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邯鄲有哪些著名的歷史人物
子楚夫人
即趙姬或邯鄲姬。戰國時秦莊襄王妻,秦始皇生母。趙國邯鄲豪家之女,善歌舞。本為大商賈呂不韋之姬。呂以在趙作人質的秦國公子異人(後改名子楚)奇貨可居,極力游說親昭王的太子安國君收子楚為嗣,事成後,將她也獻與子楚。她自匿有身,懷孕十二月而生子贏政(秦始皇),後子楚立為太子,她與贏政歸秦。不久,子楚繼位,是為庄襄王。子楚殂,太子政立為王,她為太後。常與呂不韋私通,呂恐事發,乃進(laoai), 詐為宦者, 得侍,私生兩子。秦王政九年(前238年),秦王政行加冕禮,親主國政,殺(laoai),及其二子,幽禁她於雍都,誓永不見。後因齊人茅焦之諫,秦王復迎她入咸陽。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死, 謚為帝太後,與庄襄王合葬於芷陽(今陝西臨潼縣芷陽鄉)。
趙奢
戰國時期趙國將領。原為田部吏,執法無私,受平原君推薦,管理國家稅賦,為國不為私,「民富而府庫實」。 後為將軍,善用兵。趙惠文王二十九年(前270年),秦國攻打韓國,駐軍閼與(今山西和順),他奉命率兵前去救援,先是堅壁增壘,故意裝出並不進擊的樣子,然後率領大軍突然急速前進,直逼閼與,搶先佔據北山,以先聲奪人之勢大破秦軍,以功被封為馬服君。趙奢行法不管上下,用人不以唯親。 趙奢墓在邯鄲西紫山上,此山又稱馬服山。
廉頗
戰國後期趙國著名大將。戰國七雄兼並斗爭時期,為趙國軍隊的主帥,率軍數次擊退秦軍強大攻勢,使秦軍無法深入趙國境內,迫使秦王不得不與趙暫時罷兵講和。 前283年率趙軍伐齊,大敗齊軍,奪取齊地,封為上卿,進一步擴展了趙國的勢力。各諸侯國對他統率的趙軍無不畏懼。前251年,廉頗率軍擊敗攻趙的燕軍,任相國,受封信平君。後因趙悼襄王輕信讒言,被革職,出奔魏都大梁(河南開封西北)。後趙國屢遭秦軍功敗,廉頗急欲歸國效力。 趙王派使者探視廉頗,使者受其政敵的賄賂,還報趙王說;「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趙王以為他已衰老,不再起用。 廉頗也未遂報國之願,又投奔楚國,最後客死在楚壽春(今安徽壽縣)。
藺相如
戰國時趙國上卿。相傳邯鄲市西十多公里處的藺家河村是他的故里。多謀善辯,膽略過人,以大局為重,善與人和,歷代備受稱頌。 原為惠文王時繆賢的門客。 秦向趙強索 「和氏璧」,他奉命帶璧入秦,當廷力爭,完璧歸趙。 惠文王二十年(前279年),隨趙王到澠池(今河南澠池南)與秦王相會,以智勇斗秦王,免使趙王受辱,因功拜為上卿。 對同朝大臣廉頗容忍謙讓,使其愧悟,二人成為團結御敵的知交。邯鄲城內有條胡同名「回車巷」,相傳就是藺相如在此回車給廉頗讓路的地方。
王莽
新王朝的建立者。公元9至公元23年在位。字臣君,魏郡元城(今大名東沙窩廟一帶)人,祖籍東平陵(今山東章丘西北)。漢元帝皇後侄,其家族均是高官貴職,有九侯五大司馬。西漢末,以外戚掌握政權,成帝永始元年時封新都侯。元始五年(公元5年)毒死平帝,自稱假(代理)皇帝。 次年立年僅兩歲的劉嬰為太子,號「儒子」。初始元年(公元8年)稱帝,改國號為新,年號始建國。在位時,對元城水患較關注,曾修治屯氏河(後人稱王莽河,今無)以利良田。命令全國民間土地,改稱「王田」,奴婢改稱「私屬」,禁止買賣;實行五均六管;屢次改變幣制,引起經濟混亂;恢復五等爵,經常改變官制。法令苛細,賦役繁重。 天鳳四年(公元17年)爆發農民大起義。更始元年(公元23年),新王朝終於在農民起義軍的打擊下崩潰,莽在長安被殺。
王烈
字長休,邯鄲人。著名方士,世傳成仙而去,據文字記載主要活動於三國時期。 少時學無不覽, 常與人談論《五經》及諸子百家之言,議論博深, 與著名文人嵇康關系密切, 愛好服葯養氣等求仙之術。其傳聞很多,最終行蹤不為人所知。
毛遂
http://tieba..com/f?kz=76223689 更多
『貳』 邯鄲的歷史名人大全
1、趙武靈王:中國第一個創建了騎兵的帝王,也開創了中國軍事變革的先河;
2、廉頗:今保定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3、李牧:今邢台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4、藺相如:趙國名相,山西人,和廉頗兩個人威懾秦國;
5、荀子:趙國人,和孔子、孟子等齊名的大學問家,韓非和李斯的師父;
6、嬴政:秦始皇,中國第一位皇帝,祖籍在陝西,但出生在邯鄲;
7、曹操:安徽人,漢末丞相,建都鄴城,統一北方,與子曹丕、曹植開創建安文學流派;
8、韓蔭亭:永年田寨人,中共直南特委特派員,八路軍平漢支隊司令員;
9、楊露禪:永年廣府人,楊氏太極宗師;
10、樂毅:趙國人,戰國名將,被趙王封為望諸君;
11、趙勝:平原君,戰國四公子之一;
12、趙奢:馬服君,曾經多次戰敗包括秦國在內的敵國軍隊,戰功赫赫;
13、毛遂:出使不辱使命,為官造福於民,趙國賢士;
14、魏徵:唐初名相,邢台巨鹿人,(一說邯鄲館陶人),以直諫著稱於世;
15、趙姬:秦始皇的母親,著名的美女,中國封建歷史上第一個太後;
16、羅敷:著名的漢樂府《陌上桑》的女主角,繼趙姬之後的又一位趙國美女;
17、武禹襄:永年廣府人,武氏太極宗師;
『叄』 邯鄲的名人都有誰
1、趙雍
趙雍(前344年 —前295年),即趙武靈王,嬴姓趙氏,名雍,趙肅侯之子,戰國時期趙國第六代君主,政治家、改革家。生於趙國都城邯鄲,15歲即位。
趙武靈王即位時,趙國國力不強,受中原大國欺侮。林胡、樓煩等游牧民族也不時騷擾,鄰境較小的中山國也時常進犯。趙武靈王二十四年(前302年)頒布命令,推行的「胡服騎射」政策,改革軍事裝備和作戰方法,趙國因而國勢大盛。
趙雍率將士攻擊匈奴,佔領今內蒙古南部黃河兩岸之地,建立雲中、九原兩郡,又在陰山築趙長城以抵禦胡人。前296年吞並中山國。前314年,燕國發生子之之亂,國都被齊國、中山國攻破,趙武靈王扶植燕昭王回國即位。
『肆』 邯鄲歷史典故
有關邯鄲的歷史典故:
1、價值連城
春秋時候,有個叫卞和的楚國人,在楚山得到一塊玉璞(裡面蘊藏有美玉的石頭),把它獻給楚厲王,厲王讓加工玉石的匠人鑒別,匠人不識貨,將其誤認為是石頭,於是卞和以欺君之罪被砍去了左腳。厲王死後,武王繼位,卞和又獻玉璞,但鑒別的結果仍說是石頭,卞和又被砍去了右腳。
後來楚文王繼位,卞和抱著玉璞在楚山下哭了三天三夜,眼淚都流幹了,眼睛裡哭出了血。文王派人問他為何哭得這樣悲痛,卞和說:「我所傷心的並不是被砍去了雙腳,而是這個世道是非不分、黑白顛倒。
這明明是塊寶玉,卻被認為是石頭;我本來是一心為國的忠貞之士,卻被認為是欺君罔上的無知狂徒——這是最使我傷心的啊!」文王讓匠人剖開玉璞,果然得到一塊上等的美玉,為了表彰卞和獻玉的功績,就將這塊美玉命名為「和氏之璧」。
從此,和氏璧成為稀世之寶。後來到了戰國時期,和氏璧被趙惠文王得到了,秦昭王聽說後非常羨慕和嫉妒,派人給趙惠文王送去一封信,信上說:願意以十五座城池交換和氏璧。
2、紙上談兵
紙上談兵」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曾以少勝多,大敗入侵的秦軍,被趙惠文王提拔為上卿。他有一個兒子叫趙括,從小熟讀兵書,張口愛談軍事,別人往往說不過他。因此很驕傲,自以為天下無敵。
然而趙奢卻很替他擔憂,認為他不過是紙上談兵,並且說:「將來趙國不用他為將罷、如果用他為將,他一定會使趙軍遭受失敗。」果然,公元前259年,秦軍又來犯,趙軍在長平(今山西高平附近)堅持抗敵。那時趙奢已經去世。
廉頗負責指揮全軍,他年紀雖高,打仗仍然很有辦法,使得秦軍無法取勝。秦國知道拖下去於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間計,派人到趙國散布「秦軍最害怕趙奢的兒子趙括將軍」的話。趙王上當受騙,派趙括替代了廉頗。
趙括自認為很會打仗,死搬兵書上的條文,到長平後完全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結果四十多萬趙軍盡被殲滅,他自己也被秦軍箭射身亡。
3、南轅北轍
魏王想攻打趙國,季梁勸他說:"我在大路上遇到一個趕著車向北走的人,告訴我說:『我要去楚國。'我問他:『你要去楚國,為什麼要向北呢?'他說:'我的馬好。'我說:'您的馬雖然好,但這不是去楚國的路啊!'他又說:'我的路費很充足。'
我說:『你的路費雖然多,但這不是去楚國的路啊!'他又說:'給我駕車的人本領很高。'他不知道方向錯了,趕路的條件越好,離楚國的距離就會越遠。
現在大王動不動就想稱霸諸侯,辦什麼事都想取得天下的信任,依仗自己國家強大,軍隊精銳,而去攻打邯鄲,想擴展地盤抬高聲威,豈不知您這樣的行動越多,距離統一天下為王的目標就越遠,這正像要去楚國卻向北走的行為一樣啊!」
4、胡服騎射
趙武靈王是趙國的一位奮發有為的國君,在與周邊胡人的軍事摩擦中,他發現胡人的短衣長褲、騎馬作戰非常靈活,於是主張穿胡人的服裝,學習胡人騎馬射箭的作戰方法。
為此,他力排眾議,帶頭穿胡服,學騎馬,練射箭,親自訓練士兵,使趙國軍事力量日益強大,得以擊退胡人,消滅中山,成為「戰國七雄」之一。這個典故告誡人們不要固步自封,而要學習別人的長處,勇於改革。
邯鄲市西的插箭嶺相傳是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訓練士卒的場所,邯鄲市區的叢台公園中的武靈叢台則是趙武靈王檢閱軍隊是使用的。
5、邯鄲學步
這個故事說的是戰國時代,燕國壽陵有個少年到趙國都城邯鄲去,看到邯鄲人走路的姿態很美,就跟著學起來,結果不但沒有學好,反而連自己原來的走法也忘記了,只好爬著回到家鄉。後來這個故事演化為成語——邯鄲學步,比喻模仿別人不到家,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本領也丟掉了。
在邯鄲市區中心地帶有一座學步橋,傳說燕國少年就是在這里學邯鄲人走路的。現存的石橋建於明代,已不再通車,圍繞石橋修建成了一個市民休閑娛樂廣場,把學步的故事刻成雕塑教育後代,廣場還刻立了許多碑文,講述著邯鄲的歷史。
『伍』 邯鄲的古今名人有那些
1、武禹襄
武河清,字禹襄(1812-1880),號廉泉,清代直隸廣平府人。禹襄曾祖靜遠以武癢生授衛千總職;祖父大勇,弱冠游武摩;父烈,邑廩生。武禹襄的長兄為澄清,舉人,官河南舞陽縣知縣;次兄汝清,進士,官刑部四川司員外郎。
武禹襄武學,以氣貫串。武禹襄的武學理論,除了追隨王宗岳的太極理論之外,其個人特色最為強烈,影響後世武者最大的,就是他的"氣"論。
2、魏徵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鉅鹿郡(一說在今河北省巨鹿縣,一說在今河北省館陶縣 ,也有說在河北晉州)人,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創建「貞觀之治」的大業,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
貞觀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祿大夫,封鄭國公,謚號「文貞」。[葬禮從簡。同年入凌煙閣。魏徵陵墓位於陝西省禮泉縣。著有《隋書》序論,《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等。其言論多見《貞觀政要》。其中最著名,並流傳下來的諫文表---《諫太宗十思疏》。
3、楊露禪
楊露禪(1799—1872年),名福魁,又名福同,字露禪,「禪」亦作「蟬」,別號祿纏。河北省永年縣人。幼時家貧,約10歲到河南溫縣陳家溝陳德瑚家為僮,著名武師陳長興每晚至陳德瑚家前廳教授族中弟子,楊露禪殷勤伺候,窺習拳藝,功力大進。
一次,陳家師兄弟多人與之較量,皆敗於他的手下。長興喜其敏慧,正式收其為徒,盡傳己術。後經人舉薦到北京教拳,清代王公、貝勒從學者頗多,後任旗營武術教師。因為武功高強,故有「楊無敵」之稱。所傳拳術有「凌得起筋,萬全其骨,全得其皮」以及「風格勻緩、柔和、舒展大方」,精髓為「松」與「沉」。
4、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後為魏王,去世後謚號為武王。
5、鄧麗君
鄧麗君(1953年1月29日-1995年5月8日),出生於中國台灣省雲林縣,祖籍河北省大名縣,中國台灣歌唱家、日本昭和時代代表性日語女歌手之一。
1967年推出首張個人專輯,從而開始其歌唱生涯。1969年因演唱台灣首部連續劇《晶晶》的同名主題曲而在台灣成名。20世紀70年代初期以《千言萬語》、《海韻》等作品打開香港及東南亞唱片市場。
『陸』 邯鄲都有什麼名人
趙武靈王:中國第一個創建了騎兵的帝王,也開創了中國軍事變革的先河版;
廉頗、權李牧:戰國四大名將其中兩個,其成就自然不用說;
藺相如:趙國名相,和廉頗兩個人威懾秦國;
趙勝:平原君,戰國四公子之一;
毛遂:出使不辱使命,為官造福於民,趙國賢士;
趙奢:馬服君,曾經多次戰敗包括秦國在內的敵國軍隊,戰功赫赫;
荀子:和孔子、孟子等齊名的大學問家,韓非和李斯的師父;
趙姬:秦始皇的母親,著名的美女,中國封建歷史上第一個太後;
嬴政:秦始皇,中國第一位皇帝,祖籍在陝西,但出生在邯鄲;
羅敷:著名的漢樂府《陌上桑》的女主角,繼趙姬之後的又一位美女;
魏徵:唐初名相,邯鄲館陶人,以直諫著稱於世;
楊露禪:邯鄲永年人,楊氏太極宗師;
鄧麗君:一代才女,祖籍邯鄲大名
『柒』 請列舉自古以來邯鄲的名人!
史料記載,被稱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生在邯鄲。當時作為人質的秦異人在趙國娶趙姬為妻,在河北省的邯鄲生下贏政,也稱趙政。回到秦國後贏政登上帝位,剪滅六國,統一文字、車軌、度量衡,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制國家,被尊為始皇。
荀子是春秋戰國時期與孔子、墨子、莊子等齊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趙國(今邯鄲)人。曾在齊國講學,後到楚國任蘭陵令。著有《勸學》、《天論》等篇,其弟子韓非、李斯都是當時政壇和思想界非常有影響的人物。中國著名學者郭沫若評價:「荀子是先秦諸子中最後一位大師,他不僅集了儒家之大成,而且可以說是集了百家的大成的。」
曹操是三國時期的著名人物,不僅軍事上叱吒風雲,文學上也造詣極深。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破袁紹後,營建鄴都金鳳、銅雀、冰晶三台。他招攬文學雅士,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為核心、包括「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禹、應瑒、劉楨)和蔡琰在內的鄴下文人集團。他們發揚漢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傳統,以反映人民疾苦和建功立業的追求為主要內容,作品慷慨悲涼,語言剛健爽朗,創建了文學史家盛贊不絕的建安文學。
著名女詩人蔡文姬歸漢後奉曹操之命在鄴城續寫《漢書》,並完成了她的千古絕唱《胡笳十八拍》,深刻反映了文化大融合時期各民族人民期盼和平生活的心聲。
北齊大將蘭陵王高肅文武雙全,沖鋒陷陣屢建戰功,創作出假面歌舞《蘭陵王入陣曲》。這支名曲在我國早已失傳,但在唐代時傳入日本,至今仍為其廟堂和皇家的慶典音樂, 1992年日本京都奈良雅樂團來到位於邯鄲市磁縣境內的蘭陵王墓前做供奉演出,千年古樂重歸故里。其假面藝術流傳至今成為中國臉譜藝術的鼻祖。
唐代著名政治家、名相魏徵是邯鄲館陶人,他輔佐唐太宗李世民成就了唐代的強盛與繁榮。他提出的一系列治國思想,如 「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等對後世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樂毅
叢台公園湖心有個望諸榭,就是紀念他的。他被封為望諸君。
趙奢
趙王賜其馬姓,故今日有180一瓶的「趙賜馬」。他被封為馬服君,只是兒子不爭氣。
鄧麗君 羅縛 阿房女 京娘 盧俊儀
都是邯鄲美女 卓文君
頗 魏徵 是保定的
邯鄲出名的人還有秦始皇他媽中國第一個太後,趙姬
還有環肥燕瘦的趙氏姐妹
八路軍總參謀長:左權大將軍(是安身到邯鄲了,不是邯鄲人)
李牧(?—前229年),戰國時期趙國人,戰國時期趙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
李牧的生平活動大致可劃分為兩個階段,前一段是在趙國北部邊境,抗擊匈奴;後一段是在朝中參與政治軍事活動,以抵禦秦國為主。
趙國在公元前309年趙武靈王時期,下令國中「胡服騎射」,進行了一系列改革,軍事力量逐漸強大。但是,到了惠文王、孝成王時期,匈奴各部落軍事力量逐步恢復強大起來,並不斷騷擾趙國北部邊境。趙王便派李牧帶兵獨當北部戍邊之責。
李牧常年駐守北部代郡、雁門郡(今山西代縣西北)邊境地區防禦匈奴。他根據實際情況採取有力措施加強軍隊的戰鬥力,有效地防備了匈奴的侵擾,贏得士兵們的 愛戴。他的措施是:首先,任用自己認為能乾的人為官,同時把收來的貨物,稅款掌握在自己的駐軍公署,充當士卒的日常開銷。其次,每日宰殺數頭牛采犒賞將 士,優待士兵。第三,加緊練習騎馬射箭,重視警報系統,增設偵察人員。在軍事上,嚴明法規:「匈奴□入盜,急入收保,有敢捕虜者斬」(《史記•李牧列 傳》)。所以匈奴每次入侵,嚴密的警報系統發揮威力,士兵迅速退回營壘固守,不敢擅自出戰。使匈奴擄掠無所得,趙國軍隊卻因此保存了實力,多年來在人員、 物資上沒有多少損失,為以後的伺機反擊奠定了物質基礎。
但匈奴人卻認為李牧這是膽怯,就連趙國邊境上的士兵也認為自己的將軍是膽小害怕。趙王因此而責備了李牧。但李牧依然如,我行我素。終於激怒了趙王,把他召 回,另派將領替代他。新任將領到職一年多,每當匈奴兵來犯,他都命令部隊出戰,往往受挫失利,損失傷亡慘重。使邊境地區不能按時耕種、放牧。於是趙王又請 李牧復出,李牧閉門不出,堅持說自己有病,趙王一再懇請,李牧提出:「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史記•李牧列傳》)。趙王答應了他。
李牧再次到邊境後,仍按原來的規約行事。幾年當中,匈奴來犯一無所獲,但始終認為李牧膽怯不敢出戰。戍邊的將士日日受到犒賞而不被使用,因此,都請求願與 匈奴決一死戰。李牧看準了時機,准備經過挑選的兵車一千三百輛,精選的戰馬一萬三千匹。獲賞百金的勇士五萬人,優秀射手十萬人,全部組織起來加以訓練。並 大縱牲畜,讓人民滿山遍野地放牧。
匈奴見此情景,先是派遣小股兵力入侵。接戰後,李牧佯敗,丟下幾千人給匈奴。單於聞之,率大軍入侵趙地,李牧則出奇兵,以兩翼包抄戰法出其不意包抄匈奴 軍,一舉殲滅匈奴騎兵十餘萬人。接著又乘勝滅檐襤、破東胡,降林胡,單於遠遠逃走。其後十多年,趙國北邊穩固,匈奴不敢接近趙國邊境的城邑。李牧也因此成 為繼廉頗、趙奢之後趙國的最重要的將領。
由於李牧確保了趙國邊境的安全,使趙國君臣能無後顧之憂地對付強秦的兼並戰爭,實際上,藺相如、廉頗、起奢等人在政治軍事斗爭上的每一個勝利,都有李牧的協作支持在內。
李牧到朝中任職,約在前246年以後。他曾因國事需要調回朝中,以相國身份出使秦國,定立盟約,使秦國歸還了趙國之質子。兩年後悼襄王繼位。當時,趙奢、藺相如已死,廉頗與樂乘均出走他國,李牧成為朝中重臣。
趙悼襄王元年(前244年)趙國派李牧攻打燕國,拔武遂(今河北徐水縣西)、方城(今河北固安縣南)。此時,泰國迅速地兼並了魏國的大片土地,迫使魏國臣服之後,把主要兵力對向趙國。
趙王遷三年(前233年)趙將扈輒為秦將桓齮(又稱樊於期)所敗,喪師十萬。秦又自北路進攻趙的後方,形勢危急,趕任命李牧為大將軍,率兵南下反擊秦軍, 在宜安(今河北蒿城縣西南二十里)大破秦軍,10萬余秦軍,全部被殲。桓齮僅率少量親兵沖出重圍,畏罪逃奔燕國。此戰給秦國以沉重打擊,李牧因功被封武安 君。
公元前232年,秦復攻趙番吾(今河北省平山縣南),李牧出兵迎戰,再次重創秦軍,但趙國的軍力損失也很大。當時韓、魏已聽命於秦,隨秦軍攻趙,李牧為此又向南進軍,抵禦韓、魏的進攻。
公元前229年,秦派王翦攻趙,趙以李牧、司馬尚抵抗。秦軍不得進,就以重金賄賂趙王寵臣郭開,他在趙王面前散布李牧、司馬尚想謀反,趙王中計,派趙蔥和 齊將顏聚代李牧。李牧不從命,趙國暗中布置圈套捕獲李牧並斬殺了他,撤換了司馬尚。趙國臨戰而親佞臣誅良將。三個月後,秦將王翦乘勢急攻,大破趙軍,殺趙 蔥,虜趙王遷及顏聚,趙國滅亡。
點評:李牧是戰國末年東方六國最傑出的將領。深得士兵和人民的愛戴,有著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戰中,他屢次重創敵軍而未嘗敗,顯示了高超的軍事指揮藝 術。尤其是破匈奴之戰和肥之戰,前者是中國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後者則是圍殲戰的範例。他的無辜被害,使趙國自毀長城,也使後 人無不扼腕嘆恨,其經歷與秦國武安君白起又何等相似。胡三省注《通鑒》時,將李牧的被害與趙國的滅亡聯系在一起:「趙之所侍者李牧,而卒殺之,以速其 亡。」司馬遷在《史記•趙世家貿》中說趙王遷「其母倡也」,「索無行,信讒,故誅其良將李牧用郭開」。司馬遷因趙王而遷怒其母,可見其何等義憤。
『捌』 邯鄲歷史名人故事
趙武靈王
在位於公元前年——公元前299年,是戰國時代著名的軍事家與政治家。他在國內帶頭實行胡服騎射改革,富國強兵,使軍隊戰鬥力和國力大大增強。對中原騎兵隊伍的組建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趙武靈王開疆拓土,大展雄姿,滅中山,略胡地,擴地北至燕代,西至雲中、九原,今包頭市以北地帶均屬趙境。並深入險地親探秦國情勢,大有代秦統一天下之勢。是我國古代改革開放、變法圖強的先驅。
子楚夫人
即趙姬或邯鄲姬。戰國時秦莊襄王妻,秦始皇生母。趙國邯鄲豪家之女,善歌舞。本為大商賈呂不韋之姬。呂以在趙作人質的秦國公子異人(後改名子楚)奇貨可居,極力游說親昭王的太子安國君收子楚為嗣,事成後,將她也獻與子楚。她自匿有身,懷孕十二月而生子贏政(秦始皇),後子楚立為太子,她與贏政歸秦。不久,子楚繼位,是為庄襄王。子楚殂,太子政立為王,她為太後。常與呂不韋私通,呂恐事發,乃進(laoai), 詐為宦者, 得侍,私生兩子。秦王政九年(前238年),秦王政行加冕禮,親主國政,殺(laoai),及其二子,幽禁她於雍都,誓永不見。後因齊人茅焦之諫,秦王復迎她入咸陽。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死, 謚為帝太後,與庄襄王合葬於芷陽(今陝西臨潼縣芷陽鄉)。
趙奢
戰國時期趙國將領。原為田部吏,執法無私,受平原君推薦,管理國家稅賦,為國不為私,「民富而府庫實」。 後為將軍,善用兵。趙惠文王二十九年(前270年),秦國攻打韓國,駐軍閼與(今山西和順),他奉命率兵前去救援,先是堅壁增壘,故意裝出並不進擊的樣子,然後率領大軍突然急速前進,直逼閼與,搶先佔據北山,以先聲奪人之勢大破秦軍,以功被封為馬服君。趙奢行法不管上下,用人不以唯親。 趙奢墓在邯鄲西紫山上,此山又稱馬服山。
廉頗
戰國後期趙國著名大將。戰國七雄兼並斗爭時期,為趙國軍隊的主帥,率軍數次擊退秦軍強大攻勢,使秦軍無法深入趙國境內,迫使秦王不得不與趙暫時罷兵講和。 前283年率趙軍伐齊,大敗齊軍,奪取齊地,封為上卿,進一步擴展了趙國的勢力。各諸侯國對他統率的趙軍無不畏懼。前251年,廉頗率軍擊敗攻趙的燕軍,任相國,受封信平君。後因趙悼襄王輕信讒言,被革職,出奔魏都大梁(河南開封西北)。後趙國屢遭秦軍功敗,廉頗急欲歸國效力。 趙王派使者探視廉頗,使者受其政敵的賄賂,還報趙王說;「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趙王以為他已衰老,不再起用。 廉頗也未遂報國之願,又投奔楚國,最後客死在楚壽春(今安徽壽縣)。
藺相如
戰國時趙國上卿。相傳邯鄲市西十多公里處的藺家河村是他的故里。多謀善辯,膽略過人,以大局為重,善與人和,歷代備受稱頌。 原為惠文王時繆賢的門客。 秦向趙強索 「和氏璧」,他奉命帶璧入秦,當廷力爭,完璧歸趙。 惠文王二十年(前279年),隨趙王到澠池(今河南澠池南)與秦王相會,以智勇斗秦王,免使趙王受辱,因功拜為上卿。 對同朝大臣廉頗容忍謙讓,使其愧悟,二人成為團結御敵的知交。邯鄲城內有條胡同名「回車巷」,相傳就是藺相如在此回車給廉頗讓路的地方。
李牧
戰國末年趙國大將。主要活動年代在趙孝成王至趙王遷時期,是最早抗擊匈奴侵擾並取得重大勝利的著名軍事家之一。他曾採用示弱驕敵、待機誘敵的戰略, 斬殺匈奴驕兵十萬,使其聞李牧名而喪膽。在長達十年多的時間內趙國北部邊界不受侵擾 。並一鼓作氣擊破東胡,侍服林胡,為趙擴地千里。趙王遷三年(前233年), 秦軍派兵攻打赤麗、宜安(今河北省蒿城四南),李牧率兵反擊, 在肥(河北晉縣西)大敗秦軍,因功封武安君。次年,秦軍越太行,攻番吾(今河北平山東),又被李牧率師擊敗。後因趙王中秦反間計,被殺死。
王莽
新王朝的建立者。公元9至公元23年在位。字臣君,魏郡元城(今大名東沙窩廟一帶)人,祖籍東平陵(今山東章丘西北)。漢元帝皇後侄,其家族均是高官貴職,有九侯五大司馬。西漢末,以外戚掌握政權,成帝永始元年時封新都侯。元始五年(公元5年)毒死平帝,自稱假(代理)皇帝。 次年立年僅兩歲的劉嬰為太子,號「儒子」。初始元年(公元8年)稱帝,改國號為新,年號始建國。在位時,對元城水患較關注,曾修治屯氏河(後人稱王莽河,今無)以利良田。命令全國民間土地,改稱「王田」,奴婢改稱「私屬」,禁止買賣;實行五均六管;屢次改變幣制,引起經濟混亂;恢復五等爵,經常改變官制。法令苛細,賦役繁重。 天鳳四年(公元17年)爆發農民大起義。更始元年(公元23年),新王朝終於在農民起義軍的打擊下崩潰,莽在長安被殺。
毛遂
趙國平原君趙勝的門客,雞澤人。公元前260年,秦大敗趙軍於長平,乘勝圍困趙國都城邯鄲,危在旦夕。 趙王派平原君赴楚國求救,毛遂自薦前往。 談判中,楚王畏秦,議事不決,毛遂按劍上階慷慨陳辭,直說利害,說服了楚王合縱抗秦,使趙國得救。平原君以遂為上客。今永年縣廣府鎮東南有「毛遂墓」。
樂毅
戰國時燕將,中山國靈壽(今河北靈壽西北)人。樂羊的後代。燕昭王時任亞卿,幫助燕昭王實現政治、軍事改革,頗有建樹。後出奔趙國,被封為觀津(今河北武邑東南),號望諸君,此後來往於燕趙之間,促使兩國和睦相處。卒於趙國。相傳邯鄲城東的樂家堡為其居地,村北的將軍墓是他的墓葬。現邯鄲市叢台下有亭,亭因封號名為「望諸榭」。
公孫龍
戰國時期邏輯思想家。名家(又稱「辯者」,是辯論名實即概念與事實問題為中心的一個學派)的代表人物。傳說字子秉,趙國(今邯鄲)人。做過平原君的門客,曾和趙惠文王論偃兵,認為「偃兵之意兼愛天下之心也。」反對諸侯兼並戰爭。在當時「堅白同異」的辯論中,和惠施主張不同,但同屬名家。其名辯論題有「離堅白」、「白馬非馬」等多條。認為石頭的「堅」和「白」兩屬性是可以互相分離的;「白馬」和「馬」存在特殊和一般的差別,是不同的概念(「名」),不應混淆,著重分析了概念的規定性和差別性, 還提出並論述了「指」、「物」、「名」、「謂」等概念。 對古代邏輯思想發展有很大貢獻。 雖然其「白馬非馬」的結論未必正確,但此論幾乎涉及了邏輯概念論的所有基本問題,如內涵、外延的反比關系以及限定與概括定義法等。其《名實論》對邏輯判斷、推理的實質進行了分析和探討。還致力於使邏輯少有政治理論色彩,向純邏輯的方向發展。著有《公孫龍子》。
荀子
(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況,尊號「卿」,戰國時趙國人。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與教育家,其學說為我國封建政治文化的主流。荀子本著「揚棄」的原則,繼承了孫子創立的儒家思想體系,並吸取了諸子百家的思想精華,從而使儒家理論更加適應新興統治階級的需要。成為以後歷代統治階級不可或缺的統治人民的思想武器。荀子學說,是我國兩千年來封建政治、文化的主流,是封建制度的理論基礎,在意識形態領域里,為鞏固封建社會這一制度,有著重要的貢獻。
嬴政
(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史稱秦始皇,曾用名趙政,生於邯鄲,戰國時秦國國君,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建立統一中央集權制國家的皇帝,被史學家譽為「千古一帝」。從公元前230年滅韓開始,到公元前221年滅齊,結束了長期以來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行郡縣制度,統一法令,統一度量衡,統一文字,修築長城,防禦匈奴等。但因刑法苛虐,致使「男子力耕不足糧賦,女子紡績不足衣服」,同時實行焚書坑儒政策,對中國文化的摧殘極為嚴重,故而在秦始皇稱帝後不久,秦王朝便滅亡了。
曹操
(公元前155年——公元前220年)字孟德,沛國譙縣(安徽亳縣)人,三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文學家。他從陳留起兵到洛陽去世,奮戰30餘年,參加大小戰役近50餘次,在北方消滅群雄割據,統一了大半個中國,可謂一代梟雄。赤壁戰後,曹操回到鄴城(今邯鄲臨漳縣),自此以後他大部時間居於鄴城,並修建三台(銅雀台、金虎台、冰井台)。他於208年親自參加規劃設計,修建後的鄴都,東西長七里,南北總寬五里。他精於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他善詩歌與精散文,創作的《蒿里行》、《觀滄海》等詩作流傳千古。特別是後期,居鄴城常與「建安七子」寫詩論文,為一時之盛。
魏徵
(公元前580年—公元前643年)字玄成,魏州曲城(今屬館陶縣)人。魏徵是中國古代歷史上享有盛譽的諫臣良相,他勤政愛民,直言進諫,提出「兼聽則明,偏信則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居安思危,戒奢以儉」,促使太宗行開明之治,在此期間,唐朝出現了興盛局面,而魏徵則是「貞觀之治」的一大功臣。
楊露禪
(公元1800年——公元1872年)永年縣人,楊式太極拳的開創人。楊露禪所創太極拳,經其子班侯繼承發展,奠定了一百零八式的太極拳路。再經其孫楊澄甫修訂,遂定為楊式大架子。現楊式太極拳已譽滿全國,弟子遍天下,其技藝正走向世界。
韓蔭亭
(1912-1979)曾用名韓樾,永年縣田寨人。自幼酷愛學習,樂於助人,思想進步。一九二九年考入河北省立第十三中學投身革命,一九三0年在河北省立第十三中學加入共青團,同年轉為中共黨員。一九三一年六月任中共永年縣第一任縣委書記,一九三二年夏任中共直南特委特派員。努力開辟黨的工作,領導「貧農團」,組織過工人運動。抗日戰爭爆發後,先後任中共永年縣委軍事委員,永年縣第一任抗日游擊大隊大隊長,八路軍一二九師東進縱隊三支隊營長和營教導員。1939年因傷脫離部隊後在家鄉組織地方武裝,接受黨的指示,打入敵營,暗中配合抗日斗爭。製造了日軍和偽匪之間相互殘殺、營救抗日人員、掩護八路軍過鐵路、照護八路軍首長劉志堅養傷、鳴槍報信我軍突圍等傳奇活動,受到了八路軍首長高厚良、宋任窮、陳再道的高度評價。一九四五年八月後任八路軍平漢支隊司令員,冀南三分區獨立三團團長,率領部隊殲滅日偽軍,解放臨洺關,攻打圍困永年城,配合主力解放邯鄲。一九四七年九月隨十縱隊大軍南下,開赴中原、挺進大別山、轉戰豫南鄂北、進軍華南作戰。指揮大小戰斗數百次,殲滅了大批敵軍,打出了大片解放區,為全國解放立下了戰功。
高樹勛
(1892-1972)河北省鹽山縣人。早年參加馮玉祥的國民軍,1926年隨部參加北伐戰爭。歷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師長,第二十六路軍十七師師長,河北省保安處處長,新八軍軍長,第三十九集團軍總司令,第十一戰區副司令長官。1945年10月,國民黨軍企圖打通平漢線,進犯晉冀魯豫解放區。10月30日,在前線率部一萬餘人起義,反對內戰,主張和平,在全國產生很大影響。當時為爭取、分化國民黨軍, 中共開展了號召國民黨官兵以高樹勛為榜樣參加人民行列的「高樹勛運動」。194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任民主建國軍總司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河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副省長、國防委員會委員等,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1972年1月19日在北京逝世。
郭隆真
革命活動家、烈士。女,回族,原名郭淑善,又名郭林一。大名縣金灘鎮人。自幼性格堅強,愛打抱不平,反對封建禮教的束縛,拒絕父母包辦婚姻。1909年和父親一起興辦全縣第一所女子小學。 1913年考入天津直隸第一女子師范學校。「五四」運動爆發後,與鄧穎超、 劉清揚等組織天津女界愛國同志會,領導婦女開展反帝愛國斗爭。 又在周恩來的領導下,發起成立「覺悟社」,創辦《覺悟》刊物。期間,曾三次被捕。 1920年和周恩來等赴法國勤工儉學。1923年經周恩來介紹在法國加入中國共產黨。1924年赴蘇聯學習。1925年回國,在北京協助國民黨特別是黨部做婦女工作,是婦女委員會委員之一。曾編印《婦女鍾》、《婦女之友》等刊物,後又創辦縵雲女子學校,作為革命活動的基地。1928年任河北省委委員。 1929年在哈爾濱做工運工作,任中共滿州省委工委書記,是中東鐵路工人罷工運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 1930年任中共青島市委委員兼宣傳部長,負責工運工作。後被捕,在濟南千拂山英勇就義。
『玖』 邯鄲的名人
趙武靈王:中國第一個創建了騎兵的帝王,也開創了中國軍事變革的先河;
廉頗、李牧:戰國四大名將其中兩個,其成就自然不用說;
藺相如:趙國名相,和廉頗兩個人威懾秦國;
趙勝:平原君,戰國四公子之一;
毛遂:出使不辱使命,為官造福於民,趙國賢士;
趙奢:馬服君,曾經多次戰敗包括秦國在內的敵國軍隊,戰功赫赫;
荀子:和孔子、孟子等齊名的大學問家,韓非和李斯的師父;
樂毅:趙國人,戰國名將,被趙王封為望諸君;
趙姬:秦始皇的母親,著名的美女,中國封建歷史上第一個太後;
嬴政:秦始皇,中國第一位皇帝,祖籍在陝西,但出生在邯鄲;
羅敷:著名的漢樂府《陌上桑》的女主角,繼趙姬之後的又一位美女;
曹操:漢末丞相,建都鄴城,與其子曹丕、曹植開創建安文學流派;
魏徵:唐初名相,邢台巨鹿人,以直諫著稱於世;
韓蔭亭:永年田寨人,中共直南特委特派員,八路軍平漢支隊司令員;
楊露禪:永年廣府人,楊氏太極宗師;
武禹襄:永年廣府人,武氏太極宗師; 鄲歷史名人
子楚夫人
趙奢
廉頗
藺相如
王莽
王烈
毛遂
公孫龍
樂毅
西門豹
趙括
趙高
李牧
呂不韋
贏政
王充
荀悅
張萬福
程式蘭
魏徵
高洋
高緯
潘美
柴禹錫
寇準
劉 筠
李清臣
劉安世
李若水
竇默
何榮祖
張國彥
楊露禪
楊鈺
王琴堂
王占元
楊兆清
張維璽
張兆豐
高樹勛
郭隆真
馮品毅
王謙
田裕民
柴洪儒
王子清
滕代遠
高克林
王悅塵
李雪峰
鍾漢華
韓蔭亭
高捷成
黃華
『拾』 河北邯鄲有哪些歷史人物
邯鄲的歷史人物很多,比如操,曹孟德是魏縣人。狄任傑是大名人。毛遂也是邯鄲人。《浣溪沙》中的美女羅夫是邯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