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典故「一鳴驚人」出自哪個歷史人物
戰國時代,齊國有一個名叫淳於髡的人。身高僅四尺多,個子矮小,但他能言善辯,幽默詼諧,他常常用一些有趣的隱語,來規勸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氣,而且樂於接受,曾多次代表齊國出使其他諸侯國。
齊威王本來是一個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當他即位後,卻沈迷於酒色,不管國家大事,每日只知飲酒作樂,而把一切正事都交給大臣去辦理,自己則不聞不問。因此,政治不上軌道,官吏們貪污失職,再加上各國的諸侯也都趁機來侵犯,使得齊國瀕臨滅亡的邊緣。雖然,齊國的一些愛國之士都很擔心,幾次想勸諫齊威王,可又怕弄不好,觸怒了君主,輕則削職罷官,重則腦袋搬家,所以沒有人敢出來勸諫。
其實齊威王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他很喜歡說些隱語,來表現自己的智慧。淳於髡知道這點後,便想了一個計策,准備找個機會來勸告齊威王。
有一天,淳於髡見到了齊威王,就對他說:「大王,為臣有一個謎語想請您猜一猜:齊國有一隻大鳥,棲在王宮的庭院里已經整整三年了。它既不飛又有鳴叫,大王您可知道這是一隻什麼鳥?」
齊威王本是一個聰明人,一聽就知道淳於髡是在諷刺自己,像那隻大鳥一樣,身為一國之尊,卻毫無作為,只知道享樂。
而他實在也不是一個昏庸的君王,於是對淳於髡說:「嗯,這一隻大鳥,你不知道,它不飛則已,亦非就會沖到天上去,它不鳴則已,一鳴就會驚動眾人,你慢慢等著瞧吧!」淳於髡聽了便笑著說:「多謝大王英明的指點。如今大臣們正等著大鳥一飛沖天,一鳴驚人呢。」
從此齊威王不在沈迷於飲酒作樂,開始整頓國家。首先召見全國的官吏,盡忠負責的,就給予獎勵;而那些腐敗無能的,則加以懲罰,全國上下,很快就振作起來,到處充滿蓬勃的朝氣。另一方面他也著手整頓軍事,強大武力,奠定國家的威望。各國諸侯聽到這個消息以後都很震驚,不但不敢再來侵犯,甚至還把原先侵佔的土地,都歸還給齊國。
所以後來的人便把「一鳴驚人」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一個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好好的運用,一旦發揮出來,往往有驚人的作為。
㈡ 「一鳴驚人」有什麼典故,講的是哪個歷史人物
「一鳴驚人」講的是春秋戰國時期楚莊王的故事,當年楚莊王執政,三年內不發布任何命令,不理朝政,別人假借問三年不展翅、不飛翔的鳥是什麼鳥,來問他這是要幹嘛。楚莊王說,鳥三年不飛翔,是為了生長羽翼,自己三年不執政是為了更好的觀察民意,和朝中各項事情的來龍去脈。只有都摸清楚了,才能制定合理決策。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由此,這個成語就在民間傳播開來。
這告訴我們,在認識事物、認識人的時候,不能浮於表面,要深入事物的本質去觀察、去思考。要知道人不可貌相,有時候人的不作為,正是他隱忍不發、養精蓄銳的時候。
㈢ 這個人是誰我記得的是個有名的歷史人物
這是2012年電影版《悲慘世界》中主角 冉阿讓(休·傑克曼飾)的定妝照,由安妮-萊博維茨拍攝,並發布在時尚雜志《Vogue》上,如同油畫,美不勝收。
㈣ 一鳴驚人的人物有誰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不飛則已,一飛沖天。記不清出自哪部古籍。
㈤ 一鳴驚人跟歷史上哪個人物有關
1. 「一鳴驚人」這則成語源於楚莊王勵精圖治、振興楚國的故事。《韓非子·喻老》記載這件事說:「楚莊王蒞政三年,無令發(1),無政為(2)也。右司馬御座,而與王隱(有所暗指的話稱『隱』)(3)曰『有鳥止南方之阜(土山),三年不翅(4),不飛不鳴,嘿然無聲,此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將以長羽翼(5);不飛不鳴,將以觀民則(6)。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子釋(7)之,不穀知之矣。』」處半年,乃(8)自(9)聽政,所廢者十,所起(10)者九,誅大臣五,舉(11)處士六,而邦大治。不久,遂霸天下。 (韓非子的記載是這則成語最早的典源。)
2.《史記·滑稽列傳》也載有楚莊王之後同類事:「齊威王之時,喜隱,好為淫(12)樂長夜之飲,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亂,諸侯並侵(13),國且危亡,在於旦暮,左右莫敢諫。淳於髡(14)說之以隱曰:「國中有大鳥,止(15)王之庭,三年不蜚(16)又不鳴,王知此鳥何也?」王曰:「此鳥不蜚則已,一蜚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於是乃朝諸縣令長七十二人,賞一人,誅(17)一人,奮兵而出。諸侯振驚,皆還齊侵地。威行三十六年。語在《田完世家》中。
1. 楚莊王當政三年以來,沒有發布一項政令,在處理朝政方面沒有任何作為。有一個擔任右司馬官職的人,他給楚莊王出了個謎語,說:「臣見到過一種鳥,它落在南方的土山上,三年不展翅,不飛翔,也不鳴叫,沉默無聲,這只鳥叫什麼名呢?」 楚莊王知道右司馬是在暗示自己,就說:「三年不展翅,是在生長羽翼;不飛翔、不鳴叫,是在觀察民眾的態度。這只鳥雖然不飛,一飛必然沖天;雖然不鳴,一鳴必然驚人。你放心吧,你不一定了解我啊。」半年以來,楚庄親自處理政務,廢除十項不利於楚國發展的刑法,興辦了九項有利於楚國發展的事物,誅殺了五個貪贓枉法的大臣,起用了六位有才乾的讀書人當官參政,把楚國治理得很好。不久,楚國稱霸天下。
2. 齊威王在位時,喜歡猜謎語,又好徹夜宴飲,尋歡作樂無度,陶醉於飲酒之中,不管政事,把政事委託給卿大夫。文武百官荒淫放縱,各國都來侵犯,國家危亡,就在旦夕之間。齊王身邊近臣沒有一個敢進諫。淳於髡用隱語來規勸諷諫齊威王,說:「都城中有隻大鳥,落在了大王的庭院里,三年不飛又不叫,大王知道這只鳥是怎麼一回事嗎?」齊威王說:「這只鳥不飛則已,一飛就直沖雲霄;不叫則已,一叫就使人驚異。」於是就詔令全國七十二個縣的長官全來入朝奏事,獎賞一人,誅殺一人;又發兵御敵,諸侯十分驚恐,都把侵佔的土地歸還齊國。齊國的聲威竟維持長達三十六年。這些話全記載在《田完世家》里。
注釋
(1)發:發布
(2)為:處理
(3)隱:用隱語,謎語。 一鳴驚人圖片(4)翅:扇動翅膀
(5)將以長羽翼:將要用這三年的時間長羽毛
(6)則:准則
(7)釋:放下(放心)
(8)乃:就
(9)自:親自
(10)起:興辦
(11)舉:提拔
(12)淫:過分。
(13)並侵:一起侵入,佔有國土。
(14)淳於髡:人名,淳於,雙姓。
(15)止:棲息。
(16)蜚:即「飛」。
(17)誅:責罰,懲罰。
㈥ 此人演的是哪個歷史人物
此人演的是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
㈦ 這位歷史人物是誰
是殷商時期的周人先祖太王亶父
㈧ 「一鳴驚人」是形容那個歷史人物
一鳴驚人
戰國時代,齊國有一個名叫淳於髡的人。他的口才很好,也很會說話。他常常用一些有
趣的隱語,來規勸君主,使君王不但不生氣,而且樂於接受。
當時齊國的威王,本來是一個很有才智的君主,但是,在他即位以後,卻沈迷於酒色,
不管國家大事,每日只知飲酒作樂,而把宜切正事都交給大臣去辦理,自己則不聞不問。
因
此,政治不上軌道,官吏們貪污失職,再加上各國的諸侯也都趁機來侵犯,使得齊國瀕
臨滅
亡的邊緣。
雖然,齊國的一些愛國之人都很擔心,但是,卻都因為畏懼齊王,所以沒有人趕出來勸
諫。
其實齊威王室一個很聰明的人他很喜歡說些隱語,來表現自己的智慧,雖然他不喜歡聽
別人的勸告,但如果勸告得法的話,他還是會接受的。淳於髡知道這點後,便想了一個
計
策,准備找個機會來勸告齊威王。
有一天,淳於髡見到了齊威王,就對他說:「大王,為陳有一個謎語想請您猜一猜:其
國有汁大鳥,住在大王的宮廷中,已經整整三年了,可是他既不振翅飛翔,也不發生名
叫,
只是毫無目的的蜷夫著,大王您猜,這是一隻什麼鳥呢?」
齊威王本是一個聰明人,亦聽就知道淳於髡是在諷刺自己,向那隻大鳥一樣,身為一國
之尊,卻毫無作為,只知道享樂。而他時再也不是一個昏庸的君王,於是沈吟了一會兒
之後
便毅然的決定要改過,振作起來,做一番轟轟烈烈的是,因此他對淳於髡說:
「嗯,這一隻大鳥,你不知道,它不飛則已,亦非就會沖到天上去,它不鳴則已,一鳴
就會驚動眾人,你慢慢等著瞧吧!」
從此齊威王不在沈迷於飲酒作樂,而開始整頓國正。首先他召見全國的官吏,盡忠負責
的,就給予獎勵;而那些腐敗無能的,則加以懲罰。結果全國上下,很快就振作起來,
到處
充滿蓬勃的朝氣。
另一方面他也著手整頓軍事,強大武力,奠定國家的威望。各國諸侯聽到這個消息以後
都很震驚,不但不敢再來侵犯,甚至還把原先侵佔的土地,都歸還給齊國。
齊威王的這一番作為,真可謂是「一鳴驚人」呀!
所以後來的人便把「一鳴驚人」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一個人如有不平凡的才能,只要他能
好好的運用,一旦發揮出來,往往有驚人的作為。
㈨ 一京驚人的歷史人物是誰
1. 「一鳴驚人」這則成語源於楚莊王勵精圖治、振興楚國的故事。《韓非回子·喻老》記載答這件事說:「楚莊王蒞政(1)三年,無令(2)發(3),無政為(4)也。右司馬御座,而與王隱(有所暗指的話稱『隱』)(5)曰『有鳥止南方之阜(6),三年不翅(7),不飛不鳴,嘿(8)然無聲,此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將以長羽翼(9);不飛不鳴,將以觀民則(10)。雖無飛,飛必沖天;雖無鳴,鳴必驚人。子釋(11)之,不穀知之矣。』」處半年,乃(12)自(13)聽政,所廢者十,所起(14)者九,誅大臣五,舉(15)處士六,而邦大治。不久,遂霸天下。 (韓非子的記載是這則成語最早的典源。)
㈩ 有智量的歷史人物是誰人
老子、莊子、孔子、張良、諸葛亮、劉伯溫等等,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