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清朝歷史故事 稍微短一點
康熙一生中總共有個子女(32子20女,其中12子9女幼殤),是中國歷史上子女最多的皇帝。皇帝不用實行計劃生育,不過,女兒多點無所謂,但兒子多了就不好辦了,畢竟皇位只有一個。
清朝前期奉行「有德者即登大位」,而不是嫡長子繼承製。但「有德」這個評價標准在現實中不好操作,遠不如血緣關系來得固定可靠。正因為如此,各皇子才為爭奪皇位而打得不可開交。
本在康熙十四年的時候,皇後所生的皇次子胤礽被冊立為皇太子。胤礽的前面還有一個哥哥,即皇長子胤褆,但由於他的母親只是一般的嬪妃,而皇次子胤礽的母親是皇後且年紀輕輕又死了,皇後臨死前,康熙十分痛惜,為了滿足她的最後願望,便決定立其子胤礽為皇太子。
但是,在康熙四十七年的時候,皇太子胤礽以「賦性奢侈」、「暴虐YIN亂」、「語言顛倒,竟類狂易之疾」為由被廢。過了一年,又說胤礽「雖被鎮魘,已漸痊可」,恢復了其皇太子的地位。但是,僅僅過了兩年,康熙再次以「狂疾益增,暴戾僭越,迷惑轉甚」的借口,將胤礽永久廢黜並加以禁錮。
表面上看來,好像是皇太子得了精神病,但民間多說其真正原因並非如此,而是在康熙四十七年的時候,發生了這樣一件觸犯聖怒的事。
這年,康熙帝出巡塞外,興致很高,把自己最喜愛的小兒子胤衸也給帶上了。但是,塞外畢竟不是皇宮的溫室,一行人在路上風餐露宿的,加上氣候變化多端,結果出生在深宮大院的胤衸抗不住風寒,在路上就得了重病。康熙帝對此子十分溺愛,一下子變得手足無措,急令御醫趕來診治。在胤衸病重的時候,據說康熙甚至不分晝夜的親自照料胤衸,還經常把小兒子抱在懷中,但是,胤衸最終還是不治身亡。
胤衸死後,康熙痛苦萬分,但更讓他傷心的是,其他的皇子對胤衸的病情漠不關心,甚至根本就是無動於衷,特別是作為兄長的皇太子胤礽,在自己的小弟弟生病的時候幾乎不聞不問,就連胤衸病死了,都沒有絲毫哀傷的表示。由此,康熙對自己的這些兒子們十分的失望,特別是對皇太子胤礽,更是失望之至。
這時,又發生了一件「帳殿夜警」的事,更是讓事態火上澆油。原來,在胤衸病死後,康熙對皇子們大發雷霆,喜怒不定,這讓這些皇子們感到十分恐慌,而皇太子胤礽挨了罵,更加是忐忑不安。由於心情緊張,皇太子胤礽便派出自己的親信去偵察康熙帝起居,其本人也曾在夜間偷偷到康熙帳前窺視動靜。不巧消息走漏,其他皇子便把此事密告了康熙。
康熙聽了大為震怒,隨後便召集了所有的隨從大臣和武將,並令將太子和其他皇子全部拘來。康熙當著大臣們的面,痛罵這些無情無義的兒子們,特別是對皇太子胤礽,康熙更是新帳老帳一起清算,痛罵道:「你實在是太不像話了!太過分了!你平時奢侈無度,比我的花費還要厲害,倒也算了,派你去南巡,你竟敢向當地的官員索賄納賄,膽子也大過天了!連外邦進貢的物品,你都敢貪入私囊!」
康熙想到最近發生的事情,越說越氣:「你幼弟十八阿哥病危,我日夜照料,焦慮萬分,你身為兄長,竟然可以無動於衷,你這樣毫無孝悌的人,怎麼能當太子?你還在深夜裡向我的帳殿窺視,難道你是想看我死了沒有嗎?你的親信日夜監視我的一舉一動,到底用意何在?」
說到這里,康熙痛哭流涕,對這些兒子傷心不已,幾近昏厥。最後,康熙宣布:「胤礽廢去太子名號,他這樣的人不能繼承祖宗的家業!」
不過,話說回來,也是因為康熙兒子太多,即使是同母所生(如四阿哥(雍正)和親弟弟十四阿哥),皇子們之間很少有親情的。但最關鍵的原因是,皇子們對大位都是覬覦已久這一點,皇太子胤礽是不可能不知道的,他平日的緊張心情也大都是由此引起。
但是,康熙雖然兩次廢立太子,但仍舊無法解決諸皇子為爭奪儲位的紛爭。在康熙年老力衰後,各皇子更是結黨營私,勾心鬥角之勢日益嚴重,而老年的康熙也沒有能力再去處理好這件事。最終,康熙至死之前都沒有公布皇儲人選,這樣也就有了雍正繼位是否正統的爭論。
② 描寫人物心情,歷史典故,寓言故事的成語
歷史典故:愚公移山 後羿射日 女媧補天 負荊請罪 完壁歸趙 草木皆兵 四面楚歌 背水一戰 唇亡齒寒 望梅止渴 卧薪嘗膽 圍魏救趙 南轅北轍 一箭雙雕 指鹿為馬 愚公移山 後羿射日 女媧補天 負荊請罪 完壁歸趙 草木皆兵 四面楚歌 背水一戰 唇亡齒寒 望梅止渴 卧薪嘗膽 守株待兔 葉公好龍 負荊請罪 完壁歸趙 草木皆兵 四面楚歌 背水一戰 唇亡齒寒 望梅止渴 卧薪嘗膽 圍魏救趙 南轅北轍 一箭雙雕 指鹿為馬 紙上談兵 紙上談兵自然環境:山明水秀 山重水復 山高水長 大雨滂沱 萬紫千紅 天昏地暗 五彩繽紛 五顏六色 風平浪靜 風吹雨打 風雨交加 風和日麗 氣象萬千 鳥語花香 花團錦簇 花紅柳綠 花枝招展 蒼翠欲滴 汪洋大海 含苑欲放 沃野千里 洶涌澎湃 彤雲密布 窮鄉僻壤人物心情:大喜過望 心平氣和 平心靜氣 暴跳如雷 心有餘悸 驚魂未定 心安理得 心如刀割 心如死灰 心馳神往 心曠神怡 心亂如麻 心膽俱裂 心神不定 心神恍惚 心悅誠服 心驚肉跳 心花怒放 心慌意亂 心煩意亂 心驚膽戰 心猿意馬 心潮澎湃 樂不可支 樂以忘憂 百感交集 感慨萬端 歡天喜地 歡欣鼓舞 悲痛欲絕 憂心如焚 憂心忡忡 悶悶不樂 欣喜若狂 怏怏不樂 膽戰心驚 柔腸寸斷 悔恨交加 驚喜交集 喜不自勝 喜出望外 憤憤不平 悲喜交集 提心吊膽 悲不自勝 悲憤填膺 痛不欲生 痛心疾首 痛快淋漓 痛哭流涕 義憤填膺 寓言故事:開卷有益 · 博而不精 · 百發百中 · 捕風捉影 · 必恭必敬 · 百感交集 · 兵貴神速 · 杯弓蛇影 · 不寒而慄 · 不合時宜 · 不自量力 · 不拘一格 · 不可多得 · 不堪回首 · 不可救葯 · 別開生面 · 不可同日而語 · 不倫不類 · 伯樂相馬 · 班門弄斧 · 白面書生 · 八面威風 · 不名一錢 · 拔苗助長 · 不屈不撓 · 不求甚解 · 髀肉復生 · 病入膏肓 ·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拔山舉鼎 · 博士買驢 · 冰山難靠 · 背水一戰 · 半途而廢 · 不貪為寶 · 白頭如新 · 百聞不如一見 · 不為五斗米折腰 · 抱薪救火 · 標新立異 · 不學無術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不遠千里 · 不因人熱 · 別有天地 · 不遺餘力 · 百折不撓 · 百丈竿頭 · 不自量力 · 不知所雲 · 賓至如歸 · 拔幟易幟 · 殘杯冷炙 · 寸草春暉 · 草船借箭 · 乘風破浪 · 才高八斗 · 城狐社鼠 · 滄海桑田 · 草菅人命 · 草木皆兵 · 程門立雪 · 長驅直入 · 車水馬龍 · 乘興而來 · 沉魚落雁 · 乘人之危 · 車載斗量 · 大筆如椽 · 打草驚蛇 · 雕蟲小技 · 大材小用 · 多多益善 · 大腹便便 · 大公無私 · 當局者迷 · 大逆不道 · 大器晚成 · 當務之急 · 開誠布公 · 不得要領 · 拋磚引玉 · 二桃殺三士 · 爾虞我詐 · 罰不當罪 · 奮不顧身 · 分崩離析 · 風吹草動 · 覆巢無完卵 · 分道揚鑣 · 奉公守法 · 負荊請罪 · 發奸擿伏 · 返老還童 · 發蒙振落 · 風聲鶴唳 · 覆水難收 · 赴湯蹈火 · 分庭抗禮 · 防微杜漸 · 負隅頑抗 · 負重致遠 · 管鮑之交 · 各得其所 · 感恩圖報 · 過河拆橋 · 刮目相看 · 瓜田李下 · 高枕無憂 · 各自為政 · 華而不實 · 好好先生 · 狐假虎威 · 汗流浹背 · 後來居上 · 合浦珠還 · 後起之秀 · 後生可畏 · 火樹銀花 · 堅壁清野 · 間不容發 · 井底之蛙 · 雞口牛後 · 江郎才盡 · 見獵心喜 · 雞鳴狗盜 · 九牛一毛 · 膠漆相投 · 舉一反三 · 開誠布公 · 空洞無物 · 沆瀣—氣 · 克己奉公 · 開卷有益 · 侃侃而談 · 口蜜腹劍 · 開門揖盜 · 空前絕後 · 克勤克儉 · 曠日持久 · 困獸猶斗 · 開天闢地 · 口若懸河 · 空中樓閣 · 刻舟求劍 · 膾炙人口 · 狼狽不堪 · 力不從心 · 兩敗俱傷 · 樂不思蜀 · 老當益壯 · 勞而無功 · 論功行賞 · 老馬識途 · 老牛舐犢 · 老嫗能解 · 老生常談 · 樑上君子 · 藍田生玉 · 濫竽充數 · 狼子野心 · 芒刺在背 · 買櫝還珠 · 馬革裹屍 · 門可羅雀 · 名落孫山 · 孟母三遷 · 馬首是瞻 · 毛遂自薦 · 門庭若市 · 木人石心 · 牛鼎烹雞 · 怒發沖冠 · 鳥盡弓藏 · 南柯一夢 · 弄巧成拙 · 窮兵黷武 ·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 難兄難弟 · 南轅北轍 · 天真料漫 · 千變萬化 · 七步之才 ·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 曲高和寡 · 曲盡其妙 · 千金市骨 · 千鈞一發 · 千里鵝毛 · 黔驢技窮 · 千慮一得 · 巧取豪奪 · 七擒七縱 · 杞人憂天 · 曲突徙薪 · 千萬買鄰 · 犬牙交錯 · 千人所指 · 千載難逢 · 氣壯山河 · 日不暇給 ·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 人給家足 · 如火如荼 · 人傑地靈 · 日暮途窮 · 入木三分 · 人琴俱亡 · 人棄我取 · 忍辱負重 · 任人為賢 · 人人自危 · 如釋重負 · 入吾彀中 · 人心如面 · 如魚得水 · 人言可畏 · 孺子可教 · 手不釋卷 · 士別三日 · 死不旋踵 · 師出無名 · 三寸之舌 · 水滴石穿 · 死而不朽 · 傷風敗俗 · 三顧茅廬 · 雙管齊下 · 死灰復燃 · 十行俱下 · 四海之內皆兄弟 · 屍居余氣 · 司空見慣 · 水落石出 · 三令五申 · 四面楚歌 · 三遷之教 · 三人成虎 · 殺身成仁 · 水深火熱 · 識時務者為俊傑 · 三生有幸 · 屍位素餐 · 塞翁失馬 · 上下其手 · 上行下效 · 隨月讀書 · 守株待兔 · 三折其肱 · 土崩瓦解 · 同仇敵愾 · 同仇敵愾 · 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 同甘共苦 · 同工異曲 · 天經地義 · 天下無雙 · 天涯海角 · 天衣無縫 · 一夔已足 · 窮兵黷武 · 莊周夢蝶 · 曾參殺人 · 以強凌弱 · 完壁歸趙 · 韋編三絕 · 無出其右 · 為虎作倀 · 刎頸之交 · 無可奈何 · 望梅止渴 · 五日京兆 · 危如累卵 · 萬死不辭 ·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 五色無主 · 亡羊補牢 · 未雨綢繆 · 妄自尊大 · 下筆成章 · 下車泣罪 · 先發制人 · 興高采烈 · 心曠神怡 · 朽木不雕 · 休戚相關 · 先聲奪人 · 小巫見大巫 · 小時了了 · 小心翼翼 · 一敗塗地 · 有備無患 · 一不做、二不休 · 一傅眾咻 · 一傅眾咻 · 以強凌弱 · 飲醇自醉 · 一代楷模 · 一發千鈞 · 約法三章 · 以古非今 · 葉公好龍 · 以管窺天 · 言過其實 · 一國三公 · 以規為滇 · 愚公移山 · 一鼓作氣 · 一揮而就 · 與虎謀皮 · 異軍突起 · 有腳陽春 · 以卵擊石 · 以鄰為壑 · 夜郎自大 · 一毛不拔 · 一鳴驚人 · 一木難支 · 以貌取人 · 羽毛未豐 · 有名無實 · 一諾千金 · 一暴十寒 · 一竅不通 · 一錢不值 · 予取予求 · 一丘之貉 · 一日千里 · 一日三秋 · 一絲不拘 · 一身是膽 · 以身試法 · 一事無成 · 一網打盡 · 義無反顧 · 一問三不知 · 一誤再誤 · 月下老人 · 憂心如焚 · 一衣帶水 · 一意孤行 · 一葉障目 · 有志竟成 · 一字千金 · 有恃無恐 · 飲鴆止渴 · 自慚形穢 · 專橫跋扈
③ 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知己朋友,最好中外各舉三對例子~
中國:
1、管仲和鮑叔牙:
管仲和鮑叔牙是好朋友。起初,管仲和鮑叔牙合夥做買賣。管仲家裡窮,出的本錢沒有鮑叔牙多,可是到分紅的時候,他卻要多拿。鮑叔牙手下的人都很不高興,罵管仲貪婪。鮑叔牙卻解釋說:「他哪裡是貪這幾個錢呢?他家生活困難,是我自願讓給他。」
有好幾次,管仲幫鮑叔牙出主意辦事,反而把事情辦砸了,鮑叔牙也不生氣,還安慰管仲,說:「事情辦不成,不是因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因為時機不好,你別介意。」管仲曾經做了三次官,但是每次都被罷免,鮑叔牙認為不是管仲沒有才能,而是因為管仲沒有碰到賞識他的人。
管仲曾經帶兵打仗,進攻的時候他躲在後面,退卻的時候他卻跑在最前面。手下的士兵全都瞧不起他,不願再跟他去打仗。鮑叔牙卻說:「管仲家裡有老母親,他保護自己是為了侍奉母親,並不真是怕死。」
鮑叔牙替管仲辯護,極力掩蓋管仲的缺點,完全是為了愛惜管仲這個人才。管仲聽到這些話,非常感動,嘆口氣說;「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鮑叔牙啊!」管仲和鮑叔牙就這樣結成了生死之交。
2、伯牙和鍾子期:
伯牙奉命出使楚國。因遇大風,只好在漢陽江口停留。待風平之後,一輪仲秋之月便從浮雲中漫步而出。伯牙站立船頭,仰視明月,俯視江面水波,琴興大發,便撫琴而彈。一曲即終,忽從草叢中跳出一個樵夫來,此人對伯牙的琴藝贊嘆不已。
伯牙大驚,便問道:「你會聽琴,你能識琴之優劣嗎?」
樵夫接琴觀之,答道:「此琴叫瑤琴,是伏羲氏所造,取樹中良材梧桐的中段做成。其樹必高三丈三尺,截為三段,上段聲音太清,下段聲音太濁,只有中段,清濁相濟,輕重相兼。後再把此木漫在水中七十二天,擇吉日良時,鑿成樂器。
最初,此琴有五條弦,外按金、木、水、火、土,內按宮、商、角、徵、羽。後來,周文王添弦一根,稱為文弦,周武王又添弦一根,稱為武弦。因此,這琴又稱文武七弦琴。」
伯牙聽罷,心悅誠服,便又調弦撫琴,時而雄壯、高亢,時而舒暢、流利。樵夫時而曰:「善哉,峨峨乎若泰山。」時而曰:「善哉!洋洋乎若江河。」
伯牙大喜,推琴而起,使禮而問道:「天下賢士,請教高名雅姓?」樵夫還禮,說:「在下姓鍾,賤字子期。」伯牙嘆曰:「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即命童子焚香,燃燭,與子期結為兄弟。並相約來年中秋再在此地相會。
第二年中秋時節,伯牙如期而至,誰料想此時已是與好友陰陽相隔,子期已離他而去。伯牙在子期的墳前,撫琴而哭,彈了一曲《高山流水》,曲終,以刀斷弦。並仰天而嘆:「知己不在,我鼓琴為誰?」說畢,琴擊祭台,琴破弦絕。
3、羊角哀和左伯桃
故事發生在列國年間,那個年代裡戰亂連年,各國諸侯求賢若渴。地處南方的楚國貼榜招賢納士。有位賢士名叫左伯桃,有治世之才,冒著嚴寒風雪奔向楚國,途中求宿於羊角哀,受到羊角哀熱情接待。左伯桃比羊角哀長著幾歲。當夜,兩人抵足而眠,談得十分投機。
左伯桃發現,這個羊角哀的才學決不在自己之下,比自己還要強一些,真是深山藏虎豹,綠野埋麒麟。就有意說服羊角哀和自己雙投楚王。羊角哀也被左伯桃的才學和雄心所打動。羊角哀就想,要是我二人雙保楚王,何愁楚國不強盛啊?所以就答應了左伯桃結伴同行。
第二天,他們就結為兄弟,並決定結伴同往楚國求功名。誰知天不作美,一路上,先是陰雨做難,後風雪又來攔路,他們身上衣服單薄,所帶干糧又不多。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兩個人都去楚國,那就都去不成,一個人單獨去,那還有希望。
於是,左伯桃就把衣服脫給羊角哀,逼他獨自走。羊角哀堅決不肯,也要脫下衣服給左伯桃,讓左伯桃獨自去楚。左伯桃一看,再這么下去兩個人都活不了,怎麼辦?他對羊角哀說:「咱們都不用死,我這有引火的東西,我走不動了,你去找些乾柴來,我們點著了取暖,天好了我們再走。」
羊角哀一聽也同意了。羊角哀就去樹林裡面找干樹枝。回來一看大吃一驚!左伯桃赤身裸體,只穿著內衣已凍死多時了,羊角哀懷著無限悲痛,取了衣糧,悲傷哭泣著離去。
羊角哀在楚國得官之後,立刻回到左伯桃凍死之處,挑了個風水好的地方埋葬了左伯桃。不久,左伯桃托夢於羊角哀,說自己的埋骨之處離荊軻之墳不遠,總受荊軻欺辱,羊角哀醒來之後,便自刎於左伯桃墓前,與他合葬在一起,赴陰間共戰荊軻。
外國:
1、馬克思和恩格斯:
馬克思與恩格斯這兩位革命巨人之間的友誼,它是世界上的任何友誼都沒法比的。馬克思對恩格斯的才能十分敬佩,說自己總是踏著恩格斯的腳印走。
而恩格斯總是認為馬克思的才能要超過自己,在他們的共同事業中,馬克思是第一提琴手而自己(恩格斯)是第二提琴手。《資本論》這部經典著作的寫作及出版,就是他們偉大友誼的結晶。
《資本論》於1867年9月14日在德國漢堡出版,這是整個國際工人運動中,具有偉大意義的大事,也是兩位巨人友誼的結晶。
這種理解的友誼是那樣深厚,甚至一直延續到馬克思逝世之後。
馬克思在病重期間,曾告訴女兒愛琳娜說,希望恩格斯能為他尚未出版的《資本論》第二卷和第三卷「做出點什麼」來。當然,即使馬克思沒有提出這樣的要求,恩格斯也會去做的。
從1883馬克思逝世時起,整整十年,恩格斯放下自己的工作,盡力從事《資本論》後兩卷手稿的整理、出版,補充了許多材料,重新撰寫了一些篇章,使《資本論》得以在1885年和1894年相繼問世。
2、皮斯阿斯和達蒙
公元前四世紀時,義大利有一個名叫皮斯阿斯的年輕人無意中觸犯了國王,被判死刑。
皮斯阿斯是個大孝子,在臨死之前,他希望能與遠在百里之外的母親見上最後一面,以表達他對母親的深深歉意,因為他再也無法為母親養老送終了。
國王得知了他的這一要求,也被他的誠孝感動,決定讓皮斯阿斯回家與母親相見,但條件是皮斯阿斯必須找到一個願意來替他坐牢的人。這個條件看似簡單,其實近乎不可能實現。
試想,有誰肯冒著被殺頭的危險替別人坐牢?這豈不是自尋死路?但茫茫人海,就有入不怕死,而且真的願意替別人坐牢,他就是皮斯阿斯的朋友達蒙。
達蒙被關進牢房以後,皮斯阿斯得以回家與母親決別。人們靜靜地看著事態的發展。日子如水,皮斯阿斯一去不回頭。眼看刑期在即,皮斯阿斯也沒有回來的跡象。人們一時間議論紛紛,都說達蒙上了皮斯阿斯的當。
行刑的那天下起了雨,當達蒙被押赴刑場之時,圍觀的人都在嘲笑他的愚蠢。幸災樂禍的大有人在。但刑車上的達蒙,不但面無懼色,反而有一種慷慨赴死的豪情。
追魂炮的引線被點燃了,絞索也已經掛在達蒙的脖子上。有膽小的入嚇得緊閉了雙眼,他們在內心深處為達蒙深深地惋惜,並痛恨那個出賣朋友的小人皮斯阿斯。
然而,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在淋漓的風雨中,皮斯阿斯飛奔而來,他高喊著: 「我回來了!我回來了!不要殺他,我回來了!」
3、果戈里和屠格涅夫:
為朋友勇於付出(屠格涅夫與果戈理)1852年2月21日,俄國偉大的作家果戈理逝世了。他的摯友屠格涅夫伏案疾書,用沉重的筆和著自己悲傷的淚水趕寫出一篇悼念果戈理的文章。但是,沙皇統治者害怕這個俄羅斯人民愛戴的名字此時出現在報刊上。
彼得堡的書報檢查機關禁止發表一切悼念和頌揚果戈理的文章,並且聲言,如果屠格涅夫不顧禁令,強行發表文章,他就會遭到逮捕。
正直和勇敢的屠格涅夫不怕專制主義者的威脅,他寧肯坐牢,也要慰藉死者的靈魂,盡莫逆之交的情誼。於是,他機智地避開沙皇偵探的監視,離開彼得堡,把文章送到莫斯科,趁那裡還沒接到禁令,就把文章在《莫斯科新聞》上刊登出來。
沙皇的特務機關第三廳不久見到了這篇文章,他們傳訊屠格涅夫。沙皇早就痛恨這個經常在《現代人》雜志上登載《獵人筆記》的作家,在把屠格涅夫監禁一個月後,沙皇親自下令,把屠格涅夫流放到斯巴斯基去。為了果戈理,為了朋友而被流放,屠格涅夫感到自豪和光榮。
(3)幸災樂禍歷史故事擴展閱讀:
人際相處之道,或許是大家必須學懂的一項重要生活課題。來到了大學宿舍,更加要學會怎樣與roommate相處。當然,遇上一個平易近人的宿友固然好,可自己的「修行」也很重要呢!
許多人期待著身旁有個「懂我的人」,盼望著「知己」的出現。然而,有些同學在建立這種超越普通朋友關系的同時,卻遭遇到挫折而感沮喪、憤怒、被背叛,甚至再也不相信有「值得信賴的朋友」存在,馬上交友熱情大減。難道,想要一個「知己」這么難嗎?
其實,若想追尋生命中的知己,首先要回歸「知己」兩字的定義。望文生義,「知己」簡單地說就是知道、了解自己內心的朋友。
每個人在內心深處對於「知己」其實還有其他主觀的認定,如果不能先檢視自己潛藏在心中對「知己」的想法,同時了解對方對於「知己」的看法,兩者貿然地成為「知己」,最後通常會落得「因了解而分開」。
④ 因為貧窮而自甘墮落的事跡
下面是我整理收藏的一些哲理小故事。這些小故事給我不少啟迪,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心態
父子二人看到一輛十分豪華的進口轎車。兒子不屑地對他的父親說:「坐這種車的人,肚子里一定沒有學問!」父親則輕描淡寫地回答:「說這種話的人,口袋裡一定沒有錢!
--你對事情的看法,是不是也反映出你內心真正的態度?
2.情況不同
一隻小豬、一隻綿羊和一頭乳牛,被關在同一個畜欄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豬,小豬大聲號叫,猛烈地抗拒。綿羊和乳牛討厭小豬的號叫,便說:「他常常捉我們,我們並不大呼小叫。」小豬聽了回答道:「捉你們和捉我完全是兩回事,他捉你們,只是要你們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卻是要我的命!」
--立場不同、所處環境不同的人,很難了解對方的感受;因此對別人的失意、挫折、傷痛,不宜幸災樂禍,而應要有關懷、了解的心情。
3.靠自己
小蝸牛問媽媽:為什麼我們從生下來,就要背負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因為我們的身體沒有骨骼的支撐,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這個殼的保護!
小蝸牛:毛蟲姊姊沒有骨頭,也爬不快,為什麼她卻不用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因為毛蟲姊姊能變成蝴蝶,天空會保護她啊。
小蝸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沒骨頭爬不快,也不會變成蝴蝶他什麼不背這個又硬又重的殼呢?
媽媽:因為蚯蚓弟弟會鑽土, 大地會保護他啊。
小蝸牛哭了起來:我們好可憐,天空不保護,大地也不保護。
蝸牛媽媽安慰他:「所以我們有殼啊!」我們不靠天,也不靠地,我們靠自己。
⑤ 魯迅助人為樂的小故事
有一天,魯迅穿著一件破舊的衣服上理發院去理發。理發師見他穿著很隨便,而且看起來很骯臟,覺得他好像是個乞丐,就隨隨便便地給他剪了頭發。理了發後,魯迅從口袋裡胡亂抓了一把錢交給理發師,便頭也不回地走了。理發師仔細一數,發現他多給了好多錢,簡直樂開了懷。
一個多月後,魯迅又來理發了。理發師認出他就是上回多給了錢的顧客,因此對他十分客氣,很小心地給他理發,還一直問他的意見,直到魯迅感到滿意為止。誰知道付錢時,魯迅卻很認真地把錢數了又數,一個銅板也不多給。理發師覺得很奇怪,便問他為什麼。魯迅笑著說:「先生,上回你胡亂地給我剪頭發,我就胡亂地付錢給你。這次你很認真地給我剪,所以我就很認真地付錢給你!」
理發師聽了覺得很慚愧,連忙向魯迅道歉。
救助車夫
魯迅小說數量不多,意義卻十分重大。他把目光聚焦在社會的最底層,生動細膩地刻畫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狀態。魯迅說:「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態社會的不幸的人們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這種揭示人生、改良人生的創作意圖,體現在他筆下的,主要是孔乙己、阿Q、祥林嫂這樣一些小人物的悲劇命運。
這些人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用現在的話說,都是典型的弱勢群體。在缺乏愛心,沒有真誠的社會里,給予他們最多的是侮辱和歧視,冷漠和殘酷。試問,這樣的社會有公平公正嗎?這樣的人際關系難道是合理的嗎?
而更加令人痛心的是,小人物們飽經風霜,受盡折磨,但彼此之間,形同路人,連起碼的同情心都沒有,在自己的同類被欺負,遭剝削的時候,採取的是冷漠旁觀,甚至是幸災樂禍,相互揭發,邀功請賞,並通過欺負比自己更弱小的人,來宣洩自己受壓迫、受欺侮時郁積的怨憤之氣。
在《孔乙己》里,有惡意嘲弄孔乙己的短衫顧客;在《阿Q正傳》中,別人欺侮阿Q,阿Q則欺侮比自己更弱小的小尼姑;在《祝福》中,魯鎮的居民把祥林嫂的悲劇,當作街談巷議的笑料……所有這一切,讓人感到一股透骨的寒意。先生對他們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愛之深,恨之切也。他發自內心地希望百姓們能夠覺悟,走上自立、自主、自強的人生之路,並擁有做人的尊嚴。
如果說《吶喊》《彷徨》是魯迅對現實人生的冷峻解剖,意在喚醒民眾,那麼《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則是先生自己對美好溫馨的回憶,是對養育了他的這片土地和親人們深情的懷念。幼時的保姆長媽媽,一生坎坷、孤傲不羈的老友范愛農,給過他無限樂趣的「百草園」,吸引著他的民間社戲……
哎第三個故事 應該算是故事吧 先生的作品也算是拯救一些麻木不仁的民眾使之覺醒 所以 應該也是 救助的事跡 只是救助的方法有些別樣罷了哦
⑥ 求歷史故事 300字 10篇
荊軻刺秦王
秦王政重用尉繚,一心想統一中原,不斷向各國進攻。他拆散了燕國和趙國的聯盟,使燕國丟了好幾座城。
燕國的太子丹原來留在秦國當人質,他見秦王政決心兼並列國,又奪去了燕國的土地,就偷偷地逃回燕國。他恨透了秦國,一心要替燕國報仇。但他既不操練兵馬,也不打算聯絡諸侯共同抗秦,卻把燕國的命運寄託在刺客身上。他把家產全拿出來,找尋能刺秦王政的人。
後來,太子丹物色到了一個很有本領的勇士,名叫荊軻。他把荊軻收在門下當上賓,把自己的車馬給荊軻坐,自己的飯食、衣服讓荊軻一起享用。荊軻當然很感激太子丹。
公元前230年,秦國滅了韓國;過了兩年,秦國大將王翦(音jiān)佔領了趙國都城邯鄲,一直向北進軍,逼近了燕國。
燕太子丹十分焦急,就去找荊軻。太子丹說:「拿兵力去對付秦國,簡直像拿雞蛋去砸石頭;要聯合各國合縱抗秦,看來也辦不到了。我想,派一位勇士,打扮成使者去見秦王,挨近秦王身邊,逼他退還諸侯的土地。秦王要是答應了最好,要是不答應,就把他刺死。您看行不行?」
荊軻說:「行是行,但要挨近秦王身邊,必定得先叫他相信我們是向他求和去的。聽說秦王早想得到燕國最肥沃的土地督亢(在河北涿縣一帶)。還有秦國將軍樊於期,現在流亡在燕國,秦王正在懸賞通緝他。我要是能拿著樊將軍的頭和督亢的地圖去獻給秦王,他一定會接見我。這樣,我就可以對付他了。」
太子丹感到為難,說:「督亢的地圖好辦;樊將軍受秦國迫害來投奔我,我怎麼忍心傷害他呢?」
荊軻知道太子丹心裡不忍,就私下去找樊於期,跟樊於期說:「我有一個主意,能幫助燕國解除禍患,還能替將軍報仇,可就是說不出口。」
樊於期連忙說:「什麼主意,你快說啊!」
荊軻說:「我決定去行刺,怕的就是見不到秦王的面。現在秦王正在懸賞通緝你,如果我能夠帶著你的頭顱去獻給他,他准能接見我。」
樊於期說:「好,你就拿去吧!」說著,就拔出寶劍,抹脖子自殺了。
太子丹事前准備了一把鋒利的匕首,叫工匠用毒葯煮煉過。誰只要被這把匕首刺出一滴血,就會立刻氣絕身死。他把這把匕首送給荊軻,作為行刺的武器,又派了個年才十三歲的勇士秦舞陽,做荊軻的副手。
公元前227年,荊軻從燕國出發到咸陽去。太子丹和少數賓客穿上白衣白帽,到易水(在今河北易縣)邊送別。臨行的時候,荊軻給大家唱了一首歌: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大家聽了他悲壯的歌聲,都傷心得流下眼淚。荊軻拉著秦舞陽跳上車,頭也不回地走了。
荊軻到了咸陽。秦王政一聽燕國派使者把樊於期的頭顱和督亢的地圖都送來了,十分高興,就命令在咸陽宮接見荊軻。
朝見的儀式開始了。荊軻捧著裝了樊於期頭顱的盒子,秦舞陽捧著督亢的地圖,一步步走上秦國朝堂的台階。
秦舞陽一見秦國朝堂那副威嚴樣子,不由得害怕得發起抖來。
秦王政左右的侍衛一見,吆喝了一聲,說:「使者幹麼變了臉色?」
荊軻回頭一瞧,果然見秦舞陽的臉又青又白,就賠笑對秦王說:「粗野的人,從來沒見過大王的威嚴,免不了有點害怕,請大王原諒。」
秦王政畢竟有點懷疑,對荊軻說:「叫秦舞陽把地圖給你,你一個人上來吧。」
荊軻從秦舞陽手裡接過地圖,捧著木匣上去,獻給秦王政。秦王政打開木匣,果然是樊於期的頭顱。秦王政又叫荊軻拿地圖來。荊軻把一卷地圖慢慢打開,到地圖全都打開時,荊軻預先卷在地圖里的一把匕首就露出來了。
秦王政一見,驚得跳了起來。
荊軻連忙抓起匕首,左手拉住秦王政的袖子,右手把匕首向秦王政胸口直扎過去。
秦王政使勁地向後一轉身,把那隻袖子掙斷了。他跳過旁邊的屏風,剛要往外跑。荊軻拿著匕首追了上來,秦王政一見跑不了,就繞著朝堂上的大銅柱子跑。荊軻緊緊地逼著。
兩個人像走馬燈似地直轉悠。
旁邊雖然有許多官員,但是都手無寸鐵;台階下的武士,按秦國的規矩,沒有秦王命令是不準上殿的,大家都急得六神無主,也沒有人召台下的武士。
官員中有個伺候秦王政的醫生,急中生智,拿起手裡的葯袋對准荊軻扔了過去。荊軻用手一揚,那隻葯袋就飛到一邊去了。
就在這一眨眼的工夫,秦王政往前一步,拔出寶劍,砍斷了荊軻的左腿。
荊軻站立不住,倒在地上。他拿匕首直向秦王政扔過去。秦王政往右邊只一閃,那把匕首就從他耳邊飛過去,打在銅柱子上,「嘣」的一聲,直迸火星兒。
秦王政見荊軻手裡沒有武器,又上前向荊軻砍了幾劍。荊軻身上受了八處劍傷,自己知道已經失敗,苦笑著說:「我沒有早下手,本來是想先逼你退還燕國的土地。」
這時候,侍從的武士已經一起趕上殿來,結果了荊軻的性命。台階下的那個秦舞陽,也早就給武士們殺了。
荊軻刺秦王
秦王政重用尉繚,一心想統一中原,不斷向各國進攻。他拆散了燕國和趙國的聯盟,使燕國丟了好幾座城。
燕國的太子丹原來留在秦國當人質,他見秦王政決心兼並列國,又奪去了燕國的土地,就偷偷地逃回燕國。他恨透了秦國,一心要替燕國報仇。但他既不操練兵馬,也不打算聯絡諸侯共同抗秦,卻把燕國的命運寄託在刺客身上。他把家產全拿出來,找尋能刺秦王政的人。
後來,太子丹物色到了一個很有本領的勇士,名叫荊軻。他把荊軻收在門下當上賓,把自己的車馬給荊軻坐,自己的飯食、衣服讓荊軻一起享用。荊軻當然很感激太子丹。
公元前230年,秦國滅了韓國;過了兩年,秦國大將王翦(音jiān)佔領了趙國都城邯鄲,一直向北進軍,逼近了燕國。
燕太子丹十分焦急,就去找荊軻。太子丹說:「拿兵力去對付秦國,簡直像拿雞蛋去砸石頭;要聯合各國合縱抗秦,看來也辦不到了。我想,派一位勇士,打扮成使者去見秦王,挨近秦王身邊,逼他退還諸侯的土地。秦王要是答應了最好,要是不答應,就把他刺死。您看行不行?」
荊軻說:「行是行,但要挨近秦王身邊,必定得先叫他相信我們是向他求和去的。聽說秦王早想得到燕國最肥沃的土地督亢(在河北涿縣一帶)。還有秦國將軍樊於期,現在流亡在燕國,秦王正在懸賞通緝他。我要是能拿著樊將軍的頭和督亢的地圖去獻給秦王,他一定會接見我。這樣,我就可以對付他了。」
太子丹感到為難,說:「督亢的地圖好辦;樊將軍受秦國迫害來投奔我,我怎麼忍心傷害他呢?」
荊軻知道太子丹心裡不忍,就私下去找樊於期,跟樊於期說:「我有一個主意,能幫助燕國解除禍患,還能替將軍報仇,可就是說不出口。」
樊於期連忙說:「什麼主意,你快說啊!」
荊軻說:「我決定去行刺,怕的就是見不到秦王的面。現在秦王正在懸賞通緝你,如果我能夠帶著你的頭顱去獻給他,他准能接見我。」
樊於期說:「好,你就拿去吧!」說著,就拔出寶劍,抹脖子自殺了。
太子丹事前准備了一把鋒利的匕首,叫工匠用毒葯煮煉過。誰只要被這把匕首刺出一滴血,就會立刻氣絕身死。他把這把匕首送給荊軻,作為行刺的武器,又派了個年才十三歲的勇士秦舞陽,做荊軻的副手。
公元前227年,荊軻從燕國出發到咸陽去。太子丹和少數賓客穿上白衣白帽,到易水(在今河北易縣)邊送別。臨行的時候,荊軻給大家唱了一首歌: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大家聽了他悲壯的歌聲,都傷心得流下眼淚。荊軻拉著秦舞陽跳上車,頭也不回地走了。
荊軻到了咸陽。秦王政一聽燕國派使者把樊於期的頭顱和督亢的地圖都送來了,十分高興,就命令在咸陽宮接見荊軻。
朝見的儀式開始了。荊軻捧著裝了樊於期頭顱的盒子,秦舞陽捧著督亢的地圖,一步步走上秦國朝堂的台階。
秦舞陽一見秦國朝堂那副威嚴樣子,不由得害怕得發起抖來。
秦王政左右的侍衛一見,吆喝了一聲,說:「使者幹麼變了臉色?」
荊軻回頭一瞧,果然見秦舞陽的臉又青又白,就賠笑對秦王說:「粗野的人,從來沒見過大王的威嚴,免不了有點害怕,請大王原諒。」
秦王政畢竟有點懷疑,對荊軻說:「叫秦舞陽把地圖給你,你一個人上來吧。」
荊軻從秦舞陽手裡接過地圖,捧著木匣上去,獻給秦王政。秦王政打開木匣,果然是樊於期的頭顱。秦王政又叫荊軻拿地圖來。荊軻把一卷地圖慢慢打開,到地圖全都打開時,荊軻預先卷在地圖里的一把匕首就露出來了。
秦王政一見,驚得跳了起來。
荊軻連忙抓起匕首,左手拉住秦王政的袖子,右手把匕首向秦王政胸口直扎過去。
秦王政使勁地向後一轉身,把那隻袖子掙斷了。他跳過旁邊的屏風,剛要往外跑。荊軻拿著匕首追了上來,秦王政一見跑不了,就繞著朝堂上的大銅柱子跑。荊軻緊緊地逼著。
兩個人像走馬燈似地直轉悠。
旁邊雖然有許多官員,但是都手無寸鐵;台階下的武士,按秦國的規矩,沒有秦王命令是不準上殿的,大家都急得六神無主,也沒有人召台下的武士。
官員中有個伺候秦王政的醫生,急中生智,拿起手裡的葯袋對准荊軻扔了過去。荊軻用手一揚,那隻葯袋就飛到一邊去了。
就在這一眨眼的工夫,秦王政往前一步,拔出寶劍,砍斷了荊軻的左腿。
荊軻站立不住,倒在地上。他拿匕首直向秦王政扔過去。秦王政往右邊只一閃,那把匕首就從他耳邊飛過去,打在銅柱子上,「嘣」的一聲,直迸火星兒。
秦王政見荊軻手裡沒有武器,又上前向荊軻砍了幾劍。荊軻身上受了八處劍傷,自己知道已經失敗,苦笑著說:「我沒有早下手,本來是想先逼你退還燕國的土地。」
這時候,侍從的武士已經一起趕上殿來,結果了荊軻的性命。台階下的那個秦舞陽,也早就給武士們殺了。
荊軻刺秦王
秦王政重用尉繚,一心想統一中原,不斷向各國進攻。他拆散了燕國和趙國的聯盟,使燕國丟了好幾座城。
燕國的太子丹原來留在秦國當人質,他見秦王政決心兼並列國,又奪去了燕國的土地,就偷偷地逃回燕國。他恨透了秦國,一心要替燕國報仇。但他既不操練兵馬,也不打算聯絡諸侯共同抗秦,卻把燕國的命運寄託在刺客身上。他把家產全拿出來,找尋能刺秦王政的人。
後來,太子丹物色到了一個很有本領的勇士,名叫荊軻。他把荊軻收在門下當上賓,把自己的車馬給荊軻坐,自己的飯食、衣服讓荊軻一起享用。荊軻當然很感激太子丹。
公元前230年,秦國滅了韓國;過了兩年,秦國大將王翦(音jiān)佔領了趙國都城邯鄲,一直向北進軍,逼近了燕國。
燕太子丹十分焦急,就去找荊軻。太子丹說:「拿兵力去對付秦國,簡直像拿雞蛋去砸石頭;要聯合各國合縱抗秦,看來也辦不到了。我想,派一位勇士,打扮成使者去見秦王,挨近秦王身邊,逼他退還諸侯的土地。秦王要是答應了最好,要是不答應,就把他刺死。您看行不行?」
荊軻說:「行是行,但要挨近秦王身邊,必定得先叫他相信我們是向他求和去的。聽說秦王早想得到燕國最肥沃的土地督亢(在河北涿縣一帶)。還有秦國將軍樊於期,現在流亡在燕國,秦王正在懸賞通緝他。我要是能拿著樊將軍的頭和督亢的地圖去獻給秦王,他一定會接見我。這樣,我就可以對付他了。」
太子丹感到為難,說:「督亢的地圖好辦;樊將軍受秦國迫害來投奔我,我怎麼忍心傷害他呢?」
荊軻知道太子丹心裡不忍,就私下去找樊於期,跟樊於期說:「我有一個主意,能幫助燕國解除禍患,還能替將軍報仇,可就是說不出口。」
樊於期連忙說:「什麼主意,你快說啊!」
荊軻說:「我決定去行刺,怕的就是見不到秦王的面。現在秦王正在懸賞通緝你,如果我能夠帶著你的頭顱去獻給他,他准能接見我。」
樊於期說:「好,你就拿去吧!」說著,就拔出寶劍,抹脖子自殺了。
太子丹事前准備了一把鋒利的匕首,叫工匠用毒葯煮煉過。誰只要被這把匕首刺出一滴血,就會立刻氣絕身死。他把這把匕首送給荊軻,作為行刺的武器,又派了個年才十三歲的勇士秦舞陽,做荊軻的副手。
公元前227年,荊軻從燕國出發到咸陽去。太子丹和少數賓客穿上白衣白帽,到易水(在今河北易縣)邊送別。臨行的時候,荊軻給大家唱了一首歌: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大家聽了他悲壯的歌聲,都傷心得流下眼淚。荊軻拉著秦舞陽跳上車,頭也不回地走了。
荊軻到了咸陽。秦王政一聽燕國派使者把樊於期的頭顱和督亢的地圖都送來了,十分高興,就命令在咸陽宮接見荊軻。
朝見的儀式開始了。荊軻捧著裝了樊於期頭顱的盒子,秦舞陽捧著督亢的地圖,一步步走上秦國朝堂的台階。
秦舞陽一見秦國朝堂那副威嚴樣子,不由得害怕得發起抖來。
秦王政左右的侍衛一見,吆喝了一聲,說:「使者幹麼變了臉色?」
荊軻回頭一瞧,果然見秦舞陽的臉又青又白,就賠笑對秦王說:「粗野的人,從來沒見過大王的威嚴,免不了有點害怕,請大王原諒。」
秦王政畢竟有點懷疑,對荊軻說:「叫秦舞陽把地圖給你,你一個人上來吧。」
荊軻從秦舞陽手裡接過地圖,捧著木匣上去,獻給秦王政。秦王政打開木匣,果然是樊於期的頭顱。秦王政又叫荊軻拿地圖來。荊軻把一卷地圖慢慢打開,到地圖全都打開時,荊軻預先卷在地圖里的一把匕首就露出來了。
秦王政一見,驚得跳了起來。
荊軻連忙抓起匕首,左手拉住秦王政的袖子,右手把匕首向秦王政胸口直扎過去。
秦王政使勁地向後一轉身,把那隻袖子掙斷了。他跳過旁邊的屏風,剛要往外跑。荊軻拿著匕首追了上來,秦王政一見跑不了,就繞著朝堂上的大銅柱子跑。荊軻緊緊地逼著。
兩個人像走馬燈似地直轉悠。
旁邊雖然有許多官員,但是都手無寸鐵;台階下的武士,按秦國的規矩,沒有秦王命令是不準上殿的,大家都急得六神無主,也沒有人召台下的武士。
官員中有個伺候秦王政的醫生,急中生智,拿起手裡的葯袋對准荊軻扔了過去。荊軻用手一揚,那隻葯袋就飛到一邊去了。
就在這一眨眼的工夫,秦王政往前一步,拔出寶劍,砍斷了荊軻的左腿。
荊軻站立不住,倒在地上。他拿匕首直向秦王政扔過去。秦王政往右邊只一閃,那把匕首就從他耳邊飛過去,打在銅柱子上,「嘣」的一聲,直迸火星兒。
秦王政見荊軻手裡沒有武器,又上前向荊軻砍了幾劍。荊軻身上受了八處劍傷,自己知道已經失敗,苦笑著說:「我沒有早下手,本來是想先逼你退還燕國的土地。」
這時候,侍從的武士已經一起趕上殿來,結果了荊軻的性命。台階下的那個秦舞陽,也早就給武士們殺了。
墨子破雲梯
在戰國初年的時候,楚國的國君楚惠王想重新恢復楚國的霸權。他擴大軍隊,要去攻打宋國。
楚惠王重用了一個當時最有本領的工匠。他是魯國人,名叫公輸般,也就是後來人們稱為魯班的。公輸般使用斧子不用說是最靈巧的了,誰要想跟他比一比使用斧子的本領,那就是不自量力。所以後來有個成語,叫做「班門弄斧」。
公輸般被楚惠王請了去,當了楚國的大夫。他替楚王設計了一種攻城的工具,比樓車還要高,看起來簡直是高得可以碰到雲端似的,所以叫做雲梯。
楚惠王一面叫公輸般趕緊製造雲梯,一面准備向宋國進攻。楚國製造雲梯的消息一傳揚出去,列國諸侯都有點擔心。
特別是宋國,聽到楚國要來進攻,更加覺得大禍臨頭。
楚國想進攻宋國的事,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反對。反對得最厲害的是墨子。
墨子,名翟(音dí),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他反對鋪張浪費,主張節約;他要他的門徒穿短衣草鞋,參加勞動,以吃苦為高尚的事。如果不刻苦,就是算違背他的主張。
墨子還反對那種為了爭城奪地而使百姓遭到災難的混戰。這回他聽到楚國要利用雲梯去侵略宋國,就急急忙忙地親自跑到楚國去,跑得腳底起了泡,出了血,他就把自己的衣服撕下一塊裹著腳走。
這樣奔走了十天十夜,到了楚國的都城郢都。他先去見公輸般,勸他不要幫助楚惠王攻打宋國。
公輸般說:「不行呀,我已經答應楚王了。」
墨子就要求公輸般帶他去見楚惠王,公輸般答應了。在楚惠王面前,墨子很誠懇地說:「楚國土地很大,方圓五千里,地大物博;宋國土地不過五百里,土地並不好,物產也不豐富。大王為什麼有了華貴的車馬,還要去偷人家的破車呢?為什麼要扔了自己綉花綢袍,去偷人家一件舊短褂子呢?」
楚惠王雖然覺得墨子說得有道理,但是不肯放棄攻宋國的打算。公輸般也認為用雲梯攻城很有把握。
墨子直截了當地說:「你能攻,我能守,你也占不了便宜。」
他解下了身上系著的皮帶,在地下圍著當做城牆,再拿幾塊小木板當做攻城的工具,叫公輸般來演習一下,比一比本領。
公輸般採用一種方法攻城,墨子就用一種方法守城。一個用雲梯攻城,一個就用火箭燒雲梯;一個用撞車撞城門,一個就用滾木擂石砸撞車;一個用地道,一個用煙熏。
公輸般用了九套攻法,把攻城的方法都使完了,可是墨子還有好些守城的高招沒有使出來。
公輸般呆住了,但是心裡還不服,說:「我想出了辦法來對付你,不過現在不說。」
墨子微微一笑說:「我知道你想怎樣來對付我,不過我也不說。」
楚惠王聽兩人說話像打啞謎一樣,弄得莫名其妙,問墨子說:「你們究竟在說什麼?」
墨子說:「公輸般的意思很清楚,不過是想把我殺掉,以為殺了我,宋國就沒有人幫助他們守城了。其實他打錯了主意。我來到楚國之前,早已派了禽滑厘等三百個徒弟守住宋城,他們每一個人都學會了我的守城辦法。即使把我殺了,楚國也是占不到便宜的。」
楚惠王聽了墨子一番話,又親自看到墨子守城的本領,知道要打勝宋國沒有希望,只好說:「先生的話說得對,我決定不進攻宋國了。」
這樣,一場戰爭就被墨子阻止了。
劉羅鍋智告貪官
一天傍晚,乾隆皇帝來到午門散步。抬頭一望,只見午門至正陽門那段御道由於年久失修,不少處已磨損得坑坑窪窪,覺得有失皇家體面,非整修一下不可。於是他便令和坤承辦此事,讓他造出預算,限兩月之內竣工。 和坤得皇上寵信,但貪婪成性,是個雁過拔毛的角色。他奉旨之後非常高興,覺得又得了個發財的良機。
三天後早朝時,和坤就帶本奏道:「皇上,這段御道確實有礙觀瞻,必須全部換新。由於所需石料要從數百里外的房山采辦,石匠精雕細刻,故而工程浩大,即使從緊開支,至少也需白銀十萬兩。」乾隆皇帝二話沒說,立即照準。
此後,御道旁立即搭起了不少工棚,並將御道兩旁用草苫遮住,數百匠人叮叮當當地日夜幹了起來。結果,不足一月,御道就提前峻工了。
乾隆皇帝在和坤陪同下一看,果然見御道平坦,煥然一新,不由龍心大喜,連聲贊好。
次日早朝時,乾隆皇帝就當眾宣旨:「和愛卿這次主修御道,夜以繼日,既快又好,提前一月完工,勞苦功高,朕賞你白銀一萬兩,再陞官一等。」
和坤得意洋洋,名利雙收,連忙謝恩。
誰知過了沒幾天,此事的底細被劉墉無意中發現了:原來和坤根本沒有去房山采辦石料,只是將原來的石塊撬起來,令石匠在反面雕刻了一下,把下面的路基平整後,一鋪上便跟新的一樣。因此,工期縮短,成本又省,總共只花了一萬兩銀子。
劉墉便決心將它揭露出來,讓和坤當眾出醜。
第二天上早朝時,劉墉待大家進太和殿後,飛快地將身上的朝服脫下,反過來套上,然後悄悄跟了進去。
乾隆皇帝端坐在九龍椅上,居高臨下,抬頭一看,忽見群臣後面站著個衣著與眾不同的人,覺得奇怪,再細一看,卻是協辦大學士劉墉。心想:他向來十分注重儀表,辦事小心謹慎。今天怎麼昏頭昏腦地將朝服也穿反了,這是怎麼一回事?
這一細節很快被向來看著皇上眼色行事的和坤發現了。因當時明文規定:上朝時如果朝服不正,要判罪的。他心想:劉羅鍋,這下你有好果子吃了。便故意幸災樂禍地說:「劉大人,你今天怎麼啦?? 和坤這么一咋呼,群臣見了都為劉墉捏了一把冷汗。
奇怪的是,那劉墉卻低著頭置若罔聞。
要是換個大臣,乾隆皇帝早就發火降罪了,但念及劉墉一向忠心耿耿,便改用責備的語氣問:「劉愛卿,你怎麼將朝服穿反了,快出去穿好了再來見朕。」劉墉這才恍然大悟地出去,穿好了又進來,跪地奏道:「啟奏皇上,微臣今日將朝服反穿了,確實不該,請皇上恕罪。不過,朝服穿反顯而易見,可如今有人將御道僅僅翻了個面,再略加修飾,就侵吞公款,大肆漁利,雖發生在大家的鼻子底下,恐怕就不易察覺了吧?」
劉墉話音一落,剛才正趾高氣揚的和坤,頓時像矮了一截,臉色大變。
「什麼?你說這御道是翻個面鋪的。」乾隆皇帝一聽,連忙追問,「劉愛卿,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⑦ 有沒有關於燈謎的歷史典故謝謝!
謎1:蕭何力薦大將才,潘安車出洛陽道。 (打六字成語)
謎2:李白沉河欲攬月,屈原投江為報國。 (打四字體育項目)
謎3:紂王寵妲己,幽王戲諸侯。 (打一成語)
謎4:韓信十面埋伏 (打一《三國演義》人名)
謎5:投筆從戎效古人 (打三字學校用語)
謎6:曹操讀罷陳琳檄 (打三字中成葯名)
謎7:陳橋兵變令人疑 (打三字《西遊記》妖怪名)
謎8:灞橋惜別何所贈 (打一春秋人名)
謎9:君王掩面救不得 (打一成語)
謎10:高山流水誰知音 (打一《三國演義》人名)
謎面:蕭何力薦大將才,潘安車出洛陽道。 (打六字成語)
謎底:言必信,行必果
解析:蕭何向劉邦保舉韓信,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軍;潘安長得很帥,駕車走在街上,連老婦人都為之著迷,用水果往潘安的車里丟,都將車丟滿了。「信」別解為「韓集」,「果」別解為「水果」。
謎面:李白沉河欲攬月,屈原投江為報國。 (打四字體育項目)
謎底:雙人跳水
解析:李白之死,歷來眾說紛紜,溺死的說法極富浪漫色彩,說李白在當塗的江上飲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與詩人性格非常吻合。
謎面:紂王寵妲己,幽王戲諸侯。 (打一成語)
謎底:幸災樂禍
解析:商紂王因寵幸妲己,導致了商朝滅亡的災難;周幽王為討褒姒一笑(樂)鋒火戲諸侯,埋下了西周亡朝的禍患。
謎面:韓信十面埋伏 (打一《三國演義》人名)
謎底:關羽
解析:楚漢相爭時期,韓信率30萬大軍和彭越的軍隊會師,把項羽圍困在垓下,採取十面埋伏的戰術,逼使項羽在烏江自刎,取得決定性的勝利。「關羽」別解為「圍困項羽」。
謎面:投筆從戎效古人 (打三字學校用語)
謎底:學前班
解析:成語「投筆從戎」出自《後漢書·班超傳》,班超因家庭貧困為官府抄書掙錢來養家,忽一日,覺得抄抄寫寫純屬是浪費生命,就棄筆從軍去了,後來,班超出使西域,立下許多汗馬功勞。;「學前班」別解為「學習前人班超的志向」。
謎面:曹操讀罷陳琳檄 (打三字中成葯名)
謎底:驚風散
解析:據說曹操讀了陳琳寫的檄文嚇出了一身冷汗,頭風病居然好了。
謎面:陳橋兵變令人疑 (打三字《西遊記》妖怪名)
謎底:黃袍怪
解析:後周時,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據說起因是眾將領強行把皇帝穿的黃袍披在他身上。謎底「黃袍怪」別解為「黃袍加身之事有點怪」。
謎面:灞橋惜別何所贈 (打一春秋人名)
謎底:柳下惠
解析:灞橋位於今西安市,古人送客至此有折柳贈別的習俗;「惠」別解為惠贈。
謎面:君王掩面救不得 (打一成語)
謎底:愛莫能助
解析:「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出自《長恨歌》,描寫的是安史之亂發生後,唐玄宗在馬嵬坡受大臣軍士要挾,被逼無奈處死楊貴妃的一幕。
謎面:高山流水誰知音 (打一《三國演義》人名)
謎底:鍾會
解析:傳說,春秋時期鍾子期因能領會俞伯牙琴音「巍巍乎若高山,洋洋乎若江河」之意,從而成為至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