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說一個日本歷史故事
明治元年 土方軍來進攻松前城 新政府自軍保衛會津若松城,白虎隊於飯盛山全體自刃
當新軍討伐奧羽越列藩同盟、圍攻同盟中心會津若松城時,城內少年武士三百人組織白虎隊,頭纏白帶子,奮勇為藩主而戰。並且,當會津藩投降後,白虎隊員一齊剖腹自殺——最大的十七歲,最小的十五歲,都成了封建愚忠的犧牲品。
❷ 誰知道日本歷史上義經和弁慶的故事
弁慶是源義經的部下。
日本歷史上義經和弁慶的故事:
平安時代末期,平家統治的京都城遭遇荒災,呈現出了被黑暗所籠罩的世紀末的景象。 在五條橋,平家的武士們一個接一個地相繼遭人襲擊,人們都認為那是「妖魔」所為,深感恐懼。但實際上這妖魔的真身是源氏家族的倖存者——遮那王,也就是源義經。
遮那王率領著影子武士芥子丸和護衛僧兵剛人等,為源氏家族的復興而不斷地進行殺戮。被遮那王的強烈的氣場所控制的弁慶,再次憶起被自己殺死的少年的幻影,而無法控制自己的身體,終於被追趕而來的平家·檢非遣使部隊抓獲。
當弁慶得知阿闍梨的死訊後,連忙趕回京都城,這時,朝霧也在浪人們的暴動中被奪去了生命。當弁慶感到自己的命運也是魔鬼運時,為了殺死那另一個魔鬼,決心再一次返回五條橋。
終於,弁慶和遮那王決戰的時刻到來了!鐵吉守護著倖存的赤子,在燃著熊熊烈火的五條橋上,遮那王與弁慶展開了決斗……
(2)有關源賴朝的歷史小故事擴展閱讀
不死傳說-成吉思汗說:
衣川館之戰源義經北逃,經北海道渡海西行進入蒙古,成為一代霸主成吉思汗。此說法欠缺依據。康子曰:「1935年,黑龍江省克東縣曾經出土一個刻有『島定』字樣的日本瓷酒瓶。
這一發現後,部分日本學者們認為被發現的酒瓶是日本濂倉時期在其北部失蹤的武士源義經帶來的,而且源義經就是威震天下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出土酒瓶的地點則是源義經的最初居住地。
他們還把位於吉林省懷德縣公主嶺附近的一座蒙族王公墓考證為成吉思汗墓,即源義經的埋身處。這類奇聞不但報紙上大肆張揚,而且還被寫成諸如《成吉思汗即源義經考》之類的著作。
❸ 求日本歷史人物的有趣小故事,最好是有名點的歷史人物
一個關於豐臣秀吉的:有一位日本商人呂宋助左衛門從菲律賓帶一個壺,結果豐臣秀吉當作茶壺來使用。最後才知道那是西洋的夜壺。
❹ 名偵探柯南劇場版07中的歷史典故歷史人物的事跡
關於這些LZ其實可以網路一下就知道了,具體為:(一下摘自「迷宮的十字路口詞條」)1、妖刀村正,刀,刃長73.32cm,室町時代到戰國時代末期之間刀工勢州村正所作,斬切能力出類拔萃,被德川家視為「不吉」的象徵,斥之為「妖刀村正」,因而在幕末時的長州倒幕派中人氣極高,是日本最有名的日本刀之一。可是,這也是村正的不幸,也許是因為它太銳利了吧,到了江戶時期就開始有「邪劍」、「妖刀」的稱號,而被世人所避忌。此刀之不祥已在「在德川家作祟的妖刀」這一真實的傳說中得到了證實。
★當時,家康以前的松平家兩代當主都是死在了村正刀下, 家康的祖父松平清康於天文四年(1535年)在尾張國守山被家臣阿部彌七郎一刀斬殺,那時彌七郎用的就是村正刀;後來家康的父親松平廣忠被近侍岩松八彌暗殺,當時八彌使用的也是村正;而家康本人幼年在駿河時也曾被村正刀傷了手指,這些雖然都可以說是巧合的,但是在慶長五年(1600年)關原合戰中織田河內守長孝的長槍又誤傷了家康的手指,即當年受傷的那一手指,更巧的是此長槍也是出自勢州村正打造的,這一切不得不讓家康產生了一種莫名的恐懼。但是,持續幾代給德川家帶來不幸的村正,倒成為了對德川家持有反感的人的愛用的東西,比如真田幸村和由井正雪就喜歡使用村正。
★在江戶時期開始講究從刀的銳利品格等判斷吉凶,而當時社會的和平風氣並不喜歡這種太過鋒利的刀,所以以銳利和適於實戰出名的村正也是由於這一原因而開始被稱為「妖刀」。到了江戶後期,村正即妖刀的觀念已深入人心了。
2、源義經
★源義經(1159 — 1189),源義朝第九子,是源氏家族的武將,鐮倉幕府創始人源賴朝(源義朝之子)同父異母的弟弟。當時,源、平兩家像戰多年,史稱「源平合戰」。戰爭中,源義朝在「賓士之亂」中失敗以後,逃往東國,把剛出生不久的義經放在京都附近的一座寺廟里,義經長大後就成為了佛僧。有一次源義經在寺廟附近的橋上遇到了弁慶,弁慶要與他比劍。沒想,義經毫不費勁地打敗了弁慶。於是,弁慶一生就成為了源義經的忠臣。15歲那年,源義經從寺廟中逃走,參加了其兄源賴朝的部隊。他雖然年紀小,但在戰役中顯示出了非凡的軍事才能。在源義經的幫助下,平家軍隊在1185年春著名的壇浦大海戰中將全部被消滅,從此日本歷史進入源氏鐮倉幕府時代。
★戰績顯赫的源義經立即成為了天皇的新寵臣,由此也引來了他的哥哥源賴朝的嫉妒,於是便決定除掉源義經,但源義經始終顧及手足之情,堅持對源家忠心不二,最後被迫自殺為終,年僅31歲。其忠臣弁慶為了保護主人,以死抵抗敵人,最後以站姿壯烈犧牲。
3、還有就是M7里告訴我們的弁慶和義經的故事。
更多的歷史事跡推薦LZ去網路搜索「弁慶」和「義經」等詞條,已經解釋的很清楚,可以更好的幫助你,在這里再復制已無意義。
❺ 關於日本武士弁慶的故事
武藏坊弁慶:平安時代末期的僧兵,原名是武藏坊辨慶,後來因為常用漢字和當用漢字的限制下,使用了新寫,現時在漢字語圈中,多以弁慶作記錄。他的經歷經常被當做日本神話、傳奇、小說等的素材,為武士道精神的傳統代表人物之一。出生 傳說弁慶是一位名叫湛増的寺院住持強奪某大納言的女兒為妻,懷胎18個月而生的(弁慶物語是3年)。生出來的時候已經有兩三歲小孩的大小,發長及肩,牙齒齊全。湛増視之為妖孽,本欲殺之,賴為叔母所救,帶到京都撫養,命名為「鬼若」。據說弁慶是在紀伊國(今和歌山縣)出生,而田邊市的旅遊資料當中,更以弁慶誕生地自居。 出家 弁慶在比睿山落發出家,從此改名為「武藏坊弁慶」。之後四處游歷,曾到過四國和播磨國等地。傳說弁慶曾在京都五條大橋(一說在清水觀音寺附近)進行「刀狩」,只要看上往來武士身上的太刀便要求比武,在遇到源義經之前已經收集了999把太刀。源義經武藝高強、身輕如燕,讓弁慶輸得心服口服。從此弁慶便跟隨在義經左右,成為義經最親密忠誠的家臣。 跟隨義經 弁慶跟隨義經開始討伐平家,也成功為義經打勝了不少戰爭。平氏覆亡後,功高震主的義經受其兄源賴朝迫害,四處躲藏,弁慶一路相護,最後由北陸逃到奧州,投奔藤原泰衡處。得知義經在奧州的賴朝,脅迫泰衡討伐寄居在衣川館的義經。弁慶捨命護主,力戰之後仍究寡不敵眾,傳說弁慶是身中萬箭站立而死,即著名的「立往生」。 源義經與弁慶 源義經與當時主政的平氏作對,並且與著名的"千人斬″弁慶和尚在京都一條橋上相遇、相知,而後一起對抗平氏的故事。 傳說之一: (平安時代末期,平家統治的京都城遭遇荒災,呈現出了被黑暗所籠罩的世紀末的景象。 ) 在五條橋,平家的武士們一個接一個地相繼遭人襲擊,人們都認為那是「妖魔」所為,深感恐懼。但是,實際上,這妖魔的真身是源氏家族的倖存者——遮那王也就是源義經。遮那王率領著影子武士芥子丸和護衛僧兵剛人等,為源氏家族的復興而不斷地進行殺戮。 與此同時,破戒僧·武藏坊弁慶在夢中得到不動明王「斬殺魔鬼,獲得光明」的暗示後,便去比叡山盜取大太刀——鬼切丸,然後返回了京都城。弁慶曾經被人們認為是天生的妖魔,是專門捉弄女人和孩童的惡棍,人們都懼怕他。但自從他被比叡山的高僧——阿闍梨救過一命之後,便棄惡從善遁入佛門。弁慶並未聽從阿闍梨的忠告,執意要去刺殺「妖魔」。 然而等待弁慶的是他的死對頭——惡黨集團·打飛石的高手湛槐。弁慶甩開追趕他的湛槐,奔向五條橋。按照已經包圍平家的密教僧——朱雀法眼的預言,受命於判官——平忠則的平家部隊為了討伐妖魔,已經埋伏在五條橋了。在那裡出現了遮那王同盟。只一瞬間,平家武士們都被砍倒了。就在弁慶即將與遮那王面對面的那一剎那,遮那王卻消失了蹤影。 弁慶跟蹤在從武士的屍體上盜取刀劍的造劍浪人——鐵吉的身後;為了潛入「逢魔之林」,遮那王便向鐵吉請教進入「逢魔之林」的道路。鐵吉答應給他領路,但要求遮那王以所有的一千把刀作為交換條件。二人正准備出發時,聽到了附近傳來女人的喊叫聲,這女人是被惡魔俘獲的孕婦——朝霧。為趕走惡魔,弁慶拚死誦念咒文。朝霧平安無事地產下一子——赤子。弁慶照顧素不相識的朝霧、赤子母子倆,使得鐵吉對弁慶也慢慢地產生了好感。隨後,他們一起走向「逢魔之林」……。 在走向「逢魔之林」深處的弁慶和鐵吉的面前,遮那王發出「氣渦」擋住了他們的去路。 被遮那王的強烈的氣場所控制的弁慶,再次憶起被自己殺死的少年的幻影,而無法控制自己的身體,終於被追趕而來的平家·檢非遣使部隊抓獲。 由於湛槐他們接受了平忠則的命令,便在「逢魔之林」的入口處布下埋伏。 突然,太陽落山,眼前的一切都被黑暗籠罩了,隨後,遮那王和影子武士們一齊出現在暗淡的黑夜之中。緊接著,他們砍倒了埋伏在這里的平家武士,把忠則、湛槐也一下子擊倒在地。 弁慶再次與遮那王進行對戰。在對戰中,弁慶出現了疏忽,而被遮那王用鬼切丸大刀劈傷,在這千鈞一發之際,阿闍梨及時救走了弁慶,失去銳氣的弁慶只得匆匆離開京都城。 遮那王沒有聽從侍衛——少進坊要他到奧州去的進言,為了爭取盡早超越阿闍梨的法力,而進入了不休不眠的斷食修行(在一定時間內拒絕進食的練功方法)。隨後,悟出了「一切神、佛都是空話」,便殺死了阿闍梨,並再次向弁慶挑戰。 當弁慶得知阿闍梨的死訊後,連忙趕回京都城,這時,朝霧也在浪人們的暴動中被奪去了生命。當弁慶感到自己的命運也是魔鬼運時,為了殺死那另一個魔鬼,決心再一次返回五條橋。 終於,弁慶和遮那王決戰的時刻到來了! 鐵吉守護著倖存的赤子,在燃著熊熊烈火的五條橋上,遮那王與弁慶展開了決斗…… 傳說之二: 源義經乃源義朝之子,源義朝在「賓士之亂」中失敗以後,逃往東國,把當時剛出生不久的義經放在京都附近的一座寺廟里,義經長大後就成為了佛僧。據傳說,有一次源義經在寺廟附近的橋上遇到了弁慶,弁慶要與他比劍。沒想,義經豪不費勁地打敗了弁慶。於是,弁慶就甘心給他當侍從,並成為義經一生的忠誠信徒。 轉載至網路: http://ke..com/view/91437.htm
❻ 源賴朝的歷史功過
源賴朝在賓士之亂後,於1160年被流放到伊豆蛭小島,在那裡度過了「二十年春秋」。[43]在伊豆流放的二十年間,正是日本社會動盪的時期。平氏的專權,激起全國朝野的忿怒,各地武士紛紛舉兵起事。當時的皇室雖對平氏恨之入骨,但是由於軟弱無能,難以成為號召全國統一的旗幟,日本面臨著分裂的危險時刻。源賴朝在這一關鍵時刻崛起,在六年時間征服了所有對手,並通過御家人制度,使全國大多數武士臣服,為避免日本社會的大分裂,立下了不朽的功績。
十世紀以後,由於庄園經濟的發展,日本的上層建築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中央集權統治徹底瓦解,先是由藤原氏外戚專權,繼之出現太上天皇主政的「院政時期」。無論是藤原氏方面也好,院政方面也好,雖然擁有大批庄園,但是都沒有自己的武裝,為壓倒對方,兩者均需依靠武士集團的支持。歷史事實表明,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要維持日本的統一,推動日本歷史的發展,必須開創新的政治局面。平氏雖然一時威震天下,控制朝政,但出於在政治上因循守舊,步中央集權制下權門貴族的後塵,結果迅即在歷史舞台上消失了。源賴朝的突出之處,就在於他不因循守舊,認識到皇權的式微,皇室已無實力來維持國家的統一。但是他也認識到皇室仍然是日本的一面精神上的旗幟,因此,他在承認皇室的前提下,在鐮倉建立了武士政權,表面上鐮倉政權和京都的朝廷是雙重政權並立,但鐮倉政權以強大的武力為支柱,在一切大政方針方面,迫使皇室屈服於己。所以,實質上,鐮倉幕府是以武士為主體的中央集權政府。鐮倉政權的歷史意義,在於它維護了日本的統一和安定,順應了當時的歷史潮流,促進了生產的發展。正是從這一點而言,源賴朝不愧為日本歷史上的英傑。
附註:
[1]《吾妻鏡》第二卷,治承四年四月二十七日條,
[2]《玉葉》卷三十六,治承五年閏二月四日條。
[3][4][5]《平家物語》。
[6]同[2]治承五年閏二月一日條。
[7]同[2]嘉應二年七月三日、十六日,十月二十一日、二十二日條。
[8]同[2]安原三年六月一日條。
[9]同[2],三日條。
[10]同[2]治承四年十一月十一日條
[11]《明月記》。
[12][13]同[2]治承四年一月十一日條,
[14]同[1]治承五年一月二十一日條。
[15]同[2]治承四年九月九日條。
[16][17]同[1]元歷元年二月七日條。
[18]同[1]治承四年十一月五日條。
[19]同[1]治承四年十月二十一日條。
[20]同[1]治承四年八月六日條。
[21]目代:平安、鐮倉時代地方有的代理宮-
[22]同[1]治承四年十月二、六日條。
[23]同[1]此處數字不完全可信,但可見源賴朝勢力發展之迅猛。
[24]同[2]治承四年九月二十二日條。
[25]同[1]文治二年閏七月十九日條。
[26]同[1]文治元年十一月十二日條。
[27]同[1]。
[28]同[1]元歷元年二月九日條。
[29]同[1]文治元年四月二十六日條。
[30]同[1]文治三年八月十九日條。
[31]同[1]文治五年九月九日條。
[32]同[1]元歷元年九月十九日條。
[33]同[1]治承四年十月十三日條。
[34]同[1]治承四年十一月十七日條。
[35]同[l]文治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條。
[36]同[1]。
[37]同[2]文治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條。
[38]同[1]元歷元年十月二十日條。
[39]同[1]建久二年正月十五日條。
[40]同[1]建文二年五月三日條。
[41]同[1]文治六年二月二十二日條
[42]同[1]文治二年四月三十日條。
[43]同[1]治承四年四月二十七日條。
❼ 源賴朝的人物生平
久安3年(1147年)4月8日源賴朝出生於尾張國熱田(今愛知縣名古屋市熱田區),是源義朝三男。幼名「鬼武者」,或者是「鬼武丸」。母親是熱田神宮大宮司藤原季范的女兒-由良御前。
1158年任皇後宮權少進。
1159年隨父舉兵,任右兵衛佐,拘禁後白河上皇、二條天皇和近臣藤原通憲(信西),史稱「賓士之亂」。敗後東逃,途中在美濃被捕,被流放於伊豆國蛭島。在二十年流放生活期間,與北條時政之女兒結婚,受到保護。
1180年奉皇子以仁王之命,舉兵討伐平氏,失敗後渡海逃往安房。治承四年10月在富士川之戰中獲勝,後得到千葉常胤等援助,相繼佔領房總、武藏、相模等地,進入鐮倉,稱「鐮倉殿」。
1183年建立東國政權,同年朝廷頒布《壽永宣旨》,承認其在東部之統治權。與進入京都的武將源義仲和西國的平氏對立。
1184年派其弟源義經率軍西征,討滅源義仲。次年,源義經發動經壇之浦之戰消滅平氏。同年,源賴朝以追捕與院政接近的兄弟源義經為由,在各地設置守護、地頭職。
1189年率軍遠征陸奧國,滅保護義經的藤原泰衡,確立全國武家政治體制。
1190年上京會見後白河法皇,任朝廷權大納言(編外太政官副職)、右近衛大將軍等職,假以法皇名義控制各地軍政大權。
1192年後白河法皇死後,任征夷大將軍,建立日本歷史上第一個武士政權鐮倉幕府。確立全國范圍內之軍事封建主統治。
1198年10月參加相模川橋落成典禮後,歸途中從馬背跌下,從此一病不起,翌年正月去世。 源氏為當時與平氏比肩的一大宗族,稱霸東國。
祖父:源為義
父親:源義朝
兄長 :源義平、源賴長
弟弟:源義經、源范賴等
長子:源賴家
❽ 日本的源氏於平氏之間的歷史。
源平合戰,史稱「治承·壽永之亂」,指日本平安時代末期,1180年至1185年的6年間,源氏和平氏兩大武士家族集團一系列爭奪權力的戰爭的總稱。
▲名稱說明
「源平合戰」是一般的俗稱,但並不足以正確描述事實,甚至有所誤導。
雖然「源平合戰」的兩大陣營領袖為源氏和平氏,但並不一定所有的源氏就支持源氏,平氏就支持平氏。事實上,同族間的戰爭屢見不鮮。也有父方是源氏,母方是平氏,因而左右為難,不得不衡量利害得失,以致一族分崩離析,彼此交戰的悲劇。類似的故事在數百年後的戰國時代亦多有所聞。
·支持源氏的平家
北條時政、熊谷直實、畠山重忠、梶原景時、三浦義澄、千葉常胤、上總広常等。
·支持平家的源氏
新田義重、志田義広、佐竹秀義、源季貞等。
▲背景
①平氏崛起
平安時代末期,貴族間充滿了權力的沖突與矛盾,最終訴諸武力解決。在1156年的保元之亂和1159年的賓士之亂中,伊勢平氏皆為勝方貢獻良多,戰功赫赫,尤其是賓士之亂,平氏幾乎剿滅了政敵源氏。源氏領袖之一的源義朝於逃亡途中遇害,三子源賴朝被流放到伊豆,其餘苟存的幾個兒子亦被強制送入佛寺出家,平氏地位確立。平氏領袖平清盛於1167年升任至太政大臣,朝中重要官職皆為平氏出掌,朝外許多諸侯國亦落入平氏手中。除此之外,平清盛的女兒德子亦嫁給高倉天皇為中宮,並生下言仁親王(即後來的安德天皇),此時平氏可謂權傾天下。
②鹿谷陰謀
平氏在勢力不斷擴張的過程中日漸驕奢跋扈,統治也越來越腐敗殘暴。舊勢力的公卿貴族或因既得利益受損、或因輕視平氏武夫出身卻大權在握,舊勢力的反撲逐漸蘊釀,最終在1177年於鹿谷(鹿ヶ谷)密謀誅殺平氏(日史稱為「鹿ヶ谷の陰謀」),但隨即事跡敗露,反為平氏所害。由於謀議者中有許多是後白河法皇的近臣親信,據信為後白河法皇在幕後授意,因此平清盛一度欲幽禁法皇,賴平清盛長子平重盛力諫而做罷,但平氏與法皇間的關系已急速惡化。
▲始末
①以仁王令旨討平
1179年,平重盛病故,後白河法皇收回平重盛領地越前國,引起平清盛不滿。清盛惟恐大禍不遠,決定先發制人,乃將後白河法皇軟禁在鳥羽殿。1180年逼宮高倉天皇並擁立自己年僅2歲的外孫言仁親王繼位,平氏完全掌握朝政。
素有大志的後白河天皇三子以仁王於1180年4月與攝津源氏的源賴政合謀,假稱「最勝親王」名號,密使在熊野隱居的源行家(源義朝之弟)向全國源氏傳送征討平氏的令旨。然而此事已為監視源行家的僧人湛増所獲,平氏發兵征伐,以仁王與源賴政出奔至園城寺,並向延歷寺和興福寺求援。延歷寺拒絕,以仁王等只好逃往奈良興福寺。途中到達平等院時,遭到平清盛四子平知盛追擊,雙方人馬於宇治川交戰後,源政賴戰死。以仁王繼續逃往光明山,最後於鳥居前中箭落馬身亡。
②關東興兵
討平令旨陸陸續續到達在各地蟄伏的源氏,其中一人即為河內源氏的源賴朝。在伊豆蟄居的源賴朝與北條時政合謀,開始秘密糾結伊豆、相模、武藏的源氏勢力,於8月17日襲殺平氏在伊豆的監管山木兼隆。之後源賴朝轉往相模,於石橋山遭遇大庭景親等平氏追討大軍的夾擊,慘敗而逃。石橋山之戰初嘗大敗的源賴朝輾轉逃往安房,途中在海上與三浦半島豪族坂東平氏的三浦義澄等會合。抵達安房後,源賴朝除了得到官吏階級(在庁官人)的支持外,上總的千葉常胤、武藏的足立遠元、畠山重忠等平氏或藤原氏地方豪族,由於當時武士身份的領地不甚穩定,為了更進一步鞏固武士階級的權力與利益也陸續加入,源賴朝的勢力迅速壯大。10月6日,源賴朝入駐過去也是河內源氏祖先經略之地的鐮倉。此時,源賴朝已實質控有關東南部。在關東的另一方面,甲斐源氏的源信義(又稱武田信義)亦在收到令旨後興兵討平。
關東亂起不久,平氏即派遣平維盛、平忠度、平知盛等前往征討。平氏東征軍兵發東海道,10月18日於駿河富士川和源賴朝、武田信義聯軍對峙。然而關東聯軍以逸待勞已久,平氏東征軍則兵疲馬困,武田軍趁機發動夜襲,平氏軍未戰先敗、望風而逃。平氏軍退去後,源賴朝等決定以經營關東為優先,未加追擊,退回鐮倉。值得一提的是,富士川之戰得勝後,源賴朝在黃瀨川陣地與前來馳援的九弟源義經於失散多年後再次相會,此後的作戰主要由源義經負責執行,源賴朝則在後方運籌。
在關東經略上,對內,為了有效統御龐大的武士集團,源賴朝創立了侍所,命和田義盛和梶原景時負責掌控。對外,源賴朝則積極收服、鏟除關東地區同為源氏的志田義広、新田義重、佐竹氏與藤姓藤原氏的足利忠綱等反抗勢力,並鞏固己方武士集團的權益。
③源氏蜂起
除了關東之外,各地接獲令旨的源氏勢力也一一興兵響應。例如土佐的源希義、河內石川的源義基與源義兼父子、美濃的土岐氏、近江的佐佐木氏、山本義経、熊野的湛増、伊予的河野氏、肥後的菊池氏等,此外,在若狹、越前、加賀也有官吏集團起事。
1180年9月,信濃的源義仲(又稱木曾義仲,源賴朝的堂弟)誓師,迅速席捲信濃、越後。之後曾一度進兵至上野,但由於和源賴朝家族間有殺父之讎的嫌隙,所以不選擇與源賴朝會合,而是向北轉進,並擁立以仁王之子北陸宮,平定北陸,儼然是和源賴朝競爭的一股強大勢力。
④平清盛病故
在近畿方面,以寺廟、神社為中心的反平勢力也如火焰般蔓延,平氏強力鎮壓。1180年12月,平重衡燒毀東大寺、興福寺,更刺激了寺社的反抗。1181年1月,紀伊的熊野三山勢力起事,在伊勢、志摩等地和平氏交戰。(熊野海賊菜切攻め)。
1181年閏2月,正在規劃新體制及鎮壓作戰的平清盛身染熱病,於九條河原口的平盛國宅邸逝世,平氏驟失龍首。4月平重衡率領大軍東征,於墨俁川大敗源行家,史稱墨俁川之戰。之後平氏軍一度追擊到三河,之後因源氏援軍抵達,攻勢才因而中斷。
⑤木曾義仲上洛
1183年4月,平維盛、平通盛受命征剿木曾義仲勢力。平氏軍陸續擊破越前、加賀等地,同年5月於加賀、越中國界的倶利伽羅峠與木曾軍對峙,但為木曾軍所破。
倶利伽羅峠之戰後木曾軍舉北陸宮旗號,向京都推進。源行家、源行綱(又稱多田行綱)、源義定(又稱安田義定)等多路進擊,突破平氏的京都防衛線。7月,平宗盛等挾安德天皇及三神器棄都西逃,木曾軍進入京都。雖然一開始木曾軍受到後白河法皇乃至貴族、庶民的熱烈歡迎,但由於先前養和大飢饉的影響,軍糧不足的木曾軍卻開始大肆掠奪,人心遂望源賴朝能進京平亂。
9月,木曾軍繼續追擊平氏,兵發山陽道。閏10月,木曾軍於備中水島為平重衡所敗,史稱水島之戰。之後木曾軍連吃敗戰,退回京都。
⑥源賴朝奉旨勤王
後白河法皇為制衡木曾義仲,屢次催促源賴朝進京勤王。但源賴朝反而趁勢要求法皇下旨將東海道、東山道、北陸道等地的國衙領和荘園返還給各地國司或本所。法皇迫不得已,於壽永二年(1183年)10月宣旨,除了北陸道之外,幾乎悉數同意源賴朝的要求。至此,源賴朝不只是實質控有關東,也有了法理上的正統性。
源賴朝派遣源范賴、源義經領兵上京,11月初抵達近江。而在這段期間,銳氣大挫的木曾義仲不但和法皇瀕臨決裂,復加以昔日盟友的離棄,逐漸陷入孤立。11月19日,木曾義仲發動政變,法住寺合戰後軟禁法皇,並解除攝政近衛基通與數位法皇近臣的職務,令藤原師家接任攝政。之後法皇與木曾義仲達成協議,12月法皇下旨命木曾義仲率軍討伐源賴朝。1184年1月,木曾義仲受封為征夷大將軍,統攬軍政大權。1月20日,源范賴與源義經各於京都近郊的瀨田和宇治與木曾軍展開會戰,木曾軍僅400餘騎,很快地就被擊潰。木曾義仲企圖逃往北陸,但於近江粟津遭到截殺。
⑦平氏滅亡
在木曾義仲與源賴朝沖突期間,平氏勢力趁機反撲,1184年1月時,勢力已返回至攝津福原一帶。法皇命源范賴與源義經征討平氏,兵發福原。源范賴與源義經兵分兩路,於一之谷(一ノ谷)奇襲平氏軍,平氏軍大敗,多位大將戰死,殘部取海路而逃。
一之谷之戰後,平氏盤踞贊岐屋島。由於源氏軍沒有水軍,因此未能追擊。半年後,8月,源范賴為繞到平氏背後,取徑山陽道,但為平氏識破,源范賴大軍遭平行盛截斷,關門海峽亦為平知盛封鎖,陷入兵糧不繼的困境。1185年,源范賴渡逃九州,在戰情不利的情況下,源賴朝令源義經發兵征討平氏。2月,源義經渡海,由阿波勝浦上岸,在巧妙獲得當地武士勢力的支持後,攻陷平氏屋島本陣。
屋島之戰後,雙方陷入膠著的對峙狀態。不久,平氏得到源范賴率軍馳援的情報,主動向長門退兵,結果造成瀨戶內海拱手讓與源氏,河野通信等水軍勢力及中國、四國的武士集團一一向源氏輸誠。3月24日,雙方在關門海峽的壇之浦(壇ノ浦)進行海戰,約於清晨6時許,由平氏軍主動展開攻擊。雖然一開始平氏軍佔了上風,但中午過後戰情即開始逆轉。眼見大勢底定,平氏大將陸續投海自盡。最後,平氏血脈的安德天皇抱子二位尼跳海,壇之浦之戰結束,平氏覆亡。
▲影響
源平合戰對日本歷史有著重大的影響。其彰示著武士集團的權勢躍升,公卿集團的快速衰敗。1179年,後白河法皇被平清盛軟禁,代表著日本院政制度的崩壞。源平合戰結束後,源賴朝於1192年就任征夷大將軍,於鐮倉設立幕府,開創了日本綿延700餘年的幕府政制,直至明治時代。
❾ 關於平源之戰的歷史
源平合戰,史稱「治承·壽永之亂」,指日本平安時代末期,1180年至1185年的年間,源氏和平氏兩大武士家族集團一系列爭奪權力的戰爭的總稱。
▲名稱說明
「源平合戰」是一般的俗稱,但並不足以正確描述事實,甚至有所誤導。
雖然「源平合戰」的兩大陣營領袖為源氏和平氏,但並不一定所有的源氏就支持源氏,平氏就支持平氏。事實上,同族間的戰爭屢見不鮮。也有父方是源氏,母方是平氏,因而左右為難,不得不衡量利害得失,以致一族分崩離析,彼此交戰的悲劇。類似的故事在數百年後的戰國時代亦多有所聞。
·支持源氏的平家
北條時政、熊谷直實、畠山重忠、梶原景時、三浦義澄、千葉常胤、上總広常等。
·支持平家的源氏
新田義重、志田義広、佐竹秀義、源季貞等。
▲背景
①平氏崛起
平安時代末期,貴族間充滿了權力的沖突與矛盾,最終訴諸武力解決。在1156年的保元之亂和1159年的賓士之亂中,伊勢平氏皆為勝方貢獻良多,戰功赫赫,尤其是賓士之亂,平氏幾乎剿滅了政敵源氏。源氏領袖之一的源義朝於逃亡途中遇害,三子源賴朝被流放到伊豆,其餘苟存的幾個兒子亦被強制送入佛寺出家,平氏地位確立。平氏領袖平清盛於1167年升任至太政大臣,朝中重要官職皆為平氏出掌,朝外許多諸侯國亦落入平氏手中。除此之外,平清盛的女兒德子亦嫁給高倉天皇為中宮,並生下言仁親王(即後來的安德天皇),此時平氏可謂權傾天下。
②鹿谷陰謀
平氏在勢力不斷擴張的過程中日漸驕奢跋扈,統治也越來越腐敗殘暴。舊勢力的公卿貴族或因既得利益受損、或因輕視平氏武夫出身卻大權在握,舊勢力的反撲逐漸蘊釀,最終在1177年於鹿谷(鹿ヶ谷)密謀誅殺平氏(日史稱為「鹿ヶ谷の陰謀」),但隨即事跡敗露,反為平氏所害。由於謀議者中有許多是後白河法皇的近臣親信,據信為後白河法皇在幕後授意,因此平清盛一度欲幽禁法皇,賴平清盛長子平重盛力諫而做罷,但平氏與法皇間的關系已急速惡化。
▲始末
①以仁王令旨討平
1179年,平重盛病故,後白河法皇收回平重盛領地越前國,引起平清盛不滿。清盛惟恐大禍不遠,決定先發制人,乃將後白河法皇軟禁在鳥羽殿。1180年逼宮高倉天皇並擁立自己年僅2歲的外孫言仁親王繼位,平氏完全掌握朝政。
素有大志的後白河天皇三子以仁王於1180年4月與攝津源氏的源賴政合謀,假稱「最勝親王」名號,密使在熊野隱居的源行家(源義朝之弟)向全國源氏傳送征討平氏的令旨。然而此事已為監視源行家的僧人湛増所獲,平氏發兵征伐,以仁王與源賴政出奔至園城寺,並向延歷寺和興福寺求援。延歷寺拒絕,以仁王等只好逃往奈良興福寺。途中到達平等院時,遭到平清盛四子平知盛追擊,雙方人馬於宇治川交戰後,源政賴戰死。以仁王繼續逃往光明山,最後於鳥居前中箭落馬身亡。
②關東興兵
討平令旨陸陸續續到達在各地蟄伏的源氏,其中一人即為河內源氏的源賴朝。在伊豆蟄居的源賴朝與北條時政合謀,開始秘密糾結伊豆、相模、武藏的源氏勢力,於8月17日襲殺平氏在伊豆的監管山木兼隆。之後源賴朝轉往相模,於石橋山遭遇大庭景親等平氏追討大軍的夾擊,慘敗而逃。石橋山之戰初嘗大敗的源賴朝輾轉逃往安房,途中在海上與三浦半島豪族坂東平氏的三浦義澄等會合。抵達安房後,源賴朝除了得到官吏階級(在庁官人)的支持外,上總的千葉常胤、武藏的足立遠元、畠山重忠等平氏或藤原氏地方豪族,由於當時武士身份的領地不甚穩定,為了更進一步鞏固武士階級的權力與利益也陸續加入,源賴朝的勢力迅速壯大。10月6日,源賴朝入駐過去也是河內源氏祖先經略之地的鐮倉。此時,源賴朝已實質控有關東南部。在關東的另一方面,甲斐源氏的源信義(又稱武田信義)亦在收到令旨後興兵討平。
關東亂起不久,平氏即派遣平維盛、平忠度、平知盛等前往征討。平氏東征軍兵發東海道,10月18日於駿河富士川和源賴朝、武田信義聯軍對峙。然而關東聯軍以逸待勞已久,平氏東征軍則兵疲馬困,武田軍趁機發動夜襲,平氏軍未戰先敗、望風而逃。平氏軍退去後,源賴朝等決定以經營關東為優先,未加追擊,退回鐮倉。值得一提的是,富士川之戰得勝後,源賴朝在黃瀨川陣地與前來馳援的九弟源義經於失散多年後再次相會,此後的作戰主要由源義經負責執行,源賴朝則在後方運籌。
在關東經略上,對內,為了有效統御龐大的武士集團,源賴朝創立了侍所,命和田義盛和梶原景時負責掌控。對外,源賴朝則積極收服、鏟除關東地區同為源氏的志田義広、新田義重、佐竹氏與藤姓藤原氏的足利忠綱等反抗勢力,並鞏固己方武士集團的權益。
③源氏蜂起
除了關東之外,各地接獲令旨的源氏勢力也一一興兵響應。例如土佐的源希義、河內石川的源義基與源義兼父子、美濃的土岐氏、近江的佐佐木氏、山本義経、熊野的湛増、伊予的河野氏、肥後的菊池氏等,此外,在若狹、越前、加賀也有官吏集團起事。
1180年9月,信濃的源義仲(又稱木曾義仲,源賴朝的堂弟)誓師,迅速席捲信濃、越後。之後曾一度進兵至上野,但由於和源賴朝家族間有殺父之讎的嫌隙,所以不選擇與源賴朝會合,而是向北轉進,並擁立以仁王之子北陸宮,平定北陸,儼然是和源賴朝競爭的一股強大勢力。
④平清盛病故
在近畿方面,以寺廟、神社為中心的反平勢力也如火焰般蔓延,平氏強力鎮壓。1180年12月,平重衡燒毀東大寺、興福寺,更刺激了寺社的反抗。1181年1月,紀伊的熊野三山勢力起事,在伊勢、志摩等地和平氏交戰。(熊野海賊菜切攻め)。
1181年閏2月,正在規劃新體制及鎮壓作戰的平清盛身染熱病,於九條河原口的平盛國宅邸逝世,平氏驟失龍首。4月平重衡率領大軍東征,於墨俁川大敗源行家,史稱墨俁川之戰。之後平氏軍一度追擊到三河,之後因源氏援軍抵達,攻勢才因而中斷。
⑤木曾義仲上洛
1183年4月,平維盛、平通盛受命征剿木曾義仲勢力。平氏軍陸續擊破越前、加賀等地,同年5月於加賀、越中國界的倶利伽羅峠與木曾軍對峙,但為木曾軍所破。
倶利伽羅峠之戰後木曾軍舉北陸宮旗號,向京都推進。源行家、源行綱(又稱多田行綱)、源義定(又稱安田義定)等多路進擊,突破平氏的京都防衛線。7月,平宗盛等挾安德天皇及三神器棄都西逃,木曾軍進入京都。雖然一開始木曾軍受到後白河法皇乃至貴族、庶民的熱烈歡迎,但由於先前養和大飢饉的影響,軍糧不足的木曾軍卻開始大肆掠奪,人心遂望源賴朝能進京平亂。
9月,木曾軍繼續追擊平氏,兵發山陽道。閏10月,木曾軍於備中水島為平重衡所敗,史稱水島之戰。之後木曾軍連吃敗戰,退回京都。
⑥源賴朝奉旨勤王
後白河法皇為制衡木曾義仲,屢次催促源賴朝進京勤王。但源賴朝反而趁勢要求法皇下旨將東海道、東山道、北陸道等地的國衙領和荘園返還給各地國司或本所。法皇迫不得已,於壽永二年(1183年)10月宣旨,除了北陸道之外,幾乎悉數同意源賴朝的要求。至此,源賴朝不只是實質控有關東,也有了法理上的正統性。
源賴朝派遣源范賴、源義經領兵上京,11月初抵達近江。而在這段期間,銳氣大挫的木曾義仲不但和法皇瀕臨決裂,復加以昔日盟友的離棄,逐漸陷入孤立。11月19日,木曾義仲發動政變,法住寺合戰後軟禁法皇,並解除攝政近衛基通與數位法皇近臣的職務,令藤原師家接任攝政。之後法皇與木曾義仲達成協議,12月法皇下旨命木曾義仲率軍討伐源賴朝。1184年1月,木曾義仲受封為征夷大將軍,統攬軍政大權。1月20日,源范賴與源義經各於京都近郊的瀨田和宇治與木曾軍展開會戰,木曾軍僅400餘騎,很快地就被擊潰。木曾義仲企圖逃往北陸,但於近江粟津遭到截殺。
⑦平氏滅亡
在木曾義仲與源賴朝沖突期間,平氏勢力趁機反撲,1184年1月時,勢力已返回至攝津福原一帶。法皇命源范賴與源義經征討平氏,兵發福原。源范賴與源義經兵分兩路,於一之谷(一ノ谷)奇襲平氏軍,平氏軍大敗,多位大將戰死,殘部取海路而逃。
一之谷之戰後,平氏盤踞贊岐屋島。由於源氏軍沒有水軍,因此未能追擊。半年後,8月,源范賴為繞到平氏背後,取徑山陽道,但為平氏識破,源范賴大軍遭平行盛截斷,關門海峽亦為平知盛封鎖,陷入兵糧不繼的困境。1185年,源范賴渡逃九州,在戰情不利的情況下,源賴朝令源義經發兵征討平氏。2月,源義經渡海,由阿波勝浦上岸,在巧妙獲得當地武士勢力的支持後,攻陷平氏屋島本陣。
屋島之戰後,雙方陷入膠著的對峙狀態。不久,平氏得到源范賴率軍馳援的情報,主動向長門退兵,結果造成瀨戶內海拱手讓與源氏,河野通信等水軍勢力及中國、四國的武士集團一一向源氏輸誠。3月24日,雙方在關門海峽的壇之浦(壇ノ浦)進行海戰,約於清晨6時許,由平氏軍主動展開攻擊。雖然一開始平氏軍佔了上風,但中午過後戰情即開始逆轉。眼見大勢底定,平氏大將陸續投海自盡。最後,平氏血脈的安德天皇抱子二位尼跳海,壇之浦之戰結束,平氏覆亡。
▲影響
源平合戰對日本歷史有著重大的影響。其彰示著武士集團的權勢躍升,公卿集團的快速衰敗。1179年,後白河法皇被平清盛軟禁,代表著日本院政制度的崩壞。源平合戰結束後,源賴朝於1192年就任征夷大將軍,於鐮倉設立幕府,開創了日本綿延700餘年的幕府政制,直至明治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