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布依族的歷史故事簡單

布依族的歷史故事簡單

發布時間:2021-03-07 21:40:06

❶ 布依族的歷史

出土文物
布依族先民一般認為是由「百越」的一支發展而來,上古時就生活在今貴州地區。建國後在平壩縣、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威寧草海等地區發現40餘種「有段石斧」及「幾何印紋陶」等新石器時代的越人文化即是力證,時間是自殷商至戰國初期。
春秋戰國時期
據《華陽國志》記載,南盤江、北盤江、江水河流域是布依族先民濮越人的發祥地。紅水河古稱牂牁江,春秋時以江名國。《貴州古代志》考其國境包括今烏江以南延展到兩廣大部分地。戰國時牂牁國衰,其北部夜郎,以至西漢末年,分布在這一地域的布依族先民,是古夜郎國的主體民族之一,仍處於奴隸制社會階段。
漢唐時期
東漢至兩晉南朝,布依族被稱為「僚」。唐、宋、元時期則為「番」、「番蠻」、「西謝蠻」、「南謝蠻」等。隋唐時期,封建領主經濟興起,王朝始給布依族首領封號,實行羈縻政策。
明清時期
自明、清迄建國前稱「仲家」、「仲苗」、「仲家苗」、「夷族」等。同時在本民族內部,復又有很多互稱。如望謨縣稱彼此為「濮拉」,縣境內的各區之間的布依族又稱彼此為「濮洛」、「濮榜議」,貞豐縣稱冊亨縣的布依族為「濮央」,冊亨縣和羅甸縣稱望謨縣的布依族為「濮曼」等等。
建國後
1953年經本民族共同商議,一致同意以本民族的自稱為族稱,統稱為「布依族」。

❷ 布依族有哪些民間故事

布依族崇拜自然,以為萬物有靈。他們信奉社神、山神、水神、雷神、石神等,也崇拜牛、狗、青蛙、古樹等動植物。為什麼會這樣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崇拜青蛙的由來
有一戶家民,只生了3個女兒而沒有男孩。一天,3個姑娘扛著鋤頭去刨地。三妹年紀輕,力氣小,刨地比不上大姐、二姐快,她嘆了口氣,自言自語道:「唉,太累了!誰要是能幫我刨刨地,那就太好了,我情願嫁給他,做他的妻子。」 誰知她話音剛落,田邊一隻大青蛙竟後腿蹬地站立起來說道:「我可以馬上幫你把這片地刨完。」三妹低頭一看,原來是一隻青蛙在說話,她認為這是在潮弄自己,便罵道:「你這小小青蛙,只要我鋤頭一舉,馬上就把你砸死了,你還能挖地?」青蛙卻笑著說:「姑娘,你別生氣,你先閉一會眼睛吧。」三妹一聽,又生氣又好笑,果真閉上眼睛了:「我依了你,先閉一下眼睛,看你能怎麼著。」奇怪的是,就在三妹閉上眼睛的一會兒功夫,青蛙立刻把這一片地給刨好。「地已經刨好了,你該嫁給我了。」青蛙一再要求三妹實踐諾言,做它的妻子,這可把三妹氣死了,大姐、二姐也不答應,她們舉起鋤頭,罵著追著要砸死青蛙。可青蛙又蹦又跳的,怎麼也打不著,還是一個勁地說;「三妹,你說了話就得算數,你就該做我的妻子。」
中午,三姐妹回家去,青蛙也跟在她們背後,來到了她們家。青蛙進了門,一跳便跳到房樑上,對三妹說:「你說了要嫁我的,和我一塊回去吧。不然,我吐一口水,便能把你家給淹了。」父母一聽,全都氣壞了:「世上那有姑娘嫁給青蛙的事!你快快出去,不然,我就用竹竿打死你這小小的青蛙!」青蛙一聽,也發了火:「你們全都不守信用,看吧,我可要吐口水了。」它說著便吐了半口口水,立時便把家裡淹了一半。這一來全家人都嚇壞了,這才曉得青蛙是神通廣大的蛙神,慌忙求青蛙道:「快把水收回去,我們同意三妹嫁給你了。」青蛙把大嘴一張一吸,一口氣便把半屋子子水給吸回嘴裡了。
這回全家人不再食言了。於是,三妹換上一身新衣服,騎上馬出閣了,青蛙則在前面跳著引路。走了好一會,他們來到一片竹林,林中有一個石洞,洞口長滿各種美麗的花草。青蛙說:「到家了,三妹你閉上眼睛,我拉你下去。」三妹一閉眼睛,只覺得身子便飄忽起來,不一會兒便被人拉了去似的。青蛙讓她睜眼看看,三妹剛一睜眼,只見周圍一片光芒,眩目耀眼:高大、寬敞的房屋,一應俱全的用具什物,還有各種各樣的金銀財寶,把三妹看得眼花繚亂了。
更奇怪的是,當青蛙讓三妹再次閉眼睛之時,青蛙這時突然搖身一變,脫去了青蛙皮。當三妹再次睜開眼睛一看,站在她面前的是一位十分英俊壯美的小夥子。三妹又驚又喜,於是,他倆當日便成了親,從此過上了美滿幸福的日子。
蕨菜芽的故事
生長在窪地里的蕨菜,當地人稱之為「龍爪菜」。相傳,有一年村裡那位最善做蠟染的姑娘病了,家裡幾次請鬼師到家裡來退鬼也不靈驗,眼看著病體一天不如一天,氣息奄奄了。一天,她母親上山採回蕨菜嫩芽,這種富含多種維生素和粗蛋白的蕨菜芽兒,既是菜又是葯。想不到姑娘吃了後,便覺得舒服多了。母親見女兒吃過蕨芽兒對治病有作用,又連著上山采蕨。靠著吃蕨芽兒,姑娘的病治好了。她一高興,便把這種救命的龍爪菜畫在蠟染布上,以示永遠銘記不忘。別人一看,龍爪菜既美麗,又彷彿充滿無窮的生命力,也模仿起來。於是,龍爪菜就慢慢變成了布依族蠟染的賞見圖案了。
牛王和牛王節的傳說
從前,這一帶的村民窮得買不起耕牛,用人拉犁拉耙,又累又慢。一天,一位老者嘆息道:「聽祖輩說,天庭有神牛,力大無比,唉,要是真有一頭神牛來耕田,可就好了。」小夥子阿牛一聽當了真,他對老人說:「我一定要把神牛找來!」於是,他帶上干糧,背上弓箭出發了。阿牛走呀走呀,一天來到一個寨子,他又累又渴,見寨邊有一眼水井,便跪在井邊捧水喝。他喝著喝著,忽然聽到井裡有說話聲,好生奇怪。他仔細一瞧,井壁還掛了一面銅鼓,便好奇地敲響銅鼓。誰知他敲到第九下時,天王聽到銅鼓聲,駕雲下凡,循聲來到阿牛面前,問道:「阿牛,你敲銅鼓,想干什麼?」阿牛便說起村裡沒牛耕田,辛苦難當,他立志要尋找神牛回村。「好吧,今晚我就送你一頭神牛。」天王說罷便不見蹤影。晚上,隨著寨後山頂一聲雷霆響過之後,一頭神牛果然溫順地來到阿牛身邊。

❸ 布依族的由來

布依族的由來:布依族由古代百越人演變而來。唐代史稱「西南蠻」,宋回元以後漢族答史籍中稱「蕃」、「仲家蠻」,明、清稱「仲蠻」,解放前,布依人被稱為「仲家」、「水戶」、「夷族」、「土邊」、「本地」、「繞家」等。
布依族早在上古就生活在今貴州地區,是雲貴高原東南部的原駐民。布依族與壯族同源,由古代的「僚」、「百越」、「百濮」等部族演變而來。

布依族,中國西南部一個較大的少數民族。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有287萬餘人。現位居全國56個民族人口排名第12位。
布依族大部分以「布依」或「布越」自稱。「布」是「人、民族」之意,「依」即「越」,是布依族族名專稱。「布依」就是「依人(越人)」的意思

❹ 黃果樹大瀑布簡單的傳說介紹

黃 果 樹 大 瀑 布 簡 介

黃果樹大瀑布高77.8米、寬101.0米,是我國最大的瀑布,也是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

早在三百多年前,我國著名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就描述其"水由溪上石,如煙霧騰空,勢其雄厲,所謂珠簾鉤不卷,匹練掛遙峰,具不足擬其狀。"奔騰的河水自70多米高的懸崖絕壁上飛流直瀉犀牛潭,發出震天巨響,如千人擊,萬馬奔騰,聲似雷鳴,遠震數里之外,使遊人驚心動魄。

黃果樹瀑布還有大水、中水、小水之分,常年流量中水為每秒20立方米,時間在九至十個月。流量不同,景觀也不一樣。大水時,流量達每秒1500立方米,銀浪滔天,捲起千堆雪,奔騰浩盪,勢不可擋,其壯觀自不待說。瀑布激起的水珠,飛濺一百多米高,如雲漫霧繞,灑落在上面的黃果樹街市,即使晴天,也要撐傘而行,故有"銀雨灑金街"的稱譽。上騰的水珠,如億萬顆閃耀的明星,隨風浮沉,漫天飄灑,使人目不暇接。 中水時瀑布明顯分成四支,各有形態和個性,從左至右,第一支水勢最小,又撒得開,秀美;第二支水勢最大,上下一般粗,豪壯;第三支水勢居二,上大下小,雄奇;第四支水勢居三, 上窄下寬,瀟灑。其實,中水時景觀最好,瀑布清晰,輪廓分明,雪白的瀑水在碧綠的深潭和藍天的 襯托下以及橫貫在瀑布前五彩繽紛彩虹的裝點下,猶如一幅美麗的圖畫。小水時,瀑布分成的四支,鋪展在整個岩壁上,仍不失其"闊而大"的氣勢。 黃果樹瀑布素以"雄偉、壯觀"而名揚四海,但較之世界名 瀑,還有它獨有奇特之處,就是最神奇的隱在大瀑布半腰上的水簾洞。

水簾洞位於大瀑布四十米至四十七米的高度上,全長一百三十四米,有六個洞窗、五個洞廳、三股洞泉和六個通道。走進大瀑布本身就已驚心動魄,神移魂飛了,而要在大瀑布裡面穿行,確感不免神悚,但到了黃果樹瀑布,而不進水簾洞,就不會真正領略到黃果樹瀑布的雄奇和壯觀,那將是人生一大憾事。

❺ 布依族起源

布依族自稱「布依」、「布雅伊」、「布仲」、「布饒」、「布曼」,這可能是古代「僚」、「蠻」、「仲家」、「蠻僚」、「俚僚」、「夷僚」稱謂的來源。在魏晉南北朝至唐代,布依族、壯族都稱為「俚僚」、「蠻僚」或「夷僚」,五代以後,布依族稱「仲家」、宋代壯族稱為「僮」。「仲」與「僮」仍然是同音異寫。

【民族簡介】

布依族,中國少數民族之一。現有2545059人,其中貴州省有200多萬人,占布依族人口的95%以上。主要聚居在黔南和黔西南兩個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貴州的都勻、獨山、平塘、鎮寧等10個縣(市)。其餘散居於雲南、四川、廣西等省(區)。

布依族地區山清水秀,自然風光多姿多彩。著名的黃果樹瀑布、貴陽花溪、安順「龍宮」溶洞、盤江鐵索橋等十幾處旅遊景點,每年迎接成千上萬的遊客。除旅遊資源外,野生動植物資源及礦產資源也很豐富。

布依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沒有本民族文字。20世紀50年代創制了布依文,但未能普遍推廣,現在通用漢文的較多。

布依族以農業為主,種植水稻的歷史較為悠久。享有「水稻民族」之稱。紅水河流域還是中國最重要的林區之一。
布依族是雲貴高原東南部的土著居民,早在石器時代就在這里勞動生息。布依族與古代的「僚」、「百越」、「百濮」有淵源關系。唐代史稱「西南蠻」,宋元以後稱「蕃」、「仲家蠻」,明、清稱「仲蠻」,新中國成立後,統稱布依族。

布依族與壯族有同源的關系,是古代百越的一支。如今布依族人還保留著一些古代越人的風俗習慣,如居住干欄式房屋、敲擊銅鼓等。也有人認為,西漢時的夜郎國,與今布依族有淵源關系。部分布依族人自稱為「布依」、「布越」,部分布依族人自稱為「布依」、「布曼」,新中國成立後,根據本民族的共同自稱,統一用「布依」作為民族名稱。

布依族人民自宋代起,歷朝都有反抗封建統治階級剝削壓迫的農民起義斗爭,在近代史上,又進行過反對外國教會,反抗日本帝國主義及國民黨反動派的斗爭,是一個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民族。

❻ 關於布依族的故事

關於布依族「六月六」的來歷傳說日期:2011-08-11 16:21:39.0 農歷六月初六是布依族傳統節日中最隆重的一個,關於「六月六」的來歷傳說較多,最廣泛的有兩種: 一說是布依族的祖先來自江西,因為江西的本族思念離去的親人,派人四處尋找,從正月初一出發,從東到西,從南到北不停地訪尋,直到六月六這天才把親人找到,本想將親人帶回江西團圓,但當他們來到本族人住的大田壩,青山綠水十分可愛,每家都修建了高房大屋,豐衣足食,人丁興旺,於是就打消了帶回江西的念頭,決定同他們安居樂業,開發山河,繁衍人煙。來探親的江西本族有了思鄉之情,想回去探親,可是正月間天寒地凍路遠難行,二三月又忙春耕怎樣離開!一直忙到收完小季,種完稻穀,栽完秧子並鎬完了頭道草,六月初六的天才起程探親。後來由於路途遙遠去來不便,就定六月初六為祭祖日,追念祖先。每到這天布依族村寨殺豬宰羊,屋裡屋外打掃及格外干凈,家家割肉打酒,老年人走村竄寨話家常,青年人身著節日盛裝到山花叢中密林深處唱歌「相表」熱熱鬧鬧,節日氣氛不亞於元宵,因此有人說布依族是六月六的天過年。

另一說法是布依族的始祖「盤古」發明了水稻的栽培技術,但因孤單一身,日子仍然過得清苦貧寒。一次偶然的機會,盤古認識了海龍王的女兒,互相產生了愛情而結為夫妻。婚後,他們 恩恩愛愛,男耕女織,日子過得甜蜜美滿。一年之後,他們生了一個兒子,取名叫新橫。新橫從小聰明伶俐,但因年幼,一次冒犯了母親,母親氣憤而回歸龍宮,不再回到人世間。盤古無法,只好續弦又生一子。有一年六月初六這天,盤古命終歸了天。新橫的繼母有了自己親生的兒子後,盡管新橫隨父勤懇勞作,並且學會了父親栽培水稻的技術,但因生母回歸海里和生父逝世歸天,終不免遭到繼母的百般虐待。繼母幾次加害,欲置他於死地,企圖獨吞家產。面對繼母的加害,新橫忍無可忍,不得已上天庭控告繼母的迫害,並發誓要全部毀掉親手栽培的水稻秧苗,絕其繼母的生路。繼母受到控告並知道新橫的想法後,惶恐萬分。為了生存,她向新橫乞求,表示只要他不毀壞莊稼,她就不再對他迫害,把他同自己親生的兒子一樣看待。還保證為了供祭盤古發明水稻栽培技術、永保子孫萬代五穀豐登,於每年農歷六月初六(盤古逝世日)這天,率領子孫宰豬殺牛、包粽子供奉盤古。鑒於 繼母的轉變,為了使水稻栽培技術傳於後世,新橫答應了繼母的乞求。從此,每年六月初六便舉行祭盤古、供祖宗活動,年年如此,世代相傳,從未間斷。 這就是「六月六」的來歷。布依族關於「六月六」的傳說,雖然是祈求天神保佑的神話,但它反映了布依族人民在遠古時代人類生產力極低的情況下,藉助豐富的想像力去征服大自然的願望,體現了布依族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精神。——責任編輯:吳坪峰 ——信息來源:斷橋鎮人民政府 ——信息所屬: 安順 關嶺縣 斷橋鎮

❼ 布依族傳說

布依族神話傳說。
描述一對布依族年輕夫婦,為了給人類帶來光明,捨身化回為太陽 (布依答語叫當萬)和月亮(布依語叫蓉蓮)的動人故事。傳說天帝成天尋歡作樂,把給人間以光明的紅、白元寶常常收藏起來,因此人們在地上經常是漆黑一團。虎威神將諫請天 帝把元寶拿來給人間以光明。天帝不但不給,反而大發雷霆,一怒之下,用草葯根把兩 個元寶煮死,連同虎威神將一起,壓在人間紅水河邊的卧龍山上。當萬和蓉蓮克服了千難萬險,爬到卧龍山頂去質問天帝,天帝卻不予理睬。虎威神將給他倆託了一個夢,他 倆按夢中所講的辦法,用眼珠砸破巨石,救出了虎威神將。虎威神將得救後,就對他倆 說:「若要使兩個元寶還原發熱發光,除非要有人把它們吞下肚裡,人體被燒化後,元 寶立即還原,飛上天去,用光和熱照耀人間。」夫妻倆聽了,毫不猶豫,當萬吞下紅元 寶,身體立刻燃燒,飛到天上變成了太陽。蓉蓮也吞下白元寶,化身飛到天上變成了月 亮。從此天上有了太陽和月亮,人間隨之有了光明。布依族為了紀念這對舍己為人的夫妻,就把太陽叫當萬,把月亮叫蓉蓮。
你好,望採納。

❽ 布依族歷史 布依族起源於什麼時期

布依族先民來一般認為上古時自就生活在今貴州地區。據《華陽國志》記載,南盤江、北盤江、江水河流域是布依族先民濮越人的發祥地。紅水河古稱牂牁江,春秋時以江名國。戰國時牂牁國衰,其北部夜郎,以至西漢末年,分布在這一地域的布依族先民,是古夜郎國的主體民族之一。
東漢至兩晉南朝,布依族被稱為「僚」。唐代稱「西南蠻」,宋元以後籍中稱「蕃」、「仲家蠻」,明、清稱「仲蠻」,民國稱為「仲家」、「水戶」、「夷族」、「土邊」、「本地」、「繞家」等。1953年,貴州省各地布依族代表經過協商,根據本民族的意願,正式統一用本民族共同自稱「布依Buxqyaix」為族名。

❾ 布依族的由來

布依族歷史悠久,名稱繁多,古代稱「濮」或「僚」、「都勻蠻」;唐代史稱「西南蠻」,宋元以後稱「蕃」、「仲家蠻」;元、明、清稱「八番」、「仲苗」、「青仲」、「仲家」、「水戶」、「仲蠻」,新中國成立後,統稱布依族。

布依族早在上古就生活在今貴州地區,是雲貴高原東南部的原駐民。布依族與壯族同源,由古代的「僚」、「百越」、「百濮」等部族演變而來。 ============================================================================ 布依族的由來

[這篇小文也是應《僚人家園》的有關討論而寫的,今天再放到這里來,算是給貝儂們提供點我們民族的文史資料吧。——南粵孤客]

在近幾天僚人家園的論壇中,有的貝儂不知道布依族人族稱的來由,而誤以為是貴州的布依人故意脫離僚人大家庭,自立為一個民族的。而現實中,很多布依族人也不知道自己的民族稱謂是怎麼來的,誤以為壯族與自己不是一家人。為此,特錄下《惠水布依族》(貴州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所作的有關介紹,以供大家參考:

「……
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黨的民族政策,1951年7月,貴州省人民政府在貴陽召開貴州省首屆各族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布依族的代表向大會提出提案,認為:『仲家』、『夷族』的稱呼,對本民族帶有歧視和侮辱的涵義,建議用本民族自稱的譯音為族稱比較恰當,貴州省人民政府經過研究,將這一提案交由貴州省民族事務委員會研究處理。貴州省民族事務委員會隨即以函件和電話等多種形式廣泛地、深入地徵求各地布依族群眾的意見。1953年8月24日,貴州省人民政府民族事務委員會在貴陽召開貴州省:『仲家』(布依族)更正民族民稱代表會議。大家一致認為『仲家』、『夷人』、『水戶』、『土邊』、『本地』等名稱,有的帶有歧視性和侮辱性,有的容易引起誤解,不利於民族團結。會議商定,凡是用本民族語言稱為『pu4?jai4』的都屬於同一民族。『pu4?jai4』是本民族固有的名稱。又鑒於全國通用漢文字,所以需要漢文名稱,經過討論,決定按照音譯法選用『pu4?jai4』相近似的『布依』兩字作為族稱。這次會議,充分體現民族平等、團結和名從主人的原則。會後,貴州省民委於1953年8月31日將會議總結報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務委員會,同年10月10日,中央民委以民-(53)字第77號文件函復贊同。相隔兩天,又以民-(53)字第78號文件通報全國有關單位,新華社即將這個總結報告送交《新華日報》發表或摘要發表。從此,正本清源,恢復了布依族族稱的本來面貌,布依族人民有了自己統一的名稱。……」

就此,南粵孤客補充幾條資料和意見如下:

(1)歷史上,自元代以降,大多數的文獻資料都將貴州的僚人稱為「仲家」。對此,主要有兩種解釋。一是因五代十國時期,楚王馬殷調邕管(今廣西南寧地區)八姓兵(估計其中應該有不少當地僚人)征討洞溪蠻(今湘黔交界地區及黔南部分地區),八姓兵的統帥是仲氏。故,八姓兵治下的僚人被稱為「仲家人」;二是「種家亦作仲家」(雲南《彌勒州志》),是根據僚人大多數是居住在河谷溪邊的特點來稱呼的。其實,從僚人的語言角度分析,我以為「壯」與「仲」是同音異寫。

(2)在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下發民-(53)字第78號文件以前,貴州省惠水境內在1949年11月24日獲解放之後,首先在僚人的高度聚居區成立「金安彝(夷)族自治區」;1952年10月3日正式成立惠水彝(夷)族、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在與漢族的交往中惠水僚人是自稱「夷(依或越)家」、或「夷(依或越)族」、「夷(依或越)人」的,當時根據音譯,將「夷(依或越)」誤寫成「彝」。

(3)就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的通訊條件和僚人普遍缺乏漢文化教育來看,上文提到的「以函件和電話等多種形式廣泛地、深入地徵求各地布依族群眾的意見」是極其有限的,以至都不能與廣西境內的僚人溝通,互商族名的認定。政府也似乎沒有這樣的意識。

(4)因此,可以說布依族族稱是貴州的僚人在與省外的其他僚人隔離的情況下,根據自古以來的民族自稱音譯定名的。 提問人的追問 2010-07-24 14:01 布依族先進有多少人 姓氏怎麼分的 ???謝謝哈 刪除 團隊的補充 2010-07-24 14:09 布依族的姓氏,也往往成片出現。 如;獨山、荔波一帶的黎、莫、郭、白、蒙、覃、玉等姓;都勻、平塘一帶的陸、莫、韋、楊、趙、索、唐、李等姓;貴陽、惠水、貴定、龍里一帶的陳、班、龍、董、韋、王、羅、黃、莫等姓;安順、平壩一帶的韓、柏、郭、龍等姓;羅甸、望謨、冊亨、貞豐、安龍一帶的王、黃、陸、羅、岑、韋、蒙、梁等姓;鎮寧、關嶺、六枝、紫雲一帶的伍、韋、盧、馬、羅等姓。反映了布依族「聚族而居」的特點。
布依族先進有多少人現有2545059人,其中貴州省有200多萬人,占布依族人口的95%以上。主要聚居在黔南和黔西南兩個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貴州的都勻、獨山、平塘、鎮寧等10個縣(市)。其餘散居於雲南、四川、廣西等省(區)。

❿ 布依族的民族歷史

布依族歷史:

出土文物
布依族先民一般認為是由「百越」的一支發展而來,上古時就生活在今貴州地區。建國後在平壩縣、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威寧草海等地區發現40餘種「有段石斧」及「幾何印紋陶」等新石器時代的越人文化即是力證,時間是自殷商至戰國初期。

春秋戰國時期
據《華陽國志》記載,南盤江、北盤江、江水河流域是布依族先民濮越人的發祥地。紅水河古稱牂牁江,春秋時以江名國。《貴州古代志》考其國境包括今烏江以南延展到兩廣大部分地。戰國時牂牁國衰,其北部夜郎,以至西漢末年,分布在這一地域的布依族先民,是古夜郎國的主體民族之一,仍處於奴隸制社會階段。

漢唐時期
東漢至兩晉南朝,布依族被稱為「僚」。唐、宋、元時期則為「番」、「番蠻」、「西謝蠻」、「南謝蠻」等。隋唐時期,封建領主經濟興起,王朝始給布依族首領封號,實行羈縻政策。

明清時期
自明、清迄建國前稱「仲家」、「仲苗」、「仲家苗」、「夷族」等。同時在本民族內部,復又有很多互稱。如望謨縣稱彼此為「濮拉」,縣境內的各區之間的布依族又稱彼此為「濮洛」、「濮榜議」,貞豐縣稱冊亨縣的布依族為「濮央」,冊亨縣和羅甸縣稱望謨縣的布依族為「濮曼」等等。

建國後
1953年經本民族共同商議,一致同意以本民族的自稱為族稱,統稱為「布依族」。

閱讀全文

與布依族的歷史故事簡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