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哪些歷史人物故事一小古文
1、范仲淹有志於天下
范仲淹二歲的時候死了父親。母親很窮,沒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長大以後,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著眼淚告別母親,離開去應天府的南都學舍讀書。(他)白天、深夜都認真讀書。五年中,竟然沒有曾經脫去衣服上床睡覺。
有時夜裡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澆在臉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讀,什麼也不吃,直到日頭偏西才吃一點東西。就這樣,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後來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講道:「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2、陳蕃願掃除天下
陳藩十五歲的時候,曾經獨自住在一處,庭院以及屋舍十分雜亂。他父親同城的朋友薛勤來拜訪他,對他說:「小夥子你為什麼不整理打掃房間來迎接客人?」陳藩說:「大丈夫處理事情,應當以掃除天下的壞事為己任。不能在乎一間屋子的事情。」薛勤認為他有讓世道澄清的志向,與眾不同。
3、班超投筆從戎
班超為人有遠大的志向,不計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順勤謹,過日子常常辛苦操勞,不以勞動為恥辱。他能言善辯,粗覽了許多歷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徵召做校書郎,班超和母親也隨同班罟到了洛陽。
因為家庭貧窮,班超常為官府抄書掙錢來養家。他長期抄寫,勞苦不堪,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兒,扔了筆感嘆道:「大丈夫如果沒有更好的志向謀略,也應像昭帝時期的傅介子、武帝時期的張騫那樣,在異地他鄉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麼能長期地在筆、硯之間忙忙碌碌呢?」旁邊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說:「小子怎麼能了解壯士的志向呢!」
4、宗愨(què)乘風破浪
宗愨,字元干,是南陽涅陽人。他的叔父宗炳,學問很好但不肯做官。宗愨小的時候,宗炳問他長大後志向是什麼?他回答:「希望駕著大風刮散綿延萬里的巨浪。」(宗炳說:「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貴,也必然會光宗耀祖。」)有一次宗愨的哥哥宗泌結婚,結婚的當晚就遭到強盜打劫。
當時宗愨才14歲,卻挺身而出與強盜打鬥,把十幾個強盜打得四下潰散,根本進不了正屋。當時天下太平,有點名望的人都認為習文考取功名是正業。宗炳因為學問高,大家都喜歡跟著他讀儒家經典。而宗愨因為任性而且愛好武藝,因此不被同鄉稱贊。
5、畫家趙廣不屈
趙廣是合肥人,本來是李伯時家裡的書童。李伯時作畫的時候就侍奉在左右,時間長了就擅長畫畫了,尤其擅長畫馬,幾乎和李伯時所作的一樣。建炎年間,他落在金兵手裡。金兵聽說他擅長畫畫,就讓他畫擄來的婦人。
趙廣毅然推辭作畫,金兵用刀子威脅,沒得逞,就將他的右手拇指砍去。而趙廣其實是用左手作畫的。局勢平定以後,趙廣只畫觀音大士。又過了幾年,趙廣死了,如今有地位的知識分子所藏的李伯時的觀音畫,大多是趙廣的手筆。
B. 歷史上出使的英雄人物古文
最著名的該是有《蘇武傳》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並為郎.稍遷至栘中廄(jiù)監.時漢連伐胡,數通使相窺觀.匈奴留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後十餘輩.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天漢元年,且鞮(jūdī)侯單於初立,恐漢襲之,乃曰:「漢天子我丈人行(háng)也.」盡歸漢使路充國等.武帝嘉其義,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因厚賂單於,答其善意.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餘人俱.既至匈奴,置幣遺(wèi)單於.單於益驕,非漢所望也. 方欲發使送武等,會緱(gōu)王與長(cháng)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緱王者,昆(hún)邪(yé)王姊子也,與昆邪王俱降漢,後隨浞野侯沒胡中.及衛律所將降者,陰相與謀劫單於母閼氏(yānzhī)歸漢.會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漢時素與副張勝相知,私候勝曰:「聞漢天子甚怨衛律,常能為漢伏弩射殺之.吾母與弟在漢,幸蒙其賞賜.」張勝許之,以貨物與常.後月余,單於出獵,獨閼氏(yānzhī)子弟在.虞常等七十餘人慾發,其一人夜亡,告之.單於子弟發兵與戰.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單於使衛律治其事.張勝聞之,恐前語(yǔ)發,以狀語(yù)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國.」欲自殺,勝、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張勝.單於怒,召諸貴人議,欲殺漢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謀單於,何以復加?宜皆降之.」 單於使衛律召武受辭,武謂惠等:「屈節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引佩刀自刺.衛律驚,自抱持武,馳召毉.鑿地為坎,置熅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氣絕半日,復息.惠等哭,輿歸營.單於壯其節,朝夕遣人候問武,而收系張勝. 武益愈,單於使使曉武.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劍斬虞常已,律曰:「漢使張勝謀殺單於近臣,當死,單於募降者赦罪.」舉劍欲擊之,勝請降.律謂武曰:「副有罪,當相坐.」武曰:「本無謀,又非親屬,何謂連坐?」復舉劍擬之,武不動.律曰:「蘇君,律前負漢歸匈奴,幸蒙大恩,賜號稱王,擁眾數萬,馬畜彌山,富貴如此.蘇君今日降,明日復然.空以身膏草野,誰復知之!」武不應.律曰:「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今不聽吾計,後雖欲復見我,尚可得乎?」武罵律曰:「汝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為降虜於蠻夷,何以女為見?且單於信女,使決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兩主,觀禍敗.南越殺漢使者,屠為九郡;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獨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兩國相攻,匈奴之禍從我始矣.」 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於.單於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卧嚙雪與旃毛並咽之,數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dī),羝乳乃得歸.別其官屬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杖漢節牧羊,卧起操持,節旄(máo)盡落.積五、六年,單於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網紡繳,檠弓弩,於靬王愛之,給其衣食.三歲余,王病,賜武馬畜、服匿、穹廬.王死後,人眾徙去.其冬,丁令盜武牛羊,武復窮厄. 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單於使陵至海上,為武置酒設樂,因謂武曰:「單於聞陵與子卿素厚,故使陵來說足下,虛心欲相待.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前長君為奉車,從至雍棫陽宮,扶輦下除,觸柱折轅,劾大不敬,伏劍自刎,賜錢二百萬以葬.孺卿從祠河東後土,宦騎與黃門駙馬爭船,推墮駙馬河中溺死,宦騎亡,詔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飲葯而死.來時,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陽陵.子卿婦年少,聞已更嫁矣.獨有女弟二人,兩女一男,今復十餘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時,忽忽如狂,自痛負漢,加以老母系保宮,子卿不欲降,何以過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誰為乎?願聽陵計,勿復有雲.」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位列將,爵通侯,兄弟親近,常願肝腦塗地.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亡所恨.願勿復再言.」陵與武飲數日,復曰:「子卿壹聽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請畢今日之歡,效死於前!」陵見其至誠,喟然嘆曰:「嗟乎,義士!陵與衛律之罪上通於天.」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 陵惡自賜武,使其妻賜武牛羊數十頭.後陵復至北海上,語武:「區脫捕得雲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武聞之,南鄉號哭,歐血,旦夕臨數月. 昭帝即位數年,匈奴與漢和親.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後漢使復至匈奴,常惠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過.教使者謂單於,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荒澤中.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於.單於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曰:「武等實在.」於是李陵置酒賀武曰:「今足下還歸,揚名於匈奴,功顯於漢室,雖古竹帛所載,丹青所畫,何以過子卿!陵雖駑怯,令漢且貰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奮大辱之積志,庶幾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為世大戮,陵尚復何顧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異域之人,壹別長絕!陵起舞,歌曰:「徑萬里兮度沙幕,為君將兮奮匈奴.路窮絕兮矢刃摧,士眾滅兮名已聵.老母已死,雖欲報恩將安歸!」陵泣下數行,因與武決.單於召會武官屬,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詔武奉一太守謁武帝園廟,拜為典屬國,秩中二千石,賜錢二百萬,公田二頃,宅一區.常惠、徐聖、趙終根皆拜為中郎,賜帛各二百匹.其餘六人老歸家,賜錢人十萬,復終身.常惠後至右將軍,封列侯,自有傳.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盡白. 武來歸明年,上官桀、子安與桑弘羊及燕王、蓋主謀反.武子男元與安有謀,坐死. 初,桀、安與大將軍霍光爭權,數疏光過失予燕王,令上書告之.又言蘇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還乃為典屬國,大將軍長史無功勞,為搜粟都尉,光顓權自恣.及燕王等反誅,窮治黨與,武素與桀、弘羊有舊,數為燕王所訟,子又在謀中,廷尉奏請逮捕武.霍光寢其奏,免武官. 數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與計謀立宣帝,賜爵關內侯,食邑三百戶.久之,衛將軍張安世薦武明習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為遺言.宣帝即時召武待詔宦者署,數進見,復為右曹典屬國.以武著節老臣,命朝朔望,號稱祭酒,甚優寵之. 武所得賞賜,盡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財.皇後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樂昌侯、車騎將軍韓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閔之,問左右:「武在匈奴久,豈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發匈奴時,胡婦適產一子通國,有聲問來,願因使者致金帛贖之.」上許焉.後通國隨使者至,上以為郎. 又以武弟子為右曹.武年八十餘,神爵二年病卒.
C. 古代名人名字
1、韓愈(唐朝文學家)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
2、孔子(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
3、劉備(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漢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又稱先主,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
4、王安石(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漢族,臨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
5、李清照(宋代女詞人)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約1155年),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D. 寫古文的名人有哪些
散文最有名的有\「唐宋八大家」呀
E. 求十則名人軼事(古文)
以下出自《世說新語》。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慾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後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德行)
鍾毓、鍾會少有令譽。年十三,魏文帝聞之,語其父鍾繇曰:「可令二子來。」於是敕見。毓面有汗,
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對曰:「戰戰惶惶,汗出如漿。」復問會:「卿何以不汗?」對曰:「戰戰慄慄,汗不敢出。」(言語)
鍾毓兄弟小時,值父晝寢,因共偷服葯酒。其父時覺,且托寐以觀之。毓拜而後飲,會飲而不拜。既而問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禮,不敢不拜。」又問會何以不拜,會曰:「偷本非禮,所以不拜。」(言語)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夙慧)
郗太傅在京口,遣門生與王丞相書,求女婿。丞相語郗信:「君往東廂,任意選之。」門生歸,白郗曰:「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床上坦腹卧,如不聞。」郗公雲:「正此好!」訪之,乃是逸少,因嫁女與焉。(雅量)
阮步兵嘯,聞數百步。蘇門山中,忽有真人,樵伐者咸共傳說。阮籍往觀,見其人擁膝岩側,籍登嶺就之,箕踞相對。籍商略終古,上陳黃、農玄寂之道,下考三代盛德之美以問之,仡然不應。復敘有為之教、棲神道氣之術以觀之,彼猶如前,凝矚不轉。籍因對之長嘯。良久,乃笑曰:」可更作。「籍復嘯。意盡,退,還半嶺許,聞上□(口酋)然有聲,如數部鼓吹,林谷傳響,顧看,乃向人嘯也。(棲逸)
時人目王右軍:「飄如游雲,矯若驚龍。」(容止)
王子猷、王子敬俱病篤,而子敬先亡。子猷問左右:「何以都不聞消息?此已喪矣!」語時了不悲。便索輿來奔喪,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徑入坐靈床上,取子敬琴彈,弦既不調,擲地雲:「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慟絕良久,月余亦卒。(傷逝)
劉伶恆縱酒放達,或脫衣裸形在屋中,人見譏之。伶曰:「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為衣,諸君何為入我中?」(任誕)
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假譎)
王右軍年減十歲時,大將軍甚愛之,恆置帳中眠。大將軍嘗先出,右軍猶未起。須臾,錢鳳入,屏人論事,都忘右軍在帳中,便言逆節之謀。右軍覺,既聞所論,知無活理,乃剔吐污頭面被褥,詐孰眠。敦論事造半,方意右軍未起,相與大驚曰:「不得不除之!」及開帳,乃見吐唾從橫,信其實孰眠,於是得全。於時稱其有智。(假譎)
王戎儉吝,其從子婚,與一單衣,後更責之。(儉嗇)
王戎女適裴,貸錢數萬。女歸,戎色不說。女遽還錢,乃釋然。(儉嗇)
石崇與王愷爭豪,並窮綺麗,以飾輿服。武帝,愷之甥也,每助愷。嘗以一珊瑚樹,高二尺許賜愷。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愷以示崇。崇視訖,以鐵如意擊之,應手而碎。愷既惋惜,又以為疾己之寶,聲色甚厲。崇曰:「不足恨,今還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樹,有三尺四尺,條干絕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愷許比甚眾。愷惘然自失。(汰侈)
F. 有一首詩他的每一句都是古代名人的詩句這樣的詩叫什麼詩呢
這叫集句詩,就是集合古詩文句成詩。作者只有博聞強記,才能集句成詩。創作集句詩要求對原詩句融會貫通,如出一體。這樣集成的詩才能既無斧鑿之氣,意義又相連貫。
G. 有關歷史人物的文言文
1、《伍子胥列傳》
出自《史記卷六十六·伍子胥列傳第六》。伍子胥,春秋末期的吳國大夫、軍事家,名員,字子胥,楚國人。周景王二十三年因楚平王懷疑太子作亂,於是遷怒於伍子胥之父伍奢和兄長伍尚,將他們騙到郢都殺害,伍子胥隻身逃往吳國。伍子胥到吳國後受到闔閭重用,發兵擊敗楚國,破楚首都郢;子胥掘楚王墓,鞭屍三百,報父兄之仇。
2、《孟嘗君列傳》
收錄於《史記》中。戰國末期,各諸侯國貴族為了維護岌岌可危的統治地位,竭力網羅人才,以擴大自己的勢力,而社會上的「士」(包括學士、策士、方士或術士以及食客)也企圖依靠權貴獲得錦衣玉食,因此養「士」之風盛行。當時,以養「士」著稱的有齊國的孟嘗君、趙國的平原君、魏國的信陵君和楚國的春申君,後人稱為「戰國四公子」。本篇即是孟嘗君的專傳。
3、《廉頗藺相如列傳》
出自西漢司馬遷所著《史記》卷八十一。戰國末,強秦採取遠交近攻、各個擊破的戰略,積極對外擴張。趙國實力比秦稍弱。本篇為合傳,以廉頗、藺相如為主,並記述了趙奢父子及李牧的主要事跡。價值連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布衣之交、負荊請罪、刎頸之交、怒發沖冠等成語均出自本篇。
4、《呂不韋列傳》
收錄於《史記》中。是呂不韋的個人傳記。司馬遷通過這篇傳文,反映了秦國宮廷內的爭權奪利、皇太後(趙姬)的放盪生活,以及政治斗爭的殘酷無情。
5、《扁鵲倉公列傳》
是《史記》列傳中的第四十五篇。這是一篇記敘古代名醫事跡的合傳。一位是戰國時期的扁鵲,另一位是西漢初年的淳於意。通過兩千多年前享有盛譽的名醫業績介紹,使人了解到中國傳統醫學在西漢前期已有較高的水平。
H. 有關英雄人物的古詩文
1、《絕句》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譯文:
人活在這世界上,就要做一個人上之人,就要有傑出的貢獻!即使是已經死了,也要成為魔鬼中的霸者,領導群魔!
我(指李清照)直到今天還在想念當初楚漢爭雄時的項羽,因為兵敗,寧願死去也無顏面對自己的江東父老!這是何等的氣概啊!
2、《出塞》 (選一)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譯文:
秦漢以來,明月還是那樣照著關塞,離家萬里遠征,將士至今沒有回還。只要讓龍城飛將軍(李廣)還在,就不會讓敵人軍隊越過陰山。
3、《獄中題壁》清·譚嗣同
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譯文:
即使屠刀架在了脖子上,我也要仰天大笑,出逃或留下來的同志們,都是昆侖山一樣的英雄好漢。
4、《過零丁洋》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譯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辛苦,如今戰火消歇已熬過了四個年頭。
國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風中的柳絮,個人又哪堪言說似驟雨里的浮萍。
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虜可嘆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來有誰能夠長生不死?我要留一片愛國的丹心映照史冊。
5、《從軍行》 (選一) 唐·王昌齡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譯文:
青海湖上烏雲密布,連綿雪山一片黯淡。邊塞古城,玉門雄關,遠隔千里,遙遙相望。守邊將士,身經百戰,鎧甲磨穿,壯志不滅,不打敗進犯之敵,誓不返回家鄉。
I. 名人故事古文有哪些
一一)鑿壁借光《西京雜記》
【原文】
匡衡勤學而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發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佣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譯文】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照明。鄰家有燈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牆壁鑿了一個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來讀。同鄉有個大戶人家叫文不識的,是個有錢的人,家中有很多書。匡衡就到他家去做僱工,又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書,通讀一遍。」主人聽了,深為感嘆,就把書借給他讀。於是匡衡成了大學問家
囊螢:《晉書·車胤傳》:「車胤恭勤不倦,博學多通,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
映雪:李善注南朝梁·任彥升《為蕭揚州薦士表》引《孫氏世錄》:「晉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清介,交遊不雜。」 」
項羽本紀 (作者:司馬遷)
太史公曰: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裔邪?何興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傑蠭起,相與並爭,不可勝數。然羽非有尺寸乘勎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找了半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