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以退為進的歷史故事

以退為進的歷史故事

發布時間:2021-02-05 18:46:52

① 歷史上有哪些以退為進的故事。

越王勾踐先向吳王夫差稱臣,然後卧薪嘗膽,最終滅吳;

② 歷史上以退為進的小故事

這種故事很多。
大都是採用誘敵深入,聚而殲之的策略。
比如諸葛亮火燒夏侯惇的新野之內戰,容
孫臏射殺龐涓的馬陵之戰,
陳粟大軍全殲國民黨整編七十四師的孟良崮之戰,也是把張靈甫誘至沂蒙山展開的。

歐洲最有名的坎尼會戰,漢尼拔對其中軍也是用了詐敗而誘敵深入,然後對敵進行包抄,
然後分割殲滅的。

③ 以退為進的故事(3個)

1、孫臏為了逃脫龐涓的迫害裝瘋賣傻,甚至吃豬糞,後來終於逃脫,反過來打敗龐涓;專
2、國共簽訂雙十協屬定,共產黨讓出大部分利益是為退,後蔣介石單方面撕毀協議發動內戰,共產黨獲得國內輿論支持,成為正義的一方是為進!
3、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共軍讓出中央蘇區是為退,長徵到延安建立新的基地,取得戰略主導是為進!

樓主,求採納!

④ 請舉出歷史上「以退為進」並且最終制勝的例子

漢代公孫弘年輕時家貧,後來貴為丞相,但生活依然十分儉朴,吃飯只有一個葷菜,睡覺只蓋普通棉被。就因為這樣,大臣汲黯向漢武帝參了一本,批評公孫弘位列三公,有相當可觀的俸祿,卻只蓋普通棉被,實質上是使詐以沽名釣譽,目的是為了騙取儉朴清廉的美名。
漢武帝便問公孫弘:「汲黯所說的都是事實嗎?」公孫弘回答道:「汲黯說得一點沒錯。滿朝大臣中,他與我交情最好,也最了解我。今天他當著眾人的面指責我,正是切中了我的要害。我位列三公而只蓋棉被,生活水準和普通百姓一樣,確實是故意裝得清廉以沽名釣謄。如果不是汲黯忠心耿耿,陛下怎麼會聽到對我的這種批評呢?」漢武帝聽了公孫弘的這一番話,反倒覺得他為人謙讓,就更加尊重他了。
公孫弘面對汲黯的指責和漢武帝的詢問,一句也不辯解,並全都承認,這是何等的一種智慧呀!汲黯指責他「使詐以沽名釣譽」,無論他如何辯解,旁觀者都已先入為主地認為他也許在繼續「使詐」。公孫弘深知這個指責的份量,採取了十分高明的一招,不作任何辯解,承認自己沽名釣譽。這其實表明自己至少「現在沒有使詐」。由於「現在沒有使詐」被指責者及旁觀者都認可了,也就減輕了罪名的份量。公孫弘的高明之處,還在於對指責自己的人大加贊揚,認為他是「忠心耿耿」。這樣一來,便給皇帝及同僚們這樣的印象:公孫弘確實是「宰相肚裡能撐船」。既然眾人有了這樣的心態,那麼公孫弘就用不著去辯解沽名釣譽了,因為這不是什麼政治野心,對皇帝構不成威脅,對同僚構不成傷害,只是個人對清名的一種癖好,無傷大雅。

智慧評語:
以退為進,這是一種大智慧。特別是領導人,在這方面如果運用得好,更能受益匪淺。作為一個團隊的領袖,受大眾至少是團隊內部成員的關注程度肯定會高於一般人。而有些人可能對情況不怎麼了解又喜歡亂下結論,甚至有時候會有一些莫須有的罪名加到頭上,這時候你去辯解反而會讓人覺得你心中有鬼,即便最後得到澄清也極可能給旁人一種不好的印象,更何況有時候你無意之中真的會犯一些錯誤。
對沒有的事情不置可否,事情終會有水落石出的一天,那時候你不是可以得到更多人的尊敬嗎?有什麼小錯就承認了也沒什麼大不了,人家反而會覺得你人格高尚,勇於承認錯誤更易得到大家的諒解,而且一個光明磊落的人即使錯又能錯到哪裡去呢?
不辯自明,一種極好的公關技巧。
作戰如治水一樣,須避開強敵的鋒頭,就如疏導水流;對弱敵進攻其弱點,就如築堤堵流。(孫子兵法)

這種例子多得不得了。我就舉毛澤東的例子:在1927-1937年間,蔣介石對革命根據地發動了5次圍剿,前三次,毛澤東採取「避敵主力,誘敵深入」的策略,以退為進,取得反「圍剿」勝利。
到了解放戰爭時期,一開始國民黨兵力占絕對優勢,全面進攻,中共也是採取以退為進的策略,例如放棄了中原解放區(也叫中原突圍),放棄了延安,肥的拖瘦,瘦的拖死,最後反攻,取得勝利。

劉邦退守巴蜀
勾踐卧薪嘗膽

⑤ 以退為進的歷史故事有哪些

1、退避三舍

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在外流忘十幾年。

經過千幸萬苦,重耳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群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兩人飲灑敘話,氣氛十分融洽。

忽然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

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

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扎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2、劉備

劉備是公認的三國里最能忍的人之一,一生所受屈辱數不勝數,投靠曹操,投靠袁紹,投靠陶謙,投靠劉表等等;心有雄心壯志,但奈何時運不濟,年過四十依舊一事無成;看看人家江東小霸王孫策,年不過雙十,已是江東霸主。

曾入主徐州,但奈何還沒把位子坐熱,就被呂布奪走了;後來更是連老婆和手下頭號大將關羽都被曹操掠走,有沒有發生什麼不好的事情就不知道了;也幸好後來關羽「過五關斬六將」逃回來了。



3、漢獻帝

漢獻帝是東漢最後一個皇帝,這個帝位來的也很坎坷,公元189年,董卓廢漢少帝劉辯,立劉協為皇帝。董卓被王允和呂布誅殺後,董卓部將李傕等攻入長安,再次挾持了他,後來逃出長安。公元196年,曹操控制了劉協,並遷都許縣,挾天子以令諸侯。

可以說,漢獻帝完美的闡釋了「忍」之一字,漢獻帝一生都在忍,因為漢獻帝的忍,東漢又延續了數十年,而且漢獻帝也是歷史上極少的得以善終的「末代君王」。

4、司馬懿

要說三國里,隱忍功夫之罪,無數人腦海里想到的就是他了;早年頗受曹操忌諱,而不得重用;而曹丕和曹睿對司馬懿也是只用其智,而不授其權。後期諸葛亮六齣祁山,而曹魏也面臨人才凋零的情況,無人能抗衡諸葛亮;被迫不得已啟動司馬懿。

而司馬懿攜曹魏雄厚底蘊,兵精將猛,明明能將諸葛亮一舉消滅,可是為了自己的雄心大業,司馬懿選擇了隱忍,而且還不過度消耗蜀漢的實力,都是讓諸葛亮被迫撤回,從而讓魏國不得不重用司馬懿。

5、李忱

李忱是唐朝的第十六位皇帝,是唐憲宗李純的第十三個孩子,人稱「小太宗」。

李忱並不受皇帝重視。即使別人惡意相向,他也忍氣吞聲,裝瘋賣傻長達36年。除了李忱的母親鄭氏,沒有人知道李忱裝瘋賣傻的真相。唐武宗李炎也不把自己的叔叔放在眼裡,甚至還欺負自己的叔叔,目的在於取樂,封他為「光叔」。無權無勢的李忱被逼無奈只得忍受屈辱,生活十分艱難。

後來,忍辱負重的三十六年的李忱翻身後,立即殺死了太監馬元贄。李忱掌權後,抑制宦官的權力,平定了中原和南疆地區,解決了邊境禍亂。

6、卧薪嘗膽

吳國率兵擊敗越國,越王勾踐被押送到吳國做奴隸,三年後,才被送回越國。但勾踐沒有放棄報復仇之心,他表面上對吳王服從,但暗中訓練精兵,勾踐害怕自己會貪圖眼前的安逸,消磨報仇雪恥的意志,所以他晚上睡覺不用褥子,只鋪些柴草,又在屋裡掛了一隻苦膽,他不時會嘗嘗苦膽的味道,為的就是不忘過去的恥辱。勾踐勵精圖治,最後找到機會,消滅了吳國。

⑥ 歷史上有哪些以退為進的故事

1.能忍辱者存,能忍恥者安,與其說成功者是戰而勝,不如說成功者是忍到了最後。

小不忍則亂大謀,不要因一時的成績而得意,也不要為暫時的遭遇垂頭喪氣,記住:忍者必勝

出自《勸忍百箴》有感

的確,在漫漫人生路上,遇到不順心的事有很多,如果都以一種主觀消極的態度來應對,對自己是非常不利的。俗話說: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就是讓你以一種寬容,豁達的態度來為人處世。正如於丹教授認為,什麼是君子,君子就是心中沒有擔憂,沒有恐懼,能夠把大謀和小忍明確的分離開的一類人。

一提到於丹,我又想起了一個故事,說姜子牙想要報效朝廷,可是又沒有人推薦他,他就每天坐在湖邊垂釣,一個典型的以退為進的事例,最後還是被慧眼的伯樂認了出來。

所以,忍不一定是懦弱,退不一定是無能。

2.事例:世道之衰也,士大夫不知禮義為何物,往往知進而不知退,及其變也,或以退為進。 ★清·黃宗羲《子劉子行狀上》

3.

李連傑初到好萊塢時,幾乎沒有人看好他,好不容易有一家電影公司願意請他出演,但片酬很低,只有100萬美元,而且是演一個反派角色。李連傑猶豫不決,說自己要經過慎重考慮之後,才能答復。但是,等他答應出演時,對方卻改口了,片酬降為75萬美元。

錢不是最要緊的,只是在上世紀90年代的東南亞電影市場,「李連傑」三個字早巳是金字招牌,從「功夫皇帝」「淪落」到現在的境地,李連傑感到難以接受。但他考慮再三,還是決定出演,可是,沒想到對方卻又「落井下石」:「50萬美元,不演拉倒。」「沒問題,我演。」這次李連傑答應得很痛快。

50萬美元,還包括律師、經紀人、宣傳公司等各項費用,再扣完稅,所剩無幾。但李連傑明白,在好萊塢,演員的的票房號召力才是檢驗實力的唯一標准,只要給他機會,再大的讓步也值得。

就這樣,李連傑拍了他的第一部好萊塢影片《致命武器4》,雖然片中巨星雲集,但在影片首映當晚,李連傑就獲得7.5分,成為演員排行榜中的亞軍。

第二天,電影公司老闆就親自上門,畢恭畢敬地說:「下一部片子請您演主角,如何?」當實力證明一切的時候,才能輪到李連傑說話,他的第四部好萊塢影片片酬就開到了1700萬美元。

李連傑以退為進,成功地敲開了好萊塢的大門。他談起往事,感觸頗多,念了一首哲理詩:「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凈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農民在插秧時,邊插邊退,每插完一行就得後退一步,但這樣的後退,卻是另一種更大的進步。

大丈夫能屈能伸,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尊重現實,迂迴前進。

恩,就找了這么多了。

⑦ 名人以退為進的故事有哪些

【以退為進的歷史故事】
均採用誘敵深入的戰術思想。
中國:
諸葛亮火燒夏侯惇的新野之戰,回
孫臏答射殺龐涓的馬陵之戰,
陳粟大軍全殲國民黨整編七十四師的孟良崮之戰。
歐洲:
坎尼會戰,漢尼拔對其中軍也是用了詐敗而誘敵深入,然後對敵進行包抄,然後分割殲滅的。
【以退為進】
本指以謙讓取得德行的進步,後指以退讓的姿態作為進取的手段。

⑧ 以退為進的成語故事

以退為進
yǐtuìwéijìn
[釋義] 本指以謙讓取得德行的進步。後指用退讓作內為手段求得前進。
[語出容] 漢·揚雄《法言·君子》:「昔乎顏淵以退為進;天下鮮儷焉。」
[正音] 為;不能讀作「wèi」。
[近義] 以守為攻
[反義] 突飛猛進 乘勝前進
[用法] 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偏正式。

⑨ 忍辱負重(以柔克剛,以退為進)的歷史故事

春秋末越國國君(前497年—前465年)在位。姓姒(因為是大禹的後代,所以姓姒),名勾踐,又名菼執。陳道明飾演的越王勾踐曾敗於吳,屈服求和。後卧薪嘗膽,發憤圖強,終成強國。公元前473年滅吳。
越王勾踐越是華夏族建立的國家,勾踐是大禹(大禹姓姒,名文命)的子孫,周王朝建立後,勾踐的先人被封在會稽守宗廟,故建立越國。前496年,勾踐即位後不久,即打敗吳國。兩年後,吳王姬夫差攻破越都,勾踐被迫屈膝投降,並隨夫差至吳國,臣事吳王,後被赦歸返國。勾踐自戰敗以後,時刻不忘會稽之恥,日日忍辱負重,不斷等待時機,反躬自問:「汝忘會稽之恥邪?」他重用范蠡、文種等賢人,經過「十年生聚又十年教訓」,使越之國力漸漸恢復起來。可是吳對此卻毫不警惕。前482年,吳王夫差為參加黃池之會,盡率精銳而出,僅使太子和老弱守國。越王勾踐遂乘虛而入,大敗吳師,殺吳太子。夫差倉卒與晉定盟而返,連戰不利,不得已而與越議和。
前473年,越軍再次大破吳國,吳王夫差被圍困在吳都西面的姑蘇山上,求降不得而自殺,吳亡。越王勾踐平吳,乃聲威大震,乃步吳之後塵,以兵渡淮,會齊、宋、晉、魯等諸侯於徐州(今山東滕州南),周天子使人命勾踐為「伯」(霸)。時「越兵橫行於江、淮東,諸侯畢賀,諸稱霸王」不過此時,春秋行將結束,霸政趨於尾聲,勾踐已是春秋最後的一個霸主了。
當勾踐剛剛滅吳稱霸,范蠡居功至偉,封上將軍,但是范蠡深知「大名之下難久居」、「久受尊名不祥」,所以明智地選擇了功成身退,「自與其私徒屬乘舟浮海以行,終不反」。范蠡曾遣人致書文種,謂:「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文種未能聽從,不久果被勾踐賜劍自殺。傳說范蠡改名陶朱公,後以經商致富。

⑩ 什麼歷史故事以退為進

越王勾踐,卧薪嘗膽。

閱讀全文

與以退為進的歷史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