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名人故事 > 良渚有名的歷史人物

良渚有名的歷史人物

發布時間:2021-03-07 13:36:21

❶ 求一個關於良渚的傳說

良渚玉鐲傳說

杭州的良渚實在是太不起眼了,既沒什麼特別的物產,風光也不怎麼樣,但是自從發現了一批埋藏在地下的玉器後,它的名聲在古玉文化史上比任何地方都叫得響。良渚文化的玉器也成為海內外的古玉收藏家夢寐以求的珍寶,特別是那些刻有神秘的神人獸面紋的玉琮,更是令人垂涎。
1998年《錢江晚報》曾登載了一篇文章,說的是在浙北某地的工地上一位民工發現了一個古墓葬,就瞞著其他人,第二天,天沒亮,他神不知鬼不覺地鑽進古墓里找到了一個良渚玉琮,賣給了當地的古玉販子,得款兩萬元。古玉販子又將玉琮通過走私分子介紹,以100萬元人民幣的高價,賣給了澳門的收藏家。據說又有杭州的古玉販子也染指其中。整個故事曲曲折折,大結局是公安人員抓獲了這批販子,還遠赴澳門將玉琮追回,使得國寶未能流失,搗騰良渚古玉的販子們也雞飛蛋打,贓款被沒收不說,還罰了一筆錢。文章似乎在傳遞著一個信息,良渚出土玉器是國家的財產,一般人還是別碰為好。
沁色為黑漆古水銀沁,黑漆古沁一般都是高古玉器。
其實,報紙沒登這類故事之前,杭州很多古玩商也都是不碰良渚古玉的,他們認為那是「高壓線」,還是不要碰的好,搞古玩,什麼樣的古董不能賺錢,幹嘛提心吊膽的「玩」那個。
我喜歡玉,從一開始買到的「福壽如意」就是和田玉。這是真正的「玉」,而其他任何被稱為玉的南陽玉、岫岩玉只能叫「玉石」。老祖宗經過幾千年的選擇,最後才選定用最能體現儒家價值觀的和田美玉作為「國石」,我們沒有理由去背離它,所以除了因為「高壓線」之外,從玉質上我也不太喜歡這種「地方玉」。
但是良渚文化的古墓葬,並不像後代的墓葬埋得那麼深,5000多年的滄桑又讓它們在外表上毫無標記,根本不存在盜墓的問題。

❷ 良渚文化的什麼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典範

玉器 該文化遺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鉞、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鐲、玉管、玉珠、玉墜、柱形玉器、錐形玉器、玉帶及環等;另外,陶器也相當細致。

❸ 良渚文化村的名人評價

我在這塊地的盡頭感到了懸念。我相信將來這是一個有懸念的小鎮。我感受到專了地形的變化和驚屬喜。既然有懸念,在進入這個地方的時候你就覺得有變化。包括建築風格的變化和自然景觀的變化。我覺得我們要把當今最好的建築大師請來做設計,請世界一流的十大建築師。建築風格要完全不同,完全體現各自的個人風格,是他們的設計精華。每人設計一個區,這本身就是一個文化旅遊精晶。不用擔心風格的不和諧,兩個好東西不管隔了多少年代,隔多少距離,搬到一起都是和諧的,但同時給我們帶來變化和懸念。我看完地形後,覺得這真是個了不起的地方,比我沒看前想像中的要好。另外,我建議我們應該建立博物館,並且要有大的適合文化交流活動的會議中心。以後就在那兒設立「良渚講壇」,請國內外重量級的人物來主持講壇活動。我們的講壇就設在展示5000年文明的博物館里,講台也許就是我看到的綠色的玉的形狀。放一個良渚講壇,那將會是非常有影響力的一個文化匯聚地。我們要請等級高又有世俗影響力的人,那種讓大家一聽就震撼的人來講。為此也許要成立一個合適人選的審核體系。讓良渚這地方不辜負它的文明發源地的說法,成為一個著名的人文講壇聖地。

❹ 餘杭有那些名人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寫出了聞名中外的科學巨著《夢溪筆談》和《忘懷錄》等。《夢溪筆談》是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是沈括一生社會和科學活動的總結,內容極為豐富,包括天文、歷法、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地質、醫學、文學、史學、考古、音樂、藝術等共600餘條。其中200來條屬於科學技術方面,記載了他的許多發明、發現和真知灼見。沈括可說是一個科學通才。他精研天文,所提倡的新歷法,與今天的陽歷相似。在物理學方面,他記錄了指南針原理及多種製作法;發現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歐洲早了四百多年;又曾闡述凹面鏡成像的原理;還對共振等規律加以研究。在數學方面,他創立「隙積術」(二階等差級數的求和法)、「會圓術」(已知圓的直徑和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和弧長的方法)。在地質學方面,他對沖積平原形成、水的侵蝕作用等,都有研究,並首先提出石油的命名。醫學方面,對於有效的方葯,多有記錄,並有多部醫學著作。此外,他對當時科學發展和生產技術的情況,如畢升發明活字版印刷術、金屬冶煉的方法等,皆詳為記錄。

章太炎 浙江餘杭人。他出身於一個世代書香門第而後又遭敗落的家庭,一生經歷了戊戌維新改良運動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兩個歷史時期,走過曲折的道路,是我國近代傑出的資產階級革命家和著名的學者。 杜月笙家祠落成時,要遍求當代名人的墨寶。由章士釗開出名單,第一名就是章太炎,要他寫一篇「高橋杜氏祠堂記」。章士釗雖開出名單,但聲明不負聯絡之責,杜月笙便想到一位游俠兒徐福生,外號「鬧天宮福生」,此人曾與章太炎同獄甚久(因蘇報案被捕入獄)。章太炎見了「鬧天宮福生」,敬煙敬茶,十分客氣,可是要他做一篇「杜氏祠堂記」,斷然拒絕。福生帶去一千兩銀子的庄票,反而弄僵了,原樣送回,頹然而歸,向杜月笙說明實情,說無法辦到。
後來章太炎一位學生到他家裡去,乘機進言,說太史公在《史記》上做過一篇《游俠列傳》,老師應該對杜先生的祠堂落成做一篇文章。他問杜月笙的故事,來人就一件一件講,他老人家越聽越高興。來人乘機拿出一張宣紙說:「老師的文字應該寫成一幅橫披,作為杜氏家祠的鎮宅之寶。」章太炎不出一言,一邊抽煙,一邊寫字,大約不過40分鍾,已經寫成。把它送到杜宅,章士釗邊看邊贊:「真是傳世之作。」杜月笙也很高興,就封了一包墨銀,托朋友交給章太炎夫人。這筆錢維持了章家幾個月的生活。

餘杭縣是新石器時代晚期「良渚文化」的發祥地,又是最早建立的縣份之一。歷史悠久,名人輩出,勝跡眾多,是馳名江南的文物之邦。東吳名將凌統,隋末農民起義領袖劉元進,唐代學者褚無量,五代高僧、法眼宗始祖文益,宋大科學家沈括,明季名臣鍾化民,清朝著名藏書家勞格,近代民主革命先驅章炳麟(章太炎),馬列主義法學家何思敬等均為縣人。佛教聖地徑山、道教名山洞霄宮、觀梅勝境超山、餘杭雙塔等處,歷代名人遊客不絕。近年來修復的吳昌碩墓和幾次發掘的「良渚文化」遺址,都是高品位的文物勝地,旅遊資源豐富。改革開放以來,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經濟建設大步前進,文藝、教育、衛生、體育等各項文化事業也蓬勃發展,餘杭縣正在日趨繁榮、昌盛、文明

❺ 誰發現了良渚遺址誰命名了良渚文化

1936年,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館的施昕更先生首先在良渚鎮一帶發現並發掘了多處史前遺址。夏鼐先生正式提出「良渚文化」的名稱。

遺址特點:

1、良渚遺址空間布局上以城址為核心,分等級墓地分布於城址東北約5公里的瑤山以及城址內的反山、姜家山、文家山、卞家山等台地,城址北面2公里至西面11公里范圍內則分布著外圍水利系統。

2、城址是良渚古城遺址的核心,北、西、南三面被天目山余脈圍合。長命港、鍾家港等古河道逶迤穿過這片城址,與城址內外星羅棋布、縱橫交錯的河流湖泊,共同形成了山環水抱的選址特徵。

研究價值:

1、良渚遺址所反映出來的「良渚精神」,是中國文明傳統的部分之一,開創了曾經盛極一時的「良渚社會」。

2、良渚遺址可實證中華文明的發展特徵—多元一體,並真實、完整地保存,它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具有傑出代表性的東亞地區史前大型聚落遺址。

(5)良渚有名的歷史人物擴展閱讀

歷史意義

1、良渚文化以神人獸面紋為代表的紋飾和成組使用的固定形器、具有象形和表意功能的刻畫符號所反映的文化形態,對後來中國社會意識和思維的發展影響深遠。

2、良渚古城的發現,改變了良渚文化文明曙光初的原有認識,標志5000年前的良渚新石器時代人類文化時期已經進入了成熟的史前文明發展階段。

3、良渚文化規模農業和大型營建工程顯示當時社會剩餘勞動空前增多。社會財富的非平均分配導致社會分化日益加劇並成為普遍現象,使顯貴者階層、准國家制度形成,露出後來中國宗法政治之端倪。

參考資料

網路-良渚遺址

網路-良渚文化

❻ 良渚文明歷史

在中國眾多璀璨的遠古文化中,環太湖地區的良渚文化是一顆非常耀眼的明珠。它以發達的稻作農業、大量而精美的玉器、精製的制陶技術、成句子的陶器符號文字資料,以及由墓葬和大型土建工程所反映出的不平等和社會分層等現象,使研究者們或者認為它正站在文明的門檻上,已看到了文明的曙光;或者認為它已進入文明社會,已形成文明古國。又因為疊壓在它之上、作為後來者的馬橋文化並未繼承它那以獨特的玉文化為靈魂的種種文化因子,故而又認為它是一支突然消失了的文化,並對它消失的原因作了種種猜測和推論。與同時期或前後時期相距不遠的其他遠古文化相比,良渚文化中大量的玉器以及由玉器所反映出的宗教現象、大量的非生產性支出等,的確構成了其文化的特殊性;同時,在良渚文化中,至今沒有銅器遺跡的發現,對於這些究竟應如何看待?若只是簡單地套用諸如銅器、文字、城址等所謂文明起源諸要素來衡量是否進入文明時代,那麼,說良渚文化已形成文明,顯然是要受到質疑的。考慮到這些情況,本文想通過對良渚文化中的一些現象,特別是那些特殊現象的分析,來說明良渚文化是否已進入文明社會;若已進入文明社會,那麼,它究竟屬於尚未出現王權的邦國形態的文明,還是屬於含有王權的王國形態的文明;並進而說明它在中國古代文明和國家中所具有的地位在中國眾多璀璨的遠古文化中,環太湖地區的良渚文化是一顆非常耀眼的明珠。它以發達的稻作農業、大量而精美的玉器、精製的制陶技術、成句子的陶器符號文字資料,以及由墓葬和大型土建工程所反映出的不平等和社會分層等現象,使研究者們或者認為它正站在文明的門檻上,已看到了文明的曙光;或者認為它已進入文明社會,已形成文明古國。又因為疊壓在它之上、作為後來者的馬橋文化並未繼承它那以獨特的玉文化為靈魂的種種文化因子,故而又認為它是一支突然消失了的文化,並對它消失的原因作了種種猜測和推論。與同時期或前後時期相距不遠的其他遠古文化相比,良渚文化中大量的玉器以及由玉器所反映出的宗教現象、大量的非生產性支出等,的確構成了其文化的特殊性;同時,在良渚文化中,至今沒有銅器遺跡的發現,對於這些究竟應如何看待?若只是簡單地套用諸如銅器、文字、城址等所謂文明起源諸要素來衡量是否進入文明時代,那麼,說良渚文化已形成文明,顯然是要受到質疑的。考慮到這些情況,本文想通過對良渚文化中的一些現象,特別是那些特殊現象的分析,來說明良渚文化是否已進入文明社會;若已進入文明社會,那麼,它究竟屬於尚未出現王權的邦國形態的文明,還是屬於含有王權的王國形態的文明;並進而說明它在中國古代文明和國家中所具有的地位。
良渚文化墓葬材料所反映出的不平等和社會分層,若用社會學術語或社會組織結構來描述,良渚文化的大型墓實際上就是一種貴族墓葬,大墓在各處的普遍存在,說明存在著一個貴族階層;良渚文化中小型墓屬於平民墓葬,其中中型墓是平民中較富裕者,小型墓是平民中較貧窮者,小型墓的數量最多,說明一般平民階層是社會中的主要人口;良渚文化中的「亂葬墓」,特別是那些身首異處,或被捆綁的人殉與人牲?br>參考資料: http://www.xianqin.org/xr_html/articles/kychg/110.html

❼ 良渚古國屬於歷史上記載的哪個朝代

良渚古國比歷史上的夏朝還早,距今約有5000年的歷史。
按照專家推測應該是成鳩氏之國,
並且良渚古都是天皇氏之都。

❽ 餘杭鎮出過哪些文化名人

餘杭縣是新石器時代晚期「良渚文化」的發祥地,又是最早建立的縣份之一。歷史版悠久,名人輩出,權勝跡眾多,是馳名江南的文物之邦。東吳名將凌統,隋末農民起義領袖劉元進,唐代學者褚無量,五代高僧、法眼宗始祖文益,宋大科學家沈括,明季名臣鍾化民,清朝著名藏書家勞格,近代民主革命先驅章炳麟(章太炎),馬列主義法學家何思敬等均為縣人。佛教聖地徑山、道教名山洞霄宮、觀梅勝境超山、餘杭雙塔等處,歷代名人遊客不絕。近年來修復的吳昌碩墓和幾次發掘的「良渚文化」遺址,都是高品位的文物勝地,旅遊資源豐富。改革開放以來,物質文明建設與精神文明建設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經濟建設大步前進,文藝、教育、衛生、體育等各項文化事業也蓬勃發展,餘杭縣正在日趨繁榮、昌盛、文明

❾ 「良渚」這個地名的由來

良渚 在距今5300~4000年的良渚遺址區內發現一座面積290萬平方米的古城,其年代不晚於良渚文化晚期,具體的建築年代,有待進一步考古確定。考古學家指出,這是長江中下游地區首次發現的良渚文化時期的城址,也是目前所發現的同時代中國最大的城址。當時「良渚」勢力占據了半個中國,新發現的這座古城,相當於良渚時的首都。
有專家認為中國朝代的斷代應從此改寫:由現在認為的最早朝代為夏、商、周,改成良渚。
在省文物局良渚管委會工作人員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位於瓶窯鎮上的古城遺址。東西南北四個城牆門,如今安安靜靜地躺在農田裡,四周有少量的住家。
城牆上留下原始居民生活垃圾痕跡
北城牆同樣也挖出了一個坑,同樣的黃土和石頭,唯一不同的是「這座城牆坑比較考究,底部到地表的夯土層是泥和沙相間,而且很有規律,從上到下沙層逐漸加厚,泥層逐漸變薄,做工非常考究」,據劉斌推測,土牆上的那些黑色雜物,應該是原始居民殘留下的生活垃圾。
良渚古城的南面和北面都是天目山脈的支脈,南北與山的距離大致相等,東苕溪和良渚港分別由城的南北兩側向東流過,鳳山和雉山兩個自然的小山,分別被利用到城牆的西南角和東北角,因此,專家推斷,古人在建城時顯然對地理位置經過精心勘察和規劃。
良渚古城遺址的發現非常意外,緣於去年6月一次保護區域內農民住宅外遷安置點的基建項目。
當時,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瓶窯葡萄畈遺址高地西側挖掘時,發現了一條良渚時期的南北向河溝。這讓劉斌感覺到有戲,隨後,他帶領考古隊員深入挖掘。洛陽鏟一把鏟下去(洛陽鏟,長柄,鏟頭為半圓筒狀,打入地下再提起來時,鏟頭就能帶出一筒土,對土壤結構、顏色、密度和包含物的辨別),在4米多深的地方,鏟頭碰到了石塊,換個地方再鏟,在差不多的深度再次碰到了石塊。當泥土一層層挖去,一大片石塊露出來,經過局部解剖發現,這一高地是由人工堆築而成,寬60多米,深近4米。
結果考古人員發現整塊土地其實都是人工夯築而成——土質為黃土,不同於良渚一帶灰黑色淤泥,明顯是人工從外面搬運而來。在黃土下面,鋪著一層石塊,石塊比較圓滑,應該是從周邊現成揀來的。之後的挖掘證明,這大堆的黃土就是良渚古城的西城牆,稻田下的那條溝渠是護城河。
西城牆全長約1000米,寬約40~60米,南連鳳山,北接東苕溪;接下來,南城牆、北城牆和東城牆依次被發現,同樣是底部鋪墊石頭、大量黃土夯築;城牆環繞著中間的莫角山遺址。
與西城牆相比,其他三面城牆相對更考究:鋪墊的石頭尖銳很多,明顯是人工開鑿;城牆外側石頭相對大點,越往裡越小;堆築的黃土層中,有時會摻加一層黑色的黏土層,增加了城牆防水能力。
考古人員推測,這些痕跡說明古人最先造的是西城牆,等到建其他三面城牆,經驗更豐富了。
古城文明勢力曾影響半個中國
著名考古學家、北京大學教授嚴文明說,說明良渚古城的意義,得站在「良渚文化對中國的影響」這個高度著手。已經發現的良渚遺址,從其位置、布局和構造來看,專家認為當時有宮殿,生活著王和貴族,如今又找到了城牆,相當於良渚時的首都。
良渚文化的分布主要在太湖流域,包括餘杭良渚這里,還有嘉興南、上海東、蘇州、常州、南京一帶;再往外,還有擴張區,西到安徽、江西,往北一直到江蘇北部,接近山東,曾經良渚人為了佔領這里,還打了一仗;再往外,還有影響區,一直到山西南部地帶。
可以看出,當時「良渚」勢力占據了半個中國,如果沒有較高的經濟文化水平,是不可能做到的。
有的考古專家,認為良渚古城其實就是「良渚古國」。良渚古城的發現,有人認為中國的朝代的斷代應從此改寫——由現在認為的最早朝代為夏、商、周,改成良渚。
古城面積與頤和園差不多
城牆比西安城牆寬2~4倍
本報訊浙江省考古所近日發布重大考古成果——歷經18個月,在良渚遺址區內發現一座面積290萬平方米的古城,面積和北京頤和園差不多。根據城牆中出土的陶瓷碎片,這座古城的年代不晚於良渚文化晚期,具體的建築年代,還有待於在進一步考古工作後才能確定。在目前發現的代表中國早期文明的大遺址中,良渚遺址的規模最大,水平最高,是實證中華5000年文明史的最具規模和水平的地區之一。
這座古城東西長約1500~1700米,南北長約1800~1900米,略呈圓角長方形,正南北方向。城牆部分地段殘高4米多,做法考究:底部先墊石塊,寬度達40~60米(我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明朝洪武年間建造的西安古城牆,底寬18米,頂寬15米),上面堆築純凈的黃土,夯實。
專程趕來的著名考古學家、北京大學教授嚴文明這樣評價古城:這是目前中國所發現同時代古城中最大的一座,稱得上「中華第一城」;它改變了原本以為良渚文化只是一抹文明曙光的認識,標志著良渚文化其實已經進入了成熟的史前文明發展階段;是繼上世紀河南安陽殷墟發現之後,中國考古界的又一重大發現,將極大推動中國文明史研究進程和考古學發展。
良渚文化是分布於環太湖地區一支著名的史前考古學文化,距今5300~4000年。良渚遺址是良渚文化的中心遺址和文化命名地,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的良渚、瓶窯兩鎮。1986年,良渚反山遺址先被發現,發掘出11座大型墓葬,有陶器、石器、象牙及嵌玉漆器1200多件。這幾年,良渚文化遺址從40多處增加到135處,有村落、墓地、祭壇等各種遺存。
良渚,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是被謄為中華文明的曙光——良渚文化的發祥地。良渚文化是環太湖流域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為代表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因1936年首先發現於良渚而命名,距今5300—4000年。中國文明的曙光是從良渚升起的,良渚是中華民族和東方文明的聖地,國家文物局已正式將良渚遺址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清單。
[編輯本段]良渚
座落於風景秀麗的國際旅遊城市——杭州西子湖畔,距杭州市中心約10公里,系杭州市餘杭區中部中心城鎮。境內有安溪瑤山遺址、良渚文化博物館、折桂橋、沈括墓、東明山森林公園等風景名勝。區域面積101.69平方公里,轄26個中心行政村(其中小洋壩等6個村由杭州良渚遺址管理區管理委員會託管)及3個社區。常住人口達8.8萬餘人,流動人口4.5萬餘人。杭州繞城公路北線、東西大道橫貫全境;104國道和通往杭州市中心的衢州路縱越全境;潘塘互通立交以南庄兜為起點,同衢州路相連,與杭州繞城公路北線十字相交,形成華東地區最大的多元公路立交。三縱三橫的交通格局,使良渚成為杭州北部的交通樞紐。宣杭鐵路,東苕溪航道東西橫貫全境,京杭大運河沿鎮東部南北穿行,形成了鐵路、公路、水路綜合運輸體系。
良渚,隨著改革不斷深入,產業結構大力調整,全鎮經濟突飛猛進,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2005年經濟總量首次突破70億大關,其中工業總產值為63.4億元。工業經濟圍繞良渚、安溪、勾庄三大工業功能區塊建設,扶優扶強重點骨幹企業,有5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138家,億元企業9家。農業以穩步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確保糧食生產,促進農民增收為重點,科技興農為宗旨,形成了以「農產品加工、特色水產養殖、花卉種植」等優勢產業,完成國家級土地整理和改造工程,進一步改善生產條件;加大良渚文化遺址保護力度,堅持「以適度開發實現真正保護」的基本思路,大力發展以倉儲、物流、商貿、房產、旅遊為主的第三產業,現有中國良渚文化村、金恆德國際汽車物流廣場、杭州農副產品物流中心、浙江物產集團、杭州港大松樹集裝箱碼頭、浙江億豐裝飾城等省、市、區等二十餘個重點項目落戶良渚,將使良渚這塊古老的土地真正熱起來,成為名副其實的「夜杭州」。
杭州市第九次黨代會提出「一主三副六組團」城市總體規劃,良渚系良渚組團的核心之一,更賦予了「北秀」的內涵。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良渚以「傳承良渚文明,創造北秀明珠」為戰略目標,全力沖刺「雙百」強鎮(農村經濟總量100億元、躋身省百強鄉鎮),打造「商貿良渚、實力良渚、文化良渚、和諧良渚」,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把良渚建設成為集經濟、文化、旅遊、居住為一體的現代化衛星城鎮。

❿ 良渚的歷史

在中國眾多璀璨的遠古文化中,環太湖地區的良渚文化是一顆非常耀眼的明珠。它以發達的稻作農業、大量而精美的玉器、精製的制陶技術、成句子的陶器符號文字資料,以及由墓葬和大型土建工程所反映出的不平等和社會分層等現象,使研究者們或者認為它正站在文明的門檻上,已看到了文明的曙光;或者認為它已進入文明社會,已形成文明古國。又因為疊壓在它之上、作為後來者的馬橋文化並未繼承它那以獨特的玉文化為靈魂的種種文化因子,故而又認為它是一支突然消失了的文化,並對它消失的原因作了種種猜測和推論。與同時期或前後時期相距不遠的其他遠古文化相比,良渚文化中大量的玉器以及由玉器所反映出的宗教現象、大量的非生產性支出等,的確構成了其文化的特殊性;同時,在良渚文化中,至今沒有銅器遺跡的發現,對於這些究竟應如何看待?若只是簡單地套用諸如銅器、文字、城址等所謂文明起源諸要素來衡量是否進入文明時代,那麼,說良渚文化已形成文明,顯然是要受到質疑的。考慮到這些情況,本文想通過對良渚文化中的一些現象,特別是那些特殊現象的分析,來說明良渚文化是否已進入文明社會;若已進入文明社會,那麼,它究竟屬於尚未出現王權的邦國形態的文明,還是屬於含有王權的王國形態的文明;並進而說明它在中國古代文明和國家中所具有的地位在中國眾多璀璨的遠古文化中,環太湖地區的良渚文化是一顆非常耀眼的明珠。它以發達的稻作農業、大量而精美的玉器、精製的制陶技術、成句子的陶器符號文字資料,以及由墓葬和大型土建工程所反映出的不平等和社會分層等現象,使研究者們或者認為它正站在文明的門檻上,已看到了文明的曙光;或者認為它已進入文明社會,已形成文明古國。又因為疊壓在它之上、作為後來者的馬橋文化並未繼承它那以獨特的玉文化為靈魂的種種文化因子,故而又認為它是一支突然消失了的文化,並對它消失的原因作了種種猜測和推論。與同時期或前後時期相距不遠的其他遠古文化相比,良渚文化中大量的玉器以及由玉器所反映出的宗教現象、大量的非生產性支出等,的確構成了其文化的特殊性;同時,在良渚文化中,至今沒有銅器遺跡的發現,對於這些究竟應如何看待?若只是簡單地套用諸如銅器、文字、城址等所謂文明起源諸要素來衡量是否進入文明時代,那麼,說良渚文化已形成文明,顯然是要受到質疑的。考慮到這些情況,本文想通過對良渚文化中的一些現象,特別是那些特殊現象的分析,來說明良渚文化是否已進入文明社會;若已進入文明社會,那麼,它究竟屬於尚未出現王權的邦國形態的文明,還是屬於含有王權的王國形態的文明;並進而說明它在中國古代文明和國家中所具有的地位。
良渚文化墓葬材料所反映出的不平等和社會分層,若用社會學術語或社會組織結構來描述,良渚文化的大型墓實際上就是一種貴族墓葬,大墓在各處的普遍存在,說明存在著一個貴族階層;良渚文化中小型墓屬於平民墓葬,其中中型墓是平民中較富裕者,小型墓是平民中較貧窮者,小型墓的數量最多,說明一般平民階層是社會中的主要人口;良渚文化中的「亂葬墓」,特別是那些身首異處,或被捆綁的人殉與人牲?br>參考資料:http://www.xianqin.org/xr_html/articles/kychg/110.html

閱讀全文

與良渚有名的歷史人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