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關於新疆青藏鐵路歷史人物故事

關於新疆青藏鐵路歷史人物故事

發布時間:2021-03-07 18:04:07

① 青藏鐵路的感人事跡

荊楚網消息(湖北日報)(記者張雲寬、通訊員韋霞)昨日,一場感人至深的報告會《銀線穿越唐古拉》在省圖書館報告廳舉行,荊楚兒女奮戰青藏鐵路幕後的動人故事再現在聽眾眼前。

應省圖書館邀請,中鐵十一局團委副書記應廣軍做客我省文化品牌《荊楚論壇》,講述他眼中參與鋪設「天路」的鐵路建設者的感人事跡。去年8月至9月,應廣軍作為該局掛職幹部,在領略可可西里秀美風光和唐古拉巍峨山川的同時,見證了荊楚兒女挑戰生理極限、奮戰雪域高原的偉大壯舉。

中鐵十一局擔負著青藏鐵路安多至拉薩段的鋪架和橋梁預制任務,正線鋪軌443公里,站線鋪軌近80公里,架梁899孔,以及不凍泉至唐古拉山421公里的電力工程任務。零下40度的低溫、強烈的高原反應、艱苦的生活條件,惡劣的工作環境沒能阻擋建設者前進的步伐,他們將人生答卷寫在了雪域高原。

在青藏鐵路10萬建設大軍中,活躍著一支「紅色娘子軍」,她們就是由中鐵十一局26名女職工組成的排軌生產隊伍,被譽為「進入生命禁區的雪蓮花」。這群來自「魚米之鄉」的姑娘們,笑言「睡覺半夢半醒、吃飯不覺餓飽、不知是男是女」,卻創造了高原排軌日產量世界紀錄,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和「全國五一巾幗獎」等多項榮譽。「夫妻交流靠簡訊,驕兒見面竟稱姨。」一幕幕感人的細節,令台下聽眾心動不已。「參與青藏鐵路建設,是一次心靈的凈化,是一次靈魂的升華」。應廣軍以一首改編的軍旅歌曲《為了誰》作為報告會的結束語:「為了誰,為了西部的騰飛,為了祖國大地美。手牽銀線到拉薩,迎來雪域高原汽笛長鳴鐵龍騰飛。我雖苦我雖累,為了祖國和人民,奉獻青春今生無悔!」

② 修青藏鐵路的所有感人故事

地圖上「海拔4905米、全長1338米」的提示,明白無誤地告訴記者,這就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鐵路隧道,被稱為青藏鐵路線上「鬼門關」的「風火山」隧道。當汽車沿著與青藏鐵路幾乎平行的公路,翻越五道梁後,海拔開始從4570米的秀水河迅速上升。到了風火山時,海拔已躥至近5000米的高度。

除了藍天、白雲和雪峰之外,目之所及,全是赭紅色的山體。在隧道入口處,藍底黃字的「風火山隧道」幾個大字在紅色岩體的襯托下,顯得神秘而凝重。穿山而過的隧道,如巨大的磁場,將遠方蜿蜒而來的鐵軌從山這邊攬進,又從山那邊吐出。

今天的風火山隧道,在陽光下顯得靜謐而安祥,很容易使人有「輕舟已過萬重山」的輕松感覺。但當年的風火山,卻因多年凍土、高寒缺氧和生態脆弱,而成為青藏鐵路建設史上話題最為沉重的世界級難題。假如沒有風火山隧道難題的攻克,青藏鐵路全線通車的時刻表,恐怕誰也無法預測還得後延多少個日夜。

為了近距離探訪風火山隧道,記者下車徒步前行,但因缺氧而引起的高原反應,記者胸悶、腿軟、呼吸急促、頭痛欲裂。

「同志,請出示證件!」當記者步履蹣跚地走近鐵路,試圖「零距離」接觸隧道時,一位穿警服的同志擋住了記者的去路。這位叫段利明的鐵路警察告訴記者,他是格爾木鐵路公安處的警察,最近青藏鐵路要通車,他被抽調來這里值班。「我和青藏鐵路保安公司的6名職工一起,24小時對隧道及附近鐵路線進行巡邏。兩個人一個小組,每兩個小時就要巡邏一次,主要是對來人進行登記,看隧道里有沒有落石、軌面有無損毀斷裂等。」

正在采訪時,一輛從格爾木方向發來的測試車經過風火山隧道,段利明和其他幾位鐵路保安公司的職工立正敬禮,目送火車穿過隧道呼嘯而去。而記者因為拍照緊走了幾步,頓時覺得喘不過氣來,只好鑽進段利明的帳蓬里吸氧休息。

事非親歷不可知。切身體會讓記者對下面的敘述有了全新的認識:位於青藏高原腹地的風火山,自然地理氣候條件之惡劣為青藏鐵路全線之最,隧道全部穿越多年凍土區,地質含冰量10%~50%不等,是青藏鐵路建設三大難題,即:多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脆弱的典型代表工程。

為了攻克風火山隧道建設難關,三代科技人員進行了45年連續不斷的觀察和研究。而青藏鐵路建設者通過一系列先進的工藝,不但確保了低氧低壓條件下的安全施工,而且成功破解了高原凍土施工難題。正因為如此,「風火山多年凍土隧道施工技術」先後榮獲2004年度青海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和2005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風火山隧道只是一個縮影。建成的昆侖山隧道、羊八井1號隧道等多個較大隧道以及眾多的中小隧道,涉及長度達到7000洞米,大部分也都處於常年凍土、高寒缺氧的環境之中。當火車穿越這些高原隧道而馳騁於「世界屋脊」之時,那些片言只語的標志和題字里透露出來的信息,依然能傳遞出當年建設者的偉大和艱辛。這怎能不令那些遊客為之動容、為之敬禮呢?

和段利明告別後,記者驅車繼續前行。翻過風火山口,海拔又開始下降,青藏鐵路開始進入相對平緩的三江源地區,記者頭痛的感覺也有所緩解。當前邊再經過一個山包時,司機師傅告訴我們,那就是「開心嶺」了,因為相對於「鬼門關」的風火山而言,這個平緩的山包足以讓建設者們「開心跨越」了。雖然,前邊還有青藏鐵路的最高點——唐古拉山口需要征服。

③ 有關修建青藏鐵路的故事

在青藏鐵路10萬建設大軍中,活躍著一支「紅色娘子軍」。

她們就是由中鐵十一局26名女職工組成的排軌生產隊伍,被譽為「進入生命禁區的雪蓮花」,這群來自「魚米之鄉」的姑娘們,笑言「睡覺半夢半醒、吃飯不覺餓飽、不知是男是女」,卻創造了高原排軌日產量世界紀錄,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和「全國五一巾幗獎」等多項榮譽。

夫妻交流靠簡訊,驕兒見面竟稱姨一幕幕感人的細節,令台下聽眾心動不已.「參與青藏鐵路建設,是一次心靈的凈化,是一次靈魂的升華」。應廣軍以一首改編的軍旅歌曲《為了誰》作為報告會的結束語:「為了誰,為了西部的騰飛,為了祖國大地美.手牽銀線到拉薩,迎來雪域高原汽笛長鳴鐵龍騰飛,我雖苦我雖累,為了祖國和人民,奉獻青春今生無悔!」

拓展資料:

青藏鐵路被列為「十五」四大標志性工程之一,名列西部大開發12項重點工程之首。中國國外媒體評價青藏鐵路「是有史以來最困難的鐵路工程項目」,「它將成為世界上最壯觀的鐵路之一」。

青藏鐵路推動西藏進入鐵路時代,密切了西藏與中國內地的時空聯系,拉動了青藏帶的經濟發展,被人們稱為發展路、團結路、幸福路。

參考資料:

青藏鐵路網路

④ 修青藏鐵路的感人故事有哪些

  1. 王漢東是中來鐵十七局的施自工處長,修青藏鐵路時,勇猛得如下山的猛虎,但是,就在他不知什麼是苦是累的時候,他不知不覺地得了病,後來死在了太原的一間病房裡。醫生說:「他得的是高原病。」死前,他對局領導說:「當了鐵道兵不悔,死了,讓女兒也去當不穿軍裝的鐵道兵,修路去。」他傳給女兒的,不僅是創業的意識,還有江山的豁達和崇高,一種高山意識折射出的人生也當有如此的精神,滲給自己,也滲給了女兒。

  2. 鐵道兵十師有位叫鄧廣吉的連長,為修建青藏鐵路,他帶病上了高原。後來,他在高原得了白血病。在家鄉的醫院搶救他時,他對親人和戰友留下遺囑:「我若死去,把我的骨灰埋在青藏高原上,我生前沒有把鐵路修通,死後也要看到鐵路修到世界屋脊上。」原總公司黨委書記孫有禮是青藏鐵路建設中的一名指揮員,他的兒子孫勝很小的時候就隨他一起上了高原,兒子到了8歲的時候,還不知鴨子是長腿還是不長腿。

⑤ 青藏鐵路工地上的英雄事跡有哪些

吳宗學:從「不願意來」到「不願意走」

「說實話,我一開始是不願意來的。」7月12日,在那曲地區的中鐵隧道局指揮部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吳宗學指揮長在記者提出采訪請求後沉默了好大一會,才開口說道。他說,自己上青藏線前患有慢性支氣管炎,誰都知道這在缺氧嚴重的高海拔地區意味著什麼。但是隧道局領導找他談話,講他的病可以在工地醫院治,講現在工地管理工作不到位,領導力量薄弱,施工屢屢出紕漏,遭到青藏鐵路總指揮部嚴厲批評……他坐不住了。2003年6月28日,他告別了位於河南省的中鐵隧道局一處,來到了海拔4500多米的西藏那曲地區,開始坐鎮指揮隧道局在此施工的23標段。

1954年生的吳宗學是青藏鐵路建設者中少有的高齡成員,身體並不強壯的他上線後一個多月都頭疼不消、難以入眠。然而來到那曲的第二天,他不顧強烈的高原反應,就與其他同志一起深入施工現場進行調查。為掌握第一手資料,他堅持每天召開碰頭會,研究提高工效、強化管理的有效途徑。以前的指揮部命令式作風盛行,上下溝通不夠,吳宗學就從改變管理觀念入手,在指揮部重新樹立起平等交流、充分溝通的工作作風。他對大家說,人都是平等的,指揮長和民工都是來青藏鐵路「打工的」,我們一定要對職工平等管理,多用理性化的方法把道理講透,管理中要講人性化。他不僅在自己的職工面前平易近人,體貼冷暖,對協作隊伍的民工兄弟也倍加關懷。在他的領導下,中鐵隧道局工地切實實現了正式職工與民工「統一住宿、統一飲食和統一醫療保障」,而且施工隊伍撤離時都優先保證兌現民工工資,然後才發職工的工資。

吳宗學還是一個事必躬親的人。他是技術人員出身,對鐵路施工的各個環節都頗有心得。在工地巡查時,當他看到有的施工人員在細節上做得不到位時,就當場進行手把手的指導,小到片石路基,大到橋梁樁體,他都給予細致的點撥。久而久之,大家有了技術問題,不管大小都來找他,「出點子」成了他的主要工作內容之一。談到這一點,他平淡地說:「土建工程,管理是關鍵,技術人員指導不到位會造成浪費,還會破壞環境,必須把工序安排好;高原上施工,還必須盡可能地節省人工,指揮長不多動動腦筋,行嗎?」

在吳宗學的帶領下,23標段的工程有了明顯的改進,質量大為提高。過去受過批評的涵洞施工部分,今年在上級檢查時已經得到了表揚。今年,接近鋪軌前沿的23標段已完成全部主體工程。

「我現在是能堅持就堅持。」吳宗學苦笑著說,他的支氣管炎到了工地上並沒有像領導說的那樣「能治好」,反而還在加重:「在平原上都治不好,到了高原上怎麼可能治好?」工期很緊,換人已不可能,此時的他已經沒有退路。事實上,吳宗學一直在拚命。他到工地上後,不管身體多難受,從未要求下山休養,上級關心他的健康,安排他去拉薩休養,他也不願意去。即使每次去開會,他也是短短幾天就急匆匆地趕回來。「你一走,誰給出點子?技術方面不放心,走不開啊!」

吳宗學的兒子在重慶上大學,小夥子去年就吵著要來青藏高原看望老爸,他卻怕影響工作,鐵著心阻止了兒子:「你敢上來我就不理你!」他愛人有心臟病,連海拔較低的拉薩都不能來。說到這些,吳宗學又陷入了沉默,他的眼睛裡,分明有點點淚光。

龐國強:「外來妹」中出了個「雙料勞模」

青藏線上號稱「一天四季」,天氣復雜多變。當記者離開那曲城區時,天氣還十分晴好,走了半小時就開始電閃雷鳴,細碎的冰雹夾著大雨砸了下來。據同行的青藏鐵路拉薩指揮部宣傳部沈忠副部長介紹,此地多雷暴天氣,有一種直接擊地的「滾地雷」十分可怕,經常擊死牧區的牛羊。而我們要找的龐國強工程師,就工作在此地條件最差的21標段第2項目部。

越野車在泥濘的施工便道上跋涉了幾十公里,終於拐進了簡陋的第2項目部營地,一個裹著雨衣的高大漢子聞聲迎了出來。他面龐黝黑,身高足有1.80米多,卻瘦得顴骨凸出。他就是龐國強,新疆北新路橋建設公司副總經理,21標段第2項目部的負責人。

作為整個青藏線上不多的幾支非中鐵系統隊伍之一,龐國強手下的新疆公司被他自嘲為「外來妹」,他們也是首次走出新疆承包鐵路工程,自然有惶恐之感。然而「外來妹」乾的活兒並不比鐵路系統的「嫡系部隊」差,截止到2004年5月1日,他們已完成橋涵主體工程量的90%,路基工程量的82%,土方90萬方,進度和質量都令人滿意。龐國強本人也於今年6月29日被評為西藏自治區勞模,加上1999年獲得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勞模稱號,他成了罕見的「雙料勞模」。

龐國強的工地離那曲城區的指揮部有40公里,但這40公里卻成了通訊和電力的盲區。由於地形復雜,手機沒有信號,電話線也無法架設,甚至電台也因為多雷電天氣無法使用,有什麼事都只能跑路去辦,發電也只能自己解決。龐國強說,今年還好,他們在施工中發現5公里外的一個碴場居然有手機信號,現在有事就跑到那裡去打電話。而他們的工地位於那曲河畔,環境惡劣,每年都有幾個月刮六七級大風,雨季的洪水沖斷施工道路、阻斷材料供應也是常事。

條件艱苦,龐國強卻並非那種向困難低頭的人。他說:我們是「外來妹」,但我們的辦公條件要搞成第一流,施工質量也要第一流!為此他不惜成本購進電腦、復印機等現代化辦公工具,同時為職工和民工們創造了舒適的住宿和生活環境。在雨季施工時,他每天都親自到材料庫過問材料供應,與一線施工機械司機同行、同吃、同宿,在洪水沖斷道路時就立即趕往一線,靠前指揮,一連十多個小時都不休息。這樣的工作量,在平原都吃不消,何況是在嚴重缺氧的高原!

龐國強為此也付出了代價。高原上的人們很難吃胖,但這個身高1.80米多的硬漢子,體重僅有55公斤,連同事們都說他的腿瘦得像麻稈,可怕!他卻只是嘿嘿地笑。

采訪完,記者一行和龐國強在指揮部食堂用餐,很少提起家人的他才說起自己的傷心事:他出身鐵路工程世家,父母曾在蘭新鐵路一期工程工作,而他本人則干過二期工程。12歲那年,母親突然逝世,成年後的他又東奔西跑,先後參與湖北襄十高速公路、川藏公路等建設工程,很少有時間照顧父親及家人。「孝」字是他的切膚之痛。「我們搞鐵路工程的人……」他搖搖頭,語氣哽咽,說不下去了。

邵堯霞:一個女人的天涯路

鐵路工程系統的確是一個特殊的行業。施工隊伍要在全國各地甚至國外承攬工程,長期遠離家人就成了這個行業的特點之一。在青藏高原又有不同,高寒缺氧、致命的高原病令許多想來探視的人們也望而卻步。在這里,難以想像的困難沒有讓英雄的建設者們低頭,他們在提到家人的時候卻總難免傷心落淚。中鐵21局指揮部黨委書記李榮和曾動情地說:什麼是家?對我們搞鐵路工程的人來說,所謂的家只是一個旅店,四海為家才是真正的家。誰沒有孩子,誰沒有父母?但為了青藏鐵路,我們所做的只能是打一個電話!

如果說,家庭對男人來講是一份責任,對女人來講就是一份難舍的骨肉情。青藏鐵路上的女人們又是如何面對長達7個月與家人的分離呢?

7月14日,記者來到了青藏鐵路全線的最高點———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越嶺工地。當地民諺說:「唐古拉,唐古拉,伸手把天抓。」這里是離天最近的地方,巍巍的雪山包圍著天際線,低垂的大片雲朵與山相接,讓你產生一種「走過去就會融化在藍天里」的錯覺。景色雖美,這里的氧氣卻只有平地的一半,終年雨雪紛紛,是青藏線最艱苦的地方。來到工地上,不大一會記者就感到頭暈目眩,偶爾走快一點就頭痛欲裂,還得大口大口喘氣。就是在這個工地上,30歲的邵堯霞,作為該工地惟一的女性成員,寫下了一個長達2年多的「青春花開無人區」的故事。

邵堯霞來自山西太原的中鐵17局,外表瘦弱秀氣的她重任在肩:她是該局青藏鐵路唐古拉工地的副總工程師兼工程部部長。作為青藏鐵路的巾幗標兵,她身上還有著耀眼的光環:山西省勞動模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三八紅旗手……還曾在人民大會堂做過青藏鐵路先進事跡報告。

在傳奇性的唐古拉越嶺工地,邵堯霞的故事也有幾分傳奇色彩:她曾在洪水中指揮突擊隊員搶修施工便橋,差點被洪峰捲走;她曾獨自在工地值班,遭到無人區的狼群圍攻;作為惟一的女性一開始在工地沒有女廁所可上,為要面子她堅持不喝水,不喝稀飯,結果導致恐尿症;作為工程技術主管,她在工作中多次攻克技術難題,還堅持每天晚上為職工上技術課;在管理工程時更是雷厲風行,該罰便罰,她的口頭禪是「寧可得罪人,決不當罪人」……

記者面前瘦小的邵堯霞卻一點也不像「女強人」,相反倒有幾分局促和羞澀。她穿著肥大的工裝,借口說「山上不好看」,拒絕了記者給她照相的要求。據她講,在唐古拉,人們難得洗頭洗澡,因為容易引起感冒,一感冒就容易引發有生命危險的肺水腫和腦水腫,她本人是半個月洗一次頭,一個月洗一次澡。因為感覺「臟兮兮的」,自己總不好意思往人前站。

愛美的她「想美也美不起來」,這還算不了什麼,最讓她受不了的是女兒的牽掛。女兒是她在唐古拉山的精神寄託,每天上下班都要看一眼女兒的照片。2002年7月,她從青藏高原回太原探親,見到女兒後把她緊緊摟在懷里,盡情傾瀉著自己的母愛,女兒卻哭鬧著從她的懷里掙脫,把她的姐姐喊做「媽媽」,讓她有說不出的酸楚。經過苦心誘導,女兒總算逐漸接受了她,但她又要走了。臨行前,女兒哭得像個淚人兒,在車後緊追不舍,一聲接一聲地喊「媽媽」……邵堯霞說,那一刻她的心都要碎了。今年2月春節期間,女兒在家裡為了找媽媽,自己一個人溜出家門,沿著邵堯霞出發時走過的路,一直向前走,後來竟然在大雪中迷了路。全家人和鄰居全體出動,直到晚上才在公路邊發現了凍得發抖的女兒。

邵堯霞體驗著作為一個母親的痛苦,作為妻子她也有自己的尷尬。邵堯霞的丈夫黃立澤也在這個工地上,是項目部的總經濟師,按說夫妻團聚,能夠解除這無人區工地天荒地老的寂寞,其實不然。剛到唐古拉第一天,她和丈夫推開宿舍門一看,愣住了:屋子裡分開擺著兩張單人床。明白緣由的丈夫悄悄給她解釋說:「這個地方可不是伊甸園,因為氧氣稀薄,夫妻同居就可能付出生命的代價,類似情況在這里已有前車之鑒。」正因為如此,項目部立了一條規矩:不準夫妻同居,即使同室也不能同床。工地的順口溜叫「夫妻不同房,同房不同床,同床不同被,同被背靠背」。結婚5年多的邵堯霞夫婦,面對這沒有耳鬢廝磨、缺乏溫馨甜蜜的夫妻生活,心裡說不出是什麼滋味。和家人天涯咫尺,和另一半咫尺天涯,這就是青藏鐵路的現實。

⑥ 有關青藏鐵路的故事(短)

我們村我和我本家的叔叔都去了!在風火山口!中鐵二十局四處當開車的民工!唉😔不提了

⑦ 青藏鐵路的感人故事

hello 你看看嫩不能榜上你 修建青藏鐵路遇到的不利因素
地勢高、氣候嚴寒、氣候惡劣、低壓、缺氧、地質條件復雜、凍土、 坡度大、溫差大、風沙多、雷電多等
影響和意義: 鐵路的運輸能力是任何一種交通方式都無法比擬的。青藏鐵路一期工程(西寧至格爾木段)建成運營十多年來,已成為開發青海柴達木盆地及推動青、藏兩省區經濟發展的主要交通線路。它促進了青海鉀肥廠、錫鐵山鉛鋅礦、青海鋁廠、青海油田、格爾木煉油廠、茫崖石棉礦和龍羊峽、李家峽兩座大型水電站等一大批大中型項目的建設和發展,為青海460萬各族人民脫貧致富和現代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為西藏的開發發揮了重要作用,現在進藏物資的85%以上都要通過格爾木來轉運。續建青藏鐵路,將極大地提高綜合運輸能力,從根本上改善兩省區的交通條件和投資環境。

建設青藏鐵路,將完善路網布局,並一舉實現西藏自治區的立體化交通。從路網布局看,西藏是一片空白,不僅如此,西藏與青海、青海與新疆均無鐵路相連,青藏鐵路縱貫青海、西藏兩省區,是溝通西藏、青海與內地聯系的具有戰略意義的通道,也是西部腹地路網骨架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今後建設區內路網的骨幹鐵路。同時,青藏鐵路的建成通車,將形成鐵路、公路和航空的立體化交通,徹底解決「進藏難」的問題。

建設青藏鐵路,將對青、藏兩省區的經濟發展提供更廣闊空間,使其優勢資源得以更充分發展。同時,無論是國家巨額的投資,還是建設鐵路所需的大量人力、物力,都將直接拉動青海、西藏兩省區的經濟發展,並促進其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加快城鎮化和工業化、現代化的進程,實現「跳躍式」的發展。

建設青藏鐵路,也是加強國內其他廣大地區與西藏聯系,促進藏族與其他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增強民族團結的需要。

建設青藏鐵路,還是開發青海、西藏兩省區豐富的旅遊資源,促進兩省區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青藏鐵路沿線的旅遊資源是世界獨一無二的,1991年至1998年,進藏旅遊的客運量增長率平均高達18.7%,而且仍在高速增長之中,但目前落後的交通狀況已嚴重製約了旅遊的進一步發展。鐵路的修建,必將吸引越來越多的海內外遊客,促進青海、西藏兩省區的旅遊事業飛速發展,使之成長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並有可能成為兩省區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

建設青藏鐵路,更是改變目前西藏不合理的能源結 </SPAN>25baoding 2009-05-08 17:10:48 人們曾說修建通往西藏的鐵路是不可能的,有5000米的高山要爬、12公里的山谷要架橋、數百公里的凍土區無法支撐鐵軌和火車。再說,誰又可能在稍動一下就要找氧氣瓶的情況下鋪鐵軌?這條鐵路是中國「敢為」精神的最佳例證。

鐵道兵十師有位叫鄧廣吉的連長,為修建青藏鐵路,他帶病上了高原。後來,他在高原得了白血病。在家鄉的醫院搶救他時,他對親人和戰友留下遺囑:「我若死去,把我的骨灰埋在青藏高原上,我生前沒有把鐵路修通,死後也要看到鐵路修到世界屋脊上。」

原總公司黨委書記孫有禮是青藏鐵路建設中的一名指揮員,他的兒子孫勝很小的時候就隨他一起上了高原,兒子到了8歲的時候,還不知鴨子是長腿還是不長腿。
還有許多人的孩子是在高原出生的,只吃過蘋果,沒見到過樹木,下山時,到了西寧,見到楊樹,大吵大鬧要上樹摘蘋果。他們只知道蘋果生長在樹上,但他們不知道,世界上竟有許許多多的樹木。 王漢東是中鐵十七局的施工處長,修青藏鐵路時,勇猛得如下山的猛虎,但是,就在他不知什麼是苦是累的時候,他不知不覺地得了病,後來死在了太原的一間病房裡。醫生說:「他得的是高原病。」死前,他對局領導說:「當了鐵道兵不悔,死了,讓女兒也去當不穿軍裝的鐵道兵,修路去。」他傳給女兒的,不僅是創業的意識,還有江山的豁達和崇高,一種高山意識折射出的人生也當有如此的精神,滲給自己,也滲給了女兒…… </SPAN>whx666 2009-10-14 14:32:59 修建青藏鐵路遇到的不利因素
地勢高、氣候嚴寒、氣候惡劣、低壓、缺氧、地質條件復雜、凍土、 坡度大、溫差大、風沙多、雷電多等
影響和意義: 鐵路的運輸能力是任何一種交通方式都無法比擬的。青藏鐵路一期工程(西寧至格爾木段)建成運營十多年來,已成為開發青海柴達木盆地及推動青、藏兩省區經濟發展的主要交通線路。它促進了青海鉀肥廠、錫鐵山鉛鋅礦、青海鋁廠、青海油田、格爾木煉油廠、茫崖石棉礦和龍羊峽、李家峽兩座大型水電站等一大批大中型項目的建設和發展,為青海460萬各族人民脫貧致富和現代化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為西藏的開發發揮了重要作用,現在進藏物資的85%以上都要通過格爾木來轉運。續建青藏鐵路,將極大地提高綜合運輸能力,從根本上改善兩省區的交通條件和投資環境。

建設青藏鐵路,將完善路網布局,並一舉實現西藏自治區的立體化交通。從路網布局看,西藏是一片空白,不僅如此,西藏與青海、青海與新疆均無鐵路相連,青藏鐵路縱貫青海、西藏兩省區,是溝通西藏、青海與內地聯系的具有戰略意義的通道,也是西部腹地路網骨架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今後建設區內路網的骨幹鐵路。同時,青藏鐵路的建成通車,將形成鐵路、公路和航空的立體化交通,徹底解決「進藏難」的問題。

建設青藏鐵路,將對青、藏兩省區的經濟發展提供更廣闊空間,使其優勢資源得以更充分發展。同時,無論是國家巨額的投資,還是建設鐵路所需的大量人力、物力,都將直接拉動青海、西藏兩省區的經濟發展,並促進其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加快城鎮化和工業化、現代化的進程,實現「跳躍式」的發展。

建設青藏鐵路,也是加強國內其他廣大地區與西藏聯系,促進藏族與其他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增強民族團結的需要。

建設青藏鐵路,還是開發青海、西藏兩省區豐富的旅遊資源,促進兩省區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要。青藏鐵路沿線的旅遊資源是世界獨一無二的,1991年至1998年,進藏旅遊的客運量增長率平均高達18.7%,而且仍在高速增長之中,但目前落後的交通狀況已嚴重製約了旅遊的進一步發展。鐵路的修建,必將吸引越來越多的海內外遊客,促進青海、西藏兩省區的旅遊事業飛速發展,使之成長為新的經濟增長點,並有可能成為兩省區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

⑧ 修築青藏鐵路的感人故事

位於青海省境內的可可西裏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平均海拔4500米,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藏羚羊的主要棲息地,每年6至7月份藏羚羊都要前往氣溫涼爽、水草豐美的卓乃湖、太陽湖一帶集體產羔,8月份開始攜仔回遷。 今年8月,為了保證一個月前從可可西裏南部到北部產仔的藏羚羊能夠順利回遷,青藏鐵路建設總指揮部要求沿線各施工單位再次停工讓路,並責成沿線各施工單位要對動物通道施工現場進行全面清理,對施工車輛實行管制,禁止鳴笛,同時要主動與當地保護站取得聯系,引導藏羚羊通過動物通道遷徙。 藏羚羊過路正是鐵路施工的黃金季節。8月中旬,鐵十四局所在區段為了讓羊群過路已停工五六天了,但藏羚羊還是不過路基,施工人員心急如焚,他們採取了降低緩坡高度、派人巡邏看護等措施想讓羊群早點過去,但羊群好像存心考驗建設人員的耐心似的就是不過。情急之中,十四局給青藏鐵路建設指揮部發出一份《關於請求協調藏羚羊通過鐵路工地的緊急報告》,言詞懇切。指揮部工作人員一看,全部哈哈大笑起來。 笑歸笑,還得讓藏羚羊過去才行。在指揮部的幫助下,十四局工人一邊耐心地停工,一邊派人輕輕地在後面趕著羊群越過路基,奔向遠方。據可可西裏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介紹,今年藏羚羊產羔成活率在80%以上,為歷年最高紀錄 。

⑨ 修青藏鐵路時的感人故事

1.三月份《青島早報》報道:在青藏地區一帶有一個16歲的女孩患了一種怪病,至今身高才1米左右,她母親到處求醫,終於找到了一家可以醫治孩子的醫院,但費用太高。這位母親為了救她女兒,決定賣腎籌錢。 2.中鐵十一局擔負著青藏鐵路安多至拉薩段的鋪架和橋梁預制任務,正線鋪軌443公里,站線鋪軌近80公里,架梁899孔,以及不凍泉至唐古拉山421公里的電力工程任務。零下40度的低溫、強烈的高原反應、艱苦的生活條件,惡劣的工作環境沒能阻擋建設者前進的步伐,他們將人生答卷寫在了雪域高原。 3.在青藏鐵路10萬建設大軍中,活躍著一支「紅色娘子軍」,她們就是由中鐵十一局26名女職工組成的排軌生產隊伍,被譽為「進入生命禁區的雪蓮花」。這群來自「魚米之鄉」的姑娘們,笑言「睡覺半夢半醒、吃飯不覺餓飽、不知是男是女」,卻創造了高原排軌日產量世界紀錄,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和「全國五一巾幗獎」等多項榮譽。「夫妻交流靠簡訊,驕兒見面竟稱姨。」一幕幕感人的細節,令台下聽眾心動不已。「參與青藏鐵路建設,是一次心靈的凈化,是一次靈魂的升華」。應廣軍以一首改編的軍旅歌曲《為了誰》作為報告會的結束語:「為了誰,為了西部的騰飛,為了祖國大地美。手牽銀線到拉薩,迎來雪域高原汽笛長鳴鐵龍騰飛。我雖苦我雖累,為了祖國和人民,奉獻青春今生無悔!」

閱讀全文

與關於新疆青藏鐵路歷史人物故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