國成立改革開放後時局穩定,廈門設立特區,泉廈分治成為定局。
泉州府的廈門島自清代開始發展,成為泉州以外的另一個中心其實是泉州人一手推出的,明末鄭成功開始,到清初的施琅都是主導廈門島地位的直接推手。近代廈門剛獨立出"泉州府「的發展也是一樣,清末民國時期最初廈門島獨立出泉州的近現代發展中,如最早開發了大半個廈門島的泉州人黃奕住、李清泉、黃仲訓等他們開發了大半個鼓浪嶼的別墅,開發了廈門最早的商業區中山路一帶的商住樓,廈門最初的水電、馬路、電話通訊等等基礎設施建設都與他們有關,清末至民國鼓浪嶼上的富商別墅最多數的是泉州人在住,(即使是廈門本土最著名的陳嘉庚在捐建廈門教育方面也沒少得到他女婿泉州人李光前的大力幫助,特別是在1934年陳嘉庚的企業破產後在財力不足的情況下)。到了現在自不用再說了,看看廈門十大富豪大多是哪裡的就知道了,大多是泉州人;廈門其實就是靠泉州府的人自己推動發展起來的,這股力量貫穿了整個廈門島的發展史,所有泉州府對廈門島的影響是方方面面的,知道這些歷史自然一切都不奇怪了。

『肆』 鼓浪嶼有什麼歷史故事

鼓浪嶼原是個渺無人煙的綠洲,又稱逗園沙洲地或逗園仔洲地。元末始有人跡,逐步形成半漁半耕的村落。島的西南端有一個海蝕溶洞的礁石,每當海濤沖擊,發聲如擂鼓,礁因名逗鼓浪石地。留傳至今成為勝景,島也因之得名逗鼓浪嶼地,並在明代得以正名。


明代鼓浪嶼得以開發,1573年日光岩上出現了全島最早的石刻『『鼓浪洞天地。1586年在日光岩創建了蓮花庵。1650年鄭成功在日光岩安營紮寨,操練水師,留下了逗寨門地、逗水操台地、逗拂凈泉地等遺址。明末,陳示京隨魯王由海入島,協助鄭成功起義抗清,其墓葬於雞母山。

鴉片戰爭以來,一百餘年鼓浪嶼發展的獨特歷史,使鼓痕嶼形成了具有濃厚人文景觀、復雜歷史情趣、諸多國家風格、中西合璧的逗萬國建築博覽會地。該島因人均鋼琴和小提琴擁有量居全國之首而被譽為逗琴島地、逗音樂之島地。

而因島內面積1.87平方公里的全步行方式被稱為逗步行島地。鼓浪嶼成為擁有人文景觀、建築景觀、藝術與風景旅遊、歷史與音樂等多種精晶薈萃的著名島嶼。

(4)廈門汅州故事店有什麼歷史擴展閱讀:

鼓浪嶼(英文:Kulangsu) 原名「圓沙洲」,別名「圓洲仔」,南宋時期命「五龍嶼」,明朝改稱「鼓浪嶼」。

因島西南方海灘上有一塊兩米多高、中有洞穴的礁石,每當漲潮水涌,浪擊礁石,聲似擂鼓,人們稱「鼓浪石」,鼓浪嶼因此而得名。鼓浪嶼街道短小,縱橫交錯,是廈門最大的一個嶼,與廈門島上的廈門世茂海峽大廈、廈門大學等隔海相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鼓浪嶼

『伍』 曾厝垵由來,名字很古怪,有何歷史呢

如煙往事
歷史上的曾厝垵一直是作為農村而存在的。那裡的人們以打漁和出租房子為生。曾厝垵的村民「男漁女耕,男人出去打漁,女人留在家裡耕田帶孩子。
漁村的形成,大抵是因為依山傍海的緣故吧。背靠高山,面朝大海,漁村的日子一開始過得自由而愜意。明初,廈門城建起來之後,身處廈門港南部的曾厝垵也成了軍事要沖。清代更是設水師駐守於此,辛亥革命後國民黨的「海軍航空處」和飛機場也在這里。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後,曾厝垵軍事要塞的區位作用漸漸失去。
九十年代初,曾厝垵人還喜歡把抗日戰爭和兩岸對峙時期的事情掛在嘴邊。日本人從五通上岸後,對曾厝垵村進行殘忍的屠殺,至今仍是老人們心頭的抹不去的痛苦回憶。而兩岸對峙時期的故事,則顯得有些無厘頭:農民在海邊勞作,冷不防地有顆炸彈飛過來,停在腳邊,幸運的便逃過一劫,如果運氣不好,就「壯烈犧牲」了。雖然離奇,但從曾厝垵人的嘴裡說出來,又是千真萬確的。
曾厝垵的奇聞絕不都是沉重的,1929年,曾厝垵飛機場曾迎接了「中國第一個單人駕機飛越歐亞大陸的飛行員陳文麟飛機的降落。陳文麟的「廈門號」飛機從倫敦起飛,途徑歐亞十幾個國家,行程1.5萬多公里,在5月12日飛抵廈門。當年這個事件,成為海內外媒體的熱談,更別說親眼見證這一歷史時刻的曾厝垵村民。
嘆歲月如歌,往事如煙,這里的一切正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如今,曾厝垵被列入城區改造范圍,規劃建設成為廈門東南海濱的文教、療養、旅遊、居住區,建設安置房、片區市政道路、公建配套、集中綠化景觀等。而曾厝垵的自然村歲月,只能留在人們的回憶里了。
僑村風采
走在曾厝垵,隨處可見當年華僑遺留下來的痕跡。建築是最直
觀的展示,當年華僑建造了大量紅磚古厝和南洋風格的「番仔樓」,至今仍有所保留。較大的住宅群甚至綜合兩種建築風格為一體:古建築的前面兩「落」的屋頂為馬鞍脊或燕尾脊,最後一「落」卻是南洋風味的「番仔樓」。如今,這些華僑房屋由華僑的後代或親戚居住、管理。只是它們也像鼓浪嶼的老建築一樣,正在一步一步地沒落了。
除了建築外,路旁散落的建築構件都在提醒著你,華僑經濟曾經對這個自然村產生的影響,斷殘的龍柱、來自呂宋的鐵花、台灣日據時代生產的瓷磚等等。
村裡最有名的華僑,是曾國辦先生。曾國辦先生為人所熟知的,便是他在1927年和弟弟曾國聰一起投資建設了廈門思明電影院,但是,作為一個有遠見的投資者,他對廈門的貢獻並非僅僅在於此。
早在1920年代,曾國辦就投資了當時的環島路(曾厝垵到鎮北關的一段鄉村公路,因城市建設已經發生變遷了),三、四十年代又合股投資了廈門到同安的海上運輸。改革開放之後,這位華僑已是年邁的老人,盡管他在曾厝垵的多數產業早已經毀於日寇手中,但是他在菲律賓再次表示委託子孫回家鄉投資。遺憾天不遂人願,他不久後就去世了,一切獨資、合資、合作也就煙消雲散。
村裡路邊的一塊石碑還記錄著他的事跡。
戰爭的遺跡也充分表明華僑與曾厝垵血脈相連的關系。村裡的老人說,抗戰期間村裡比較好的房子都被日本鬼子燒毀,小洋樓首當其沖。老人們猜測日本鬼子縱火「番仔樓」,是對閩南華僑泄憤。
後來由於多種原因,一個特殊的階級--閩南華僑從這個自然村漸漸淡出了。
家庭旅館
因為是個小漁村,直到2000年左右,這里的客棧才開始發展,當地人並沒有太大的經營思路,也得不到許可證,所有的客棧都是以家庭旅館的性質經營。頭幾年。數量還不多,只有幾家,什麼「喜堂」、「夢旅人」、「廈門素灣海邊客棧」、「守望者」、「藍色小屋」。可以說是第一個敢吃螃蟹的人吧。至到近幾年,新的家庭旅館不斷出現,比如「哦啊間(OR間)客棧」「ME2情侶主題旅館」、"然後呢主題客棧」、「阿黛海景旅館」、」夢情海客棧「、「星願客棧」、「252」、「彼岸」、「廈門星月客棧」、「藏馬」、「童年小築」、等。這些客棧各有特色,有的主人非常好客,待你如家人,有的環境好,可以看到海,有的主題鮮明,比如「哦啊間」客棧的老闆就很善於告知你廈門的旅遊攻略。曾厝垵的這些客棧為來廈門旅行的人提供了方便舒適的住所。而且村子裡的人都很淳樸善良。村裡有很多特色小店,咖啡屋酒吧都齊全。就在海邊的小漁村真是個旅遊住宿的好地方。
廈門星月客棧、城果客棧和童年小築、天泉客棧和夢情海客棧,哦啊間(OR間)客棧等在曾厝垵這個廈門現存唯一的原生態漁村,這個小漁村就在環島路邊上,這里可以看美麗的日出,呼吸新鮮空氣。一路上有許多風景,書法廣場(文房四寶),音樂廣場(藝術性與紀念性,知識性為一體),椰風寨(黃金海岸),廈大白城(美麗的沙灘),南普陀寺(閩南文化淵源流長),廈門大學,廈門國際會展中心(廈門國際馬拉松比賽的起始點與終點)。
廈門三個廈大人客棧位於廈門風景如畫、環境優雅、交通便捷的環島曾厝垵海濱,與鼓浪嶼、國際馬拉松賽道、胡里山炮台、白城沙灘、廈門大學、南普陀寺、台灣民俗村、景洲樂園、椰風寨、國際會展中心等景點緊密相鄰;相鄰的書畫廣場、音樂廣場、小白鷺藝術團和各種工作室讓您感受到濃厚的藝術氣息,是廈門島內閩南文化保持最好的原生態自然村。
廈門夢情海客棧位於曾厝垵內,客棧主樓高3層,客房總數18間,步行五分鍾即到環島路和海邊,鬧中取靜,環境宜人,附近餐飲娛樂等生活設施完善,交通出行便利,方便前往廈門大學、鼓浪嶼、椰風寨和中山路。客棧擁有客房18間,房內基本設施完善,整潔溫馨,客棧服務周到,是您休閑和旅遊的理想之選。

『陸』 廈門和平碼頭有什麼歷史故事、趣聞,或者人物故事

歷史上廈門除了被葡萄牙佔領400多年之後回歸外,貌似沒有啥大的事件啊!

『柒』 廈門的歷史!

晉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縣,屬晉安郡,後並入南安縣。唐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縣西南部置大同場,五代後唐長興四年(933年)升為同安縣,屬泉州。宋屬清源軍、平海軍、泉州。元屬泉州路。明屬泉州府。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築廈門城,清順治七年(1650年)鄭成功駐兵廈門,十二年(1650年)置思明州;康熙十九年(1680年)廢;二十三年(1884年)設台廈兵備道,道尹駐台灣府治(雍正六年即1728年台灣府改為台灣道),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設廳,雍正五年(1727年)興泉道(後為興泉永道)自泉州移駐廈門。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廈門鼓浪嶼淪為「公共租界」,國民元年(1912年)4月析同安縣嘉禾里(廈門)及金門、大小嶝置思明縣,9月升思明府,旋廢,1915年分出金門、大小嶝設金門縣,同年置南路道(1914年改名廈門道,1925年廢)。
1933年「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設廈門特別市,旋廢。1934年同安、思明縣屬第五行政督察區(駐同安),1935年4月以廈門及鼓浪嶼等7個島嶼設廈門市,撤銷思有縣設禾山特種區,與同安縣同屬第四行政督察區(駐同安),1938年5月至1945年9月淪陷,10月恢復廈門市建制,設中心(後改思明)、開元、鼓浪嶼、禾山4區。1949年9月、10月同安縣、廈門市解放,同安縣屬第五專區(1950年改泉州專區、晉江專區),廈門為省轄市,1950年10月廈門市設開元、思明、鼓浪嶼、廈港(後廢)、禾山5區。1953年同安縣集美鎮歸廈門市轄,1958年1月撤禾山區,改設郊區,8月同安縣由晉江專區劃屬廈門市。1966年8月開元、思明區更名東風、向陽區(1979年10月復原名),1970年2月同安縣劃屬晉江專區(地區),1973年6月再歸廈門市。1978年9月設杏林區。1987年增設湖裡區,郊區改名集美區。1997年同安撤縣設區。

閱讀全文

與廈門汅州故事店有什麼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