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十個正面歷史人物事跡和十個反面歷史人物事跡拜託了!!!
正面人物
1。諸葛亮,三國蜀國丞相
2、魏徵,唐太宗時期的名臣
3、寇準,北宋名臣
4、包拯、北宋名臣,人稱包青天
5。文天祥、南宋名臣
6。於謙、明朝名臣
7。海瑞、明朝名臣
8。史可法、明朝名臣
9。鄭成功、明朝
10.林則徐,清末
反面人物
1慶父:春秋時期魯國貴族,魯庄公的弟弟。他慣於挑撥離間,先後殺了兩個國君,後來自縊身亡。成語「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就源於此。
2趙高:秦朝宦官,原為趙國貴族,他與李斯逼秦始皇長子扶蘇自殺,六少子胡亥為二世皇帝。不久又殺死李斯,自任丞相,後又謀害胡亥,立子嬰為帝,後被子嬰誅殺。
3梁冀:東漢大臣,兩個妹妹分別為順帝、恆帝皇後,順帝死後,於梁太後合謀,先後立沖、質、恆三帝,專橫朝政20年。他掠奪的財產相當於全國半年租賦。159年,恆帝誅殺粱氏一家,梁冀自殺身亡。
4董卓:初為瓊州豪強,漢靈帝時任州牧,兇殘異常。公元189年,率兵入洛陽,毒殺少帝,另立獻帝,自立太師,「挾天子以令諸侯」,後被王允、呂布殺掉。
5來俊臣:唐朝武則天時酷吏,因告密受寵,任中丞,後因得罪武氏諸王和太平公主,被武則天處死。成語「請君入瓮」講的就是他和右丞周興之事。
6李林甫:唐朝權臣,玄宗時任禮部尚書兼中書令。他有「口有蜜、腹有劍」之稱。在任19年中,唐王政事敗壞,終於釀成「安史之亂」。
7秦檜:北宋歷任御史中丞等職。靖康二年,被金軍掠至北方,不久遣歸,充當內奸。他勾結黨羽,專橫權勢,力主投降,以「莫須有」待得罪名殺害岳飛及其子岳雲等抗金名將,為後人唾棄。
8嚴嵩:明朝大臣,嘉靖中任吏部尚書,官至太子太師,以其子世蕃等為爪牙,操縱國事,在任時大半軍餉被他侵吞。1562年,御史周應龍,林潤相繼彈劾世蕃,嚴世蕃被殺,抄出黃金10000餘兩,白銀200餘兩,嚴嵩被革職,不久病死。
9.(魏忠賢:明代宦官,萬曆年入宮。1620年,他被任為司禮秉筆太監並監管東廠,網羅死黨,殺害東林黨人揚漣、左光斗等正直官吏。
10和珅:原在清廷鑾儀衛當差,因逢迎獻媚,為乾隆所寵,官至文華殿大學士。乾隆死後,嘉慶帝宣布他20條罪狀並令其自殺,被抄家,家產約值8億兩黃金,等於朝廷10年收
入。
2. 關於歷史古今名人的感恩的正反面例子
感恩事例有:
1、漂母的一飯之恩韓信少年時家中貧寒,父母雙亡。他雖然用功讀書、拚命習武,卻仍然無以為生,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別人家吃「白食」,為此常遭別人冷眼。
韓信咽不下這口氣,就來到淮水邊垂釣,用魚換飯吃,經常飢一頓飽一頓。淮水邊上有個為人家漂洗紗絮的老婦人,人稱「漂母」,見韓信可憐,就把自己的飯菜分給他吃。天天如此,從未間斷。
韓信深受感動。韓信被封為淮陰侯後始終沒忘漂母的一飯之恩,派人四處尋找,最後以千金相贈。
2、春秋時期,俞伯牙擅長彈奏琴弦,鍾子期擅長聽音辨意。有次,伯牙來到泰山(今武漢市漢陽龜山)北面游覽時,突遇暴雨滯留岩下,寂寞之餘,拿出古琴彈了起來。
也正在附近躲雨的樵夫鍾子期聽到後,忍不住叫道:「好曲!真是好曲!」隨後伯牙每奏一支琴曲,子期都能聽出它的意旨和情趣,這使得伯牙驚喜異常。
二人因此結為知音,並約好來年再相會論琴。可第二年伯牙來會子期時,得知子期不久前已經因病去世。伯牙痛惜傷感,摔破了古琴,從此不再撫弦彈奏,以謝平生難得的知音。
3、士為知己者死,指甘願為賞識自己、栽培自己的人獻身。豫讓是春秋晉國智氏的家臣,公元前453年,晉國趙氏聯合韓氏、魏氏在晉陽打敗智氏,智氏宗主智伯瑤被殺,頭顱被趙襄子做成酒器使用。
豫讓為報答智伯瑤知遇之恩,伏橋如廁、吞炭漆身,多次行刺趙襄子,後事情敗露,自刎而死,留下了「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的千古絕唱。
4、蔡順,漢代汝南(今屬河南)人,少年喪父,事母甚孝。當時正值王莽之亂,又遇飢荒,柴米昂貴,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飢。一天,巧遇赤眉軍,義軍士兵厲聲問道: 「為什麼把紅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開裝在兩個簍子里?」蔡順回答說:「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紅色的桑葚留給自己吃。」
赤眉軍憐憫他的孝心,送給他三斗白米,一頭牛,帶回去供奉他的母親,以示敬意。
感恩反例有:
1、春秋後期,晉國有一位大夫叫做趙簡子。有一次他在中山狩獵時,突然發現一隻狼從林中竄出,便猛射一箭。狼中箭後帶箭拚命奔逃,趙簡子驅車追趕。這條狼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中山狼」了,這條狼被後人評選為忘恩負義的形象代言人。
這時,有一個叫東郭先生的人正在往北走。他趕著一頭驢,驢馱著一袋書。他走著走著,正好迎面碰到了那隻正在逃命的中山狼。
這只狼見了東郭先生,就說:「先生不是專門濟困扶危嗎?從前毛寶曾買一隻烏龜放生,後來他在戰爭中逃命,烏龜載他過江;一個叫隋侯的,救活了一條蛇,後來蛇就銜來名貴的珠子報答。
您讓我躲在書袋裡,勉強維持這一線生命(這是用現代白話文說苟延殘喘的意思,原文即為此成語)吧。您今天能救我一命,我日後一定會像龜蛇那樣報答您!」東郭先生在狼的苦苦哀求下,只好把狼裝在書袋裡,把書蓋在上面。當趙簡子追上來時,向東郭先生打聽狼的下落,東郭先生說不知道。
東郭先生騙走了趙簡子一行後把狼放了出來。而此時狼說自己餓了,你幫人幫到底吧,說著要吃掉東郭先生。正在這時,一個農夫恰巧路過。農夫問明原因後,把狼騙回東郭先生裝書的口袋,掄起鋤頭,幾下就把它打死了。
2、古時候,在一座景色秀麗的山中,有一隻鹿,雙角潔白如雪,渾身是九種鮮艷的毛色,漂亮極了!人稱九色鹿。
這天,九色鹿在河邊散步。突然,一個人抱著根木頭順流而下,在洶涌的波浪中奮力掙扎,高呼:「救命啊,救命!」美麗善良的九色鹿不顧自己安危,跳進河中,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將落水人救上岸來。
驚魂未定的落水人名叫調達,得救後頻頻向九色鹿叩頭,感激他說:「謝謝你的救命之恩。我對天起誓,永做你的奴僕,為你尋草覓食,終身受你的驅使……」
九色鹿打斷調達的話頭說:「你的心意我領了,但我救你並不是讓你來做我的奴僕。快回家與親人團聚吧。你只要不向任何人泄露我的住處,就算是知恩圖報了。」
調達又起誓說:「恩人請放心,如果背信棄義,就讓我渾身長瘡,嘴裡流膿!」說完,千恩萬謝地走了。
這個國家的王妃,嫵媚動人。有一天夢到了毛色九種、頭角銀白的九色鹿。心發奇想:如果用此鹿的皮毛做件衣服穿上,我定會顯得更加漂亮!於是,她嬌嗔地對國王訴說了美夢,要國王立即捕捉九色鹿。不然,就死在他面前。
國王無奈,只好張貼皇榜,懸重賞捕鹿,有知九色鹿行蹤或捕獲著,贈國土一半,並用銀碗裝滿金豆,金碗裝滿銀豆作為重賞。
調達看了皇榜,心中暗喜:我當國王、發大財的機會到了。雖然我對鹿立下誓言,但它畢竟是個畜牲,怕什麼?於是揭了榜文,進宮告密,說自己知道九色鹿居住的地方。國王聞言大喜,調集了軍隊,由調達帶路,浩浩盪盪地前來捕捉九色鹿。
山林之中,春光明媚。九色鹿在開滿紅花的草地上睡得正香。突然,好友烏鴉高聲叫喊道:「九色鹿,快醒一醒吧,國王的軍隊捉你來了!」九色鹿從夢中驚醒,起身一看,已處在刀槍箭斧的包圍之中,無法脫身。
仔細一看,調達站在國王旁邊,便明白了。心想:即使死也要把他的丑惡嘴臉公布於眾。於是,毫無俱色地走到國王面前,問:「大王,你是怎麼知道我的住處的?」
「是他告訴我的。」國王指著調達說。「你知道嗎?」九色鹿說,「正是這個人在河中快要淹死時,是我救了他,並發誓不暴露我的住地。誰知道他見利忘義,反復無常,聖明的陛下,你竟然同一個靈魂骯臟的小人來濫殺無辜,豈不辱沒了你的英名?」
此時,調達無地自容,身上長滿了爛瘡,嘴裡流出了膿血,臭不可聞,遭到了報應。明白了事實真相,國王非常慚愧,責斥調達背信棄義,恩將仇報。傳令收兵回宮。並下令全國臣民不許傷害九色鹿。王後沒有得到九色鹿的皮毛,又羞又恨,最後活活氣死了。
3. 歷史人物正反面事例(概括)
在給100分就陪你玩會,否則又沒誠意不跪求,又不給分,你當回答問題的兄弟們應該應分的呢?我們欠你的啊?
4. 要兩個關於歷史人物的反面例子100字左右
1、慶父
慶父(?—公元前660年),姬姓,名慶父,字仲孫,春秋時期魯國上卿,魯桓公姬允之子,魯庄公異母弟。
作為魯國三桓之一的孟孫氏之祖,魯庄公去世後,慶父先後派人殺害國君公子般和魯閔公,製造政治內亂。後來,逃亡莒國。莒國國君接受賄賂,遣送慶父回國,途中自縊而死,謚號「共仲」。
後人常把製造內亂的人比作為「慶父」,成語「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即源於此。
2、趙高
趙高(?-前207年),嬴姓,趙氏。秦朝二世皇帝時丞相,趙高本為秦國宗室遠親,任中車府令,兼行符璽令事,「管事二十餘年」。
秦始皇死後,趙高發動沙丘政變,他與丞相李斯合謀偽造詔書,逼秦始皇長子扶蘇自殺,另立始皇幼子胡亥為帝,是為秦二世,並自任郎中令。
他在任職期間獨攬大權,結黨營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公元前208年又設計害死李斯,繼之為秦朝丞相。第三年他迫秦二世自殺,另立子嬰為秦王。不久被子嬰設計殺掉,誅夷三族。
3、李林甫
李林甫(683年-753年1月3日),小字哥奴,祖籍隴西,唐朝宗室、宰相,唐高祖李淵堂弟長平肅王李叔良曾孫,畫家李思訓之侄。
李林甫出身於唐朝宗室郇王房,早年歷任千牛直長、太子中允、太子諭德、國子司業、御史中丞、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黃門侍郎,後以禮部尚書之職拜相,加授同三品。
開元二十四年(736年),李林甫接替張九齡,升任中書令(右相),後進封晉國公,又兼尚書左僕射。
天寶十一年十一月(753年1月),李林甫病逝,追贈太尉、揚州大都督。後被楊國忠誣告謀反,遭削官改葬,抄沒家產,子孫流放。
李林甫擔任宰相十九年,是玄宗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宰相。他大權獨握,蔽塞言路,排斥賢才,導致綱紀紊亂,還建議重用胡將,使得安祿山做大,被認為是使唐朝由盛轉衰的關鍵人物之一。
4、秦檜
秦檜(1090—1155年),字會之,生於黃州,籍貫江寧(今江蘇南京)。南宋初年宰相、奸臣,主和派的代表人物。
政和五年(1115年),秦檜進士及第,中詞學兼茂科,任太學學正。宋欽宗時,歷任左司諫、御史中丞。靖康二年(1127年),因上書金帥反對立張邦昌,隨徽、欽二帝被俘至金,為撻懶信用。
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秦檜回到臨安,力主宋金議和。紹興元年(1131年),擢參知政事,隨後拜相,次年被劾落職,紹興八年(1138年)再相,前後執政十九年,歷封秦、魏二國公,深得高宗寵信。
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秦檜病逝,時年66歲,追贈申王,謚忠獻。開禧二年(1206年),宋寧宗追奪其王爵,改謚謬丑。嘉定元年(1208年),史彌遠執政後又恢復其王爵和謚號。
秦檜在南宋朝廷內屬於主和派,奉行割地、稱臣、納貢的議和政策。第二次拜相期間,他極力貶斥抗金將士,阻止恢復;同時結納私黨,斥逐異己,屢興大獄,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奸臣之一。
5、嚴嵩
嚴嵩(1480年—1567年),字惟中,號勉庵、介溪、分宜等,漢族江右民系,江西新余市分宜縣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進士。
他是明朝著名的權臣,擅專國政達20年之久,累進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少傅兼太子太師,少師、華蓋殿大學士。63歲拜相入閣。嚴嵩書法造詣深,擅長寫青詞(實為他人代筆)。
《明史》將嚴嵩列為明代六大奸臣之一,稱其「惟一意媚上,竊權罔利」。 透過戲曲和文藝作品、歷史典籍,嚴嵩的奸臣形象已深入民間。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嚴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秦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李林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趙高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慶父
5. 求 歷史上的名人們的一些文明的事例,正面的和反面的都要
這個太多了,就簡單的說說吧,,比較反面的吧曹操司馬懿父子。先說曹操吧回,客觀地答說曹操我認為並不是反面人物,不過曹操他肯定是哪個時候的弄潮兒,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曹操用自己的智慧從一個小小的校尉做起,通過幾年的時間,做到了一方諸侯,然後他狹天子以令諸侯,使得他在政治上非常主動,幾年的時間基本上統一了北方,和袁紹隔黃河對峙於官渡,然後曹操大敗袁紹,統一北方,這一戰絕對是我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然後他揮師南下,以絕對優勢兵力和孫權劉備對峙於長江之上,然而曹操這一次卻敗了,又是以少勝多,使他是去了統一中國的機會,但曹操畢竟是曹操,翻開中國歷史的那些英雄們,在他們大敗之後,有幾個不是政權隨之瓦解,但他卻在大敗之後馬上可以穩定政權,這就是曹操,但赤壁的失敗也使他是去了統一中國的雄心,最後把心思用在篡權逼宮上,演出來一幕幕令人發指的宮廷慘劇,雖然他沒有直接廢了漢獻帝,但他卻為他的後輩做了許多鋪墊。。。。。。這就是一代梟雄,卻沒有看出和他有同樣思想的司馬懿,幾十年以後用同樣的方法對付了他的子孫
6. 舉出歷史上留個反面事例人物,並用二百字評價他,用於作文素材
說起晚清權臣李鴻章,人們總是會想到「賣國賊」、「千古罪人」這樣的評價。但是,當我們平心靜氣、理性來思考李鴻章所處時代大廈將傾的尷尬境地的時候,我們發現,李鴻章無法也不能承擔晚清對外交往失敗的悲劇後果。
理想與現實的兩難
中西沖突,是兩個獨立發展的文明體系的沖突。這樣的沖突既是局勢上的沖突,也是士大夫內在觀念的沖突。因此,晚清外交的兩難本質上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困境。把李鴻章放到中西對比的世界環境中去評價,有助於深刻理解李鴻章和晚清的命運。處在中國傳統外交體制解體的歷史悲劇中,李鴻章是晚清中國官僚集團中較為清醒和理性地對待「千古變局」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力圖建立中國對外關系的新的明確的原則和適應性的方式,但他的思想充滿著矛盾:他認識到時代變局需要中國變革,而又無法從體制上乃至文化上採取根本的變革;他實現了從崇拜皇權到推崇國權的政治價值觀的轉變,證明他本質上仍是一位現實主義的外交家,但他在外交操作上的現實主義與晚清外交面臨的兩難:既要維護帝國的傳統外交體制??天朝禮治體系或朝貢體系的傳統理想,又要適應完全對立的現代民族國家的國際關系體系的現實,便構成了難以調和的矛盾。
兩難之下,對李鴻章對外交涉的評價,必須對他的鮮明的時代意識予以充足的關注。客觀的說,在晚清權臣中,李鴻章是最具洞察力的。李鴻章對時局有明確的看法,並為此提出著名的「千古變局」的命題。在1865年、1872年和1874年他在致友人的信及若干奏摺中,多次強調,中外之局勢是「實為數千年未有之變局」,深切認識到中國必須開放,與西方競爭。這才有了後來洋務運動的興起。
李鴻章的變局觀如實地反映了當時的時代特徵,沒有強烈的憂患意識,就提不出「數千年未有之變局」的命題,也就不會有對時局的冷靜思考。
塞防與海防之爭:李鴻章的現代海權意識
1875年,清廷內部出現塞防和海防之爭。當時清廷面臨著雙重危機:西部新疆幾乎完全喪失,東面日本正凱覦台灣。實際上這還牽涉到兩個問題,一是財政預算,二是國防思想的現代化。前一個問題又和左文襄(左宗棠)與李中堂(李鴻章)的個人權力有關。在愛國情操之外,兩人多少都有些本位主義,左宗棠督師西北,而新疆是西北要塞,力爭收復新疆自然是「份內」之事。而當時國家財政不可能同時打贏兩場戰爭。左宗棠後來出師新疆相當一部分還是靠自籌資金。不過,左宗棠比李鴻章的理論似乎更有煽動性,他主張塞防和海防並重。能否可行姑且不論,僅從政治斗爭上,他就比主張海防建設的李鴻章高出一籌。以恭親王奕 為主的朝廷中和了二者的爭論,李鴻章被委任為北洋大臣。而北洋水師和南洋水師的建設,是中國國防現代化的開始:一方面改變了傳統上注重內陸防禦的戰略,另一方面,現代化海軍的建設,成為推動中國現代化(洋務運動)的重要契機,這一點,又是塞防論所不能達到的。另外,李鴻章認為日本是當時中國最大的敵人,這一點對當今的中國人仍然具有警醒的價值。當然,如果把政策的重點完全放在海防上,也不一定能夠戰勝日本。畢竟,經過明治維新而走上現代國家之路的日本,無論在體制上、經濟上、戰略上,還是軍備上,都已經甩開清朝甚遠。
面對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機,清王朝首要和緊迫的任務是如何重新建立起有效的國家安全防禦體系。在經歷了幾次大規模的對外戰爭之後,究竟哪一方是國防戰略的重點,戰略重心應設立在什麼位置?這個問題引起了清王朝眾多政治家的廣泛爭論。這次爭論的結果初步改變了中國已經延續千年的國防戰略格局,對中國近代國防的重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以這次國防大討論為轉機,近代中國的國防開始實現了戰略性的轉移??海防成為國防重心。這就是海防和塞防之爭的歷史價值。
左宗棠和李鴻章的觀點在當時具體的個案上發生了爭論,但並不能就此認為二人完全在長期的國防上持相反觀點。作為洋務派的重要人物,左、李二人在軍隊現代化上的觀點是一樣的。左宗棠大力創設和扶持福州船政局就證明了他的海防意識。而李鴻章也不是只搞海軍。
出訪歐美:鮮明的現代意識
《馬關條約》簽訂後,李鴻章為千夫所指,失去直隸總督、北洋大臣等職務。1896年2月,為祝賀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同時也為「聯俄制日」,李鴻章作為欽差頭等全權大臣出訪俄國。不久他便前往歐美做了一次環球訪問。《中俄密約》的簽字,使李鴻章相信「二十年無事,總可得也」,但實際卻開啟了列強爭相打開中國的大門。不過,對於這趟經歷,他得出的根本結論是:「至於根本計,尤在於變法自強。」
1896年6月他到達柏林。為討教強國之策,李鴻章專門趕到漢堡附近拜訪已經下台的俾斯麥。對於「東方的俾斯麥」的來訪,俾斯麥提供了建立強國的要訣: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顯然,這符合李鴻章的改革取向。但是,這並非是中國自強的根本之計。
1896年8月28日李鴻章抵達紐約。正在海濱度假的美國總統克利夫蘭特地趕來會見李鴻章。紐約港到處掛起了大清帝國的龍旗,可謂禮炮轟鳴,萬人空巷,受到了「史無前例的禮遇」(《紐約時報》)。李鴻章在回答美國記者提問時也展現了一個卓越的外交家的敏銳的國權意識和現代意識:
??他抨擊美國的排華法案。適逢美國國會已通過了排華法案《格利法》。李在抨擊這個法案時,「眼睛射出灼人的光芒」。他說,「排華法案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法案」,「你們因你們的民主和自由而自豪,但你們的排華法案對華人來說,是自由嗎?這不是自由!」
??他認識到國際經濟的互利性質。當記者問到對華投資時,李鴻章認為,在華投資是雙方互利的事,並表示清政府非常歡迎任何資本前來投資,建立當代工業企業。他同時說:「對於鐵路、電訊等事務,要由我們自己控制。我們必須保護國家主權,不允許任何人危及我們神聖的權利。」
??他對於婦女的教育問題表達了開明的立場。美國記者問及「閣下贊成婦女受教育嗎?」時,他說:「在我們清國,女孩在家中請女教師提供教育,所有有經濟能力的家庭都會雇請女家庭教師。我們現在還沒有供女子就讀的公立學校,也沒有更高一級的教育機構。這是由於我們的風俗習慣與你們(包括歐洲和美國)不同,也許我們應該學習你們的教育制度,並將最適合我們國情的那種引入國內,這確是我們所需要的。」
??他認識到報紙或者新聞媒體應該揭露真相。他說:「清國辦有報紙。但遺憾的是……清國的編輯們在講真話時十分吝嗇……由於不能誠實地說明真相,我們的報紙也就失去了新聞本身的高貴價值,也就未能成為廣泛傳播文明的方式了。」
這,就是李鴻章,一個在傳統和現代之間徘徊矛盾的人,一個處於夾縫中的人。戊戌變法的健將梁啟超曾評價李鴻章到,「吾……敬李之才,惜李之識,而悲李之遇也」。李氏認為自己不過是個「裱糊匠」。適逢內憂外患,從里到外都爛透了的清王朝,「裱糊匠」將一個破屋(清王朝)裝飾一新噓噓人尚可。偶有小風雨修修補補也能看得過去,但真的遇到大風雨,破屋必然原形畢露,又豈是一個半個「裱糊匠」所能補補貼貼支撐起來的呢?
7. 十個反面歷史人物事跡
趙高、嚴嵩、李林甫、楊國忠、盧杞、秦檜、楊廣、來俊臣、梁翼、和珅。
1、趙高
趙高(?-前207年),嬴姓,趙氏。秦朝二世皇帝時丞相,趙高本為秦國宗室遠親,任中車府令,兼行符璽令事,「管事二十餘年」。
秦始皇死後,趙高發動沙丘政變,他與丞相李斯合謀偽造詔書,逼秦始皇長子扶蘇自殺,另立始皇幼子胡亥為帝,是為秦二世,並自任郎中令。
他在任職期間獨攬大權,結黨營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公元前208年又設計害死李斯,繼之為秦朝丞相。第三年他迫秦二世自殺,另立子嬰為秦王。不久被子嬰設計殺掉,誅夷三族。
趙高從一名宦官起家,依仗著秦二世胡亥對他的寵信,把秦朝的暴虐色政推向了頂峰,從而加速了它的滅亡。
2、嚴嵩
嚴嵩(1480年—1567年),字惟中,號勉庵、介溪、分宜等,漢族江右民系,江西新余市分宜縣人,弘治十八年(1505年)乙丑科進士。
他是明朝著名的權臣,擅專國政達20年之久,累進吏部尚書,謹身殿大學士、少傅兼太子太師,少師、華蓋殿大學士。
嚴嵩父子權傾天下二十年,天下怨恨。嚴世蕃狂妄至極,甚至在家中寶庫內大笑說「朝廷無我富!」眾多大臣加以彈劾,皆賴世宗包庇。
在嚴嵩一夥的把持下,「政以賄成,官以賂授。」每一開選,視官之高下而低昂其值,及遇升遷,則視缺之美惡而上下其價。
如七品州判,售銀三百兩,六品通判售銀五百兩;刑部主事項治元,用銀一萬三千就可轉任吏部稽勛主事,貢士潘鴻業用銀二千二百兩,就當上了臨清知州。
武官中則指揮售銀三百兩,都指揮七百兩,奪職總兵官李鳳鳴出銀兩千兩,起補薊州總兵,老廢總兵官郭琮出銀三千兩,使督漕運。
3、李林甫
李林甫(683年-753年1月3日),小字哥奴,祖籍隴西,唐朝宗室、宰相,唐高祖李淵堂弟長平肅王李叔良曾孫,畫家李思訓之侄。
李林甫擔任宰相期間,對於才能功業在他之上而受到玄宗寵信、威脅到他相位的的官員,一定要想方設法除去,尤其忌恨以文才仕進的。他表面和善,言語動聽,卻在暗中陰謀陷害。世人都稱他是「口有蜜,腹有劍」。
李林甫擔任宰相十九年,是玄宗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宰相。他大權獨握,蔽塞言路,排斥賢才,導致綱紀紊亂,還建議重用胡將,使得安祿山做大,被認為是使唐朝由盛轉衰的關鍵人物之一。
4、楊國忠
楊國忠(約700年—756年),本名釗,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人,祖籍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市),唐代權臣。是東漢太尉楊震之後,張易之外甥,楊貴妃族兄。
楊國忠出身於弘農楊氏河中房,早年落魄,在楊玉環得寵後飛黃騰達,直至升任宰相,封衛國公。身兼四十餘職。他任相期間,專權誤國,敗壞朝綱,與安祿山的矛盾最終導致了安史之亂。
5、盧杞
盧杞 (?-約785年),字子良,滑州靈昌(今河南滑縣)人。 黃門監盧懷慎之孫,御史中丞盧奕之子 。唐朝宰相、奸臣。
任宰相以後,嫉妒賢能,稍有不順從自己的人,必定要致他於死地。先後陷害楊炎、顏真卿、嚴郢、張鎰等人 ,推舉同黨關播、於頎、趙贊等人 。
為了籌集軍餉,又實行括率、增收房屋間架稅、設立除陌稅。長安為此停止交易,痛怨之聲,喧囂遍及天下。
6、秦檜
秦檜(1090—1155年),字會之,生於黃州,籍貫江寧(今江蘇南京)。秦檜在南宋朝廷內屬於主和派,奉行割地、稱臣、納貢的議和政策。
第二次拜相期間,他極力貶斥抗金將士,阻止恢復;同時結納私黨,斥逐異己,屢興大獄,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奸臣之一。
7、楊廣
隋煬帝楊廣(569年—618年),本名楊英,字阿[mó,上麻下女](一作阿摐),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市)人。隋朝第二位皇帝。
在位期間頻繁發動戰爭,西征吐谷渾、三征高句麗,濫用民力、窮奢極欲,引發全國范圍農民起義,天下大亂,導致隋朝崩潰覆亡。
8、來俊臣
來俊臣(651年—697年6月26日) ,雍州萬年(今陝西西安市)人。唐朝武周時期著名酷吏。
無賴出身,善於告密,得到武則天信任,先後任侍御史、御史中丞、太僕卿,組織數百名無賴專事告密,設立推事院,聯合黨羽朱南山等撰寫《羅織經》,製造各種殘酷刑具,大興刑獄,採取刑訊逼供手段,任意捏造罪狀致人死地,大臣和李唐宗室遭到枉殺滅族者達數千家。
貪贓枉法,橫行無忌,聯合侯思止、王弘義等援朋結黨。最後,企圖陷害武氏諸王、太平公主、張易之等武則天最親信的人物,誣告皇嗣李旦和廬陵王李顯謀反,遭到衛遂忠告發。
萬歲通天二年(697年),武氏諸王與太平公主等乘機揭露來俊臣種種罪惡。武則天下令處死來俊臣,將其酷吏黨徒全部流放嶺南,延續十四年之久的恐怖「酷吏政治」宣告結束。
9、梁翼
梁冀(88年-159年9月9日),字伯卓。安定郡烏氏縣(今甘肅涇川)人。東漢時期外戚、權臣。出身世家大族,為大將軍梁商之子,他的妹妹為漢順帝皇後(順烈皇後)。
最初為黃門侍郎,歷任侍中、虎賁中郎將、越騎校尉、步兵校尉、執金吾。永和元年(136年),拜河南尹,任內殘暴不堪、肆意妄為。
梁商病逝後,梁冀接任大將軍,襲爵乘氏侯。順帝崩,立沖帝,與太尉李固等錄尚書事。沖帝崩,立質帝。後更毒殺質帝,另立桓帝劉志。
此後他更加專擅朝政,結黨營私,任人唯親,大肆將官爵給予親族。梁氏一門前後九人封侯,三位皇後,六位貴人,兩位大將軍,女人擁有食邑稱君的有七人,娶公主的三人,其餘任卿、將、尹、校的共五十七人。
延熹二年(159年),早對梁冀專權亂政不滿的漢桓帝,借宦官單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等五人之力殺死梁冀,並將之滅族。
10、和珅
和珅(1750年7月1日—1799年2月22日),姓鈕祜祿氏,原名善保,字致齋,自號嘉樂堂、十笏園、綠野亭主人,滿洲正紅旗,清朝中期權臣、商人。
和珅利用職務之便,結黨營私,聚斂錢財,打擊政敵。此外,和珅還親自經營工商業,開設當鋪七十五間,設大小銀號三百多間,且與英國東印度公司、廣東十三行有商業往來。
嘉慶四年(1799年),嘉慶帝即下旨將和珅革職下獄。和珅所聚斂的財富,約值八億兩至十一億兩白銀,所擁有的黃金和白銀加上其他古玩、珍寶,超過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財政收入的總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嚴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李林甫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楊國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趙高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盧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秦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楊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來俊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梁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和珅
8. 關於歷史古今名人的誠信的正反面例子
(反例)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己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列寧打碎花瓶的故事 (正反都可以)
有一次母親帶著列寧到姑媽家中做客。小列寧把姑媽家的一隻花瓶打碎了。於是,姑媽問孩子們:「是誰打碎了花瓶?」小列寧因為害怕受姑媽批評,便跟著其他孩子一起說:「不是我!「然而,母親猜到花瓶是淘氣的小列寧打碎的,因為這孩子特別淘氣,在家裡經常發生類似的事情。但是,小列寧向來是主動承認錯誤,從未撒過謊。她裝出相信兒子的樣子,一直沒有提起這件事,而是給兒子講誠實守信的美德故事,等待著兒子能主動承認。有一天,小列寧突然在媽媽講故事時失聲大哭起來,痛苦地告訴媽媽:「我欺騙了姑媽,我說不是我打碎了花瓶,其實是我乾的。」聽說孩子羞愧難受的述說,媽媽耐心地安慰他,告訴他只要向姑媽寫信承認錯誤,姑媽就會原諒他。於是,小列寧馬上起床,在媽媽的幫助下,向姑媽寫信承認了錯誤.從此以後,列寧沒有再說謊,長大以後,他也通過誠信這可貴的品質獲得了人民的支持。
(正面)阿伯拉罕·林肯出身卑微,但為人和藹公正,誠實厚道。他21歲那年,在朋友開的一家商店裡當店員。有一天一老婦來買紡織,多付了12美分,林肯當時沒有發覺。等他結帳時發現多收了錢,當晚就步行趕了六英里路,把多收的錢退給了那個老婦,附近的居民都很尊敬和喜愛這個年輕人,親熱地稱他「誠實的林肯」。真因為這種誠信的做人態度,林肯後來才成為了最著名的美國總統之一。
(正面)曾子殺豬
曾參殺豬的故事。曾參,春秋末期魯國有名的思想家、懦學家,是孔子門生中七十二賢之一。他博學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養性,德行高尚。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辦事,年幼的孩子吵著要去。曾參的妻子不願帶孩子去,便對他說:「你在家好好玩,等媽媽回來,將家裡的豬殺了煮肉給你吃。」孩子聽了,非常高興,不再吵著要去集市了。這話本是哄孩子說著玩的,過後,曾參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參卻真的把家裡的一頭豬殺了。妻子看到曾參把豬殺了,就說,「我是為了讓孩子安心地在家裡等著,才說等趕集回來把豬殺了燒肉給他吃的,你怎麼當真呢。」曾參說:「孩子是不能欺騙的。孩子年紀小,不懂世事,只得學習別人的樣子,尤其是以父母作為生活的榜樣。今天你欺騙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靈,明天孩子就會欺騙你、欺騙別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無信,明天孩子就會不再信任你,你看這危害有多大呀。」
(正面)商鞅立木為信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正面)季布「一諾千金」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深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金」的由來)後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終於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
9. 名人反面事例故事大全2014
1。 。華盛頓和尼克松,柯林頓的比較
華盛頓用小斧頭砍倒了他父親的櫻桃樹之一。看到心愛的父親砍倒一棵樹,非常生氣,揚言要給教訓的感覺。華盛頓在他父親的憤怒前面沒有障礙,承認自己的錯誤。父親很感動,說華盛頓的誠實可貴比所有的櫻桃樹也高得多。美國總統尼克松也因被曝光而被迫辭職的謊言「水門事件」;因為不光彩的謊言,險遭彈劾柯林頓的丑聞。誠實和心愛的和受人尊敬的結果,因為2橫亘在染色的政治歷史。
2.燕舒建立誠信
宋慈燕舒,素有誠實知道。在他14歲的時候,有人向他推薦神童皇帝。皇帝召見他,問他有一千多名學者也參加了考試。燕書發現,測試結果僅僅十天前,練自己的,只是如實反映到信州和其他主題要求的變化。燕書宋真宗非常贊賞誠實,他們給了他「與進士出身。」燕書時後,而當時的和平與和諧。因此,資本的大小官員會經常去外面玩,或舉辦各種餐館在城市宴會茶館。燕書是窮人,沒錢去外面吃,喝,和兄弟們不得不讀取和寫入的家居用品。有一天,真宗燕書作為輔助提升東宮,太子人員的研究。部長們驚訝異常,真宗不明白為什麼這樣的決定。真宗說:「最近,部長們經常玩的宴會,晏殊閉門僅僅是為了學習,所以體重仔細,東宮是官方合適的人選。」 Yan舒剎呢說:「那我其實是一個人誰喜歡玩宴會,但家裡精益呢?如果我有錢,也早就參與了宴會。」這兩件事,讓閆書在眼前部長們建立誠信,並相信他更多宋真宗。
10. 古代歷史人物教育中反面例子
邯鄲學步。燕國壽陵的一個人去邯鄲學走路的故事,不但沒有學到邯鄲人的走路,而且還把自己原來的步伐忘記了。生搬硬套地模仿別人,而不從中抉擇,反而會失去自己原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