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刻舟求劍是屬於歷史故事嗎

刻舟求劍是屬於歷史故事嗎

發布時間:2021-03-07 23:57:25

❶ 《刻舟求劍》是歷史故事還是寓言故事《螳螂捕蟬》是屬於什麼故事《鄭人買履》是屬於什麼故事

《刻舟求劍》是寓言故事。
《螳螂捕蟬》寓所寓言。
《鄭人買履》....忘記..

❷ 《刻舟求劍是歷史故事還是寓言故事

刻舟來求劍,是一個寓言自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語。出自《呂氏春秋·察今篇》:「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逮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比喻人的眼光未與客觀世界的發展變化同步,不懂得根據實際情況處理問題。也比喻辦事刻板,拘泥而不知變通。

❸ 刻舟求劍的歷史時期是什麼

刻舟求劍,出自於呂不韋的《呂氏春秋》,說的是一個楚國人的故事,無論成書時間還是個中人物,都能推出是在春秋戰國時期,或者更精確一點,更多應該是在戰國時期

❹ 刻舟求劍是出自寓言故事還是歷史故事

寓言故事
刻舟求劍,是一個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語。出自《呂氏春秋·察今篇回》:「楚人有涉江答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逮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比喻人的眼光未與客觀世界的發展變化同步,不懂得根據實際情況處理問題。也比喻辦事刻板,拘泥而不知變通。

❺ 刻舟求劍是成語故事還是寓言故事

刻舟求劍,是一個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語。比喻人的眼光未與客觀世界的發展變化同步,不懂得根據實際情況處理問題。也比喻辦事刻板,拘泥而不知變通。下面是兒童網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刻舟求劍的成語故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刻舟求劍的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楚國人做事很死板,書上怎麼寫的他就怎麼做,甚至遇到事情別人怎麼做的,他也學著怎麼做,從沒想過變通一下。
有一次,他經過山林,看見一樵夫在砍柴。忽然,樵夫一不小心.斧頭從手上飛脫,掉進山谷里去了。樵夫不慌不忙地在斧頭落下的地方做了一個顯眼的記號,然後從旁邊的小路繞下山去,對照著山上L的標記,很快在草叢里找到了斧頭。這位楚國人對樵夫仰慕不已。
這位楚國人喜愛劍術,總是隨身佩帶一把寶劍。一天,他搭乘一條渡船過江。他立在船舷邊,江兩岸景色令人目不暇接。船行至江中,陶醉於美景的他不小心,讓那把寶劍滑落到江里去了。
只見他緊盯著劍掉下去的地方發呆。旁人勸他趕緊跳下江去打撈,這位楚國人卻笑著搖搖頭.他眼前浮現出樵夫刻記號的一幕。接著便鎮定地說:「別慌張!我自有妙法。」
只見他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劍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一道深深的記號,並且自言自語道:「我的劍就是從這兒掉下去的!」船繼續前行,待船家停船時,這位楚人站起身,面對驚訝的目光,從容不迫地脫了衣服,從船舷邊所刻記號處跳人水中。他在水中撈來撈去,怎麼也撈不到那把劍,於是浮出水面撫摸著船邊的記號,如夢游般喃喃著:「我的劍明明是從這兒掉下去的,怎麼找不到了呢?」
這個可憐的楚國人就這樣被人們談論到今天。這是他的幸運呢,還是他的不幸?至少,知道了這個故事的我們是幸運的。
出處:《呂氏春秋·察今篇》:「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逮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❻ 刻舟求劍是出自寓言故事還是歷史故事

發 音】
kè zhōu qiú jiàn

【解 釋】
死守教條,比喻拘泥成法,固執不知變通。

【出 處】
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用 法】
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示 例】
夏衍《解放思想團結前進》:「來考察我們過去用慣了的文藝理論,而不能~。」

【近義詞】
守株待兔、墨守成規

【反義詞】
看風使舵、見機行事

【典 故】
有個楚國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帶的劍掉進了江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個記號,說:"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船靠岸後,這個人順著船沿上刻的記號下水去找劍,但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船已經走了很遠,而劍還在原來的地方。用這樣的辦法來找劍,不是很糊塗嗎?

【注 釋】

涉--跋涉,就是渡過江河的意思。
自--從。
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時間很緊迫。
契--音氣,動詞,用刀子雕刻。
是--這。
惑--音或,迷惑,這里是對事物感到糊塗不理解的意思。
墜--落。
契者--刻著記號的地方。
若--如果。

【呂氏春秋簡介】
《呂氏春秋》是戰國末年(公元前221年前後)秦國丞相呂不韋組織屬下門客們集體編纂的雜家著作,又名《呂覽》,在公元前239寫成,當時正是秦國統一六國前夜。呂不韋,生年不詳,卒於秦始皇十二年(公元前235年)。他原是陽翟(今河南禹縣)的大商人,在經商期間,遇到了流亡趙國的秦公子子楚,當時子楚在趙國的處境很艱難,呂不韋很同情他,並認為子楚是「奇貨可居」,於是用金錢資助子楚,並幫助他獲得了繼承王位的資格。公元前253年,子楚繼承王位,是為庄襄王。庄襄王以呂不韋為丞相,並封他為文信侯。庄襄王死後,其子政立,是為秦始皇。秦始皇尊呂不韋為相國。號稱仲父。在他執政為相期間,秦國出兵滅東周,攻取韓、趙、衛三國土地,建立三川、太原東郡,為統一中國作出了積極貢獻。秦始皇親理政務後,將他免職,並遷去蜀,後憂懼飲鴆而亡。呂不韋為相期間,門下食客三千人,家僮萬人。他命門客「人人著所聞」,著書立說,為建立統一的封建中央集權制尋找理論根據,這些著作最終匯編成了《呂氏春秋》。《呂氏春秋》共分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餘萬字。內容駁雜,有儒、道、墨、法、兵、農、縱橫、陰陽家等各家思想,所以《漢書·藝文志》等將其列入雜家。在內容上雖然雜,但在組織上並非沒有系統,編著上並非沒有理論,內容上也並非沒有體系。正如該書《用眾》篇所說:「天下無粹白之狐,而有粹白之裘,取之眾白也。」《呂氏春秋》的編著目的顯然也是為了集各家之精華,成一家之思想,那就是以道家思想為主幹,融合各家學說。據呂不韋說,此書對各家思想的去取完全是從客觀出發,對各家都抱公正的態度,並一視同仁的。因為「私視使目盲,私聽使耳聾,私慮使心狂。三者皆私沒精,則智無由公。智不公,則福日衰,災日隆。」(《呂氏春秋·序意》)

【寓 意】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人們想問題、辦事情,都應當考慮到這種變化,適合於這種變化的需要。

【詞性】
貶義詞

❼ 刻舟求劍屬於什麼神話寓言歷史故事

屬於寓言,將道理融合於故事當中,指的是人不能太死板,腦筋要靈活,眼光也要與時俱進,隨勢而變,時移勢易。

❽ 《刻舟求劍》是成語故事嗎

中華成語大詞典
刻舟求劍
【拼音】:kè zhōu qiú jiàn
【解釋】: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出處】:《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示例】:似你這樣尋根究底,便是~,膠柱鼓瑟了!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二十回
【近義詞】:守株待兔、墨守成規
【反義詞】:看風使舵、見機行事
【歇後語】:楚人過江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頭腦不靈活
【英文】:be stubbornly unimaginative as the man who marked the boat to find his lost sword
【日文】:情勢(じょうせい)の変化も知らず,古いしきたりに拘(こたわ)ること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一個楚國人坐船渡長江,船行至江山時他不小心將身上佩帶的寶劍掉到水中,但沒能及時抓住,於是就在掉劍的地方船舷作了一個記號,船靠岸後就在剛做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摸他的寶劍,結果一無所獲

閱讀全文

與刻舟求劍是屬於歷史故事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