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竹子所代表的歷史人物
中國傳統中,竹子象徵著生命的彈力、長壽、幸福和精神真理.
竹,秀逸有神韻,纖細版柔美,長青不敗,象徵權青春永駐,年輕;春天(春山)竹子瀟灑挺拔、清麗俊逸,翩翩君子風度;竹子空心,象徵謙虛.品格虛心能自持,竹的特質彎而不折,折而不斷,象徵柔中有剛的做人原則,凌雲有意、強項風雪、偃而猶起,竹節必露,竹梢拔高,比喻高風亮節;品德高尚不俗,生而有節,視為氣節的象徵.唐張九齡詠竹,稱「高節人相重,虛心世所知」(《和黃門盧侍郎詠竹》).淡泊、清高、正直,中國文人的人格追求.元楊載《題墨竹》:「風味既淡泊,顏色不斌媚.孤生崖谷間,有此凌雲氣.」
竹子具有「寧折不彎」的豪氣和「中通外直」的度量,它性質朴而淳厚,品清奇而典雅,形文靜而怡然,所謂「未出土時已有節,待到凌雲更虛心.」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這千古流傳的佳句,可說把竹子堅貞不屈的精神品質寫得淋漓盡致.
2. 像竹子一樣的著名人物400字。
人物:譚嗣同。
竹子的品質是謙虛、有氣節、剛正不阿、堅韌不拔的,「戊戌六君子」中,為變法流血的譚嗣同就是這樣一個人。
19世紀後葉,那是一個混亂黑暗的時代,鴉片戰爭過去了,籠罩在中華大地的烏雲卻未散去。1896年,譚嗣同結交了梁啟超,深感「大化之所趨,風氣之所溺,非守文因舊所能挽回者」。
1897年,他「閑戶養心讀書,冥探孔、佛之精奧,會通群哲之心法,衍繹南海之宗旨,成《仁學》一書」並積極投身宣傳變法維新,為舊王朝注入了新的血液。
1898年,他受光緒帝徵召入京參與變法,這是他最光輝的時刻,他正為自己的理想而奮斗著,抗爭著;可是,他的一腔熱血終究還是付諸東流了,在慈禧太後為首的頑固派打壓之下,光緒帝被廢黜,新政被撲滅,他們的變法僅僅持續了103天。
他卻並未失望,他們開始了這場變革,雖未完成,但他相信,終會有後繼之人來完成者。這未竟之業,救國於水火之中。所以,他本可以逃的,卻選擇了留下。他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就這樣,年僅33歲的譚嗣同選擇了用鮮血喚醒國人。
他敢於對抗頑固派,毅然選擇變法的勇氣,都證明他是一個英雄,一個值得我們所有人敬仰的英雄,也應傳承他們的精神,努力讓這個時代成為每個人心中期盼的樣子。猶如竹子一樣堅韌不拔,頑強不屈,值得我們學習。
(2)像竹子一樣的歷史人物有哪些擴展閱讀:
竹子的象徵意義:
1、寧折不屈的人
竹子是一種筆直向上生長的植物,在風吹雨打之下也不會出現彎曲現象,所以其也就代表了一種寧折不屈的人,他們就像竹子一樣,不論遭受多少困難和屈辱,都不會向困難彎腰承受屈辱。
2、清正廉潔的人
顏色青翠的竹子其實還是清白廉潔的象徵,所以在竹類代表哪一類人中,它又代表了一種清正廉潔的人,這多是用來形容為官的人,如陶淵明、包拯等人就是這一種忠於職守、清正廉潔的人。
3、高風亮節的人
作為君子象徵的竹子,還代表有著高風亮節的一類人,他們和竹子一樣,生活的清風霽月,有著令人欽佩的君子之姿,是十分優秀的品德高尚的人,其身上所帶有的美好品性值得所有人學習。
4、謙虛的人
內在是空心的竹子,其實也還代表了內心謙虛的一類人,謙虛的人從來不會驕傲自滿、洋洋自得,會對一切事物抱有謙虛寬容的心態,就像是空心的竹子一樣,虛懷如谷對所有人謙虛恭敬。
3. 世代傳說中的歷史人物,哪些具有竹的氣節
鄭板來橋與竹子
鄭板橋畫竹神似坡公源,多不亂,少不疏,脫盡時習,秀勁絕倫。但我們看到鄭板橋
畫的竹子之時,總能體會到那種不卑不亢的平淡但不平凡。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
狗。竹子於天地是多麼的渺小,但是鄭板橋的筆下的竹並沒有一絲自卑,傲然挺
立,給人一種頑強的感覺。 鄭板橋的竹子畫中的每一片葉子顏色有濃有淺,每一
幅中都不乏這種特點。濃淡不一竹葉的排列,給人一種動態的生命之美。他的竹子
看上去總有一種在風雪中茁壯成長的感覺。仔細欣賞了他的幾幅竹子作品,或無
根,或堅挺於嶙峋怪岩之中,竹子的孤寂虛懷,傲風之骨躍然紙上,不爭百花之
艷,不奪松柏之勁,卻又風骨依存。鄭板橋畫出了自己對於「竹之精神」的理解,讓
人感同身受。 在鄭板橋的名作《題畫竹》中,鄭板橋總結自己的畫竹之法:故板橋畫竹,不特為竹寫神,亦為竹寫生,瘦勁孤高,是其神也;豪邁凌雲,是其生也;依於石而不囿於石,是其節也;落於色相而不滯於梗概,是其品也。
4. 跟竹子有一樣品格的歷史人物
中國傳統中,竹子象徵著生命的彈力、長壽、幸福和精神真理.
竹,秀逸有神韻,纖細柔美專,長青不敗,象徵青春屬永駐,年輕;春天(春山)竹子瀟灑挺拔、清麗俊逸,翩翩君子風度;竹子空心,象徵謙虛.品格虛心能自持,竹的特質彎而不折,折而不斷,象徵柔中有剛的做人原則,凌雲有意、強項風雪、偃而猶起,竹節必露,竹梢拔高,比喻高風亮節;品德高尚不俗,生而有節,視為氣節的象徵.唐張九齡詠竹,稱「高節人相重,虛心世所知」(《和黃門盧侍郎詠竹》).淡泊、清高、正直,中國文人的人格追求.元楊載《題墨竹》:「風味既淡泊,顏色不斌媚.孤生崖谷間,有此凌雲氣.」
竹子具有「寧折不彎」的豪氣和「中通外直」的度量,它性質朴而淳厚,品清奇而典雅,形文靜而怡然,所謂「未出土時已有節,待到凌雲更虛心.」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這千古流傳的佳句,可說把竹子堅貞不屈的精神品質寫得淋漓盡致.
5. 有哪些具有竹子品格的歷史人物
人物:譚嗣同。
竹子的品質是謙虛、有氣節、剛正不阿、堅韌不拔的,「戊戌六君子」中,為變法流血的譚嗣同就是這樣一個人。
19世紀後葉,那是一個混亂黑暗的時代,鴉片戰爭過去了,籠罩在中華大地的烏雲卻未散去。1896年,譚嗣同結交了梁啟超,深感「大化之所趨,風氣之所溺,非守文因舊所能挽回者」。
1897年,他「閑戶養心讀書,冥探孔、佛之精奧,會通群哲之心法,衍繹南海之宗旨,成《仁學》一書」並積極投身宣傳變法維新,為舊王朝注入了新的血液。
1898年,他受光緒帝徵召入京參與變法,這是他最光輝的時刻,他正為自己的理想而奮斗著,抗爭著;可是,他的一腔熱血終究還是付諸東流了,在慈禧太後為首的頑固派打壓之下,光緒帝被廢黜,新政被撲滅,他們的變法僅僅持續了103天。
他卻並未失望,他們開始了這場變革,雖未完成,但他相信,終會有後繼之人來完成者。這未竟之業,救國於水火之中。所以,他本可以逃的,卻選擇了留下。他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就這樣,年僅33歲的譚嗣同選擇了用鮮血喚醒國人。
他敢於對抗頑固派,毅然選擇變法的勇氣,都證明他是一個英雄,一個值得我們所有人敬仰的英雄,也應傳承他們的精神,努力讓這個時代成為每個人心中期盼的樣子。猶如竹子一樣堅韌不拔,頑強不屈,值得我們學習。
(5)像竹子一樣的歷史人物有哪些擴展閱讀:
竹子的象徵意義:中國傳統中,竹子象徵著生命的彈力、長壽、幸福和精神真理。
竹,秀逸有神韻,纖細柔美,長青不敗,象徵青春永駐,年輕;春天竹子瀟灑挺拔、清麗俊逸,翩翩君子風度;竹子空心,象徵謙虛。品格虛心 能自持,竹的特質彎而不折,折而不斷,象徵柔中有剛的做人原則,凌雲有意、強項風雪、偃而猶起,竹節必露,竹梢拔高,比喻高風亮節;品德高尚不俗,生而有 節,視為氣節的象徵。
6. 竹子象徵的人物有哪些
一、竹子象徵著淡泊、清高、正直、有氣節的人。竹子中空 象徵:謙虛、有氣節、剛直不阿不可居無竹:意思是自己和世俗那些追逐名利的人不一樣,自己只追求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民間還有句話。
竹報平安竹是花中四君子一樣 ,最普遍的象徵意義就是君子所應該擁有的品質,比如謙虛、有氣節、剛直不阿,不怕威逼利誘,堅持自我等。
二、竹子有很多美德:
它身形挺直,寧折不彎,可謂正直。
它身上有竹節,但卻從未停止生長,可謂奮進。
它中空外直,擁有寬廣的胸懷。
它有花,但是從不開放,這是簡簡單單的質朴。
它頂天立地地生長,這又是一種超然獨立。
它不畏嚴寒與酷暑,萬古長青,這又是一種堅韌。
(6)像竹子一樣的歷史人物有哪些擴展閱讀
古人曾經將竹子稱為君子,取其高風亮節。王維有「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之句,可謂萬千瀟灑;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就曾詠竹道「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好竹之情躍然紙上。
在蘇東坡寫竹的詩句中,最經典的一句當屬「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東坡寧可不吃肉也要種竹,不僅是因為嗜竹,恐怕更是因為「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也許正是因為東坡有寬廣的胸襟,瀟灑似竹,剛直堅毅,不屈似竹,正人君子,氣節似竹,才會有對竹有如此惺惺相惜之感。
7. 在歷史長河中,像竹子一樣自強不息,不屈不饒的人有哪些
古代:宋濂,韓愈
現代:海倫凱力,貝多芬
8. 和竹子有關的歷史故事和人物
北宋畫家文同胸有成竹的故事:
北宋時期,有一個著名的畫家,名叫文與可,是當時畫竹子的高手。
文與可為了畫好竹子,不管春夏秋冬,還是刮風下雨,他都常年不斷地在竹林里鑽來鑽去。三伏天,太陽像一團火,烤得地面發燙。可是文與可照樣跑到竹林對著太陽的那一面,站在炙熱的陽光下,全神貫注地觀察竹子的變化。他一會兒用手指頭量一量竹子的節有多長,一會兒又記一記竹葉有多密。汗水濕透了他的衣衫,可是他就跟沒事兒似的。
有一回,天空颳起了一陣狂風,接著,電閃雷鳴,眼看著一場暴風雨就要來臨。人們都紛紛往家裡跑。可就在這時候,坐在家裡的文與可急忙抓過一頂草帽,往頭上一扣,就往山上的竹林飛奔而去。他剛走出大門,就下起了傾盆大雨。
文與可一心想要觀察風雨中的竹子,根本顧不上雨急路滑!他拽起褲腿,爬上山坡,奔向竹林。盡管渾身都濕透了,他依然站立在雨中仔細地觀察竹子,用心地把竹子的姿態記在心頭。由於文與可長年累月地對竹子進行細微地觀察,所以他畫起竹子來,根本用不著畫草圖。當時有個名叫晁補之的人,稱贊他說:「與可畫竹時,胸有成竹。」
(8)像竹子一樣的歷史人物有哪些擴展閱讀:
成語「胸有成竹」解析:
1、讀音:xiōng yǒu chéng zhú
2、表達意思:原意是畫竹子以前,心裡已經有了竹子的形象。後用以比喻辦事以前,已經有全面的設想和安排。
3、出處:出自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篇散文《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
翻譯:所以說畫竹,一定要心裡有完整的竹子。
4、例句:他對答如流的態度是那麼的胸有成竹,那十拿九穩的神情,真是讓我無地自容,暗暗發窘。
5、結構:主謂式。
9. 與竹子有關的名人
與竹子有關的名抄人襲
有獎勵寫回答共4個回答
留香亂語
聊聊關注成為第19位粉絲
書聖王羲之的兒子王徽之,對竹吟詠;「何可一日無此君」?
宋代詩人蘇東坡也是愛竹成癖,曾以「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的詩句而成為千古美談
清代的鄭板橋以詠竹畫竹著稱於世,他愛竹更是到了「無竹不可居」的地步。
胸有成竹的典故也與蘇軾有關,晁補之寫了一首詩送給他,其中有兩句:「與可畫竹,胸中有成竹。」
還有娥皇女英,湘妃竹的故事。《博物志》載:「舜二妃曰湘夫人舜崩,二妃以涕揮竹,竹盡斑
10. 具有竹子精神的人物有哪些
堅韌不拔是竹的氣節
春秋時期晉文公為了報答他的恩人當時已隱歸的介子推,派兵逼他出山做官,介子推不願意,背著老母躲入竹山。晉文公放了一把火,不一會兒,山上的竹子全燒光了,介子推至死不出,母子雙雙燒成焦炭。一代隱士生於竹山,死於竹山。後人為紀念介子推的高風亮節,在他死亡之日忌用煙火只吃冷食。這就是「寒食節」的來歷。介子推認為做人比做官更重要,人格比功名更珍貴。
傳說北宋宰相寇準,他為人耿直善良,堅持正義,敢於犯言直諫,遭奸臣迫害,死在雷州。當靈車將他的屍體運回家鄉時,當地百姓折竹掛錢,插地祭奠。不料過了一個月,那些插在地上的竹竿冒出了尖尖的嫩葉,很快就長成了一片青翠茂密的竹林。老百姓懷念寇準為官清廉,剛正不阿,恰似竹子的氣節。
高風亮節是竹的靈魂
「竹林七賢」中的嵇康,對世俗權貴的蔑視為統治者所不容,嵇康遭陷害被殺時,毫無畏懼,要來五弦琴,鎮定自若地彈了一首《廣陵散》,然後死於屠刀下。
「竹溪六逸」中的李白,其一身傲骨和堅貞氣節更為人熟知,當他感到自己的理想無法實現時,毅然離開朝廷,寄情於山水之中,他在《夢游天姥吟留別》詩中說:「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責,使我不得開心顏!」
蘇東坡的高潔、鄭板橋的抗爭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