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關於母愛的歷史故事3個

關於母愛的歷史故事3個

發布時間:2021-03-07 17:08:27

1. 關於母愛的3個故事之主要內容

11 懷橘遺親
陸績,三國時期吳國吳縣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學家。六歲時,隨父親陸康到九江謁見袁術,袁術拿出橘子招待,陸績往懷里藏了兩個橘子。臨行時,橘子滾落地上,袁術嘲笑道:「陸郎來我家作客,走的時候還要懷藏主人的橘子嗎?」陸績回答說:「母親喜歡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給母親嘗嘗。」袁術見他小小年紀就懂得孝順母親,十分驚奇。陸績成年後,博學多識,通曉天文、歷算,曾作《渾天圖》,注《易經》,撰寫《太玄經注》。

12 埋兒奉母
郭巨,晉代隆慮(今河南林縣)人,一說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實。父親死後,他把家產分作兩份,給了兩個弟弟,自己獨取母親供養,對母極孝。後家境逐漸貧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擔心,養這個孩子,必然影響供養母親,遂和妻子商議:「兒子可以再有,母親死了不能復活,不如埋掉兒子,節省些糧食供養母親。」當他們挖坑時,在地下二尺處忽見一壇黃金,上書「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夫妻得到黃金,回家孝敬母親,並得以兼養孩子。

13 扇枕溫衾
黃香,東漢江夏安陸人,九歲喪母,事父極孝。酷夏時為父親扇涼枕席;寒冬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少年時即博通經典,文采飛揚,京師廣泛流傳「天下無雙,江夏黃童」。安帝(107-125年)時任魏郡(今屬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災,黃香盡其所有賑濟災民。著有《九宮賦》、《天子冠頌》等。

14 拾葚異器
蔡順,漢代汝南(今屬河南)人,少年喪父,事母甚孝。當時正值王莽之亂,又遇飢荒,柴米昂貴,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飢。一天,巧遇赤眉軍,義軍士兵厲聲問道:「為什麼把紅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開裝在兩個簍子里?」蔡順回答說:「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紅色的桑葚留給自己吃。」 赤眉軍憐憫他的孝心,送給他三斗白米,一頭牛,帶回去供奉他的母親,以示敬意。

15 湧泉躍鯉
姜詩,東漢四川廣漢人,娶龐氏為妻。夫妻孝順,其家距長江六七里之遙,龐氏常到江邊取婆婆喜喝的長江水。婆婆愛吃魚,夫妻就常做魚給她吃,婆婆不願意獨自吃,他們又請來鄰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風大,龐氏取水晚歸,姜詩懷疑她怠慢母親,將她逐出家門。龐氏寄居在鄰居家中,晝夜辛勤紡紗織布,將積蓄所得托鄰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後,婆婆知道了龐氏被逐之事,令姜詩將其請回。龐氏回家這天,院中忽然噴湧出泉水,口味與長江水相同,每天還有兩條鯉魚躍出。從此,龐氏便用這些供奉婆婆,不必遠走江邊了。

16 聞雷泣墓
王裒,魏晉時期營陵(今山東昌樂東南)人,博學多能。父親王儀被司馬昭殺害,他隱居以教書為業,終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晉臣。其母在世時怕雷,死後埋葬在山林中。每當風雨天氣,聽到雷聲,他就跑到母親墳前,跪拜安慰母親說:「裒兒在這里,母親不要害怕。」他教書時,每當讀到《蓼莪》篇,就常常淚流滿面,思念父母。

17 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屬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節度使,人稱「山南」。當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長孫夫人,年事已高,牙齒脫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順,每天盥洗後,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養婆婆,如此數年,長孫夫人不再吃其他飯食,身體依然健康。長孫夫人病重時,將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說:「我無以報答新婦之恩,但願新婦的子孫媳婦也像她孝敬我一樣孝敬她。」後來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長孫夫人所囑,孝敬祖母唐夫人。

18 卧冰求鯉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侯,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王祥隱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2. 母愛的歷史典故

NO1、孔母

歷史上「孟母三遷」的故事一直都是作為偉大母親教子的典範,其實,在教子方面,孔子的母親絲毫不遜於孟母,因此,我把孔母顏征在放在第一位介紹。

孔子約三歲時,父親去世,孤兒寡母被迫離開孔家搬回曲阜故里,生活十分清苦,孔母靠教授5個孩子勉強度日。孔子不到6歲就開始跟班學習,由於孔母苦心栽培和細心教育,小孔丘還不到10歲,已經學會全部發蒙功課。孔母這一段家教生涯,對孔子以後辦私學、興教育,起到了直接的影響。孔子在10歲時,孔母關閉了她的學堂,把小孔丘送到城內最好的學堂,學習詩歌、典籍、歷史等功課,即後世稱為《詩》《書》《禮》《樂》等內容。當時學堂稱為'庠',屬於官辦學府。'庠'集中了魯國最優秀的老師,實施非常嚴格的教育。

孔母顏征在是我國古代偉大教育家孔子的第一位啟蒙老師,與孟母教子相比,雖然少了些經典的範例,但是作為一個年輕守寡的女人,能夠擇良而居、親臨授教、外傅佳堂,成就了中國最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

NO2、孟母

孟子是僅次於孔子的儒學大家,被譽為「亞聖」孟子之所以如此優秀,全在於孟母對他的悉心教育。最被廣為傳頌的故事便是「孟母三遷」和「斷機教子」的故事。

孟母早年喪夫,一個人含辛茹苦養育孟子。剛開始她和孟子住在丈夫的陵墓附近,為的是便於隨時祭拜,可年幼的孟子經常和附近的小孩一起模仿大人跪拜、痛哭,玩起辦理喪禮的游戲。孟母便把家搬到了集市,孟子又學著小販商人們的樣子做起了吆喝買賣,於是孟母又把家搬到了子思書院。書院里聚集著大批有學問懂禮儀的讀書人,氣韻高雅,學識淵博,出口成章,令孟子驚奇。

從此後,孟子就跟著學校里的士子開始變得有禮貌起來,而且開始遵守秩序、熱愛讀書,孟母看到這種情況非常高興,認為這才是孟子能夠健康成長所需要的環境,對此非常滿意。

孟母為了孟子的成長,真是蠻拼的,孤兒寡母,三次搬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因為她深諳一個道理:「環境會影響一個人的成長。」

孟子貪玩,學習中輟,孟母就當著孟子的面,拿一把剪刀,剪斷了織布機上即將織完的布匹。孟子看到母親這樣,大惑不解。孟母說:學業若半途而廢,就如沒有織完的布匹,是不能為人所用的。從此孟子發奮讀書,終成為一代曠世學儒。這便是「斷機教子」的故事。

NO3、田稷之母

春秋戰國時期,田稷貴為齊國宰相,很多趨炎附勢的人找機會送禮討好結交他。有一天,他的屬下借口孝敬田稷的母親,送給他許多金子。田稷回家後將金子交給了母親,不料母親卻一點也不歡喜,反而面色凝重地對田稷說:「吾聞士修身潔行,不為苟得。竭情盡實,不行詐偽。非義之事,不計於心。非理之利,不入於家。言行若一,情貌相副。今君設官以待子,厚祿以奉子,言行則可以報君。夫為人臣而事其君,猶為人子而事其父也。盡力竭能,忠信不欺,務在效忠,必死奉命,廉潔公正,故遂而無患。今子反是,遠忠矣。夫為人臣不忠,是為人子不孝也。不義之財,非吾有也。不孝之子,非吾子也。子起。」

田稷被母親說得無地自容,向母親承認錯誤後,先將那些金子退還給屬下,又主動去見齊宣王,把事情經過如實稟奏,並請宣王治罪。宣王不但沒有治他的罪,還認為田稷為人誠實,他的母親德行高尚可嘉。這件事很快傳遍齊國,田母受到了人們的贊揚。在田母的影響下,田稷終成一代名臣。

3. 有關母愛的歷史典故

孟母擇鄰來,岳母刺字

畫荻教子自
北宋時期,有位傑出的文學家叫歐陽修,文章寫得很出色,在文學和史學上有很高的成就。歐陽修四歲那年,父親去世了,家裡生活非常困難,母親鄭氏帶著他到隨州,跟隨叔父生活。歐陽修的母親一心想讓兒子讀書,可是,哪裡有錢供他上學呢?母親左思右想,決定自己教兒子。她買不起紙筆,就拿荻草稈在沙地上寫,教兒子識字。母親的言傳身教激發了歐陽修的求學慾望,他勤奮苦讀,終成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4. 古代關於母愛的故事

您好。
孟母三遷 從前孟子小的時候和母親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內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容子,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了!」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殺豬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豬羊的事。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每月夏歷初一這個時候,官員到文廟,行禮跪拜,互相禮貌相待,孟子見了之後都學習記住。

5. 關於母愛的故事(3至5個)

在土耳其旅遊途中,巴士行經在1999年大地震的地方,導游趁此說了一個感人卻也感傷的故事,發生在地震後的第二天……地震後,許多房屋都倒塌了,各國來的救援人員不斷搜索著可能的生還者。

兩天後,他們在縫隙中看到一幕不可置信的畫面------一位母親,用手撐地,背上頂著不知有多重的石塊。一看到救援人員便拚命哭喊:「快點救我的女兒,我已經撐了兩天,我快撐不下去了……」她七歲的小女兒,就躺在她用手撐起的安全空間里。救援人員大驚,賣力地搬移在上面、周圍的石塊,希望盡快解救這對母女,但是石塊那麼多、那麼重,怎麼也無法快速到達她們身邊。媒體到這兒拍下畫面,救援人員一邊哭、一邊挖,辛苦的母親一面苦撐等待著……透過電視、透過報紙,土耳其人都心酸的掉下淚來。更多的人,放下手邊的工作投手救援行動。

救援行動從白天進行到深夜,終於,一名高大的救援人員夠著了她的小女兒,將她拉出來,但是……她已氣絕多時。母親急切的問:「我的女兒還活著嗎?」以為女兒還活著,是她苦撐兩天的唯一理由和希望。這名救援人員終於受不了,放聲大哭:「對,她還活著,我們現在要把她送到醫院急救,然後也要把你送過去!」他知道,如果母親聽到女兒已死去,必定失去求生意志,鬆手讓土石壓死自己,所以騙了她。

母親疲憊地笑了,隨後,她也被救出送到醫院,她的雙手一度僵直無法彎曲。隔天,土耳其報紙頭條是一幅她用手撐地的照片,標題「這就是母愛」。長得壯碩的導游說:「我是不輕易動感情的人,但是看到這篇報道,我哭了。以後每次帶團經過這兒,我都會講這個故事。」

其實,不只他哭了,在車上的我們,也哭了……

著名作家葉廣芩講的她所遇到的一個真實的故事。
為了體驗生活,她到大興安嶺的一個縣掛職副書記,其實她不管多少事,就是為了考察大興安嶺的動物狀況。她的同事給她講了他父親一段難忘的經歷。
在70年代,那裡的人們正大興獵殺金絲猴,為的是用他們的皮做皮衣出口。她問過那裡的人說:你們做了這么多皮衣,自己穿過嗎?他們的回答是:我們不穿,誰穿那衣服呀,你知道嗎?穿到身上的感覺象是穿頭皮!因為金絲猴的毛很稀少,而切沒有絨毛。
那時侯獵取金絲猴的方式是圍山。人們先從四周將金絲猴往開闊地帶趕,等趕到它們無處可逃時,接下來的就是人們砍倒周圍的灌木,開始人猴大戰。因為人們要的是金絲猴的皮,所以盡管往死里打,打得是人嚎猴叫,慘不忍睹。
有一次圍獵時,有一隻母猴懷里抱著一隻小猴拚命的跑,跑的過程中,又順手揪起了一隻小猴馱到背上一起跑。這時有兩位老獵人追了過來,其中有一位就是那同事的父親。一直追到了懸崖邊一棵大樹上,好象猴子再也沒處跑了,兩位獵人舉起了搶,就在要開搶的一霎那,那隻母猴的手向前一伸,竟做出了一個象人一樣的「暫停」手勢,兩位獵人很疑惑,就停了下來。這時,只見這位母親把兩只小猴抱到了懷里,給它們餵奶。可能小猴不是太餓,吃了一回就不吃了,跑到一邊去玩了。然後這只母猴就摘下樹葉,把剩的奶水往樹葉上擠,再把樹葉一片片的放在離小猴較盡的樹叉上。等把奶水擠幹了,母猴對著兩位獵人,身體象前一躬,雙手捂住了臉,意思是開搶吧。這時兩位獵人的搶再也舉不起來了,因為他們要射殺的不僅僅是一隻沒有靈魂沒有情感的動物,而是一位偉大的母親!
老獵人從此再也不打獵了

1,雲南西雙版納自然保護區內的一頭母象被緬甸村民用槍打成重傷,她忍著傷痛將自己的正在哺乳期的孩子帶到中國邊境一側的村莊邊,把自己的孩子「托」給好心的村民「撫養」(因為小象只會吃奶,沒有奶一定會餓死),然後自己因血液流干而死去,她的鮮血灑了一路...

6. 關於母愛的歷史故事

成語:孟母三遷 斷機教子

孟子,名柯。戰國時期魯國人(現在的山東省境內)。三歲時父親去世,由母親一手撫養長大。

[故事]:孟子小時候很貪玩,模仿性很強。他家原來住在墳地附近,他常常玩築墳墓或學別人哭拜的游戲。母親認為這樣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別人做生意和殺豬的游戲。孟母認為這個環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學堂旁邊。孟子就跟著學生們學習禮節和知識。孟母認為這才是孩子應該學習的,心裡很高興,就不再搬家了。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孟母三遷」的故事。

對於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視。除了送他上學外,還督促他學習。有一天,孟子從老師子思那裡逃學回家,孟母正在織布,看見孟子逃學,非常生氣,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織布機上的布匹割斷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請問原因。孟母責備他說:「你讀書就像我織布一樣。織布要一線一線地連成一寸,再連成一尺,再連成一丈、一匹,織完後才是有用的東西。學問也必須靠日積月累,不分晝夜勤求而來的。你如果偷懶,不好好讀書,半途而廢,就像這段被割斷的布匹一樣變成了沒有用的東西。」

孟子聽了母親的教誨,深感慚愧。從此以後專心讀書,發憤用功,身體力行、實踐聖人的教誨,終於成為一代大儒,被後人稱為「亞聖」。

成語:畫荻教子
北宋時候,有個傑出的文學家和史學家,叫歐陽修,文章寫得很出色,在文學上有很高的成就。他四歲那年,父親去世了,家裡生活非常困難。他的母親鄭氏一心想讓兒子讀書,可是,哪裡有錢供他上學呢?鄭氏左思右想,決定自己教兒子。她買不起紙筆,就拿荻草稈在地上寫字,代替紙筆,教兒子認字。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畫荻教子」的故事

岳母刺字
歌頌岳飛的英雄事跡在民間廣為流傳,其中傳頌岳母刺字的故事也極為流行。
但是岳母刺字的故事,歷史上卻查無依據。宋人的筆記和野史均無記載,包括岳飛的曾孫岳珂所著的《金陀革編》也沒有記錄。岳母刺字始見於元人所編的《宋史本傳》,書雲:「初命何鑄鞠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理」。但書中未註明此四字出自岳母之手。
至明代中葉,岳飛的故事開始廣為流傳。成化年間創作的《精忠記》,也僅提及岳飛背脊有「赤心救國」字樣。在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熊大本的《武穆精忠傳》記有岳飛見湯陰家鄉有人因生活所迫,聚嘯山林,為自勉和勉人,乃去錢請工匠在背上深刺「盡忠報國」四字。明末,由李梅草創,馮夢龍改定的《精忠旗傳奇》,內稱:「史言飛背有『精忠報國』四大字,系飛令張憲所刺」。如若這樣,「精忠報國」是岳飛成為大將後,命部將張憲刺的。
「岳母刺字」,最早見於清乾隆年間,杭州錢彩評《精忠說岳》,該書第22回,回目「結義盟王佐假名,刺精忠岳母訓子」。內容為,岳飛不受楊么的使者王佐之聘,其母恐日後還有不肖之徒前來勾引岳飛,倘若一時失察受惑,做出不忠之事,英名就會毀於一旦。於是禱告上蒼神靈和祖宗,在岳飛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字。該書敘述岳母刺字時,先在飛脊背上,用毛筆書寫,再用綉花針刺就,然後塗以醋墨,使永不褪色。描述得具體而詳細。但有些學者認為,紋身刺字是一門特技,有嚴格的操作程序和技巧,絕非一般常人所能。岳母乃家庭婦女,不可能具有這種技藝,顯然是作者按照元、明有些傳記中有岳飛背上刺字的記敘,加以想像發揮,藝術加工構造的。因此,岳飛脊背上有否刺字?所刺何字?是誰之手刺的?尚是個難解之謎。

7. 關於母愛的古代的名人事例

1、戰國的時候,有一個很偉大的大學問家孟子。孟子小的時候非常調皮,他的媽媽為了讓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們住在墓地旁邊。

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里了!」

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旁邊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的樣子。一會兒鞠躬歡迎客人、一會兒招待客人、一會兒和客人討價還價,表演得像極了!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他們又搬家了。

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孟子開始變得守秩序、懂禮貌、喜歡讀書。這個時候,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後來,大家就用"孟母三遷"來表示人應該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

2、歐陽修四歲而孤,從小便跟著一直守寡的母親鄭氏長大。歐父當過地方官,為人正直、好客,家中門庭若市,經濟也寬裕。他去世後,家境逐步貧寒,後來竟到了"房無一間,地無一壟"的地步。

歐陽修稍大些以後,鄭氏想方設法教他認字寫字。有一次她看到屋前的池塘邊長著荻草,突發奇想:用這些荻草稈在地上寫字不是也很好嗎?

她就用荻草稈當筆,鋪沙當紙,開始教歐陽修練字。歐陽修在地上一筆一劃地練習寫字,反反復復地練,錯了再寫,直到寫對寫工整為止。被後人傳為佳話。

慶歷三年,歐陽修因積極支持范仲淹、維持新法被貶職。歐陽修的母親說:"為正義被貶職,不能說不光彩。我們家過慣了貧寒的生活,你思想上只要沒有負擔,精神不衰,我就高興。"

3、岳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當權者腐敗無能,節節敗退,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岳飛投軍抗遼。不久因父喪,退伍還鄉守孝。

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岳飛再次投軍。臨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飛叫到跟前,說:"現在國難當頭,你有什麼打算?""到前線殺敵,精忠報國!"姚太夫人聽了兒子的回答,十分滿意,"精忠報國"正是母親對兒子的希望。她決定把這四個字刺在兒子的背上,讓他永遠銘記在心。

岳飛解開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請母親下針。姚太夫人問:"孩子,針刺是很痛的,你怕嗎?"岳飛說:"母親,小小鋼針算不了什麼,如果連針都怕,怎麼去前線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岳飛背上寫了字,然後用綉花針刺了起來。刺完之後,岳母又塗上醋墨。從此,"精忠報國"四個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飛的後背上。 母親的鼓舞激勵著岳飛。

岳飛投軍後,很快因作戰勇敢升秉義郎。這時宋都開封被金軍圍困,岳飛隨副元帥宗澤前去救援,多次打敗金軍,受到宗澤的賞識,稱贊他"智勇才藝,古良將不能過",後來成為著名的抗金英雄,受歷代人民所敬仰。

4、孔子的外公是飽學之士,孔母有著豐富的學識和修養。她收了五個孩子,教導孩子們習字、算數、聲樂、禮儀等功課,孔子不到六歲就跟班學習。在孔母的細心教育下,不到十歲學完了全部發蒙功課。有了這一段家教生涯,對孔子以後辦私學,興教育起到了直接的影響。

5、蘇軾兄弟的成長離不開母親程夫人的諄諄教誨。有一次,蘇軾家搬進新居不久,發現前人窯藏的一壇金銀,這意外之財對一般人來講是一個發財的好機會,面對意外之財,程夫人卻叫人重新埋好,並把土夯嚴實。

並用此事教育蘇軾兄弟,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凡非份之財,一分一文也不能妄取,這些做人的准則鑄就了蘇軾兄弟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世界觀 、人生觀。

8. 古代關於母愛的故事 如:孟母三遷 來3個

岳母刺字
截發留客
王母賣飾物為兒買書
三娘教子

9. 關於母愛的中國歷史故事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代詩人孟郊,歷經坎坷,窮困愁苦,而母親的笑容卻時刻令他夢縈魂牽。在他得知母親將來的時候,掩不住臉上的笑容,按不住心中的喜悅,抖落衣冠上層累的風霜,拂去心頭積淀的風塵,攜妻將雛,到溧陽城外迎接母親。芳草萋萋,花香陣陣,白雲舒捲,碧野晴川,處處洋溢著兒子不盡的思念。母子相依,熱淚盈眶,握著媽媽溫暖的雙手,望著母親蒼老的容顏,不禁愴然飲泣,感慨萬千,提筆賦詩,情思涌動,在孟郊筆下,就熔鑄了這首飽含母愛的《遊子吟》,誠摯深切,傳誦千年。

唐代詩人杜甫,一生顛沛流離,棲止不定。他在安史之亂後回到家鄉時,已田園寥落,物是人非。凄苦憂愁,睹物傷懷,他將憂國憂民之心與思母之情相融合,互相生發,寫成感人肺腑的《無家別》。「永痛長病母,五年委溝溪。生我不得力,終身兩酸嘶。人生無家別,何以為蒸黎!」言詞悲切,凄苦哀絕,足以令人慷慨動容,下千秋之淚。

東漢末年,蔡文姬被亂兵擄至匈奴,作別家國,萬里投荒。在被漢使贖回時,母子訣別,含悲引淚,親朋相送,凄涼感傷。她在所作《悲憤詩》中寫道:「已得自解免,當復棄兒子。天屬綴人心,念別無會期……號泣手撫摩,當發復回疑」。凄怨哀傷,聲節悲涼,讀之使人落淚。唐人曾以此為題,作胡笳之曲,如泣如訴,欲歌欲哭,一種醇烈的母子之情充溢於曲調之間。

10. 關於母愛的三個小故事

從前,有一棵巨大的蘋果 樹。 一個小男孩每天都喜歡在樹下玩耍。他爬樹,吃蘋果,在樹陰下小睡……他愛樹,樹也愛和他玩。 一天, 男孩來到樹下注視著樹。 「來和我玩吧。」樹說。 「我不再是孩子了,我再也不會在樹下玩了。」男孩回答道。「我想要玩具,我需要錢去買玩具。」 「對不起,我沒有錢……但是,你可以把我的蘋果摘下來,拿去賣掉,這樣你就有錢了。」 男孩興奮地把所有的蘋果都摘下來,高興地離開了。男孩摘了蘋果後很久都沒有回來,樹很傷心。 一天, 男孩回來了,樹很激動。 「來和我玩吧!」樹說。 「我沒時間玩,我得工作,養家糊口。我需要一幢房子,你能幫助我嗎?」 「對不起,我沒有房子,但是你可以砍下我的樹枝,拿去蓋你的房子。」男孩把所有樹枝都砍下來,高興地離開了。 看到男孩那麼高興,樹非常欣慰。但是,男孩從此很久都沒回來,樹再一次孤獨、傷心起來。 一個炎熱的夏日,男孩終於回來了,樹很欣喜。 「來和我玩吧!」樹說。 「我過得不快樂,我也一天天變老了,我想去航海放鬆一下,你能給我一條船嗎?」 「用我的樹干造你的船吧,你就能快樂地航行到遙遠的地方。」男孩把樹干砍下來,做成了一條船。他去航海了,很長時間都沒有露面。 最後,過了很多年,男孩終於回來了。 「對不起,孩子,我再也沒有什麼東西可以給你了……」樹說。 「我已經沒有牙咬蘋果了。」男孩回答道。 「我也沒有干讓你爬了。」樹說。 「我已經老得爬不動了。」男孩說。 「我真的不能再給你任何東西了,除了我正在死去的樹根。」樹含著淚說。 「我現在不再需要什麼了,只想找個地方休息。過了這么些年,我累了。」男孩回答道。 「太好了!老樹根正是休息時最好的依靠,來吧,來坐在我身邊,休息一下吧。」 男孩坐下了,樹很高興,含著淚微笑著…… 你也許會想,男孩對樹太殘酷了,但是那正是我們所有人對待父母的方式啊! 這是每個人的故事,樹就是我們的父母。當我們年幼的時候,我們願意和爸爸媽媽玩。當我們長大成人,我們就離開了父母,只有我們需要一些東西或都遇到麻煩時,才會回來。不論怎樣,父母總是支持我們,竭力給我們每一樣能讓我們高興的東西。 對於等待的人,時間過得太慢。對於恐懼的人時間過得太快。對於悲傷的人,時間總是太長。對於享樂的人,時間總是太短……但是,對於那些在愛的人,時間卻是永恆的 追問: 能短一點嗎?我要的是 小故事 回答: 一.102滴血 主人在某一天把廢棄的 閣樓 重新裝了 門窗 ,半個月後去,發現 窗檯 下有一隻死不瞑目的小鳥,從窗檯到地下,細數共有102滴血!估計是小鳥撞窗所致,是什麼令小鳥不顧一切的呢?主人檢查了閣樓,發現了裡面有一窩餓死了的雛鳥.主人明白了因他關了門窗,小鳥媽媽不能進去,為了它的寶貝,它想用自己的身軀去撞 開窗 啊! 二.血奶 年輕的母親正在溫馨的家裡一邊織著 毛衣 ,一邊用腳輕輕撥動著搖籃,搖籃里的孩子甜甜地睡著。 突然 地震 發生了,母子一同墜入 廢墟 和黑暗之中,萬幸的是,母 子都 沒有受傷。母親把孩子緊緊抱在懷里,等待求援一天過去了。孩子吃盡母親雙乳里最後兩滴奶,哭聲漸漸 衰弱 。再不獲救,孩子將被渴死先於母親而去絕望中和母親兩手亂扒,企圖從 鋼筋 水泥中獲取食物。突然,她的手觸到了織衣針,心中一陣狂喜:孩子有救了。 一周之後,母子倆終於重見天日,孩子安然 無恙 ,母親卻永遠地閉上了 眼睛 ,臉色十蒼白。人們 驚奇 地發現,母親每個手指都扎了一個小孔,孩子正是靠吸吮母親的鮮血存活下來。 這是個真實的故事,發生在當年的 唐山 在地震中。 三.母猴的愛 在一次圍猴的過程中,有一個大母猴抱著一個小猴突圍出來了。這個母猴突圍的時候,背著一個別人的猴,自己還抱著一個自己的猴。跑到一棵 枯樹 上,再沒有地方可跑了。一個 獵人 拿著槍和另外一個老獵人,兩個人,對著猴就瞄準。正要開槍的時候,這個母猴對他們做了一個 手勢 ,類似於「暫停」的手勢。一個猴能做出這樣的手勢來,這猴干什麼呢?它給它那兩個小猴餵奶,這倆獵人就想,它餵奶就等一會兒吧,就讓母猴給小猴餵奶吧。那小猴可能也不太餓,吃了幾口不吃了。這時候那個母猴就把那些枯樹葉摘下來,把自己的奶水擠擠,擠到這個樹葉上,把這個樹葉放到小猴能夠到的地方,放了很多的樹葉。最後這個母猴面向著兩個獵人,就把自己的臉一捂,它好像在說:開槍吧。這兩個老獵人再也舉不起槍來了,因為他們知道,他們面對的不是動物,是一個母親,從此老獵人再也不狩獵了。 四.地震中的 母與子 有一個城市發生了地震。救援工作在緊 張地 進行。三天後,救援工作人員依稀聽得一處有「救命啊!快來救我的孩子啊!」順著聲音搜索,發現是從一片廢墟中傳出來的。拔開廢墟,發現一位年輕母親四肢撐地,腰背拱起,頂著殘磚碎瓦廢梁,而在擋住的空間下,有一個 嬰兒 ,躲在他身下,熟睡著。這位母親不住地叨念著:「快救我的孩子!快救我的孩子!」當救援工作人員把她們救上來後,她第一句話就問:「我的孩子怎麼樣?我的孩子怎麼樣?」醫護人員告訴她:「你的孩子很好,沒有危險。」當她一聽自己的孩子安全了,沒有危險了,心情一松,暈倒了。醫護人員趕快把她送往醫院搶救。 這位母親之所以能撐到現在,是她要救孩子出去這個強烈的念頭支撐著她,如果沒有這個信念,她自己也不能堅持下來。

閱讀全文

與關於母愛的歷史故事3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