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廣州街道歷史故事

廣州街道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2021-03-08 09:48:10

『壹』 廣州的歷史故事和城市風景

周夷王八年(公元前887年), 廣州海天茫茫,遍地荒蕪,曾一度出現連年災荒,田野荒版蕪,農業失收權,民不聊生。一天,南海的天空上忽然仙樂繚繞,柔美悠揚。隨後便又出現了五朵彩色祥雲,上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綵衣,分別騎著五色仙羊。每隻羊都口銜著「一莖六齣」的優良稻穗,降臨楚庭。仙人把稻穗贈給了廣州人,並祝願此處五穀豐登,永無飢荒。祝罷仙人騎彩雲騰空飛逝。而五隻仙羊因依戀人間,便化為石頭留了下來,並一直保佑著廣州風調雨順。雕塑現在在越秀公園

『貳』 廣州歷史廣州街道名的由來

廣州有四千多年的文明史,在新石器時代,這里的「百越」人創造了嶺南地區的嶺南文化。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秦統一嶺南,設南海郡,郡治在番禹,轄4縣。郡尉任囂築「任囂城」至今已有2213年歷史。前206年,趙佗建立南越國,建築了「周十里」的趙佗城。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漢平南越國,分南越國土為南海等九郡,南海郡治在番禹。吳黃武五年(前226),孫權建立交、廣二州,合浦以南為交州,以北為廣州,廣州之名由此起。後梁貞明三年(917),清海軍節度使劉龑在廣州建立大越國,國號為漢,史稱南漢。清順治三年(1646),朱聿在廣州自立為帝,年號紹武,史稱南明。1921年2月15日,廣州市政廳成立,孫科任廣州市第一任市長。這是廣州建市之始。1938年10月21日,日軍佔領廣州,開始了長達7年的淪陷時期。1949年10月14日,廣州解放。10月28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成立,葉劍英任市長。1954年中央決定撤銷華北、東北、西北、華東、中南、西南等六大行政區,廣州市歸廣東省領導。1960年9月20日,廣州市開始實行「市管縣」的行政體制。 廣州古稱「楚庭」,據史書記載,早在公元前9世紀的周朝,生活在這里的「百越之族」就和長江中游的楚國人來往甚密,當地人以「楚庭」來紀念這種友誼,這是廣州最早的名字。 古代廣州曾是三朝古都,漢初時趙佗在廣州建立南越國;到五代十國時期,這里又建有「南漢國」;另外,文學名著《桃花扇》中提到的「南明」王朝(建於明朝末年,該政權僅維持40天)也在廣州建都。 廣州是一座充滿現代感的大都市,既充滿活力,又保留著悠遠的古風,它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全國優秀旅遊城市。這里山明水秀,風光旖旎,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得益彰,市井風情與現代都市景觀相襯托,是一個很值得一去的地方。 廣州在遠古時曾是一片熱帶和亞熱帶的森林,如今這里仍是植物的王國。華南植物園、雲台花園、流花湖公園、人民公園、麓湖公園、東山湖公園等充分展現了南國的園林特色,市郊還有從化溫泉風景區、從化流溪河國家森林公園、芙蓉嶂風景區等等。 當地的主要人文景觀有南越王墓、鎮海樓、西關大屋、三元里抗英斗爭舊址、黃埔軍校舊址、中山紀念堂等,可供後人緬懷先人的英雄事跡。

『叄』 發生在廣州的歷史故事有哪些

1911年1月,黃興、趙聲、胡漢民在香港成立起義領導機關——「統籌部」,並在當時的香港屯門青山農場策劃起義,又派人到廣州附近各地,聯絡新軍、防營、會黨、民軍,以備響應;同時在廣州設立38處秘密機關,刺探敵情,轉運軍火,為起義作準備。
4月8日,統籌部召集會議,會議議定起義時間為4月13日(宣統三年三月十五日),計劃十路大軍攻打廣州:第一路由趙聲率領江蘇軍攻打水師行台;第二路由黃興帶領南洋、福建同志攻督署(兩廣總督張鳴岐駐所);第三路由陳炯明領東江健兒堵截滿界;第四路由朱執信領順德隊伍守截旗界;第五路由徐維揚領北江隊伍進攻督練公所;第六路由黃俠毅領東莞隊員打巡警道;第七路由莫紀彭領軍策應徐維揚、黃俠毅兩隊;第八路由姚雨平率領陸軍響應;第九路由洪承點派隊分途攻守;第十路由劉古善領隊分途攻守[1]。
因同盟會會員南洋華僑溫生才4月8日同天單獨行動,槍殺廣州將軍孚琦,以及吳鏡運炸葯被捕,原定起義被迫改期。
4月23日,起義組織者在兩廣總督署附近的越華街小東營五號設立起義總指揮部,趙聲任總指揮(留守香港),黃興任副總指揮。將原定十路進軍計劃改為四路:黃興率一路攻總督衙門;姚雨平率軍攻小北門;陳炯明帶隊攻巡警教練所;胡毅生帶隊守南大門。
4月27日(宣統三年三月廿九)下午5時30分,黃興率200名敢死隊員分四路攻打兩廣總督衙門、小北門、巡
黃花崗起義紀念碑
警教練所和守南大門。黃興首先發難,連發三彈,率隊攻入總督衙門,決心生擒兩廣總督張鳴歧。不料張越牆逃遁。由於清朝部隊人數眾多,起義隊伍得不到接應,各路隊伍雖與清軍展開激烈巷戰,徹夜相攻,但都先後失敗。黃興僥幸脫險。由於實際起義以黃興率部為主,黃興為實際起義領導人。趙聲、胡漢民廿九日率200選鋒隊員出發,三十日凌晨抵達廣州城外,但是大勢已去,遂返回。
事後,同盟會會員潘達微多方設法收殮烈士遺骸72具,合葬於城東黃花崗,後改名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1932年,查得此次死難烈士陳文友等姓名共86人。由於習慣,人們仍稱「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肆』 廣州的歷史故事有哪些

三元里抗英斗爭、西來初地由來、六二三路與沙基慘案……

『伍』 廣州有歷史的地方或街道

北京路(永漢路)
惠福路
恩寧路
一德路
大新路
大德路
八旗二馬路
這些都有歷史記載

『陸』 廣州北京路步行街的歷史故事

廣州北京路
北京路地處廣州市中心,是廣州城建之始所在地,是歷史上最繁華的商業集散地。根據史料和專家考證,目前,北京路、教育路和西湖路周邊區域已有或已建成及挖出的歷史文化遺地有:秦番禺城遺址、秦漢造船工地遺址、西漢南越國宮署遺址、唐清海軍樓遺址、南漢御花園、明大佛寺、明城隍廟、明清大南門遺址、清廬江書院、廣州起義紀念館等十多個朝代的十多個具有較高歷史文化價值的文物古跡。現今,這一區域雖歷經十多個朝代及兩千多年的滄桑,但其中心地位始終沒有改變,這一奇特現象,不僅創造了國內外城市建設中罕見的歷史景觀,同時也造就了這塊神奇土地燦爛無比的歷史文化。改革開放之後,北京路更匯集了廣州百貨大廈、新大新公司等市級大百貨商店以及一批著名的時裝商場。

廣州北京路 幾許滄桑事

廣州北京路的名字,與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武漢的漢正街一樣,是最繁華商業區的代名詞,來廣州的商旅沒有不到北京路去過的。這條我們熟得不能再熟悉的北京路,卻藏有幾許滄桑的故事。

「雙門底」故事

在清代,北京路的街名喚作「雙門底」,至今許多老人也還稱這個舊名。以今天的西湖路(當時叫西湖街)為界,以北是雙門底上街,以南是下街,下街延伸至今天永漢電影院的位置,有城門樓一座,名為「大南門」,這是廣州的內城樓之一,城牆就是今天的大南路與文明路一線了。「雙門底」的起源是因著今天西湖路與北京路交界處,原有高樓一座,名「拱北樓」,樓有雙門拱,故街名「雙門底」。樓上設有一座元代銅漏壺,是廣州城鎮城之寶之一,據清人筆記所說「百年不爽」,也就是百年都不差分秒。拱北樓拆除馬路後,銅壺轉存於廣州市立博物館,後來撥調於中國歷史博物館。

雙門底在清代是商業重地,故流傳有「雙門底賣貓———裝假」的歇後語。一直在雙門底經營至今的「活化石」,是陳李濟葯廠。該廠前身陳李濟杏和堂創始於明代萬曆年間,鋪面就在今天的「銀座」一帶,近五百年而尚存,也算是北京路歷史的最老見證了。

「永漢路」典故

民國年間北京路那時叫「漢民路」,為的是紀念締造民國的元勛、番禺人胡漢民,後來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又改名「永漢路」,為什麼叫「永漢」呢,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原來當時主政廣東的是楊永泰,他想把自己的名字留在廣州的路名上以垂久遠,但當時的規矩是只有已故的歷史人物才可享受此殊榮。楊永泰動了腦筋,就將「漢民路」改作「永漢路」,又將相近的萬福路一段取名「泰康路」,這樣就把「永泰」兩字嵌入了兩條路名之中,這也是北京路歷史上鮮為人知的掌故。

高弟街·「許地」

北京路南段,近年也興旺了不少,尤其是高第街一帶,更是粉飾一新,車水馬龍。

高第街最出名的,首推許氏家族,連街名也叫「許地」,這個由潮汕西遷來的巨族百餘年間人材迭出,甚至近有小說家專門著有《千秋家國夢》來訴說許家的興起。許家的後人曾帶我在許地轉了幾次,指點著殘存的建築告訴我當年這里是某某的居所,看著彎彎的月亮門、百餘年的蚝殼窗、牆頭上依稀的灰批單龍,真令我浮想連翩。最後老先生指著家門口一株種在破缸里的蘇鐵說,他祖母年輕時,這樹就已種了幾十年,現在樹齡差不多百餘年了。看著這乾瘦的樹頭露著懨懨的生氣,彷彿就是許地舊物的典型呢。

高第街上的鋪子,廣州人最熟悉的是綢緞鋪「九同章」和具店「三多軒」,三多軒今已遷到廣州路,老鋪舊地還住著當年店主黃家的後人。摸著那螺旋的木梯扶手,你可以看到那八卦形天窗上篩下的陽光幽幽照在貼金的檐花上,還真有些繁華的余韻!百多歲的老畫人黃金海在這住了七十多年,我見到他時,已不太能清晰說話,可精神還很健,今年初才辭世,享年104歲。如果他能細述北京路的百年滄桑,那該多精彩!老人家的女兒指著舊鋪的外牆說,那兒原來有「三多軒箋扇庄」的水泥字,是民國元老譚延

『柒』 有關廣州的歷史故事

廣州北京路 幾許滄桑事

廣州北京路的名字,與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武漢的漢正街一樣,是最繁華商業區的代名詞,來廣州的商旅沒有不到北京路去過的。這條我們熟得不能再熟悉的北京路,卻藏有幾許滄桑的故事。

「雙門底」故事

在清代,北京路的街名喚作「雙門底」,至今許多老人也還稱這個舊名。以今天的西湖路(當時叫西湖街)為界,以北是雙門底上街,以南是下街,下街延伸至今天永漢電影院的位置,有城門樓一座,名為「大南門」,這是廣州的內城樓之一,城牆就是今天的大南路與文明路一線了。「雙門底」的起源是因著今天西湖路與北京路交界處,原有高樓一座,名「拱北樓」,樓有雙門拱,故街名「雙門底」。樓上設有一座元代銅漏壺,是廣州城鎮城之寶之一,據清人筆記所說「百年不爽」,也就是百年都不差分秒。拱北樓拆除馬路後,銅壺轉存於廣州市立博物館,後來撥調於中國歷史博物館

雙門底在清代是商業重地,故流傳有「雙門底賣貓———裝假」的歇後語。一直在雙門底經營至今的「活化石」,是陳李濟葯廠。該廠前身陳李濟杏和堂創始於明代萬曆年間,鋪面就在今天的「銀座」一帶,近五百年而尚存,也算是北京路歷史的最老見證了。

「永漢路」典故

民國年間北京路那時叫「漢民路」,為的是紀念締造民國的元勛、番禺人胡漢民,後來在上世紀二十年代又改名「永漢路」,為什麼叫「永漢」呢,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原來當時主政廣東的是楊永泰,他想把自己的名字留在廣州的路名上以垂久遠,但當時的規矩是只有已故的歷史人物才可享受此殊榮。楊永泰動了腦筋,就將「漢民路」改作「永漢路」,又將相近的萬福路一段取名「泰康路」,這樣就把「永泰」兩字嵌入了兩條路名之中,這也是北京路歷史上鮮為人知的掌故。

高弟街·「許地」

北京路南段,近年也興旺了不少,尤其是高第街一帶,更是粉飾一新,車水馬龍。

高第街最出名的,首推許氏家族,連街名也叫「許地」,這個由潮汕西遷來的巨族百餘年間人材迭出,甚至近有小說家專門著有《千秋家國夢》來訴說許家的興起。許家的後人曾帶我在許地轉了幾次,指點著殘存的建築告訴我當年這里是某某的居所,看著彎彎的月亮門、百餘年的蚝殼窗、牆頭上依稀的灰批單龍,真令我浮想連翩。最後老先生指著家門口一株種在破缸里的蘇鐵說,他祖母年輕時,這樹就已種了幾十年,現在樹齡差不多百餘年了。看著這乾瘦的樹頭露著懨懨的生氣,彷彿就是許地舊物的典型呢。

高第街上的鋪子,廣州人最熟悉的是綢緞鋪「九同章」和具店「三多軒」,三多軒今已遷到廣州路,老鋪舊地還住著當年店主黃家的後人。摸著那螺旋的木梯扶手,你可以看到那八卦形天窗上篩下的陽光幽幽照在貼金的檐花上,還真有些繁華的余韻!百多歲的老畫人黃金海在這住了七十多年,我見到他時,已不太能清晰說話,可精神還很健,今年初才辭世,享年104歲。如果他能細述北京路的百年滄桑,那該多精彩!老人家的女兒指著舊鋪的外牆說,那兒原來有「三多軒箋扇庄」的水泥字,是民國元老譚延

『捌』 廣州市有什麼街道和馬路的名稱是含有歷史意義歷史事件

廣州的小北路,也有一條「飛來對面巷」。為什麼有這么一個古古怪怪的巷名呢?現在還流傳著幾個不同的傳說。一種傳說認為和廣東才子倫文敘有關,另一種認為和當年附近的一座「飛來廟」有關。
據說,在明代,「飛來對面巷」本來是一條窮苦人家聚居的無名小街。由於住在對面小石街的都是一些財主,他們把小石街更名為「福來街」,這些財主們自以為是,很看不起住在對面無名街的窮人們,時常借故羞辱他們。因此,廣東才子倫文敘決心替窮人出氣,便把無名街起名為「飛來對面巷」。意思是說,要使財主的「福」氣統統從福來街飛過來,讓窮人們也享享福。
也有人說,這僅僅是個傳說,巷名的真正來歷還要追溯到清代,據說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在一個黃昏,突然颳起一陣奇怪而猛烈的旋風,隨後人們發現這里多了一尊觀音菩薩像。人們都認為,這肯定是「救苦救難」的菩薩到此「顯靈」。不少人蜂擁而至,祈求觀音菩薩保佑他們。據說都非常靈驗。30年後,到雍正八年(1730年),當地百姓集資興建了一座頗具規模的廟宇。因為廟中的觀音菩薩是「飛來」的,所以這座廟就叫「飛來廟」。在「飛來廟」對面本來是一片無人居住的空地,隨著城市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到這里定居,逐漸形成了一條小巷,由於這條小巷在「飛來廟」對面,人們便把它命名為「飛來對面巷」。
北京路:
提起廣州,無人不識北京路,北京路歷史上曾是官道。正式更名為北京路,始於1966年。
據介紹,北京路財政廳一帶從南越開始就是「政府辦公」地段。南漢以後的官員們從公署出來,是沿著現在的北京路走到拱北樓的,這一路是官道,只能步行。
到了清朝,北京路由北至南依次稱為承宣直街、雙門底、雄鎮直街和永清街。其中,「雙門底」是至今許多老人還記得的路名。「雙門底」以今天的西湖路(當時叫西湖街)為界,以北是雙門底上街,以南是下街,下街延伸至今天永漢電影院的位置,是城門樓之一的「大南門」,城牆就是今天的大南路與文明路一線。
「雙門底」的起源是因為今天西湖路與北京路交界處,原有高樓一座,名「拱北樓」,樓有雙門拱,故街名「雙門底」。樓上設有一座元代銅漏壺,是廣州城鎮城之寶之一,據記載「百年不爽」,也就是百年都不差分秒。
民國年間,北京路於1920年擴建為馬路,統名為永漢路,據說因為原有「永清」街,取反其意為「永漢」。上世紀20年後期,為紀念締造民國的元勛、番禺人胡漢民,北京路改名為「漢民路」。1945年,又復名為永漢路。
1966年,永漢路正式更名為北京路,寓意廣州人民擁護黨中央,嚮往首都北京之意。

石井橋:
廣州有座著名的石井橋,橋兩頭石桿上刻著:「好進仙人履,能通四馬車。」「彼岸逢黃石,橫江映白虹。」這里是有一段傳奇的故事。
從前石井河是沒橋的,全靠木船擺渡,如遇乾旱或水退時,船不能泊岸,人們只好趟著沒膝的泥濘艱難地過河,真是苦不堪言。
且講附近石門村有個年輕的石匠,叫周合盛。他心地善良,助人為樂,經常修橋補路,眾人提起他,無不豎起拇指稱贊!他眼見石井無橋之苦,決心築座石橋來方便鄉親,但一無資金,二無經驗,談何容易呢!
一天,春雨綿綿,路滑難行,又遇退水。周合盛像往日一樣,來到石井河邊,扶老攜幼,幫行動不便的人過河。只見有一位白須老人,拄著拐杖,望著對岸,搖頭嘆息。周合盛立即上前道:「老伯,我背你過去吧。」說著就把老人背過河,放他在平地坐下。老人忽然道:「我的鞋不見了,怎麼走路呢?」周合盛二話不說,回頭在泥濘中替他撿回,但老人把腳抬起說:「替我穿上。」周合盛又照辦。老人微笑道:「孺子可教也!」說完起身就走。周合盛見他行走如飛,覺得很奇怪:莫非是神仙?於是起身,追他,但總是追不上。突然老人回頭道:「年輕人,你真好心,我樂意助你!」周合盛就把想建橋之事講了。老人點點頭說:「你有造福鄉民之心,難得!要記住: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必佐。」說完化作一陣清風去了。
當晚,周合盛夢見老人,把建橋式樣、用料、技術等,說得明明白白,周合盛連聲多謝,請問姓名時,老人說:「我乃黃石公是也!」說完飄然而去。
翌早,周合盛把夢中一切記下來,並把建橋計劃向眾人說出,立即得到眾鄉親的熱情相助,建橋款很快籌足了!由周合盛監工建造,經數月辛勞,終於竣工了,像一條白虹,橫卧石井河上。眾人歡呼之際,忽然有人拾到一張字條,寫道:「此橋中央一石會斷,請即換,」落款是黃石公。大家上前一看,果見裂痕,馬上更換,消除了隱患。眾人為了紀念黃石公和周合盛,在橋頭刻上上述的對聯,並刻上「石門周合盛造」,以志不忘建橋人。

康王路:
「康王」原是宋朝愛國將領
貫穿老西關的康王路得名於「康王」,究竟「康王」是什麼?原來康王是宋朝的一位愛國將領——康保裔。
據了解,康王路的最前身是帶河路,當時的帶河路很短,只有現在的龍津路到長壽路之間的一小段。據當地居民陳婆婆介紹,帶河路是一條瀝青路,不足3米寬,道路的周邊都是居住區。後來道路擴建,貫通南北,一直通到珠江邊的人民橋,形成現在的康王路。
「康王路」曾經有一段時間叫「世紀路」。最終,廣州市地名辦經過反復推敲,將這條經過康王直街、康王上、下街的規劃路,敲定更名為具有歷史基礎及文化內涵的「康王路」。
「康王」的稱謂主要是來源於附近原有的一座康王廟,此廟是紀念宋朝的一位愛國將領——康保裔。傳說,康保裔出身將門,是洛陽人士,祖父和父親都是捐軀沙場、馬革裹屍的武將。康保裔自幼習武,精於騎射,射空中飛鳥,箭無虛發。從軍後,康保裔屢立戰功,在任高陽守將期間,遼國進犯中原,他不顧年齡高邁,奮起抵抗,但寡不敵眾,為國捐軀。
隨著康保裔的事跡流傳,人們尊稱他為康公、康王,後人敬其忠勇在大江南北廣建「康王(公)廟」。清代時候,羊城西郊、南郊都曾經有過康王廟。中山七路附近的康公直街、康王(上、下、直)街都是因為同名寺廟而得名。據說,前進路的康公街、同福中路的康公後街也因為曾有同名寺廟而得名。

上下九原來以前叫:第九甫
翻開廣州地圖,老西關有許多地名以「甫」為名,原來大名鼎鼎的下九路,過去還稱為「下九甫」,加上現存的第十甫路,十八甫路、六甫水腳等,「甫」字可謂老西關地名的佼佼者。
⒈老西關地名有很多「甫」
什麼是「甫」?原來「甫」的含義有多種說法,主要有如下:一指土步的轉音;二指商人的自衛組織;三指平坦而未耕種的地貌;四指古南越方言中的村莊。現存在西關,市民的最熟悉的是「第十甫路」,它東與寶華路、南與恩寧路相接,西至文昌南路與下九路相接。
有第十甫,有沒有其他數字的「甫」?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與第十甫路相連接的下九路,原來即是下九甫。據說,清初清兵沿西城牆外追殺群眾路過此地已到九甫路程,故名九甫,因位於上九甫與三坡地後段,故稱之為下九甫,後改稱為下九路。
有了下九路,上九路地名是否也和「甫」有關?據說,也跟清初清兵沿西城牆外追殺群眾的故事有關,當清兵路過此地已到九甫路程,此段在第九甫上段(即前段),故稱為上九路。
⒉光復路為三、四、五甫
有了「第九甫」,還有沒有一、二、三、四等甫?據說,與上九路相接的光復路,過去也是以「甫」為名的,如今上九路附近還有六甫水腳等地名。
光復路原為第三甫、第四甫、第五甫,1931年改建成馬路,命名為「光復」,含紀念辛亥革命之意,取推翻清朝統治,光復河山之意。
恩寧路也跟「甫」有關,恩寧路原名十一甫、恩寧東路、恩寧中巷、恩寧北路和恩寧市,1931年擴建成路,並沿用「恩寧」作路名。
隨著時代變遷,老西關有數字開頭的以「甫」字為地名的也逐漸減少,現存有第十甫路,十八甫路、六甫水腳等。

閱讀全文

與廣州街道歷史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