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常州簡約歷史故事

常州簡約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2021-03-08 08:32:12

1. 常州的歷史是什麼

常州是一座有3200多年左右歷史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曾有過延陵、毗陵、毗壇、晉陵、長春、嘗州、武進等名稱,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年)始有常州之稱。於1949年設市。
常州為新石器時代村落遺址,距今6000餘年,有馬家浜文化與崧澤文化疊壓地層。天寧區青龍鎮潘家塘、奚蔣塘、劉家村一帶的潘家塘聚落遺址於1976年發現,距今5500多年,下層屬於馬家浜文化時期,淺層屬於崧澤文化時期。戚墅堰區丁堰鄉排姆村附近的常州果園遺址於1986年發現,距今5000多年,屬馬家浜文化後期。武進區鄭陸鎮三皇廟村寺墩遺址,距今約4500年,屬良渚文化時期。
自吳太伯從先周一路南奔至長江下游南岸太湖流域建立句吳,常州作為吳國領地已有3200多年的文字記載史。常州武進區的淹城遺址,是中國目前西周到春秋時期保存下來的最古老的城市區,也是世界上僅有的三城三河形制的古城,迄今已有近3000多年的歷史。淹城的最早文字記載見於漢朝《越絕書》:「毗陵縣南城,故古淹君地也。」古代「奄」、「淹」兩字相通。奄國為商殷屬國,今山東曲阜縣東有奄里,即淹里,也即是奄國所在地。周成王初年(約公元前1042年),奄人隨同紂子武康和蒲姑人、東夷人一起反抗周朝。三年,周殺武庚、定奄、滅蒲姑。奄和蒲姑的遺民南逃,逗留在江淮之間,後又至太湖流域,淹城之稱為古淹君地便是在此時。此外,武進區境內還有春秋時期吳國的闔閭城遺址和胥城遺址等。
春秋末期(前547年),吳王壽夢第四子季札封邑延陵,開始了長達2500多年有準確紀年和確切地名的歷史。
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改延陵為毗陵。毗陵之名從縣治,到三國吳嘉禾三年(234年)置毗陵典農校尉屯田墾殖並統諸縣,到西晉大康二年(281年)建郡統縣,相繼沿用506年,其間,雖曾在王莽當政時改過毗壇,但時間很短前後僅14年,東漢建武元年時又復稱毗陵。毗陵郡曾統轄丹徒、曲阿(丹陽)、武進、延陵、毗陵、暨陽(江陰、張家港西部)、無錫7縣,是為江南大郡。以毗陵命名的江南大驛——毗陵驛就設於此。
西晉惠帝永興元年(305年)為避東海王越(司馬越)世子毗諱,改毗陵為晉陵,晉陵之名前後沿用290多年。其間,西晉永嘉之亂中原士族紛紛南遷,佔地聚居,設置僑治郡縣,一度曾在武進縣境內設有蘭陵郡、蘭陵縣,在晉陵縣境內設有東莞郡領宮縣、東莞、姑幕3縣,直至南朝末期遂先後廢止。
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廢郡,以州統縣。開皇九年(589年)於常熟縣置常州,後割常熟縣入蘇州,遂移常州治於晉陵,常州之名由此始,此後,雖曾改稱過毗陵、晉陵、長春、嘗州,但時間都很短暫,而常州之名不論貫州、為望、升路、稱府、立市,沿用至今將近1400年。
唐武宗會昌四年(840年)升常州為望,列入全國州府十望之一。宋常州屬兩浙西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常州路,屬江浙等處行中書省,治晉陵縣、武進縣,領晉陵、武進二縣和宜興、無錫二州。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改置長春府,同年更名常州府。清雍正四年(1726年)析武進另置陽湖,析無錫另設金匱,析宜興另立荊溪,加上原領江陰、靖江,常州府統領8縣,故有「中吳要輔,八邑名都」之稱。

2. 求關於常州的民間傳說 歷史事跡 風流人物

歷史文化
常州是一座具有兩千五百多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城,底蘊深厚。公元前547年的春秋時期,建邑立邦,始稱延陵。別名龍城,系春秋時期吳王壽夢的第四子季扎的封邑。秦代置縣。 西晉以後,向為郡、州、路、府治,素有「三吳重鎮、八邑名都」之稱。城名多次更迭為毗陵、毗壇、晉陵、蘭陵、常州、南蘭陵、嘗州、武進等。「常州」之名始於隋,此前稱「郡」,此後至宋稱「州」,元稱「路」,明、清稱「府」,均有轄縣。 清雍正四年(1726)起,常州府轄武進、陽湖、無錫、金匱、宜興、荊溪、江陰、靖江等8縣。清末,城內尚有一府(常州府)兩縣(武進、陽湖)治所。 1912年廢常州府,陽湖縣並入武進縣。解放初,常州專署轄常州市和無錫、江陰、武進、宜興、溧陽、金壇6縣;1953年1月常州市定為省轄市,當年3月共轄6區;1958年7月,鎮江專區遷往常州,改稱常州專區,常州屬之。編輯本段文化
常州人傑地靈,人文薈萃,享有「天下名士有部落,東南無與常匹儔」之譽。「常州今文經學派」、「陽湖文派」、「常州詞派」、「常州畫派」和「孟河醫派」飲譽全國。
民間工藝
根雕、金壇刻紙、梳篦、亂針綉、漢畫磚刻屏、留青竹刻。
風土民俗
女回娘家「歇六月」 立夏時節「嘗三鮮」 二月十二「花朝節」 二月初二「龍抬頭」
冬至大如年 「歲朝春」與「踏雙忙」 「送灶」與「接灶」 「三屍神」與「撣檐塵」 「馬和尚過江」與「驚蟄聞雷米似泥」

著名人物
自古以來,常州人傑地靈,名家輩出。有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季札,《昭明文選》的編纂者蕭統,主持編纂《永樂大典》的陳濟,清代語言學家段玉裁和思想家龔自珍。從隋唐開科取士到清末,共出過9名狀元,1546名進士。 近現代直到當代,《官場現形記》作者李寶嘉(李伯元),「常州三傑」 瞿秋白、張太雷、惲代英,「七君子」中的李公朴、史良等一批政治領袖和革命家輝映史冊;實業家盛宣懷、劉國鈞,語言學家趙元任,數學家華羅庚,史學家呂思勉,醫學家吳階平、李宗恩、李宗明,國民黨元老吳稚暉,歌後周璇,油畫家及美術教育家李宗津,西畫家李毅士(李祖鴻),書畫大師劉海粟等名貫中外。目前,在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常州籍院士有56名。在全國位列第4。 有蘇軾,蘇東坡與常州宜興的緣分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仁宗嘉佑二年。 那年蘇東坡進京趕考,進士及第。在一次同年們聚會上,與他同桌的是常州府宜興縣的蔣潁叔(之奇)、單錫以及武進縣的胡宗夫等。蘇東坡從蔣之奇、單錫、胡宗夫的介紹中,了解到了江南的秀麗風光。他被江南的秀情風景迷住了。在酣酒中定下了卜居常州宜興的「雞黍之約」。然而,由於年少氣盛,蘇東坡自認為自己還沒有施展抱負,故當時只是一時的興致所至,並沒有非常認真,這可以從蘇東坡與蔣之奇的唱和之詩中看出: 月明驚鵲未安枝,一棹飄然影自隨。 江上秋風無限好,枕中春夢不多時。 瓊林花草聞前語,罨畫溪山指後期。 豈敢便為雞黍約,玉堂金殿要論思。 後來,蘇東坡又先後結識了常州的錢公輔、錢濟明(世雄)父子、胡仁修、報恩寺長老和宜興的滕元發(達道)、邵民瞻、蔣公裕等老友。 蘇東坡因「烏台詩案」被貶黃州五年。直到元豐七年才得到赦免。政治上的坎坷沉淪使他退隱田園、躬耕自給的願望更加強烈。常州美麗富饒的土地、溫和濕潤的氣候和莫逆之交的朋友讓他留戀不已,他決定請求朝廷讓他留在常州居住。 他兩次乞求朝廷准予他在常州居住。他在《乞常州居住表》中寫道:「……而貲用罄竭,無以出陸,又汝州別無田業可以為生。犬馬之憂,飢寒為急。……臣有薄田在常州宜興縣,粗給饘粥,慾望聖慈,特許於常州居住。」 當他得知朝廷准予他常州居住時,他喜極而泣,為如願以償而歌:「歸去來兮,清溪無底,上有千仞嵯峨;畫樓東畔,天遠夕陽多。」 元豐八年五月二十二日蘇東坡率全家抵達常州貶所。幾經周折,蘇東坡終於回到了這片朝思暮想的土地。他游遍了常州城景。在太平寺和報恩寺等都留下了他的詩:「六花?葡林間佛,九節菖蒲石上仙;何似東坡鐵拄杖,一時驚散野狐禪。」「碧玉碗盛紅瑪瑙,井華水養石菖蒲。也知法供無窮盡,試問禪師得飽無。」 縱顧蘇東坡的一生,與常州結下了不解之緣。當年蘇東坡初出茅廬,中舉及第,便與多位常州籍同考舉子結成好友,他們在蘇東坡眼前展示了一幅絢爛的江南風光,使他與好友們訂下了「雞黍之約」。然雖有定居誓言,但畢竟未經深思熟慮,是信口所至。真正到了常州地區,蘇東坡領略到了那水鄉山野的神韻,便深深地吸引住了。中年離開黃州時,蘇東坡兩次上表乞求居住常州,終於如願以償,從此和常州結下了不解之緣。即使在元佑時期,他政治上紅極一時時,他還和常州籍大臣胡宗愈(完夫)講定:「某已卜居毗陵,與完夫有廬里之約。」他在北歸途中,一路均有人熱情挽留,有的甚至無償提供居舍,但他總是堅定地說:「然某緣在東南!」他終於返回了魂牽夢縈的常州。最後遂了他在熙寧七年在常州悼念錢公輔的《哀詞》中的夙願:「大江之南兮,震澤之北。吾行四方而無歸兮,逝將此焉止息。」至今常州仍有蘇東坡終老地騰花舊館。 近代人物中,尤以常州三傑最為有名:
瞿秋白
(1899.1-1935),原名瞿雙,後改名瞿霜、瞿爽。江蘇常州人。早年曾到武昌外國語學校學英文,後到北京謀生。1917年考入北洋政府外交部辦的俄文專修館讀書。1919年參加五四愛國運動,同年11月參與創辦《新社會》旬刊。1920年初,參加李大釗組織的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同年10月以北京《晨報》和上海《時事新報》特派記者的身分,去莫斯科采訪。1921年兼任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中國班的教員。1922年2月在莫斯科加入中國共產黨(介紹人張太雷)。曾先後出席遠東民族代表大會和共產國際第三、四次代表大會。1923年春回到北京,主持起草了中共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綱領草案,參與制定國共合作的戰略決策。同年6月出席中共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並當選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還擔任中共中央機關刊物《新青年》、《前鋒》主編和《向導》編輯,7月去上海創辦上海大學,任教務長兼社會學系主任。1924年1月參加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候補委員,後又擔任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1925年1月當選為中共四大中央執行委員、中央局成員。後又參加領導五卅運動。1927年5月在中共五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同年7月接替陳獨秀負責中央工作。主編過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張日報《熱血日報》,曾將為陳獨秀等人壓制和拒絕發表的毛澤東寫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發表,並為之寫了序言。大革命失敗後,在漢口主持召開臨時中央緊急會議,後任中央臨時中央政治局常委,主持中央工作,成為黨的主要領導人之一。1928年4月去蘇聯,6月主持召開中共六大,並當選為中央委員,在中共六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會後,作為中共代表,參加了共產國際第六次代表大會,當選為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委員和主席團委員及政治書記處成員。後留在莫斯科,任中共中央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團長。在蘇聯期間開始研究中國共產黨黨綱、中國蘇維埃憲法、土地法、勞動法、婚姻法等問題,寫了大量論著,翻譯了共產國際綱領以及斯大林論列寧主義的著作。1930年8月回到上海,9月和周恩來一起主持中共六屆三中全會。1931年在中共六屆四中全會上,被解除中央領導職務,開除出中央政治局。1931年夏參加了「左聯」的領導工作,反擊國民黨文化的「圍剿」,系統向中國讀者介紹了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及普列漢諾人關於文學藝術的理論,翻譯了蘇聯的許多著名文學作品。1934年2月到瑞金,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人民教育委員。還兼任蘇維埃大學校長。同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後,留在南方,任中央分局宣傳部長。 1935年2月23日在福建省長汀縣被捕,6月18日英勇就義,年僅36歲。 瞿秋白紀念館坐落於江蘇省常州市延陵西路188號,於1982年3月25日由江蘇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經中共中央宣傳部批准。於1985年6月18日瞿秋百同志英勇就義50周年紀念日正式對外開放。
惲代英
字子毅,1895年出生於湖北武昌一個書香之家。父親是未能補實缺的清朝八品官,出身士宦之家並頗有舊學根底的母親一起,從小便督促他學習古文和詩詞。後來他上了新式小學堂,因文才出眾被老師譽為「奇男兒」,並接觸到西洋新學和民主思想,崇拜維新思想家梁啟超、譚嗣同,以「我自橫刀向天笑」自勉,決心沖破封建思想樊籠。 1913年,惲代英入武昌中華大學預科,1915年進入文科中國哲學系學習。這一年,陳獨秀主辦的《新青年》問世,惲代英讀後歡呼這是「傳播自由、平等、博愛、互助、勞動的福音」,並向其踴躍投稿。1917年,他在武漢發起組織進步團體互助社,1920年,又創辦了利群書社,成為在長江流域宣傳新思潮的重要陣地。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後,惲代英便申請加入。同年秋,他入蜀擔任川南師范學校校長,引導大批青年出川參加革命。1923年,他赴滬執教於黨創辦的上海大學,並於10月間同鄧中夏一起創辦了共青團機關刊物??《中國青年》,其發行量迅速增至3萬份,成為國內最受歡迎的青年雜志。惲代英在該刊發表過一百多篇文章和幾十封通訊,成千上萬的青年正是手捧這份雜志並呼喚著「代英」的名字,奔赴黃埔軍校、去尋找黨團組織。 1926年初,惲代英到廣州擔任黃埔軍校政治總教官並兼中共黨團書記,在校內與周恩來並列為最受歡迎的演講人。1927年初,他赴武漢主持中央軍校工作,並成為精神上維系全體進步師生的核心。同年5月,在黨的五大上他當選中央委員,7月間赴南昌參加組織起義。當張國燾趕來阻撓行動時,平時待人一向和善的惲代英拍案而起喝道:「如果你再動搖人心,就要打倒你!」起義部隊南下廣東受挫後,惲代英乘小舟飄到香港。12月中旬廣州起義爆發時,他擔任蘇維埃政府秘書長,其間發布的政綱、宣言、告示等多是經這位大手筆揮就。失敗時,他在指揮部大樓中堅守到最後,因同志們都勸他潛伏下來寫暴動史才被迫離開,潛往香港。 1928年秋,惲代英被調到上海,主編中共中央機關刊物《紅旗》,後調任中央組織部秘書長,協助部長周恩來工作。1930年初,他曾前往閩西蘇區視察,高度評價了朱毛紅軍長期游擊戰爭的經驗。同年5月,他在上海的工廠前偶然被捕,押轉南京途中有些黃埔畢業的國民黨軍官認出了他,出於欽佩之情卻相約不指認。在獄中,惲代英看到囚糧夾著砂粒和臟物,便不顧暴露的危險出面領導難友斗爭改善了待遇,同時還編寫了一本解釋中國共產黨十大綱領的工人讀本。1931年4月,他被叛徒出賣而暴露身份,第二天便英勇就義。 惲代英紀念廣場位於江蘇省常州市小河鎮。2005年11月20日被中共中央宣傳部公布為第三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張太雷
1898年6月生,江蘇常州人。1915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學法科學習。1919年投身五四運動。1920年10月參加北京共產主義小組。積極開展工人運動,與鄧中夏到長辛店組建勞動補習學校,培養了北方鐵路工人運動的第一批骨幹。後到天津組織社會主義青年團。1921年春赴莫斯科,任共產國際遠東書記處中國科書記。多次陪同共產國際派到中國的代表會見李大釗、陳獨秀等,參與創建中國共產黨的活動。張太雷還是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創建人之一,曾任青年團中央總書記。 在復雜的斗爭中,張太雷具有清醒的政治頭腦。1926年3月蔣介石製造「中山艦事件」,他主張武裝工農予以反擊。1927年參加中共中央在漢口召開的「八七」會議,堅決批判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錯誤,被選為臨時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後任中共廣東省委書記、中共中央南方局書記。9月到潮(安)汕(頭)組織群眾接應南昌起義軍。11月到上海中共中央參加制訂廣州起義計劃,下旬回廣州主持武裝起義准備工作,兼任中共廣東省委軍委書記。12月11日領導廣州起義,建立廣州蘇維埃政府,任代理主席、人民海陸軍委員。12日,遭敵襲擊時犧牲,時年29歲。臨終,他向戰友們囑托:要和敵人戰斗到底,完成黨交給的任務! 張太雷故居位於清涼路子和里3號,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

3. 關於常州的歷史神話傳說

沒分估計沒人會所故事咯。

4. 常州市風俗歷史小故事

常州歷史文化淵源流長,自常州人文始祖季札分封延陵(常州古稱)至今, 已經是有了多年文字記載的歷史文化古城(歷史上有「龍城」別稱),同時又是一座充滿現代氣息、經濟發達的新興工業城市。常州市現轄金壇、溧陽兩個市和武進、新北、天寧、鍾樓、戚墅堰五個區,全市土地面積4375平方公里。

常州古稱延陵、毗陵、蘭陵,隋文帝時定名為常州。自西晉起,常州始終是郡治和府治所在地,向有「三吳重鎮,八邑之都」之譽。常州的手工藝品「宮梳名篦」馳名中外,早在20世紀初,就獲得巴拿馬博覽會金獎。另外,始建於唐朝永徽年間(650-655)的天寧寺;唐昭宗年間(889-904)的紅梅閣;以明嘉靖年間著名的抗倭英雄和文學家唐荊川先生讀書處的名稱命名的陳渡草堂,以及我國目前西周到春秋時期保存下來的最古老,最完整的地面古城池——淹城。無不蘊涵著常州濃厚的文化色彩。

常州歷史文化的發展,到常州解放前,大致可粗略地分為四個時期,即:文化肇興時期(從古吳文化至南北朝);文化發展時期(從隋唐至明代);文化鼎盛時期(貫穿整個清代);文化延續時期(從清末至民國)。古吳文化,大致可從公元前1100年左右的殷商末年算起。到了隋唐至明代時期常州出了五位狀元,加上清代的四位,常州歷史上一共出現了九位狀元,另外,自紅梅公園內的文筆塔建成以後,常州先後出現了15位皇帝,1333名進士,因而文筆塔便成了常州人心目中的筆魂,每次上京趕考前必登塔祈禱,這也體現出常州人對文化教育的重視,和在文化教育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到了清代,從順治至宣統,共267年。這是中國歷史上封建王朝從積淀數千年形成的輝煌,迅速走向衰落並最後滅亡的時期。而這時期卻成為常州的鼎盛時期,這時的常州不斷涌現出具有全國影響的五大學派,即常州學派(今文經學派)、陽湖文派,常州詞派,常州畫派、孟河醫派。在文學方面,常州在清代有「詩國」之稱,並出現了兩位頂尖級詩人,一位是黃景仁(仲則);另一位是趙翼。在藝術方面,嘉道年間「常州灘簧」在民間流行,後發展成「常州幫」、「無錫幫」兩種形態,是常錫劇的前身。當時雖屢遭官府禁絕,但禁而不絕,後來發展成常州主要的地方劇種。到了文化延續時期,在常州歷史文化的諸多領域得到了體現,文學、藝術、教育都有了較快而且多元化的發展。

龍城常州,是一個蘊涵濃郁的歷史文化色彩,並充滿著勃勃生機的文明城市。

5. 常州市有哪些風俗歷史小故事

常州歷史文化淵源流長,自常州人文始祖季札分封延陵(常州古稱)至今, 已經是有了2500多年文字記載的歷史文化古城(歷史上有「龍城」別稱),同時又是一座充滿現代氣息、經濟發達的新興工業城市。常州市現轄金壇、溧陽兩個市和武進、新北、天寧、鍾樓、戚墅堰五個區,全市土地面積4375平方公里。

常州古稱延陵、毗陵、蘭陵,隋文帝時定名為常州。自西晉起,常州始終是郡治和府治所在地,向有「三吳重鎮,八邑之都」之譽。常州的手工藝品「宮梳名篦」馳名中外,早在20世紀初,就獲得巴拿馬博覽會金獎。另外,始建於唐朝永徽年間(650-655)的天寧寺;唐昭宗年間(889-904)的紅梅閣;以明嘉靖年間著名的抗倭英雄和文學家唐荊川先生讀書處的名稱命名的陳渡草堂,以及我國目前西周到春秋時期保存下來的最古老,最完整的地面古城池——淹城。無不蘊涵著常州濃厚的文化色彩。

常州歷史文化的發展,到常州解放前,大致可粗略地分為四個時期,即:文化肇興時期(從古吳文化至南北朝);文化發展時期(從隋唐至明代);文化鼎盛時期(貫穿整個清代);文化延續時期(從清末至民國)。古吳文化,大致可從公元前1100年左右的殷商末年算起。到了隋唐至明代時期常州出了五位狀元,加上清代的四位,常州歷史上一共出現了九位狀元,另外,自紅梅公園內的文筆塔建成以後,常州先後出現了15位皇帝,1333名進士,因而文筆塔便成了常州人心目中的筆魂,每次上京趕考前必登塔祈禱,這也體現出常州人對文化教育的重視,和在文化教育上取得的巨大成就。到了清代,從順治至宣統,共267年。這是中國歷史上封建王朝從積淀數千年形成的輝煌,迅速走向衰落並最後滅亡的時期。而這時期卻成為常州的鼎盛時期,這時的常州不斷涌現出具有全國影響的五大學派,即常州學派(今文經學派)、陽湖文派,常州詞派,常州畫派、孟河醫派。在文學方面,常州在清代有「詩國」之稱,並出現了兩位頂尖級詩人,一位是黃景仁(仲則);另一位是趙翼。在藝術方面,嘉道年間「常州灘簧」在民間流行,後發展成「常州幫」、「無錫幫」兩種形態,是常錫劇的前身。當時雖屢遭官府禁絕,但禁而不絕,後來發展成常州主要的地方劇種。到了文化延續時期,在常州歷史文化的諸多領域得到了體現,文學、藝術、教育都有了較快而且多元化的發展。

龍城常州,是一個蘊涵濃郁的歷史文化色彩,並充滿著勃勃生機的文明城市。

6. 常州具有代表性的民間故事有那些詳細點

從前,常州天寧寺有一口燒「臘八粥」的大鍋。這口鍋有多
大?據說一次好燒穀米八斗、花豆八斗、蔬菜八十斤、乾果八十
斤,鍋口象魚池般大,鍋深象口井。煮了一鍋粥,夠八百多人吃
得飽飽的。這樣大的鍋是怎樣造出來的呢?
有一年鬧災荒,天寧寺周圍的老百姓家裡家家都揭不開鍋,
到十二月初八這天早上,競沒有一家的煙囪里冒出煙來。這時
候寒冷,老老少少都睡在床上起不來了,又凍又餓。一會兒,天
寧寺里卻敲雲板,召集全寺和尚吃八寶、七香、六品、五味的鮮
粥,粥的香味向寺院外散發出來,窮人們更覺飢餓難忍。
這時,有個白鬍須老人來到天寧寺找當家和尚,當家和尚剛
吃完粥正在打飽嗝哩!白鬍須老人見了當家和尚就問: 「出家人
以什麼為本?」當家和尚答道: 「慈悲為本。」白鬍須老人說:
「你們吃著又香又熱的粥,而寺院附近的老百姓連野菜湯都難喝
上,你們難道看得過去嗎?」當家老和尚無言以對,怔了-陣,
才搪塞說: 「我們寺院里沒有這樣大的鍋呀!」白鬍須老人說:
「我來幫你造。…』老和尚聽後笑道:「這是一時三刻能辦到的事么?」
白鬍須老人說: 「如果我一時三刻能造出大鍋來,往後寺里每年
都得燒臘八粥送給窮人吃;如果造不出,我給你們寺院的大殿上
捐獻一個紫銅大香爐。」說罷,他把手一招,就有兩個後生抬著
一塊紫銅進來了。當家和尚看到這塊閃閃發光的紫銅,也就答應
了。
白鬍須老人從衣袖中拿出一個大榔頭,動手敲打那塊紫銅
不一會兒,紫銅就形成了一塊長方形和一塊滾圓的銅皮,他又把
長方形的那塊卷了起來,成了鍋邊;把那塊圓形的銅安裝在鍋
底,老和尚見白鬍須老人快要做成大鍋了,就又提了個條件,只准用銅皮,
不準用第二種材料。因為當家和尚認為二塊銅皮不可能
焊接上,鍋子也就做不成了。誰知白鬍須老人把二塊銅皮接頭
處的邊敲出了卷口,再把兩邊卷口扣在一起敲緊彌縫,竟然連接
導滴水不漏,不多一息息工夫,一日大鍋就造成了。
從此以後,天寧寺就用這口大鍋在每年的十二月初八燒」臘八粥」,送給窮人吃了。

常州西面不遠的武進縣境內,有個奔牛鎮。為啥叫這個名
字?有一個傳說。
很早很早以前,這里是個小村子,村西頭河當中,有一個土
墩墩。不管下雨還是晴天,不論河水漲落,土墩總歸是僅露出一
個頂在水面上,不管你遠眺近看,都象是一條牛在河中洗澡,露
出一點牛背的樣子。歷代流傳下來,老年人都說這個土墩上有寶
.可是從未有人得到過。凡是撐了船想去盜寶的人,船到河中,
還勿曾靠近墩墩,總歸翻船落水,好多人為此送了命。俗話道:
想發財,必倒霉!」
有一回,來了一個江西人,他說他的一條牛逃到河中土墩上
去了,要借一隻船去捉牛。當地人一軋苗頭,曉得他想去盜寶,
嘸沒一個人肯借船給他。最後,他用了可以買一條船的錢,才
在葉家碼頭向葉老大租了一條破船。老大不幫他撐船,他就自己
一個人把船撐到河當中,船頭對著土墩,從身邊拿出一棵「磨盤
草」,向土墩上下揮動,口中念念有詞,約莫半個多時辰,終於
把一條金黃色的大水牛引到了破船上,劃回岸來。
葉老大看到江西人真的載了一條牛回來了,感到很驚奇:
一看,牛還在船上屙了-大灘屎哩!便扳著臉說: 「喂喂!替我
把屙在船上的牛屎弄乾凈了再走!」
江西人笑眯咪地說: 「我租了你的船,送你一堆屎也錯
呀!」
葉老大說: 「不弄乾凈休想走!」
心工西人嘆了口氣,蹲下身子,用雙手捧了牛屎甩進河裡,
說:「你將來不要懊悔啊!」
』葉老大看著江西人騎上牛背,拍打著牛屁股一直往東去了
才回到船上,細細一看,嵌在船板縫縫中的牛屎沒有弄乾凈,
艙里還有一小塊,哪裡是牛屎?分明是金光閃閃的黃金!連忙
上岸去,江西佬已無影無蹤,早騎上金牛奔走了。這事一傳
開去,大家都把河中的土墩叫作金牛墩。
金牛雖然奔走了,但屙下的一堆金屎和嵌在船板縫縫里自金子,
卻被這里的百姓用來建造了一座集鎮,這就是現在的奔牛鎮。

清朝辰光,大運河從西往東,從常州城的西門,南門到東門,
繞城而過。近城的沿河西岸,自然而然便形成了熱鬧的街市。老
西門旁邊有個大水關,火水天裡面是城裡的內河,人水關外面便是
大運河,這里有一座高大的石拱橋-新橋,再往西就是懷德
橋。新僑到懷德僑這一段大運河的北岸沿河灘,那時已經是非常
鬧熱的花市街了。花市街在乾隆年間改名為篦箕巷。為啥要改呢?
這里有一個故事。
乾隆皇帝下江南,先後六次來到常州。有一次,他一路微服
私訪,打扮成一個珠寶商,悄悄地進了常州城,第三天才摸到博
學宏詞劉綸家裡,把個劉綸嚇了一跳。乾隆連忙叫劉綸勿要聲
張,也同他一樣換了便衣。手搖摺扇,無拘無束地_一同上街白
相。他倆走到武進縣和陽湖縣交界的甘棠橋上,看到南大街上人
來人往,熱鬧非凡,爿爿店家,生意興隆。又見一群小佬手舞足
弱地高唱:
甘棠橋頭對鼓樓,木梳篦其擺首頭,
源源客船運河來,都在花市靠碼頭。、
乾隆皇帝聽勿清他們唱的是啥東西?便問劉綸: 「這些小孩
名的是什麼?」 .
劉綸說: 「他們在唱山歌。意思是說常州的篦箕木梳很出
各,運河中來往的客船,都慕名在花市停靠,上岸購買梳篦吶!」
「哦!」乾隆皇帝說: 「花市街在什麼地方?一定很熱鬧
嗎」
劉綸答道: 「花市街在老西門外大運河旁,是西門的水陸交
通要道,鬧熱透佬。如果皇上高興,我明天同你到那裡去白相好
嗎?」 .
乾隆皇帝笑咪咪地連連點頭說: 「好!好!」
乾隆皇帝明朝要去花市街,這個消息勿曉得哪會當天夜頭就
傳到了陽湖縣知縣的耳朵里。這位縣官老爺認為拍馬屁的機會來
了,第二天天勿亮,就點備了縣里大小官吏,帶了衙役、捕快、
跟班和吹鼓手等等好幾百人,浩浩盪盪開到西門,在花市街上,
一大路擺開陣勢,准備大張旗鼓接駕。給他這么一來,把整個匹
門外卻弄得緊張起來了。
吃過早飯,乾隆皇帝和劉綸兩個人仍和昨天一樣穿著便服,
雇了一條小船,從城裡內河劃出大水關,來到了大運河之中,.只
見來往大小船隻揚帆搖櫓,川流不息,果然非常熱鬧。船過新橋『
一眼就看到了花市街,只見許多衙役差人穿燈走馬、地保團丁喝
五喝六,弄得行人熙熙嚷嚷,百姓誠惶誠恐···這是啥格原因
啊?
乾隆皇帝一看心裡就明白了,便對劉綸說:「唉!這掌定是
陽湖縣搞的名堂,真討厭!我們還是尋個僻靜點的地方登岸吧,
免得他們來啰唣」
劉綸連忙吩咐撐船佬在街上的一處不引人注意的小碼頭靠了
岸,把乾隆皇帝攙到岸上。乾隆皇帝一眼望去,花市街的店鋪一
家連一家,差不多爿爿都是梳篦店。走進店裡面看看,爿爿店平
都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官梳名篦」,有圓背的,有直樣的,有采
繪的,有雕花的,有竹木的,也有象牙的;品種則更繁多,有「麻
姑獻壽」、 「福祿壽三星」、 「嫦娥奔月」,還有「四大美
人」.…..正當看得高興,忽然聽到前面街上大吵大鬧,原來是公
差和地保不準行人走過去,以致許多挑夫挑著一擔擔木梳,擔子
翹啊翹、跳啊跳的,被攔在那裡。
乾隆皇帝問劉綸: 「這些人是做什麼的?」
劉綸說: 「他們是南門木梳街上的做木梳佬,替梳篦店送木
梳來的。因為花市街上的梳篦店實則是篦箕店,一向只做篦箕·
木梳都是從木梳街上批來的。」
乾隆聽了覺得很有趣,一時高興,佶口說道: 「哦!南門一
梳街上長做木梳,西門花市街上長做篦箕。好啊!那麼這里就不
應該叫花市街,應該叫做篦箕巷。」
「對!l對!」劉綸連忙附和說: 「南門木梳街,西門篦箕巷。
謝萬歲隆恩!」 。
劉綸談得起勁,不覺已說漏了嘴, 「萬歲」二字一出口,就
被旁邊的便衣捕快聽去了。捕快倒也吃了一驚,仔細一看: 「這
個說話的人不就是大名鼎鼎的博學宏詞劉綸嗎?那個留著鬍子的
珠寶商人,可一定是乾隆皇帝了。」於是三步並作兩步,急急忙忙
推開人群,往懷德橋方向的接官亭跑去:
再說陽湖縣知縣老爺帶著隨從立在接官亭前,左等右等不見
皇帝的影蹤,正等得有點心焦,聽了捕快的報告,直嚇得屁滾尿
流,逢E高喊: 「快走!,快走!」領著眾人吹吹打打齊奔小碼頭
而來。
可是,已經遲了。等到縣官老爺領著眾人打著旗號,敲鑼打
鼓從西街頭趕到東街頭時,乾隆皇帝和劉綸早已登上小船開往城
里去了。縣官老爺眼巴巴直挺挺地站在岸上,眼看小船駛過新
橋,進入了大水關,轉眼就不見了,懊惱地嘆了一口大氣。突然,
他靈機一動,腦子里想道: 「勿要緊,還有辦法討皇上的喜歡,
剛才捕快不是聽皇帝說花市應該叫篦箕巷嗎?有了·…--.』便立即
下令貼出一張告示: 「奉聖諭,即日起花市街更名為篦箕巷。」
這位縣官老爺後來怎樣呢?據說過了幾個月,吏部來了一道
公文,也勿曾說明為啥原因,就悄悄的把他的官職革了。
從此以後,篦箕巷的名稱卻一直沿用了下來。

清朝辰光,乾隆帝巡視江南來到常州,名臣劉綸一路陪隨聖
上。這天穿大街走小巷來到城裡熱鬧地段,乾隆帝突然在一處極
不顯眼的大餅攤前停步。一場離奇古怪的事情發生了! ,
這條街巷,非常繁華,商店林立,百貨齊全。唯有這個大餅
攤,唐房簡陋,門窗不雅,這家店主是孤女、寡母,倆人異姓同
名都叫桂芳,她們家境貧寒以洗衣,賣大餅相依度日,正當一代
君王駕臨常州之際;常州城裡一位自稱「麻小姐」的閨秀,來請
桂芳母女洗裙衫,言明翌日來取,隨即離去。當母親桂芳正欲取
衣洗滌時,發覺裙衫口袋藏有一塊靈瓏透剔,光如水晶、雕刻異
常精細的白玉麻菇!母女倆料到這是一件價值連城的珍寶,當即
分頭尋找失主,在馬山埠找到了這位麻小姐!麻小姐當然連聲道
謝!對貧家母女襟懷坦白的高尚氣質贊許!隨即登門問寒問暖,
當問到大餅攤生意可好時,桂芳嘆息說: 「生意清淡,只得洗衣
補充,依然度日如年!」麻小姐當即以白玉麻菇贈謝,母女堅決
拒絕。麻小姐靈機一動,取來文房四寶當即賦詩一首,貼在大餅
攤店主門口,詩雲:
麻糕乃是餅中王,
天子不嘗甚荒唐, 』
聖上熟辨民食味, ~ ,
皇基永固定國邦。』
就這怪詩一首,深深吸引了乾隆帝,問長問短、聞店家母女
姓甚名何?當得翹異姓母女同叫桂芳時更為驚奇,又問道: 「這
大餅為何稱其麻禚?」劉綸也一時難答。可是桂芳姑娘直言不諱
答道: 「天意也,剛才還有麻仙女在此,這詩是仙女寫的。」劉
綸如釋重負: 「陛下!皇恩浩盪,這麻仙定是麻姑仙無疑了,天
助大清江出千秋萬代啊!」乾隆一聽,龍顏大喜當即取過麻糕大
口吞食,並以百兩賞金賜予桂芳母女。
乾隆回京隨帶麻糕給皇後一嘗,皇後贊美說: 「常州麻糕果
然不尋常,酥、松、味美,脆又香!……」皇後同乾隆帝: 「此
糕始創於何人之手?」乾隆帝只能含糊其辭回答皇後:「雙掛芳
也」
常州的雙桂坊與麻糕由此而得名。

7. 常州的歷史

歷史沿革1延陵
春秋時,吳王壽夢之子季札為避讓王位躬耕於舜過山(今武進鄭陸東);周靈王二十五年(公元前547年)吳王徐祭遂封季札於延陵。延陵邑大約在今常州、武進、江陰、丹陽一帶,是為常州歷史上見諸文字最早的名稱。延陵先邑後縣,其名相繼沿用345年。
毗陵
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改延陵為毗陵。毗陵之名從縣治,到三國吳嘉禾三年(234年)置典農校尉屯田墾殖,到西晉大康二年(281年)建郡統縣,相繼沿用506年,其間,雖曾在王莽當政時改過毗壇,但時間很短前後僅14年,東漢建武元年時又復稱毗陵。毗陵為郡曾統轄丹徒、曲阿(丹陽)、武進、延陵、毗陵、暨陽(江陰)、無錫7縣,是為江南大郡。以毗陵命名的江南大驛一毗陵驛就設於此。
2. 晉陵
西晉惠帝永興元年(305年)為避東海王越(司馬越)世子毗諱,改毗陵為晉陵,晉陵之名前後沿用290多年。其間,西晉永嘉之亂中原士族紛紛南遷,佔地聚居,設置僑治郡縣,一度曾在武進縣境內設有蘭陵郡、蘭陵縣,在晉陵縣境內設有東莞郡領宮縣、東莞、姑幕3縣,直至南朝末期遂先後廢止。
常州
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廢郡,以州統縣。開皇九年(589年)於常熟縣置常州,後割常熟縣入蘇州,遂移常州治於晉陵,常州之名由此始,此後,雖曾改稱過毗陵、晉陵、長春、嘗州,但時間都很短暫,而常州之名不論貫州、稱府,為郡沿用至今將近1400年。唐武宗會昌四年(840年)升常州為望,列入全國州府十望之一。清雍正四年(1726年)析武進另置陽湖,析無錫另設金匱,析宜興另立荊溪,加上原領江陰、靖江,常州府統領8縣,故有「中吳要輔,八邑名都」之稱。
3.武進
晉太康二年(281年)分曲阿(丹陽)、丹徒東部地區置武進縣。嗣後各朝時有置廢分合,改稱過蘭陵、永定,並入過曲阿、晉陵,析置過陽湖。1912年,民國成立,廢常州府,陽湖縣並入武進縣,城區一度稱武進市,沿稱常州。
4.常州市
1949年4月23日,常州解放,城鄉分別建立常州市和武進縣。1953年,常州市為省轄市。1958年8月,鎮江專區改名為常州專區,專區由鎮江市遷至常州市。原由省直轄的常州、鎮江2市劃歸常州專區領導。1959年9月,常州專區改名鎮江專區,專區由常州市遷駐鎮江市。1962年,常州市復改為省轄市。1983年3月,原鎮江地區被撤銷,其所轄武進、金壇、溧陽3縣劃入常州市管轄。1990年8月、1993年11月、1995年7月三縣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成立武進市、金壇市、溧陽市,仍由常州市管轄。2002年經國務院批准進行行政區劃調整,現轄金壇、溧陽兩個縣級市和武進、新北、天寧、鍾樓、戚墅堰五個行政區。
5.武進市
武進在5000多年前就有人類定居,繁衍生息。淹城、寺墩出土的文物表明,新石器時代武進已形成原始村落。春秋戰國時期武進稱延陵邑,為吳國季札封地,秦置延陵縣,漢改稱毗陵縣、毗壇縣,晉太康二年(281年)置毗陵郡、縣,分丹徒、曲阿以東地區置武進縣,永嘉五年(311年)改稱晉陵郡、縣。此後,晉陵、武進兩縣時分時合,數易其名。
清雍正四年(1726年)分置武進、陽湖兩縣,辛亥革命勝利後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合並為武進縣。1949年4月23日常武地區解放,武進縣城析出建立常州市,武進與常州同城。1953年至1956年屬鎮江專區管轄。1956年劃入蘇州專區,1958年8月,鎮江專區改名為常州專區,武進縣復劃回常州專區領導。1960年,武進縣劃歸常州市領導。1962年,常州市改為省轄市。常州市領導的武進縣劃歸鎮江專署領導。1983年3月實行市管縣體制,武進屬常州市管轄。1993年7月18日武進縣政府駐地由常州市區遷至湖塘鎮。1995年6月8日,國務院批准武進撤縣設市。2002年4月武進撤市設區,成為規劃建設中常州特大城市的南翼。
武進市北部鄉鎮自1992年11月開始劃入常州市高新區,直至2002年4月武進市正式拆分成常州市武進區和常州市新北區。

8. 常州歷史名人及事跡

瞿秋白 惲代英 張太雷
· 惲逸群 · 張志讓 · 惲南田
· 阿甲 · 陳衡哲 · 段玉裁
· 洪亮吉 · 華羅庚 · 黃景仁
· 姜椿芳 · 楊守玉 · 洪深
· 劉海粟 · 惲敬 · 呂思勉
· 錢名山 · 唐荊川 · 張惠言
· 李伯元 · 王諍 · 史良
· 章漢夫 · 庄蘊寬 · 狄超白
· 李公朴 · 蔣衡 · 趙翼
· 朱漣 · 王肯堂 · 戈裕良
· 蔡旭 · 丁甘仁 · 劉國鈞
· 盛宣懷 · 唐駝 · 徐伯昕

9. 常州有什麼美麗傳說(簡單說明)

常州是一個有著2500多年文明歷史的古城,歷史上曾留下許多美麗的傳說,其中流傳甚廣的有高山流水」、「沖冠一怒為紅顏」、「三元橋的傳說」、「卧冰求鯉」等:

一、「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傳說。奔牛老街西端的奔牛公園是「高山流水覓知音」故事的發生地。相傳晉國大夫俞伯牙遭貶途經奔牛,遇到了奔牛人鍾子其,由此演繹出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絕唱。公園內重建有一座伯牙橋,並重塑了俞伯 牙、鍾子期談琴論道的銅雕。

三、「三元橋的傳說」。在古鎮焦溪老街,一條舜河川流而過,河上現存古橋還有三座,其中最著名的是三元橋。三元橋,建於1761年,原來也叫張 小娘橋。傳說清朝初年,南下塘承姓是鄉里的大族。她家一個女兒嫁給河北毛家,母親看女,女兒省親,雖一河之隔,卻要繞道而行,因此造了此橋,人們便稱之為 張小娘橋。乾隆時,人們易址重建此橋,並改名為「三元橋」,「三元」即解元、會元、狀元。寓希望鄉里多出人才之意,寄託了對後人美好的心願。

四、「卧冰求鯉的傳說」。傳說晉時王祥,小時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繼母患病,很想吃鯉魚,適值天寒地凍,河裡結冰無法捕魚。王祥不計前嫌,於是心生一計,解開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王祥高興萬分,將魚帶回家供奉繼母。繼母食後, 果然病癒。他的舉動,在十里鄉村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贊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有詩頌曰: 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10. 有什麼有關常州的傳說

布袋和尚天寧寺的彌勒像,傳說是中國彌勒布袋和尚的化身。
布袋和尚名契此,時號長汀子布袋師,是五代時後梁明州化縣禪宗遊方高僧。傳說他身廣體胖,面容含笑,出語無定,隨處寢卧,形如瘋癲;又常以竹杖背一布袋入市,見物就乞,無論給他什麼,即裝入布袋,永遠了裝不滿;有時在稠人廣眾面前,將袋中之物傾倒於地,叫道:「看,看看!」隨即哈哈一笑,收回袋內。一天,他坐在原籍浙江奉化岳林寺東廊磐石上,說偈道:彌勒真彌勒,分身百千億,時時示世人,世人總不識。言罷圓寂而化。人們恍然大悟,以為此即彌勒菩薩顯化,因而從北宋開始,就到處畫或塑了他的形象,供奉於天王殿中,稱為大肚彌勒;還讓他帶著那個「布袋」。現在佛寺中笑口常開、袒腹露胸的彌勒菩薩像,即由此來。為什麼要讓彌勒菩薩現笑逐顏開的歡喜相?有幾副楹聯很好回答這個問題:眼前都是有緣人,相親相近,怎不滿腔歡喜;世上盡多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又如: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慈顏常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相傳乾隆皇帝有次來到天寧寺後,想試試寺僧是否遵守佛門吃素的規矩,便特地賜給方丈一盤雞蛋。方丈一看是雞蛋,真是收也不好,不收又不行。於是,滿臉笑容地把雞蛋一個一個往袈裟里裝,全數收下,並口佔七絕一首:皇上送我一盤桃,又無核來又無毛。老僧帶你西天去,免在人間吃一刀。從此,天寧寺的和尚便吃雞蛋了。因為這是乾隆皇帝「恩賜」的之物。
紅梅閣的傳說
元朝至正年間,有個叫龔子彬的縣吏,在紅梅閣內造獄冊。有一天,他誤以為女婢未及時送飯,憤怒之下責打女婢,不料「誤中腦而斃」。他向上司請罪,上級給了他流放雲南的處分。恰巧,當時常州刺史是雲南人,托龔捎帶家書。龔起程時,遇到鶴發老人,教他跨上一根手杖和一條絲帶,就飄然飛行,不一會兒,就來到雲南。龔到刺史家送信,刺史父親見封緘上署的是當天日期,大吃一驚。為了感謝龔及時送信,求當地官府給假。龔仍飛回常州,去見刺史。刺史以為他還沒有出發呢。及至見了回信,驚訝不以。龔又出示從雲南折回的紅梅作為憑證。於是,龔把這枝紅梅種在閣的周圍,紅梅居然透出新枝,花苞累累,怒放盛開。從此,這閣就稱為紅梅閣。
文筆塔的傳說
傳說文筆塔原在西門外,因為它擋往了小河浜棚戶的陽光,棚戶的東西曬不幹,大家都討厭它。有一天,張大娘對兒子張邋遢說:「能把這塔背到東海里就好了」。張邋遢是個孝子,母親的吩咐從不違拗。他真的搓了一根繩去背塔,結果繩斷了,人也摔了個跟頭。有人捉弄他說:「你能把礱糠搓成繩,就能把寶塔背走」。他真的去搓礱糠繩,可是搓來搓去搓不成。有一天,他看到寶塔下石洞里有個鐵疙瘩,就用力把它拉了出來,誰知這是一條壓在塔底八百年的青龍。青龍感謝邋遢救了自己,便將自己的涎液拌礱糠搓成了繩。張邋遢用它把寶塔背了起來,但在背塔時不小心撞傷了青龍,寶塔沒背到東海,青龍死了。寶塔就留在如今紅梅公園的東南角了。
金牛的傳說在戚墅堰下塘,有個圩墩村。圩墩村東有一個小池塘,人稱金牛池。相傳當年南朝齊高帝蕭道成駕崩就葬在圩墩,曾用一頭水牛作祭品,將牛身分為三段,牛頭葬在齊高帝墓前,尾巴葬在墓後,齊高帝墓則成了牛身子。過了幾百年之後,有一天,忽然有人聽到了牛的叫聲,再仔細聽聽,這聲音原來是從齊高帝的墳墓中發出的。有一次,在一個炎熱的夏天的夜晚,一條金黃色的牛到小池中飲水,正巧被人見到了,這牛就一頭鑽進水中,消失了。以後就再也沒有人見到過。於是,人們就把這小池塘叫作金牛池,一直沿用到今天。
其實,那頭金黃色的牛仍在池中,並沒有消失。這池塘的底下有一個洞,一直通到送仙湖,金牛就棲息在這洞中,平時很少出來。
偶爾有一回,這金牛在夜深人靜之時從洞中來到送仙湖洗浴,恰巧碰上江西老表到送仙湖識寶。它便星夜兼程,跑了幾十里的路,逃到了常州西南的一個小鎮上躲藏起來。人們便把這小鎮稱作金牛鎮。可是,沒過多久,那江西識寶人尋到送仙湖的「通天蘆」後,帶著它也來到了那小鎮,於是,這金牛就被送仙湖的「通天蘆「所降。最後,還是讓江西老表牽著牛鼻走了。這小鎮便是現在武進市奔牛鎮。因此,金牛池和金牛鎮都只成了個空名。

閱讀全文

與常州簡約歷史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