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百家姓 閔姓的來歷
「閔」源出:
出自姬姓,據《左傳》所載,春秋時,魯庄公死後,其子繼位,不到兩年,被慶父殺害。號為「閔」,魯閔公後有閔氏。
家族名人
閔子騫(前536 ~ 前487)名損,字子騫,春秋魯人。孔子弟子,以孝友聞,和顏淵以德行並稱。
地望分布:甘肅省東鄉,山東省泗水,山西省太原。
閔姓在大陸與台灣均未進入前一百大姓。春秋時期,魯國國君魯庄公的兒子公子啟即位,但是兩年後就被孟孫慶父所殺,謚號為「閔」,意思是痛惜,痛心。魯閔公的後代有的就以謚號中的「閔」為姓。因此,閔姓是魯國公族後代,而魯國又是周朝王族,因此,閔姓起源於姬姓。閔姓後來在隴西郡發展成望族,世稱隴西望。
Ⅱ 我國古代有沒有姓閔的名人
【閔馬】又名閔子馬、閔馬父。春秋魯國人。周大夫,封地隴西(甘肅臨洮)。博古善論,有明見。
【閔損】(前536--前487)。字子騫,春秋魯國汶上人(山東濟寧),孔子高徒,以孝悌聞,以德行稱。為人持重少言語,言必有中。為費邑宰,有政聲。歷代追封「費侯」、「費公」、「琅琊公」、「畿聖」。世稱「篤聖」。
【閔業】西漢人。素有忠義。初為掾,與寇恂諫耿況歸光武帝,以軍功封關內侯,官至遼東太守。
【閔貢】字仲叔,東漢山西太原人。家貧,有操守、性恬靜。不受無功之祿,自慚口腹之累。世稱節士。漢末為河南中部掾。十常侍之亂救駕有功,進郎中, 封都亭侯。
【閔鴻】三國吳廣陵(江蘇揚州)人。仕吳為尚書。入晉,征不就。少美文才,有「南金」之譽。集三卷,佚。今存《親蠶賦》、《琴賦》、《羽扇賦》、《芙蓉賦》、《蓮華賦序》、《與劉子雅書》。
【驪興閔氏】宋時,遣山東閔稱道出使高麗。後定居驪興。為朝鮮望族,綿延500餘年,世胄高門,權侵朝野。
【閔珪】(1457--1539)字朝瑛,烏程人(浙江吳興)。明朝天順八年進士。授御史。出按河南,以風力聞。成化六年擢江西副使,進廣東按察使。孝宗嗣位,擢右副都御史,巡撫順天。入為刑部右侍郎,進右都御史,兩廣總督。弘治七年遷南京刑部尚書,尋召為左都御史。十一年,東宮出閣,加太子少保。十三年為刑部尚書,再加太子太保。六年十月卒,年八十二。贈太保,加光祿大夫上柱國,謚庄懿。有《閔珪文集》十卷。
【閔如霖】烏程人(浙江吳興)。閔珪從孫。太學士。嘉靖三十年任國子祭酒。官至禮部尚書。有《午塘先生集》十六卷、《師望》、《修南城門記》。
【閔洪學】烏程人(浙江吳興)。閔如霖曾孫。雲南巡撫,天啟七年平賊有功。官至吏部尚書。
【閔夢得】烏程人(浙江吳興)。閔洪學從弟,萬曆二十六年進士,三十七年時任漳州府知府,以寬為政,士民愛之。後遷偏沅巡撫都御史、雲貴總督、兵部右侍郎戎政尚書。
【閔延甲】烏程人(浙江吳興)。萬曆進士。廉直有聲,官至通政使。
【吳興閔氏】或稱【烏程閔氏】。自宋朝寶慶年間由汶上(山東濟寧)南遷,世居浙江湖州吳興晟舍,為望族。明朝天順年間至明末,吳興閔氏人文鼎盛,出尚書四人,歷掌刑部、禮部、吏部、戶部。有「仁舍閔氏尚書五個半」之譽。(目前只考證到四人,另一人不知何指。半個應該是閔珪外孫潘季馴。【潘季馴】(1521--1595)字印良,號印川,嘉靖二十九年進士。歷任工部、兵部、刑部尚書。明朝水利專家。治黃河有功,六蒙褒典。著有《河防一覽》。史稱「天下治黃第一人」。卒。加太子太保、工部尚書兼右都御史。)
萬曆年間,吳興閔齊汲(【閔齊汲】(1575--?)字及五,號遇五,晚年自號三山急客,潛心於古籍的研究和圖書的刊印,著有《六書通》一書傳世。)首開雕版套印之先河,刊刻善本秘籍。與族人閔齊華、閔象泰、閔裕仲、閔道揚、閔遇洙、閔爾容、閔維、閔邃、閔果、閔應協、閔聲、閔邁德、閔鎮遠、閔元衢、閔文振、閔百順、閔自寅、閔昌道、閔昭明、閔映張、閔映壁、閔振業、閔振聲、閔景賢、閔無頗、閔萃祥等三十餘人歷時20餘年,刊刻印刷書籍計117部145種。其雙色、三色、四色、五色套印之經、史、子、集翹楚同懠。士民爭相垂涎而購,風靡天下為一時之冠。世稱「閔刻」。【閔楷】字正甫,號南湖,任丘人(河北任丘),明弘治乙丑進士,歷官工部侍郎、浙江布政司左布政、南京禮部尚書、南京戶部尚書。
【閔槐】字公甫,號南洲,任丘人(河北任丘),明弘治乙丑進士(與兄閔楷同年中進士),授刑部主事,升刑部郎中,時甘肅失機,鎮守太監及總兵隱匿冒功,事覺,槐奉命往勘,皆伏罪。閔槐出知平陽府,回民叛亂,槐設計平之。閔槐以雁門副使謝政。
【閔煦】任丘人(河北任丘),閔槐子。明嘉靖十四年進士。刑部尚書。建有『水東書院』。
【閔麟嗣】(1628--1704)字賓連,號橄庵。徽州岩寺鎮人(安徽歙縣)。明末清初學者、旅行家。喜游歷吟詠,行跡中夏。每至一地,均紀游詩。編撰《黃山志定本》8卷(1卷為圖),集歷代黃山志書之大成,以體例精當,搜羅宏富完備著稱於世。另有《廬山集》、《古國都今郡縣合考》、《黃山松石譜》、《周末列國省會郡縣考》、《閔賓連悟雪詩草》。
滿意請給分
Ⅲ 閔姓的由來及分布區域百家姓排名第幾古往今來有沒有名人傑士
閔姓源出姬姓。黃帝後裔。 五帝之後,[堯]禪天下於[舜]。[舜]命[棄]掌管天下的五穀。[棄]又叫[後稷],幫助[大禹]賓士水土、教民耕種有功被封為諸侯,立國於渭水(今陝西寶雞、武功附近),史稱「上古五大賢臣」之一。五代後傳至姬公劉,國勢漸強。又經十二代,傳至姬昌(周文王),國勢有天下三分之二。公元前1066年,姬昌的兒子姬發(周武王)滅商。建國。國號「周」。姬發的弟弟姬旦(周公)在滅商過程中功勞第二,(姜子牙第一),封地「魯」國(山東曲阜)。周公因攝朝輔政,其封地魯國國君的職位由長子伯禽嫡傳。 公元前662年,魯庄公的兒子公子啟(開)即位,二年,為慶父所弒。年十歲。因古有夭折而死於不道者,謚之閔之慣例,故公子謚號為閔公。閔公無子,庶兄僖公代立。其族人以其謚號為氏,並尊魯閔公為始祖。 閔姓來源於魯國公族,而魯國公族又來源於周朝王族,溯上,周朝王族的始祖後稷是黃帝25個兒子得到的12姓之一姬姓的嫡傳後代。 閔姓在大陸與台灣均未進入前一百大姓。 閔子騫:名損。春秋時魯國人。是孔子弟子七十二賢人之一。他幼年喪母,受後母虐待,冬天後母所生的兩個孩子身穿絮著棉花的棉衣,而他和親弟弟衣內絮的是蘆花。他父親得知後,要把後母休掉,他勸阻說:「母在一子單,母去四子寒。」父親聽從了他的勸告,後母因此非常羞愧,從此善待他們兄弟與自己的親生子一樣。閔子騫順事父母,友愛兄弟,被列為中國歷史上二十四孝之一。
Ⅳ 閔這一姓氏的來歷
閔姓起源單一,出自姬姓,以謚號為氏。上古周朝時,魯國君魯庄公死後,他的兒子名叫啟,後繼位為君,是為泯公。啟繼位不到兩年便被慶父所弒,因年紀尚輕,謚號魯閔公。古代閔與憫、愍字義相同,都有憐惜之意。魯閔公的後世子孫以其謚號「閔」為姓,稱為閔氏,世代相傳。
閔姓來源於魯國公族,而魯國公族又來源於周朝王族,因為周朝剛建立時,周王族中有一位叫伯禽的,被分封到魯地,建立了魯國。而再追溯上去,周朝王族又是黃帝中重要的一支,周的始祖叫後稷,後稷就是黃帝嫡傳後代。閔姓後來在隴西郡發展成望族,世稱隴西望。目前閔姓人口沒有進入全國前一百位。
堂號:
①郡望堂號:隴西。②自立堂號:篤聖、孝悌、五雋等。
字輩:
某支閔姓名人字輩:學有應萬政,子言世文致。德崇先代純,孝紹前永賢。
四川營山閔氏字輩:國泰世華長,朝廷永吉昌,天啟仁為義,亦猛厚福光。
貴州甕安閔氏字輩:伯然榮朝正,應仕良思志,世永大登國,明德基先裕,有達紹前光,作述咸增耀,家庭慶吉昌。
重慶墊江閔氏字輩:朝正應亮(禹、勛)良師。必志蔭德,鴻學紹榮,佐廷耀華,萬代忠清,真由理定,福自良成,常敦孝友,大振家聲,先恩澤顯,永遠保昌,太平長安,英明仁賢,高興技術,傑立發傳,能幹多才,修齊治全。
安徽亳州閔氏字輩:興毓傳紀廣,昭憲慶繁祥,令德維垂佑,欽紹念賢揚。
貴州遵義閔氏字輩:懷忠昌廷維,承天體國叔。
雲南閔氏字輩:懷丕松元,昌光書承。
名人:
閔損(前536-前487),孔子學生。字子騫。春秋末魯國人。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並稱。孔子稱贊他對父母至孝,對兄弟友愛,旁人無可非議。慎行重節,季氏請他為費邑宰,他辭謝,立志不食污君之祿。歷代追封「費侯」、「費公」、「琅琊公」、「畿聖」。世稱「篤聖」。
閔業,西漢臣。素有忠義。初為掾,與寇恂諫耿況歸光武帝,以軍功封關內侯,官至遼東太守。
閔貢,東漢官吏。字仲叔,太原(今屬山西)人。光武帝時為司徒侯霸屬吏,因不被重用辭去。後客居安邑,貧病交加,日買豬肝一片為食。縣令命屬吏保證供給,他得知後不願以此驚動眾人,遂移客沛國。當時稱為節士。
閔鴻,三國吳臣。廣陵(今江蘇揚州)人。曾為吳尚書,晉時徵召為官,不就。與紀瞻、顧榮、賀循、薛兼齊名,號為「五俊」。原有集三卷,已佚。今存《親蠶賦》、《羽扇賦》、《琴賦》、《芙蓉賦》等,散見於《藝文類聚》、《初學記》。事見《晉書·薛兼傳》。
閔珪(1457-1539),明臣。字朝瑛,烏程(今浙江吳興)人。天順進士,授御史。出按河南,有名聲。成化時,任右僉都御史、江西巡撫。朝廷責備不能滅盜,降為廣西按察使。弘治時,任兩廣軍務總督、刑部尚書、太子太保。參與征討古田僮亂。為法官,議獄仁恕。正德元年(1506),劉瑾專權,乞休。次年,加封少保。卒。贈太保,謚庄懿。有《閔珪文集》十卷。
閔如霖,明臣。烏程(浙江吳興)人。閔珪從孫。太學士。嘉靖三十年任國子祭酒。官至禮部尚書。有《午塘先生集》十六卷、《師望》、《修南城門記》。
閔齊汲(1580-?),明文字學家。字及五,號遇五,晚年自號三山急客,烏程(浙江湖州)人。精通文字學,多有建樹。著《六書通》。首開雕版套印之先河,刊刻善本秘籍。與族人閔齊華、閔象泰等三十餘人歷時20餘年,刊刻印刷書籍計117部145種。其雙色、三色、四色、五色套印之經、史、子、集翹楚同儕,士民爭相垂涎而購,風靡天下,為一時之冠。世所傳朱墨字版、五色版謂之「閔本」者,多為其所刻。
閔洪學,明臣。烏程(浙江吳興)人。閔如霖曾孫。雲南巡撫,天啟七年平賊有功。官至吏部尚書。
閔夢得,明臣。烏程(浙江吳興)人。閔洪學從弟,萬曆二十六年進士,三十七年時任漳州府知府,以寬為政,士民愛之。後遷偏沅巡撫都御史、雲貴總督、兵部右侍郎戎政尚書。
閔楷,明臣。字正甫,號南湖,任丘(今屬河北)人,明弘治乙丑進士,歷官工部侍郎、浙江布政司左布政、南京禮部尚書、南京戶部尚書。
閔貞(1730-1788),清畫家。江西南昌人,僑居湖北漢口,字正齋,或呼閔騃子。善書畫篆刻。尤工山水、寫意人物,筆墨超逸。
閔淑蘭(?-1799),清詩人。字湘畹。歸安(今浙江省湖州市)人。進士閔樂天女。桐鄉武生張懷方妻。善為詩,著有詩集《湘畹遺稿》行於世。
閔薴,清畫家。字蘿屏,上海南匯人。工詩、善琴,尤擅畫山水。人贊其畫「秀逸有致」。
閔半霞,清詩人、畫家。上海南匯人。詩人、畫家閔為女,黃知彰妻。秉承家傳,工詩善畫,尤擅墨菊,無脂粉氣。
其他閔姓名人有春秋時周大夫閔馬;明大臣閔延甲、閔槐、閔煦;明末清初學者閔麟嗣;清學者閔鄂元,書畫家閔連、閔道,制陶名家閔賢,道士閔一得,才女閔懷英等。近當代閔姓名人有解放軍將領閔學勝、閔鴻友,民主人士閔乃本,機械工程專家閔道昌,空間技術專家閔桂榮,計算機專家閔應驊,醫學家閔華慶,醫葯學家閔知大,數學家閔嗣鶴,教育家閔建蜀、閔維方,宗教活動家閔智亭,作家閔國庫,詩人閔垠,歌唱家閔鴻昌,二胡演奏家閔惠芬,籃球運動員閔鹿蕾等。
Ⅳ 閔姓的歷史名人
魯郡:亦稱魯國、魯國郡。西漢朝初將秦朝原來的薛郡改為魯國,治所在魯縣(今山東曲阜)。三國時期的曹魏及晉朝改為魯郡,其時轄地在今山東省曲阜、泗水、滋陽一帶地區。南北朝時期的北齊又改為任城郡。另外,隋朝時期有個魯州魯郡,唐朝時期有個兗州魯郡,其間雖然都轄有曲阜,如隋朝時期曾改魯縣為汶陽縣,繼而恢復曲阜原名,而治所均在兗州。唐朝時期魯國郡在今山東省的滋縣。
隴西郡:戰國時期秦國秦昭襄王二十八年(甲子,公元前279年)置郡,因在隴山之西而得名,治所在狄道(今甘肅臨洮),其時轄地在今甘肅省東鄉縣以東的洮河中游、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禮縣以北的西漢水上游及天山市東部,包括今甘肅省蘭州市、臨洮縣、鞏昌縣、秦州市一帶。西漢朝時轄地在今甘肅省東鄉縣東部的洮河中游、武山西部的渭河上游、禮縣北部的西漢水上游及天山市的東部地區。三國時期曹魏國移治至襄武(今甘肅隴西)。北魏時期轄地在今甘肅省隴西縣附近一帶。 隴西堂:以望立堂。
太原堂:以望立堂。
孝悌堂:閔損少時為後母虐待。冬天,後母以蘆花衣損,以棉絮已所生二子。子騫寒冷不禁,父不知情,反斥之為惰,笞之,見衣綻處蘆花飛出,復查後母之子皆厚絮,愧忿之極,欲出後母。子騫跪求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其父這才饒恕了後妻。從此以後,繼母對待閔損如同己子,全家和睦。後人把這一故事稱為「單衣順親」和「鞭打蘆花」,孔子稱贊閔損說:「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閔氏後世族人以孝悌為榮,立孝悌堂。
驪興堂:朝鮮閔氏始祖閔稱道為閔損的後代子孫,在北宋年間以使臣身份渡海,後來被高麗王朝挽留,定居在驪興(今韓國京畿道驪州),成為朝鮮及韓國閔氏的始祖,因以為朝鮮、韓國閔氏堂號。
Ⅵ 」逯」姓的來源及歷史名人
逯姓
一、姓氏源流
逯(Lù)姓源出有二:
1、出自嬴姓,以邑名為氏。據《風俗通》上的記載,逯是一個地名,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秦國有一個邑名叫逯(今陝西省境內),後來有一為秦國的大夫被封於此,其後人就以封邑名為姓,稱為逯氏,世代相傳。
2、出自羋姓,亦以邑名為氏。據《路史》上的記載,春秋戰國時,楚國的王族中的同族,後代中也有以邑名為姓者,稱為逯氏。
二、遷徙分布
(缺)逯姓在大陸和台灣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上古周代時,秦國有一位公族受封於逯邑,後來逮邑公族子孫就以封地為姓,世代姓逯。逯邑那地方,就在現今陝西省境內,而逯姓始祖原是秦國的公族,秦國公族姓贏,所以說逯姓是出於贏姓的,贏姓作為秦國公族,出過許多了不起的人物。比如使秦國強盛,奠下稱霸基礎的秦穆公,姓贏名好。贏好重用百里奚等能人,擴展勢力,雄踞一方。可是秦國風俗粗野好武,有些禮儀很野蠻,比如葬禮中盛行殺殉,秦穆公死時釘殉一百七十七人,其中子車奄息等三人是秦國人崇敬的賢良。後來秦始皇贏政一統天下後,也排斥文治。關於逯姓的來源,在許多姓氏古籍上都有記載。春秋戰國時期秦國的所在地,主要是在今天的甘肅和陝西一帶,當時的逯邑,也在這個地區。另外,根據《路史》上的記載,楚國的公族中也有逯氏。望族居於廣平郡,就是現在的河北省雞澤縣東。
三、歷史名人
逯姓雖然不繁人不眾,但在歷史上卻成名甚早。早在漢代時,就有一位叫逯普的人,被封為蒙鄉侯,新莽時逯並,為大司馬;元有監察御史逯魯曾;明有孝子逯相、鎮撫逯德山……等。
逯中立:明朝文士,為人正直,敢作敢為,有膽有識。他舉為進士後入仕,官給事中,雖然因為打抱不平被朝廷貶官,雖然因為打抱不平被朝廷貶官,但人們都稱贊他膽識過人。
逯欽立:山東巨野人。字卓亭(1911-1973),筆名祝本。研究有關古典文學。著有《屈原離騷簡論》、《陶淵明集》,輯有《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散著見重慶《讀書通訊》、南京《學原》等刊。
四、郡望堂號
1、郡望
廣平郡:漢景帝中元元年(前149年)分邯鄲郡置郡,治所在廣平(今河北省雞澤東南)。相當於今河北任縣南和、雞澤、曲周、永年及平鄉西北肥鄉東北一部分地。東漢廢入巨鹿郡,三國魏初復置郡。
臨河郡:北齊武平元年(570年)置臨河郡,故治在今山西省永和縣西南三十五里,隋開皇三年(583年)廢郡。
2、堂號
逯姓的主要堂號有:「廣平堂」、「孝子堂」等。
============================================================
【逯姓宗祠通用對聯】
〖逯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姓啟逯邑;
望出廣平。
——佚名撰逯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逯姓的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
臨河望族;
漢室馬徒。
——佚名撰逯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逯姓的郡望。下聯典指漢·逯石。
少年獻賦;
諸生相墳。
——佚名撰逯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初修武人逯宏,字希遠,洪武初年跟從徐大章學習《書經》。十八歲時,上疏論時政得失,太祖非常喜歡,又命他寫《秋柳賦》。後以鄉貢分教松江,官至武進教諭。下聯典指明代廣宗諸生逯相,嘉靖年間母親去世,相廬墓三年,背土添墳,遇到大洪水,草廬竟未浸濕。
夏官著績;
時政陳言。
——佚名撰逯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逯仁傑。下聯典指明代顯宦逯宏。
-----------------------------------------------------------------
〖逯姓宗祠五言通用聯〗
宋朝四進士;
明代三能官。
——佚名撰逯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逯昂、逯湛、逯勉、逯端四人俱中進士。下聯典指明代顯宦逯中立(給事中)、逯果(指揮僉事)、逯宏(武時教諭)三位官吏,以能稱。
-----------------------------------------------------------------
〖逯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文章華國傳名遠;
甲第榮宗留芳長。
——佚名撰逯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宋代逯昂、逯湛、逯勉、逯端四人俱中進士事典。
-----------------------------------------------------------------
〖逯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逯相孝子,遠近稱異;
魯曾宣慰,古今俱通。
——佚名撰逯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孝子逯相,廣宗人,諸生。嘉靖中,母歿,廬墓三年,躬自負土成墳,時有大水而不浸其廬,遠近稱異。下聯典指元代進士逮魯曾,字善止,修武人。官至宣慰使,博通經史。
Ⅶ 閔姓氏的由來
魯閔公的後世子孫以其謚號「閔」為姓,稱為閔氏。
上古周朝時,魯國君死後兒子啟繼位不到兩年便被慶父所弒,因年紀尚輕,謚號魯閔公。魯閔公的後世子孫以其謚號「閔」為姓,稱為閔氏。從此便有了閔氏。
(7)閔姓的來源和歷史名人擴展閱讀:
當代名人
閔鴻友
閔鴻友(1913-1985),安徽省金寨縣人。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參加赤衛隊,後編入中國工農紅軍。1931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閔姓
Ⅷ 閔氏的由來
閔(Mǐn)源出有一:
出自姬姓,以謚號為氏。上古周朝時,魯國君魯庄公死後,他的兒子名叫啟,後繼位為君,是為泯公。啟繼位不到兩年便被慶父所弒,因年紀尚輕,謚號魯閔公。古代閔與憫、愍字義相同,都有憐惜之意。魯閔公的後世子孫以其謚號「閔」為姓,稱為閔氏,世代相傳。 二、遷徙分布
上古周朝時,魯國的魯庄公死後,他的兒子名叫「啟」,當了國君,當時還很年輕,只過了兩年,就被人殺害了。後來王室追加封號給他,稱為魯閔公。閔,就是憐憫,可惜,痛心的意思。好在魯閔公已經有了獨生子,後來他的子孫,就取閔字作為姓。閔姓來源於魯國公族,而魯國公族又來源於周朝王族,因為周朝剛建立時,周王族中有一位叫伯禽的,被分封到魯地,建立了魯國。而再追溯上去,周朝王族又是黃帝中重要的一支,周的始祖叫後稷,後稷就是黃帝嫡傳後代。閔姓後來在隴西郡發展成望族,世稱隴西望。閔姓在大陸與台灣均未進入前一百大姓。三、歷史名人
閔 貞:號正齋。清朝廣濟入。學繪事,追摹其父母像而奉把之。遠近稱為孝了。旁通繪畫山水花鳥,尤精於篆刻,朱鴛。翁方綱皆器重之。
閔子騫:名損。春秋時魯國人。是孔子弟子七十二賢人之一。他幼年喪母,受後母虐待,冬天後母所生的兩個孩子身穿絮著棉花的棉衣,而他和親弟弟衣內絮的是蘆花。他父親得知後,要把後母休掉,他勸阻說:「母在一子單,母去四子寒。」父親聽從了他的勸告,後母因此非常羞愧,從此善待他們兄弟與自己的親生子一樣。閔子騫順事父母,友愛兄弟,被列為中國歷史上二十四孝之一。
Ⅸ 閔姓起源及發展經過,現有人口多少
閔姓來源於魯國公族,而魯國公族又來源於周朝王族,而再追溯上去,周朝王族的始祖後稷是黃帝25個兒子得到的12姓之一姬姓的嫡傳後代。
Ⅹ 濮姓的來歷,姓濮歷史上有什麼名人
濮
1、出自有虞姓,是舜的後代。虞舜為炎黃部落首領時,其子孫散封於濮地,其後代遂以地名為姓,形成濮姓。
2、出自高陽氏,是顓頊的後代。顓頊帝裔孫陸終之後,有另居於濮者,其後以地名為姓。
3、出自姬姓,是衛國康叔的後代。春秋時,衛國有大夫封於濮(今河南濮陽市東濮城),其後以封地為姓,稱濮氏。
4、以國為姓,周朝時,有百濮國(在今湖北石首縣南),國人以濮為姓,亦稱濮氏。這支濮姓,也出自熊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