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與地名有關的歷史故事

與地名有關的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2021-03-08 03:27:13

Ⅰ 關於地名的歷史和傳說300字

馬鞍山傳說
楚漢戰爭時,楚霸王項羽在垓下全軍覆沒,敗退至安徽和縣烏江,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便請漁人將心愛的坐騎烏騅馬渡至對岸後,自刎而亡。 烏騅馬思念主人,長嘶不已,翻滾自戕,馬鞍落地化為一山,馬鞍山因此而得名,馬鞍山的市名因此山而來。

秦皇島名稱的由來

傳說秦始皇吞並六國,當上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以後,派一個名叫盧生的方士幫他到海里去求長生不老葯。盧生要求齋戒沐浴,帶上珠寶法器,三天後找一個沙軟潮平的地方乘船入海。秦始皇一一答應,趕緊派出大隊人馬去找入海的地方。三天後,有一隊人馬回報說:「在碣石山東北80多里的海岸上,發現一個翡翠般的海島,那裡風小浪平,適於船隻航行。」秦始皇登島一看,蒼松翠柏,一片碧綠。島上開滿了鮮花,大海風平浪靜,海邊細沙像鋪了層柔軟的絨毯,景色好極了。不由贊嘆道:「我游遍天下,不料在此發現一個美麗的地方。如能在此久住,也可算作神仙了。」在這里,盧生帶著一應物品和20多名隨員,分乘三艘船扯風劃船入海了。秦始皇親自為他們送行。盧生入海幾天,根本找不到什麼仙山,更求不到仙葯。秦始皇求長生不老葯雖然一無所獲,卻意外地發現了這塊伸入渤海的小半島。後人在秦始皇站過的東山腳下刻碑為記:「秦始皇求仙入海處」。秦皇島也因此而得名。

Ⅱ 關於地名的有趣故事

1、蘇州街

清朝的乾隆皇帝喜好外出巡防,有一次他帶著自己的母親一起去了。此行是去蘇州,這也是皇太後第一次游訪江南,大開眼界。回到皇宮後仍然對江南的美麗風景念念不忘,但由於年事已高,不能經常出遊。

乾隆皇帝事母至孝,於是決定將從萬壽寺一直到海淀鎮的沿線大興土木,建成了一條長達數十里的蘇式商業街,俗稱蘇州街。

這條街道不僅修建得像蘇州的街道,而且裡面的買賣人也是乾隆皇帝從姑蘇城中挑選出來的,可謂原汁原味。很可惜的是,這條街道在1860年英法聯軍侵華的時候被焚毀,此後就名存實亡了。

2、石浦的由來

據現有資料考查,石浦成鎮於南北朝時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從前,石浦不叫石浦,叫宋里。原來,宋里鎮上出了一個狀元叫衛涇。衛涇小的時候是在宋里鎮上的一家叫友順堂的私塾里讀書的。衛涇一考上狀元,鄉里的豪富士紳紛紛上門拜見,送禮賀喜,誰知衛涇誰都不見。

大家眼見馬屁拍不上,這些人急得團團轉,其中有一個機靈的鄉紳向衛涇身邊的師爺打聽,如何才能討好衛涇狀元?師爺說:「衛老爺曾經說過他小時候在友順堂里讀書,友順堂的老師有恩於他,但是老師已故,無以為報,他想在這兒建一座衣冠冢,以表示勿忘之心。還說衣冠冢最好選用太湖之石疊成像小山一樣。」

當地士紳得到了這一消息後,歡喜得不得了,立即把友順堂對面的小石橋改名為狀元橋,並紛紛出資疏通大華浦,安排了大批船隊,日夜趕裝太湖石,大華浦頓時一片繁忙景象。衛狀元見此情景,高興得哈哈大笑,連聲說:「這地方分明是運石之浦。」 從此,大家開始稱宋里鎮為石浦鎮。

3、大生里

「大生里」得名於鴻山下的一種大檉柳。據了解,清末廈門的輕微案犯都被罰到鴻山下的鎮南關外種樹,久而久之,這里樹木繁茂,其中有一種大檉柳諧音「大生」,於是這一帶就叫「大生里」。

4、曾姑娘巷

在思明區自大同路至思明北路、局口街,因曾姑娘祠得名,是封建時代的貞女。相傳曾姑娘因常勸丈夫走正道,丈夫惱怒趁酒意殺死了曾姑娘,鄰居悼念曾姑娘,後來建了小祠供奉,所在地因此命名「曾姑娘巷」。

5、五棵松

清代時,此處有提督邵英的墓地,周圍有五棵高大的古松。當時的人們去往北京的西部十分不便,且常有土匪打劫,於是行人們就相約在五棵松樹下碰頭,然後結伴而行,五棵松這個地名於是從此叫開了。

後來1965年國家修建地鐵,由於技術問題,使得這五棵松樹相繼死掉,為了紀念這個地名的歷史意義,在此處補種了五棵松樹。

Ⅲ 中國各地的有趣的地名,都有著怎樣的歷史故事

1、東營

秦始皇東征膠東半島時,曾在現在的東營駐扎修整,東大營所在地為現在的東營村,西大營所在地為現在的西營村。後勝利油田在此地會戰並建市,用了東營村的名字,起名為東營市,下轄東營區等二區三縣。

2、雙拋橋

傳說昔日有王氏男子與陶氏女子相好,父母不同意此門婚事,兩人便於月夜在此橋投河自盡殉情自殺。不過標準的說法應該是說此橋原名「合潮橋」,原先下接兩條河流,與之前的另外一座橋「發苗橋」合稱「雙拋」。

3、青島

最早以地名見諸文獻是在明代。明萬曆年間,即墨縣令許鋌在《地方事宜議》中稱:「本縣東濱海,即中國東界,望之了無津涯,惟島嶼羅峙其間,島之可人居者,曰青(即青島)、曰福(即大福島)......」

當時青島、大福島等均屬即墨縣轄。這里「島之可人居者」,不是指前海中無人居住的「小青島」,而是指陸地村鎮的稱謂,一直沿用到清代。1897年德佔青島後,簽訂「膠澳租界條約」,因范圍包括膠州灣一帶,整個租借地稱「膠澳」。

民間俗稱「大青府」。1899年,德皇令租借地的市區稱為青島。1929年全區域稱青島市。

4、象山

很久以前,天上有一頭大白象,是玉皇大帝的坐騎。大象總想到凡間去走走,只是天有天規,不能私自下凡。

這一天,大象在南天門口吃草,見守門金剛在打瞌睡,其就偷偷跑出南天門,向下一看,正好看到大海邊上一個好看的小島。其想:凡間有介好的地方,我要是能去遊玩一下多好啊!一動心,也不顧啥天條,搖身一變,變成一個小後生駕起祥雲,一會兒就降落在島上。

島上一個老頭看到這個陌生的人,便上前問道:「你從哪裡來,叫啥名字?」大象腦筋一動,答道:「我叫阿祥,在海上抲魚,讓大風刮到這里來了。」老頭看其衣服破舊,就講:「儂住到我屋裡去吧!我屋裡只有阿拉兩老,交關冷清。」

阿祥說:「那我就做你的兒子吧!」老頭蠻喜歡,高興地把阿祥領回家。阿祥再也不想回天上去了。

天上一天,地上一年。凡間過了一年半,大象私自下凡的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玉帝龍顏大怒,下令天將去把大象捉回。一天黃昏,阿祥抲完魚,打算回家。突然,天空響雷閃電像要塌掉一樣,阿祥曉得不好,連忙奔跑回家。

兩老見其慌慌張張的跑來,問其出了啥事?阿祥眼淚汪汪,勿講閑話。這時,天將已闖進院子,兩位老人嚇得昏倒在地。大象跑到海邊,回頭看了看兩個親人,嘆了口氣,縱身向海里跳去。只聽「轟」的一聲響,海面升起一座山,把大陸和小島緊緊連在一起,成了一個半島。

後來,這地方住的人多了起來,就把其稱為「象山」。

5、蓬萊

很早以前,渤海中有三座神山,其上物色皆白,黃金白銀為宮闕,珠干之樹皆叢生,華實皆有滋味,吃了能長生不老。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求大秦江山永固、個人長生不老,便慕名來到這里尋找神山,求長生不死葯。

他站在海邊,眺望大海,只見海天盡頭有一片紅光浮動,便問隨駕的方士那是什麼,方士回答:「那就是仙島。」秦始皇大喜,又問仙島叫什麼名。

方士一時無法應答,忽見海中有水草漂浮,靈機一動,便以草名「蓬萊」做了回答。「蓬萊」者,「蓬草蒿萊」也。據說,蓬萊這個神山名就是這樣來的。

Ⅳ 關於地名的傳說

1、陳婆渡

傳說宋代以前陳婆渡這兒有一條九曲江,與江、海直通,潮激鹵浸,滿目荒涼。後來一對姓陳的漁民夫婦來到這荒無人煙的地方。在三江口邊搭了一個茅草棚,以捕魚為生,成為這里的第一戶人家。老漢夫婦在前江北岸搭起埠頭,人稱陳埠頭。

有時見行人對河犯愁,陳婆就用自家小漁船為人免費擺渡。老漢去世後,陳婆就不再捕魚,正式設渡方便行人。陳婆生前最大願望就是造一座橋,可惜一直未成。死後當地人為紀念她,募款建橋,並把此地命名為「陳婆渡」,這個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2、吉林

古林舊稱黃公林,相傳是為紀念夏黃公而名。夏黃公就是黃石公,史傳為鄞地之人。黃石公才高八斗,學富五車,曾指點張良兵法,為考驗張良品行,讓張良在圯橋上替他三次拾履,最後才授以《太公兵法》,成就張良一番偉業。

3、公主墳

公主墳位於復興門外大街街心花園中。據載,該墳埋葬的並非真正的公主,而是順治皇帝母親的義女——孔四貞。其父叫孔有德,漢人,立下赫赫戰功,順治皇帝視他為開國良將。順治九年,孔有德南征柳州,陣亡。孝庄皇後將孔四貞認定為自己的義女,留在宮中撫養,封她為和碩公主。

孔四貞自幼善騎射,通武藝,特賜繼承其父「定南王」的王位,後嫁內務大臣孫延齡,並同往廣西節制軍務。孫後投靠吳三桂背叛清廷。孔四貞堅決反對孫、吳的叛逆行為,率兵討伐,平息雲南叛亂,康熙帝召她回京,並為她賜封王爵,成為清朝的一代女王。

孔四貞逝世後,清廷以隆重的葬禮相待,將她埋葬於此,並稱之為「公主墳」。

4、蘇州街

清朝的乾隆皇帝喜好外出巡防,有一次他帶著自己的母親一起去了。此行是去蘇州,這也是皇太後第一次游訪江南,大開眼界。回到皇宮後仍然對江南的美麗風景念念不忘,但由於年事已高,不能經常出遊。

乾隆皇帝事母至孝,於是決定將從萬壽寺一直到海淀鎮的沿線大興土木,建成了一條長達數十里的蘇式商業街,俗稱蘇州街。

這條街道不僅修建得象蘇州的街道,而且裡面的買賣人也是乾隆皇帝從姑蘇城中挑選出來的,可謂原汁原味。很可惜的是,這條街道在1860年英法聯軍侵華的時候被焚毀,此後就名存實亡了。

5、蘋果園

相傳明朝的時候有一個太監比較得寵,攬到了很多私房錢,他於是在京西買了一大塊地,種植各種瓜果。但可能由於水土的問題,這里只有蘋果長得最好,於是他吩咐只種蘋果。

就這樣,京西出現了一個巨大的蘋果園。後來這里的蘋果樹被砍掉改成了農田,但這個地名卻已經叫開,沒有改變。

Ⅳ 地名的故事·那些歷史那些鄉愁包括哪些地名


站在荊州古城牆上,憑牆遠眺,整座古城沐浴在落日余暉之中,愈發顯得古樸肅穆。

荊州,這個具有千年歷史的城市,就在二十年前,它卻一度被「荊沙」取代,消匿於人們的視野中。雖然「荊州」之名後又恢復,但改名之痛仍令人難以忘懷。「由於多年來對地名文化缺乏認知,地名隨意更改和廢止現象屢禁不止,致使很多意蘊豐富的地名不斷消失。」中國地名文化遺產保護促進會會長劉保全痛心地說。

大意豈獨失「荊州」

「最初的地名僅僅是一種用以區別個體地理實體的語言,隨著歷史演進,我國地名數量越來越多,地名的文化內涵也越來越豐富。」劉保全說,老地名保存著人們對特定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特有認識和思考方式,記錄著中華民族在長期歷史進程中形成的價值觀和審美理念,「比如從『贊皇』可以聯想到公元前968年周穆王曾在贊山戰勝犬戎。」

而「荊州」這個地名,在戰國時期《尚書·禹貢》中就有記載:「荊及衡陽惟荊州」。三國時期,荊州成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演義》一百二十回有七十餘回提到荊州,尤其是關羽「大意失荊州」曾讓人扼腕嘆息。英雄已去,但留古城令後人撫今追昔。

荊州,承載了無數人的歷史記憶,但在上世紀90年代與沙市合並建市時,卻被一個新組合的名字「荊沙」所代替。

「一個千百年歷史形成的地名,一個有著豐富文化內涵的地名,居然如此輕易地消失?」作家李輝當時聽到更名消息極為震驚。

其實,荊州地名的消失只是地名更名現狀的一個縮影,我國很多歷史文化名城都沒逃脫改名的命運。

同以「三國」歷史而聞名的襄陽,上世紀50年代與樊城合並起名為「襄樊」,從此,詩人王維的「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只能見於典籍之中;而以「徽文化」著稱的徽州,上世紀80年代更名為「黃山」,劇作家湯顯祖的「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也只能在夢里追尋。

「城市是有生命的,地名便有了生命的意義,也就是有著和生命一樣豐富和深刻的含義。如果這個地方有其獨有的歷史與命運,地名便是這歷史命運的容器。如果這些城市隨隨便便換去了名字,你說它失去的是什麼?」著名民俗學家馮驥才說。

真正的風光不是靠改名來實現

我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地名浩如煙海。資料顯示,甲骨文中記載的地名有500餘個,《山海經》記載的地名有1100多個,全文只有1000多字的《禹貢》就記載了130多個地名。宋元以來,僅地方誌涉及的地名就有500多萬個。

然而,近年來當城市建設的推土機轟鳴駛過,大量古建築遭到毀壞,很多地名也隨之被遺棄或更改。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約有6萬個鄉鎮名稱、40多萬個建制村名稱被廢棄,僅北京胡同名稱就減少近一半。

地名記錄了時代變遷,見證了滄海桑田,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化石」,卻為何屢遭遺棄?

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指出:「由於我國地名眾多,免不了會出現同名的情況,必定會造成很大麻煩,因此需要更改。但現在改地名卻多是出於其他原因,如招商引資、發展旅遊等。」

很多地方改名都熱衷於以景點作為城市名,大打旅遊牌,如湖南大庸更名為張家界市,雲南中甸縣改名香格里拉縣等。

「從表面看,有些地方在改名後遊客的確增加了,旅遊收入的確提高了,但這是旅遊產業本身發展的結果,並不能說明究竟有多少效益是來自改名,迄今為止我們還沒有看到一份有說服力的分析報告。」葛劍雄表示。

李輝認為,真正的自然風光不是靠更改地名來實現,主要還是靠豐富的文化內涵。地名這樣一種特殊的語言形象,它有其相應的穩定性、豐富性,不只是教科書上幾個簡單的概念定義,更不是可有可無的點綴。尊重歷史,尊重文化,首先就在於珍愛歷史的賜予,而非忽視它們,甚至無所謂地拋棄。

讓地名更改不再任性

今年春節前夕,一篇《地名改動大盤點》的帖子在網上熱傳,該帖羅列了近年來遭到改名的城市。有網友留言:「那個念茲在茲的家鄉,一夜之間換了稱呼,我已經無法還鄉。」2013年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保護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延續城市歷史文脈」,「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如何在城鎮化浪潮中留住地名,記住鄉愁?

我國於1986年頒布《地名管理條例》,這是第一個地名管理的重要法規性文件。此外,民政部又先後出台了《關於加強地名文化建設的意見》《全國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實施方案》等政策措施,有力促進了地名文化的保護工作。

民政部地名研究所副所長宋久成指出:「總體上來說,近年來地名文化保護成效顯著,但各地仍存在一些地名文化亂象和地名管理的薄弱環節,地名遭到破壞的現象也時有發生。當務之急要加強頂層設計,出台保護地名的法律,為地名套牢法律和制度的『金箍』,讓地名更改不再任性。」

2014年,我國正式啟動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對地名文化遺產進行分類、分級、分層調查,以凈化地名環境,規范地名亂象。

令人欣慰的是,1996年12月,荊州的名字又被重新改回。「亡羊補牢也罷,事後諸葛也罷,荊州去而復來,表明人們越來越重視歷史賜予,尊重傳統文化。」李輝得此消息後感慨不已。

暮色降臨,華燈初上,荊州城此時更加靜謐安詳。城牆之下護城河邊,仍有遊客久久不願離去,似在靜靜聆聽千年歷史的回聲。

Ⅵ 關於地名由來的小故事有那些!!急!!!!

我是河北的,就以河北的承德和遵化的地名為例吧
承德,承德」一詞最早見於《尚書》內中的《周官容》篇:「六服群辟,罔不承德,歸於宗周」。大致意思是說各地諸侯無不承受周王的德澤,歸於周的王都。在這里,「承德」一詞意為承受德澤。此外,「承德」一詞在歷史上也曾作為官職名稱使用,元明清時期有一種官職即為「承德郎」。有意思的是,「承德」最早在清代作為地名使用,指的卻是奉天(今沈陽)。清王朝入關前曾在奉天建都。康熙三年(1664年),清政府命名奉天為承德,並設置承德縣,取承受先祖德澤之意。
唐山,是由市區的大城山而來。唐貞觀19年(645年)李世民率大軍東征高麗未果,敗軍回京途經此地,曾在大城山上屯駐,於是此山遂稱為「唐山」。近代李鴻章搞洋務運動辦開平煤礦設「唐山鎮」,1928年建市。《灤縣志》說:後唐李嗣原曾屯兵大城山,後來後唐姜將軍斬蛟有功,葬此山,「山以唐名,實由於此」。

Ⅶ 有關地名的歷史或者民間等故事

大澤鄉/陳勝,吳廣起義
長安/玄武門政變

Ⅷ 關於地名的故事

1、克拉瑪依

克拉瑪依是中國新疆的一個城市,維吾爾語意為「黑油」。克拉瑪依是以石油命名的城市,市名源於市區東北角一群天然瀝青丘——黑油山。克拉瑪依是新中國成立後勘探開發的第一個大油田,於2002年,其原油產量突破1000萬噸,成為中國西部第一個原油產量上千萬噸的大油田。

2、平遙(古陶)

平遙古時稱古陶,原址今平遙喬頭村,相傳炎、黃二帝阪泉之戰黃帝得勝,確立了黃帝天下共主的地位,號令天下,大封領地,一日黃帝沿汾河入惠濟河巡視至今平遙喬頭村一帶,發現不遠處風景獨秀,但青煙四起,上岸查看,此地所屬一處(今平遙杜村)制陶規模宏大,即封此地為古陶。

3、偃師

偃師因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東征伐紂在此築城「息偃戎師」而得名,先後有夏、商、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等七個朝代在此建都。境內有二里頭夏都斟鄩遺址、屍鄉溝商城遺址、漢魏洛陽故城遺址和唐代帝陵唐恭陵。偃師還是客家先民首次南遷出發地和絲綢之路東方起點之一。

4、赤壁

赤壁市古稱蒲圻,緣起於三國東吳黃武二年設置蒲圻縣,因湖多盛產蒲草(古時編織蒲團的材料)形成集市而得名。1986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蒲圻縣撤縣設市,由咸寧市代管。1998年6月,更名為赤壁市。

5、合肥

合肥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城,因東淝河與南淝河均發源於該地而得名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施合於肥,故曰合肥」。 意思是南淝水與北淝水交匯的地方就稱作合肥。

Ⅸ 有關中國地名的傳說

中國地名來歷

天津——意為「天子的津渡」,明代永樂帝朱棣在這里率領大軍渡過海河南下推翻建文帝
邯鄲——城市名押an韻,邯鄲意為「邯山至此而盡」,鄲同單,「單」意思是山脈的盡頭,邯鄲是中國沿用最古老的地名之一
秦皇島——秦始皇求仙入海之島,秦皇島是中國唯一用古代帝王稱號來命名的城市
太原——取「廣大的平原」之意
大同——取自「天下大同之地」,「大同」是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長治——長治古稱上黨,明代在此地設置長治縣,取「長治久安」之意
赤峰——得名於城東北的褐色孤峰
包頭——包頭由蒙古語「包克圖」演化而來,意思是「有鹿的地方」,包頭由此別稱為鹿城
烏海——烏達與海勃灣的合稱
大連——大連舊稱青泥窪,青泥窪大部分都是山東移民,在山東有一種很流行的事物叫做褡褳,大連就是由褡褳演變而來,另一說大連來自俄語「達里尼」
阜新——取「物阜民豐,煥然一新」之意
盤錦——盤山和錦州各取一字而成,也取「盤根錯節,錦上添花」之意
本溪——本溪得名於境內的本溪湖,本溪湖古稱杯犀湖,杯犀湖因「湖底上闊下窄,狀如犀牛之角」而得名,清代雍正年間因杯犀湖名稱過雅又難寫難辨,故取其諧音改稱為本溪湖
長春——意為「長年春色的城市」,東北的春天是非常寒冷的,以長春命名城市說明了該城的氣候特點是寒冷占據主導
吉林——吉林全稱吉林烏拉,滿語意思是「沿江的城市」,吉林市是中國唯一省市同名的城市
佳木斯——佳木斯清代又稱「嘉木寺」,在滿語是「驛丞」的意思,因為佳木斯在古代地處松花江通往黑龍江江口的驛道

華東:
煙台——意為「狼煙升起的炮台」
青島——因島上「山岩聳秀,林木蓊鬱」而得名,且與「琴島」諧音
威海——明代在此地設威海衛,取「威震東海」之意
日照——取「日出初光先照」之意
淄博——淄川與博山的合稱
萊蕪——萊是植物名,俗稱灰菜,蕪指田野荒蕪,古時這里是一片荒涼的地方,故名萊蕪
菏澤——城市名押e韻,菏山與雷澤的合稱,菏澤也是中國沿用最古老的地名之一
合肥——因東淝河與南淝河在此匯合而得名
蚌埠——意為「盛產蚌珠的港埠」,蚌埠由此別稱為珠城
宿遷——春秋時為鍾吾子國,後宿國遷都於此,宿遷由此得名
連雲港——意為「在連島與雲台山之間的港灣」,雲台山是江蘇省的最高峰
鎮江——唐代為鎮海軍節度使的駐地,到了宋代因地理環境的變化,此地距大海較遠,故而更名為鎮江,取「鎮守長江」之意
無錫——先秦錫山產錫,至漢朝錫盡,故名無錫
上海——得名於松江(即蘇州河)的一條支流上海浦,上海意為「通向大海的地方」
金華——意為「金星與婺女爭華之地」
寧波——寧波古稱明州,寧波得名於「海定則波寧」
莆田——取「莆口成桑田」之意,莆田是極具閩越特色的地名,莆是由蒲字演化而來
廈門——明代築廈門城,意為「國家大廈之門」
龍岩——因城南的翠屏山麓有一龍岩洞而得名,龍岩是中國唯一用洞穴名稱來命名的地級市
鷹潭——因信江南岸龍頭山下有一深潭,「急流漩其中、雄鷹舞其上」,故名鷹潭
上饒——上饒之名得於「山郁珍奇,上乘富饒」,在古代這里是物產豐饒之地
九江——九江名稱來源於「劉歆以為湖漢九水入彭蠡澤也」,九是古代中國人認為的最大數字,因而九江也有「眾水匯集的地方」之意
宜春——宜春之名源於城西美泉,以其「夏冷冬暖,瑩媚如春,飲之宜人」而得名

中南:
商丘——商丘是商王朝的發祥地,傳說遠古時期這里有一座叫「閼伯台」的土丘,後來帝嚳把閼伯的封地號為商,商丘由此而得名
開封——開封古稱汴梁,開封二字取「開土封疆」之意
鶴壁——因相傳「仙鶴棲於南山峭壁」而得名
焦作——焦作的名稱來自焦作村,作指的是作坊,其村民以姓焦的為主
武漢——武昌、漢口、漢陽三鎮相連而得名,武昌取「以武治國而昌」之意
襄樊——襄陽與樊城的合稱,襄陽以地處襄水之陽而得名,樊城因周宣王封樊穆仲於此而得名
孝感——因「東漢孝子董永賣身葬父,行孝感天動地」而得名
黃石——黃石港與石灰窯的合稱,黃石港得名於長江岸邊的黃石磯,磯是指長江岸邊突出的岩石,因「石色皆黃」故名黃石磯
十堰——古代此地農民為了飲水灌溉,就在這里的百二河和張灣河上修建了十個小水庫,分別取名為一堰至十堰,久而久之十堰就成了這里的地名
長沙——因長沙星而得名,長沙由此別稱為星城,另一說長沙得名於湘江中的橘子洲,取「綿長的沙洲」之意,《路史》記載曰「少昊氏始於雲陽,胙土長沙」
株洲——城市名押u韻,洲字取自古人以湘水兩岸為洲,株洲即出產櫧木的岸洲,株是由櫧字演變而來
婁底——因相傳是天上28個星宿中的「婁星」和「氐星」交相輝映之處而得名
汕頭——汕頭得名於海濱泥沙積聚而成的沙脊,由於韓江泥沙在海濱地帶的不斷沖積,並在潮汐風浪的作用下,在今天汕頭老市區一帶形成一條自然的沙堤,這種沙堤就叫做汕,開端處稱為汕頭
深圳——城市名押en韻,意為「深邃的水溝」,深圳是極具南粵特色的地名
東莞——因境內盛產一種叫莞草的水草而得名
清遠——意為「香清溢遠之地」
珠海——意為「出產珍珠的海灣」,另一說珠海得名於「珠江入海」
茂名——名稱來源於西晉道士潘茂名,後人為了紀念潘茂名用丹葯撲滅了此地的瘟疫,茂名是中國唯一以古代道士名字來命名的城市
湛江——古代曾在湛江境內的東海島設立椹川巡檢司,湛江即由椹川演變而來,也取「湛藍的江水」之意
香港——城市名押ang韻,香港意為「盛產香料的海港」,另一說古時此地有一條小溪被稱為香江,香江入海沖積成的港灣即為香港
澳門——澳在古代是泊口的意思,門是中國內河通往海洋的海峽總稱,澳門是因本地內港的媽閣廟隔海同灣仔的銀坑相望,形成的海峽像門
桂林——取「桂樹成林」之意
百色——由壯語中原始村落「博澀寨」的名稱演變而來,意思是「洗衣服的好地方」
河池——古時這里是一片平原,缺少大海和水,壯族的祖先莫一神就在此地修築一座山壩,並日夜灌水,終因操勞過度而逝,此地最終還是沒有形成大海,只形成了幾條河與池塘,後人為了紀念莫一神就把此地命名為河池
玉林——玉林是由鬱林演變而來,鬱林取「鬱江兩岸森林繁茂」之意
來賓——取「來者上賓」之意,一看地名就知道這里是個熱情好客的地方

西南和西北:
重慶——意為「雙重喜慶」,宋光宗先封恭王後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因而升恭州為重慶府,重慶由此得名
成都——得名於「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宜賓——意為「適宜四方賓客之地」
自貢——自流井與貢井的合稱,自貢自古以來盛產井鹽
攀枝花——在金沙江渡口發現一株上百年的攀枝花大樹而得名
六盤水——六枝、盤縣、水城各取一字而成
昆明——昆明之名取自「雲南洪水退除,昆侖山南方有黎明景象」,另一說昆代表萬物生長的春天,昆明即「春光明媚」之意,昆明由此別稱為春城
曲靖——曲靖是唐代曲州和靖州的合稱,也取蠻夷「屈服平定」之意
玉溪——得名於珠江源頭之一的玉溪河,玉溪河因「河水澄碧透亮,如玉帶潺潺流淌在萬畝田疇之中」而得名
昭通——昭通舊稱烏蒙,清代雲貴總督鄂爾泰望文生義曲解烏蒙為「烏暗蒙敝」,因而在請示雍正皇帝改烏蒙府為昭通府的奏章中寫到「舉前之烏暗者,易而昭明,前之蒙敝者,易而宣通」,昭通由此得名
麗江——因元代金沙江稱作麗江而得名,麗江古城全城為世界文化遺產
寶雞——寶雞古稱陳倉,因唐代城東南的雞峰山有「石雞啼鳴」之祥兆而改稱寶雞
商洛——因境內有商山和洛水而得名
榆林——因古代此地「榆樹成林」而得名
平涼——意為「平定涼國」,前秦皇帝苻堅曾率軍經此地攻滅前涼國
白銀——早在漢代這里的采礦業就非常興盛,明代在今天白銀境內的鳳凰山和火焰山專設礦業機構「白銀廠」,白銀由此得名,白銀市也是中國唯一以金屬名稱來命名的地級市
武威——漢武帝征服河西走廊後設置武威郡,以彰顯大漢帝國的武力軍威
張掖——取「張國臂掖,以通西域」之意
酒泉——酒泉以「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
吳忠——得名於古代鎮守邊關的將士吳忠之姓名,寧夏有很多以邊關將士來命名的村鎮,但一個堂堂地級市的名稱也是出自一位歷史小人物的姓名,這在中國僅吳忠一例

②中國大陸名稱優美且極具歷史文化內涵的縣級市:
鹿泉——相傳在楚漢戰爭期間,韓信在此地一清泉處射死一隻白鹿而得名
介休——春秋時期介子推與母親隱居綿山,晉文公焚林求賢,介子推竟與母親抱樹而死,介休即因介子推休於此而得名
侯馬——侯馬古稱新田,明末李自成率軍經過此地,由於李自成睡不著覺,他索性讓馬卧下,自己則靠著馬背歇息,士兵們都學李自成的樣子過了一夜,轉天李自成對大家說道「我們伺候了一夜馬啊」,侯馬由此而得名
舒蘭——舊時舒蘭境內的霍倫川、四合川一帶盛產山果,舒蘭就是滿語果實的意思
圖們——圖們市的名稱來自圖們江,圖們江滿語原為「圖們色禽」,「圖們色禽」就是萬水之源的意思
安達——安達市的名稱來自蒙古語中的朋友一詞
即墨——因戰國時城池臨近墨水河而得名,即墨也是中國沿用最古老的地名之一
蓬萊——蓬萊是中國神話傳說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另外兩座為方丈、瀛洲),漢武帝東巡至此望神山不遇,遂築一座小城命名為蓬萊
文登——秦始皇曾東巡至此召文人學士登山吟詩作賦,文登即「文人登山」之意
榮成——因境內有榮山和成山而得名,成山頭在古代被譽為「天之盡頭」
曲阜——曲阜二字來源於《禮記》「成王以周公有勛勞於天下,是以封周公於曲阜」,曲阜是中國儒家文化的發祥地
如皋——皋指水邊的高地,如皋為「到水邊的高地去看美麗的日出」之意
高郵——因秦始皇在此地築高台、置郵亭,故名高郵
儀征——西周時期一個叫「蟻」的太子封地在此,到了北宋,傳說境內的二亭山發現了王氣,皇帝便命人在此塑真武像,因儀容逼真賜名儀真,清代為避雍正皇帝胤禛的諱,改名儀征
句容——境內有勾曲山(即茅山),山形如「已」字,勾曲而有所容,故名勾容,因古代勾句二字相通,勾容就演變成了今天的句容
金壇——因茅山華陽洞內有「金壇百丈」而得名
常熟——常熟之名取「土壤膏沃、歲無水旱」「原隰異壤,雖大水大旱,不能概之為災,則歲得常稔」之意
義烏——義烏古稱烏傷,傳說秦時有個叫顏烏的人,父死後負土築墳,一群烏鴉銜土相助,結果烏鴉嘴喙皆傷,烏傷由此得名,唐代烏傷改稱義烏
諸暨——諸暨意為「天下諸侯到達駐留議事之所」
上虞——相傳父系氏族社會後期,虞舜避丹朱之亂而來此,上虞也是中國沿用最古老的地名之一,郭沫若曾在殷商的甲骨文中發現上虞的名稱
餘姚——舜後支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名餘姚
建甌——建甌是「福建」二字中「建」的由來,由建安和甌寧兩城合並而成
石獅——相傳隋代此處建有一石亭,亭外立有一對石獅,商旅往來都以石獅為標記,久而久之這個地方原來的名字就沒有人知曉了,石獅就順理成章變成了地名
樟樹——因盛產樟樹而得名,樟樹市是著名的南國葯都,自古以來就享有「葯不到樟樹不齊,葯不過樟樹不靈」之美譽
衛輝——衛輝古稱汲邑,衛輝意為「衛河之濱,輝煌之城」
登封——因武則天登嵩山、封中嶽,故名登封
偃師——周武王伐紂,回師息戎經過此地,偃師由此得名
仙桃——仙桃古稱沔陽,相傳一仙女手捧仙桃前去為王母娘娘祝壽,驀然之間發現一片綠洲,仙女向這片綠洲撒桃祝福,轉眼之間此地桃花灼灼、仙桃累累,仙桃由此得名
鍾祥——因明代嘉靖皇帝生養發跡於此,故賜名為鍾祥,取「祥瑞鍾聚」之意
大冶——取「大興爐冶」之意
武穴——武穴是由武家穴演變而來,武家穴是古代長江九穴之一
石首——因有石孤立於城北的石首山而得名
恩施——東晉末年桓誕竄流蠻中,在此地自稱施王,清代雍正皇帝改施縣為恩施,恩施即「雍正皇帝恩賜於施縣」之意
汨羅——汨水與羅水匯合之處,汨羅市被譽為中國龍舟名城
冷水江——因境內漣溪兩岸多井,且井水極冷而得名,冷水江市被譽為世界銻都
陽春——取「漠水之陽,四季如春」之意
畢節——在夜郎國時代這里以老虎為圖騰,畢節就是彝語老虎的意思
邛崍——因邛崍山而得名,邛崍山名稱來源於一種叫「筇竹」的竹子
綿竹——因此地濱綿水兩岸,且竹林茂盛,故名綿竹
什邡——什邡古稱十方,什邡就是由十方演變而來,中國古代中原人習慣上稱邊域之地為「方」,諸如鬼方、蠻方、朔方等,十方就是四川眾多小方國之概稱
華鎣——因華鎣山而得名,華鎣山由華銀山演變而成,「雪積顛頂,遠望如瓊瑤撒地,晶玉鋪山,故名華銀山」
個舊——個舊是由彝語「果作」的音譯演化而來,意思是種蕎子、吃蕎飯的地方
楚雄——戰國末期庄蹻入滇,他的部下有一個叫南雄侯的人到過此地,東晉時期又有一個叫威楚的彝族酋長在這里建築威楚城,後世將威楚和南雄侯各取一字組成楚雄
大理——得名於歷史上的大理國,大理是白族文化的發祥地
景洪——景洪在傣語就是「黎明之城」的意思
敦煌——取「盛大輝煌」之意
青銅峽——得名於黃河上游著名峽谷名稱,黃河穿過賀蘭山與牛首山之間的谷地,山光水色相映,宛如開然銅鏡,青銅峽由此而得名

Ⅹ 有歷史典故的地名

集家嘴的由來來

據《漢源口叢談》載:明嘉靖元年(1552),世子朱厚燠從鍾祥出發, 經此赴北京繼承皇位,因此後人把皇帝經過 的這個渡口稱為「接駕嘴」,後來因這里碼頭多作轉運糧食之用,改稱 「集家嘴」。

卓刀泉的傳說

相傳三國時期:蜀國大將關羽曾駐兵於武昌伏虎山麓一帶。當時部隊缺乏飲水,「羽用刀卓 也」,於 是「水涌成泉」,故名卓刀泉。明朝初年,楚昭王朱禎喝過這兒的泉水,極為贊賞,於是築井台建井亭,並手書「卓刀泉」三字。

廣埠屯的由來

明太祖時:要求諸王護衛軍屯田護衛;明成祖 時更是要求發展農業生產。楚王積極響 應,他 命令駐扎在東門外交通孔道口的護衛軍置屯耕戍。明太祖時賜給諸王的倉庫名稱都以廣字開 頭,楚王的倉庫 名廣埠,因而護衛軍屯墾之地就稱為廣埠屯。

蘭陵路的由來

現今蘭陵路一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屬俄租界,戰後收回時將帶有俄國色彩的街道統一改名。曾以任兩湖巡檢使兼湖北督軍和省長的蕭耀南的郡望(某姓世居某地為當地所仰望之 意)定名。蕭姓的郡望為浙江蘭陵,故稱蘭陵路。此路名沿用至今。

閱讀全文

與與地名有關的歷史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