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德國好戰爭的歷史人物

德國好戰爭的歷史人物

發布時間:2021-03-07 14:00:37

Ⅰ 德國戰爭中的明人

阿登納(Konrad Adenauer)-1967
康拉德?阿登納是一個跨世紀的人物,先後經歷德意志帝國、魏瑪共和國、第三帝國和聯邦德國等四個朝代。他是1949年成立的聯邦德國(西德)首任總理。其任內國家由戰敗至重獲主權,進而越升為一個經濟強國,在歐洲政治上扮演著領導角色,這段光輝時期往往被國民稱為「阿登納時代」。

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
1517年,當馬丁?路德把他的「95條論點」釘在德國維登堡一間教堂的門上時,就開始了基督教改革運動,最後變成了幾個世紀以來政教不分的局面。他認為信仰的唯一源泉是每個人都可以理解《聖經》,不需要教士們充當個人與上帝之間的中介人角色。他在1534年將《聖經》譯成德文,從而奠定了統一德文的基礎。

馬克思(Karl Marx)1818-1883
卡爾?馬克思的思想在他逝世後傳至世界各地,指引蘇聯布爾什維克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他曾經深受德國哲學家黑格爾的影響,畢業後任職《萊茵報》主編,後遷居巴黎,與恩格斯一起於1848年發表《共產黨宣言》。當時資產階級革命風潮席捲歐洲,馬克思積極宣傳無產階級綱領,指導德國人民同封建專制斗爭。

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18世紀上半葉歐洲最偉大的作曲家,是第一個把各國不同風格的音樂成功糅合在一起並加以豐富的人,往後的作曲家沒有一個能在多聲部運用上勝過他。巴赫對音樂藝術的發展和貢獻,為他贏得「音樂之父」美譽。其作品成為歷代作曲家崇拜和學習的榜樣。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
一個充滿了夢想而且並不一本正經做學問的德國青年,竟因好奇心的驅使而在物理學上取得驕人成就,為世人描繪出一個全新觀念的宇宙、空間和時間,成了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在此過程中,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改變了我們這個世紀政治和科學的力量平衡。1921年,愛因斯坦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
約翰?沃爾夫岡?歌德是德國現代文學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他於1765年按照父親願望到萊比錫學習法律,期間開始創作詩歌。1774年完成第一部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隨即轟動歐洲文壇。其經典著作是《浮士德》,它成為德國近代小說的典範,亦奠定了歌德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崇高地位。此外他在解剖學和植物學也有一定成就。

古滕貝格(Johannes Gensfleisch Gutenberg)約1397-1468年
15世紀文藝復興初期,木版印刷技術已傳入歐洲,身為金匠的約翰內斯?古滕貝格在現有技術上作出改良,成功發明一種性能較佳的活字排版印刷系統,印刷了200本精美的拉丁文《聖經》。這項創舉不僅為世界革新印刷技術,還打開了信息傳播的大門。當時印刷的《聖經》據知還有48本留存至今。

. 蘇菲?斯考(Sophie Scholl)1921-1943
蘇菲?斯考和她的弟弟漢斯在慕尼黑大學讀書時,正值納粹德軍統治年代。她在1942年被分配到冶金工廠生產戰事用品,其父親則因發表批評希特勒的言論而入獄。蘇菲?斯考為了宣傳反納粹言論,暗中製作和派發「白玫瑰」傳單。1943年她和弟弟等在校園派發傳單時被捕,即被判處死刑。她走上斷頭台時毫無懼色,勇氣可嘉。

. 勃蘭特(Willy Brandt)1913-1992
維利?勃蘭特於1969至1974年出任德國總理。1970年他到捷克、波蘭進行國事訪問,來到華沙猶太死難者紀念碑獻花時,突然下跪向被納粹德國殺害的猶太人致哀,為德國樹立了良好的國際形象。1971年,他大力推行與蘇聯、東歐國家「緩和」和「合作」的政策,從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 俾斯麥(Otto von Bismarck)1815-1898
奧托馮俾斯麥是德國近代史上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他運用「鐵血政策」,使德國走上統一之路。他本是一個地方革命軍的領袖,1862年出任普魯士宰相兼外交大臣。1863年起他先後向丹麥、奧地利和法國宣戰。1871年德意志帝國完成統一,俾斯麥出任首相。其一生正是德國從封建專制社會過渡到資本主義的重要歷史時期

康德(1724-1804):生於1724年4月22日,1740年入哥尼斯貝格大學。從1746年起任家庭教師4年。1755年完成大學學業,取得編外講師資格,任講師15年。在此期間康德作為教師和著作家,聲望日隆。除講授物理學和數學外,還講授邏輯學、形而上學、道德哲學、火器和築城學、自然地理等。18世紀60年代,這一時期的主要著作有:《關於自然神學和道德的原則的明確性研究》(1764)、《把負數概念引進於哲學中的嘗試》(1763)、《上帝存在的論證的唯一可能的根源》(1763)。所著《視靈者的幻夢》(1766)檢驗了有關精神世界的全部觀點。1770年被任命為邏輯和形而上學教授。同年發表《論感覺界和理智界的形式和原則》。從1781年開始,9年內出版了一系列涉及廣闊領域的有獨創性的偉大著作,短期內帶來了一場哲學思想上的革命。如《純粹理性批判》(1781)、《實踐理性批判》(1788)、《判斷力批判》(1790)。1793年《在理性范圍內的宗教》出版後被指控為濫用哲學,歪曲並蔑視基督教的基本教義;於是政府要求康德不得在講課和著述中再談論宗教問題。但1797年國王死後,他又在最後一篇重要論文《學院之爭》(1798)中重新論及這一問題。《從自然科學最高原理到物理學的過渡》本來可能成為康德哲學的重要補充,但此書未能完成。1804年2月12日病逝。

貝多芬(1770—1827年):德國作曲家。生於波恩城,自幼隨父學鋼琴。1787年曾經到維也納向海頓學習作曲,並結識莫扎特。1792年定居維也納,從事教學、演出和創作。貝多芬生活在法國大革命、拿破崙戰爭和維也納體系的反動時代,歐洲的民主和民族意識此時正日益興起。他的作品正反映了這些時代的特徵,或歌頌英雄,或反對封建,爭取民主自由和美好未來。其主要作品有《第三交響曲》(《命運》)、《第六交響曲》(《田園》)、《第九交響曲》(《合唱》),以及《悲愴》奏鳴曲、《月光》奏鳴曲等。

黑格爾(1770-1831年):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生於德國南部斯圖加特的一個紳士家庭。1788—1793年在圖賓根神學院學習,畢業後當過六年家庭教師,後在紐倫堡中學當校長。1816年任海德堡大學哲學教授。1830年任柏林大學校長,1831年死於霍亂。主要著作有:《精神現象學》、《邏輯學》、《哲學全書》、《法哲學原理》》、《哲學史講演錄》、《歷史哲學》和《美學)等。

海涅(1797-1856年):1797年12月13日生於德國杜塞爾多夫,童年和少年時期經歷了拿破崙戰爭。1815年拿破崙兵敗後,曾在銀行工作。1819年後,曾在波恩大學、格廷根大學、柏林大學學習。在柏林時結識法恩哈根·封·恩澤夫婦以及作家沙米索、富凱等。恩澤夫婦家的文學沙龍是柏林的文學中心。在它的影響下,海涅的第一部《詩集》於1821年在柏林出版。1823年發表《悲劇——抒情插曲》。1824年1月重返格廷根大學學習法律,並繼續寫詩,完成了《還鄉集》。1825年獲法學博士學位。《還鄉集》增訂後與《哈爾茨山游記》和《北海紀游》中的第一部分組詩,於1826年匯編為《旅行記》發表,引起強烈的反響。1827年《旅行記》第2卷出版。從英國旅行回到漢堡後,他的《歌集》出版,收入在此之前發表的大部詩歌,奠定了海涅作為傑出的抒情詩人的地位。1829年《旅行記》第3卷出版。以後海涅陸續發表了《法蘭西現狀》、《論法國的畫家》、《德國近代文學史略》、《路德維希·伯爾納,亨利希·海涅的備亡錄》、《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等文章和詩歌。1848年5月完全癱瘓,他以驚人的毅力堅持寫作,口授完成詩集《羅曼采羅》,於1851年出版。後還寫了一些散文作品。1856年2月17日,海涅在巴黎逝世。

門德爾松(Mendelssohn,1809-1847):1809年2月3日生於德國漢堡,父母均為猶太人。12歲開始創作,17歲即完成《仲夏夜之夢序曲》,21歲起研究和整理巴赫的作品,為這位音樂之父的作品得以復生作出了最重要的貢獻。27歲在萊比錫任指揮,1843年創辦德國第一所音樂學院,38歲時即病故。他在短暫的一生中創作了大量的各種體裁的音樂作品,作品風格溫柔舒適、優美恬靜、完整嚴謹、極少矛盾沖突、富於詩意幻想,反映出他生活上的安定富足。他的交響曲《蘇格蘭》、《義大利》,序曲《芬格爾山洞》,《平靜的海與幸福的航行》,《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等都是著名作品。《仲夏夜之夢序曲》是音樂作品中最早描寫神仙境界的。他還獨創了「無詞歌」的鋼琴曲體裁,共八冊四十八首,形象生動多姿,是早期標題音樂的代表。以他為中心的萊比錫樂派對十九世紀德國音樂生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瓦格納(Richard Wagner,1813-1883年):1813年5月22日生於萊比錫。自幼喜愛貝多芬、莫扎特和韋伯的音樂,自學鋼琴和作曲。同時,也受莎士比亞、歌德、席勒的戲劇影響,15歲時就寫了一出5幕的詩悲劇,晚年又受叔本華、尼采甚至弗洛伊德等哲學家的影響。1833年夏天在維爾茨堡擔任歌劇指揮,並開始歌劇創作。1840年寫成《黎恩濟》,1841年創作了他的第一部歌劇代表作《漂泊的荷蘭人》。1843年被任命為德累斯頓宮廷歌劇院指揮。1845年演出他根據德國傳說所作的《湯豪塞》。1849年後,在國外流亡15年。1875年完成了《指環》的全部寫作,並於1876年8月在新落成的拜羅伊特劇院上演,獲極大成功。其著名的作品尚有《羅亨格林》、《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紐倫堡的名歌手》等。其著作有《論德國音樂》、《藝術與革命》、《未來的藝術作品》以及《歌劇與戲劇》等。1883年2月13日逝世。他的音樂戲劇的舞台作品具有極為深遠的意義,特點是都是由自己創作的(包括情節、人物、劇詞、表現方法和音樂)。他對音樂形式本身從不感興趣,只把它作為情感的和心理的表現手段而已。他徹底改革了作曲的技術,從而對音樂作為一種藝術的發展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並導致表現主義音樂的形成。

貝爾托·布萊希特1898年2月10日生於德國巴伐利亞省奧格斯堡鎮。年輕時任劇院編劇和導演。曾投身工人運動。1933年後流亡歐洲大陸。1941年經蘇聯去美國,但戰後遭迫害,1947年返回歐洲。1948年起定居東柏林。1951年因對戲劇的貢獻而獲國家獎金。1955年獲列寧和平獎金。他一直從倡導歌劇改革入手,在理論和實踐上進行史詩劇實驗,特別吸收中國戲劇藝術經驗,逐步形成了獨特的表演方法。他的主要戲劇理論著作有:《梅辛考夫》等。代表性劇作有:《母親》、《四川好人》、《高加索灰闌記》、《伽利略傳》等等。

瓦爾特(Fritz Walter)(1920-2002)

瓦爾特是1954年世界盃,聯邦德國隊第一次獲得冠軍時的隊長。生於1920年,曾經在德國軍隊中服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是德國軍隊的戰俘。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他回到了德國。後來,他入選了德國國家隊。參加了1954年世界盃和1958年世界盃。
在1954年世界盃期間,他作為德國國家隊的場上隊長。是德國隊創造「伯爾尼奇跡」的三個人之一。那屆世界盃中,他一共攻入3球,其中有2球時半決賽對陣奧地利隊。
而在1958年世界盃上,他已經37歲高齡。早早的受傷,沒有為德國隊做出貢獻。但他還是德國的著名球星。
而在俱樂部方面,他多年效力於凱澤斯勞滕,該隊的主場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而在2002年世界盃期間,他與世長辭,世界盃期間,德國國家隊為了紀念他,全體球員戴上黑圈,以示默哀。

阿貝格(Abegg,Richard Wilhelm Heinrich)德國化學家。1869年1月9日生於但澤(今波蘭的格但斯克);1910年4月3日卒於科斯林(今波蘭的科沙林)。 1891年阿貝格在柏林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899年於布雷斯勞大學被任命為化學教授。其後不久他就開始忙於研究原子的新電子觀點對化學價的影響。在阿貝格看來,惰性氣體原子內的電子排布(運用後來的術語說,氦的最外電子層上有兩個電子,其它惰性氣體則是8個電子)是特別穩定的。象氯這樣的元素,對於形成8個電子來說,還缺少1個電子,這個元素趨向於接受1個電子;而象鈉那樣的元素,它多出一個電子,因而趨向於給出一個電子。鈉原子會將一個電子交給氯原子,而形成一個帶正電荷的鈉離子和一個帶負電荷的氯離子,兩種離子因靜電吸引而結合在一起。按照這樣的方式,化學反應就成了電子的轉移,而化學鍵就成了不同符號的電荷間的吸引作用。阿貝格因一次氣球事故而死亡,那時他還是一個年輕人,因此他沒有能活到看見他所提出的概念被許多化學家發展了,這些化學家中為首的是路易斯。

約翰·克·弗·席勒(1759-1805)出身於醫生家庭,學過法律和醫學。他是和歌德齊名的德國啟蒙文學家。席勒在青年時期,在狂飆突進精神的影響下,寫出了成名作《強盜》和《陰謀與愛情》,確立了他的反對封建制度、爭取自由和喚起民族覺醒的創作道路。

Ⅱ 德國名人有哪些越多越好

德國名人有歌德、叔本華、恩格斯、費爾巴哈、康拉德·阿登納、巴赫、貝多芬、莫扎特、俾斯麥、谷登堡、馬丁·路德、卡爾·馬克思、倫琴、尼采、高斯、西奧多·施旺、叔本華、隆美爾等。具體介紹以下幾位:

1、歌德

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出生於美因河畔法蘭克福,德國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學家,他是魏瑪的古典主義最著名的代表。而作為詩歌、戲劇和散文作品的創作者,他是最偉大的德國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學領域的一個出類拔萃的光輝人物。

2、恩格斯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德國思想家、哲學家、革命家、教育家,軍事理論家,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馬克思主義創始人之一。恩格斯是卡爾·馬克思的摯友,被譽為「第二提琴手」,他為馬克思從事學術研究提供大量經濟支持。

3、貝多芬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於德國波恩,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歐洲古典主義時期作曲家。

4、馬克思

卡爾·馬克思,全名卡爾·海因里希·馬克思(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之一,第一國際的組織者和領導者,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締造者,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革命導師,無產階級的精神領袖,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開創者。

5、倫琴

威廉·康拉德·倫琴(1845年3月27日-1923年2月10日),德國物理學家。1895年11月8日發現了X射線,為開創醫療影像技術鋪平了道路,1901年被授予首次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一發現不僅對醫學診斷有重大影響,還直接影響了20世紀許多重大科學發現。

Ⅲ 哪些將軍稱得上是二戰德國十大將領

伯納德·勞·蒙哥馬利
( Bernard Law Montgomery,1887年11月17日-1976年3月24日),英國陸軍元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傑出的指揮官之一,1943年,參加攻佔西西里和登陸義大利,1944年統率盟軍進入法國,6月6日指揮盟軍進攻諾曼底,取得了諾曼底登陸作戰的勝利。後晉升陸軍元帥,受封子爵,1946-1948年任帝國總參謀長。蒙哥馬利生前曾幾次會見毛澤東,留下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往事。蒙哥馬利始終是一位謹慎、徹底的戰略家。他堅持在每次出擊以前,在人力、物力上做好充分准備,雖然對於戰爭來講,延緩了進程,但卻穩妥可靠,並保證了他在部下當中的聲威。
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
(俄文:Георги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Жуков,公歷1896年12月2日(儒略歷同年11月19日)——1974年6月18日),蘇聯軍事家,蘇聯元帥(1943年1月18日,朱可夫被授予蘇聯元帥軍銜),因其在蘇德戰爭中的卓越功勛,成為僅有的四次榮膺蘇聯英雄榮譽稱號的兩人之一。他被俄羅斯人民尊稱為「蘇沃洛夫式」的民族英雄。
山本五十六
山本五十六(やまもといそろく,1884年4月4日-1943年4月18日),原名高野五十六,日本帝國海軍將領,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擔任日本海軍聯合艦隊司令長官,是偷襲美軍珍珠港和發動中途島海戰的謀劃者。
埃爾溫·隆美爾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璀璨將星中,能做到生前顯赫,死後殊榮不斷,特別是被敵對雙方都認可的,惟有隆美爾一人而已。對其的評價也漸漸趨於兩極化,支持的人將其稱為納粹的戰神,其高超的軍事素質和出色戰術才能受到了許多軍事愛好者,甚至是著名軍事家的尊敬和崇拜。反對的人根據其戰略錯誤稱之為「戰術上的巨人,戰略上的矮子」,又鑒於隆美爾曾經是希特勒的愛將,是納粹最得力的侵略工具,因此被稱為「二戰縱火犯」。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
從軍事角度來看,以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為代表的正規德國國防軍優秀將領,他們過人的軍事素質,出色的軍事指揮藝術, 對世界軍事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確實值得後人研究。與那些製造屠殺的納粹德國政客們和黨衛軍首腦相比,身為正規的德國國防軍優秀將領的他們還算清白,他們雖在希特勒的戰爭中策劃指揮,為德國組建了裝甲部隊卻反對納粹的屠殺和滅絕政策,更沒有參與屠殺暴行。也許正因為這點,加上他們令人驚嘆的軍事造詣,使他們贏得了敵國的尊敬和歷史學家,軍事學家的客觀評價。
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
(Dwight David Eisenhower,1890年10月14日—1969年3月28日,七十九歲)美國第34任總統(1953 年1月20日—— 1957年1月20日,1957年1月20日——1961年1月20日) ,陸軍五星上將。在美軍歷史上,艾森豪威爾是一個充滿戲劇性的傳奇人物。他曾獲得很多個第一。美軍共授予10名五星上將,他是晉升得「第一快」;他出身 「第一窮」;他是美軍統率最大戰役行動的第一人;他是第一個擔任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盟軍最高統帥;他是美軍退役高級將領擔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的第一人;他是美國惟一的一個當上總統的五星上將。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美國著名軍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歷任美國遠東軍司令,西南太平洋戰區盟軍司令;戰後出任駐日盟軍最高司令和「聯合國軍」總司令等職。出生於阿肯色州(Arkansas)小石城(Little Rock)的陸軍軍營,他的父親因參加南北戰爭曾獲國會勛章。1903年,自西點軍校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成績是西點軍校創辦一百年來最好的,總平均成績超過98分(其實際畢業成績為98.43分,此紀錄至今還無人打破)。後被任命為少尉軍官。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任美軍第四十二師師長,1919年被任命為美國西點軍校校長,是美國陸軍史上最年輕的西點軍校校長。1937年,從軍中退役。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被徵召回到軍中,擔任美國遠東軍總司令,指揮在西南太平洋進行「跳島戰術」,有選擇地攻佔對美軍推進有重要意義的島嶼。1944年,因為戰功卓著,晉升為五星上將。
小喬治·史密斯·巴頓
(George Smith Patton)(1885.11.11~1945.12.21),美國陸軍四星上將。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著名的美國軍事統帥。小喬治·史密斯·巴頓GeorgeSmithPatton美國陸軍四星上將。生於加利福尼亞州聖加夫列爾一軍人世家。1903年進入弗吉尼亞軍校。1904年進入西點軍校。在第一學年,巴頓因外語、數學成績 較差,留級一年。1909年美國陸軍軍官學校(西點軍校)畢業後在騎兵部隊服役.1916年作為J.J.潘興的副官參加對墨西哥的武裝干涉。1917年隨美國遠征軍赴法參戰。同年11月負責組建美軍第一個裝甲旅。1918年9月指揮該旅參加聖米耶勒戰役1919年回國後在坦克訓練中心工作。1932年畢業於陸軍參謀學院。1935年任夏威夷軍區情報處長。1940年7月任裝甲旅旅長。12月晉少將,任第2裝甲師師長。1942 年任第1裝甲軍軍長。同年11月作為北非遠征軍西部特遣部隊司令,率部參加北非登陸戰役,佔領法屬摩洛哥。後負責組建美國第7集團軍。1943年3~4月任美第2軍軍長。4月晉中將。7~8月指揮美第7集團軍參加西西里島登陸戰役。1944年1月在英國就任美國第3集團軍司令。7月赴法國諾曼底,8月1日率部投入戰斗,突入布列塔尼半島和法國中部。爾後協同盟軍其他部隊在法萊斯戰役中重創德軍,並向洛林方向追擊逃敵。阿登戰役中,奉命率部馳援被圍困在巴斯托涅的美軍,擊退德軍進攻。1945年3~5月率軍突破齊格菲防線,強渡萊茵河,突入德國腹地,佔領捷克斯洛伐克西部,進抵捷奧邊境。德國投降後任巴伐利亞軍事長官。同年10月轉任第15集團軍司令,12月因車禍喪生。他作戰勇猛頑強,指揮果斷,富於進攻精神,善於發揮裝甲兵優勢實施快速機動和遠距離奔襲,被部下稱為「血膽老將」。
奧馬爾·納爾遜·布萊德雷
( Omar Nelson Bradley 1893.2.12~1981.4.8),美國著名軍事家、統帥,陸軍五星上將(1950)。1893年2月12日,奧馬爾·納爾遜·布萊德雷生於密蘇里州克拉克。1915年畢業於美國西點軍校,獲陸軍少尉銜。1918-1924年先後在南達科他州立大學和西點軍校任教,後在步兵學校、指揮和參謀學校進修。1934年畢業於華盛頓陸軍作戰學院。1939-1943年先後任作戰部助理部長、步兵學校校長、第28裝甲師師長、第二兵團司令兼艾森豪威爾將軍的戰地顧問,曾參加北非戰役、西西里戰役。1944年任第1軍軍長,1945年升陸軍上將,同年任第12集團軍司令,曾在法、比、荷、盧、德作戰,1945-1947年任退伍軍人事務管理局局長。1948-1949年任陸軍參謀長。1950年升陸軍五星上將。1949-1953年任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1951年5月在國會就侵朝戰爭作證時,承認美國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同錯誤的敵人,進行錯誤的戰爭。」1981年4月8日逝世。著有《一個士兵的故事》一書。
切斯特·威廉·尼米茲
(Chester William Nimitz,1885年2月24日-1966年2月20日),軍事家,美國海軍五星上將,二戰期間指揮了珊瑚海海戰、中途島海戰等著名戰役,人稱「海上騎士」。
由於他戰功彪炳,對海軍有巨大貢獻,美國海軍將尼米茲去世後建造的第一艘、也是當時最新銳的核動力航空母艦命名為尼米茲號航空母艦。夏威夷檀香山有以他為名的高速公路:Nimitz Hwy。
尼米茲在海軍生涯初期,擔任過驅逐艦和潛艇指揮官,在指揮潛艇的實踐中,提出用柴油發動機代替汽油發動機的設想。經刻苦鑽研,他成為潛艇動力專家,晉升海軍少校軍銜。進入美國海軍軍事學院深造期間,尼米茲和同事們一起探索以航母為核心的圓形戰斗編隊,並在畢業後的實踐中加以完善。這種圓形戰斗編隊成為二戰期間美國標準的航空母艦編隊隊形。出任太平洋艦隊總司令後,他制定了積極防禦,主動出擊,積小勝為大勝,重振美軍士氣的戰略方針。通過「珊瑚海之戰」、「中途島一役」的勝利,扭轉了美國在太平洋戰場的不利局面,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

Ⅳ 德國人為什麼好戰兩次世界大戰都是由德國發起的的,這和他們的歷史有關系嗎

不是復好戰的問題,只有利益制才能引起戰爭,德國外交大臣曾經說過:「讓別的國家分割大陸和海洋,而我們德國滿足於藍色天空的時代已經過去,我們也要求陽光下的地盤。」
但當時的英,法等過都是老牌的殖民國家,他們已經瓜分了世界,而德國是新興的帝國主義國家,德國要求重新分割世界,與英,法,俄等老牌帝國主義國家展開了爭奪,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兩大軍事集團形成的原因。並導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有很多,有英,法等國的退讓,希特勒的野心,國家經濟之間發展不平衡(凡爾賽合約對德國經濟的牽制),還有就是當時全球范圍內的經濟大危機(德,意,日都是通過戰爭來轉嫁經濟危機)這些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Ⅳ 德國的歷史概括(也可查閱該國歷史上的一件重大事件或一個重要人物,向大家做一下介紹)

比如可以介紹德意志統一過程中的核心人物:俾斯麥

俾斯麥(1815~1898)
Bismarck,Otto von
普魯士王國首相(1862~1890),德意志帝國宰相(1871~1890)。執政期間採取「鐵血政策」,故又有鐵血宰相之稱。1815年4月1日出身於容克世家,1898年7月30日卒於漢堡附近的弗里德里希斯魯庄園。17歲後在格丁根和柏林大學攻讀法學。1839年後經營農業。他採取資本主義農場的經營方式,逐漸成為資產階級化的容克。在此期間,他除了熱衷於騎馬狩獵、縱情享樂外,還學習文學、歷史和哲學。1845年任薩克森省議會議員,1847年任普魯士聯合邦議會議員,以維護貴族地產主的利益而聞名,政治上屬於頑固的保守派。德國1848年革命時期,在議會上聲稱要武力鎮壓革命。1851年後任普魯士聯邦議會駐法蘭克福的代表,認定德意志統一無法阻止,要維護普魯士的君主政體和容克利益,只有普魯士掌握統一的領導權。1859年任駐俄公使。後改任駐法大使,進一步了解到東西強鄰阻止德意志統一的圖謀,確信必須以武力統一德意志。1862年9月,被普王威廉一世任命為首相,10月8日又被任為外交大臣。俾斯麥執政後,進行大規模軍事改革。宣稱「德意志的未來不在於普魯士的自由主義,而在於強權」,「只有通過鐵和血才能達到目的」。主張通過王朝戰爭,「自上」實現德意志統一。在1864年普丹戰爭、1866年的普奧戰爭、1870~1871年的普法戰爭中,他施展各種手腕,造成有利於普魯士的國際局面,然後各個擊破對手,建立起統一的德意志帝國。1865年晉封為伯爵,1871年兼任帝國宰相,並晉封為親王,獲著名的弗里德里希斯魯庄園,成為德國最大的地產主之一。

圖片

1871~1890年,俾斯麥是德意志帝國的實際領導人,集帝國內政、外交大權於一身,只對皇帝負責。其內政的主要目標是維護現存制度,確保國家(首先是普魯士)的權威。一方面加強普魯士和帝國政府的權力,促進容克和資產階級的聯盟;另一方面大肆鎮壓工人運動。1871年參與鎮壓巴黎公社運動。1872年開始,發動反天主教會的所謂文化斗爭。1878年實施《社會黨人法》。1879年後頒行保護關稅政策。外交方面推行大陸政策,以爭奪歐洲霸權。1873年促成締結德、奧、俄三皇同盟。1879年同奧匈帝國締結秘密的軍事同盟,1882年以此為基礎結成德、奧、意三國同盟。80年代起,他還領導德國向海外擴張,在亞洲和非洲建立殖民地。俾斯麥在外交上縱橫捭闔,成為19世紀下半葉歐洲政治舞台上的風雲人物。1890年3月被威廉二世解職。俾斯麥下台時被封為勞恩堡公爵。此後他長住漢堡附近的弗里德里希斯魯庄園,著有回憶錄《思考與回憶》。

Ⅵ 【德國歷史名人

阿登納(Konrad Adenauer)1876-1967
康拉德?阿登納是一個跨世紀的人物,先後經歷德意志帝國、魏瑪共和國、第三帝國和聯邦德國等四個朝代。他是1949年成立的聯邦德國(西德)首任總理。其任內國家由戰敗至重獲主權,進而越升為一個經濟強國,在歐洲政治上扮演著領導角色,這段光輝時期往往被國民稱為「阿登納時代」。

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
1517年,當馬丁?路德把他的「95條論點」釘在德國維登堡一間教堂的門上時,就開始了基督教改革運動,最後變成了幾個世紀以來政教不分的局面。他認為信仰的唯一源泉是每個人都可以理解《聖經》,不需要教士們充當個人與上帝之間的中介人角色。他在1534年將《聖經》譯成德文,從而奠定了統一德文的基礎。

馬克思(Karl Marx)1818-1883
卡爾?馬克思的思想在他逝世後傳至世界各地,指引蘇聯布爾什維克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他曾經深受德國哲學家黑格爾的影響,畢業後任職《萊茵報》主編,後遷居巴黎,與恩格斯一起於1848年發表《共產黨宣言》。當時資產階級革命風潮席捲歐洲,馬克思積極宣傳無產階級綱領,指導德國人民同封建專制斗爭。

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18世紀上半葉歐洲最偉大的作曲家,是第一個把各國不同風格的音樂成功糅合在一起並加以豐富的人,往後的作曲家沒有一個能在多聲部運用上勝過他。巴赫對音樂藝術的發展和貢獻,為他贏得「音樂之父」美譽。其作品成為歷代作曲家崇拜和學習的榜樣。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
一個充滿了夢想而且並不一本正經做學問的德國青年,竟因好奇心的驅使而在物理學上取得驕人成就,為世人描繪出一個全新觀念的宇宙、空間和時間,成了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在此過程中,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改變了我們這個世紀政治和科學的力量平衡。1921年,愛因斯坦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
約翰?沃爾夫岡?歌德是德國現代文學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他於1765年按照父親願望到萊比錫學習法律,期間開始創作詩歌。1774年完成第一部小說《少年維特的煩惱》,隨即轟動歐洲文壇。其經典著作是《浮士德》,它成為德國近代小說的典範,亦奠定了歌德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崇高地位。此外他在解剖學和植物學也有一定成就。

古滕貝格(Johannes Gensfleisch Gutenberg)約1397-1468年
15世紀文藝復興初期,木版印刷技術已傳入歐洲,身為金匠的約翰內斯?古滕貝格在現有技術上作出改良,成功發明一種性能較佳的活字排版印刷系統,印刷了200本精美的拉丁文《聖經》。這項創舉不僅為世界革新印刷技術,還打開了信息傳播的大門。當時印刷的《聖經》據知還有48本留存至今。

. 蘇菲?斯考(Sophie Scholl)1921-1943
蘇菲?斯考和她的弟弟漢斯在慕尼黑大學讀書時,正值納粹德軍統治年代。她在1942年被分配到冶金工廠生產戰事用品,其父親則因發表批評希特勒的言論而入獄。蘇菲?斯考為了宣傳反納粹言論,暗中製作和派發「白玫瑰」傳單。1943年她和弟弟等在校園派發傳單時被捕,即被判處死刑。她走上斷頭台時毫無懼色,勇氣可嘉。

. 勃蘭特(Willy Brandt)1913-1992
維利?勃蘭特於1969至1974年出任德國總理。1970年他到捷克、波蘭進行國事訪問,來到華沙猶太死難者紀念碑獻花時,突然下跪向被納粹德國殺害的猶太人致哀,為德國樹立了良好的國際形象。1971年,他大力推行與蘇聯、東歐國家「緩和」和「合作」的政策,從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 俾斯麥(Otto von Bismarck)1815-1898
奧托馮俾斯麥是德國近代史上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他運用「鐵血政策」,使德國走上統一之路。他本是一個地方革命軍的領袖,1862年出任普魯士宰相兼外交大臣。1863年起他先後向丹麥、奧地利和法國宣戰。1871年德意志帝國完成統一,俾斯麥出任首相。其一生正是德國從封建專制社會過渡到資本主義的重要歷史時期

康德(1724-1804):生於1724年4月22日,1740年入哥尼斯貝格大學。從1746年起任家庭教師4年。1755年完成大學學業,取得編外講師資格,任講師15年。在此期間康德作為教師和著作家,聲望日隆。除講授物理學和數學外,還講授邏輯學、形而上學、道德哲學、火器和築城學、自然地理等。18世紀60年代,這一時期的主要著作有:《關於自然神學和道德的原則的明確性研究》(1764)、《把負數概念引進於哲學中的嘗試》(1763)、《上帝存在的論證的唯一可能的根源》(1763)。所著《視靈者的幻夢》(1766)檢驗了有關精神世界的全部觀點。1770年被任命為邏輯和形而上學教授。同年發表《論感覺界和理智界的形式和原則》。從1781年開始,9年內出版了一系列涉及廣闊領域的有獨創性的偉大著作,短期內帶來了一場哲學思想上的革命。如《純粹理性批判》(1781)、《實踐理性批判》(1788)、《判斷力批判》(1790)。1793年《在理性范圍內的宗教》出版後被指控為濫用哲學,歪曲並蔑視基督教的基本教義;於是政府要求康德不得在講課和著述中再談論宗教問題。但1797年國王死後,他又在最後一篇重要論文《學院之爭》(1798)中重新論及這一問題。《從自然科學最高原理到物理學的過渡》本來可能成為康德哲學的重要補充,但此書未能完成。1804年2月12日病逝。

貝多芬(1770—1827年):德國作曲家。生於波恩城,自幼隨父學鋼琴。1787年曾經到維也納向海頓學習作曲,並結識莫扎特。1792年定居維也納,從事教學、演出和創作。貝多芬生活在法國大革命、拿破崙戰爭和維也納體系的反動時代,歐洲的民主和民族意識此時正日益興起。他的作品正反映了這些時代的特徵,或歌頌英雄,或反對封建,爭取民主自由和美好未來。其主要作品有《第三交響曲》(《命運》)、《第六交響曲》(《田園》)、《第九交響曲》(《合唱》),以及《悲愴》奏鳴曲、《月光》奏鳴曲等。

黑格爾(1770-1831年):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生於德國南部斯圖加特的一個紳士家庭。1788—1793年在圖賓根神學院學習,畢業後當過六年家庭教師,後在紐倫堡中學當校長。1816年任海德堡大學哲學教授。1830年任柏林大學校長,1831年死於霍亂。主要著作有:《精神現象學》、《邏輯學》、《哲學全書》、《法哲學原理》》、《哲學史講演錄》、《歷史哲學》和《美學)等。

海涅(1797-1856年):1797年12月13日生於德國杜塞爾多夫,童年和少年時期經歷了拿破崙戰爭。1815年拿破崙兵敗後,曾在銀行工作。1819年後,曾在波恩大學、格廷根大學、柏林大學學習。在柏林時結識法恩哈根·封·恩澤夫婦以及作家沙米索、富凱等。恩澤夫婦家的文學沙龍是柏林的文學中心。在它的影響下,海涅的第一部《詩集》於1821年在柏林出版。1823年發表《悲劇——抒情插曲》。1824年1月重返格廷根大學學習法律,並繼續寫詩,完成了《還鄉集》。1825年獲法學博士學位。《還鄉集》增訂後與《哈爾茨山游記》和《北海紀游》中的第一部分組詩,於1826年匯編為《旅行記》發表,引起強烈的反響。1827年《旅行記》第2卷出版。從英國旅行回到漢堡後,他的《歌集》出版,收入在此之前發表的大部詩歌,奠定了海涅作為傑出的抒情詩人的地位。1829年《旅行記》第3卷出版。以後海涅陸續發表了《法蘭西現狀》、《論法國的畫家》、《德國近代文學史略》、《路德維希·伯爾納,亨利希·海涅的備亡錄》、《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等文章和詩歌。1848年5月完全癱瘓,他以驚人的毅力堅持寫作,口授完成詩集《羅曼采羅》,於1851年出版。後還寫了一些散文作品。1856年2月17日,海涅在巴黎逝世。

門德爾松(Mendelssohn,1809-1847):1809年2月3日生於德國漢堡,父母均為猶太人。12歲開始創作,17歲即完成《仲夏夜之夢序曲》,21歲起研究和整理巴赫的作品,為這位音樂之父的作品得以復生作出了最重要的貢獻。27歲在萊比錫任指揮,1843年創辦德國第一所音樂學院,38歲時即病故。他在短暫的一生中創作了大量的各種體裁的音樂作品,作品風格溫柔舒適、優美恬靜、完整嚴謹、極少矛盾沖突、富於詩意幻想,反映出他生活上的安定富足。他的交響曲《蘇格蘭》、《義大利》,序曲《芬格爾山洞》,《平靜的海與幸福的航行》,《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等都是著名作品。《仲夏夜之夢序曲》是音樂作品中最早描寫神仙境界的。他還獨創了「無詞歌」的鋼琴曲體裁,共八冊四十八首,形象生動多姿,是早期標題音樂的代表。以他為中心的萊比錫樂派對十九世紀德國音樂生活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瓦格納(Richard Wagner,1813-1883年):1813年5月22日生於萊比錫。自幼喜愛貝多芬、莫扎特和韋伯的音樂,自學鋼琴和作曲。同時,也受莎士比亞、歌德、席勒的戲劇影響,15歲時就寫了一出5幕的詩悲劇,晚年又受叔本華、尼采甚至弗洛伊德等哲學家的影響。1833年夏天在維爾茨堡擔任歌劇指揮,並開始歌劇創作。1840年寫成《黎恩濟》,1841年創作了他的第一部歌劇代表作《漂泊的荷蘭人》。1843年被任命為德累斯頓宮廷歌劇院指揮。1845年演出他根據德國傳說所作的《湯豪塞》。1849年後,在國外流亡15年。1875年完成了《指環》的全部寫作,並於1876年8月在新落成的拜羅伊特劇院上演,獲極大成功。其著名的作品尚有《羅亨格林》、《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紐倫堡的名歌手》等。其著作有《論德國音樂》、《藝術與革命》、《未來的藝術作品》以及《歌劇與戲劇》等。1883年2月13日逝世。他的音樂戲劇的舞台作品具有極為深遠的意義,特點是都是由自己創作的(包括情節、人物、劇詞、表現方法和音樂)。他對音樂形式本身從不感興趣,只把它作為情感的和心理的表現手段而已。他徹底改革了作曲的技術,從而對音樂作為一種藝術的發展具有決定性的影響,並導致表現主義音樂的形成。

貝爾托·布萊希特1898年2月10日生於德國巴伐利亞省奧格斯堡鎮。年輕時任劇院編劇和導演。曾投身工人運動。1933年後流亡歐洲大陸。1941年經蘇聯去美國,但戰後遭迫害,1947年返回歐洲。1948年起定居東柏林。1951年因對戲劇的貢獻而獲國家獎金。1955年獲列寧和平獎金。他一直從倡導歌劇改革入手,在理論和實踐上進行史詩劇實驗,特別吸收中國戲劇藝術經驗,逐步形成了獨特的表演方法。他的主要戲劇理論著作有:《梅辛考夫》等。代表性劇作有:《母親》、《四川好人》、《高加索灰闌記》、《伽利略傳》等等。

瓦爾特(Fritz Walter)(1920-2002)

瓦爾特是1954年世界盃,聯邦德國隊第一次獲得冠軍時的隊長。生於1920年,曾經在德國軍隊中服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是德國軍隊的戰俘。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他回到了德國。後來,他入選了德國國家隊。參加了1954年世界盃和1958年世界盃。
在1954年世界盃期間,他作為德國國家隊的場上隊長。是德國隊創造「伯爾尼奇跡」的三個人之一。那屆世界盃中,他一共攻入3球,其中有2球時半決賽對陣奧地利隊。
而在1958年世界盃上,他已經37歲高齡。早早的受傷,沒有為德國隊做出貢獻。但他還是德國的著名球星。
而在俱樂部方面,他多年效力於凱澤斯勞滕,該隊的主場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而在2002年世界盃期間,他與世長辭,世界盃期間,德國國家隊為了紀念他,全體球員戴上黑圈,以示默哀。

阿貝格(Abegg,Richard Wilhelm Heinrich)德國化學家。1869年1月9日生於但澤(今波蘭的格但斯克);1910年4月3日卒於科斯林(今波蘭的科沙林)。 1891年阿貝格在柏林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899年於布雷斯勞大學被任命為化學教授。其後不久他就開始忙於研究原子的新電子觀點對化學價的影響。在阿貝格看來,惰性氣體原子內的電子排布(運用後來的術語說,氦的最外電子層上有兩個電子,其它惰性氣體則是8個電子)是特別穩定的。象氯這樣的元素,對於形成8個電子來說,還缺少1個電子,這個元素趨向於接受1個電子;而象鈉那樣的元素,它多出一個電子,因而趨向於給出一個電子。鈉原子會將一個電子交給氯原子,而形成一個帶正電荷的鈉離子和一個帶負電荷的氯離子,兩種離子因靜電吸引而結合在一起。按照這樣的方式,化學反應就成了電子的轉移,而化學鍵就成了不同符號的電荷間的吸引作用。阿貝格因一次氣球事故而死亡,那時他還是一個年輕人,因此他沒有能活到看見他所提出的概念被許多化學家發展了,這些化學家中為首的是路易斯。

約翰·克·弗·席勒(1759-1805)出身於醫生家庭,學過法律和醫學。他是和歌德齊名的德國啟蒙文學家。席勒在青年時期,在狂飆突進精神的影響下,寫出了成名作《強盜》和《陰謀與愛情》,確立了他的反對封建制度、爭取自由和喚起民族覺醒的創作道路。

Ⅶ 求 德國幾位著名人物及其簡介

1、希特勒

阿道夫·希特勒(德語:Adolf Hitler,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奧地利裔德國人,德意志第三帝國元首、總理,納粹黨黨魁,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

5、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

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於美因河畔法蘭克福,德國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學家,他是魏瑪的古典主義最著名的代表。而作為詩歌、戲劇和散文作品的創作者。

他是最偉大的德國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學領域的一個出類拔萃的光輝人物。他在1773年寫了一部戲劇《葛茲·馮·伯利欣根》,從此蜚聲德國文壇。1774年發表了《少年維特之煩惱》,更使他名聲大噪。1776年開始為魏瑪公國服務。1831年完成《浮士德》,翌年在魏瑪去世。

Ⅷ 急求!!!歷史戰爭中,外國的重要人物

1:小喬治·史密斯·巴頓George Smith Patton[1](1885. 11.11~1945.12.21)-----美國陸軍四星上將
1932年畢業於陸軍參謀學院。1935年任夏威夷軍區情報處長。1940年7月任裝甲旅旅長。12月晉少將,任第2裝甲師師長。1942年任第1裝甲軍軍長。同年11月作為北非遠征軍西部特遣部隊司令,率部參加北非登陸戰役,佔領法屬摩洛哥。後負責組建美國第7集團軍。1943年3~4月任美第2軍軍長。4月晉中將。7~8月指揮美第7集團軍參加西西里島登陸戰役。1944年1月在英國就任美國第3集團軍司令。7月赴法國諾曼底,8月1日率部投入戰斗,突入布列塔尼半島和法國中部。爾後協同盟軍其他部隊在法萊斯戰役中重創德軍,並向洛林方向追擊逃敵。阿登戰役中,奉命率部馳援被圍困在巴斯托涅的美軍,擊退德軍進攻。1945年3~5月率軍突破齊格菲防線,強渡萊茵河,突入德國腹地,佔領捷克斯洛伐克西部,進抵捷奧邊境。德國投降後任巴伐利亞軍事長官。同年10月轉任第15集團軍司令,12月因車禍喪生。他作戰勇猛頑強,指揮果斷,富於進攻精神,善於發揮裝甲兵優勢實施快速機動和遠距離奔襲,被部下稱為「血膽老將」;與同樣滿嘴罵人字眼、在戰場上大膽潑辣的海軍五星上將哈爾西相比,巴頓實為貌似大膽真小心。巴頓所做的一項改革迄今仍影響美軍,即隨軍牧師主日講道時間不得超過15分鍾。

2:德懷特·戴維·艾森豪威爾[1](Dwight David Eisenhower,1890年10月14日—1969年3月28日)美國第34任總統(1953年1月20日——1957年1月20日,1957年1月20日——1961年1月20日) ,陸軍五星上將。
他是格蘭特總統之後第二位職業軍人出身的總統。艾森豪威爾是一個充滿戲劇性的傳奇人物,曾獲得很多個第一。美軍歷史上,共授予10名五星上將,艾森豪威爾晉升「第一快」;出身「第一窮」;他是美軍統率最大戰役行動的第一人;他是第一個擔任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盟軍最高統帥;他是美軍退役高級將領擔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的第一人;他的前途「第一大」--惟一當上總統的五星上將。
http://ke..com/view/14698.htm
3:朱可夫[1](Georgy Konstantinovich Zhukov),格奧爾吉·康斯坦丁諾維奇·朱可夫(俄文:Георгий Константинович Жуков,公歷1896年12月2日(儒略歷同年11月19日)——1974年6月18日),蘇聯軍事家,蘇聯元帥(1943年1月18日,朱可夫被授予蘇聯元帥軍銜),因其在蘇德戰爭中的卓越功勛,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優秀的將領之一,也因此成為僅有的四次榮膺蘇聯英雄榮譽稱號的兩人之一。他被俄羅斯人民尊稱為「蘇沃洛夫式」的民族英雄。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先後指揮了列寧格勒保衛戰、莫斯科保衛戰、斯大林格勒會戰等戰役,成功地粉碎了德國的侵略,並率領蘇聯紅軍攻佔柏林。朱可夫為蘇聯衛國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突出貢獻,成為俄羅斯民族英雄載入史冊。正如蘇聯二戰時期的另一位著名將領華西列夫斯基元帥所言,朱可夫已成為戰場上勝利的永恆象徵,為後人所敬仰。
朱可夫是卓越的軍事戰略家,功勛卓著,先後獲得列寧勛章6枚,十月革命勛章1枚,紅旗勛章3枚,一級蘇沃洛夫勛章2枚,「勝利」最高勛章2枚,以及獎章和外國勛章多枚,並4次榮獲「蘇聯英雄」稱號。
朱可夫善於運用豐富的實踐經驗訓練軍隊,具有組織指揮大軍團作戰的卓越才幹;在訓練與作戰中深入實際,作風果斷,深得官兵擁戴。他所組織指揮的重大戰役,較好地體現了蘇聯的軍事學術原則。朱可夫在軍事上的成就,已成了蘇聯軍事學術的寶貴財富。
朱可夫在蘇聯衛國戰爭中的傑出貢獻,使他作為與蘇沃洛夫、庫圖佐夫相提並論的俄羅斯民族英雄載入史冊。今天,他已成為戰場上勝利的象徵。
正如艾森豪威爾所贊頌的那樣:「有一天肯定會有另一種俄國勛章,那就是朱可夫勛章。這種勛章將被每一個贊賞軍人的勇敢、眼光、堅毅和決心的人所珍視。」

Ⅸ 德國一戰中有哪些名將

一戰德國名將如下:
1.全名:約翰尼斯·弗里德利希·利奧波德·馮·澤克特(Johannes Friedrich Leopold von Seeckt)
生卒年:1866年4月22日-1936年12月29日
國籍:德國
最高軍銜:陸軍一級上將
主要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
主要戰役:戈爾利采-塔爾諾夫之戰(1915);塞爾維亞之戰(1915)
歷史地位:澤克特在一戰中並沒有發揮很重要的作用,在他軍事生涯的前期,也只是作為一個出色的參謀人員而引人注目。他主要的聲望來自於戰後擔任德軍總司令是在德軍重建工作中作出的卓越貢獻。他所組建的幾乎「無瑕」的「十萬陸軍」,奠定了德國陸軍得以重新崛起的基礎。他是二戰德國輝煌戰績最大的幕後功臣,被尊為「二戰德軍之父」。

2.全名:阿爾弗雷德·馮·施利芬(Alfred von Schlieffen)
生卒年:1833年2月28日-1913年1月4日
國籍:德國
最高軍銜:陸軍元帥
主要戰爭:普魯士-奧地利戰爭(1860年);普法戰爭(1870-1871);
主要戰役:克尼格雷茨之戰(1860)
歷史地位:施利芬是一個天才的戰略家,更是一個有爭議的人物,這主要是由於著名的「施利芬計劃」——這一計劃被小×奇修改之後在一戰中遭到失敗。對於該計劃的爭論延續至今,有人認為計劃本身就出了錯誤,另外一些人則認為是執行者犯了錯誤。

3.全名:奧斯卡·馮·胡蒂爾(Oskar von Hutier)
生卒年:1857年-1934年12月
國籍:德國
最高軍銜:步兵上將
主要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
主要戰役:里加之戰(1917);第二次索姆河之戰(1918);努瓦永-蒙迪迪埃之戰(1918)
歷史地位:在戰爭史上,胡蒂爾主要是以「胡蒂爾戰術」為人所知。這種戰術也被稱為滲透戰術或者風暴部隊戰術,是德軍後來機械化全兵種學說的前身。他對這種戰術的發展並沒有什麼貢獻,但他是第一位成功使用該戰術的集團軍司令官。他是一位有能力而且堅定的指揮官,他在突破方面的成就在以塹壕戰為特色的一戰中是非常出眾的。

4.全名:保羅·埃米爾·馮·萊托-福爾貝克(Paul Emil von Lettow-Vorbeck)
生卒年:1870年3月20日-1964年3月9日
國籍:德國
最高軍銜:陸軍少將
主要戰爭:鎮壓義和團愛國起義運動(1900-1901);鎮壓霍屯督人和赫雷羅人起義(1904-1908);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
主要戰役:東非戰役(1914-1918);坦噶之戰(1914);馬希瓦之戰(1917)
歷史地位:萊托-福爾貝克是一位非常成功的,或者可能在任何時期都是極具天賦的游擊戰指導者之一。他是一位純粹的職業軍官,極為靈活和機智,經常使正規而保守的英軍對手驚慌失措。他長期對抗20倍左右的敵軍,卻僅僅因為戰爭正式結束而投降。他從未在戰場上被征服過。他還是這樣的一個人:他和壓倒性的優勢敵人作戰,獲得了他的戰士,無論黑人和白人的一致熱愛,而且還贏得了他的敵人的尊敬和欽佩。但對於中 國人而言,他和鴉片戰爭時期的其他侵略者一樣,是個不折不扣的混蛋。

5.全名: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Alfred von Tirpitz)
生卒年:1849年5月10日-1930年3月6日
國籍:德國
最高軍銜:海軍元帥
主要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
主要戰役:無
歷史地位:提爾皮茨是一個冷酷和狡詐的領導者,也是一個忠實的軍國主義者和右翼分子。但作為德國遠洋艦隊之父。

6.全名:奧古斯特·馮·馬肯森(August von Mackensen)
生卒年:1849年12月6日-1945年10月8日
國籍:德國
最高軍銜:陸軍元帥
主要戰爭:普法戰爭(1870-1871);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
主要戰役:古姆賓嫩(古謝夫)之戰(1914);坦能堡戰役(1914);第一次馬祖里湖之戰(1914);羅斯之戰(1914);戈爾利采-塔爾諾夫之戰(1915);塞爾維亞之戰(1915);羅馬尼亞之戰(1916)。
歷史地位:奧古斯特·馮·馬肯森是一位典型的普魯士軍官,更是一位能乾的、充滿活力並足智多謀的將領。作為塞爾維亞和羅馬尼亞的征服者,他是德軍在東線最為成功的陸軍指揮官之一。
詳細內容參見:http://tieba..com/p/1751866104

閱讀全文

與德國好戰爭的歷史人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