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試述神話傳說故事的聯系與區別
搜集整理大興安嶺民間文學,對於繼承和利用我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十分重要。然而,近年來發現我區一些民間文學工作者(主要是搜集整理者和編者)在搜集整理民間文學的實際操作上存在某些誤區,其突出表現是:混淆了神話、故事、傳說的概念,三者常常糾纏在一起,搜集整理時把握不準各自的特徵,編成書稿時也出現內容的混雜和目錄上的交叉;把搜集整理過程當成了再創作的過程,情節的隨意演繹和語言的文人傾向成為一種硬傷;在搜集整理諺語時忽視了諺語的地域性,誤把中國南方或中原地區甚至更加廣為擴傳的諺語當作我區少數民族的諺語;不同的傳說、故事中出現人物和情節的雷同;在整理故事、傳說的篇尾附上整理者個人的感慨、抒情類語言甚至附上一段所謂的詩,成為不折不扣的蛇足;對涉及到的歷史人物評價不科學、不嚴肅,歷史事件的敘述也有違史實;對涉及到國際關系的某些事件的文字處理上缺少慎重的態度,等等。存在這些問題的重要原因,主要是理論上的模糊和在操作層面上缺乏嚴謹的科學性。因此,亟需理論上的澄清和實踐上的探究。
神話、故事、傳說是民間文學中的「三大家族」,它們姓氏不同,成員各異,但如何界定和區分?
神話是文學創作中一種極古老的口頭藝術形式。全世界的民間口頭文學研究者們曾經給神話下過的定義多達一百幾十種。但是,這些定義往往不是建立在科學唯物主義的基礎上,因而各有缺陷。自「五四」運動以來,我國民間文學研究領域一直把兩個人關於神話的定義確立在指導地位,這兩個人,一個是馬克思,一個是高爾基。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中指出:神話是「在人民幻想中經過不自覺的藝術方式所加工過的自然界和社會形態。」高爾基則對神話的概念進一步作出簡括的解釋和說明:「神話是自然現象、對自然的斗爭以及社會生活在藝術概括中的反映。」(高爾基:《蘇聯的文學》)由此,我們可以歸納神話的特點並藉以同傳說和故事加以區別:其一,神話產生的主要時期是在原始公社以前,因此,神話的內容是古老的。如果我們搜集整理了一篇黑龍江流域人民同沙俄侵略者抗爭的民間口頭藝術作品,盡管其中有某些幻想的色彩,但也並非神話。其二,神話的內容、情節富於幻想性,但是,透過這種幻想成分卻能很明顯地窺察古代的現實生活情景,如女媧造人的神話讓我們聯想到古人制陶的生活。
什麼是傳說呢?我國當代權威的民間文學專家烏丙安教授指出:傳說「是與歷史事件、人物相聯系的或與地方事物(名勝、古跡、風俗、地方特產或常見事物)有關聯的幻想性散文敘事作品。」如大興安嶺的嘎仙洞的傳說、李金鏞的傳說、北極光的傳說。傳說的一個最突出特徵,就是傳說中的一切虛構因素、幻想成分、奇異形象總是要與一定的可信事物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關於民間故事的概念,前蘇聯口頭文學專家開也夫有比較穩妥的論述:「廣義地說來,有著假想的內容、散文的形式的口頭藝術作品就叫做民間故事。狹義地說來,僅只是幻想的故事叫做民間故事。」(開也夫著:《俄羅斯的文學》)據此,烏丙安教授進一步指出:「民間故事中的假想內容時有一些原始觀念的痕跡,但整個內容並不像神話那樣全部概括著原始人類的認識和觀念。民間故事的人物和情節,幾乎很少有附會到具體事物上的,有的故事即使關聯到某些事物上,但在內容的基本特色上與傳說內容的生活特色也有區別。」(烏丙安著:《民間文學概論》)。這兩個論述為我們認識民間故事的特徵提供了一把便捷的鑰匙。
總之,區別神話、傳說、故事,最簡要的也是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在了解、運用各自概念的基礎上來辨別其特徵,如同我們要認識一個人究竟是誰,就要看其身高、體態和相貌等特徵一樣。但又不能僅見身高相似就認為都是「老王」,僅因其體態類同就認定都是「老李」,而要進行多方面、綜合性觀察和辨識。認清了基本特徵和主要標志,就可以避免混淆和交叉。
搜集整理民間文學,必須忠實記錄,慎重整理。這里有兩點應引起特別注意,一是在整理時切不可過分地將語言文人化,人民群眾的口頭藝術創作語言始終是簡朴明快的,而不是委婉朦朧的,更不能有詩化的傾向。我們有的經過整理的民間傳說,如敘述到李鴻章同慈禧的對話,使用上了半文半白的語言,這就顯然有違於民間口頭文學的風格。因此,在這方面,強調「忠實記錄」也包括對語言的忠實記錄。二是「慎重整理」並不等於不整理,比如在語言的精練上,在情節的真與偽、粗與精上都必須進行整理,但這種整理又必須是尊重基本原型基礎上的整理。
諺語也是有地域特色的,就像勞動號子一樣。我們林區諺語的突出特色,就是同林木和少數民族生活相聯系的,所以搜集整理大興安嶺地區民間諺語也要突出大興安嶺(包括少數民族)的特點,這樣才有價值。相反,如果把「勤是搖錢樹,儉是聚寶盆」之類的諺語也當做本地諺語來搜集,便沒有什麼意義了。近年來,筆者接觸到一些我區少數民族方面的諺語,這些諺語記錄和反映了鄂倫春等少數民族婚、嫁和生產以及民間交往的習俗和文化,這對於研究民族文化並為現實所用是很有意義的。
在傳說中敘述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應以史實和正確的歷史人物評價為依據,如果在整理時發現對人物和事件的敘述有誤,那麼就該予以糾正,而不能以訛傳訛。比如有的《嘎仙洞傳說》,開篇就稱「大興安嶺的鮮卑民族遠在春秋戰國時就逐鹿中原」這顯然是不符合史實的。中國歷史年表明確記載鮮卑人問鼎黃河流域,在山西大同建立北魏王朝(初稱代國)是在公元386年。如果說從鮮卑人走出山林到取得建立王朝的條件,這期間有一個比較漫長過程的話,那也不至於前移到一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再比如在有的《胭脂溝的傳說》里,稱李鴻章為「大賣國賊」,這是否妥當,是否科學,是否公允,也有待研究。晚清時期慈禧王朝的割地賠款問題究竟該由誰來承擔根本責任和罪名?李鴻章雖為總理大臣,但在慈禧的淫威下他是否有實際上的決策權?這些復雜的問題我國史學界尚且存疑,所以我們暫時也先不給李氏戴上賣國賊的帽子為宜。還有,關於李金鏞填江借船的那一段傳說,講李金鏞急需糧草而無船可運,便施一計:讓百姓把江流堵截,使俄船無法航行,然後李金鏞再以此為條件迫使俄人借船運送糧草。這段傳說既塑造了李金鏞的機智,又揭示了其不擇手段,得失兼在,依筆者愚見,還是先不傳為好。再說,偌大一個黑龍江,豈是當時隨便一些百姓手抬肩扛石料沙土便能填截的?既如此,那截後的江水奔如猛獸如何控制?所以,這傳說的可信性也十分可疑。
最後,我想就當代民間文學搜集工作談一點看法。民間文學源遠流長,至今未曾中斷,而且人民群眾的口頭藝術創作永遠是貼近現實的。我們如果忽視了對當代民間文學的搜集整理,就會像上世紀60年代後出現的情況那樣,導致此項工作的流失和斷代,而後則需要一個較大規模的補救過程。當代民間文學主要有民間傳說、故事、笑話(手機簡訊當屬此例)、歌謠等。如在大興安嶺流傳的抗聯支隊的傳說,開發會戰時期的女子架橋連的傳說,以及一些先進典型人物的傳說,還有那些具有積極意義的諷刺笑話等,都應引起民間文學工作者和愛好者的注意。我們今天把這些東西搜集起來,明天,它們就是一種新的文化財富。
② 神話、傳說、民間故事三者的異同
民間故事大多是野史的來源,其真假難以斷定,多為虛構杜撰,用以諷刺影射現專實。
傳說是某些事屬件由於歷史原因,被人們口耳相傳,但無確切史料可以證明。多為對故事中的歷史階段有重大貢獻的人或事。
神話則是某些(可能)存在的歷史人物被人們寄予某種特殊願望(目的),加以神明化,主要表述人們美好的願望。
③ 神話傳說和史實有何區別
傳說和史抄實的區別:史實是襲歷史事實,而傳說則添加了幻想的內容,不一定是真實的。
1、傳說
民間文學的一種。是對民間長期流傳的人和事的敘述。內容有的以特定的歷史人物、事件為基礎,有的純屬幻想的產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眾的願望和要求。
2、史實
【釋義】歷史事實
【引文】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從"別字"說開去》:"史實在不斷的證明著它只是一種'並無其事'" 。
孫犁 《秀露集·耕堂讀書記一》:"史家為了史實而犧牲生命,傳為美談" 。
④ 神話故事與歷史故事的區別
歷史故事是已經過去的人或事的梗概,
神話故事是人們無法戰勝或抵禦自然災害,但又渴望能夠取得成功,於是通過想像而編制出來激勵人,鼓舞人的虛假人物或事件。
區別:歷史故事是真實的;神話故事是虛構的。
⑤ 神話和傳說的區別
有,何謂神話?是單指神佛、英雄們的故事嗎?在學術上,學者們所謂的神話,神話
故事照(14張)是指敘述人類原始時期,也就是人類演化的初期所發生的單一事件或故事;而且,承傳者對這些事件、故事必須信以為真,而學者們就是根據這個定義以區別神話與傳說、神話與民間故事之間的不同。
神話必須同時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第一,它必須是人類演化初期的故事。根據這個定義,如果我們將瑪麗蓮夢露和黛安娜王妃的死訊視為神話,就是錯誤的。因為她們頂多隻是「傳說」,算不上是「神話」。事實上若用英文原文來看這樣的訊息,應該用「legend」(傳說)來表達,而不能用「myth」(神話)來定義。再拿日本的例子看好了。弘海大師(即空海和尚)帶領人們挖掘而成的蓄水池,或他曾經駐足之處,這些也[1]只能算是說明偉人事跡的「傳說」,我們並不會將之視為「神話」。
再者,述說神話的承傳者一定得對所述說的內容信以為真。依照這個定義來看,許多現代人所謂的神話,根本算不上是神話,那些故事是在敘述一些根本沒有信眾的神明,嚴格來說,這樣的故事不該被稱為是神話。
傳說,是最早的口頭敘事文學之一。由神話演變而來但又具有一定的歷史性的故事。也就是傳說可能是事實
但是神話完全是人們的相信。現在,你明白了吧?
⑥ 神話 傳說 民間故事的區別和聯系
何謂神話?是單指神佛、英雄們的故事嗎?在學術上,學者們所謂的神話,是指敘述人類原始時期,也就是人類演化的初期所發生的單一事件或故事;而且,承傳者對這些事件、故事必須信以為真,而學者們就是根據這個定義以區別神話與傳說、神話與民間故事之間的不同。 神話必須同時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第一,它必須是人類演化初期的故事。根據這個定義,如果我們將瑪麗蓮夢露和黛安娜王妃的死訊視為神話,就是錯誤的。因為她們頂多隻是「傳說」,算不上是「神話」。事實上若用英文原文來看這樣的訊息,應該用「legend」(傳說)來表達,而不能用「myth」(神話)來定義。再拿日本的例子看好了。弘海大師(即空海和尚)帶領人們挖掘而成的蓄水池,或他曾經駐足之處,這些也只能算是說明偉人事跡的「傳說」,我們並不會將之視為「神話」。
第二,神話必須是單一的事件。根據這個定義,那些以「從前、從前……」做開頭的「民間故事」也不能算是「神話」。一般的民間故事,通常沒有特定的地點、沒有設定特別的時間、沒有特定的人物、故事內容也可能重復發生。但是「神話」不同。神話必須是一個擁有特定場所、特定時間(即使兩者都沒有說得很明確),並且是在敘述一個特定人物(或神佛)的故事。
第三,述說神話的承傳者一定得對所述說的內容信以為真。依照這個定義來看,許多現代人所謂的神話,根本算不上是神話。那些故事是在敘述一些根本沒有信眾的神明,嚴格來說,這樣的故事不該被稱為是神話。
傳說是最早的口頭敘事文學之一。由神話演變而來但又具有一定的歷史性的故事。
輾轉述說,也可說是流傳,不能夠確定。 例:村裡傳說他們家有人立功了,不知他兄弟倆誰是英雄。
人民口頭上流傳下來的關於某人事的敘述。 例:魯班的傳說。
在文字尚未發明的時代,人們要對歷史做紀錄只能利用口耳相傳的方式,此即為傳說的由來。因此傳說通常不可考,所描述的事件發生年代遠在文字發明前的遙遠過去。
民間故事是從遠古時代起就在人們口頭流傳的一種題材廣泛的敘事體故事。它們以奇異的語言和象徵的形式講述人與人之間的某種關系。就像所有優秀的創作一樣,民間故事從生活本身出發,但又並不局限於實際情況以及人們認為真實的和合理范圍之內。它們往往包含著超自然的、異想天開的成份。經過人們一次又一次宣傳,民間故事被改成了各式各樣的劇本.表達著人們美好的願望.
《梁山伯與祝英台》與《白蛇傳》《孟姜女》《牛郎織女》並稱中國古代四大傳說。其中,梁祝傳說是我國最具輻射力的口頭傳承藝術,也是惟一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梁祝故事在民間流傳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謂中國家喻戶曉,流傳深遠,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有東方《羅密歐與朱麗葉》之稱。
⑦ 歷史傳說與神話的區別
神話是遠古人民表現對自然及文化現象的理解與想像的故事。它是人類早期的不自覺的藝術內創作。神話並非現實生容活的科學反映,而是由於遠古時代生產力的水平很低,人們不能科學地解釋世界、自然現象和原始社會文化生活的起源和變化,以他們貧乏的生活經驗為基礎,藉助想像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觀世界擬人化的結果。
傳說[1],是最早的口頭敘事文學之一。由神話演變而來但又具有一定的歷史性的故事。
[解釋]1.輾轉述說,也可說是流傳,不能夠確定。 例:村裡傳說他們家有人立功了,不知他兄弟倆誰是英雄。
2.人民口頭上流傳下來的關於某人事的敘述。 例:魯班的傳說。
屬於傳統的、軼事性的或屬於某一特殊專題的知識
⑧ 神話故事與民間傳說的區別
一、傳說與神話的主人公身份和屬性不同
1、神話的主人公是超人和超自然力量的神,其故事是以神格為中心的,即是各種動植物人格化和各種社會生活力量神格化的結果。
2、故事的主人公一般有名有姓,其中有的是歷史中知名的人物,事件發生有具體的時間和地點,有的還涉及國家民族的重大事件;而人物活動或事件發展的結果也常與某些歷史、地理現象及社會風習相附會,因而往往給人以它是真實歷史的錯覺。
二、反映的社會想像和創作的思維機制不同
1、神話的產生還取決於當時的社會性質。當時人們必須依靠集體,共同獲得生活資料,抵禦野獸和敵人;勞動所得有限,必須平均分配。在原始公社制度下,人與自然的主要矛盾,成為人民注意的中心。
反映的是原始人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它是一種反映現實的觀念形態,也是產生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上層建築。
2、傳說是以自覺或比較自覺的思維方式,講述某一歷史時代的具體人物或事件,有時代和地點的約束性。
三、傳說和神話的功能不同
1、神話的產生和原始人類為了自身生存而進行的同大自然的斗爭結合在一起。渴望認識自然、征服自然,減輕勞動,保障生活。他們把這一意志和願望通過不自覺的想像化為具體的形象和生動的情節,於是便有了神話的產生。
2、傳說所描述的是特殊歷史時期的人物、事件及各種風物,具有鮮明的地方性、民族性,其內容具有一定的教育和娛樂功能。
⑨ 民間故事和神話傳說的區別
所謂的神話,是指敘述人類原始時期,也就是人類演化的初期所發生的單一事件或故事;而且,承傳者對這些事件、故事必須信以為真,而學者們就是根據這個定義以區別神話與傳說、神話與民間故事之間的不同。 神話必須同時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第一,它必須是人類演化初期的故事。根據這個定義,如果我們將瑪麗蓮夢露和黛安娜王妃的死訊視為神話,就是錯誤的。因為她們頂多隻是「傳說」,算不上是「神話」。事實上若用英文原文來看這樣的訊息,應該用「legend」(傳說)來表達,而不能用「myth」(神話)來定義。再拿日本的例子看好了。弘海大師(即空海和尚)帶領人們挖掘而成的蓄水池,或他曾經駐足之處,這些也只能算是說明偉人事跡的「傳說」,我們並不會將之視為「神話」。
第二,神話必須是單一的事件。根據這個定義,那些以「從前、從前……」做開頭的「民間故事」也不能算是「神話」。一般的民間故事,通常沒有特定的地點、沒有設定特別的時間、沒有特定的人物、故事內容也可能重復發生。但是「神話」不同。神話必須是一個擁有特定場所、特定時間(即使兩者都沒有說得很明確),並且是在敘述一個特定人物(或神佛)的故事。
第三,述說神話的承傳者一定得對所述說的內容信以為真。依照這個定義來看,許多現代人所謂的神話,根本算不上是神話。那些故事是在敘述一些根本沒有信眾的神明,嚴格來說,這樣的故事不該被稱為是神話。
傳說是最早的口頭敘事文學之一。由神話演變而來但又具有一定的歷史性的故事。
輾轉述說,也可說是流傳,不能夠確定。 例:村裡傳說他們家有人立功了,不知他兄弟倆誰是英雄。
人民口頭上流傳下來的關於某人事的敘述。 例:魯班的傳說。
在文字尚未發明的時代,人們要對歷史做紀錄只能利用口耳相傳的方式,此即為傳說的由來。因此傳說通常不可考,所描述的事件發生年代遠在文字發明前的遙遠過去。
民間故事是從遠古時代起就在人們口頭流傳的一種題材廣泛的敘事體故事。它們以奇異的語言和象徵的形式講述人與人之間的某種關系。就像所有優秀的創作一樣,民間故事從生活本身出發,但又並不局限於實際情況以及人們認為真實的和合理范圍之內。它們往往包含著超自然的、異想天開的成份。經過人們一次又一次宣傳,民間故事被改成了各式各樣的劇本.表達著人們美好的願望.
《梁山伯與祝英台》與《白蛇傳》《孟姜女》《牛郎織女》並稱中國古代四大傳說。其中,梁祝傳說是我國最具輻射力的口頭傳承藝術,也是惟一在世界上產生廣泛影響的中國民間傳說。梁祝故事在民間流傳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謂中國家喻戶曉,流傳深遠,被譽為愛情的千古絕唱,有東方《羅密歐與朱麗葉》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